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04:21:28
导语:在城市景观设计地域文化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430074)
(2.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剧烈的全球化带来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剧烈的社会变革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使得走国际化路线的口号声音更加响亮,发展的背后有着对地域文化传承的隐忧,当前城市建设有诸多问题存在,雷同化的城市被一个又一个的复制,城市地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城市国际化发展形成偏差。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层面上进行了思考,旨在探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特色的塑造。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地域性;城市文化特色
1 城市文化、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的相关概念阐释
1.1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生活在该地域的成员,在既定的时间、空间,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地域性既指多与空间条件相关的自然地理,也指多与时间状况相关的人文地理上的概念,空间上存在地域、地貌、地质、山脉、海洋、气候、动物分布等要素,时间上涵盖天时地利的变迁,民族发展衰亡等特征。
1.2 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城市景观设计主要就是针对城市进行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规划,在把握城市形态的同时还要维持自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将自然和人作出一个最优化的组合,就是满足人类日益高涨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提高人们的审美品质的职能。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社会的传统特征,使各地的景观反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2 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地域文化的相互关系
地域文化和景观设计两者相互作用,互为需要。城市景观设计离不开地域文化。脱离地域文化内涵的景观因缺乏内涵而经不起推敲,很难体现时代的厚重感。地域文化可以总领景观设计的主旋律、支配景观设计各种元素的巧妙组合,优化景观作品结构。地域文化也离不开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将文化抽象提炼出来形象叙述,使地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2.1 城市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这种城市地域文化可以通过语言、观念等无形的文化形态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建筑、街道、雕塑等有形景观要素体现出来。离开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沃土,城市的景观空间也就失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地域文化验证的景观设计即为人们生活规律所认证的景观,地域文化即为人的长期使用规律下形成的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要求,满足人的要求的景观是城市的需要,是人的需要,是经过实践验证后的景观设计。
2.2 城市景观设计对城市地域文化的塑造
作为一个概念,地域文化需要借助于某些形式表达出来,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媒介,成为叙述文化的语言。城市景观设计如何反映地域文化、引导地域文化、延续文脉都是现代景观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个城市文化的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景观文脉的传承也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与积淀,并为大多数人不自觉地接受,成为了城市的一种不易言喻的气质和与众不同的特征。设计意味着在历史景观环境中注入新的生命,赋予城市以新的内涵和形式,使城市景观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
3 当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在地域文化层面上出现的问题
3.1 缺少人文与地域特色
在当今的中国,西方强势文化急速蔓延,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历史文脉与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城市景观空间一味追求雷同的“现代化”风格,失去了特色与个性,缺少深层次的文脉表达。而且,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连文物古迹,都似乎成了经济发展、开发建设的绊脚石。一些城市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时,将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城区,进行“脱胎换骨”的打造,使之消失殆尽;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以“旧貌换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城市空间。
3.2 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误解
曲解“中国古典文化”就是“中国文化”,把“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特色”混为一谈,提到“中国”就联想到“传统”,想当然地从古典景观文化中去拿。有的设计师在设计中简单加入传统形式的景观小品,如古建的亭、廊、榭等,似乎只有搬出传统的形式才能体现出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这种不了解传统真正内涵、仅仅简单照搬的复古主义,不仅没能解决城市景观的特色及文脉问题,相反对现代城市的景观功能起到了破坏的作用。
4 发掘城市地域文化,营造城市景观特色
4.1 顺应和保护自然环境
现在,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改造、主宰自然的思维定势, 树立新的自然生态伦理观,在尊重爱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并改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也当然是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要顺应自然,珍惜自然景观资源, 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砖一石都要精心设计,物尽其用,力求实现天人合一,才能取得理想的审美效果。否则, 纵然单个景观设计自身是完美的, 也会像一块鲜艳的补丁, 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败笔。
4.2 保护老城区整体空间环境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保持城市景观的连续性, 保存街巷空间的历史记忆, 是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需要, 也是增添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手段。老城区都是前人精心选址、长期经营的结果, 一般都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较多的名胜古迹、与众不同的乡土建筑, 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 应视为凸现城市特色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疏散古城人口, 合理确定古城主要功能, 改造更新古城基础设施, 缓解古城交通压力, 以达到保护古城空间特色的目的。
4.3 充分展现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城市景观必然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但城市景观如何利用城市文化资源, 形成自己的特色, 就要靠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了。一般来说, 独特优美的城市景观设计,除了巧借自然景观外, 还要传承凸现所在地域既有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4.4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对老城区及名胜古迹的保护, 主要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 满足人们的审美、怀旧等心理需求, 促进旅游业发展, 而不是食古不化, 抱残守缺, 让人们沿袭过去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 对老城区的保护也不是原封不动, 一切照旧, 而应是在保留其空间格局、整体风貌的目标下, 对那些无历史文化价值的破旧建筑进行清除, 对那些不符合城市发展肌理又妨害周边环境的城市用地进行功能调整。对历史建筑物内部的生活办公设施进行改造, 以满足当代人生活工作的需要。在新区的景观设计中, 恢复或模拟个别历史文化景点, 以体现地方特色及景观的整体和谐, 满足当地居民的审美要求, 是合情合理的, 但不宜过多, 更不允许粗制滥造。
5 小结
地域文化是是地理、历史、民族、民俗等方面文化元素的集合,发扬地域文化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也是城市景观设计一个思维理念。将建筑、雕塑、绿化、公共设施等诸要素进行综合、艺术的布局, 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 城市景观设计应结合当地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 形成有品位、有个性的地域文化特色。改变现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拓展现代景观设计新思路、研究地域文化景观迫在眉睫。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的趋同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有自己地域特色的景观变得越来越少,直接借鉴抄袭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具有地域景观特色的的景观设计如同清晨的星星,廖若无几。相反的,本来一些具有当地风俗特色的景观却在大拆大建的热潮下,顷然倒地。地域景观是当地文化传承的载体,它间接的反应了当地社会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对当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一、引言
美国建筑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因为城市景观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景观建设也日益繁盛。然而在这个表层形态繁盛的背后,掩饰不住文化思想的逐渐匮乏。更有甚者,有些景观设计师或追求效益或本身对设计项目的文化内涵不够重视,因而在景观设计界出现了很多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景观设计作品,或者只是照搬一些带有文化意味的符号,因此,城市景观“趋同化”、“均质化”成为普遍现象,使得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性研究显得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
二、地域文化的概念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地域自身具有一定的界限,地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地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地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地域的变化则会影响到周边地区。
地域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有机融合,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段时期内经济文化发展、人类生活习俗等在物质空间及人类精神层面的烙印。同时,地域文化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空前发展,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刺激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高追求。随着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突出问题,我国学术界、理论界开始关注环境和景观设计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功,我国的景观行业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经济的繁荣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景观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景观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景观设计在全国各大城市也日益提上日程,景观设计俨然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日渐提速,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加,趋同化现象日益明显,直接借鉴抄袭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具有自己景观特色的的景观设计如同清晨的星星,廖若无几。相反的,本来一些具有当地风俗特色的景观却在大拆大建的热潮下,顷然倒地。现在人们又在强调生态化设计,然而我们常常见到的却是某些生态主义设计过于平淡而缺乏艺术的价值,或者过于强调自然而忽略了人的需求,一些纯粹功能主义的作品虽有良好的社会性,但却与文化、自然隔绝,同时也不具备相当的艺术水准。
当前国内景观文化建设杂乱无序,一方面是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共存的世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价值判断,景观建设活动和设计理论似乎有多种准则、方向和尺度,已不存在内在、必然的某种准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处于文化转型期,文化各层面转变不一致,设计理论不成熟,没有形成自身的特性。此外,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功利社会,更多的投资者、设计师只注重景观建设本身。实际上,景观活动中真正具有深层意义的问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观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归根到底则是景观文化的问题。
四、城市景观的特点
1、城市景观都是在当地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如江南水乡一词,自然是多水的环境。水便是该地的自然景观,在景观建设的同时考虑最多的便是水的应用。
2、城市景观不仅仅是人们眼中的物质空间,它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一是文化历史与艺术层,包括蕴涵于景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化因素,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城市、街道的风貌。二是环境生态层,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自然因素在内的从资源到环境的范畴。三是景观感受层,指对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体及其感受的范畴。
3、城市景观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城市景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都是景观整体系统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卡西尔认为:人有超越自然世界的一面,那就是文化的世界。文化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的概念相当广泛,是通过人造符号与符号系统得以在时间与空间传递的,同时,人也不断地以物质实体的设计创造与发展着文化。城市景观文化不仅仅局限在“形式”上,他还有着深层的“意义”,他还是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人们社会需求及精神层面的载体。城市景观正是通过各种实体及其空间组合延续着文化的传承。因此,景观不仅仅是人们所看到的物质世界,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也可以把我国现在留存下来的古典园林景观说成是当时社会知识阶层表达自己精神和追求的景观文化遗产。
文化对城市景观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一直并将继续影响着不断发展的城市景观。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共同作用,便会产生千姿百态的城市景观以及对景观审美的不同观念。也正是由于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东西方的城市景观和对景观的审美大相径庭。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创造物。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民族对城市景观的设计文化心理是不同的。不仅东、西方有差异,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国家不同的地域间都有微妙的差别。这种差异性和变异性的表现是有根源的,概括地说,是由于审美立场、审美态度、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素造成的。
五、文化氛围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城市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实现城市的繁荣与进步仅仅靠混凝土建筑和科技是无法解决的,人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想吸引人还得靠环境,当然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而优良的文化传统却可以塑造优雅的城市环境,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景观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及象征意义等,构成了“景观文化”。
城市景观文化的建设不仅关系到物质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精神文明的升华,体现着一个城市人们的生活追求。而生活追求的高层次已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而是文化、精神层次的追求。然而只有一流的文化方可塑造一流的城市形象,其中的关键在于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涵养,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为城市的发展创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在设计上更加注重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设计中的文化因素是将客观物质世界与人类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客观物质是形式,文化因素是内容,是依据是灵魂,形式只是表现内容的载体,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向及其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对景观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总结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实用价值和实际意义。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所传达的意义并非孤立地提出以人为本,而是将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协调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如何将当地人民认同的地域文化融合进城市的景观,而不是对西方的盲目追逐与模仿,才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设计应从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入手,主旨在于深刻理解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从地域文化角度去考虑城市景观设计,相反,融合了地域文化的景观又反映、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这样,不仅使城市景观更好的服务于人,更好的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且也吸引了人气,维持了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景观设计是一座城市文化内涵最直观的呈现。城市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城市中的建筑和景观设施则是一种现代标志,要将历史、文化、生活等象征性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形象之中,才能赋予景观更深层次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是一座城市景观设计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文化也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一旦将地域性文化特色融入城市景观设计,它就会变成了一座城市的灵魂。每一座城市都是历史的延续,城市中最著名的景观和建筑场所,成为其文化内涵最直接的呈现载体。
当一名外国人到一座城市后,最想看的往往是那些最具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如去埃及会想看金字塔,去巴黎想看卢浮宫,去威尼斯要看圣马可广场。这些是因为这些城市景观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体现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和风土民情,浓缩着城市的历史和祖辈们的记忆,是这座城市最骄傲的精神象征,因此景观设计一定要重视地域文化。
目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目前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存在着过度追求形式美,忽略了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性的现象。从北方平原到江南水乡,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内陆,不管地区的气候或自然条件差异,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了大量的城市景观及建筑物,导致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趋势,人文精神出现了严重缺失。
目前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各种相仿的景观设计作品,一些城市建筑也出现了崇拜、模仿欧美建筑及景观设计的倾向,把这些工业化复制的景观设计当作时尚的标志。文化特色的消失使这些城市失掉了自己的灵魂,也消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我国是一个地域文化特色十分鲜明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俗习惯及自然地理特征,这为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性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中国的城市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发展却非常迅猛,当前盲目的模仿使城市景观设计缺乏地域性。我们应把城市景观当成一个城市文化内涵呈现的载体,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文化象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城市景观设计领域。
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若能够将生活、历史、文化等象征性元素更多地融入景观形象及设计布局之中,就能赋予景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从而使一个人能深刻地记住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途径
设计一个有灵魂的城市景观,需多方撷取各类地域性文化元素,提取后再以现代设计原则及手法分解、抽取意象并重构,生成一个新的景观作品,具体获取途径如下。
1.撷取当地最辉煌的历史中的象征性元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及地域性色彩。城市景观设计要从这些丰富、海量的地域文化元素中,搜寻设计的灵感和素材。如西安的大雁塔广场就是成功传承了地域审美性的示范,此广场所有景观小品及建筑都是仿唐设计的,如仿唐朝祥龙造型的路灯,有中国戏曲文化经典脸谱造型的灯柱等,让人对西安唐朝盛世文化印象深刻。
2.撷取当地传统建筑或工艺品中的文化元素
中国每个地区传统的建筑及工艺品,也是其宝贵的城市景观设计元素宝库。我们的建筑流派按地域性就可分为徽派、闽派、粤派等,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古民居更是文化内涵丰富。城市景观设计时从这些传统建筑或传统工艺品中,借鉴其造型元素用于现代景观设施的设计,如公交车站牌、路灯、街道围栏等景观,这些标志性文化元素最能唤起人的情感共鸣。
3.撷取当地传统纹样、图案、色彩中的象征元素
我国每个地区往往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图案、纹样和民族色彩,它们是最能体现当地的民族地域性特征。如一些传统图案、纹样、色彩除了自身极具美感之外,往往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它们背后蕴含的“意”也是被当地人喜欢的关键性因素,如莲花纹样寓意宝贵吉祥等。因此,这些文化意蕴浓厚的象征性元素,也非常适于城市的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时,需要将地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能够使景观既具备地域文化特性,又具备现代城市景观的美感,因此应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撷取的地域文化元素不能简单照搬,要深入解析其文化内涵,使之与现代城市景观能够在和谐性、协调性、适宜性上都实现统一。其次,撷取的地域性文化元素,需是文明的、发展的、开放的,并不会与新兴的、现代的景观设计的精神内涵相冲突。再次,传承着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也需要融入城市的整体规划,能够整体的、立体的呈现出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城市的景观同样与是一个综合体,需要综合、立体、全面的设计规划。
总之,城市景观是一座城市文脉和灵魂的重要载体,合理继承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并营造出时代气息浓郁的城市景观风貌很重要。设计者能让城市景观设计融入更多的地域文化特色,激起更多观赏者的共鸣,寻回该城市的人文精神,是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历史重任。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作者简介:边昕(1987-),女,山东女子学院,助教,研究生,设计艺术学。
摘要:从十六潭公园的背景介绍入手,分析了十六潭公园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以实地考察说明了十六潭公园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探讨了一些可行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十六潭公园;地域性;文化性;问题;措施
1.咸宁市十六潭公园背景介绍
十六潭公园位于咸宁市中心地带,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内容,这里充分展现着鄂南城市风貌和鄂南民风、民俗及鄂南文化特色。
咸宁市的重点景观建设项目之一就是十六潭公园,地处市区中心腹地,规划占地91.2hm2,西北至十六潭路,西南至银桂路,南侧紧邻淦河,东北至御龙花园临近银泉大道。公园内山清水秀,水域面积18.39hm2,占总面积20%,绿化面积58.27hm2,占总面积64%。十六潭公园主要是以咸宁市建设“香城泉都”的理念,综合全市景观区域规划的特点,以“香城”为主题进行设计,展现出香山、香水、香花、香味、香景的造园风格。
十六潭公园是自然的,园内潭以16种名花赋名,即:天香潭、国香潭、暗香潭、艳香潭、娇香潭、常香潭、妃香潭、寒香潭、清香潭、映香潭、幽香潭、瘦香潭、丁香潭、贵香潭和玉香潭。又据山势水体,依植物品类,将园区划分为“天香环碧”、“艳香虹霓”、“常香蝶恋”、“茶香流韵”、“荷香曲苑”、“风香竹语”、“香山揽胜”七大景区。园内亭台楼阁、水榭连廊、月桥石渡、美不胜收。
2.咸宁市十六潭公园地域性分析
地域,即某个地理空间范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底蕴。它们都是公园景观带来的影响因素,同时提供给地域产生基础。十六潭公园的地域分析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思考。咸宁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现在也是积极在打造名副其实的香城泉都旅游城市,多个公园及广场建设也是如火如茶进行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十六潭公园。这个公园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2.1自然气候
咸宁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适宜的气候有利于生态景观的发展,这里的夏季和冬季感受比较明显。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十六潭公园在四季更替的步伐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也会看见这个“城市绿心”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2.2地形地势
综合考虑咸宁市十六潭公园原来的地理优势,保留并利用其地理优势来营造公园,减少对原面貌的破坏,利用其原有植被,体现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坚持了生态优先、功能协调的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原则,使十六潭公园成为“城市绿心”和市民喜爱的游憩绿地。
2.3文化底蕴分析
咸宁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十分深厚的,在对十六潭公园进行改造与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它的历史文化,并将这些特有的文化传统融入到十六潭公园的景观设计当中,让咸宁市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3.咸宁市十六潭公园文化性分析
3.1文化社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同时使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面临巨大挑战。十六潭公园也正面临着这个挑战,而这个挑战的压力正来源于社会,所以,十六潭公园的建设是需要广大市民一起参与,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园。对于小孩来说,童真的他们可能希望公园里有一个游乐场;对于年轻人来说,匆忙的他们可能希望公园能缓解他们的压力;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可能希望在公园里静静的休息。所以文化社会性将解决各个群体在十六潭公园里的活动空间。
3.2文化艺术性
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和设计师们需要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具特色的创造力,来打造一个真实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同于我们熟悉的概念,因为这个空间是向前的,它有时间在支撑,会一直发展下去。在考察十六潭公园的时候发现了许多艺术形式,例如,刻有桂花的雕塑、鄂南形式的传统亭台和景观汀步旁随处可见的诗句。十六潭公园中不仅有普通的艺术形式,音乐也在一种被伪装成石头的结构中传递出来。通过不同的感受去理解艺术,去感受十六潭公园。文化艺术性赋予了十六潭公园丰富的生命力。
3.3文化生态性
景观园林的文化生态性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虽然从外在表象来看,大部分的园林景观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生态性,但绿色并不一定代表就是生态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咸宁城市景观时,可较多考虑咸宁的本土植物,利用十六潭周边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这也是景观设计生态性的一种体现。
4.存在的问题和改造措施
4.1餐饮
周边地区很少有餐馆,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吃或者自带一些食物,但随着景区的完善,游客的增长,餐饮必定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可邀请当地有想要投身旅游餐饮业的居民前来开店,并给予早期帮助,待半年生意稳定后再收取相应的费用。这样不仅满足了游客的餐饮需求,又让投资方与加入进来的居民各自受益、一举多得。
4.2交通
虽然十六潭公园建在市中心位置,但是由于刚建成没多久,火车站和汽车站并没有直达到公园的公交车,只有少数的公交车路经那里,极不方便,尤其是外地游客并不知道路线。为解决这一情况,可以在火车站和汽车站设专门进出十六潭公园路线的班车或旅游车以便游客乘坐,票价可具体依情况而定。
4.3安全
去十六潭公园调查时发现,有好多潭边上都没有防护栏和安全标志。公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共场所,吸引着各种游客,其中就会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对于水是没有免疫力的,这使得公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防止出现溺水现象,建议公园安装防护栏和在潭边设置安全警告语,降低风险。
4.4旅游商业
很多游客喜欢在游玩的同时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或纪念性的小商品。根据游客这一需求,投资方可在景区内各位置开设一些特色商铺。专营一些旅游纪念物和当地特色食品饰品及用品。同时公园山上多为一些景观树,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在山上开辟一些果园,栽种四季不同的水果,每个季节都有新鲜水果,果园票价据情况而定,吸引游客,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享受自摘水果的乐趣。
4.5卫生
在公园景区内发现有很多游客都不爱护景区环境,乱扔垃圾,再美的风景如果垃圾遍地任人破坏也会很快被人践踏得体无完肤。(1)在景区增设垃圾桶,并随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清理,及时打扫景区卫生,张贴环境保护标语(如: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等)。(2)安排专门人员对景区设置和公共设施进行管理保护,防止少数不文明游客恶意损坏,损坏者将原价赔偿。(3)加强基础建设,更好地体现可持续发展,将该地区的环保理念发扬光大。加大当地风能、太阳能的利用,争创生态环保景区。
5.总结
根据十六潭公园的地理气候特征实施保护方案,一定要把这块绿心维护好。通过本次公园考察,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设计者与自然的融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域性和生态性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同时综合多方面因素,设计出人们满意的景观环境,符合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
摘 要:发掘潍坊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所蕴含的当代价值,实现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融汇创新,成为潍坊城市景观设计急不可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地域文化 景观设计 文化定位 发展思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潍坊在新城区的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过程中,以地域文化为根基,运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和造型语言,将自然、人文与艺术融入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使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有机融合,塑造出既有鲜明时代特征,又具有浓郁地域文化风格的城市新景观。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潍坊独特而丰厚的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城市景观中无处不在的地域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缩短了文化跟社会的距离,使文化融入社会,融入城市生活。
一、潍坊地域文化的渊源和特征
潍坊位于山东省的中东部,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南依沂蒙,北濒渤海。据考古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东夷人,就创造了闪烁着人类文明辉光的北辛文化、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些文化与齐鲁文化同步,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潍坊既是齐文化的重地,又是鲁文化的融汇区域,是东夷文化、齐鲁文化、海岱文化的典型地带,文化类型不仅有封闭的农耕文化,渔盐文化,又是开放型农、耕、商文化一体的复合型文化。
潍坊,人杰华光,名人辈出。氏族社会帝王虞舜、周代齐国始祖吕尚(姜太公)、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孔子弟子公冶长、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等历史文化名人与各个时代的劳动者,缔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人文。工商业的繁荣,手工业的兴盛,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构成了潍坊地域文化的总体面貌。
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古城建设中,尤其注重景观营造,城墙、街巷、民居、桥梁、庙宇、塔楼、园林、牌坊……许多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人文景观,堪称经典。元代状元张起岩曾写下《潍县八景诗》,清代增至“东园早春、青杨晴眺、塔山望日、玉清烟绕、南溪垂钓、麓台秋月、孤山晚照、石桥漱玉、西山霁雪、北楼晓钟”十景并载入方志;著名的明清民居十笏园,以布局新巧、匠心独运誉冠北国园林之首。这些承载着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体现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创造理念,既有视觉美的内涵,又有诗一般的意境,呈现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个性特色,为城市增添了亮丽的光彩。
二、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定位
景观,辞书的解释是指风光、景色。是视完美学意义上的概念。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景观都是一个美丽的难以说清的概念。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和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建筑师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衬景。实际上,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是视觉审美塑造过程的对象,是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当今的景观概念已涉及到地理、生态、园林、建筑、文化、艺术、哲学、美学等多个方面,因此,在综合各个学科景观概念的基础上,要更好的将其应用于各种土木工程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的改善等具体项目建设上。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景观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它应该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人们常常抱怨现代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就是指这些城市缺乏地域文化的特色或者干脆就没有。这里就有一个景观设计的文化定位问题。而这个文化的定位,必须要基于传承和保护传统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表现与融汇地域文化,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自己的文化个性,地域文化在景观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艺术设计形式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应,还应该是符合地方的,为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等条件的发展提供可能,成为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民族文化的窗口。
潍坊是世界风筝都,已成功举办了30届国际风筝会,风筝促进了潍坊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也使潍坊国际化道路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西方现代思潮强势影响着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设计,全球化观念思想已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造中,国际化给潍坊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材料,同时,其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流行性的风格样式对潍坊的地域景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风筝文化刚刚建立起的文化自信,使人们产生了疑惑:潍坊一大型文化艺术中心,因追求现代直接找“洋”人设计,整个建筑群体,几乎没有中国的文化元素,当然也就没有潍坊地域文化的内涵;在峡山水库附近投资兴建的文化产业园,由一家跨国设计公司规划设计,设计方案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地域文化的元素和符号;高密是中国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为发展民间艺术产业,拟建一综合性的民间艺术村,委托国内一名牌大学设计,效果图竟然全是北欧风格。凡此种种,潍坊传统的地域景观文化被所谓的现代设计洪流所淹没,博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被称作乡土瑰宝的民间艺术,被国际文化所取代。急功近利和盲目地崇洋媚外,使城市景观变得不伦不类。因此,如何构建符合当地、当代的城市文化景观设计理念,如何合理吸收和借鉴国外设计领域的先进经验,如何发掘潍坊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所蕴含的当代价值,如何传承创新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契合融汇,成为潍坊城市景观设计亟不可待的历史使命。
三、地域文化在潍坊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潍坊的民间艺术,在地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剪纸、聂家庄泥塑,潍坊核雕等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于创新城市景观设计,彰显设计个性,发扬文化特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潍坊是风筝的发源地,通过潍坊国际风筝会的连续举办,潍坊风筝已享誉国内外,风筝成了潍坊的名片和代名词,“鸢都”和“世界风筝都”成为潍坊的文化称谓。1989年,世界风筝博物馆建成,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以风筝为专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屋脊造型以一条完整的琉璃陶瓷龙头蜈蚣风筝为元素,正门两侧建筑外墙分别是两幅风筝题材的大型彩色装饰壁画,前面小广场上为“鲁班梦”的铸铜雕塑,整个建筑风格鲜明,是利用民间艺术进行建筑和装饰设计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成为潍坊第一个以风筝文化为主题的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现代城市建筑景观。
2005年,占地5万平方米的潍坊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建成。广场以风筝文化,民俗文化和人文文化为主题,以潍坊国际风筝会蝴蝶风筝型的会徽作为广场的主题雕塑,形成广场的视觉中心和标志性景观。周围设置风筝造型的旱地喷泉,外侧吉祥大道地面上镶嵌着潍坊国际风筝会的12个吉祥物,民俗长廊两边布满剪纸图案的地灯,以潍坊风筝、年画、剪纸、布玩具以及和乐、朝天锅等民间艺术、民间习俗、地方名吃为题材的铸铜雕塑环绕四周,迎宾墙上嵌有描绘风筝史话和情满鸢都的青铜浮雕,广场的组合景观与森林公园白浪河景观带和谐统一,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各种娱乐项目融为一体,不仅充分展现了潍坊的地域文化,而且以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设计理念给五湖四海的朋友及国际友人留下鲜明的视觉记忆,成为潍坊的城市文化坐标。2005年竣工的潍坊新火车站在造型设计中,以蝴蝶风筝为设计元素,流动的线条和充满张力的造型使其成为胶州铁路站点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他如虞河、张面河、白浪河治理中也不乏成功的人文景观:以剪纸形式表现潍县八景的通透花窗式景观;以木板年画为造型元素,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的平面式立体化景观装饰和雕塑;以木版年画的线版制作地面浮雕等,均是别出心裁的创新。
潍坊悠久而深厚的文化遗产,更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宝贵资源。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建的潍坊市博物馆,在正面两个巨大的圆形围墙上,设计制作了以潍坊历史文化为素材的大型浮雕“历史的长河”,浮雕长147米,用安丘汉墓画像石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祥禽瑞兽、女娲伏羲、弋射狩猎、男耕女织、车马行辕、歌舞百乐、风筝体育等为内容的潍坊历史文化,门前两边放大复制了两尊明代青州衡王府府衙前的石狮,这组景观,秉载着潍坊数千年的文明史。
地域文化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营造了文化生态,彰显了文化个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增添了旅游资源,改善了居住环境,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自信,拓展了潍坊的知名度。
四、潍坊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思路
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潍坊建设”,分别把创新和文化摆在前一、二位,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创新,而创新更多的内涵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景观设计就是应该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去创新去发展。
纵观潍坊城市景观设计,尽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还有许多不尽人意,还有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应该清醒的看到,潍坊的城市景观,整体规划还不够周到,仍存偏差:小品多,组群景观少;历史文化有很大缺位,设计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有些商业制作明显,制作粗糙,艺术品位欠佳,因而文化含量不高;对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缺乏与地域文化科学合理的融汇,出现了许多“城市垃圾”。
对于厚重的历史文化,缺乏主意深邃的重大题材和完美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中启蒙幼童的二十四孝,其中有虞舜孝感动天和王裒闻雷泣墓,虞舜、王裒分别是诸城和昌乐人,现已成为社区进行孝亲文化传统道德教育的楷模,若做成群雕或浮雕,应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潍坊有那么多历史文化名人,如郑板桥主政潍坊七年,留下了大量的书画诗文和政绩佳话,对潍坊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成为潍坊历史文化的骄傲,如此重量的历史人物在潍坊城市景观中却表现甚少,其他历史文化名人的体现便可见一斑。
城市景观设计是百年大计,它要承载和见证历史,具有相对的永久性,从创意设计到建成,应该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既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又要与周边环境和整个城市的大环境、文化氛围和谐一致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城市中的每一个景观,那怕是小品,也要认真对待。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应该由规划、建设、文化、园林、旅游、环保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反复论证、精心打造,使潍坊的城市景观为整个城市建设锦上添花,营造完美的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潍坊人的精神享受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