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09:33:14
导语:在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目标实现的切实保障。为了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加强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章分析了金融学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设想。
0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培养优秀的金融人才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项艰巨任务。而实践性教学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操作与管理,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实践性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4号)中已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文科学生要按专业要求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要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根据经济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状况,结合实际,笔者认为通过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理念,创造具有特色的金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并不是忽视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忽视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而是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性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应用实践能力加强对理论性课程的理解,并为具有理论研究兴趣的同学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也对教师,特别是从事理论性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的理论框架,而且要掌握技术工具和相关的描述和分析手段。 这就会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促进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2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可行性
2.1 金融学课程微观化趋势对实验教学的要求20 世纪50 年代之后,金融学开始向现代金融学转型,其特点就是金融学越来越微观化、实证化、技术化、工程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其理论核心部分成为现代经济学最核心最主要的内容。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多地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进行研究,成为管理市场和指导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高等教育中的金融学专业更多是培养同时具备多学科知识,能将经济分析、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软件应用与设计等工作融为一体,灵活自如地处理各类微观金融问题的人才。这种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更大,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金融学人才培养中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2.2 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对实践教学的要求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金融学成为了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新型边缘科学。作为复合型的现代金融人才,必须能适应高科技革命带来的变革,把握金融业发展的技术特征,有效地利用高技术手段为金融业开辟新的服务方式和发展空间。金融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赋予金融实验课程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①金融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②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通过实验室的模拟教学,加深学生对数理模型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对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为了顺应金融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趋势,就必须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熟练的掌握各种金融工具,并收集。处理各种经济信息。这样,对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直接将信息技术引进日常的金融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情景模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
3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设想
3.1 充分利用学校的经管实践中心进行模拟教学强化定量分析的课程,引入金融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数量模拟分析软件,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加强案例教学金融学专业课程往往业务性较强,非常适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有关课程的过程中,注意收集经典案例和最新信息;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以作案例分析、提交分析报告(甚至由学生独立编写案例) 的形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互动,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3.3 实施开放式教学它的特点是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协助学生开展这方面教学活动。
3.4 聘请金融业专业人才进行联合授课与传统的一门课由本校的一位教师授课的模式不同,一些金融课程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聘请校外的业内人士授课,这类课程主要是实践性较强的业务课程。这样能使学生及时了解金融业的动态发展和实际操作,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聘请专家举行讲座,了解学术动态,增强学生与金融现状的紧密感。
3.5 利用外部资源,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由于金融对经济的强烈渗透性,以及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的实习环节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充分利用与金融机构联合 建立金融人力资源的双向培养和实习基地, 通过实习基地锻炼我们学生的实践感性,通过实习让金融企业了解我们学生的综合质量。
【摘要】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教学环节所在,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探讨新时期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出发,详细阐述了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而后又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开展中的具体问题所在。最后,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研究经验,针对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完善性策略问题,笔者做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高校 金融专业 实践教学
一、新时期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科技发展的非常迅速,我国经济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相对的技术含量在新时期金融活动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笔者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现代化金融人才的必须要兼具实践性和创新型的双重特点[1]。这就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代金融实践教学的开展有了非常广泛的时代基础。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新时期高校金融专业教学一定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上与传统的高校金融教学有所区别。同时,也一定要让更多的金融理论得以在金融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印证和运用。
纵观当前世界金融发展形势,我国高校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和具体内容对于新时期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2]。首先,我国加入WTO之后,整体经济环境受到国际金融浪潮的冲击更为巨大,整个中国的金融行业也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单单就金融人才的需求量来看,也有了相应的增加,特别是国际化的金融人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推崇;其次,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微观应用型人才相应的有了更高的需求,具体来说,微观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灵活掌握财务运作方式、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对市场把控力强等能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3]。所以说,未来我国高校应当深入研究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建设完善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一)现代化金融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从近年来经济形势发展来看,新时期我国金融人才呈现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不同定位和特色的人才都有其应用空间[4]。所以说,现代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定制,同r也要考虑到高校自身的定位和办学条件。就现实性的教育目标来看,我们也是着力于打造的金融人才也要具备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的性质。笔者在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对于这些需求来说,金融实验和实践教学无疑是重要的培养途径所在。
(二)金融实践教学有助于解决实践教学目标和现实实习环境的冲突
要知道,相较于其他的一些社会学科来说,金融类学科其自身的社会实践性更强。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金融专业学生的金融实践运作技能就要相应的增强。在校内来看,我们可以通过金融实验室来模仿实际的金融运作模式和运作环境,藉此来拟真现实的现实环境。这样一来,现实中实习岗位的有限的问题就可以有了一部分的化解余地(关于进一步建设产学研实践体系的策略,笔者在后文中也将做出相应的论述)。
(三)金融实践教学是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开展的有力体现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目的,一是通过实际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藉此来掌握整个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二是进一步培养金融学生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此来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看出,金融实践教学实际上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延伸,也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开辟了新型途径,这也新时期我姑素质教育开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光明大道。
(四)新时期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一种实际性的需求。由此,现代化的金融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将金融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现代高校金融教育的重点方向之一。在下文中笔者详细分析了现代金融模拟实验室的建设策略,这些都为现代化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给予了无限动力。
三、新时期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定位高校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高校考核还停留在学分制的基础上,而且系统来说,理论是和实践所占据的比例是十分失调的。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现阶段我国高校现行的学分制系统当中,理论课程所占据的学分要远远大于实践类学科。更有一些高校仅仅将实践类课程作为选修课,给予的学分也是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师生自然也对实践教学产生了淡化心理[5]。从一般高校的做法来看,仅仅在学生要毕业的时候让其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更谈不上组织学生去重要的金融单位进行实习考察了,学校将找实践单位的工作仍给了学生使得学生的实践课程都只是出现在了形式之上,效果自然也只能是差强人意了。所以说,新时期我们在开展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当前国内金融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再结合世界总体经济发展趋势,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再具体为其定制实践教学方案,以便能够切实提升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逐步摸索到金融的内在性质和客观规律,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在人才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建设完备的金融专业实验室
受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很多高校都开始对金融专业实践教学重视起来。在笔者走访过的一些高校当中都建立了一些金融模拟实验室,这些无论是对校内金融来说还是对校外金融来说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6]。然而,让我们走近这些金融实验室就会发现,很多金融模拟实验室当中都没有完善的试验器材和相应软件设施。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样开展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无疑是苍白无力的,整个教学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时期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金融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以求能够实际的对金融这个抽象的理论进行实践性模拟。具体来说,我们在实际进行高校金融模拟实验室硬件建设的时候要进一步参考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进行科研立项,从客户模式和服务器模式两种角度来具体进行实施;至于软件方面,我们则要进一步关注国际金融发展形势和科技发展趋势,综合性的应用现代化科技技术动态的去为学生定制一些专业的应用软件,以求可以更好当学生走出校园时与外界社会接轨。
(三)积极开展校外金融实践活动,产学研相结合
上文中我们论述的金融专业实验室可以被称为校内实践内容,相应的我们在进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也不能忽视校外实践的相关教学内容。要知道,校外金融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轨的实践性内容所在。笔者在这里要进一步指出,在我们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校外金融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让他们能够融入到真正的金融教学活动当中,从实际出发,也从理论层次出让他们可以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积累金融实践经验,进而达到我们所提出的产学研的教学目标。
(四)运用经典案例来开展金融实践教学
笔者认为,金融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实际案例的应用,这就需要大量的经典案例来做支撑[7]。在最开始的时候,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大学最开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当时,哈佛具体对高校教师做了进一步的要求,让他们在教导完实际案例基础之后,依据学校的一些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总体需求来为学生挑选一些经典案例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学习。笔者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案例教学法其实强调的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我们进行实际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参与小组讨论法来和案例教学法配合,让学生可以在交流和合作中培养实践的能力和对团队的认识,从而让他们能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举个例子来说吧,像是我们在进行对国际金融外汇的教学过程当中,实践课程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国际上最新的金融走势图,让学生在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来具体看出整体性的经济走势及规律。另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形势来预测我国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并以此来进一步印证他们学过的一些经济理论,做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有了快速的增长和发展,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这个大环境中,高校金融专业也迎来了春天般的发展势头。因此,新时期我们深入研究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策略,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然而,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研究开展的实践不长,很多内容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在,特别是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设施上还是在教学体系上都存在相当的差距。未来,我们更要进一步深化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策略,培养合格的金融专业人才,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
作者简介:陈奇文(1995-),女,就读于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金融工程专业1301班;袁达(1981-),男,讲师,任职于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为本文通讯作者。
【摘 要】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是培养金融人才重要基地,本文以新形势下金融人才需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提高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学;实践教学;新形势;改革
0 引言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体系不断完善,金融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作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这方面的人才的需要量也大增,在新形势下,对金融行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生要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以面对各种问题。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曹伊(2015)从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的角度对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分析了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现状,指出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从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对策。任鑫鹏,苗闫(2015)从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的角度对其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他分析了实践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金融人才培养的意义,并且指出了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六个途径,最后,对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进行了阐述。装东慧(2016)分析了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并且从优化课程设置,提升课程的国际化、重视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资源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
1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都重视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也有实践性课程,但这种实践教学环节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强。一些课程所设置的实验或实践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一门课程教师讲授完理论课程一节课或两节课后,再讲授一节实践性课程或实验性课程,这种实践性课程或实验性课程大都在“电脑+软件”的机房完成,实践教学课程也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意向、兴趣或者特长来设计,专业实践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没有根据金融行业发展需要而开设实践课程,以致学生很难在实践性课堂上学到马上应用的金融知识。
1.2 专业教师团队能力不足
担任金融学专业的教课教师绝大部分是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到高校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比较强,但没有在银行、证券或保险等金融部门工作过,他们的金融实践能力表现不足。有些高等院校也会到金融部门或其它高等院校请些专业人士,但这些外聘教师的责任感方面不强,在实践教学积极性方面也表现不强,经常是讲授完课程后就离开学校,很少有机会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接触,并且,他们对本校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如专任教师熟悉,以致,很难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 实训基地建设较为薄弱
有的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并且,有些普通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设施与学生人数比例失衡,以致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很难满足所有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践需要。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外的金融实训或实习基地形同虚设,所联系的单位有些是从事业务工作、有的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学生很难接触到金融实际操作业务,致使学生的校外实践兴趣不高。更多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很多工作是专业不对口,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实习任务,@种情况很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提升。
2 提高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2.1 完善金融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投资业务、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三个方面。普通高等院校金融专业要按这三大类业务进行分类操作,最终形式证券投资基础技能训练、证券投资综合技能训练、理财业务操作训练、银行业务流程操作训练、保险业务流程操作训练以及金融风险管理训练等方面专项课程,让学生全面掌握这些实训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并且,高等院校还要强化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比较完备的校内实训环境。同时,还要对《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以及《保险学》等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以将专题讨论、案例教学、微信课堂等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上,并且教课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和网络等资源,组织学生对金融或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有用性。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专项科研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2 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首先,要让教师参加金融行业的相关培训,考取金融行业的一些相关资格证书,使专业教师具备“双师”资格,这样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其次,要定期、有计划地聘请一些金融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培训,这样专业教师能够更熟悉金融行业,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当然,学校也可以聘任一些金融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让这些兼职专业指导金融专业实践操作,本样专业教师随堂听课,慢慢学习,使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提高,而且,聘任兼职教师也是改善学校师资力量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再次,要广泛利用与金融机构、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平台,定期地派送金融学专业骨干教师到这些金融机构或企业进行学习,使专业教师熟悉行业的最新动态,熟练掌握证券、银行及保险等行业的相关业务操作流程和操作技能,这样就加强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最后,要派送金融学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金融实践教学相关的研讨会,与会交流,可以吸取兄弟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
2.3 加强和重视校内外实践教学建设
学校要从制度和资金方面重视金融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备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等方面建设。金融学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证券模拟交易实验室、外汇模拟交易实验室、期货模拟交易实验室以及模拟银行和模拟保险公司等,建立了这些金融学专业实验室,基本能够满足金融学专业学生在证券、期货、外汇、银行业务以及保险业务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要求,以提升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校还要加强金融学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多渠道、多方面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理财公司、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且签订的协议合作时间要长,使这些合作单位成为金融学专业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在保证金融安全和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分派学生去各个校企合作基地学习,这些单位指派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给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尽快熟悉行业要求和技能要求。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郑州 450044)
摘要: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落后,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技能性、实务性要求较高的金融类专业,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应该从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下功夫,构建和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能力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理财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理财的普及让那些既懂一定投资理财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成为社会急需,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正好满足这一社会需求。但从近几年用人单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毕业生的意见反馈来看,突出问题就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偏低、动手能力偏差,难以适应投资理财岗位对人才的需要。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后。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投资理财教育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方面。因此,构建和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投资与理财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缺陷
1.实践教学内容分散,没有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金融企业招聘员工趋于理性,逐步改变了过去一味追求高学历的做法,更看重员工的实践能力、发展潜力、品行素质、个人形象、交际能力、本地资源等。这正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吻合,扩大了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的毕业生在金融企业的就业空间,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金融企业所要求的各项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这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类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实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难以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商业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理财职业资格,能在金融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基层从事技术应用工作的高等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灌输”意识,只注重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受损,既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又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来说,许多课程的教学必须要突出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如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理财、个人理财、保险实务、外汇交易、期货投资等。
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和功能还不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一直在尝试着进行改革,加大了实训主导型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力度,但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开本科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教育基本上仍然沿用着“电脑+软件”模拟炒作的建设思路,校企合作不够深度融合,缺乏全真化教学和实训,无法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内在要求;实景模拟、实景操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投资理财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差距,存在重复建设、低层次建设的情况,基本上沿循着本科院校的建设思路,校企合作缺乏突破,高职特色不突出。
4.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育的需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想办出质量,突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与结构。近些年,应用型本科教育迅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实践能力普遍不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的教师中,大多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任教的教师占有较大比例,具有S富实践经验的老师严重缺乏。
三、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1.加大金融机构“订单式”人才培养力度,实行校企共同育人。金融类专业应根据金融机构需求,与金融机构签订学生就业订单,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师资、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实现校企共同育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好处是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最后一个学期因寻找工作而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2.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为特色,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而实践教学是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为保证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设置三种实践课程,分三步开展实践教学,使专业教学与就业岗位实际逐步接近。首先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所谓一体化课程是指学习内容与工作要求一体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室学习与实训基地实训一体化的课程。这类课程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性工作任务作引领,以移植的金融机构岗位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模拟投资与理财岗位操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以校内实训基地作为教学场地,是教学练相结合的仿真实践教学。通过模拟训练,学生能够具备完成金融机构投资与理财岗位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
3.以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为主线,对专业课程进行“课证融合”教学内容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工作项目分析,将金融机构的业务划分为临柜交易、服务营销、业务管理三个工作项目,然后对每一个工作项目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在对工作项目进行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解。根据金融机构投资与理财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内容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应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保险业协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实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构建“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教师的角色正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正成为导演、操作示范者、教学工作任务推进者和组织者。课程改革对“双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业务操作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一般采取两个办法来构建“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从招聘和培养两个途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是从金融机构引进业务骨干充实教师队伍;二是将专业教师派往金融机构挂职锻炼。以“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聘请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与指导工作,要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领衔,行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不低于1:1,高素质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同时,选派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通过访学、培训,参加学术研讨会等途径,加大培养力度,全面提高金融类专业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简介:李光(1968-),男,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金融与证券。
摘 要:现代金融业对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意味着金融实践教学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当前许多高校的金融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实践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对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进行探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金融 实践教学 运行机制
1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金融实践教学环节在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作用在于配合理论教学、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1.1 强化实践教学.是金融学科发展的要求
金融学是一门要求将理论、实务、技能融会贯通的应用型学科。特别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务的创新也越来越快、其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金融专业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理论分析转向市场化研究,微观金融行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微观金融领域对应用和操作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金融教学当中,更应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课程的管理和运行。
1.2 强化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意识、发现自身的不足,继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并补充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得到提高,学习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通过金融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也大有裨益。实践教学不仅弥补了课堂理论的枯燥,还能以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3 强化实践教学,是金融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现阶段,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格局,高、中、低端及特色类人才都有其市场需要。因此,各高校必须根据金融人才的实际市场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来制定其人才培养方案。就“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定位选择而言,除了要求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必须拥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完善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则是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必要保障。
2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以包含股票交易、商业银行业务等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已在许多高校建设完成了,但在现实中,金融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虽然现在各高校普遍都开设了类似“股票模拟交易和行情分析”和“商业银行模拟业务”这样典型的金融实践课程,但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存在着内容单一、结构不合理、创新驱动力弱等问题,另外,外汇、保险、期货和期权等方面的实践课程开设较少,这种种的问题导致实践课程的运行与现实发展趋势相背离,也不利于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适时引入。
2.2 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在很多学校,存在实践教学经费紧张、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充分、顺利地掌握技术操作技能。甚至有些高校只是为了应对评估检查,才去购置实践教学所需仪器、设备,但仍旧不够齐全、完洹A硗猓由于缺乏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有些诸如保险实务、金融工程、期货和期权的课程无法顺利开设。在学生实习方面,由于金融机构繁重工作任务的自身性质和保护商业机密的出发点,金融机构存在担心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其工作的忧虑,而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金融机构,又存在缺少实习督导老师的尴尬境遇,因此给实习目的的达成和实习任务的完成带来了困难。
2.3 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不合理
实践教学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是为了适应市场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但目前高校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仍以闭卷为主,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拘泥于对教材条条框框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较少涉及到实践动手方面的考核,这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及目的严重背离,因此,考核方式的僵化不仅会导致学生轻视实践教学课程,而且会导致学生思考分析和动手能力的退化,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达成。
3 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探析
3.1 改革实践课程内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
对于金融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视实践课程内容,引入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为鲜明特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信息化辅助实验教学,通过帮助学生课余自学和预习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要注意结合金融前沿热点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实际案例,充分利用分析软件、模拟交易系统等工具,采用在实践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观察问题、提出设想、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零乱现象、得出抽象原理的能力。
3.2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积极进行基于金融企业合作的应用技术研发,让金融机构在最大程度上参与到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当中、为其提供助力。高校应该大力调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性,与上述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孵化校外实训基地、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在孵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也要对校内实训场所及其设施做好完善工作。高校金融实践教学的科目覆盖面要力争全面、种类要丰富,具体包括商业银行模拟仿真中心、大中客户理财实训室、保险理赔室等。这些实训实际场所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仿真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与实际接轨的业务技能。
第三,通过“企业到校园”的实践教学模式,请银行工作人员来到高校实践教学课堂,聘任其为高校实训课程教师,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高校实践教学的“实践性”,也有助于实践课程任课教师的实践业务能力的提升,增进对业务发展现状和情况的了解。
3.3 建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衡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标准及管理准则的建立也是提高其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措施。首先,根据培养目标来制定实践课程的考核标准,包括:实践教学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教学地点、课时安排、实践教学步骤、实践资料来源、考核要点等;另外,实训教师的认真备课工作也非常关键,在实践课程授课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在实践课程授课后,教师则要着眼于学生的实训成绩审核、评价及教学日志的填写。
3.4 建立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
实践教师在实践教学课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实践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和教学态度的端正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践教学课程的质量。因此,与之配套的是,要建立并健全实践教学人员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相应的考评方案也要及时制定,比如落实实践教师的职称和待遇问题;其次,鼓励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去,旨在完善实验室的岗位责任制度,并以此挑选及培养出实践教学的骨干;第三,为了将高层次的专业教师吸引到实践教学当中来,并投身于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的建设当中去,相应的实践教学科研激励机制也亟待建立;最后,根据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要积极建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聘请专业领域实务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到高校授课,提高金融实践课程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