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8 10:31:42

导语: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浅议如何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差异性较大,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该有一套适合自己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认识不足。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已被列入必修课行列,但因为不是中、高考科目,学科自身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评价更是被忽略了。

2.评价方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受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影响,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基本都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种终结性评价无论方式还是内容都过于单一,无法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特色相适应。

3.评价的效果低下。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传统评价方式,主要功能是甄别学生考试成绩优劣,无法全面而真实地评价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无法在评价中体现沟通、交流作用,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实施中的应对措施

1.提高认识。要努力提高教研部门、学校领导与师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程度,使他们明白: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而且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只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对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2.评价内容应趋于多元化。就评价内容而言,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应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特点,教学评价可由平时成绩、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三项内容组成。

(1)平时成绩:以平时学生课堂表现为主,可以从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情况综合评定。对于评定为“待评”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对于在学期结束前有明显改进的,可重新评定。

(2)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即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3)应用能力:采用作品式评价,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和期末的综合评价。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最终,结合三项内容进行综合评定,三部分内容的比重,平时成绩可占30%、基础知识可占20%、应用能力可占50%。

3.评价方式方法的灵活应用

(1)网络考试方式。通过智能化网络考试平台,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生成试卷,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考试。试题在兼顾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突出操作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是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检验。这种考试适用于升学和检测性考试。

(2)作品评价方式。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使用计算机制作作品的考试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教师在给定了范围与评定标准后,由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通过Internet、报刊、杂志等,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和素材,完成作品。例如:利用Word、Powerpoint制作电子报刊、贺卡等;用Flash制作动画;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等。这些活动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电子作品制作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将电子作品作为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3)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师评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体,教师评价为主导的原则,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压力相对较小,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的经验,从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

(4)评价分层。教学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必然存在差距,在评价过程中必须正视这种差异,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实际,设定相应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同时,评价要注意鼓励性,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任何进步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强调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摒弃用一张试卷、一套试题来给学生划分名次的做法,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实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研究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思维观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领域中,中小学学校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也开始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本文主要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出发,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旨在推进我国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人才的基础培养。在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水平的高低。但是,就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课程边缘化、师资力量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我国信息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不断规范课程实施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出现边缘化现象,很多学校不太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因此,要想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必须要不断规范课程实施,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良好发展。第一,不断规范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一方面,负责课程管理的人员应该开设足够的课程,让教师有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第二,保持课程文件与课程实施的同步。一般来讲,课程的实施者因为地域的不同、教育观念的差异,他们对课程文件同样存在不同的理解,课程文件是静态的,课程实施则是出于动态的变化中,由于课程实施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最终可能会导致两者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因此,这里必须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存进课程文件与课程实施保持同步,这是规范课程开设的重要措施。第三,进一步确立课程实施者的地位。在许多学校课程管理中,有些管理人员将学校课程分为“三六九等”,对于那些需要“考试”的学科教师,其各方面的待遇比较好,对于“非考试”科目的教师,则没有给予平等的待遇,各方面的实施条件比较差,严重阻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要进一步确保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者具有同等的地位,积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促进课程教学的健康有序进行,这里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实际。如果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太高,学生就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硬件设施和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之快,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信息技术的实际发展水平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学生在接触信息化技术的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环节,一定要根据当地的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与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第二,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结合课程特点,如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等特点,慎重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打好基础。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一般要选取那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第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设置环节中,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目前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有分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式教学法等。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一采取某一种教学法,这样会造成教学模式化,所以最好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导,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因此,要想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逐渐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第一,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第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注意从“以教为主”向“以导为主”方向转变,做好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等多方面的工作。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思考,领会各个知识要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学校方面要加大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力度,定期开展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等多方面内容的培养,不断扩大教师视野,同时还要为老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第二,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培养活动之外,在业余的时间里也要加强学习,与其它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不断取长补短。同时,教师自身还要注意加强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做好评估,客观评价自身教学效果,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在后期的教学中注意扬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为社会培养信息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推进我国信息化进步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要重视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比如学校要从课程设置方面不断规范课程实施;老师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注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校和教师自身都要不断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探索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学课堂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非常重要,它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出发,先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不断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教学水平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网络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再加上素质教育、人本教育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在不断发展,进一步培养了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保障学生能够适应时展的潮流,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层面的问题

在很多中小学学校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被重视,具体表现在师资队伍配备不够、老师相关地位得不到保障、教学设备较少等,这就直接导致教师队伍师资力量薄弱,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1.2 学生层面上的问题

学生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知识水平不平衡。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性格因素等,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接触程度、知识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造成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不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因为之前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接受起来比较快,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就具有一定的困难。第二,学生自身知识结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平衡。一般学生在运用计算机的时候,大多比较熟悉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实用的操作方面,兴趣不大且不熟悉,自身机构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平衡。

1.3 老师层面上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采取先讲解理论方面的知识,然后在第二堂课中让学生根据理论讲解的内容进行上机操作,这样单向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真正用于实践的机会比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

2 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措施

中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对症下药,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2.1 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学校方面要提高认识,重视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加快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这里需要学校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信息教学的投入,对教学中涉及到的各种基础设施,比如各种硬件和软件,学校都应该加大投入,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二,注意加大老师的培训力度,全方位提升老师的能力。学校可以采取各种培训进一步提升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注意采用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 采取分层次教学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自身存在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不平衡的情况。因此,针对这种现状,老师在教学中注意采取层次教学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充分尊重共性的前提下注重个性的发展。第一,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全面了解班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然后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第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比如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老师要注重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然后逐步提升;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老师则要适当扩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地学习活动。第三,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可以互相促进,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时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3 提升教学水平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老师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主要来讲,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注意加强互动。要想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互动:一方面要做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不断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开辟第二课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开辟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如果老师仅仅是依靠课堂上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保证,这就需要在课外之外开辟第二课堂,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课外兴趣小组、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等多种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不断加强学习,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的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第三,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在具体的操作中,老师应该采取传授理论知识与联系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具体的操作中,老师还需要注意加强指导,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保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学校必须要提高认识,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加大投入;针对学生层面上问题,老师应该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另外,老师自身也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发展,从而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扩大,信息人才的基础培养是当今教育不可忽视重要环节,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不重视,学生学习态度松散,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等,该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距;教学理念;信息素质

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中小学课程建设而言,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重庆市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程度却呈现出参差不齐、城乡差距大的特点,下面就信息技术课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分析。

1 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教学建议

1.1 重视不够,教学思想有待改变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广,我国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单位、家庭、个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石,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对于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中小学学校强调主课教学,忽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很多学校还是以“升学”为主导思想、主要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或者课程安排松散。背离了中小学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思想。

1.2 学生积极性不高,需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激情

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学生把信息技术课程当作娱乐课、休闲课,认真学与不认真学,学得好与学不好都无所谓,因此学生就比较松散,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做其它科目的作业,或者复习其它科目的内容。有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完全就想着上网聊天,打游戏。

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既然他们喜欢上网聊天,就以聊天为切入点,扩展网络更多有意义有趣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例如利用网络下载学习资料,了解其它学习动态,利用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便宜的学习工具书,了解网络购物中的欺诈行为。同样,他们喜欢打游戏,介绍一些有趣味的教学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导向的让学生认识游戏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让他们意识到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还可以从游戏的设计入手,讲解其它一些学习软件,促进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对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打下基础。

1.3 教学理念陈旧,需要进一步改新

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这里,“利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操(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素质。为此,我们应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两个方面。这里明确指出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两种教学形式(专门课程式与学科渗透式)。我们不但要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各种传统的与现代的信息工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力保证。

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与模式有多种。除采用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外,还可采用课外活动模式、家庭教育模式、远程协作学习模式。其中,基于项目活动的教学模式能较好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竞争与协作的结合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1.4 教师资历有待专业化

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资历有限,一部分教师是从其它课程教师转型而来,计算机相关知识基础相对欠缺,信息综合处理能力不强。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基于课本知识,从而教学上形式单一,不灵活,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小学应引入更多更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对原有的教师进行全面的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1.5 硬件设施短缺,应加大建设投入

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基于硬件设施的建设,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空洞的,让学生实际操作一次能比上十次的讲解。在条件设施方面,城乡差距很大,有些乡村中小学,只有几台陈旧的计算机,整个学校没一台计算机连上网络。这需要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上合理利用设备,利用有力条件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当然,这必须首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翻转课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翻转课堂;发展现状;应用探究

在社会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技能早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也早早就走进了中小学课堂。由于是一门“现代化”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手段相较于其他传统学科要丰富得多,但与传统学科教学同样面临着学生“被灌输知识”,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近几年兴起的“翻转课堂”理念,就是把有限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基于特定的与课本知识点相结合的项目进行研究学习,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由“被灌输”转为“主动探索”,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我省将信息技术课程引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已有十多年的时间,近些年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班班通”等工程的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条件已经极大改善,信息技术教师使用各种现代教学工具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但教学方法大多却沿用自传统课程。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其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下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不是很高,急需摸索一些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教学方法。

二、翻转课堂发展现状

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于2000年左右发源于美国,随后在短时间内便被广泛地应用在了具体教学当中。通过对翻转课堂的应用,美国的教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随着翻转课堂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2012年左右,我国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了翻转课堂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和优势,并将其引入到国内,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应用,但由于翻转课堂的发展只经历了短短数年的时间,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将翻转课堂应用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但想要保证其应用效果,还要通过对相应策略的实施来实现,这一点必须得到学校以及教师足够的重视。

三、翻转课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翻转课堂的特点。首先,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家中观看教学视频,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其次,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及时地给予指导。当教师更多地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

2.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g课程中的应用点。(1)借助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教有所重、学有所用的观念去完成教学工作,要使一切知识点的讲解均能够为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提供价值。同时,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学生需要提前通过教学视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及学习的难点,这就使其学习开始有了明确的目标,这对于其学习效率及效果的提高与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积累并丰富教学资源。翻转式课堂对于教学资源的要求相对较高,想要将其更好地应用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必须要提前准备足够数量且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要为教学视频),这是保证翻转式课堂能够被有效实现的基础。(3)为翻转课堂再建教学流程与教学模型。由于翻转课堂几乎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颠覆,因此,传统的教学流程与教学模型已经不再适用,而为翻转课堂重新建立教学流程及教学模型就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要对教学流程进行梳理,建立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到教师的讲解再到学生提问以及教师答疑等诸多环节的流程,这是保证这一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