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声乐创新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17 03:31:45

导语:在高校声乐创新教育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声乐创新教育研究

高校声乐创新教育研究:论高校声乐创新教育

1.声乐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

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成功与否。作为一名高校声乐教师,自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声乐教师又与其他的教师有些不同,声乐教师,首先他是一名教师,其次,他又要是一名好的歌唱家。然而,在大多数的高校,声乐教师有的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则是在社会上有过表演经历的歌手,这两类人从本质上来讲,都不是高校声乐教师的最佳人选。先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师吧,这类人自身具备了比较专业的声乐技能,但是缺乏了实践能力,对于如何把声乐知识通俗易懂地教授给学生们来讲,他们有一定程度上的欠缺;再说在社会上有演唱经历的歌手教师,他们具备了实践能力,但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则差很多,这样的教师,又如何能教给学生们专业的声乐技能呢?

2.对基本理论的教学欠缺

大部分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基本理论的教学,高校的声乐教师因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在课堂教学中则过分强调对于声乐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理论知识,有的教师则觉得没有讲授的必要。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同专业知识一样,都会对学生学习声乐知识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理论知识,将不利于学生声乐知识的学习,会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不利于他们声乐素质的综合提高。

3.教学课堂过于死板

当今高校的教学课堂依旧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符合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原则,而且不利于调动起学生对声乐课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当今的高校声乐课堂应注重创新,摒弃死板的授课模式,相信新型的声乐课堂对学生们的影响将会非常大,由此促进学生们对声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高校声乐创新教学应采取的策略方法

1.教学实现民主化、和谐化、平等化

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应改变自己的授课模式,努力做到与同学们心贴心,融入到学生当中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教授给学生们知识;而且,教师应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把教室布置成有动感的音符,在学生们的帮助下裁剪漂亮的音乐符号,与学生们一起唱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声乐知识。同时,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在声乐课上,要主动走下讲台,与学生坐到一起,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与学生在交流,在游戏中传授给学生知识,这样将更加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而且会让学生对知识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2.高校声乐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这一点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声乐的策略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带动他们更好地学习声乐知识。同时,“因材施教”下的学习中,学生们对声乐的学习兴趣也将大大被激发出来,当他们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把精力投入到对声乐的学习中来。“因材施教”的措施在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也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创新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自己,教师作为教授学生的主导力量,首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如知识技能素质、自身修养素质,只有具备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才能对学生起到影响促进作用。对于高校的声乐教师来说,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样才能在教授学生声乐的过程中更得心应手,也可以为进行创新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教师要注意去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学生喜爱上这门课,往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对教师的喜爱,在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努力去提升自我魅力,做一名学生们都喜爱的教师;再次,高校声乐教师要不断转化自身教学观念,民主教学,实现创新课堂下的“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实现创新教学

在学习声乐时,最重要的是要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感,音乐中的美需要学生自己慢慢欣赏后领悟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此做法符合新课标中的创新原则。首先,要培养学生们感受音乐的能力,受自身兴趣特点、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会有差别,比如说对音乐节拍的节奏感、音乐旋律的律动感等,需要教师在后天培养他们。有的学生可能对于音乐节拍有强烈的感应,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对音乐旋律很精通,面对学生们的复杂情况,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对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歌曲里描绘的轻松心情,带领学生们想象小船在水里轻轻飘来飘去的惬意场景,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美。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想象能力。歌曲中一般都描绘了不同的场景画面,这就需要学生去想象,在想象中使学生们尽情徜徉在音乐的殿堂里感受音乐的美。比如说在学习《捉泥鳅》这首歌曲的时候,带领学生们想象一片小小的池塘,想象出我的“阿牛哥哥”领着我欢快地捉泥鳅的场面,相信当学生们想象出来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这样再去学习音乐,岂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学生在想象中对音乐的美感有了,对声乐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当然,对知识的学习能力也有了。

5.注重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的思想,向我们说明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在高校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实践的教学,教师要对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去指导实践。基于这一点考虑,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策略,如带领学生们走进社会,欣赏社会中的各种声音,参观艺术团的表演,学习别人的演唱方法,然后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可在课堂上组织小型的演唱会,让学生利用课堂上学习的声乐技巧来演唱歌曲,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正真做到学以致用,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促进他们对声乐的学习。

6.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教学工具也应实现创新,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声乐课上,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为同学们播放一些优美的歌曲,同时配上视频,让同学们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感;同时,利用电子数码教学器材,让同学们能看到音乐旋律的变化,看到音乐五线谱的跳动,从而帮助学生来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音乐的存在;也可以在课上把学生们学习音乐、唱歌的过程录下来,以供学生们课下学习,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的唱歌方式。通过以上探讨可以发现,高校的声乐教学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我们才能更全面地学习声乐知识,同时,也将有利于声乐教学的改革发展,由此将指导学生们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声乐素质。

高校声乐创新教育研究:创新教育的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也在逐步完善,作为专业性特征显著的高校声乐教学,需要继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现实中存在的不足,在教学水平、课时设计、兴趣激发等方面持续提升,本文在客观分析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不足后对声乐教学如何提升提出具体完善措施。

关键词:教学创新;声乐教学;高校教法

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进步,素质教育的大旗已经在神州大地展开,素质教育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高校声乐体系的转变已经悄然发生,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结构。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发展步伐加快,高校的教学体制为了适应改革的推进应当有进一步发展的明确目标。教育的创新是素质教育推进的核心要素,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质量提升,理论界高度重视教学创新,但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进行改革创新仍旧值得深入研究。要实现创新教学与高校声乐教育的具体操作相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正是在探讨创新教育与声学教学如何深入结合的问题之后,针对分析出来的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创新教学与声乐教育体系的紧密结合点,通过两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高等教育界的声乐理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化的发展指导。

一、创新教育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创新教育的提法是在素质教育得到普遍重视之后开始受到理论研究关注的,广大高校教师通过教育发展规律的探究,从内到外,由表及里的推进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理论探讨,创新教育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发展规模。理论界通常认为,创新教学的实质就是为了学生的利益,从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入手,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型的创新人才,为国家输送更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人才。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关注学生各种方面的素质提升。创新教学方法已经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理论体系,根植在教学领域的各种环节,从微观层面影响到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方面面。创新教育和高校的教学方法结合之后,对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学术资源等产生了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当中。上述因素又反过来影响了高校的声乐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提高学校的整体能力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首先要完善教学设备,其次教学条件和宿舍条件也需要提升,要关注设施的人文特性,这些潜在的因素影响到了学习声乐的学生的素养生成,在注重创新教学的同时,注重整体的人文规划。而学术的资源与研究的氛围则与声乐的教学水准有着深刻影响,一所大学总体氛围的生成除了受到历史积淀的影响之外,还与当职校领导的水平直接关联,教师和学生也必须共同为了学校的大环境而努力,高校的声乐教学需要好的大环境影响,需要学生养成一心向学的态度,需要要良好学术氛围的烘衬,只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拥有了雄厚的学术群体,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声乐教学强调艺术属性,艺术来自于文学又独立于文学,如果艺术脱离了文学将失去艺术的生命力,音乐是人类智慧的最终结晶,作为人类智力成果之一,音乐可以为其他学科的进步提供支撑,也可以为其他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与研究的动力与激情,如果没有音乐的高等教育将是不完整的,声乐作为音乐教育中关键课程,从来不可能和创新教学相分割,相反,还受到了创新教学的深刻影响。虽然学校声乐教学的基本面会受到学生素质和学校大环境的影响,但必须首先强调的是创新教学对于声乐教育的巨大影响力。但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对高校声乐教育现状的分析。

二、基于创新教育的高校声乐教学大环境现状分析

自素质教育在学界全面铺开以来,声乐教学处于快速进步的时期,在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上都有提升,具体到学科结构、招生质量、教学水平来说,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音乐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都有提升。在高等教学办学规模大幅提升之后,声乐教学本身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整,适应了改革的需求。在理论进步方面,声乐教学的手段进行了多方位的改进,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效果。但是,在快速发展进步的过程当中,在创新教学越来越紧迫的现状下,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依旧有需要提升的空间。本文着重分析现实中的如下问题:

(一)声乐的教学体制需要补充

创新的教学环境是高校教学进步的发展方向。创新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宏观趋势和微观操作规则的区分。就高校声乐教学总的大趋势来说,就是在改革中将创新教学的观点渗透到具体的执行层面,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考核标准。从理论上来说如何将总体目标细化为教学细节,将创新教学的指导思想落实在具体的教学领域,依旧是现实中的一个棘手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究,实践中创新缺位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创新教学和声乐教学的关键衔接环节始终缺失,这导致了教学环节缺少大的指导方针。再具体到声乐教学的细节而言,则是在科目设置和器材配置以及课程安排方面,都采用音乐学院的固定化模式,这样就阻止了鼓励创新的大氛围,难以体现到鼓励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

(二)音乐教师的指导思想还不够新颖

虽然整个教学学界都已经在强调创新教学,但是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的声乐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很多因素影响,这个群体并没有完全贯彻到创新教学的理念,很多声乐教学的具体操作流程还停留在原始的阶段。但是创新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了断裂,则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大环境。因此在音乐教师的培养方面,关注音乐模式培养的细节尤为重要,具体到师资力量的培养中,需要关注到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非常复杂这一现象,在高校领域,音乐教师多为中年偏多,虽然他们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并且学术素养高,但是在教学模式上容易固化,虽然尊重传统但是教学观念容易固定,在知识层面上也难有快速发展的途径。具体到现实表现上,则往往出现年轻教师容易接受创新教学的措施,但中年老师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在策略上表现出差异性,难以形成互补优势。从教育的具体方式而言,中年教师的方法容易因为没有及时更新而落后,如果教学方法沿着口授,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等老办法,教学变成了讲授,而忽略了音乐史、乐感、艺术氛围等方面的提升,可以考虑将歌剧鉴赏等提升综合素质的课程纳入到普通的教学环节当中,将声乐与美学的提升结合起来,将美的享受带入课堂,教会学生欣赏美。在教学途径的扩展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三、关于声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关键节点

艺术教学的内容中声乐教学继承了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艺术教学也有音乐教学所不具备的特殊性。音乐相对于艺术整体而言,具有特殊的要求,声乐更加注重情趣的提升,注重艺术素养的培育,艺术技能的提升也相对重要,其余在于用人的声音,培养的目标在于提升人的声音的艺术性,重点不在于对于某一乐器的掌握程度,因而更能体现出对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在声乐教育的创新中更加注重如下关键问题。

(一)根据教学具体规律创新声乐教学的目标体系

声乐是人的声音的美的表达,声乐的核心在于人的声音的培养,歌唱艺术的核心在于人的发声,人的发声有时也会受到人的心理的影响,从生理因素而言,人的声音可以通过技巧加以把握,而人的心理因素是无法通过技巧加以掌控的,人的紧张心理、恐惧心理和抑郁气质等因素,都会改变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创新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提升人对环境的适应水平,培养教学过程当中的良好师生关系,增加老师与学生沟通的频率,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大型表演活动,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一是积累经验,二是改善紧张心理。在学科体系教学当中,要制定科学的培养方式,促进学术理论体系循序渐进的培育,要对学生从学习的层面加以培养,在社会属性而言,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从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两个维度,从专业上分析学生的发声条件、声音结构、声部特征,合理安排齐唱、独唱等演唱形式,对于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等培养细节,应当从科学论证的角度规范教学模式,如此才可以构建出符合学生学习特性的声乐教学创新体系。

(二)创造出创新教学的环境

要实现创新教学理念和声乐教学的流程化统一,在学生、教师、管理层三个环节把握整体的流程体系。领导层是关系到整体教学体系大局,教学目标制定、以及教学策略决策的制定人,从宏观上把握创新教学的大局。教师关系到声乐教学的具体环节,是与学生的主要沟通者,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题,是老师教学的对象,三者在教学体系当中相互关照,共同作用,因而需要营造出三者相统一的创新教学体系。领导层要以创新教育为依据,制定以人为本的具体教学目标,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调研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执行措施。教师层面要积极营造浓郁的声乐学术环境,为学生提供关阔的发展空间,营造良好的练声环境,促使教学和课后练习互相提升。同时,教师应当组织适当的音乐竞赛等团体活动,开展丰富的课后练习形式,为学生打造艺术实践和练习的舞台。音乐教师面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应当根据创新教学的要求,适时调整具体的培养方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点,不断开辟教学的新路径。在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学生是主体这一指导观念。做到创新教学就是要不断打破声乐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定位应当是教学的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让学生在体验当中学会创造,培养出学生对于声乐的想象力和领悟力,不用权威的观点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也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声乐知识的提升,在提升中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毛建勋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高校声乐创新教育研究: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教育

如今,声乐教学在我国高校的音乐课堂中得到了较高的重视,由于其本身具有着鲜明动听且悦耳生动的艺术特征,所以也同样受到了众多高校大学生的青睐。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声乐课程具有着较高的技能性,其主要价值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然而,伴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高校声乐教学也表现出了诸多的弊端与落后之处,只有针对现有的声乐教学模式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才能够确保高校学生的音乐之路走的更加笔直和顺畅。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意义

(一)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

在以往的高校声乐教学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位学生的演唱技巧虽然比较娴熟,但是在他的歌声中完全感受不到情感的存在,这种演唱打动不了任何人。”的确,有很多声乐教育者都在过分的追求技巧教学,而对于学生音乐修养的教育却比较的忽略。而在高校声乐教学不断创新与改革的过程中,教育者开始打开思路,不再局限于对学员声音的修饰以及演唱技巧的提高,而是将教学内容更多地延伸到音乐的本质当中,进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最终目的。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声乐是一门地地道道的音乐艺术,不仅需要教育者采用一种严谨的风格来展开教学,同时还要求学生去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尝试从创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和演绎音乐作品的情感与风格。声乐教育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才能够站在人性的高度来把握作品的方法,用心去体味和感触来自于音乐本身的美好与意境,让学生的音乐造诣与演唱风格可以在创新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变得愈发成熟。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举措

(一)打开教学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声乐教学并不是单独为教育者或是学生所设立的,它需要有师生来共同配合才能够达到技术与艺术相互融合的教学目的。因此,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不应该再沿用那种“一对一”式的授课方法,而是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再增设一些同声乐教学息息相关的多媒体声乐内容。教育者可以通过在校内网站中上传教学课程与音乐资源的形式来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为了能够让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评价,声乐教育者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式与价值定位来同时开展“集体课”“小组课”以及“个别课”的授课模式。例如:在开展“个别课”时,教育者还可以小组的形式来让学生好互相讨论和观摩,充分发挥出集体授课的哟优势和价值。长此以往,高校学生在这种灵活多变的声乐课堂中会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在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演唱心得与经验,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

近年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界的新宠儿,其不仅能够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高校的声乐教育也应当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种种便利,教育者可以将一些适合大学生鉴赏的音乐资源上传至校内的网站中,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下载和浏览这些信息。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社交软件来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随时随地地去解决学生对声乐课程的疑惑。长此以往,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学生会对声乐课程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教育者也会通过与学生的多次沟通而更加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与心理变化。

(三)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活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校方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真实的舞台表演条件,例如:举办音乐交流会和校内小型演唱会等等。无论是何种层次和资历的学生都会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得到专业老师对自己做出的中肯点评。除此之外,针对那些高年级的学生,校方还应当多多鼓励他们去参加一些校内或是校外举办的演唱比赛,让他们在多次的艺术实践中打磨自己身上的棱角,继而在不断提高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同时早日找到未来的就业方向。笔者认为,很多高校之所以会去限制学生在外演出,主要是害怕学生过于沉迷其中而忽略掉了声乐的基础课程学习。因此,校方与师生之间应当处理好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的关系,例如:联合当地著名景点举办一些文艺演出活动,或是寻求当地相关部门帮助来为学生成立艺术实践基地等等。相信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学生的歌唱水平与舞台表现力均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进而为他们日后踏上更高、更大的表演舞台打下夯实的基础。

作者:邓珺芳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高校声乐创新教育研究:高校声乐创新教育探讨

1.声乐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

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成功与否。作为一名高校声乐教师,自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声乐教师又与其他的教师有些不同,声乐教师,首先他是一名教师,其次,他又要是一名好的歌唱家。然而,在大多数的高校,声乐教师有的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则是在社会上有过表演经历的歌手,这两类人从本质上来讲,都不是高校声乐教师的最佳人选。先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师吧,这类人自身具备了比较专业的声乐技能,但是缺乏了实践能力,对于如何把声乐知识通俗易懂地教授给学生们来讲,他们有一定程度上的欠缺;再说在社会上有演唱经历的歌手教师,他们具备了实践能力,但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则差很多,这样的教师,又如何能教给学生们专业的声乐技能呢?

2.对基本理论的教学欠缺

大部分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基本理论的教学,高校的声乐教师因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在课堂教学中则过分强调对于声乐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理论知识,有的教师则觉得没有讲授的必要。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同专业知识一样,都会对学生学习声乐知识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理论知识,将不利于学生声乐知识的学习,会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不利于他们声乐素质的综合提高。

3.教学课堂过于死板

当今高校的教学课堂依旧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符合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原则,而且不利于调动起学生对声乐课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当今的高校声乐课堂应注重创新,摒弃死板的授课模式,相信新型的声乐课堂对学生们的影响将会非常大,由此促进学生们对声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高校声乐创新教学应采取的策略方法

1.教学实现民主化、和谐化、平等化

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应改变自己的授课模式,努力做到与同学们心贴心,融入到学生当中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教授给学生们知识;而且,教师应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把教室布置成有动感的音符,在学生们的帮助下裁剪漂亮的音乐符号,与学生们一起唱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声乐知识。同时,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在声乐课上,要主动走下讲台,与学生坐到一起,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与学生在交流,在游戏中传授给学生知识,这样将更加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而且会让学生对知识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2.高校声乐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这一点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对于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声乐的策略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带动他们更好地学习声乐知识。同时,“因材施教”下的学习中,学生们对声乐的学习兴趣也将大大被激发出来,当他们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把精力投入到对声乐的学习中来。“因材施教”的措施在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也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创新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自己,教师作为教授学生的主导力量,首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如知识技能素质、自身修养素质,只有具备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才能对学生起到影响促进作用。对于高校的声乐教师来说,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样才能在教授学生声乐的过程中更得心应手,也可以为进行创新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教师要注意去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学生喜爱上这门课,往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对教师的喜爱,在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努力去提升自我魅力,做一名学生们都喜爱的教师;再次,高校声乐教师要不断转化自身教学观念,民主教学,实现创新课堂下的“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实现创新教学

在学习声乐时,最重要的是要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感,音乐中的美需要学生自己慢慢欣赏后领悟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此做法符合新课标中的创新原则。首先,要培养学生们感受音乐的能力,受自身兴趣特点、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会有差别,比如说对音乐节拍的节奏感、音乐旋律的律动感等,需要教师在后天培养他们。有的学生可能对于音乐节拍有强烈的感应,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对音乐旋律很精通,面对学生们的复杂情况,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对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歌曲里描绘的轻松心情,带领学生们想象小船在水里轻轻飘来飘去的惬意场景,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美。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想象能力。歌曲中一般都描绘了不同的场景画面,这就需要学生去想象,在想象中使学生们尽情徜徉在音乐的殿堂里感受音乐的美。比如说在学习《捉泥鳅》这首歌曲的时候,带领学生们想象一片小小的池塘,想象出我的“阿牛哥哥”领着我欢快地捉泥鳅的场面,相信当学生们想象出来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这样再去学习音乐,岂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学生在想象中对音乐的美感有了,对声乐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当然,对知识的学习能力也有了。

5.注重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的思想,向我们说明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在高校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实践的教学,教师要对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去指导实践。基于这一点考虑,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策略,如带领学生们走进社会,欣赏社会中的各种声音,参观艺术团的表演,学习别人的演唱方法,然后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可在课堂上组织小型的演唱会,让学生利用课堂上学习的声乐技巧来演唱歌曲,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正真做到学以致用,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促进他们对声乐的学习。

6.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教学工具也应实现创新,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声乐课上,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为同学们播放一些优美的歌曲,同时配上视频,让同学们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感;同时,利用电子数码教学器材,让同学们能看到音乐旋律的变化,看到音乐五线谱的跳动,从而帮助学生来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音乐的存在;也可以在课上把学生们学习音乐、唱歌的过程录下来,以供学生们课下学习,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的唱歌方式。通过以上探讨可以发现,高校的声乐教学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我们才能更全面地学习声乐知识,同时,也将有利于声乐教学的改革发展,由此将指导学生们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声乐素质。

本文作者:浦彤伟 单位:内蒙古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高校声乐创新教育研究:创新教育视域中的高校声乐教学

[摘要]当前,创新教育体系作为素质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环节,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它对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创新教育形势下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构建高校声乐教学理论目标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 创新教育 声乐教学

世纪之初,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体系,对我国教育的大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指明了方向。而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重要节点,是目前理论界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视域。然而,如何把逐步完善的创新教育理论与高校声乐教学这一具体环节相结合,并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真正实现声乐教学价值体系的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创新教育与声乐教学的关系,分析高校声乐教育教学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声乐教学的理论目标,将两者有机融合,从而促进高校声乐教学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一、创新教育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影响

创新教育在继素质教育之后更加受到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广大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由横向到纵向,由内而外,由表及里地对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环节、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创新教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大发展的形势。理论界认为,加强学生创新教育,就是要在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下大功夫,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输送适应时代要求的科技型、综合性人才。这种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关节点的创新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了密织的网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植根于创新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宏观和微观双重层面影响着包括高校声乐在内的一切学科教学。

创新教育与高校的校园环境、学术环境、师资力量、教学体制、学生基本素养和知识结构密切关联,很大程度上体现于这些方面。这些关联层面也正是影响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要素。注重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全面提升创新理念的基本措施,包括加强校园景点建设、教学设备的完善、教学和住宿条件的人文规划等。这些直接关系到声乐学生素养,体现创新教育和声乐教学环境的物态设施建设是高校各种教学的基本保障。学术环境直接与教学水平挂钩,一所大学学术环境的营造,除了依赖历史的积淀外,还需要学校的领导层、教师、学生这样的群体共同积累和创造,才能对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高校的声乐教学更需要这样的土壤,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的烘托、浓郁的学术环境的滋养、雄厚的音乐师资力量的支撑。文化诞生艺术,艺术孕育文化,脱离文化的艺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健全的文化。“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结晶,音乐艺术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1)声乐这门艺术的教学从来就不可能与创新教育所涉及的环节相分离,相反,时刻受到这些孕育和诞生文化因素的影响。

诚然,一所学校的教学体制、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知识结构都在时刻影响着声乐的教学状况。明确了创新教育体制和高校声乐教学的两者关系,是否就能够说明高校声乐教学已经健康发展了呢?显然这并非解决问题的关键或全部,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分析才是探究的重点内容。

二、创新教育形势下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高考制度恢复后,我国高校声乐教学重新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不论是教学水平、教学条件、学科结构,还是招生人数、教学体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音乐人才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发展后,声乐教学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适应形势的需要,在理论研究、教学手段及方式多样化等领域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然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现今的创新教育形势下,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本文仅就以下两方面来说明问题。

(一)高校教学体制和声乐的教学体制不够完善。加强创新教育建设是高校未来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是指导思想,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目前在高校的总体教学体制改革中,都十分强调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作为一个根本指针来加强建设,这在完善教育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把总体的教学体制和指导思想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环节中,就成了很现实和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探讨,这种现状并没有很大改善,两者的链接依然脱钩,声乐教学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科学指南。在较为具体的声乐教学体制上,专业科目设置、课程安排、教师配置、器材配置等具体环节,依然采用音乐院校的程式化教育模式,很难体现鼓励创新、张扬个性、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思想。

(二)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虽然不论上至高校还是下至幼儿园都在喊着加强创新教育口号,但是音乐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由于诸多原因,创新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依然停留在传统声乐教育模式的原始状态。创新教育的每个环节都是相扣的,哪个环节出现断裂或薄弱,都直接影响到创新教育的开展。因此,音乐教师这一环节不容忽视。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音乐教师的年龄层次复杂,特别在高校,音乐教学师资多以中老年教师为主,他们虽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但不少人在教学思维和模式上固守传统,知识和教学观念更新较慢。二是音乐教师的知识层次悬殊大,主要表现在年轻教师虽容易接受和实施素质教育策略,但知识积淀较浅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而中年教师虽知识丰富,但教学策略上又存在着差异,与学生的知识接受方式存在矛盾,两者难以互补。三是音乐教师的教育方式狭隘、落后,声乐教学总是沿用直接口传心授、教师范唱、学生模仿等传统方式。声乐教学的地位等同于一门歌唱课的讲授,忽略了声乐史、中外艺术歌曲、中外歌剧鉴赏等教学中介环节,不能将声乐心理学、声乐美学等研究领域的成果带入课堂,传授给学生。因此,声乐教育途径的拓展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加以改进。

三、构建高校声乐教学理论目标的关节点

艺术教学范畴里的声乐教学既有其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有其自身的教学特殊性。规律在于它与其它艺术一样,是一种特长要求,注重审美情趣、艺术素养、艺术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特殊性在于它主要以人的声音为培养目标,而非以掌握某种乐器技能(如小提琴、二胡、钢琴、古筝等)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声乐教学更能体现创新教育的培养。

那么,在构建高校声乐教学理论目标中应注意哪些关节点呢?

(一)把握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声乐教 学体系。声乐是人声歌唱的音乐艺术形式,教学的核心在于人的声音,歌唱的发声和歌曲的声音表现,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密切关联。生理因素主要从客观上影响人的声音,可以从技巧上加以克服和把握;而心理因素从主观上影响着人的声音,包括紧张心理、抑郁心理、恐惧心理、内项心理等,主要依靠人的自我调节,如改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参加各种大型的比赛活动积累经验等等,都能改善人的心理问题。制定科学的声乐教学理论体系,必须从教学对象(学生)层面加以把握。要从社会属性上认真考察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主流文化影响及学生的文化倾向,要从专业属性上详细分析学生的声部特征、发声条件、声音结构,要从训练方式上合理安排合唱、齐唱、重唱、独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学习活动,要从声乐学科发展的角度论证学科设置结构、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规范和教学模块,这样才能逐渐构建起符合创新教育要求和学生学习特征的现代声乐教学体系。

(二)营造环境,实现创新教育和声乐教学的有机统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主要包括领导层、教师、学生三个教学环节。领导层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决策者,主要从宏观上把握声乐教学大局;教师是声乐教学任务的执行者,是链接领导层和声乐学生的桥梁,起到上政下通和传授知识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领导层管理和教师教育的主要对象。三者是声乐教育的属性所在和根本要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必须明确三者的职责和观念,营造三者和谐统一的人文环境。

高校领导层是宏观环境的营造者。领导层的职责是以创新教育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内对外开展广泛的交流调研活动,掌握科学的声乐教学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声乐教学计划和政策,补充师资力量,营造浓郁的人文和音乐学术环境,提供广阔、优越的教学和练声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竞赛和娱乐活动,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拓宽声乐学生文学、戏曲等领域的知识面。

而起到桥梁作用的音乐教师,一方面必须把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层,以便及时调整声乐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必须更新声乐教育教学观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开辟声乐教育教学新路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现代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理念等等。在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思维模式,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教学的引导者,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感受、体验、探究和吸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用主观性的体验或那些‘权威’的解释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学生是主体。传统的教育思维强调学生以学习为根本任务,掌握和完成了学校、教师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就算实现了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创新教育的形势对声乐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强调声乐学生学习知识,而且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创新教育大环境中,声乐学生不但要通过各种途径拓宽知识面、强化专业技能、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要以“研究型”态度发掘文化内涵、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习音乐知识和挑战困难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方法,开拓和发掘新的声乐教学手段。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导致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人才培养周期长,甚至最终难以成才,严重地阻碍了大批声乐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并实施创新教育形势下的声乐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理念上,要求以科学的发声方法为指导,尊重学生的自然天性,注重风格的引导与定位;依据学生嗓音条件、自身气质与个人风格,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除训练独唱外,还要加强重唱、小合唱、表演唱等演唱方式的训练;注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演唱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尊重学生,要求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歌唱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样而有效的训练手段,把学生逐渐引导到科学、正确并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的发声与歌唱表演艺术的轨道上来。高校声乐教学手段的探索,是一项具体的、细致的、长期的研究工作,笔者将另辟思路具体研究,本文仅以片言加以概述,不再深入探讨具体的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声乐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中,如何克服声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探讨符合创新教育规律的新策略,是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在当前和以后必须长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