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17 02:56:31

导语:在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与对策

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对策:浅谈芳华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也有效推动了芳华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从芳华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入手,全面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抑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芳华镇 农业机械化 抑制因素 对策

芳华镇位于陆良县城北部15公里处,总面积230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64个自然村,77个村民小组,9812户33764人,农业人口28731人,总耕地面积27214亩。全镇海拔在1260~3140米之间。年降水量110.4多毫米;无霜期157天。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0.8亿元,粮食总产量2.87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27元。农业机械化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一、芳华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2011年,在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带动下,芳华镇农业生产者购置大中型农用动力机械的积极性有较大提高,农业机械大量进入千家万户,从而带动了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加,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得到优化,有效促进了农机化的协调发展。

1.农机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2011年底,全镇已经拥有价值1.6亿元的农业机械总值,2173.3万瓦特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每万亩可耕地具有0.66万千瓦的农机动力。全镇具有181台的大中型拖拉机,234台的小型拖拉机,总共具有不同种类型号的拖拉机415台。进行农用运输的车有1905辆,耕作机械182台、排灌机械1126台、收获机械23台、植保机械132台、畜牧机械1233台。还有736台进行农作物和副食加工的机械,75603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的设备和具有半机械化的农具。在全镇形成农机配套比达1:6:7。

2.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在全镇3万标亩采用农机进行标准工作。在全镇有2.2万亩的田地采用机器耕种,有2.43万亩的田地采用机器播种,有4万亩的田地采用机器收割。农业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8.3%、73.4%和22.6%。机器化在农业种植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进行机械耙耱、镇压、平田整地、植保、脱粒、灌溉、加工农副产品及饲草(料)、运输等。在粮油加工和农业运输等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已经达到72.5%的农机作业综合水平。

3.管理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农村机械维修网点9个。其中:二级修理点4个,专业修理点5个,农机经营的机构有3个。其中,建立了2个企业进行农机流通,成立2个企业进行农机生产,设立3个农机供油站。组建7个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现已拥有13610户农机使用户,其中存在16个农机使用大户,5个农机使用专业户。已经具有总数达1825人的乡村农机人员

4.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加大

全镇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建立了5个农机化技术示范点,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2011年全镇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各类农机人员达300多人(次)。农机化科技知识得到大力普及。为早日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5.农机监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农机监理部门不但进行农机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宣传,进行检查农业机械安全使用技术,还进行审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开展各种农机活动如:“农机安全月”活动和“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建设活动,还有“平安农机示范乡村”的创建活动。结合6月农机安全生产月和十一黄金周宣传活动为契机,搞好农机安全知识宣传。全年内,我们累计发放各种安全宣传资料1600余份,签定农机安全责任书132份,签定率达100%,“拖拉机严禁载人”字样喷涂率达100%,张贴标语118条,其中:永久性标语8条,悬挂安全警示牌12块,农机安全教育宣传栏4期, 安全教育专题培训四期160人,发放100本关于农机安全生产的手册。为了进一步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侧地的消除农机事故隐患,进行专项整治“黑车非驾”等。现在全镇没有农机事故发生的时间已经保持5年,进一步加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6.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的使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抢农时、抗灾害、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都显现出重要作用。在农田及水利工程建设时采用农业机械施工,不但促进了蓄水保墒和农业作物的稳产增产,更促进了自然条件的优化,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为了积极促进我区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农业,不但增加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促进化肥利用率的提高。在我区实施农作物机械化综合利用措施和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农业生产中的机器化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渠道的增加,如从事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增加。使农业机械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更产生了一定经济效益。2011年,全镇达到572万元的农机经营总收入。其中农机化田间作业收386万元,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收82万元,农用车辆运输收287万元,实现利润249万元。

二、芳华镇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芳华镇的农业机械化在芳华镇得到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在农业机器中,存在老化现象,部分农机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更新换代。还存在小型的动力机械较多,只有较少的动力机器。还有在机器中较多是低档次农机具,只有较少的新型机具和高性能机具。现阶段我镇的农机使用现状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的差距,农民对农机产品存在“能用、爱坏、常修”的评价。这是因为我镇农机存在较低的技术含量,品种不全,除较少的农机品种之外,大部分存在使用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我镇农机产品拥有量少、规模小,大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没有注入资金更新换代,制约了我镇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2.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够平衡

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到农机经营规模化程度高低的制约。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中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现在我镇仅仅有33%的农机耕、种、收3项作业水平。我镇存在高性能动力机械较少,小型拖拉机较多,有较少的配套机,较多的主机。在农业机械中存在较低的作业效率,而且功能单一,利用效率不高。在发达地区1台拖拉机多采用复式作业可以同时高质量的完成几项工作,而我镇目前存在1台拖拉机能实施操作的作业项目平均不到1.5项。芳华镇农业生产过程主要的机械化生产是在粮食生产、经济作物方面。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具有较高的机播和机收机器化水平的是小麦,在水稻和玉米基本上还没有实现。

3.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整体效益较差

没有真正切实的形成农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机制。还有重要的影响农业机器化的条件还没有切实的形成,如只有较少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才刚刚开始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如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

存在较低的农机使用成本效益。制约我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还有较高的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一是农机的价格与农民收入水平相比,农机的价格较高。二是农机作业服务的成本随着农用柴油价格增高,也保持较高的成本。三是农业机器存在较高的税费。四是农机购机户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效益收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存在较低的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没有稳定的乡镇农机服务站,没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等等因素。现阶段农业机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进行合理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农机装备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农机服务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等。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跨区作业。燃油价格不断的上涨,导致农业机械作业成本加重,出现了偏低的农机经营效益。

4.农机化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步伐缓慢

农业机械化存在的特点是一次性投资大,回馈投资需要较长的时间。现阶段农机的购机积极性减少,这是因为购机补贴政策受到总量的限制,具有较少的补贴比例,政府补贴资金不能增加农民购机的积极性。自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增大。但与农民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现阶段许多农机化新技术难以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发展对策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农业机械化。坚持提高效益与节约并重,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进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项目为载体,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按照以上发展思路,今后农机化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

1.完善扶持政策,增加农机化投入

进一步完善农机补贴办法,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资金总量,全年芳华镇争取国家农机购机补贴109.68万元,农机户个人投入各类农机具购置126万元。重点支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及服务体系建设。

2.优化装备结构,发展适用型农机

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实现农业结构与农业机械装备的同步调整。由于芳华镇地处半山区,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以适用、高效为原则,在小巧、轻便、耗能低、实用的基础上推广引进适宜该镇地方特色的新型机具和技术,着力解决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突出的新问题:要在推进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合理引导的基础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只有中小型农业机械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进一步整合现有农机装备,盘活存量,优化组合配套,向优势产业集中,向重要环节倾斜。

3.强化服务体系,提高整体效益

对于农机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为了加快农业机械的利用率的提高和增加农机化整体效益,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不断加强农机大户的发展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如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主要从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有生态的效益开始,采用信息化不断带动农机化的大发展,促进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了以实验基地为基础,不断加强推广和培训服务。不断促进农业机械推广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4.加快人才培养,构筑发展平台

农机化的大发展重要的是有人才的支撑,要不断加强关于农机化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的完善。要立足农机、面向社会,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型的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着力引导和解决好耕作机械投放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我镇机械化耕作水平,有效突破和解决政策倾斜不力的瓶颈,要不断加强现有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的科学使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培训。进一步促进加农机化管理工作人员和农机专业工作人员建设,不断加强农机操作人员和技工队伍培训人员的建设工作。

5.严格监督管理,优化发展环境

不断加强农机产品质量安全调查、投拆监督机制的建设。加强农机户的合法权益的维护,进行严格的农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确保农机市场中不出现假冒伪劣农机产品,保证农机户的合法权益。在农机维修行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关系,农业机械维修职业技能建立科学严格的规范进行鉴定。为了促使农业机械进行维修时有准确的质量保证,采取对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维修质量的监督管理。

6.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健康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农业机器化发展,所以要不断促进农业机器化快速发展,要不断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现在要不断促进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加强农机部门的管理职能,进一步促进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组成建设。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就要不断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制度和机制改革完善,更要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农业机器化服务。

四、结论

通过以上事实,我们只有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芳华镇的农业机械化出路只有在各级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指导、服务下,才能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

五、谢辞

在撰写本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同事以及陆良县监理站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与对策: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低,农业机械化投入少,农机服务体系薄弱,农机化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 我国农机化发展状况

随着农机装备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量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正在替代落后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目前跨区机收的成功经验正向水稻、玉米等其他作物和生产环节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加快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增强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

二、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1、对农业机械化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1)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继续发展小麦、水稻、大豆和优质、专用、高效粮豆生产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烘干、精深度加工、新鲜包装等机械设备,延长产业链,为粮食稳定增长服务,为提高粮食品质服务;大力研制开发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和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着力推进品种工程、优质饲料工程、疫病防治工程、保鲜贮运工程、质量检测和卫生安全工程的农业机械化及其信息服务网络现代化,为外向型农业服务;积极推广有利于减轻污染、节约能源、保持环境的机械设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2)从过去主要侧重于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侧重于农机动力增长转变为向增加作业机具、配套农具倾斜;由侧重于小型农机具增长转变为向大中型农机具倾斜;由单项作业机具的增长转变为向复式作业机具倾斜。

(3)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次序从过去重产中、轻产后转变为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通过精加工和深度加工进入国内外市场,再根据市场需求和规模发展产中环节的机械化,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2、大力促进农机技术进步

发展农机化,必须注重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农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不断满足农民对先进农业生产工具的需求。要坚持自主研制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农机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中心、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尤其要集中力量解决紧缺农机产品的关键技术装备,加大农机装备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加强农业机械技术质量监管保证工作,提高农机产品质量、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要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重点抓好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和节水农业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把特色农机化项目的试点做强、做大。

3、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机化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农机化发展重点。首先,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等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技术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其次,粮食主产区要努力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

4、完善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

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以高度发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条件。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农村土地市场,开展土地流转,逐步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机械化实施创造条件。当前,要下大力量促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加强县、乡两级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做到职能到岗、责任到人,确保农机社会化服务到位;对承担基层公益性服务的编内人员应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资金足额到位。要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为农民经营、使用农业机械提供有关农业机械化信息、示范、培训、推广、流通、维修等方面的服务;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推广、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和开展跨区作业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大户、机具租赁和技术服务公司以及其他农机服务中介组织,逐步形成新型的农机服务产业链。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民逐渐成为农业机械装备投资最大的主体。

(作者单位:156300黑龙江省七星农场第二管理区、155802友谊农场第二管理区)

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与对策: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如何抓住当前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发挥农机在山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机工作的经验就当前的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提出了自已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山区;农机化;问题;对策

1 山阳县的农业布局和农机化现状

山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全县辖23个镇、324个村(居)、13.64万户、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3万,耕地面积26 106.67hm2。农业的主要特征是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667m2,且耕地连片面积较小,耕地多数为旱地,水利条件较差,特别是粮食作物仍然是靠天吃饭为主,农业产业化规模程度较低。以上特征为我县农机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与此同时,我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药、菌、畜、茶、菜”五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尤其是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 “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惠农支农政策的出台,更加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农业投入的增加,有效的改善了农业设施,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2年底,全县拥有各类耕作、收获、加工、排灌、养殖和设施农业设备机械2.98万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家。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96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1.9亿元,农机经营收入2780万元,农机化事业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2 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首先,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我县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水利、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条件差。农民即使有购买农机的愿望,又因交通不便,作业量小,而不得不放弃;2004年至今,全县仅推广了微耕机、小麦、玉米脱粒机、畜牧养殖机械(揉丝机)、排灌机械(水泵)、设施农业设备(卷帘机)等9个品目的小型农业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的推广仅为茶叶示范项目扶持,动力机械增加量有限。二是农业机械化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经费,服务功能脆弱。三是适用山区作业的农机具品种和当地产业紧密结合的机具品种少,如适合当地产业生产加工的核桃剥皮、剥壳机、莲藕采挖机等群众有需求而产品未进入补贴目录,不能享受补贴政策。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及技术成熟度不高,适应山区和当地产业的农机具价格较高,性能质量较差,品种少,售后服务跟不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供求矛盾。

其次,制约我县农机化发展的因素。一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优势发挥。我县现有耕地多数是坡垣山地,种植规模小,农作物种植不统一,导致机械化作业水平低。二是农机化投入不足的限制。一方面是农民收入低, 2012年底全县农民纯收入5606元,购买使用农机的财力有限。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机化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基层农机服务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机推广服务中心都存在“三无”问题,无办公场所、无交通工具、无服务设施,而农机部门经费短缺,影响了农机化工作的开展。

3 加快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1)结合山区特点推广”小、特、廉、优、巧”型农机化产品。山阳县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山区县,在农机化发展问题上,我们要结本地特点,遵循客观实际,一是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选择农机化的项目上,要优先发展与农民投资能力相适应的、容易实现的项目,在机具的选择上,要选择与山区特点相适应的小型农机具,引进推广小型实用、价格适中、技术性能先进的机械,如微耕机、核桃剥皮、剥壳机、莲藕采挖、包装机、香菇烘干机等。二是要结合我县产业特点,走适合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要在“小”、特”上下功夫。。“小”就是坚持以小型多功能机械为主,“特”就是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力推广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实现农机作业从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生产延伸,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对农机的需求。我县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畜牧养殖规模大,效益高,但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农机化应用潜力巨大,农机化推广工作要注重向这几个领域发展。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营。当前,山区农业用地过于分散,影响土地的规模效益,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所以应从政策上进一步明确农用土地产权,适度进行流转整合,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使农业用地尽可能集中而产生土地的规模效益。在此基础上,结合山区特点,根据市场的需求引导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栽培,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积极扩大核桃、蔬菜、中药材等附加值较高的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

(3)进一步加强并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一是国家购机朴贴品种应考虑山区特点,适当增加适合山区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的机具,并纳入补贴范围。二是县级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 “药、菌、畜、茶、菜”五大优势特色农产品机械的补贴,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购置补贴的规模,扩大补贴范围。三是要制定新的农机作业燃油补贴政策,让真正的种粮大户、农机 经营户享受燃油补贴政策。四是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购机补贴是一项工作繁重, 细致的工作。没有一定的工作经费做保障,工作难度大,难让农民满意。

(4)完善乡(镇)基层农机推广网络体系。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技术培训等主要是靠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但农机部门经费短缺,正常的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开展。为此,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落实推广工作经费,更好地推动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与对策:谈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弥渡县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存在问题

1 重管理、轻服务

农机管理部门担负着对拖拉机牌证的核发、换证及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等工作,还担负着对全县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测、农机产品质量监测、农机销售维修配件质量检测、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服务工作,而整个农机服务工作又是公益性无偿服务,在当前财政没有专项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农机管理部门只能全力保证一年一次的农机安全性检测及质量监测,其余农机服务性工作则无力顾及或顾及很少,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2 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

大型农机具少,中小型居多;运输服务机械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机械少,缺乏满足特色农林牧渔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机具。全县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主要还是靠人力畜力采完成。

3 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不足

土地分散经营,户均耕地有限,田块小而零散不规则,与农业机械化要求大规模作业存在矛盾,农业机械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

4 农作物种类繁多,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

农作物种类繁多,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相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作物和规模,要求有不同的农机具与之相适应。

5 推广机构不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县农机化服务体系目前基本上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下的体制,成立综合站后,乡镇农机站职能弱化,部分乡镇农机站出现有事无人能做和有人不能做事的局面。

6 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较慢

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在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当前的农机具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耕作较粗放,不能满足我县精耕细作的农艺要求。

7 经费不足,知识更新慢,法制观念不强

我县农业机械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机管理人员缺乏接受培训和更新知识的机会,业务水平难以得到不断提高。农机市场法制观念不强,农机产品质量差,存在以次充好现象,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

二、建议

1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制定相应产业政策

农业机械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会效益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采取财政支持和实施国家的金融扶持等措施,把加快农机推广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基础性工作采抓,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农机推广的法律法规,制定发展规划,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合力,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健全和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大力宣传农机推广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农机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即: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安全监理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等。强化和提高县一级、加强完善乡镇一级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建设,通过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抓好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机推广队伍,丰富推广手段,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维修及信息服务等有机衔接的产业体系,完成时代赋予的各项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3 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要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议各级政府把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新上农业项目建设中都列入农机化的内容,逐步提高对农机推广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国家用于扶持农机化的专项资金,并引导农民和社会经济组织加大投人,共同促进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迅速解决农机推广手段落后的问题,使之与我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保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加大机制创新力度,促进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

1)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开拓创新,走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2)加强农机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教给农民干,领着农民办。

3)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要求,逐步培植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把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与基层联系和服务的重要工作对象。

4)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优惠政策,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行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农机管理员及推广员的工作积极性,向管理要质量要成效,加快农机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5)探索和创新农机推广新方法,加快新机具的推广,促进现有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合理化。①课题拉动。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围绕农艺及农机互相适应的原则争取项目经费,包括适应性农机具的选型推广、农机具的改进、适应农机具要求的新的农艺措施研究推广等方面的项目,将项目课题化,成立课题组,应用于示范办点及其推广活动,使有限的项目经费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②厂站联合互惠。农机站通过农机推广工作及时了解农民对新机具的需求,与厂家合作,由厂家提供样机,联合开展示范演示,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机欲望后,由推广单位代销新机具,使农机站与生产厂家都获得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③探索股份合作。由于农民投资购买农机具的能力有限,可探索农机化干部职工自愿集资人股,同时吸纳其他社会资金人股购买农机具,使推广与经营相结合,从而促进农机具的发展。④借机推广。通过组织跨区作业并为外地跨区作业机手提供服务,组织发动,调解纠纷,吸引和筛选出适合本地的机型,并通过召开现场会、演示会等方式介绍先进农机具,宣传农机具的优越性,宣传和发动本地农民购机,达到推广新机具的目的。⑤培植民间经营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产生强大的示范推动作用。⑥完善信贷金融服务政策。在实施购机补贴的基础上,建立农机具购置按揭贷款、分期付款和贴息贷款等金融服务政策,降低农民准入门槛,促进农民购买力的提升。

结合我县实际耕作情况及农民购买力,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上应以中小型农机具为主,同时适度发展一定数量的大型农机具。

5 加大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

技术培训是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要继续做好对农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及时合理更新人员知识结构,以满足新型农机化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举办各类新技术培训班和现场会,在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认识使用农机技术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把提高农机化水平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三是主动参与当前开展的科技人户等培训工程,使农机技术融人农业生产、融人农民群众。

6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土地适度集中规模化经营,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7 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体系建设

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化信息体系将在加强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研究、农机销售和作业服务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工作,是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大方向、大趋势。

(作者单位:15700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

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与对策:东方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我市业机械化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主要问题;对策

虽然我市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农业机械化水平仍不高,目前,我市主要农作物耕整地机械化水平仅有41% ,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仅35.2% ,水稻机械收割水平仅为25.8% ,机械化播栽和甘展机收几乎空白,机械投饵机的应用率更低,水质自动监控设备几乎空白3 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落后,成套设备少,农机品种少,性能差。一些农民耕作仍处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和“一根扁担、一把锄头、一把镰刀"的状况。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已难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农机化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

1、我市农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农机化的认识不足。多年来,农机化的“潜在效益”十分容易被人忽视,我市部分政府和部门对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我市人均耕地少,劳动力充裕,农业机械化用处不大,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机部门和农业生产者的事情,虽然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但是没有把农业机械化摆上议事日程,未知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未能认真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加上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为明显。

1.2 农业机械化水平滞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九十年代以来,全市农用动力以及农用运输机械方面,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总体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于全国和我省的兄弟市县,我市现有农业机械化的装备主要是运输、排灌占多数,其它作业项目的机械装备数量极少,配置极不合理。据2011 年的统计,全国机耕水平为61% ,全省为47% ,我市为35% ,全国水稻机收水平为40% ,全省为25.5% ,我市为9.9% ,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处在落后位置,这与我市提出"农业富市、工业强市、边贸兴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地位极不相称,落后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我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3 农机化投入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滞后。借鉴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的地方,都与政府补贴和银行信贷优惠政策的扶持分不平,我市在支持发展农机化资金来源方面没有优惠政策,农民的财力有限,国家的投入少,造成我市农业机械大多数属于单家独户,自用居多。农机作业专业户规模不大,又较分散。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仅有2个,且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一。农机销售、作业:为维修养口售后服务处于零散、无序的状况,为农民提供农机技术和市场需求怎息,以及引导农民对农机投资、消费等工作难以开展,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滞后,农机普及率、利用率不高。

1.4 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机化的大面积作业受到严重制约。我市农业的生产经营主要还是传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家庭经营规模较小,农机化的大面积作业受到严重制约,农机的新技术、新机具难以推广普及。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如何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我市农机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当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装备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1.5 农机管理服务机构的设置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的要求。应该指出,近年来,我市对农业机械推广体系事实上是较差的, 2003 年前按国办发[1999]79 号文对乡镇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建设要求,我市达到五有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数仅占12. 1%,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农机站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差,收入甚微,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2004 年,我市乡镇"七所八站"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被撤销,新成立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站从人员、场所、设备、技术上更不适应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监理、维修、统计等农机业务,机构管理体制极不对称,难以开展公益性工作。

2、我市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东方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应是以水稻、瓜菜、花卉、甘展、橡胶、水产、畜牧为主导产业。东方农业和农村要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目标,必须开发建设感恩平原百万亩粮油基地、大田万亩水稻基地,然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离不开机械化的,今后我市农业机械化的任务更加艰巨,要有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壳点。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需要,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二、三产业的需要,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石出,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障。各级政府要把农机化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三农"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有关农业机械化管理法律法规,把农业机械化工作列入东方市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市财政预算决算计划,认真研究解决农机化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每年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的投放,应充分考虑农机化作业的要求,使改造的农田达到标准化,便于在田面积,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用效率,促进现代化的发展。

2.2 稳定和理顺市、镇、级农机管理结构。稳定队伍健全体系是加快农机化发展的组织保证。要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机化促进法》、《海南省农机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保持农机队伍的稳定,在机构改革中要确保队伍不散、经费不减,职能不削弱、机构设置与名称必须与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省农业厅“农机机械化管理局”名称一致。至今全省已有三亚市、陵水县、定安县、琼中县、恢复更名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为了便于管理,提高执法职能,发挥作用,更好加强农机管理方面的政府行为,原“东方市农机服务中心”在市体制改革中应恢复正名为“东方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才能更好对农机推广、监理、培训、三大功能一体化管理。2011年未经市人大农工委、市农机服务中心领导到儋州市、琼中县、陵水县、乐东县、保亭县、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进行专题调研,结论是:政府重视,投入力度大,农民得实惠。原撤销的17个乡镇农机站应根据不同区域重新成立10个乡镇农机服务中心站,这样人员、场所、设备、技术统一管理,与乡镇农机推广职能相称,便是开展业务。

2.3 健全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要适应农机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要求,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按照提高市级;强化镇级、发展村级、扶持农户的原则,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建立适应市场需要、功能齐全配套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要把农机大户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增长点,积极予以扶持、引导和发展,要着力培育农机作业、技术服务、销售、信息、咨询等服务市场,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技术服务档次,增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机技术服务。通过发展和完善农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农机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立足大农业,抓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形成"农户+农机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的农机作业,服务联合体、促进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促进农业效益,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提高。要把农机化服务的范围、覆盖的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发展,由大田作业向设施农业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行业的优势,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东方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2.5 加强先进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坚持抓好粮食生产,向全方位、大农机方向发展。在引导发展方向上,以中小型为主,大、中、小型相结合,加快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在农田基本建设,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生产和抗旱救灾等方面的作用。一是要创建发挥大田镇报英村机械化示范村示范带头作用,在东方分期分批建立10个代表不同区域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机化示范村,为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作出样板,加速推进机械化建设进程。二是建立1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其中:水稻、瓜菜、油果、机械生产、机械化基地3个,园艺作物机械化基地2 、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基地3个、畜牧养殖机械化基地2个,通过基地不同经营主体运用农业机械,发展规模和集约经营,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窗口"。

2.6 增加农机化的资金投入。建立以财政扶持和信贷支持为导向,农民和集体自筹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体制。市财政要根据财力安排专项资金,要安排一定的支农资金、商品粮基地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用于发展农机化,并逐年加大投入,重点安排在农民购机补贴、抗旱救灾,在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完善、示范和推广,把购机补贴、抗旱救灾和机械化示范村建设作为农机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各级农业银行(信用社)对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户购置农业机械所需资金要纳入农业贷款计划安排。

2.7 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管理。农机事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破坏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生活导致这些家庭的返贫。农机管理部门要把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一是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推进"农机安全村"建设,构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p 技术检审、执法监控三大防线,全面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参照农业部《农机监理技术装备配备标准》 (农机监[1996]69 号)配备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必需的监理装备。建议市政府要配备教练车、安全监理专用车各一辆。主要是购置拖拉机自动检测设备、事故勘察设备、农机牌证档案管理设备等。同时配合工商、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对农机产品实施推广许可证制度,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2.8 提高农机队伍整体素质。要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机关效能建设、要引进和培养农机专业人才,选派业务骨干到省内外进修、考察、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农机化管理和技术人才素质。进一步完善农机培训学校的教学设施,大力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使每年接受农机技术宣传的群众不少于5000 人(次),农机手上岗培训达90% 以上。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机示范户,用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要加强执法监督,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扎实工作,提高综合业务能力,提高文明执法水平。

2.9 加大农机宣传力度。采取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电脑网络等多种宣传平台强化宣传,做到电台里有声音,电视里有画面,报刊上有文章,农民群众有参考技术资料,积极开展送教下乡、科普上市、农机具演示会等活动。把农机化深入人民心田,把科技兴农技术灌输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加了解农机、支持农机、使用农机。

3 结 语

综上所述,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当务之急,各级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东方市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和政府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严格依法办事,认真实施购机补贴的惠民支农政策,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为政府当好参谋,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兴机富民,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为加快建设东方现代化滨海城市,全面建设东方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