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10:20:33
导语:在体育新闻传播特征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新闻内容更新快。新闻的最大特点和魅力在于及时性,且已成为新闻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新闻传播与新闻事件发生之间,时间的距离越小,新闻价值就越大,这是新闻传播的一个客观规律。而体育新闻的时效性则表现得更强烈,对于体育受众来说,一场比赛的结果,一个比分的输赢,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体育比赛始终充满悬念和变数的特点要求体育新闻的传播更加快捷迅速。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站对体育新闻的更新速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网络的时效性有目共睹,传统媒体的出版周期可能是几天,而网络媒体的更新速度则是几分钟或几秒钟,速度之快,令人震撼,这恰好满足了体育新闻传播快捷迅速的要求,因此网络体育新闻与其他传媒相比,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新闻内容量大且保存期限长。互联网拥有强大的数据系统,信息承载量是传统媒体的无数倍。而传统纸质媒体的信息承载量受版面的影响,电视、广播则受时间和信息容量空间的影响。但网络媒体则没有这个限制,因为网络的超链接功能使它方便快捷地汇总信息和整合信息,它既能横向集纳最广泛的多元信息源,又能纵向保存历史信息,且在查找文献和资料时更为快捷。在一些重大体育事件产生或经过以后,网络媒体还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回放赛事、分析赛事,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另外,网络媒体对于新闻信息的内容保存时间较长。体育赛事和新闻可以轰动一时,而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受众只能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新闻价值,而网络媒体像人的记忆一样将其储存起来,其先进科技的应用更可以长时间地保存,以供不时之需。互动方式———全民参与。互动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传播的信息传输方式呈现“双向互动交流方式”,网络为受众与传者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搭建了信息共享与思想交流的平台,这种交流不分时间、空间和诉求对象,只要具备一定条件,传受双方都可以进行自由交流与沟通。受众和传者的纵向互动,受众和受众之间的横向意见互动,把原本仅限于人际传播的交流放到了一个宽泛的媒介平台上进行,让每个受众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让网民参与形成互动已经成为各网站提高点击率和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就是“网络论坛”BBS。另外,运动员博客的开设使受众对运动员的了解更加深入,通过留言,人们对运动员更多了一份关怀与鼓励,还让全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提高了体育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加速了体育的发展。多媒体:全面调动视听。众所周知,报纸通过纸质媒体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则借助音频、视频信号来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这些媒体大多采用单一的方式来传播体育新闻,而网络新闻却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身,成为高科技的多媒体,与这些传统媒体只采用一种或几种传播形式相比,互联网集纳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新闻内容。而且,其功能强大,还可以将这些媒体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传播手段,然后进行运用,满足不同阶段受众的需求。
高度的情感性。随着现在社会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体育新闻不再只是单纯地对体育赛事进行追踪报道,而是以人为核心,通过对赛况的报道,来宣扬一种迎难而上、不屈服不服输、奋力拼搏、团结进取的体育精神,是对国家、民族以及未来的一种情感寄托。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展现了对人的情感的尊重,揭示了新闻背后人的内心世界的那层神秘面纱。例如,在第28届奥运会期间,体总网专门针对我国每一位奥运冠军进行了网络独家报道。在报道中,我们可以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运动员的生活中,了解他们平日里艰苦训练的经历,体验他们夺冠瞬间的欣慰和幸福,让受众与运动员一起为失败难过,为成功高兴。网络体育新闻发展策略分析加强深度报道,把握新闻中的“度”。什么是深度报道?它的定义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研究生教程谈到新闻报道的三个层次时称:第一层是事实性的直接报道;第二层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是在事实和调查基础上做出的解释和分析报道,也称深度报道。要平凡中见深度,体育新闻深度作为一种新闻深加工产品,所选题材如果关涉名人,是热点、焦点,具有社会敏感性,那就容易引起读者关注。这类题材深入挖掘的空间较大,报道的价值和意义也较大,自然也就成为体育深度报道的首选。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退赛事件触动了社会的敏感神经,人民网就发表了一篇题为《谁懂刘翔之痛》的深度报道,全篇以“请放过刘翔吧”为主要切入话题,对刘翔的病情康复、心态、个人发展做了全面深刻的报道,文章一经刊出,引起很大反响,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另外,突出体育报道的娱乐性是大势所趋,但它带来的弊端却不得不令人重视。在一些网络媒体的体育新闻娱乐化后,报道内容开始热衷于追逐和挖掘体育明星的秘史、艳闻。作为网络媒体的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正确理解与对待体育新闻娱乐化,把握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度,是急需解决的新课题。不可否认,当今新闻竞争日益激烈,体育新闻也是如此,这给体育报道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体育新闻涉及体育明星的个人隐私等,其曝光需要把握好度,体育明星私生活的透明化可以让受众深入了解该明星背后的光环,从而更加喜欢体育明星。相对来说,如果把握不好“度”,会让受众产生反感,给媒体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一味报道运动员、教练员及其相关人员的私生活,甚至是绯闻,以满足一部分人的偷窥欲,那就走向极端了。如雅典奥运会上,炒作诸如姚明“胡子”的长势、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暗恋”王励勤等“花边新闻”就显得很庸俗和无聊。这种“娱乐至上”的最终结果,恐怕就是“娱乐至死”。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媒体在选择新闻的判断中更倾向于市场的卖点,而不是原先新闻价值必须严守的社会责任感。体育报道突出娱乐性是大势所趋,但绝对不能把娱乐化和虚假新闻、恶性炒作混为一谈。
网络体育新闻要以人为本。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特点,使得体育新闻的资源很丰富,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在眼球经济的背景下,就更容易导致体育新闻人文关怀的缺失。体育运动的主体———人是体育新闻传播的对象,人是具有人性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意义的,而新闻媒体“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质就是对人的关注、尊重,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因此,在报道角度和内容上,要改变过去体育新闻多以体育事件为中心的观念,将媒体视线向“人”身上转移。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报道内容,开拓体育新闻的报道领域,同时还可以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接受心理,更重要的是使人文精神回归到体育新闻中。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一个体育事业参与者的生命,表现个人命运的成败与悲欢,表达对个人生命的感知和对生命与世界的领悟,把探讨运动变为探讨个体生命,使报道成为对生命的探索和追问,把“运动中的人”变为“人在运动”,使人成为体育运动的真正主角。在体育报道中要注重运动员作为普通人在运动中的真情实感,表现其自然的喜怒哀乐,使体育报道与受众的心理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报道才会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体育新闻具有明显的情感性,这也体现了传媒“以人为本”的追求。体育新闻是以人为核心的新闻,既然是以人为核心的报道,就应该充分展现对人的情感的尊重,对新闻背后人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如果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情”,从传播方式和态度来说,都有悖于媒体追求的“以人为本”。另外,还要打造网站新闻特色与接受传统新闻媒体获取新闻的受众比较,通过网络获取新闻的受众更注重网站新闻风格和新闻的质量。因为从我国国情来看,这类受众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这种现状要求网络体育新闻编辑在新闻风格和质量方面当好把关人。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可能有不同的报道方式,我国的许多新闻网站,往往采用的是罗列式新闻浏览方式,即将相关题材的报道归于一个专题中,让受众自己阅读,然后作出判断。这样的做法,看上去内容客观翔实,报道面宽泛,实际上却使新闻质量良莠不齐、杂乱无章。
《新民晚报》网络版的做法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新民晚报》的网络编辑新闻把关意识非常强,他们吸取了报纸新闻标题吸引人的特色,不仅在内容上求精,更在标题上下工夫,求新、求亮,从而使网络新闻标题打破了仅仅作为链接的功能,一下子使新闻标题的做法“跳”出了网络新闻的弊端,这种把关人意识值得在其他网站新闻编辑中借鉴,而网络体育新闻的创新更应如此。加强网络法律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基础,网络化的体育新闻市场也是一样的。网络体育新闻没有强调个人或者集体的约束,所以要依靠广泛教育引导和加强网络自律。首先,网络传播作为新生事物进入我们的社会,必然要给人们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理网络当然是最根本的保证。依法治理网络是体育新闻可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加强对网络使用者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网络自律的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只有当全体网络使用者正确认识了网络传播的作用和价值之后,才会自觉地抵制网络传播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加强对网络传播行为的监管。针对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控制难的特点,要建立制度化的网络监控体系,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对于网络传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严格管理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各个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力争将网络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使其扩散,创建体育新闻发展的健康环境,保障体育新闻正常、顺利发展。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要针对网络传播的特点和网络时代新闻传播违法行为的特殊性,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结合体育新闻的传播特点,强制法律措施,保障网络传播健康发展。在保护体育新闻市场的同时,也保护广大受众的基本利益,提高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质,网络传播中的体育新闻要严格把关,将和谐发展的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播到受众及国人的思维中,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
结语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体育新闻内容越来越丰富,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发达,必将成为人们选择的一个重要新闻获取方式。但不可否认,网络体育新闻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比如新闻的失实问题、娱乐过度问题,因此如何规范和引导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方向,促进其健康发展,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毫无疑问,体育报道在追求轻松娱乐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品位和深度,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新闻的精品意识。
一、媒体发展的新格局
体育新闻传播经历了以报纸为主导的近代单一发展时期;以通讯社、广播、报刊等多元化的发展时期;以电视为主导,广播、报刊等媒体多元竞争的时期;以及现如今新媒体涌现,各类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期。近几年,新兴媒体的发展势头越发强健,改变着传统新闻传播格局的同时,拓宽着公众参与公众事务的空间。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实际新闻传播中去,新闻传播介质和途径也在不断被革新。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传统媒体也开始借助于自身的优势信息平台和资源优势去不断整合新兴网络媒体资源。各种媒介融合成为媒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新特点
1、传播主体以竞技体育为主
竞技体育的形式颇具现场感,以其紧张的情景、悬念的“剧情”、壮观的场面收到观众的偏爱,因此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作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体内容,竞技体育充斥着当下的各种体育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对于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相关内容的报道少之又少,例如,《体坛周报》作为举足轻重的市场化的纸质体育新闻传播媒体,已经完全没有对上述方面的报道。电视、网络视频等拥有现场视觉效果的媒介,对竞技体育更是付诸了更多的重视。以付费体育频道的兴起为例,如网球、乒乓球、足球、高尔夫球、围棋等与竞技体育相关内容的付费体育频道的顺利开办和运行正验证了这一点。
2、体育新闻传播的方式进一步丰富
随着体育新闻传播媒介的进一步融合,其传播方式愈加丰富多样。一方面,社会群体的多样化使得新闻媒介呈现向不同层次延展。对于传统观众来说,电视依旧是首要的媒介选择。而对于受到新媒介影响的年龄结构较低的年轻人、知识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和收入水平高的人群,他们更乐于选择非传统媒体,如网络媒体、手机新闻客户端、微信等。另一方面,由于媒体数量的增加造成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媒体选择采用更新颖的新闻传播方式来吸引受众。通过在体育现场直播中加入网络在线互动、现场连线、微信留言交流等内容,能够使受众更近距离的参与到节目中来;通过在网络视听节目中加入网友留言提问、相关内容专题链接等内容,能够使读者从不同层次了解感兴趣的内容。这些新颖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电视节目不能重复观赏缺憾的同时,还具有加深表达效果、拓宽表达范围的作用。
3、体育新闻传播中更重视娱乐精神
随着全球媒介发展越来越重视娱乐精神的大背景下,体育新闻的娱乐化日益突出。出于商业目的,娱乐作为大众的兴趣点成为商家盯准的突破口,在体育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被广泛重视。此外,由于体育赛事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生动性、开放性和戏剧性,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大势所趋。当今的体育新闻不再是国家荣辱的传道者,它成为一种娱乐方式融入到人类的生活中来。无论是赛场内的专业赛事还是赛场外的体育明星趣谈,统统都被大众所接纳并追捧。在报道体育节目时,媒体更加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在激烈赛事中闪现的“花絮”新闻成为赛事消遣小菜,既放松了观众的情绪,又使体育报道更加亲民化、立体化。
4、交互式的传播形式愈加普遍
媒体传统的受众往往指的是听众、观众、读者等信息接收者,是信息传播链的终点。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受众概念已经完全被颠覆。由于新兴媒体具有交互的特点,以往的受众群体既可以通过在线评论的方式参与到节目中去,又可以通过博客留言等方式为节目提出反馈信息,显然他们也成为了信息的发送者。这种交互式的方式得到了大众的积极认可。在新的媒体时代的信息链条中,传统受众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更直接的与媒体进行联系。
三、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新路径
1、紧密结合现代化技术是必然选择
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依赖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技术的进步是体育新闻传播得以进一步繁荣的基石。当今,各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为体育新闻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使体育新闻传播不断变革,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不断强化的报道深度、逐渐拓宽的报到广度为体育爱好者提供着更优质的新闻体验。这些现代化的技术为体育传播媒体和受众群体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体育新闻传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拉近了受众群体与媒体的距离。
2、逐渐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
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众———作为体育新闻媒体商业利益的源泉,越来越受到体育新闻媒体的重视。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逐渐成为体育新闻媒体的核心价值观。体育新闻传播链中的主体一改往日的以传播者为权威,转变成传播者仅仅作为信息的采集、制作和者的角色。受众亦从往日的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拥有信息的选择权,甚至是信息的权的角色,与传播者位于了体育新闻传播链条的平行位置。在信息技术革新和全球信息一体化的进程中,以受众为中心的新的体育新闻传受平台逐步形成。这个平台更加重视受众的观点、更加关注受众的需求,更为需要受众的态度。以受众为中心、以满足大众需要为目的的传播理念逐步深入。
3、体育新闻传播的市场化进一步深入
市场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影响着体育和媒体产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体育新闻传播的市场化用它的两只手调控着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商业压力的作怪,新闻失去了应有的真实。近几年,有关足球俱乐部由于商业利益而去把控媒体,报到出夸张、偏颇的新闻来,造成了运动员与记者之间矛盾的紧张关系。如此下去,恶心循环使得体育新闻传播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另一方面,体育在全球的商业化发展影响着与媒体、政治和金融机构有关的利益,使得体育新闻传播收到全球范围内的重视。体育报道可以通过为国家政策进行辩论去影响市场营销领域;还可以通过其固有的文化力量去影响国家及地区认同。此外,随着体育新闻传播行业的从业记者数量的增加,为我国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体育新闻传播产业的影响力加强,对于新闻公正的呼唤也更为急切,体育新闻传播的市场化对新闻传播是一个伦理方面的挑战。
4、体育新闻传播的跨媒体时代已来临
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各种媒体不断发展和繁荣,各种新兴媒体也不断涌现。媒体间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是新时期媒体发展的新趋势。纸媒、电视、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各类媒体的跨界联合与资源共享开启了体育新闻传播跨媒体时代的大门。以网易为例,其在2008年奥运之际实现了与3家全球顶级资讯供应商、国内外多达100家媒体合作,形成了各界、各类、各国媒体联合的跨媒体矩阵。随后,各种媒体争前恐后发展跨界战略合作实现了共赢。体育新闻传播的跨媒体时代已来临。
四、结语
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体育新闻传播要借力这一东风,实现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紧密结合的同时,利用好各类媒体资源。在秉承体育新闻精神的原则下,努力提高体育新闻传播的服务质量,把握好体育新闻传播的新方向,最终实现体育传媒市场的良好商业互动,促进我国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的共同发展。
作者:陈伟球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当前中国体育新闻研究的主要特点
以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近5年中国体育新闻研究的特点。
1.1 就研究方法而言,定性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近5年来呈快速发展态势,相关方法论的研究也日渐朝多样化发展,但总体上仍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文献还非常有限。为直观探究当前相关研究中的定性和定量文献,笔者统计了近5年CNKI总库中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文献载文最多的10家期刊及其刊文的研究方法类型该领域研究刊文最多的10家期刊上采用定性研究的文献占主导地位。这些期刊中除《新闻知识》和《体育文化导刊》等刊物曾少量发表体育新闻传播定量研究外,很多刊物的定量研究文献数都是0篇。刊文最多的10家期刊总计发表211篇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文献,其中采用(或部分采用)定量研究文献仅8篇,仅占总体的3.8%,近5年来该领域定量研究的缺乏可见一斑。从上述期刊编辑方针及其刊物定位看,近5年来刊载该领域研究最多的10家期刊中仅《体育文化导刊》和《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偏向学术研究,其他8家多侧重新闻传播业务研究,这似乎也能解释体育新闻类文献中定量研究较少的现象。不排除未进入刊文量前10位期刊中可能刊载较多体育新闻传播定量研究文献,但就已有期刊载文统计看,类似误差应不会影响“近5年来该领域定性研究占主导地位”的总体判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且各有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定性研究在方法论上更适合于“启发”、“助产”一种新观点、新理论,但未必适合解释、证实、证伪一种观点和理论。定量研究的价值,不仅是数量化分析的必需,更是因果分析的必需[6]。从这个角度考量,当前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定量研究的缺乏,不能不说是一种学科研究的缺憾。
1.2 就研究领域而言,应用研究较多而基础研究明显不足就研究领域论,体育新闻研究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即体育新闻史、体育新闻理论和体育新闻业务。中国近5年体育新闻理论和体育新闻传播史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多为应用性的业务研究。中国近5年体育新闻史研究中,肖焕禹的《我国体育新闻传媒30年回眸与前瞻》[7]、郝勤的《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发展现状及趋势(2004-2007)》[8]和黎莎的《近30年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回顾》[9]等影响较大①。体育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近5年该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较少见,仅马晓冰等人的《体育新闻的特性及其社会地位》[10]研究被引过2次;此外,许正林的《体育传播学:理论范式与研究路径》[11]和董青等人的《新媒体时代体育传播分析》[12]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客观分析,因本文针对最近5年的文献,多少会影响相关文献被引次数,但必须看到,相比此前几年一些体育新闻传播理论方面研究,近5年来研究确实还有待加强。如早前黎莎对体育新闻基本特征的探讨[13],肖焕禹等对现代体育传播特征、价值及其发展取向研究[14],郝勤对体育新闻学的性质特征及学科建设方面的研究[15]等,都曾在体育新闻传播学界引起较大反响,然而,近5年来类似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却鲜有面世。为此有学者叹道:“目前的研究还基本是追随母学科的研究路子,缺乏对体育新闻与体育传播本身规律、特点及运作方式的深入研究。”[8]
1.3 就研究水平而言,低层次、重复性研究较多,创新型研究缺乏当前,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勃兴,更多地体现在文献的数量上,但量的激增并不代表质的飞跃。上述分析也表明,基础理论方面研究后续乏力,该学科领域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承认,中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近年发展较快,但在学科独立地位上还尚存争议。或许从学科独立性角度考量,当前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有时候会急于求成,即急切想摆脱其母学科(新闻传播学和体育学)的束缚,以求得学科的独立地位,主要表现在整个学科领域研究缺乏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基本理论研究,导致整个学科领域研究缺乏“顶层设计”。此外,体育新闻的实践性和专业性都较强,其交叉性和边缘性更是对研究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体育新闻传播研究主体多为体育院校新闻系或体育系师生,导致相关研究“两张皮”现象(即体育与新闻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对此,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轻视对新闻学和传播学母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使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缺乏理论支撑;二是对体育新闻与传播本身规律研究不足,导致很多研究仅停留在体育加新闻或体育加传播层面,最终导致相关研究不仅难解决体育新闻传播的实践问题,也无法确立自己的学术价值与意义[8]。当前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低层次、重复研究较多和创新型不足,从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研究中亦可见一斑。据CNKI检索近5年来体育新闻“娱乐化”文献多达57篇,占所有研究文献总量的10%。而且绝大部分研究只停留在表面化的现象描述和大而化之的对策分析层面,真正涉及社会、文化、体育本质属性等视角的体育新闻娱乐化研究并不多见。甚至有研究者只是持一元化的否定态度来对待体育新闻“娱乐化”,根本没有认识到体育新闻“娱乐化”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及存在的合理性。只有罗晓的《多学科解读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合理性与进步性》[16]、王冰宇的《论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及其合理性》[17]等少数研究曾尝试从辩证视角来分析体育新闻娱乐化问题,低层次性和重复研究较多,难免会导致该领域研究创新性不足。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主要是我国体育新闻传播还是年轻的学科,研究者主要是国内各体育院校新建的体育新闻专业年轻教师,这些人还存在教学、科研经验不足,媒体经历不够,学术研究功底尚浅等不足[8]。
2思考
当前体育新闻传播研究从文献数上看,无疑是处于繁荣阶段,其研究也正日趋成为研究“热点”。客观地说,经过学界与业界共同努力,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正日益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需注意的是,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依然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总体上该学科领域研究的成熟度和稳定性都有待加强,当前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偶然性介入者比例较大、核心作者群有限、研究方法单一、基础理论研究不足,以及低层次性和简单重复性的研究较多、创新型稍显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该学科研究未来还需加强以下几点:首先,学科建设及理论研究要有顶层设计。学科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大系统由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硬件和图书资料等子系统构成。当前,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后继乏力,某种程度上说是与学科建设中缺乏顶层设计有关。如当前在体育新闻院系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往往过于强调体育新闻的实践性指标,客观上也影响到研究者对基础理论的重视。体育新闻传播要获得真正独立的学科地位,建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的理论体系显然必不可少。体育新闻传播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解决“人”的问题。当前该领域研究人员绝大多数是体育院校教师,其中很多人存在新闻传播知识积累不够、学术经验不足、研究功底有待提高等问题。缺乏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科研队伍,无疑是当前该领域研究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需要努力推进专业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意识,不断鼓励年轻又有潜力学者投身科研。尤其重要的是,还应多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学者加入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队伍。其次,构建理论、历史与应用三位一体的研究类型框架。从研究的类型出发,分理论、历史与应用三大核心模块。基于三大核心模块视角,不难发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同样存在国内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传播学术史研究掩盖下的传播理论缺席和新闻传播史概念掩盖下的传播史缺位[18]。也就是说,当前国内体育新闻传播基础理论、体育新闻传播史等层面或领域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尤其在学科基础性的体育新闻传播基本理论方面研究成果更是严重不足。另外,有学者指出,当前体育媒介和新兴媒体等方面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体育传播心理、体育传播效果等领域研究亦显落后。同时,对当代体育新闻和体育传播实践中出现的很多新问题,在现有研究理论框架下很难得到解释,由此急需相关后续研究来拓宽研究的视野与思路[19],以便构建中国体育传播自身的理论、历史与应用三位一体的研究类型框架。第三,研究方法的改进和研究内容的创新。一个学科的建立,必须具有三个核心要件:一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对象及对研究对象的界定;二是要有学科研究史;三是要有独特的研究方法[18]。涉及具体研究方法,目前国内该领域研究多为宏观层面的定性研究,真正科学的、定量的实证研究还是不多。近年该领域研究在方法论及其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上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与普通新闻传播学领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体育传播研究要想有突破性进展,显然研究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总体而言,近5年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无论是在文献数量还是学术研究的质量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但要警醒的是,当前很多研究不仅存在明显、牵强的模仿和套用传播学研究样式或理论模型倾向,还存在大量的低层次抄袭和毫无新意的重复研究,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如何驶入“创新”轨道,显然是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者必须面对并且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作者:李天珍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体育新闻传播现状
1.1新闻价值低廉,文化内涵低俗
当体育新闻所报道的焦点已经远离体育赛事中的拼搏精神,漠视运动员精湛的技巧,忘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壮举,而独关注体育明星的私生活,甚至体育比赛中的美女球迷,体育新闻传播逐渐开始走向低俗化。
1.2失实新闻泛滥,炒作内容肆虐
新闻传媒的第一原则是真实原则,新闻的核心价值也在于真实性。然而,现今体育新闻传播一方面是用大量失实新闻报道欺骗受众。一方面,是用炒作新闻强制吸引受众注意、为求实现其直接或间接的商业利益。
1.3人文精神缺失,狗仔乱爆隐私
狗仔这一舶来词,当下正泛滥于体育新闻圈。一批素质低劣的体育记者利用各色偷拍器械与方式,私爆体育运动员的私生活,将偷拍资料冠上噱头十足的标题,哗众取宠,完全不负责任的敷衍受众群。列如,孙杨奥运夺冠后,许多体育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其女友为叶诗文,后经证实并无此事。
1.4从业人员失德,媒体管理不利
体育新闻具有鲜明的实时性,娱乐性特征。从业人员往往为抢占点击率、收视率不顾原则,抄袭或者直接剽窃他人稿件。我们通过各大体育网站看到的体育新闻往往如出一辙。一些小型门户网站甚至没有发稿门槛,匿名,假名都能发表体育新闻,直接降低了体育新闻质量。
1.5关注重点趋同,漠视群众体育
我国推崇以人为本,群众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体育新闻极少关注群众体育,各类体育新闻传播根本毫无群众体育消息。群众体育长期被各大体育新闻媒体漠视。这不利于群众体育素质的提高,继而也会影响群众对体育新闻传播的接受度。事实上,我们身边每天进行着丰富的群众体育项目,各种民间组织的精彩赛事,交谊运动都是能使群众产生强烈共鸣和亲切感的体育新闻。然而我们的广大体育新闻媒体,为追求眼前更大的利益,忽略了体育新闻所应发挥的本质效用。
2完善体育新闻传播缺陷的对策
2.1健全体育新闻律法
法律法规作首先为国家所认可,由国家强制实施为手段,用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在体育新闻传播治理中应当发挥其强制力和约束力的作用。体育新闻相关法律的及时出台能有效减少体育新闻传播中的不正行为。相关律法应明确体育新闻传播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具体界定。确立体育新闻违规违法行为惩罚与罪责制度。落实体育新闻传播制裁的执行机关与部门。
2.2加强媒体间相互合作
在激烈的新闻传媒竞争环境下,只有加强媒体与媒体间的合作,使优势得到互补、资源得以共享,才能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达到双赢。网络媒体得到传统媒体的有力支持就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例如:腾讯体育这一成功的体育新闻网站,其背后有南方都市报、成都商报、新闻晨报等等数十家纸质媒体的合作与支持。
2.3严把出版内容
纸质体育新闻传播类容由专业编辑根据传媒正确的的价值取向,新闻立场等进行打磨雕琢,严格把关审核后,方能出版发表。同时网络体育新闻内容,可由网络管理部门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过滤。网络管理部门可建立如百度类搜索引擎抓取关键字的数据库,一旦发现不良体育新闻内容,强制进行干预。
2.4加强从业人员素养与职业道德
首先,应当提高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通过专家授课学习专业知识,牢固对体育新闻把握的基础,强化视觉、听觉、和文字的的运用技巧,培养出真正利于体育新闻传播的优秀人才。其次,提高体育新闻从业者的文化知识涵养,让体育新闻传播涉及面更广,体育新闻内涵度更深。再次,应给予工作和道德表现突出的新闻媒体或个人表彰;对体育新闻传播中的不良媒体与个人进行批评或降低信用度,使得体育新闻媒介或新闻工作者不断维护自己的信用度。最后,成立体育新闻传播鉴定考核部门或委员会。定期对体育新闻传播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知识考核,保证体育新闻传播良性发展。
2.5丰富体育新闻层面,关注群众体育
以群众为基础,大力支持群众体育事业发展,配合群众体育活动报道。在体育分类中可直接增开群众体育专栏,赋予体育新闻传播亲民性,丰富性,提高全民体育参与感,进一步扩大体育新闻传播受众群。
作者:沈一岚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电视新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第足球世界杯比赛中,新媒体的崛起已经表明新媒体时代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格局;分析
一、前言
当今,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移动电视等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据相关调查显示,全球网络用户已经突破30亿,手机用户超过50亿,中国手机用户接近10亿,这就说明中国已经成为新媒体用户的第一大国。在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同时,新闻传播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电视、报纸、期刊的体育消息传播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体育新闻传播模式已经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二、新媒体的概述
新媒体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当前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形式,其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将信息进行融合,通过网络终端进行发送,及时将信息传递到人们手中。从方式上看,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样,丰富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新媒体传播具有自主性、移动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传统媒体体育新闻报道所不具备的。
三、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2009年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整合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新媒体逐渐成形的一年。在北京奥运会时就已经通过新媒体进行网络直播,但由于当时互联网用户较少,信息技术还不够成熟,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但随后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新媒体逐渐崭露头角,这不仅是足球竞技的舞台,同时也是媒体竞争的舞台,南非世界杯不同以往,传统媒体在报道的同时,网络直播空前活跃。以往电视转播是观看世界杯的唯一途径,而此时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主导。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国际足联授予网络媒体4分钟的转播权,但是流畅性较差,用户体验不佳。但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网络已经能够完成全程直播了,因此南非世界杯算得上是体育新闻网络直播最有意义的里程碑。
四、新媒体主导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新格局
按照传统的概念去理解,体育新闻领域向来是新媒体的试验场,每一项信息创作的新技术发明,都会被立即运用于体育新闻报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将传统的旧格局打破,形成了新媒体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格局。[1]
(一)新旧格局的交替
在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方面,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报纸传播,当时《申报》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导,并成为一种格局。随着期刊、书报的逐渐增多,社会进入了多元的通信时代,这期间的体育新闻传播主要依靠电视,电视媒体能够进行体育直播,技术较为成熟,一度形成了电视媒体格局。但好景不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普及,移动数字媒体逐渐在体育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南非世界杯,大量新媒体介入说明这个传播格局的改变时机已经成熟。据相关报告显示,65%的人们愿意从网站关注体育新闻,30%的人们首选电视媒体。这就说明网站和微博成为人们了解体育新闻的首要途径,原本电视媒体主导的转播格局被打破,新媒体体育转播格局逐渐形成。
(二)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电视媒体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互联网的冲击力更加强大,人们可以通过微博、网络新闻等了解最新的体育战报。如果将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的传播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中层和边缘。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将取代电视媒体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核心力量,其具有便捷性、实时性、交流性,传统电视媒体地位下降,成为人们了解新闻的次要媒体,或者成为人们了解拓展性报道的渠道,而广播、期刊、报纸等逐渐边缘化,成为人们最后的选择。新格局的形成是相对的,仍然处于动态中,不同层次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身份、习惯和条件选取适合自己的新闻媒体。
五、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的特征
(一)自主性
传统新闻媒体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观众相对被动,没有自主选择权,只能被动地接收媒体传达的新闻,而新媒体则具有更明显的自主化特征,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爱好和需求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新闻。其次,新媒体时代下体育新闻的传播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是体育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同时每个人也有可能成为信息的者。比如在巴西世界杯现场,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身边的设备进行现场直播,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体育新闻传播中,业余记者和专业记者各占据半壁江山,很多关键性资料的提供者是观众,而不是专业记者。[2]
(二)移动性
竞技体育具有瞬时性,很多信息的变化通常在一瞬之间,人们可以通过报纸期刊了解比赛的结果,却无法想象比赛的激烈程度,传统媒体的体育新闻传播将人们固定化,规定了空间和时间。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技术逐渐兴起,将人们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人们能够利用4G网络随时随地观看比赛,这是历史性的突破,也是新媒体独具的便捷性。[3]
六、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格局已经被打破,网络和新媒体逐渐成为主导力量,传统的电视媒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南非、巴西等世界杯大赛上,新媒体充分显现出自身的优势,正逐渐完成格局的交替,但新格局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此我们期待下次世界大赛时新媒体体育传播能让人们眼前一亮,最终确定自己的主导地位。
作者:范氏翠琼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