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8 11:15:23

导语: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浅析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的目的除了要传授特定学科知识外,还应该培育学生相应层次的创新能力。中学特别是高中老师应该努力培育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以便于他们在毕业之后无论升到大学继续深造,还是分流到社会经济的生产活动中去,都能够为再造人生之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用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方法通用技术是相对于专用技术而言的,具有更为宽泛和迁移的特性。中学阶段通用技术的载体广泛,包括除信息技术之外的一切学科知识。我国教育界提出的通用技术的教育理念在于“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就是说,在中学教育语境下的通用技术包含了至少两个层面的含义:即专业技术和与专业技术密切关联的知识体系,如理念、意识等。甚至可以说,评价一个教师在中学课堂上开展的通用技术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最根本的指标不在于大部分的学生学会相应的学科知识,而要看教师培育了基于这一学科而又高于这一学科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蛮干不行,需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接下来,具体讨论之。

一、传统路径

1.培养兴趣

中学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成为当前中学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兴趣,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注重中学生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兴趣的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人脑指令人体去实施一定的行为。通过这个朴素的哲理我们可以分析出,意识对于人的行为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

第二,应采用多种方式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而很少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多媒体有听说互动的功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在多媒体设施中安装对话软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中学生们对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三,请名校和外国的学生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教授通用技术学科知识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够请到名校和优秀学生参与中学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活动,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有助于增加中学生对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

2.中学教师应该与中学生加强交流

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中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依据。因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中学生在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会了解到学生对于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积极和中学生交流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心得,并认真总结和中学生的交流内容,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应注重中学生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习惯的培养

笔者认为,教师提高中学生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列出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每天督促学生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监督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要有计划,因为只有有计划地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习惯。第二,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多给予奖励,在同学中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对表现自觉的学生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

二、创新思维

(一)结合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中学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要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升学之后更好地开展相应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中学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更加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引入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让学生在强有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支持中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相结合。

2.编制实用的教学方案

高中学生即将面临就业,因此,从高中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根据学生就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实用性、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要做重点讲解,还可以进行教材的补充教学。而对于实用性不强的,可以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师要经常和学生沟通,对于学生爱学、乐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应用通用技术学科知识。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彰显教学智慧与实力

1.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思维的高潮

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交际课前一分钟教学方法;在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和专业课的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职业情境模拟,讨论探究与师生共析的教学方法;而在通用技术学科知识语感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则可采用学生训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讲练结合法;而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可以采用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法,既可以鼓励学生,又能让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总之,通用技术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方法要能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精彩纷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训练。

2.模块化教学,注意实训

中学高中学生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学生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素养以及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应用能力都不高,但是相对于这些同学而言,有的同学却拥有了一定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素养。因此,中学教师要用模块化分层教学方法,将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中的各种训练落到实处。

三、小结

技术的传播、普及和发展离不开教育。事实上,通用技术教育的意义取决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创新理念”的培育,因为有了思想才能谈技术。不论是学习技术,还是教授技术,都不能将技术作为中心内容和任务,技术只是理念存在的一个工具性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相关传统文化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围绕文化育人,让我们的课堂上跳动着时代文化的脉搏,渗透着文化的滋养,让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直至枝繁叶茂。面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冲突的大背景,通用技术教育除了要负担起培育青年学生的全面思维和深度创新的能力、大力提高学生的通用技术素养的功能,同时还要起到“推动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通用技术水平耦合与上升的作用。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在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尝试

【摘要】本文从《项目教学法》概述出发,通过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独生子女教育、《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和实验室配置现状分析,探索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通用技术 ;学科教学 ;项目教学法

一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一个或若干个"教学项目", 由学生自己完成该项目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把课堂变为学堂,教师由师长变为学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自我评价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现状使《通用技术》学科教学需要项目教学法

重庆市从2009年开始进入新课程改革,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试验)》的规定,在高中课程体系中新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是必修课程,各占2学分,课时要求是每周2节或者4节。但是,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通用技术》课程不是高考学科,导致很多地区的学校在《通用技术》课程课时上每周只安排了1节课,加上一学期节假日放假还要耽误课时,这就使得《通用技术》课程上课课时严重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如果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课课时不足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例如《技术与设计1》中共有8章知识,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且实践性强。如果采用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法,在这样少的课时内很难将所有知识学习完,更谈不上理解和运用了。

但运用项目教学法就不一样了,如上期,在《技术与设计1》教学中,我用1节课的时间,完成了技术的价值,性质和未来发展的教学。然后就根据一现实问题,即市政建设需要建一条高速路,小明家刚好在规划的高速路上,需要拆迁异地重建,引出让学生帮助小明家设计一个简单的房屋结构并制作模型这一教学项目。要求学生每4人为1组,分小组完成。学生在完成这个项目过程中,在导学单的指导下经历了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经历了方案的构思,完成了房屋设计,画设计图,制作出了模型,完成了房屋结构说明书的编写。从而完成了《技术与设计1》全部内容的学习。整个过程用了8课时。接着再用5课时,对一些理论性强,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加上期末的复习和考试时间。这样,在一学期正常的上课时间里,完成了《技术与设计1》教学。

三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现状使《通用技术》学科教学需要用项目教学法。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现在的城市高中学生中,95%以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学生有许多优点。但他们身上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许多问题,如缺乏责任心、好高骛远、没有目标;缺乏爱心、偏激自私;娇气任性、以我独尊;心高气盛、目中无人;独立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缺乏合作精神等。他们中大多数人在家庭中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动手能力差,实作室中简单的工具都不认识,用途和用法更不知道了。譬如,在我校,有部分学生刚进实作室后,拿着一字螺丝刀和梅花螺丝刀问我是什么工具,干什么用的。

面对这样的学情,加上《通用技术》的课时特点,如果用"学科式"教学,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应用项目教学法,就能够达到这一效果。例如,在《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教学中,我就是利用"新颖风筝设计制作"这一项目完成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标的。

在实施这个项目过程中,我首先是利用导学单要求各小组学生完成这单元知识的预习,然后填写出设计风筝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画出设计草图,列出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落实各种材料准备负责人。接着是各互助学习小组完成风筝的制作并试飞。最后是各小组根据风筝的制作和试飞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人人参与了创造实践活动,理解和把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了展示和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组员的不合作,都将对项目的完成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锻炼了他们团结协作、合作共事的能力,克服了独生子女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气。

四《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实现途径。

《通用技术》学科是普通高中新课改中的一门全新的课程,是随新课程改革而生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该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为了开好这门课程,全国各省市的普通高中大多数都建立了相应的通用技术实验室,配置了相应的实作设备。在重庆,许多区县都建设有专用的通用技术实作室,配置了实作设备和工具。特别是重庆市沙坪坝区,在区教委的统一部署下,各高中学校都建立了标准的《通用技术》学科实验室,至少有3间独立的房间,分别为通用技术设计室、通用技术实作室、通用技术器材室和学生作品陈列室。每校通用技术设计室中都配置了14张设计桌,每张设计桌都配置了4张圆;通用技术实作室中同样配置了14张操作台,每张操作台都配置了4张方和1整套实作工具。

现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正在大力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即"以生为本,乐学课堂"建设。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价值取向是 "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明确课堂主体是学生,要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学本式卓越课堂"有两个亮点,一是在学生中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实现合作与探究;二是进行效果展示,关注待优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根据我区《通用技术》实验室配置情况和区内各高中学校各教学班人数基本上都在50人以上的特点,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以"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

操作如下:教学前,教师与班主任配合指导学生组成互助学习小组,小组组建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男生、女生合理搭配;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动手能力,不同层次的的学生在每个小组中占大致相同的比例,使各小组成员的综合水平基本相当。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导学案或项目设计报告书给各小组分配项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参与设计制作,培养他们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每次上课,教师都要展示出相应班级中各小组评价表,对各小组学习情况和安全文明操作情况及时评价并在表上打出得分,根据制定的奖励办法对每次课堂学习情况表现好的前几组和组内成员进行奖励,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以激发各小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组内部 "帮抚"学习活动的开展,扎实有力地转化差生。

总之,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克服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惯,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完成《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任务,较好实现课程目标。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高中物理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

摘 要:在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科书的开篇“物理与技术――交相辉映”中介绍了物理与技术的关系: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热力学的发展,奠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同样在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教科书的第一单元中,通过“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这一案例引入课题,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灯具,包括古老的和现代的灯具。通过分析来说明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方式;通用技术

新一轮课改从2008年开始已经进行了几年,在这几年课程改革的实际教学中,我感受很深。《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来源于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压力。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改革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但在我为新课程改革感到担忧的时候,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发觉物理和通用技术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科中的力学、电学、光学等都在通用技术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基于以上考虑与实际教学情况,我提出了物理学科与通用技术进行有效整合的想法。当这个想法提出时,立即与通用技术老师在想法上不谋而合。现在我把我们在这两门学科具体整合的实践过程与所获得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物理与通用技术课程的联系

1.新课程标准中物理与通用技术学科的课程理念的共同点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2.通用技术学科与物理学科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共同点

通用技术学科与物理学科都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也是人类思维发达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通用技术学科与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也是思维劳动的过程,是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

3.物理与通用技术在教学内容上的共同点

(1)力学方面:受力分析问题,受力分析是学习力学的基础,在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受力分析问题。(2)电学方面: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物理电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在控制与设计的单元中,也选择了一些涉及电路问题的教学案例。

二、物理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

物理与通用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整合是一种内容和形式均体现了创新性的课题。所以说我们两个人在开始进行课程的整合教学时,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整合教学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在整合教学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及不成功的案例。下面我就举几个我们认为整合教学后比较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在物理课讲到压强、大气压强相关内容的时候,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压强的相关概念和公式。因为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一些小试验简单易做,感性直观。例如,《技术与设计2》中有个小试验――了解壳体结构的受力情况。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同样也采用这些小试验,并且在学生上通用技术实践课的时候,叫学生利用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器材做了这个试验。在学生做完这个试验后,使学生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理解了物理概念。

【案例二】:在讲到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角速度和转动转速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转换的问题时。我及时与通用技术进行了整合,我利用通用技术课在讲这节的时候,专门由我来给它们讲解,并且利用通用技术课本里提到的案例分析、马上行动和小实验等相关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小实验的实践活动中,我与通用技术老师进行分工与合作。在实践中我负责学生的理论指导与实验总结,通用技术张老师负责学生的操作安全与技术指导。这样使新课程的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得到了真正的实施。

三、高中物理与通用技术学科整合教学的收获与反思

1.两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了互补

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体会是解决了两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联系与教师知识上的不足,从而达到了互补。同时也解决了两个学科在实际教学中课时不足的现象。

2.在整合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尤其是文科班的学生对物理教学工作得到了认同。在整合后,学生发现在通用技术实践课时很多地方需要物理理论知识做指导,所以上物理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并且文科班的一些学生在学了电学与通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这些内容后,还会主动为我们学校的女老师进行简单的电器维修。

3.对通用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不足与对策

教师还需增强知识的综合性,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从而深层次地理解课程整合。整合过程中要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今后的课程整合中还要不断地实践与总结。

(作者单位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摘要:通用技术科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学科,课程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目前课程仍处于从开设到开好的初级探索阶段,文章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探索,为通用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以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通用技术;多媒体;经典故事;手工实践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改增设的必修科目,在学校开设已几年了,笔者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很容易出现怠慢的现象。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若不能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不能保证积极的投入,就难有好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心理学家不断深入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研究。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变化的刺激物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知觉的对象。学生的学习环境受来自物理环境(学生学习时可用的空间、学生所需要的独处的不受干扰的学习条件、学生所需要的学习设施、学生的经济限制)、学习模式和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只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1]。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笔者认为,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丰富资源,创造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条件,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以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科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显著不同,教学内容涉及的基本是事物和技术。物体的形状是丰富多样的,用言语可能难以描述,或者可能根本就不为大家所常见,而技术好像更加抽象。这些外在条件的约束,决定了通用技术科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其它学科的不同。我们应该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独特的特性,把图、文与人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直观的图形,把技术方案描述得直观简单。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课堂就会变得充满活力,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较好地维持[2]。

如在《技术与设计1》‘灯笼的设计制作’教学中,笔者就首先要让学生对灯笼产生兴趣,而书本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笔者就搜索了我国各个时期灯笼的外形与功能的发展变化,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各种灯笼的精美图案,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同时展示灯笼和广告宣传灯的构造图案,这样在后面的教学中,关于灯笼材料与方案的教学就轻松了很多。

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技术,空白的说教都难于向学生阐明技术的过程,有些技术过程由于受条件限制,我们是无法在校内完成的,我们可以寻找网络资源,下载合适的影音视频,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观赏。如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试验”的教学中,在介绍了技术试验的必要性和生活中常见的技术试验后,让学生观赏汽车碰撞实验。这实验是在生活中无法看到和体验到的,通过汽车碰撞实验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技术试验的方法和重要性。这样既把要传授的内容传递给了学生,还在视听觉神经上对学生进行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保持。

二、以经典的故事激励学生树立探索技术的志向

技术的发明创新是伟大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伟大的目标产生巨大的动力,无数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做出非凡的成就,无一不是在年轻时便确立了明确的目标。要想成为一个发明家,应该从学生时代就进行理想教育的熏陶,而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用榜样的力量,通过发明家的经典故事,用名人的成功经历来激励学生。笔者在教学中注意穿插讲述发明家的励志故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技术与设计1》中“设计是技术的关键”的教学中,除了讲述课文中的阅读材料“莱特兄弟成功制造了飞机”的内容以外,还介绍了我国的第一架飞机制造者冯如的故事,激励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在“工艺”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了日本人的七宝烧技术就是来源于中国的景泰蓝技术,让学生明白核心技术的价值和申请专利的重要性。

三、以动手实践维持学生学习技术的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3]。通用技术科的教学,仅图文结合辅以影音视频和经典故事的教学方式还是不够的,终将会磨灭学生学习的热情。

通用技术科的教学任务是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性也是比较喜好动手与实践的,这从学生比较喜欢信息技术科的上机实践和其他学科的实验实践课中可以观察到。因此,我们有必要适当地给学生安排动手实践的课时,以调节学生单调的课堂学习方式,以动手促进教学。如在《技术与设计1》中“工艺”课程的教学后,安排课程让学生到实验室,通过动手,掌握手锯、锉刀、钻床、铣床等基本工具的使用;在《技术与设计2》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完成“火海逃生”、“旋转木马”等教具的组装。

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技术能力也得到发展,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亦得到培养。通用技术学科要依赖于实践,立足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解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寻找规律、发现真理。通用技术教学只有扎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中,才能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知识形成过程。

四、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但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4],使学生对课堂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威信,引导学生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节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领会知识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满足学习活动循序渐进的需要。还要适当地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各种情感交流,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态度与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通用技术科的教学模式,研究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研究如何扮演好课堂教学中管理者、协助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只有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才能达到教学模式的最优化。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各通用技术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交流活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用技术学科必将在高中新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是教育部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新增设的一门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2004年秋季,宁夏作为国家级首批课程实验区之一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5年多来,课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笔者所在地区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通用技术课程的深入实施。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施;问题和对策

作者简介:王玉芳(1985-),女,宁夏中卫人,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张玲(1966-),女,宁夏银川人,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1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问题

(1)人们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国家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新增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课程在“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是国家在高中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但是,在以高考升学率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背景下,学校、家长关注更多的是高考成绩,对实施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学校校长也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通用技术”课程,甚至有的校长认为“高考不考,学通用技术没用”“课时紧,没有时间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例如,在一次与学校校长的座谈交流中,近90%的校长不知道“通用技术”有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有些自认为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校长,也常常错误地认为“通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在已经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中,有60%的校长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不了解,并很少去听学校通用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

校长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程度较低,是导致通用技术课程不能正常开设或不受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校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校长对通用技术课程教育价值的认同程度,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心理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2)“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缺失

通用技术课程是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也是一个难点。课程标准指出“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技术学习中的特点、已有成绩和不足之处,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进而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秋季首先在宁夏、山东、广东、海南四个省(区)进行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而截止到2009年6月,国家还没有制定出台任何关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评价方案。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科教学的评价制度对学科教学具有导向和诊断功能,作为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新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有效的课程实施评价体系。

(3)学校对“通用技术”课程缺少常规的教学管理

调查显示,80%的开课学校没有把“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纳入常规的教学管理中,课程缺少开设计划和教学管理与评价方案,90%以上的学校没有建立通用技术学科教研组。学科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检测、评价等常规教学环节上无人过问,任由教师自由处理。在统计的开课学校中,80%的学校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20%的学校只有简单的开课安排,有的学校开课两周就停课了,有的学校每周一课时。“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规定“参与技术课程中某一模块的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活动档案袋记录基本完整,方案、作品和书面测试达标,并能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应视为合格。参加某一模块学习的全过程,取得合格或合格以上成绩者,获2学分”。但调查发现,有些学校对学生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认定非常随意,有的学校没有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却给学生认定了4个必修学分;有些学校只开设了一个必修模块,学生则获得了两个“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的4个学分;有的学校一个必修模块只开课了10课时,学生就获得了2个必修学分;有些学校教师仅凭学生上课表现、出勤情况就给学生进行学分认定。

按照国家课程方案,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应该开设两个必修模块,并且保证每个模块有36课时的教学时间。但是,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开课率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在已经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中,有85%的学校没有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必修模块课时。目前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设两个必修模块,并且保证每个模块36课时教学时间的学校不到20%。

(4)缺少专业的“通用技术”学科教师

“通用技术”课程是新开设的课程,目前国内高校还没有相关的专业培养的师资,“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任务全部由非专业教师承担。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该地区通用技术学科教师中30%来自信息技术专业,30%来自物理专业,40%来自其他学科专业,如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另外,现有各学科教师都缺乏技术实践的经历、技术操作的能力和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的经验。“通用技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实践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强调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提高技术素养,现任通用技术学科教师技术实践能力的缺失是影响通用技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发现,由于通用技术学科教师队伍不稳定,有一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课程理念、教学目标以及内容标准都不太熟悉。由于现有通用技术学科教师不仅缺乏专业知识,而且缺乏教学热情和积极性,不愿主动钻研教学内容,不愿在学科教学中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听课中发现,80%的教师上课时在照本宣科地讲教材,体现不出“通用技术”学科的特色,甚至有20%左右的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专业知识性错误。由于绝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通用技术”学科教研组,通用技术学科校本教研严重缺失,这又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于学校没有制定相应“通用技术”学科教师的职称评定及工作量核算的具体政策,中青年教师为了职称评定往往需要在原专业的教学领域取得相应的成绩。访谈中有教师反映“‘通用技术’学科优质课证书、论文获奖证书在评定职称时只能加很少的分,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的硬指标”。因此,中青年教师不愿意担任“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兼职教师也把更多的工作热情和精力投入在原有专业学科的教学中。学校的各种评优评先活动中该学科教师总是处于边缘化,促使兼课的教师都想法设法摆脱“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所以,通用技术学科教师年年换新人,师资队伍极不稳定。

(5)缺乏必需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教学实施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和工具配备要求。但是,目前普通高中学校“通用技术”教学所需基本设备和工具严重不足,8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用“通用技术”教学实践室,即使有专用“通用技术”教学实践室的学校,也只是配备了一台电脑和投影仪。在调研中发现,截止到2009年6月,全区只有一所学校按照教育部技术课程标准装备配备方案建设并配备了“通用技术”教学实践室,可以为学生的设计与实践操作活动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设备和工具,能满足学生的技术实践活动需要。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和学的方式,要积极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实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实验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但是60%以上的开课学校中,有限的多媒体教室根本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通用技术”课程内容范围包括建筑、服装、电子产品等各个行业,技术设计的对象也是丰富多彩。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知识,还需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技术设计案例、作品、实施过程等实现。然而,教学素材的匮乏又是影响其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可供课程教学用的资源只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通用技术”教材和教参,市场上供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用的视频类、图片类教学资源素材非常少。为了上一节有质量的课,通用技术学科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在网上浏览找素材,备课耗时费力,照本宣科、黑板上种田的讲授法成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

(6)学生不重视“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

由于普通高中升学考试方案中没有涉及“通用技术”学科内容,学生普遍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认为“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无关紧要。在调查中发现,90%的学生对学校开不开“通用技术”课程、教师上不上“通用技术”课、教师怎么上“通用技术”课都无所谓。被调查学生表示:自己不会主动去完成“通用技术”学科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某中学调查发现,50%以上的学生上课时不带教材,并认为“通用技术课,听听就可以了,带书没用”;90%的学生喜欢上“通用技术”课,10%的学生不喜欢上“通用技术”课。不喜欢上的原因是“高考不考”“没用”“浪费时间”,喜欢上的原因是:上课时可以上网聊天,教师和蔼可亲,不干涉自己的活动,自己可以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在与另一所学校的学生访谈中,80%的学生认为“时间太紧,学‘通用技术’没有用”“不高考的科目,没有必要学吧”。

2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1)加大课程宣传力度,提高课程认识

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宣传力度和管理力度,争取社会对课程改革的支持与参与,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让教师意识技术课程是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核心,加强技术教师上好技术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学校校长对通用技术课程认识的培训,使他们从思想和认识上重视通用技术课程,从而促进课程的开设和开好,并取得应有的成效。

(2)加强课程管理,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通用技术学科教研队伍建设,配备专职通用技术学科教研员,加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和监督职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施质量作为学校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学校非高考科目的教学督导和检查。学校要成立通用技术学科教研组,加强通用技术学科常规教学管理,有效组织校本学科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高校要尽快行动起来培养、培训师资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等学校要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推进全民的技术教育,迎接国际挑战,高校应尽快成立相应的教学与研究机构,尽快建立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从技术与工程教育的角度规划、设计技术教育系统,为社会和中小学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教育师资;增设技术教育研究生、教育硕士的培养方向,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全方位关注技术教育的研究,提升我国技术教育的研究水平;高校要参与设计、开发适合的技术教育资源,参与社会资源的开发,运用系统方法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为提升国家技术教育质量服务。

(4)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丰富教学设施和资源的不足

学校要积极筹措资金建设硬件设施,购买试验设备;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采取学校、社会、技术开发公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合理规划硬件设备的分布,加强硬件设备的管理方式,提高学校现有硬件设备的利用率。另外,积极鼓励老师和学生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如:利用生活日用品中,利用学校现有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实验室里的试验仪器或维修工具作为教学资源。教师自主设计、制作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可以在设计与制作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技术实践能力。

(5)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而又普遍使用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和学的方式,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学校要积极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技术合作与交互式技术学习,以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图样是表达设计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过去常常使用丁字尺、铅笔、橡皮、圆规、三角板和制图板等工具进行机械制图教学。现在,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CAD),大大地降低了机械制图的难度和繁琐,从根本上改变了制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交流方式。总之,信息技术在技术案例展示、技能操作演示、设计方案交流、设计作品展示等很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6)重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课程标准、教育目标的直接落实者,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对课程价值的体现具有决定作用。“通用技术”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技术素养;有一定的动手能力,需要了解多项技术,掌握至少一项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创新的思维方法;最好能有一些技术设计的经验,至少对技术设计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最好有一些技术教学的经验”。而目前“通用技术”课任教师都是从其他科转教“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技术与设计专业知识、技术实践能力、设计意识及创新思维等技术素养都有待提高。因此要重视“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该学科教师的培训和培养,积极开展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3结束语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改中的亮点也是难点,作为国家首批实验区经过5年多的探索,课程的建设从无到有,目前正向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本文所涉及的问题和对策不仅是对本地区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反思,也是下一步课程建设目标的梳理,相信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高中物理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お

高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通用技术学科.这一学科强调对于学生科学素养与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物理教学和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进行融合,利用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学到的一些小实验以及基本知识来辅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教师要善于构建两者间的桥梁,敏锐发现物理教学和通用技术学科间的一些有效关联.这样,不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发挥小实验的教学辅助效果

在通用技术科学的学习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动手操作的趣味性实验.这门课程,给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了较为充裕的空间,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大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其实是有价值的一个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有效性的培养都很有帮助.最重要的是,学生在通用技术学科中接触到的很多实验都和理论课程的学习相关,不少实验中都会涉及物理或者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时已经一定程度展开了对于这些知识的接触,并且通过完成实验过程来理解与感受这些知识要点.物理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一点,在学到相应的知识点时充分挖掘学生在通用技术学科中有过的一些实践经验,并且让两者间实现有机结合.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到压强、大气压强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压强的相关概念和公式,我有意识地将学生在通用技术学科中做过的实验引入课堂.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一些小实验,简单易做,感性直观.如,有个小实验――了解壳体结构的受力情况.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同样采用这些小实验,并且在学生上通用技术实践课的时候,让学生利用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器材做了这个实验.学生做这个实验后,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理解了物理概念.两者有机融合,能够发挥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值得展开的教学尝试.

二、合理设计教学整合的活动过程

在教学相应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如果意识到这些知识点在通用技术学科中有所涉及,可以合理设计教学整合的活动过程.通用技术学科相对来说开放性更强,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探究与独立实验的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的这种特点,尤其是利用其中涉及物理知识的一些教学内容,在讲到这些内容时可以有效地整合两部分,透过趣味化的活动过程的设计来营造更好的整体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自主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这是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一种突破.教师在整合活动过程时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对于教学的具体环节要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到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角速度和转动转速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转换的问题时,我有意识地将教学过程与通用技术进行整合.在通用技术课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我特意给学生讲解了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然后利用通用技术课本里提到的案例分析,开展小实验等相关教学活动,以活动和动手操作的过程来推动学生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特别是在小实验的实践活动中,我与通用技术老师进行分工与合作,在实践中我负责学生的理论指导与实验总结,通用技术老师负责学生的操作安全与技术指导.透过有序的活动教学的整合后,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这部分理论知识,并且透过有效的理论指导完成实验,两者间实现了相互促进的教学功效.

三、构建教学整合的有效桥梁

通用技术课程中讲到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尤其是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对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实现知识点的内化帮助很大.教师要意识到两者间的紧密关联,并且要善于构建两者间的桥梁,设计一些教学整合的活动过程.这样,既能够提升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帮助学生从不一样的视角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组织这样的教学整合,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物理教师要能够抓住两者间的一些关联.这种联系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1)力学方面:受力分析问题,受力分析是学习力学的基础,在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受力分析问题.(2)电学方面: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物理电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在控制与设计的单元中,也选择了一些涉及电路问题的教学案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在找到两者间联系的基础上要善于构建实际教学中的桥梁,有意识组织设计一些活动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