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探讨

时间:2022-07-17 04:46:26

导语:在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探讨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探讨:现代监理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以现代监理企业的战略管理内容为出发点,结合公司近年来的自身经营管理,提出了四条创新现代监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举措,旨在为现代监理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实践可复制的创新性建议。

关键词:监理企业;建设工程;战略管理;创新实践

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制定和实施战略管理变得更为必要。现代监理企业的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以对内外部环境分析为依据,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谋划和实施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的动态过程,强调创造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企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一、现代监理企业离不开战略管理及创新

建设工程监理是指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施工承包合同,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手段,促使承包合同双方履行各自的义务,最终完成工程项目。现代监理企业的工作特点是独立公正性,现代监理企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化、专业化和高度市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监理企业离不开战略管理。企业的经营就好像一场博弈,其管理者如同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不仅仅要运筹帷幄,还要统筹兼顾,在团队协调上实现合理部署,从而战胜对手,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现代监理企业同时也离不开战略管理创新。战略管理创新是指企业采取全新的经营管理方式,改变以往的竞争法则,重新设立新的规则、新的制度。战略管理创新的原动力是市场机制的倒逼,任何形式的战略管理创新都不开顾客的需求变化,离不开市场机制的约束。

二、创新现代监理企业战略管理的具体实践

2010年以来,我公司围绕可持续发展实施战略,结合公司人力、技术、市场等资源,大力推行观念、管理、业务、服务四大方面创新。一是组织对全体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工具”为主题的观念创新培训,让领导层充分意识到加强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二是以重点项目为龙头,积极探索片区管理,开展项目互助互查,将重点项目作为人员培训、人才储备基地,创建学习型项目部来带动全员培训。改变以往传统的总监例会,改为总监分组现场交流形式,突出提升总监解决问题的现场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了紧缺人才与复合人才的储备工作。三是在做好施工阶段监理,同时向前期咨询、设计阶段监理、项目后期的服务咨询延伸。四是在立足省内市场同时,积极向省外拓展,拓展薄弱项目和潜力地区的业务,承接各地标志性建筑,提高公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通过以上举措,公司近年产值稳步上升,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列,同时进入全国百强监理企业行列,尝到了战略管理创新带来的收获。

(1)观念创新。对于现代的监理企业来说,观念的创新是其实现战略创新的关键所在,而监理企业观念创新的主要是通过人的思想意识的改变来体现。[1]因此,在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监理企业必须要树立起牢固的顾客观念、科技观念以及市场观念,促使监理企业的员工的敢为人先、以人为本等意识得到有效加强,力求企业创新性的观念能够深入人心,并将这种观念的创新性充分体现在每一个员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作为企业的监理人员,我们应当跟紧时代的发展步伐,树立自己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始终保持观念的创新。实践中有两条要求很关键,近年来我公司一直在认真组织实施。其一,监理人员要重视学习当今发展迅速的新工艺、新技术,建立了以“总监负总责”为核心的全年学习培训制度,并严格执行。其二,监理人员要注重学习同行业先进的战略管理知识以及国外先进的战略管理经验,做到随时都能够准确把握工程建设监理行业的发展趋势,紧跟发展潮流,争取将自己所在的监理企业发展成为同行业的先进者。

(2)管理创新。有效的管理是企业研究员工并激励员工,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核心,建立决策、组织、协调与控制机制,促使企业形成最佳的时间、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信息等资源配置,帮助企业获取最好的效益。现代监理企业要想实现战略管理创新,就不能忽视其在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中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八种:其一,有效融合危机管理与正常管理。现代监理企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不仅仅要加强正常的管理,还要做到未雨绸缪,对企业潜在的风险、危机等做出准确的预测,制定出反风险反危机的管理方案,一旦风险或者危机降临,就能够及时做出应对,尽量降低甚至是消除风险和危机给监理企业带来的损失。其二,有效结合非工作管理与工作管理。监理工程师长期野外作业,远离城市,生活单调,所以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亲情管理,尤其是一些管理相对松散的、远离本部的项目监理部,更不能忽视对他们的亲情关怀和人文关心。其三,有效结合控制与积极性的调动。监理企业不仅仅要将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还要给予适当的控制、约束,做到收放稳妥恰当。其四,有效结合无形资产管理与有形资产管理。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品牌和信誉,监理企业也一样。因此,要切实做好无形资产管理,特别是分公司管理、业务分包等业务活动,要注重品牌和公司集体荣誉,不能放任自流,以至损坏公司名声。其五,有效结合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一线施工人员大都来自农村,他们在行为方式及生活习惯上大大区别于城市,所以监理企业在监理工程师的安排方面不能忽视被监理者的特殊因素,即便是监理企业内部也是一样的,要充分考虑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组合、层次,创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其六,根据监理企业实际情况,部分有条件的企业要实现战略转型,向高端咨询企业发展。其七,全面推进监理行业和企业技术进步,大力实施信息化管理手段,逐步实现依靠现代化技术、现代化手段和现代化程序管控施工阶段质量安全,而不是长期停留单纯依靠人力现场监督简单的工作方式上。其八,创新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方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机制。对不同岗位实行不同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和绩效薪酬挂钩,让有高素质、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人才去开拓国际市场。

(3)业务创新。现代监理企业在业务方面的创新具体是指监理企业应重视开拓全新的业务范围和市场领域。当下,我国的大多数监理企业所监理的对象都局限于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监理企业实际上只是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监理。所以,作为现代监理企业,应当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积极将监理的业务范围扩大。其一,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将前期咨询、设计阶段监理、招投标、审核预决算以及项目评估等咨询工作的业务范围扩大。其二,监理企业应主动开展一些工程项目管理。例如,全方位、全过程的代业主管理工程,从而极力创新现代企业的业务。其三,立足国内监理市场,借助国家对外建设工程、基础设施等投资的战略选择,主动跟踪项目建设,自觉接轨国际通行做法,既要推行自己的成熟做法,也不排斥善学善用,师人长技,自信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4)服务创新。工程建设在监理服务上的创新是指工作内容上提供给建设工程单位更全面更完善的服务。[2]其一,在建设单位做出委托的范畴内,监理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成熟的工程管理经验以及自身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特殊优势,致力于严格把控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造价、质量以及安全等工作,为建设单位顺利实现建设目标提供帮助,促使建设单位认可监理企业提供的服务,进而产生物有所值的感觉。其二,监理企业在提供服务方面要做到积极、主动,不仅仅要将监理规范以内的工作内容完成好,还要重视对建设单位在建设施工环节遇到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等进行了解,主动为他们出谋划策,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建议,帮助建设单位体验监理企业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为业主提供更多高品质、高质量服务,创造更大、更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树立监理企业在行业中的良好口碑,为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三、结语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监理企业只有在战略管理上追求不断地创新,才能够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满足建设单位的具体需求,有效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监理企业的持续发展。监理人员只有保持自身业务水平的优秀,致力于为企业的战略创新出力,才能够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的监理服务,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监理口碑,最终为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探讨:大型火电施工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

摘要:作为有着六十余年发展历史、以火电施工为主导产业的国内众多的大型火电施工企业,如何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内外部发展环境、面临的市场机遇和挑战有个全面清醒的认识。正确定位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科学规划公司的发展愿景,对于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挖掘内部潜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鼓舞员工士气,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型火电施工企业;战略;实践

一、火电施工企业发展概述

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实施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对于火力发电项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目前国内火电施工能力远远超出建设的规模,严重过剩,出现“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众多的火电施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发展考验。

二、火电施工企业面临的环境

1.电源企业经营困难,严重影响着电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电煤市场化以及煤炭外运导致煤炭价格同比持续上涨,而相应的煤电联动政策没有及时到位,电源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2010年以来,全国电力行业总体利润虽然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电力行业分省利润分布极不均衡,其中,中部六省、东北三省全部亏损,河南、山西、安徽等煤炭生产大省的火电企业亏损情况更加严重。

2.电力产能过剩,国内未来电力建设市场规模会进一步萎缩。近年来,电力工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电力装机容量每年以1亿千瓦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电力发展运行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国内电力在“缺电、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又缺电”的恶性循环中徘徊,导致周期性电荒或电力投资过剩不能得到彻底解决。

3.国内火电建设能力过剩,市场竞争更加残酷。目前全国火电施工企业有63家,大部分为建筑安装综合性企业。全国电力施工企业年施工能力预计在15000万千瓦以上。而前几年电源建设的超常规发展,又导致电建企业施工能力的迅速膨胀。根据“十二五”火电装机规划,电力施工企业的产能将闲置一半,加上垫资施工和结算困难等因素,整个行业处于经营亏损的局面

4.国际电建市场中国企业的竞争态势日益呈现。随着国内电建市场的饱和与国际电建市场向中国企业的开放,国内电力施工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纷纷抢滩国际电建市场,承接工程施工总承包、EPC项目管理、技术服务、监理、调试等任务,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等企业也利用各自的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价格优势等,采取EPC、BOT、PMC、GC,融资、合作承包、运营分包等模式,进军国际电力市场,成为公司“走出去”开拓国际电建市场的重要竞争对手。

此外,实施国际化战略,开展国际项目运作还存在投资方经营状况、后续资金到位情况和汇率变化等很多不确定因素。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项目所在国人力资源状况、劳工保护政策和出国签证问题,成为制约国内施工企业项目执行的瓶颈。

三、火电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实践

1.坚定不移推进国际化战略。市场定位国际化。大力实施“走出去”,坚持面向国际市场,拓展国际业务,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高端市场竞争。

企业管理国际化。适应国际事业发展,总结多年管理经验,推进企业管理流程再造,形成快捷高效的决策体系和运作机制;加强国际业务管理,推动国际业务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

发展模式国际化。全面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按照国际惯例,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不断充实国际工程总公司各业务层面的管理力量,尽快建立一支适应公司国际化发展的商务、技术人才队伍。

加强与世界知名企业、国内大公司及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适应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EPC以外的承包模式,向BOT、PMC、GC,融资、合作承包、运营分包等承包模式进军,努力扩大公司国际工程承包业务。

以国际业务为载体,积极支持发展国际物流业务和海运业务。

2.持续推进多元化战略。产业发展多元化:积极推进多种产业发展,做精、做强、做大多种产业,形成主业与多产并驾齐驱,两翼齐飞,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不断提高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市场开发多元化:适应国家能源产业发展方向,面向市场、面向低碳经济,继续巩固传统火电建设市场,积极开发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新能源市场和“非电”市场。

调整经营策略,集中优势资源,积极参与核电业务。通过核电这一平台,塑造公司形象,展示公司实力,提升管理水平,培育核电人才,创出核电品牌,为进军核岛施工提供坚强人才、技术支撑和品牌支持。

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作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为火电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坚持“积极、适度、效益”的原则,全方位、有选择地进入新能源建设市场。风电业务要面向“三北”市场,重点加强与五大发电公司和神华等企业的联系,尽可能提高市场份额。

3.努力打造战略联盟。在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相对独立的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不同形式的战略联盟,实现双赢、多赢。加强与GE、东芝等世界知名企业合作,以多种形式开拓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加强与中信、中远等国内大公司合作,拓宽业务交流渠道,积极进入其业务领域;加强与中国银行、中信保等金融保险机构合作,增强融资能力,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与国内知名成套设备供应商、设计院、发电公司等企业合作,努力扩大市场份额。

作者简介:祁慧敏(1981-),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管理学学士,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探讨:实践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运用

《企业战略管理》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许多专业都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来开设。在很多学校的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也就是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实践教学较少。有些教学中也引进了案例教学,但大多只是单纯的介绍了案例内容,教学方法简单,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本文试图对实践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力求能够更好的促进实践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1实践教学引入《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立足于管理学基本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系统的介绍了战略制定前、制定中和制定后的企业行为,主体部分基本划分为战略制定前的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战略的制定(包括战略制定的过程和战略的类型)、战略的评价与选择及战略实施。由于战略的制定涉及到企业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问题,因此比较强调思维模式和理念的培养。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掌握战略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系统的、灵活的运用其基本理论进行企业管理。想要学生达到这种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课程内容,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2《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方式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创立的,该方法通过模拟现实场景,让学习者把自己作为案例场景中的一员,通过讨论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上基本理论的现实意义,加深对课本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如果想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选择适当的案例。案例要和所讲的知识点有关联,案例中要有能够进行思考和深入讨论的典型问题。战略管理相关的案例非常多,如果想要找到能够和相关内容比较切合的案例,就需要授课老师进行大量的案例查找、总结和思考。同时,案例要与时俱进,在讲课中选择的案例企业要注意其现实发展动向。有很多教师采用多年前的老企业作为案例,甚至有些企业在现实中已经倒闭或者被购并,如果仍然选择该企业的战略方法作为战略类型的介绍,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案例的选取最好选择当前学生较为关注的,或者学生较为熟悉的企业,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案例教学中要教学互动。案例教学并不等同于案例举例,很多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进行案例介绍,同时发表一下自己对该案例的看法,案例教学就结束了。这仅仅是案例介绍,并不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在选好案例的基础上,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交互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案例中有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深入讨论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2模拟实验法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现实企业的经营中需要大量运用战略管理的内容。然而由于现实环境的不同,不同的企业对战略管理的运用千变万化,课本中知识的介绍只是概括性的、理论性较强的介绍。没有一种理论可以适用于现实中的任何企业,也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完全用一种理论去运作。因此,在课程的学习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念,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去灵活的、创新性的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能够进行现实的模拟,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企业经营群模拟,引进一些实习软件,如啤酒游戏的软件,让部分同学作为生产商、部分同学作为中间商、部分同学作为销售商和顾客,进行现实经营决策的模拟。还可以开展企业战略制定大赛,将学生分组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关注的企业,并对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就其目前的经营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等等。

2.3实践训练法

案例教学法和模拟实验法能够较好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但在现实工作中仅仅掌握基本理论是不够的,特别是现代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大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工作和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加灵活多样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最常用的实践方式是学生课外寻找公司进行实践,这种实践方式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者在毕业前,通过自己寻找实习公司或者学校建立的实习基地,在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的过程。但这种方式是在非上课时间完成,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兴趣的作用不大。授课老师应该积极创新授课方式,更多的在课堂上或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如为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企业战略制定的能力,可以在将学生分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大赛。该创业大赛是属于实质性质的创业大赛,如组织学生思考怎样在两个小时内用10元钱赚到100元钱(启动资金或者目标资金可自行设定)。该实践教学组织过程要注意几点:第一,给学生设定一定的启动资金,金额不能太大,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第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方法,如四天或者一周;第三,实际赚钱时间要有所限定,如2个小时内,2天内等,所有小组要在同一时间启动,赚钱的过程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过程,并不只是限定在策划书上;第四,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赚钱方法整理成文档,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报告;第五,及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课堂内容和实践训练充分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运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3.1注意案例库的建设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对于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老师在案例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案例选择,比较负责任的老师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案例,因此建立一套和各部分专业原理相配套的案例库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建立案例库需要大量的工作,通常并不是单个老师能够做到的。因此,一是需要相关的教学部门成立案例采集团队,进行专门的案例采集和研究,并归入案例库中,相关老师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共享案例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确保案例是本地典型的,真实企业的案例,以确保案例的保存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注重学校相关配套建设

模拟实验训练要求学校能够提供一定的训练场地和计算机软硬件,因此需要学校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需要的电脑和相关软件。校外实习要求学校最好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基地,如一些固定的、长期合作的实习企业,在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企业也能够得到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而课堂实践训练,则要求学校在提供硬件支持的同时,学校制度管理也能够灵活,如上课时间和地点适度调整等。让学生在毕业前除了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能够提高其实践工作能力。

3.3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教学激情。很多教师仅仅把上课当作一种任务,在长期教授同一门课程的过程中,消磨了其教学激情。其次是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创新思想。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法和实践训练法的成功实施,无不需要教师通过与时俱进,通过知识结构的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其创新能力去完成。因此,需要学校和相关教学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作者:席利卿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探讨: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与探索

摘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以及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史进程和经营实践,以探索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为研究重点和主题,通过回顾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演变过程和管理现状,分析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对策:完善战略管理基础;提升企业家的战略管理能力;培育有助于战略管理的管理机制等。在一定范围内,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对策

1 中小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1.1 中小企业存在原因的理论分析

中小企业常被人们誉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这是因为中小企业随处可见、数量众多,虽然企业规模较小,但其作用机制较为灵活,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在企业总数中已经超过80%以上,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

(1)中小企业有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问题。根据我国工商联合会的统计,在政府没有采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情况下,下岗职工中只有60%能够再就业,而其中超过50%的人将就业于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4-5亿个就业岗位,极大的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中小企业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场所。

(2)中小企业促进行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小而精的企业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基础,现在的大型企业大都是由优质的中小企业发展而来,可以说,没有优质的中小企业,就没有优质的大型企业。同时,中小企业具有小而优、小而专等优点,可以进行集中主要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促进社会分工,为大型企业专业化生产提供基础,有利于整个市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没有中小企业最为基础,会严重制约我国企业以及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会困难重重。

(3)中小企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小型企业的大规模增长和大规模消亡,是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旋律,极大的活跃了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国的“第九个五年计划”刚刚确定支柱产业不到6个月,就引发了一场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激烈讨论。这就意味着,原来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需要找到新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产业调整和结构升级问题。在需求约束型的经济环境中,对未来社会的需要是难以准确预知的,或者说对这种情况的预测准确率不高。只能希望通过制度,将资源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通过中小企业的此消彼长,以及中小企业家的开拓意识和冒险精神,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活跃市场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4)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表现在中小企业的领导能力较强,并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较快的做出创新性的对策。中小型企业宽泛的管理环境,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表现为中小企业的人才队伍常常得益于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研究“溢出”的科技研发人员;中小企业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更善于抓住创新机会,即使是那些小的、不太重要的创新活动,中小企业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无论是在数量或质量上往往反映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1.2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和某些大型企业相似,中小型企业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直接关系到公司前途的战略选择,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都存在着战略管理的问题。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在规划整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先见之明,高瞻远瞩地思考并作出合适的选择。中小企业家的战略选择选择会关系到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所以中小企业家只有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才能有效的指导公司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施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实现准确定位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自身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逐渐消失。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压力,更要考虑未来长期的环境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把战略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在认真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行业定位,不断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和改善公司的发展战略,不然中小企业的生存的空间将会被大企业侵占的越来越小,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将越来越困难。中小企业必须抓住市场上的空当,结合自身拥有控制的资源,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大型企业排挤和吞并。

(2)实施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中小企业往往是大型企业发展起来的基础,大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经过精心设计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准确,正确的投资方向,使得原来的中小企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只有制定正确并且符合中小企业本身特点的战略,才能使得中小企业能够稳步持续的发展。中小企业往往因为没有明确、精细的经营战略,而导致企业只能在市场竞争中随波逐流,不能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在遇到特殊困难时就会蒙受损失甚至倒闭。实践表明,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战略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中小型企业只有抓住企业发展战略,才能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3)实施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中小企业要想在许多大型企业的攻击下赢得了生存,一个别人无法比拟的、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是必要的,而战略管理就是发挥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的经营战略就是企业根据市场形式并结合自身特色而制定的长期经营计划,是企业自身优势和市场利基的完美结合和充分体现。没有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就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整合,形同散沙,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更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了。只有在战略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中小企业才能集中优势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不断加强创新活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实施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不断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也是这样,没有创新就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竞争对手抗衡,更谈不上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的产生,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传统管理模式等传统行业面临挑战和层出不穷的新的业务领域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只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以经营战略管理为指导思想,发挥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优势资源,在生产经营、技术产品开发、服务和生产工艺等方面不断的寻求创新。

2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笔者从企业战略实施成功的途径进行分析,主要是实施战略管理基础薄弱,战略管理思维局限,管理的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1 实施战略管理基础薄弱

很多中小企业从表面上看是十分辉煌的,但深入其内部会发现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一些基础性工作没有做好。当一些基础问题暴露出来之后,更多的问题随之而来。由于长期重发展、忽视内部管理,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基础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管理方式上,中小企业的人治色彩较为浓重。很多中小企业是由企业家创业而建立的,中小企业这样发展特点决定,中小企业家在企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掌握着绝对权力。因此在公司的治理方式上,往往靠企业家个人权威维持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体现出浓厚的“人治”色彩。

(2)财务管理不到位,融资渠道单一、筹资管理效率低。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信用差等原因,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市场筹集到资金,企业融资主要来源于民间借贷,融资渠道过分单一;同时,在筹措到资金后,缺乏专门的人才进行管理,资金使用率较低。

(3)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备。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更有甚者没有组建人力资源部门,并且企业管理层变动频繁,这些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在组织管理架构方面,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变更较为频繁。中小企业组织管理跨度较大,组织结构过于扁平化,企业领导者往往可以控制所有部门,并且组织机构之间分分合合,跌宕起伏。

2.2 战略管理思维带有局限性

在创业的起步阶段,中小企业通常是从抓住一个产品或寻找到一块市场空白,甚至只是凭借一时的胆大而进入市场,获得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而后,中小企业家往往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追求更高的发展速度和扩大规模上来,而对于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缺乏考虑。长期来看,市场机会只留给那些充分准备的人,所以,当中小企业取得快速成功之后,企业家往往会把成功经验当作战无不胜的宝典,这会阻碍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也不利于战略管理行为的产生。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保守文化的影响。一个方面,在创业的初级阶段,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往往抱有一种“什么赚钱做什么”、“捞一把就走”等浮躁的投机心理,当始料未及的利润进入口袋之后,往往就不知所措了。另一方面,“怕露富”、“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更是限制了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施展其才能,导致中小企业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如果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法根除传统保守文化阴影的束缚,就不可能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哪怕是一个短期的发展目标,恐怕也要勉为其难了。

(2)制度安排的影响。“为谁生存”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中小企业亦是如此,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家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企业做大做强,结果是为了谁?如果我们无法突破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雷区”,就不可能创造出促进企业发展和成长的良好环境。在西方国家,尊重和保护私人财产激发了企业家对资本的狂热追求,是西方公司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我们国家的现实角度来看,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59岁现象”,这种现象从侧面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即使有一个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和良好的战略实施条件,法律和制度的空缺可以让这一切前功尽弃。此外,为了有更好的仕途发展,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往往会不顾一切地将企业的长远利益转变为短期既得利益,有的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撒手不管,这些现象也深深的影响着中小企业家。

(3)企业经营者素质缺陷。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锻炼平台,战略管理思维很难形成。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家甚至没有企业管理相关方面的经验,更别说有效进行企业战略策划的能力和眼光了。虽然中小企业管理者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存在随时倒闭的危机,使他们具有积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往往也是因为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加上一种与生俱来的盲目冲动,从而导致多数中小企业昙花一现的现象。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企业家能够站得高看得远,从企业的长期利益出发,为公司制定全方面的企业发展战略计划。但在实际管理中,中小企业家由于自身素质不足,经营管理行为容易出现短视,这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3 管理的长效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战略管理形式,忽视管理机制这样一个现象。大量实例表明:许多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时,按照相关规定向公众披露了公司的发展计划,或者说是企业战略,但没有几家企业真正按照《上市公告书》和《招股说明书》所描述的战略规划去实施。这一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大搞面子工程。很多中小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是为了争取银行贷款、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或是为了迎合所在地区的一些形象工程。战略规划的制定通常是从学校或是研究院所请一些“专家”、“学者”,用几个晚上的时间就可以拼凑出一个企业的愿景。这样应付的做法,不可能将企业引导上辉煌的道路,结果只会背道而驰,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2)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制度化平台。目前,很多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出现人治化、非制度化现象,这主要是尤其自身发展特点和实力决定的。企业决策往往由企业家一人负责,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往往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标准对待,加大了企业的内耗。

(3)中小企业员工执行力差,缺乏配套的绩效评价体系。执行力差困扰着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企业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领导者制定出目标,企业员工要么是反应慢半拍,要么往相反的方向走,做不到“指哪打哪”。同时,中小企业激励制度欠缺,缺乏与企业战略配套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发不起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对策

3.1 完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基础

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战略灵活多样、人力总成本较低、组织结构扁平化、决策管理效率高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些优势,但这些优势是在企业管理基础牢固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坚实的管理基础,中小企业不可能取得战略上的成功。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出发,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研发管理四个方面。中小企业做好这四项管理工作,并不意味着企业经营一定会取得成功,但却是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成功实施。

3.2 提升企业家的战略管理能力

企业家的才能,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但是能够与资本、土地、劳动力提升到同等层面,成为企业发展的四项基本要素、四种内部资源,充分体现了企业家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较大型企业相比,企业家才能对于中小企业尤为重要,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首先,中小企业往往都是由企业家建立的,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掌舵人和决策者的重要角色,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大部分是由企业家做出的;其次,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企业的大部分员工可以直接接触企业家,企业家的言行对员工行为的影响重大。最后,中小企业日常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很大程度上是靠企业家权威进行的,一旦企业家权威发生动摇,员工军心涣散,将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提高企业家管理才能,尤其是提升企业家的战略管理能力对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意义深远。结合企业家战略管理理论和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家素质和才能、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重点培养企业家的战略思维等方面提升企业家的战略管理能力。

3.3 培育有助于战略成功的管理机制

企业管理机制是把企业的内部资源,如人力资源、资金、厂房设备等要素,科学合理的组合到一起并使企业的内部资源发挥最大作用的方式。管理机制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管理机制的作用并逐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中小企业培育有助于战略成功的管理机制,可以从建设制度化平台、组建决策体系、提高执行力、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

3.4 培育符合企业战略要求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日渐成熟,很多大型公司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公司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相较于大型公司,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参差不齐,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形同虚设、缺乏特色,这些都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提炼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活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