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25 10:31:53

导语:在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中国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初探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亦是不再局限于“小康”层面,而是,更加关注其生活周边的生态环境,并更加注重城市的“生态美”。为此,城市的规划管理者加大了城市绿化带的种植面积,并开发各类绿色环保项目。其中,绿道项目就是一项非常成功的城市绿化工程。目前,国内的绿道主要体现在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建设方面。调查发现,在实际的绿道建设项目中,存在很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本文结合当前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现状,探索如何有效提升城市绿道景观设计质量,促进城市绿道建设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城市绿道景观;景观设计;促进措施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小康”生活。在钢筋、水泥围绕的城市里,人们更加向往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加希望能够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的规划者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各类城市绿化景观,其在城市绿道景观设计上不断地创新,使其逐步推出了多个成功的绿道景观作品。

1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1)城市绿道的概念。所谓的城市绿道主要是指:城市内或者城市周边地区具有休闲、娱乐以及交通作用的开敞空间。(2)城市绿道的类型。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型绿道;历史人文型绿道;自然滨水型绿道;游憩娱乐型绿道;城市交通型绿道。(3)城市绿道的主要功能。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病”的高发阶段,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向城市,引发了城市内部的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例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空气污染加剧以及就业困难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很容易引起城市发展的停滞不前,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城市绿道的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对汽车等高污染交通工具的依赖性,并使其更加愿意选择环保类型的交通工具或者步行。在环保、节能的同时增加了交通安全性。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这类绿道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情绪,从而达到排压的目的。依托历史文化古迹构建的历史人文绿道则借助文化载体,打造城市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其在为群众提供休闲场所的同时,也将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告诉了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随着相应配套设施的逐渐增设,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当地的就业率也因此有所增加。这些改变都充分证明了城市绿道的经济效益功能。

2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

2.1 现代城市绿道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

(1)生态化原则。无论是从生态保护方面,还是从修建成本方面,在城市绿道的构建过程中,都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已经存在的河岸、绿地等。以自然环境为基础,能够让人们感到更加的亲切,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2)地域化原则。城市是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城市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对于居民品质的塑造,品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城市绿道构建过程中,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以及历史特色是非常有必要的。(3)多样性原则。城市绿道的线路选择要尽量靠近江河水系、公园以及滨海岸线,让人们感受不同的体验,产生不同的“惊喜”。要想真正地实现这些需求,就必须保障城市绿道的多样性。(4)人性化原则。无论是休闲娱乐型还是交通缓压型绿道,其服务的对象终究是城市居民。所以,“人性化”原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为居民提供跑步、观光的游憩绿道,并且,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凉亭、座椅等必备的休憩设施等。(5)科学化原则。科学化原则自不必说,要想真正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是绝对不行的。

2.2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

(1)绿廊景观设计。通常情况下,在绿廊景观设计中,都会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层多以树荫浓密的若干种高大乔木为主,其将绿廊的整体连续性彰显出来的同时,也起到了错落有致的景观审美效果。在中下层为了更好地突出植物景观的观赏性,以及增添游人的游玩兴趣,会选取一些小型乔木或者灌木。例如,紫薇以及海棠等。这些不但能够实现与上层乔木进行层次区分的目的,还能使得空间色彩变得更加丰富,欣赏性更强。另外,每间隔一段距离,可以留出一个透景线,这样不仅能够为人们留出出入空间,还不会因过度封闭而使游人感到压抑。在绿廊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的只有清新、宁静与自然的气息。

(2)节点景观设计。在节点景观设计中,主要包括:绿道出入口、绿道中广场、休闲节点以及驿站等几类节点景观。1)绿道出入口。绿道的出入口并不需要大气、恢宏,只要能够起到道路拓宽,示意标识的作用即可。同时,其也有将机动车阻挡在外的功能。图2为某绿道的出入口设计实例。2)绿道中广场设计。同城市中的广场一样绿道中的广场也具有植物以及建筑等景观小品,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功能。但是,城市绿道广场通常规模偏小,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游客的平均数量设定适当数量的出入口,同时,还要注意与绿道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其形式可以是错落有致的树荫广场,也可以是展现城市文化风情的特色绿道广场。3)休闲节点。在进行城市绿道休闲节点的设计过程中,要对人均流量、节点间的间距以及风向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节点间距离的设计上,要以城市绿道的全程长短以及其所含有的景点位置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通常,间隔500米就要有一个可供人休息的地方。当然,在设计中,要充分结合绿道整体风格以及本地文化特点。4)驿站。休息、交通换乘都离不开驿站。在进行城市绿道驿站的设计过程中,要本着节约环保理念,尽可能地对原有驿站加以利用,减少不必要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如果有必要,可以适当添加一定的观赏景观,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定要在自然环境能够实现自我修复的承受范围内进行。

2.3 慢行交通道路设计

城市绿道的慢行交通较为普遍,主要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综合慢行道等非机动车道。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地段就是与机动车道交汇的地段,该地段的设计不当,将会带来很多交通问题。所以,要格外注意。务必做到科学、合理。

(1)人行道与自行车道毗邻。人行道与自行车道毗邻,能够有效解决绿道土地资源的局限性。在绿道够宽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出几米宽的绿化隔离带,达到二者隔离规划效果。(2)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分离。当城市绿道途经高差台地或者绿化缓冲区过宽时,可以对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进行分离设计。在具有高差特点的地段,要充分利用原有格局,尽量降低对原生态环境的非必要破坏。

2.4 城市绿道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城市绿道的服务设施通常会包括:管理、商业服务、科普教育、安全保障、环境卫生以及相关的市政共同设施等。其中,管理服务设施主要有绿道管理中心、绿道内游客的服务中心以及负责治安管理的治安办公点等;商业服务设施主要包括自行车的租售中心以及餐饮中心等。娱乐健身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游客体育健身中心、休憩服务区域以及医疗服务中心等。科普教育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科普知识宣传、展示以及讲解设施等。安全保障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安全防护、消防、治安以及医护急救服务中心等;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箱以及污水处理等服务设施;其余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通讯、给排水以及照明和供电等服务设施。一般情况下,像公共卫生间、垃圾桶以及休闲服务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摆放位置。例如,两个垃圾箱之间不应超过200米。公共卫生间方圆500米内一定要配备一个。至于凉亭、回廊以及各式座椅则可根据需要适当安排,不过通常座椅间距不应超过200米。另外,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意见箱,综合游客的合理要求,提高自身的“人性化”服务质量。

2.5 标识系统设计

用于指示游客的指示牌是必不可少的。在其内容设计上,既要有简洁、明了的文字,又要有生动、形象的标识图案。这样是为了保证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其中的具体指示含义。通常情况下,绿道的标识牌主要起到指示、引导、解说、命名以及警示等作用。其中,引导标识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游客方便、快捷地找到想去的地方,其多数时候被制成一面信息墙,并被设置在驿站、出入口或者交叉口等地段;解说标识则是借助各种文字以及图片,对某些事物进行解释说明;指示标识则是用来告知某些地方的方向以及与指示牌所在位置的大致距离,通常用文字或图形结合箭头使用;命名标识则主要是为了给某些道路、景点或者建筑命名而设置的,常见的有绿道的命名标识以及各类服务设施的命名标识;警示标识顾名思义就是要起到警示的作用。游人可以通过警示标识了解该地段的危险程度。其主要由安全警示标识以及各类禁止标识构成。

3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实例

3.1 美国曼哈顿城市绿道设计

美国曼哈顿滨水绿道设计长度为51.5千米,设计规划目的是为了有效治理滨水地区的工业污染问题。同时,为曼哈顿的市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绿道系统,该绿道系统开通之后,还能够有效缓解该地区的日常通行压力。曼哈顿滨水绿道主要是沿袭原本的自然廊道,分别设有人行道、自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曼哈顿滨水绿道多是沿着滨海海岸线,即使选择一些非滨海沿线地区,其线路也多是以一些风景优美的小路,或者公园以及广场等大众休闲娱乐的开敞空间。只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会与街道直接相连,但若是相连,也会加设各类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有效保证了绿道非机动车道的安全。设计中的一条穿越Battery的自行车道,貌似将工业滨海区变成了“滨海公园”。哈林河滨水区附近的滨水绿道超过了三千米,全部都远离喧闹的街道,真正地将一个清新怡人的绿色空间带给了游客。而且,在绿道上,游客会惊喜地发现,高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以及华盛顿桥都能够被一览无余。曼哈顿滨水绿道的修建,不仅使得滨水区的可达性大幅度提高,还大幅度改善了纽约市民的生存环境。近年来,美国在绿道规划方面不断创新,并积极修建各种功能的城市绿道,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城市向外的无限扩张,还在城市以及周边成功地开辟了多处休闲、健身场所。

3.2 “Missouri River”绿道

密苏里河沿线的绿带是整个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绿道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这一绿道景观的显著特点是合理地利用自然景观,保护自然而不是改造。仅仅通过人工的简单的改造,使得原有的自然环境更加具有实用性及美观性。由图4可以看出,“Missouri River”绿道与自然环境很好地结合。植物的种植也没有过多的人工痕迹,我想更多的工作是再维护,维护本就具有美的自然形态,使人融于自然,并不是自然因人的审美与使用而改变。垃圾桶的设置简洁明了,在一片空的草地上也形成了点缀。停靠自行车的设施也仅仅是一根可以停靠的木制靠桩。左3中的绿道的行进标示具有信息全面并且造型简洁的特点。此标志传达出车道的使者、行车的前进方向以及绿道的名称4个信息,这也与我国绿道中常见的单纯的自行车图案的行车标示有着明显的区别,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左4中是临时休息站,包含防雨防晒休息棚架,自行车临时停靠站,看似不起眼的高低不同弯曲的墙体,具备景墙与供不同身高的人休息的座椅两项功能。

3.3 “Meraraec”绿道

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县的养护和各直辖市部以超前的眼光打造Meramec绿道。Meramec绿道增加了沿线河岸的自然环境之美。2002年,伟大的河流绿带区董事会批准了进行“Meramec”绿道概念规划。截止到今天,项目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绿道重新与大自然互相融合。图5的景观展示了绿道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交融的关系。在植被方面仍然是以同一植物在空间中规律排列的统一整体性为原则。左图中散落满地的落叶、木制小桥的点缀以及植物同一色系下丰富的色彩植染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营造出自然、生动和宁静和谐的环境氛围。中间的绿道与河边的交界处由于绿化范围较小,设置了适合自然环境的木制防护栏。并且此防护栏可以做临时的自行车临时停靠处。右图可以看出绿曲线的游径为双向车行道;曲线布局柔化了整体统一的绿化种植形成的秩序感,使得空间具有趣味性。

4 结论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的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日益严重,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更加向往在钢筋、混凝土的“怀抱”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让因为紧张的生活与工作所产生的压力得到释放与缓解。在这些需求的推动下,国内外的城市规划者纷纷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城市绿色景观设计方面。其中,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备受关注。尽管,在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方面,我国无论是在理论创新上,还是实践操作上,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落差,但是,在绿道景观建设过程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得国内的城市绿道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理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绿道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定会向世界展现更美的绿道景观。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方法与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核心目标是经济建设,城市内人口压力过大,不断的向外蔓延,迫使占用农田、耕地、森林。也正是因为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乡镇人口大量到城市中打拼工作,冰冷的混凝土建筑越盖越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慢慢达到极限,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达到好的状态,城市中的绿色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性的分割,使得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如果还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关键词:城市绿道,景观设计,优化

1 城市绿道概述

城市绿道主要指历史或自然本身存在的,或是人工建设的,如公园、滨水绿地、林荫道、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道。本文所指的城市绿道是由绿廊和休闲节点有机组成,具有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的功能。在绿道中,以步行或自行车非机动车可以进入,限制除特殊任务机动车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辆通行。绿道能够延伸呈网络状并覆盖整个城市,将城市中的主要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与学校、社区及步行商业街连接,大大提高了居民休闲活动空间的可及性。

2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原则

2.1 生态化原则

城市内绿道的建设,要充分并合理的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条件,如溪流河岸、线性绿地等。绿道不是单纯的线状绿地,也不是简单的走廊,而是经过有效连通而形成的多层次的生态廊道。形成了整个城市内的庞大生态网络系统。维护稳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内的原生态景观,给城市带来自然气息,注意避免过于明显的人工化痕迹。绿道的生态性体现在:补充城市缺少的自然环境;增加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2.2 地域化原则

城市的文脉是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自然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城市历史文化所涵盖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意义,对于人们品质的铸造、素质的提升和品格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城市绿道将成为构筑城市历史文化氛围的媒介和展示城市文脉的窗口,起到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地带、构造城市景观特色、营建纪念性场所和体现城市文化氛围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作用。

2.3 多样化原则

城市绿道沿线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在绿道选线阶段需要注意城市绿道资源。尽可能多的经过城市中滨海岸线、江河水系、山地、公园、广场等,给人不同的体验感受,形成惊喜不断的绿道景观。在城市绿道中可以发生很多的休闲活动,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鼓励人们踊跃的参加。文化活动包括举办展览,宣传教育等。也可以开展散步、竞走、跑步、健身等体育项目。营造多样化的绿道,使人们身在其中,其乐无穷。

2.4 人性化原则

形成城市优美的景观路线,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观赏是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提供丰富的游憩体验,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滑板、观光等活动。设计中应考虑绿道服务半径的范围,方便市民进入绿道;合理布置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市民随时使用绿色空间,增加绿道的使用率。人们在绿道中享受绿色生态空间,在绿色文明环境的作用下人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也能缓解在城市中的生活压力。公交汽车站与绿道的无缝连接,细节中体现出绿道洋溢的人文关怀。

3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对策的研究

3.1 绿廊景观设计

景观植物从空间形态上划分,主要有乔木、灌木、地被草花三大类别。乔木从树形上分为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扁头形等,从生长习性上可分为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灌木的分类同乔木大致相同,还有一些植物融合了小乔木与灌木两者的特点,如紫薇、垂丝海棠等;地被草花主要是指低矮的地被花草。当前,许多植物设计中将群落简化为单一的纯林、灌丛、草坪,如林地内没有灌木、草本,仅是单纯的乔木;灌丛内没有乔木、草本;草坪内没有乔木、灌丛,使他们彼此之间几乎没有联系。而典型的植物群落应是具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的多层次结构,不同种类的植物通过占据各自合理的生态位。上层以浓荫大乔木保证绿廊的连续性和统一性,选择几种不同冠型的乔木,在轮廓线上形成高低错落起伏变化的良好景观效果。体验绿廊的过程中,最直接的是眼前的视觉冲击效果和环境整体感受,中下层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营造色彩、层次和空间丰富的植物景观,提升绿道的游赏乐趣,使绿廊景观生动活泼起来。每隔50m左右保留透景线,降低绿道的封闭度,营造宜人的通行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宁静、清新、富有生命的自然环境(图1)。

3.2 节点景观设计

(1)绿道的出入口

绿道出入口的设计,在风格上要与绿道的整体风格统一协调。出入口是留给人第一印象的窗口,人们通过出入口感知绿道的整体风格、定位等。所以说绿道的出入口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处理好绿道的出入口与停车场、公交汽车站之间关系。停车场的容量直接影响了出入口的规模大小、宽度等。公交车系统要与绿道做到无缝连接,就要十分注意出入口与公交站点之间的关系。

(2)绿道中的广场

广场的位置要考虑绿道中的人群流动情况,可以设置在绿道的出入口处,有疏散人群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广场与绿道整体风格的融合。绿道中广场的设计形式也是多种的。可以是简单的树阵广场,树荫下交流、谈心、下棋等,供游人休息一会,继续向前。也可以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广场,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设计。进入广场,仿佛在听一个老人讲述历史故事。

(3)驿站

驿站是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城市绿道驿站的建设应优先利用原有的设施。绿道驿站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同时其建筑的形态风格具有观赏特色。驿站的设计应以生态、环保为基本原则。实现其自净功能,减少对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驿站的规模和服务范围可以分为两级:一级驿站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是绿道的管理和服务中心;二级驿站承担售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是绿道服务次中心。一级驿站一般每隔8-15km设置,二级驿站一般每隔5-10km设置。

3.3 慢行交通景观设计

城市绿道的慢行交通指的就是一套不受机动车干扰的非机动车系统,其中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城市绿道穿行在城市中,与机动车道交汇地段是整个绿道系统中的重要空间。对于交汇地段的处理涉及要绿道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这也是城市绿道慢行交通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图2)。

(1)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相邻

由于场地现状绿道宽度的限制,将两种道路相邻设置。既满足了慢行交通的基本功能,也解决了绿道土地的局限性。在绿道宽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行道树或是几米宽的绿化隔离带作为安全隔离装置,同时也满足了步行道与自行车分道使用的目的(图3)。

(2)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分离

城市绿道的绿化缓冲区域较宽或者绿道途经有高差且是台地的地方,可以将自行车道与步行道分离设置。在地势存在高差的地方,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可以减少土方量,也可有效降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程度(图4)。

3.4 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绿道的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组成。

公共卫生间是绿道中必要的卫生设施。其位置的设置可结合驿站、休闲节点,也可以根据人们活动的需求,一般情况服务半径为500m。要注意的是,由于卫生间的气味原因,结合风向,卫生间的位置应在下风口处。作为绿道中的一员,其风格应融入绿道相统一。垃圾箱的用途就是装纳人们不用的垃圾。其位置设计的标准就是方便人们使用。在休闲节点、人流停留区域以及绿道整个沿线都要设置垃圾桶。一般情况每隔200m设置一个。亭、廊、座椅等休息设施方便游人走累了行下来休息。亭廊一般设置在视野开阔地方,除了歇脚之外,还可以驻足观赏美丽的风景。座椅的数量要根据绿道所服务的人流量而定,沿整个绿道线路都要结合座椅,距离一般间隔200m。

使用者的需求决定着服务设施的设置,服务设施会影响使用者的行为,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一定户外空间,如果出现满地都是垃圾的情况时,我们考虑是否是设计中存在缺陷,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在找不到适当的设计方法时,我们应努力揣摩使用者的心理活动,在设计中充分运用人性化设计,使人们对环境产生认同感,主动保护环境设施。

3.5 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标牌,用于制作标识的指示牌,上面有文字、图案等内容起到指明方向和警示等作用。绿道的标志系统包括:指示标识、引导标识、解说标识、命名标识、警示标识五大类。引导标识是通过特定区域的整体图示(地图、图标等)让行人把我目的地与现处位置之间的关系,引导标识以信息墙的形式体现。设置位置包括:绿道出入口或附近、驿站、交叉路口。解说标识是通过文字或辅助以照片、图形等形式进行讲解和说明。命名标识用于标示地名、道路名、景点名、建筑名等。主要包括绿道及驿站标识、绿道城际标识、服务设施标识。警示标识用于表明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其程度。主要包括禁止标识、安全警示标识。需要考虑标识距离,设立标识处与危险地点至少大于5m。

4 结语

城市绿道是将城市中已有的自然或人工景点进行有机联系,形成绿道系统。绿道的选线主要依靠已经存在的自然或人工的城市节点。绿道的建设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城市中已有的景观形成绿道景观,避免大规模的填挖工程。在连接多种不同景观的同时做到绿道整体风格统一。营造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使居民最大限度的享受绿色生活。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初探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北方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交通混乱,车辆基本占据了城市通道的主要空间,绿色开放空间少,人们的活动空间在这个背景环境下逐渐减少,为了更加满足人们对户外的活动空间需求,改善城市环境,同时更好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以及提升城市展品位,目前,绿道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接近自然地可能性。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南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发展可行性原则,探索如何促进北方城市中绿道景观设计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绿道;发展原则;北方城市;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52-01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快速的发展也带出了种种问题。生态的破坏。污染的加重,无疑给城市的生活,人类的生存加重了负担。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绿道的广泛实践,不仅协调了人与土地的关系,而且在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面对我国北方城市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利用绿道这种生态模式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减轻人类的生存压力。

一、绿道的概念回顾

1990年,查理斯・莱托对Greenway的定义,以及在莱托之后的杰克・埃亨提出的更让广泛大众容易接受的Greenway的概念:“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为我国绿道概念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我国,“绿道”的演化来源于美国的“Greenway”,在2009年以前,我国对于绿道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并没有实际的建设,但是在2009年后,随着珠三角绿道建设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绿道建设实践活动的开始。

目前,我国南方城市绿道建设相对完整,在经济上,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绿道发展相对缓慢,近几年,在北京等城市陆续建设以及开放了绿道,开始建设城市绿色慢行休闲系统。

二、绿道景观设计发展原则

1.发展性原则。北方城市绿道发展相对缓慢,绿道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其本身的发展,更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使其服务的范围更加扩大化。不仅要横向发展,更要保持在竖向上的发展。在横向方面,要扩大、延伸绿道的发展面积,扩大绿道服务范围,增加利用人群,最总更好的服务人群;在纵向方面,也就是从时间上看,可以使城市历史得到深刻的延续,带动城市文化的发展。绿道的发展不仅会为城市的历史,市民的休憩,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等到优化和促进,从而实现绿道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经济效益。

2.普适性原则。从宏观上,目前,城乡共同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共同发展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绿道的发展不仅仅是停留在满足小面积城市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满足整体性以及统一性展。从微观上,绿道面对的人群包括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以及儿童,在功能建设上,要满足老年人的健身休息空间,满足中年以及青年的绿色健康、娱乐休闲的空间和儿童的娱乐空间。总体上要建设休闲、娱乐、景观、健康、绿色为一体的线性空间廊道。

3.可达性原则。在发展城市绿道的过程中,采用各种有效方法以及措施,达到绿道全线贯通,使区域绿道与区域绿道之间,区域绿道和社区绿道之间形成网状结构系统,使市民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最快速的进入场地,例如增加步行道路以及骑行的方式到达绿地。并且提供城市绿道与城市整个交通系统相互交接,构建城市慢行系统。

4.地域性原则。城市绿道的线路应充分考虑城市地方特色,以北京市为例,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方面,海淀将从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该区域深入的挖掘、整治、改造和创新,充分利用原有土地及历史文化资源,把三山五园景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和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 “三山五园”健康绿道全长38.86公里,串联万寿山、香山、玉泉山、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等“三山五园”,途经八大处、北坞公园、玉东公园、丹青圃公园、海淀公园、北京植物园、昆玉河等,绿道的建设将这些点状的空间进行系统化。在建设绿道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注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

5.生态性原则。城市绿道建设应结合自然生态资源现状,例如地形、动植物分布等,加强对绿道周边的环境,生态以及生态的安全性能的保护,实现山体,水体以及建筑,动植物迁徙廊道的有机统一。

三、北方城市绿道的发展趋势

根据以上分析的原则,在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我国北方绿道的发展,北方城市绿道的发展应跟紧世界绿道发展的步伐,借鉴国外以及我国南方成功的案例,发展的原则,北方绿道的发展应向多元化,多样化以及整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绿道的发展更加系统化。在面临城市污染的背景下,绿道是可以缓解用地紧张以及人们面临生活,精神、工作以及健康压力的有效通道,更是可以缓解城市空气危机的有效方法,在这些需求的推动下,北方城市应该将目光放置到绿道的建设上来,无论是在理论的完善方面还是在实践的操作方面,利用有效的资源,建设面向世界的绿道。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设计论文

1城市滨河绿道和游憩功能关系研究

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具有完善的游憩设施、照明设施、标识设施和其他设施,绿道入口满足可达性,景观小品、铺装等融入文化要素突出城市滨河绿道的文化功能。按照滨河绿道的规划设计方法,从整体到局部突出绿道本身所固有的游憩功能,并将其放大落实到细节,满足城市居民的健康畅行和亲水需求。城市滨河绿道的景观规划设计除了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创造宜人的滨水住宅区等功能外,还是城市中最理想的亲水游憩空间,基于这些游憩功能的定位,城市滨河绿道除了绿道所共有的线性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1)城市绿道网络系统相协调。城市滨河绿道属于市域范围内的绿道,在规划中以区域绿道网络整体规划为指导,与整体绿道网络相协调。依托河流将城市中现有的分散绿地进行连通,强调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资源,建设可以满足多种功能的绿地系统,只有与城市绿道生态网络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绿道的固有功能和现实意义。2)具有多元化的绿色开放空间。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注重绿色游憩空间的营造,让更多的居民参与享受到整个滨河景观中,实现资源共享、景观共享、空间共享,利用建筑、小品、滨河堤岸等构筑物的配合和协调,最大程度上把河岸空间作为公共使用的场所,即做到游居共享[6]。3)满足串连绿地节点的可达性。城市游憩绿道与交通环境相联系,将周边的城市公园、旅游景区等与学校、居住区、商业区、交通枢纽站、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及重要建筑的出入口位置相连接。基于游憩功能的滨河绿道设置建筑标志或景点,使人们从行为和心理上将水域空间和陆地空间做一个有效地衔接,满足串联绿地的可达性。4)具有连贯畅通的慢行系统。连贯畅通的慢行系统是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规划的特点之一。城市游憩绿道中的慢行步道是游憩绿道的重要内容,是承载游憩绿道的休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5)具有丰富安全的亲水驳岸。不同视点的位置决定了人们亲水感知的强弱[8]。在滨河空间中,由于河流本身就是各种景观要素,例如桥、堤、岸等的载体,我们在滨河空间中的行为,如散步、游船、观赏、交谈等,都是基于人们的亲水特性所表现的,丰富的安全亲水设施的设计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游憩方式。丰富安全的亲水驳岸可以突出滨河绿道的游憩功能,满足人们的亲水需要。

2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

美国绿道的规划设计程序基本可以概括为:选定绿道调查分析制定概念规划制定最终总体规划方案,根据美国绿道的总体规划流程,分析城市滨河绿道与绿道之间规划的异同点,基于游憩型绿道的特点,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方法。

2.1城市滨河绿道资源调查分析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前期调研内容包括资源情况和需求情况两方面。采取现场勘查、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游憩绿道、景观资源、设施基础、土地利用、旅游及休闲需求等。1)游憩绿道调查分析。调查滨河绿道所在城区的整体游憩绿道布局,了解规划河流与周边其他河流、农田、山体等自然景观的关系,总结这些资源现状对于规划河流绿道的景观规划的影响,合理规划滨河绿道的控制区。2)景观资源调查分析。城市的景观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前期调查规划范围内以及周边的城市公园、大型绿地、历史街区等景点的位置、规模和对居民的影响,深入挖掘每一种景观资源的起源、特征、文化等,为滨河绿道的景观规划选线布局做准备。3)设施基础调查分析。设施基础包括城市道路、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等,设施基础调查现状的基础设施,将河岸与沿岸的构筑物,分析各类设施的优点和缺点,利用较少的设施进行改造和拆除,结合滨河绿道的总体规划设置更多游憩设施,营造多元的游憩空间。4)土地利用调查分析。调查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分析规划范围内和边界的土地利用性质,为景观规划起到一定的控制和指导作用。调查规划项目的滨河绿道两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不同性质建筑布局,通过土地利用调查分析,结合土地发展规划,合理规划设计项目滨河绿道的景观,突出游憩功能。

2.2城市滨河绿道游憩行为需求调查分析此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规划的前提是对居民的游憩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不同游憩空间中使用者行为特征和使用者对于游憩设施的需求情况,来指导滨河绿道的景观设计。1)自然景观区域使用者的游憩行为需求。城市滨河绿道的自然景观区域强调景观的自然性和可达性,人们活动需求是满足其游憩观光的需要。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绿道选线依附城市绿地空间形态进行布置,如驳岸、农田、森林等自然空间,并充分结合其所处的不同空间组织景观设计,增加景观多样性,充分利用景观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2)历史遗址区域使用者的游憩行为需求。滨河绿道的历史遗址区段在具体设计时,保留遗址的核心价值,深刻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社会教育意义,增加整个游览体验的趣味性,同时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使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市民居住区域使用者的游憩行为需求。市民居住区域的绿道路段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老人、小孩以及居住于此地的广大居民,在居住区内部之间,通过绿道的连接,能够有效的将人们的居住空间与户外活动场地、小型商场及学校连接起来,设计应以散步和少量游憩为主,在绿道整个路线当中适当穿插小型广场、运动设施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等。4)商业办公区域使用者的游憩行为需求。商业办公区域的路段主要使用者是上下班的人群。在设计时,整体绿道设计以通行为主,配合少量的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在设计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到在短时间内,人流通行量大的实际问题,商业区型绿道结合铺装和节点广场适当提供休息椅、遮阴设施或凉亭,另外要保持绿植的空间相对开敞性、通透性。

2.3城市滨河绿道景观专项设计城市滨河绿道仅仅停留在绿道布局和绿色空间的建设上是不够的,与城市游憩绿道相配套的各类专项规划是实现游憩功能的重要保障。通过服务设施设计、亲水驳岸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慢行步道等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游憩绿道的功能,并进行详细规划和管理说明。

3结语

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设计中应把握其应具有的特点,基于大量前期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滨河绿道的选线和规划定位,再进行专项设计,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突出其游憩功能,总体方案规划中结合绿地系统规划营造多元化的绿色开放空间,在专项设计中通过具体的游憩设施为绿道的使用者提供游憩场地,真正体现城市滨河绿道的固有价值。

作者:谷雷鸣王睿米春科谷康单位:无锡南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鞍山市森林公安局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1绿道的分类

1.1按照其所处的位置不同,绿道可分为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城市型绿地。生态型绿道:位于乡村地区,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线设立,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欣赏自然风光为主要目的,可供进行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郊野型绿道:位于城郊地区,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设立,以加强城乡联系、满足城市居民郊野需求为主要目的;城市型绿道:位于城区,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河流、城镇道路等两侧的绿地设立,以串联城市广场和公园、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目的。

1.2按照其使用功能的不同,绿道可分为交通型绿道、游憩型绿道、生态型绿道。交通型绿道主要是为了满足车辆的通行,起到组织交通的功能;游憩型绿道将自然景观经过人工改造,从人的需求出发,设计时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和运动休闲设施的设置,为居民提供室外活动休闲的场所;生态型绿道以自然景观为主,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自然的生存环境,保证物种的多样性。

1.3按照其不同的交通组织功能,绿道可分为城市步行绿道、城市自行车道及综合型绿道。综合型绿道是指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相结合。现在城市中的绿道多为综合型绿道,并且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分离,避免“人车争道”。综上所述,城市绿道一般建于城市内,多属于游憩型绿道,交通组织为综合型绿道或者步行绿道。

2城市绿道的功能

2.1直接功能。1)游憩休闲功能。城市绿道向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平台,绿道属于带状绿地,与公园、广场相比,服务半径更广,具有更好的便利性和更高的灵活度。2)慢性交通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尾气污染不容忽视,慢性交通很难得到保障,尤其是用于锻炼的慢性交通基本在目前的城市道路中不容许并存。而此时,城市绿道却可以为人们的户外锻炼提供更多的选择,减少城市中心公园的压力。

2.2潜在功能。绿道除了以上的直接功能,从长远来看,绿道还有一些潜在的功能。1)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居住环境。“绿”就是绿色植物,绿道强调环境的保护,绿道可以供给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空间,保护物种的迁徙和繁衍,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具体说来,绿道可以为鸟类提供生存的场所,为植物提供不同的生长环境,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与气候水准。同时,由于植物的大量栽植,绿道还具有防洪、蓄水、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整个居住环境得到改善。2)宣传教育功能。绿道通过串联城市中的公园和历史文化遗址等,形成一条富有文化底蕴的特色廊道。将历史文化通过景观手段表达出来,不仅保护历史文化的流失,对青少年也有宣传教育的作用,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解、纪念历史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加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加对于城市本土文化的认同。3)经济发展功能。一般来说,城市中的休闲绿道往往与传统的道路系统相互并存,在城市绿道规划中,引入吃、游、购、娱等消费要素,吸引市民和游客进入旅游资源丰富的绿道中,这样就增加了传统道路两侧的商业机会,使得城市的商业有了绝佳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行进在休闲绿道的居民往往都是有着闲庭信步的心态,这就加强了人流的停留,无疑对商业的发展大有好处。

3充分发挥绿道功能的具体措施

3.1植物种类的选择。绿道中植物的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在前期的规划设计中应尽量保留原有植被。新设计的区域,植物的选择以当地自然植物群落为主,保证植物的生长势。同时还要注意一些保健类植物的选择与栽植,例如松科、柏科、槭叶树、木兰科、忍冬科、桑科、桃金娘科的许多植物,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3.2节点景观的设计。绿道景观节点中的景观设计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在绿道和城市商业结合的区域,完全可以模仿步行街,扩大铺装面积,增加景观的现代感,与城市商业保持一致。这也是绿道对经济发展作用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绿道游憩、休闲功能的体现。绿道中景观节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合理布置。例如当绿道与河流产生交汇时,应根据河流天然走向进行规划设计,不宜采用裁弯取直、渠化、固化等方式破坏生态环境。这是在景观节点设计中保护自然环境思想的深入体现。

3.3交通路线的组织。绿道中的交通组织较为简单,一般是沿着绿道方向,设置1~2条主干道和若干条游步道。绿道中一般不允许机动车驶入,以慢行交通见长。绿道中不建立或者单独建立机动车系统,周围提高绿化档次,为步行者和骑自行者等慢性交通人群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绿道的建立犹如城市中的“绿肺”,为整个城市注入活力。绿道的使用可以降低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病率,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城市绿道的慢行交通较为普遍,主要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综合慢行道等非机动车道。常见的慢行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步行道,其中不设计自行车道,这种慢性交通适合建于自然风景宜人,但绿道宽度有限的区域。里外一种慢行道较为多见,其中包括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为了充分体现慢性交通,满足绿道的游憩休闲功能,一般将车行道和人行道进行隔离,隔离物可以是一根白线和不同的铺装,也可以是几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是不同高差的台地或者绿化缓冲带。总之,在设计隔离带时尽量利用原有格局,降低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自然环境。

3.4活动设施的选择。绿道的实用对象是该城市的全体公民,其中包括各类人群,设计中必须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使用需求,并配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装置,实现无障碍通行,从而体现绿道的人文关怀,为更多的人提供游憩、休闲的空间。近年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城市的人们,无比向往绿色的自然环境,城市景观设计不容忽视,其中,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备受关注。在景观设计中,一定要从功能出发,满足市民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环境优美的城市绿道环境,让人们冲出钢筋水泥的包围圈,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作者:韩春妮 夏慧艳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