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职建筑专业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7 04:03:39

导语:在高职建筑专业教学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职建筑专业教学研究

高职建筑专业教学研究:高职建筑类专业测量教学之我见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我校建筑类专业测量教学的几点体会,主要从加强课堂管理,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职 建筑类专业 测量教学

一、前言

我校是一所建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测量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以小地区控制测

量、建筑物放样和房产测绘等各种基础类测绘知识及其技能为教学内容。

我校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测量本身操作性强的特点出发,在测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对测量知识及其技能的被动学习甚至“厌学”的态度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和情感教育的最主要问题,因此,测量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我校全体测量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培养学生测量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本位的想法,我校测量课程经历了课程改革的洗礼,测量教学场所从室内教学为主变为室外训练为主,教学内容从重理论的学习变为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课时由分散教学变为集中训练。测量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测量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它体现了很多成功的方面,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下面就从加强课堂管理,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及通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四个方面作出总结与建议。

二、加强课堂管理

在学校,课堂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管理一方面要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教育,让其对测量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学生有序地进行测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另外,教师要适时让学生完成一些较易完成的测量小任务,或者以竞赛的形式完成,从而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并且增强学生掌握测量技能的自信心。

在测量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教师提纲挈领式地讲述测量在国家基础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把握测量的总体概念,让学生在了解测量对国家基础建设的用途的基础上初步培养起对测量的兴趣;阐明学校对各专业学生在测量课程上的要求、重点与最终考核方式,使学生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的。

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管理细节。由于测量操作性强,室外训练必不可少,充分地管理好室外教学能展现出班级风貌乃至学校风貌。因此,测量教学也是对学生开展荣辱观教育,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时机,教师应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城镇建设人才。如将测量实习场地模拟成施工工地,把课堂中实习场地的卫生问题与施工现场的卫生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文明施工的意识和习惯。

在测量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协助教师组织管理教学。这种分组协调的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师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管理的掌控性,也保证了学生有组织地进行测量知识及其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并且通过一些随堂的测量技能竞赛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科技飞速进步、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落伍了。教师只有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一方面,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并配上仪器实物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并配上动画、声效,有时还播放录像,使空洞乏味的讲解变得生动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采用了更多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讲问结合、演练结合、随堂复习、提问,检查学生对仪器的动手操作熟练程度,并把学生的回答提问与动手操作情况纳入对学生的

评价体系中,从而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四、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过去每周四课时教学改变成为连续数周的教学,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合理的安排,捆绑成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达到学习的目标。由于教学的连贯性,学生能一气呵成地掌握所要求掌握的测量基本知识及其技能,从而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并且较之过去的教学模式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有效地控制了教学成本。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以测量操作技能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在简化测量教学内容的同时强调测量的特点及其实用性。测量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根据测量的这一特点,我们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任务,这些任务学生易学易懂易会,并安排合理的课时让学生完成这些任务,使学生的努力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真本领,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一定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和内容比较符合测量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它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这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的转变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通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以及测量教学的目标,并结合我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而设计的。另外,它也能够体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因此,它囊括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团队协作、文明礼仪,以及文明施工等方面。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在实训过程中以此评价指标考核每位学生。因此,它对学生在整个测量学习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管调控,一定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合情合理地给出学生成绩的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学生也能由此随时了解自己对测量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获取较好的学习成绩。

总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是改进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支撑。

六、结语

高职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非常重要,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一个新的课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借鉴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其他教育的经验,并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对学生掌握测量技能的具体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测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测量技能过硬的建筑人才。

高职建筑专业教学研究: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通过对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提出了建筑工程类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办法与措施,从而改进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业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重点应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等职教办学特色;树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职高专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属于传统的老专业,在我国的本科教育院校已有悠久的历史,综观全国的高职院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没有形成符合高职教育特色、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整合力度仍然不够,与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存在相当的距离。

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改革已有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联系和整合,改革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2.1 采用“技能层进”的教学模式代替“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专业课往往按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先学基础的知识,然后逐步深入提高。但在以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单项技能的初级阶段,越是基础的知识越“没用”,只有随着技能的层进和模块组合的时候,才有可能逐渐的接近基础知识。因此,在模块化教学中,知识体系将呈现出一种“倒挂”或者“断层”的状态,学生是在一个接一个的“为什么”中去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足够的知识。如在讲授《建筑结构》时,对各类结构构件只介绍基本理论,而对构件的构造要求、规范要求等基础知识先不做讲授,等讲到课程设计、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再结合构造要求、规范要求进行详细介绍,从而使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2.2 采用“项目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中,所有课程均围绕我们一个真实的项目作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讲授。在实训环节中,如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计量计价实训,模拟招投标中均围绕这个共同的项目展开训练。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把课堂搬到工地上,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2.3 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我们的教学过程采用工地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工地现场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度高,对知识的理解客观、深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案例教学,真题真做,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零对接。《施工测量的模拟实训》教学过程突出放样技能鲜明,直观、易懂;各课程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多样的课堂,拓宽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角度,开拓视野,使学习效果更佳。

2.4 改革考核方法

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转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考核学生学习效果除了笔试外,在实践操作较多的课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如答辩、现场测试、现场操作等,实现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如《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等课程需要大胆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用“笔试”与“考工”分别进行的方式,课程成绩按理论笔试的成绩与实验课成绩相结合评定。

2.5 开发教学网站

开发教学网站不仅可以实现网络教学,而且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方便。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挂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答疑、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实现交互式教学。目前已开发《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学网站。

3 实践教学的改革

3.1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独立实践和体验,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提倡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法。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给学生指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一些异常现象,使学生真正的学到技能。

3.2 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

“贴近工程实际、适应工程需要、反映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是高职教材的特色,结合专业方向特色,研究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和实训指导书,鼓励专业教师编写体现行业与地方特色,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教材。

3.3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目前我国紧缺人才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社会需求量非常大,实训大楼的建成、实验设施的完善,不但可满足培养社会急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还可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我们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根据不同的实训需要,先后与多家单位签定了实习协议,作为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企业接收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优先接收优秀毕业生就业,互惠互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后需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4 总结

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和加强实践教学是势在必行。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实行开放办学,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走向市场,面向社会,依靠社会,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及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从而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高职建筑专业教学研究: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实训教学模式

摘要:目前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在全国没有形成广为认可的模式,在实训项目选择、实训设备设置、教学模式制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训技能技术掌握等多方面亟待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道路。由于受国内教学条件与环境的制约,资源利用不尽合理,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也存在着一些隐忧。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提升实训项目,实训模式不应僵化教条,生产性实训不能生搬硬套,提倡产学研合作,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实践发展的建筑装饰专业实训教学道路。

关键词:实训模式;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经过了近十年跨越式发展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突出成就。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与现代化建设最直接关联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发展重点以及发展的指导思想也随之而加快转变。从实训模式一直到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完成了与普通本科大学在类型上的区别。建筑高等职业教育明确了培养目标,即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改革创新建筑装饰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它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体现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宗旨、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二、建筑装饰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四年来我国建筑类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高职院校的第一方阵。在实训项目选择、实训设备设置、教学模式制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训技能技术掌握等多方面都进行了较有意义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地经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道路,其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由于受国内教学条件与环境的制约,资源利用不尽合理,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也存在着一些隐忧。

1、实训项目亟待提升

目前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在全国没有形成广为认可的模式,各示范院校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尝试,基本都是根据各自学校的自身条件选择实训教学方式和方法。实训教学总体水平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很不相称,与国际发达水平更是相差甚远。

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心下移和片面性,使得实践教学从内容上看比较浅薄,实训停留在对某一实务、流程、软件的熟知和熟练上,缺乏对技术活动全过程的完整训练,教学模式亟待提升。建筑装饰专业一般还在延续着传统的技能实训方式,例如:木工、瓦工、金工、漆工等技能训练。这类实训可操作性强,技术工艺简单易学,选用材料便于管理,考核标准容易衡量,方便教学实施,训练内容在一定时间就可掌握,满足学生走出校门马上能够就业的最低保障。但是这类实训适合单一工种的技术要求,培养目标相对较低,不符合高职培养目标,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建筑装饰专业应结合施工技术、设计技术、施工组织管理、工程造价等岗位实训,综合利用任务驱动模式,尽量贴近生产性消耗,适时调整动态管理,仿真加全真,达到培养学生动脑分析、完整策划、综合思维、注重管理的能力,完成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向掌握高技能型人才的转变,实现高职教学宗旨。

2、实训模式不应僵化教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等实训模式,是现阶段比较符合高职办学理念的技能实训模式。强调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根据市场和企业生产实际选择题目,模拟实际工程情景提出任务;以项目为单元,根据项目引出相关知识点,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技能;以完成真实任务为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型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岗位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然而一些高职示范校为了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分专业的具体情况,将理论教学课时一减再减,甚至有将实践教学来替论教学的倾向;不分具体的课程性质,一律套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等教学方法,使得有些课程内容牵强附会,信息量锐减,大大削弱了现代大学集约式输出信息和传授知识的功能。结果造成理论教学缺斤短两,内容空洞化、稀薄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技术基础和后期发展。

3、生产性实训不能生搬硬套

为了强调在学校里也能真刀真枪地进行技能训练,便引入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概念。所谓校内生产性实训必须符合生产是真实的,产品是真实的,工程是真实的,营销是真实的等诸多条件。而且有一段时间还强调校内生产性实训要占整个实训的80%。这种过头的指导思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既不符合学校实际,在现实中也很难做到。这些实训模式因为需要多技术工种配合;选用、消耗材料相对复杂;投入资金、运营成本较大;对师资水平与实训基地要求较高;项目选择与市场如何衔接,实训成果能否融入市场还需要诸多条件。国内也只有国家级示范校有这个能力。一些院校为了迎合这一指导方针,机械地将一些不可反复的建筑装饰工程任务引入学校,利用学校宝贵的稀缺资源,在黑板上搞管理,在教室里建筑施工,牵强附会,浪费资源。究竟能为多少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能否可持续发展,效果究竟如何,却很少去客观评估。生产性实训不适合建筑装饰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

4、实训提倡产学研合作

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中心一定能够切实加强沟通与整合,在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问题上开展跨学科研究,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

一个时期以来,高职院校实训只能提产学合作,而不能提产学研合作。理由是认为研发不是职业院校的任务,而是本科院校的任务。其实这样的指导方针是相当幼稚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是典型的高职院校,作为新加坡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他们的项目教学实践已经出色地回答了职业院校在技术应用和研发方面同样能大有作为的问题。今天,我国的高职院校能否将企业的研发中心或者企业的真实的研发项目搬到学校里来,与企业共同开发,这关系到高职教育对我国现代化主战场的直接贡献率,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是未来生命力的体现。

现在很多学校更为强调的是如何适应企业的需求,很少考虑如何引导企业需求和制造需求。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核心的高技术服务业在高职院校基本没有反应。我国的高职教育今后要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实现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的转变,让更多的院校成为企业的人才源、技术源和信息源。

总结存在的问题与成功经验,避免造成简单复制、僵化教条等诸多弊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实践发展的建筑装饰专业实训教学道路。

三、建筑装饰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建设

建筑装饰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要按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法则,着重研究建筑装饰专业实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实训场所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拟建立系统完整、满足市场岗位需求且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训教学基本模式。

依靠建筑装饰行业主体,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发挥高职院校科研教研优势和企业生产技术优势,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重点――工学整合学习岗位的实训;校内实训重点――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教室的实训。

探索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新方法、新机制,培育校企合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点,通过学校的教育投入和企业的技术投入,改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条件。研究改变实训教师知识结构组成,增大“双师型”教师比例,逐步过渡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行实训课程指导教学。

实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核心是在做中学,实训教学的载体就是实训基地和实训手段。力求选择市场需求大、社会及经济效益突出、技术先进成熟、可操作性强、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实训项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实训教学服务,研究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高职建筑专业教学研究:如何提高五年制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 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对于建筑类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从课堂主阵地、实践环节以及教师自身的要求出发,来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课堂 教学媒体 实践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使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中心环节, 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 在高职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质量。

一、五年制高职生的特点

五年制高职生没有经历普通高中三年的历练,直接跨入了大学的校园。无论是学习策略,学习能力,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还是挫折感、自信心都表现得比较弱,经常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自律性差,判断能力差,是非观念淡薄。而我所任教的工程造价班由于专业设置的特点,以男生居多,女生只占很少一部分。这样的班级本身在常规管理上就要比其他班级花的精力要多,往往效果还不明显。同样在课堂上的纪律也较难管理,学生思想上无科学的源泉,行动上无向上的动力。这样的现状就对我们作为一名建筑类的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内容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才能让他们有所收获。

二、抓住课堂主阵地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了解高职教育的科学定位,才能针对性地有效开展教学工作。

1、重视新课导入。导入就如戏剧的序幕、小说的开端、乐章的第一个音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如果安排和设计得好,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灵活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学生在第三学期开始接触第一门建筑类专业课:建筑制图与试图。而学生入学前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很难建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象能力是建筑制图教学研究的一大课题,也是建筑制图教学的难点之一。

在传统的建筑制图课堂教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由于事物不容易表现、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事物。而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对一些变化过程的显示,运动的模拟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经验,建立正确的概念,降低学生对空间物体的认识难度。如讲到建筑平面图的形成时,仅仅讲一个概念,让学生自己体会,效果一定很差。相反,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形成过程,学生就能马上理解这一形成过程。动画视频展示:一栋建筑物,用一个水平剖切平面在适当的位置剖切,移去剖切平面以上的部分,对剩下部分向下作正投影。学生就不需要把形成过程死记硬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强大表现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学习组合体投影这部分知识时,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形体进行投影分析,学生一下难以想象出其空间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利用绘图软件画出这个复杂形体的立体图,让立体图在计算机屏幕上旋转,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分析,看清这个复杂形体的整体形状。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后面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兴趣。

三、大胆让学生实践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跟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教师讲授之后,学生能够记得10-20%的内容;学生对他们看到的实物或实物现象能够记住40%;如果又听、又看到实物与实物现象,自己又描述,便能记住75%;如果学生亲手作过,又描述或讲过,则能记住90%。这也说明了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测量学基础》这门课程,只有通过观察、实践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因此,我在任教这门课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教学模式正是从这点出发,将其较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结合高职人才培养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同时,结合建筑工程测量是为工程服务这一基本出发点。测量学基础的概念比较多,要详细讲述与工程密切相关的概念。常见的测量仪器有S3型微倾式水准仪、DJ6型光学经纬仪和全站仪等,基本的测量原理有水准测量基本原理、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基本原理和点位测设的基本原理等。所以,我在《水准仪的认识》一节中是这样开展教学的:先在教室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让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利用学校购买的仪器设备带学生到室外进行现场操作,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测量仪器。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调试仪器。通过动手实践,发现学生热情高涨,都抢着要触摸仪器,就是连平时不是很认真的学生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随后的《水准测量》教学中,我划分了几个小组,安排组长,明确测量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在操场进行闭合水准测量,收集的数据带回教室进行内业的整理。同样,水平角、垂直角的测量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四、塑造良师形象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每一个教师都要不断塑造高尚的人格、完美的形象,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努力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专业知识更扎实,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为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创造前提条件,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今社会对应用人才需求日益旺盛,需要高职教育从事者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因此,作为一名高职教育的建筑类的专业课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地学习和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