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现代农业信息化探讨

时间:2022-07-23 05:07:20

导语:在现代农业信息化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农业信息化探讨

现代农业信息化探讨: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分析

【摘要】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力量来推动。但是就吕梁市现在的情况看来,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文章对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

建设社会主要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中要求,那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手段,其中重要的就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这是必然的选择和要求,只有加强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切实提高现代农业的水平,才能做到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因此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发展的现代化农业道路势在必行[1]。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化,对于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重要性

1.1加快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在本质上就是市场化的农业,也就是信息农业,这个是毋庸置疑的。现状很多的农村都是在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生产建设,市场需要什么,哪种农产品的价格高,这些都是离不开信息的。那么加强农业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的农业,机器设备等,都是需要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农户主和市场的对接。

1.2促进了农业的建设,强化了农业技术

我国的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技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最为突出表现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成功试验,并在全国进行推广,使得我国的粮食产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的推动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技术的和信息化的引导,促进现代农业水平的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2]。

2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2.1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晚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起步特别晚,在20世纪80年才开始进行建设,先后开设了系统工程,数据库,还有决策支持系统等。但是后来的发展速度很快,在信息网络、精准农业,以及农业多媒体,都有很大的发展。

2.2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

目前,我国对于农业信息很重视,在除建立了很多的数据库外,还提供大量的国际农业资源,我国信息技术在信息的传播和硬件建设上也取得很大进步。国家的863计划,还有“九五”攻关项目,在网络农业、虚拟农业等都有一定的探索,但总体上来说还是没有获得较好的发展,在重视的程度还很不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3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3.1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理解的缺失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民对于新的信息化的理解不很全面,政府在这方面要做的就是对农民的宣传、推广。政府做得不到位,农民的了解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另外一方面,农民的思想上对此认识的程度做得也不是很足,在自己追求服务和满意度上主动性不强。农村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都是需要了解的,在理解程度上加强了,那么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也会好很多,农民认知和信息的全面推广,不然很难达到效果[3]。

3.2信息的处理和水平落后

有相当多的地区的信息采集还停留在传统人力传播的信息传递上。在实效性,还有新鲜性上有着很大落差。还有,缺乏先进的网络设备,在收集数据信息,分析处理问题,传递信息上的水平还是很落后。那么造成的结果是使用价值大打折扣了。在采集的渠道上还没有得到拓宽,体系的不完善,在目前信息化的时代,这就显得很落后。这样的方式,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

4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4.1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领导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效益的发挥上有着一个新的重要手段。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在规划上要建立一个具体的方针政策,还需有一个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上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在优化了大的信息化环境之后,农村的经济发展,宣传力度和规划,都在为之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4.2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网的建设

完善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促进资源共享,要充分利用广播、手机、电脑、电视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介。在已经建成的吕梁市农业的政务,科技网站等充分发挥着现有资源的作用,围绕着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发展农村信息化的带头作用,真正发挥着信息化的作用,能够实现对现代农业的促进。

4.3发挥政府在推进信息化现代农业的主导地位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需要重视,并充分发挥自身组织的领导作用,保证对农业信息化的基本投入,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吕梁市的各级部门需要把推动农业信息化的这个要求提高到思想层面上来,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各个部门之间要大力配合,密切联系,制定一系列的信息化战略的目标,以长远的眼光来发展现代农业,做到农业信息化的有效运用[4]。其次,政府要投入资金,并为此建设作出保障。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的社会效益的工程,各级部门的信息化网站,技术站点,还有多个硬件设施,这些都是要求资金的,没有政府的扶持,很难做到继续维护的。

5结语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业信息化是始终与现代农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和提高,在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作者:成伟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农业委员会

现代农业信息化探讨: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摘要:农业信息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同时作为新进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依靠发展农业信息化,是河南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阐述了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以期为河南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搭建涉农数据共享云平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构建中原农业科技信息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效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农村农业信息化应用与示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作用;对策

引言

信息化在农业中的应用表明[23],信息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24]。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国家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农业生产直接影响国家农业安全,因此加快发展河南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2009年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联合启动了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2012年2月,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批复河南等五省市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25]。笔者从总结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河南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农资消耗,增加了农业效益。因此,加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实现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展具有重要意义[26]。

1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1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现状

为解决农业信息采集面窄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为了推动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的建设,河南省各涉农部门、科研院所,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集成各地市的农业供求信息、农产品交易、农产品价格行情等农业资讯,整合20多个涉农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高效利用与服务[27],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可靠的农业信息,避免了农民因虚假信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2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信业务受到严重的冲击,互联网用户逐年递增(如图1)。据统计,至2012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42个县级部门已建成162个农业信息网站,除此之外,全省有2971个行政村实现了网通,有272个行政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28],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基本遍布省、市、县、乡。同时建设由“一网一心三系统”构成的中原农业科技信息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网”即一站式涉农网站群,“一心”即“惠农呼叫中心”,“三系统”即“远程培训与服务系统”、“农业产业虚拟社区”和IPTV系统。依托手机信息、数字广播电视、语音电话、网络电视、电子期刊,利用电脑、农村信息机、手机、电话、广播、电视等终端,形成覆盖面广、快速便捷的农村信息服务通道,实现在相关标准、规范支持下的高效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业信息应用和农民受益度。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3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河南省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研究人员在作物模型、农业物联网和农业遥感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为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物模型研究通过模拟作物生长的过程及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结合不同的智慧农业决策需求,构建作物管理决策技术体系,如建立夏玉米氮肥调控模型,实现氮肥施用量的实时、实地化管理。借着建立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的契机,河南省农业物联网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全省建立物联网示范基地30余个,均通过相关的传感设备,实现了农田种植及规模化养殖的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智能化管理。另外,研究人员通过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与无人机相结合,实现了大田作物的生长和环境的精准监测,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完成了河南省农业灾害动态监测。

2信息化对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2.1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成为新的生产力要素[29-31]。通过农业信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传统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主要依靠人工劳作,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32]。而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10]。用信息技术对作物播种、施肥、灌溉等生产各要素进行智能化管理,有效的节省了劳动力,减少生产资料的消耗,进一步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33-35]。

2.2有助于促进农业科技传播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38]的快速发展改变了陈旧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信息网络便捷快速的将农业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和农业新政策信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36],加快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通过构建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搭建农技推广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资讯、专家咨询专线和农业科技知识,有助于显著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培养新型农民,并通过其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的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效率[37]。

2.3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39],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40]。通过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产品供求信息,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消费动态,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方向,避免了盲目性生产,有利于引导农民科技致富和发展产业化经营[41]。同时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农民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农业技术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拓宽农民的眼界,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41-43]。另外,信息的网络化传播,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推动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3河南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河南省农业网络体系基本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但各类信息之间缺乏有效的链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链。而且,对于个体农户来说,家用电脑成本较高,农民的经济压力较大[25]。另外河南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家用电脑的利用率不高,另外农村的网络成本较高,农民无承担。

3.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农业信息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技术资源的信息化。关于农业生产、产品销售和市场流通等信息采集手段落后,信息来源可靠性差,致使不少假信息和过期信息充斥信息市场,而农民因自身局限性缺乏识别这些信息真假的能力,易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农业数据库建设的数量繁多,但缺乏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且多数是各职能部门自用型数据库,各部门间存在明显的制衡现象,农业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造成信息资源重复建设[44],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数据质量不高,信息滞后,预测性信息较少,实用性差。

3.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就是为从事农业经济的个人或企业提供与农业有关的资料和消息[45]。河南省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分布不均,城乡差距明显,且各部门的网络信息资源分散,无法实现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46],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47],信息服务模式单一,缺乏政府的宏观指导与必要引导,且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不完善,其所需配套条件和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生产信息和销售信息不对称,造成农产品滞销,农民经济损失严重。

4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4.1搭建涉农数据共享云平台,夯实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基础

针对涉农信息资源多元、异构、多态和分散的特点,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高效利用与服务。采用统一标准,将分散于各部门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适合河南省实际的农村农业科技信息共享标准体系和信息资源加工规范,提高涉农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建立河南省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48]。采用云存储技术,将河南省农村农业各类信息存储在“公共云”和“私有云”,按照设置分配的权限对各类资源存储和共享,同时建立基于APP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为农民搭建一个便捷,双向互动的服务平台[49]。

4.2建设农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村农业信息服务的全覆盖

按照“技术支撑上移,应用服务下延”的方式,以创新农业信息服务功能为突破口,建设由“一网一心三系统”构成的中原农业科技信息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网”即一站式涉农网站群,“一心”即“惠农呼叫中心”,“三系统”即“远程培训与服务系统”、“农业产业虚拟社区”和IPTV系统。依托手机信息、数字广播电视、语音电话、网络电视、电子期刊,利用电脑、农村信息机、手机、电话、广播、电视等终端,形成覆盖面广、快速便捷的农村信息服务通道,实现在相关标准、规范支持下的高效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业信息应用和农民受益度。

4.3建立农村农业信息化应用与示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根据河南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产业特点,将农业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中去[50],分别对豫东、豫南、豫西南、豫北和豫北等5大示范区进行布局和建设。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根据河南省农业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生态经济社会条件,重点开展“农村信息化与城镇化示范区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示范”、“粮食核心区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物联网技术在农村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技信息服务示范工程等,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探索信息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新模式。

作者:张杰 臧贺藏 冯晓 胡峰 周萌 郑国清 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农作物种植监测与预警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代农业信息化探讨:技术创新下的现代农业信息化论文

1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创新进入集成智能发展新阶段

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创新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系统的开发建设及实施阶段;现代农业信息化阶段。其中,现代农业信息化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成为比土地、生产资料等更重要的要素,信息对于农业生产附加值的影响更大[4]。目前,我国多数省份农业信息化总体处于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系统开发建设及实施阶段,农业信息技术的重点是进行资源整合、硬件集成应用及多元化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应用同样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科学计算;第二阶段是70~80年代的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第三阶段是进入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当前,农业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5,6]。发达国家积极推广的农业信息技术有:农业信息处理和获取、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实时处理等[6]。如美国的精准农业信息化技术;德国强大的涉农数据库系统;法国集成信息、通信卫星及专家系统服务于现代农业;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全程信息化及农产品安全追溯;韩国建立的农场信息技术系统、土壤环境信息系统、农产品出口产品管理系统等。

2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2.1发展特征及趋势

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有:①以高科技为依托,具有高投入性;②相互渗透,具有开放性;③促进规模经营,具有高效性;④需求与要求矛盾多,极具差异性;⑤引进竞争机制,具有挑战性[7]。同时,智能化、移动互联特征鲜明,农业信息化呈现出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综合化、全程化。当前,全国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①从注重基础建设向注重资源整合转变;②终端开发应用开始由传统终端向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终端转变;③产业信息化开始由单一环节的信息化科技创新向全产业链信息化科技创新转变;④由单一信息化技术创新向集成技术创新转变;⑤农业信息服务科技手段开始由传统单一方式向协同化、精准化、个性化、可视化、智能化方向转变;⑥创新机制开始由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国家无偿投入为主,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国家有偿投入转变。

2.2发展策略

依据前述发展阶段,在发展策略上,第一阶段为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研究、开发,实验的人力、物力主要由政府投入;第二阶段是双轨协调型。即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由政府、科研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第三阶段为市场主导型。政府主要承担发展战略制订和政策环境构建,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受技术创新利益驱动,企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8]。“十三五”期间,我国大部分省份应该采取第二阶段战略,即双轨协调型,政府做好规划,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地位的作用。

3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

从信息利用过程来看,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的重点任务可归纳为:①信息自动获取技术,主要包括传感、遥测、遥感及摄像扫描技术;②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激光等;③信息利用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模拟与仿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9];④信息控制技术,包括生产自动化技术,如农业生产领域的自动灌溉、自动施肥、温度自动调节等技术。同时,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业信息监测与速报系统、虚拟农业和精确农业等已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中,农业数据库产业是信息部门重点开发的领域,农业应用软件开发将成为农业信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0]。在农业信息智能分析方面,需要突破智能化数据采集与挖掘、海量数据管理、生产风险因子早期识别、农产品市场价格短期预测等关键技术[11]。其中,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技术集成、低成本便捷性农业软件和终端技术等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研究的重点。

4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创新

4.1精准农业: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

针对农业生产环节精细化程度不高、农业污染、资源浪费大等突出问题,面向良种繁育、作物栽培、畜禽饲养等农业生产,以精准农业“3S”等关键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为代表,研究农田水、土、肥、气、温度等生长信息的智能感知与快速获取技术;研究土壤养分与墒情变化、耕地质量动态、气候变化等监测与处理技术;研发农田精准作业导航与变量作业控制、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决策等管理系统;建设动植物防病治病、病虫草鼠害发生、重大疫情快速反应与预警体系。整合建设北斗导航、全球定位系统GP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等,构建省级主要作物精准作业体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系统产品,提升省级以精准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精细化生产水平。

4.2数字农业:农产品加工储运领域信息化

针对农产品加工储运领域自动化控制水平不高、管理薄弱等问题,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信息科技创新,重点开展农产品加工智能化装备、生产自动化控制、农产品储藏环境远程监控、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控制、农产品物流管控等信息技术研发。攻克农业信息智能处理与知识发现技术,探索农业信息大数据应用建设。构建农产品加工数字模型和虚拟加工储运技术平台。研究农产品加工过程模拟模型,开发便捷性生产加工管理系统。利用工业化数字控制技术已有研究和应用成果,改造、改良传统农业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农产品加工储运优先向数字化迈进。

4.3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交易信息化

针对农产品信息流通、交易不畅等问题,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通过引进与开发,依靠信息科技创新,形成易用、好用的生态地理标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系统,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科技信息服务含量,提升农产品交易的快捷性和便捷性。建设新型农产品交易平台、大型农产品数据库;加强支付、认证、配送等环节创新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生产、流通、交易、竞价、网上超市等体验式服务。引导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相互协作,开发电视、手机、电脑、公共服务等多种接入终端,建设并创新完善移动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研发信用积分管理系统,加强交易双方的信用管理。积极研发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配套体系,完善农业电子商务创新体系。

4.4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信息化

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点研究及应用农产品电子标识以及物流网络构建技术。研发质量监控、追溯技术及设备,推广便携式快速检验终端。通过农产品信息采集、质量检测监控、质量安全追溯信息读取等新型信息技术研发,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保证质量。重点综合应用推广农产品电子标签及条码标识、信息采集与传输、无线移动数据采集与可靠传输技术,降低RFID设备和标签的成本,提高RFID技术普及率。针对猪肉、牛肉、鸡肉、蔬菜、水产品以及茶叶等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监管与质量追溯信息化示范,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水平。

4.5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共性关键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经济组织急需的共性关键技术,主要进行信息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开发个性化信息服务软件和设备,探索农业信息资源挖掘与便捷传送技术,通过大型智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硬件云平台化、软件超市化,形成农业信息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大田作物、设施蔬菜、集约化畜禽与水产等生产经营全产业链,集成数字农业、精准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关键技术,推进农业物联网信息融合与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开发性能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现代农业软硬件技术产品和系统,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12]。面向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中小经济组织,进行移动互联网设备及软件的研发与创新,开发特色软件,提高软件稳定性,满足特定用户的使用体验,解决农业人口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总体相对偏低问题,提升信息化水平。

5现代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创新保障

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行业,需要依靠政府大力推动,这是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13]。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政府需通过重大专项的形式支持农业企业等相关经济组织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引导农业信息化创新,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见图1)。

5.1关键技术创新思路

根据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结合农村信息化“十二五”发展情况,针对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农业信息服务共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的具体问题,保障现代农业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信息传播、信息接收利用等环节的畅通,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协调发展。

5.2关键技术创新布局

(1)农业信息体系创新布局。重点完善以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为主体的关键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服务资源整合、信息传输以建设及信息服务终端研发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形成以试验、示范为主要手段的推广应用体系。

(2)应用示范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园区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建设精准农业、数字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技术集成、低成本便捷性农业软件和终端技术等信息服务创新试验区、示范区。通过示范应用,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

(3)项目引导设置布局。设置农业信息化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特色产业大数据库资源挖掘等关键技术集成开发应用示范类基础服务项目;设置高附加值农产品精准生产、农产品集约化生产物联网管控、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低成本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移动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便捷终端、中小型农业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开发应用与示范类产业应用项目。通过科技信息战略布局做好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以重大专项为引导,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关键环节的重点技术应用获得突破,实现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化创新的总体目标。

作者:刘峥 张鹏飞 黄志文 单位: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农村信息化促进中心

现代农业信息化探讨:现代农业信息化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1物联网技术的概述

“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的世界信息峰会上被提出的,在当时的峰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了物联网的时代将要来临。物联网是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与移动通信得到快速发展之后的新型的信息产业发展,也是信息产业在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及产业调整、更新的核心发展动力。物联网目前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标准化体系结构,一般来说,物联网主要的体系结构包括了感知结构、网络结构及应用结构。感知结构主要是通过RFID技术以及物联网整体结构中的传感器、网络技术等,来对相应的物品进行感知,在感知基础上进行物品识别分析,之后再进行资源共享。网络结构是物联网整体结构中的基础结构,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感知结构采集到的物品信息都要被传输到网络结构中,网络结构再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应用结构是物联网整体结构中的输出部分,主要是对信息进行最终决策,并且实现人物交互或物物交互。

2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信息化中的主要应用

目前,随着我国相关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深化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各领域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与应用。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信息化中的主要应用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业环境的监控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首先就体现在对农业环境的监控方面。农业生产想要获得最终成功,保证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就需要种植人员和农业部门对农业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以此掌握农业环境中的不断变化的信息,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种植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但是,传统的农业环境监控工作,一般都是靠人力监控来进行,不仅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资源,监控效果的准确性也经常得不到保证。应用新型的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中的天气状况、作物土壤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不仅可以保证监控工作顺利进行,还能实现对农业生产的预警功能。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现代农业信息化中的农业生产环境进行监控的时候,主要是利用了物联网技术体系中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以在任何时间对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信息进行相应的采集,并且将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工作人员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当前农业生产环境的具体情况,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农业生产建议。

在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环境中的天气因素及水资源因素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与当地的气象部门进行合作,将物联网技术与气象部门的信息技术进行实时结合,第一时间掌握农业生产环境中的天气情况。在监控农业生产环境中的水资源因素时,由于物联网技术与气象部门的预报技术进行了紧密结合,因此,农业生产环境中的降雨量、降水总量、具体的水位变化情况、农业生产用水的水质问题等都可以被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接收与传递。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可以及时掌握农业生产环境中的水资源因素,做好相应的抗旱及防汛工作。某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在现代农业信息化工作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环境中的环境参数进行了实时的监控与分析。该地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传感器来监控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具体温度、光照时间、土壤成分与湿度、土壤的肥沃程度等。工作人员通过分析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就能实时掌握具体的环境参数,并及时指导种植人员对农作物生产环境进行改善,及时排查病虫害等,保证了当地现代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2.2远程诊断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作,存在比较分散、病虫害多发、农作物生长诊断困难等主要问题。这样一来,农业部门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对农作物进行远程诊断。目前,我国的寿光蔬菜基地已经在使用这种比较先进的物联网诊断终端,来实现对农作物的远程诊断与分析工作。寿光蔬菜基地应用的这种物联网诊断终端,内部主要包括了智能传感器、传输网络、专家诊断平台等部分。该终端设备的前端主要利用传感器来采集相应的音频与视频,以此保证专家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进行相应的对讲,与此同时,专家可以通过该物联网终端对种植户进行远程指导,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寿光蔬菜基地应用的这种物联网远程诊断终端,不仅提高了农业诊断工作的效率,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3保障农产品安全

当前,我国农产品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也不利于现代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生产部门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加强农产品从种植生产到最终销售的一系列监管工作。这样,就可以保证农产品的流通过程处在严密的监督之下,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目前,我国已经在猪肉等农产品中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实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些地区的农业部门在农贸市场配备了带有传感、追踪等物联网技术的溯源系统,消费者购买农产品后会得到有溯源码的凭条,并且根据凭条上的溯源码来追查农产品的产地、质量、检疫情况等,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

3结论

我国的农业发展,必须要走现代农业信息化道路,将传统农业与新型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农业经济的持续繁荣。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在现代农业信息化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监控分析、远程诊断等方面,相关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合理应用,以此带动农业经济的整体建设发展。

作者:陈雷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现代农业信息化探讨:现代农业信息化绝对性与实施策略

1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1.1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巨大

我国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绝对比例。在对农村的考察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农民、农业工作者对农业信息的渴望。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110”及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会等多种农业信息形式,开拓了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确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的甜头。这说明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农民需要,也顺应了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2信息化是传统农业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但就信息技术本身来讲,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产业,只有和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倍增器。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要在人均0.067hm2的耕地上解决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设备工具和生产资料来武装农业,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因此发展农业信息将给我国农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我国传统农业绝大部分尚处于低质低效水平,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劳动力人员素质也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也同样不高。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农业生产不得不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将当今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将会极大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并取得跨越式发展。

2对策

2.1把农业信息当作产业来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把农业信息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信息产业在农业上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农业信息本身也可以被当作产业来发展。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绝不仅限于信息网建设,它还可以带动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还可以拉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农业信息中介、网上农科教育、网上农产品交易、网上结算、定单农业、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流通活动,既可以创造一大批就业机会,又可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在农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农业通过信息化可以获得倍增效益,信息业可以通过对农业的信息软、硬件服务形成农业信息产业,最终形成农业与信息业双赢的良好局面。政府要扶持,要给予优惠、引导,最终要按市场规律以企业运作方式来完成。

2.2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在谈到现代化指标时,往往把信息化程度作为一项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来看待。信息化指数的高低也就反映了该地区、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也就不能不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主要由信息量、信息装备、信息主体水平、信息消费等组成。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就必须按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各方面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与我国目前农业水平、农村条件和农业人口来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但我国农业发展也具有地区性不平衡,西北地区相对落后,而东南沿海由于开放早,市场经济已经比较发达,农民已经向富裕小康水平转化,初步具备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条件,有了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投资能力,只要领导重视,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完全有能力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另外,在目前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许多统计材料中,尚缺乏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记录,应把农业信息化等有关量化指标加以统计,逐步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2.3利用农业信息系统,保障粮食购销市场安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想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必须按市场规则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农业信息保障系统。这比常规只通过单一购粮的硬投入来保证粮食安全要实惠得多,是通过掌握市场规律、利用信息软手段来解决粮食风险“硬”问题的最佳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对全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都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农业信息产业,对实现这样的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信息预警系统是对农业信息进行的深加工、分析和预测,不仅要从粮食品种、质量、产量、面积、价格等方面进行研究,还要从气象、灾害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新的信息产品,以保证粮食运行体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