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25 02:54:07

导语:在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素质教育在地理教中的运用:浅谈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系

【摘要】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推行素质教育,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认同,由于各人基础不同,在具体实施时采取的方法也各异,但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否则,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本文通过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素质的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及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阐述了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地理;教学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

1. 注重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高中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2. 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新的挑战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是通过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是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是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最后,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但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具有轻松愉快的心境、豁达开朗的心胸、振奋昂扬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对于学生方面的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地理教师与其它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4. 重新认识教材确定地位作用

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地理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及人类生存的所有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改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在改变,从而决定了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而目前教材的编写滞后于教学改革,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教材观念,突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根据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改变传统的以记忆经验结论为主的学习方法,养成积极探究事物形成过程及成因的习惯。另外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编制灵活多样的电视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教材,作为现行各种教材的补充。因此,教师应重新认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是主要的途径,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高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责无旁贷。

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新课程倡导素质教育,以往的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教师需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改革

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区域性,抓住这一特点可加强能力的培养,地理能力培养是地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1.图文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图文结合是学习地理、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应将形象化的图形、图像和表格与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地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准确、完整、稳固的表象,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空间概念。

在获得鲜明表象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看图、读图、分析图。

紧密联系实际,诱导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培养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在各种地理事物材料的基础上,掌握其演变和发展规律,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达到教与学的真正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素质教育,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参观、观测等活动来实施,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地理知识,好多想象都是可以通过地理知识加以解释的,表现为一定的“点、线、面”结合,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使得我们在解决地理问题时,既要用形象思维,形成直觉的表象,又要利用地理知识,加以逻辑思维,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注重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培养,其强调的是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思维来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一个知识点后应该给学生提出一些未知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试着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决。这样在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改革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勇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

1.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环节一定要搞清楚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万不可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角,自己在滔滔不绝,学生在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教学环节教师一定要静心设计,新知识的引入一定要吸引学生,在教学环节不能枯燥乏味,在知识的巩固环节可以采用游戏等。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摆脱应试束缚。

树立正确教学观是改革教法的指南,生本课堂是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比如,教师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这样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诱导学生“想一想”,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指导学生“做一做”,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我们通过这些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学生活动,转变教师单项活动的注入式教学为双向活动的启发式教学。

3.突出重点、难点,有选择地讲授

教师不应看住课本为了学生多学一些知识,进而无重点地一并讲解,更不能凭教师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给学生讲解。而应参照考试大纲有重点地给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会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学习重点知识。而不是都是重点以至于到最后什么都掌握不牢,考试还是什么也不懂,对于非重点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外读,也可以稍作引导、解释,留给学生思考、探究。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也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地理教材有大篇幅阐述我国基本国情。中国地理的每个章节都包含爱国主义思想。我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地理课本为依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容,用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社会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总之,我们要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冲出应试教育的“围城”,在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学单一的方法,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地理知识,并且在学习中不断地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并加强自己的爱国情感,从而培养出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刁坊中学)

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开放的教育观念、广阔视野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中地理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学习现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把握国际教育的最新动态,以丰富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理素质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广,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理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培养学生开放的教育观念、广阔视野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地理教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一、高中地理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就要加强对现在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刻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许多高中地理教师虽然也能够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理论学习不够,不能够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从而导致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很难落实。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地理学科是次要学科,从而使素质教育流为一种形式,成为一句空话。还有一些虽然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有目的地使用的大量的教具,设计了许多的教学环节,意图培养学生的能力,强化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强度,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由此可见,要想落实素质教育,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不断加强理论的学习,了解我国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方针,学习现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把握国际教育的最新动态,以丰富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

二、高中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来完成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不但要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全面提升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身教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说来,高中地理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首先,高中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所谓教育,就是教书与育人,要想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不但要具有极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师德。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一个要求自己,不但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正尊重学生、关系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师不但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圆满完成现代教育工作。再次,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高中地理教师不但要提高地理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身在艺术、文学、哲学的修养,掌握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关注与了解当代地理学的动向与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动态。最后,关注地理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局部豁达的胸怀、愉悦的心态、坚韧的毅力和进取的精神,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对学生心理的发展与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所谓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首先地理教师要以人为本,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还要树立新时代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还要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

四、高中地理教师要重新认识教材

地理教材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挖掘教材,传授学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生存的所有环境,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地理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变化。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重新认识教材,并针对现行地理教材更新赶不上时展的状况,尝试借鉴网络技术利用各种网络教材来补充传统教材的不足。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为主导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师要融入到素质教育中去,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创新认识地理教材,读通、读熟、读透教材,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细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完成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高中地理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点心得

摘要: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针,并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现在的高中学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让这些未来的主力军在高中地理课堂接受到有效的素质教育,给我们广大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地理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

1.注重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高中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2.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新的挑战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是通过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是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是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最后,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但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一名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要具有轻松愉快的心境、豁达开朗的心胸、振奋昂扬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对于学生方面的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教师与其它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育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高中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4.重新认识教材确定地位作用

高中地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高中地理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及人类生存的所有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改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在改变,从而决定了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而目前教材的编写滞后于教学改革,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教材观念,突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根据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改变传统的以记忆经验结论为主的学习方法,养成积极探究事物形成过程及成因的习惯。另外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编制灵活多样的电视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教材,作为现行各种教材的补充。因此,教师应重新认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是主要的途径,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高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责无旁贷。

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谈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的共同目标。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地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讨地理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想在地理课堂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关键的在于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才有有效措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学生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二、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的培养与形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地理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高中地理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既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教学中要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国情教育中紧扣“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重点,突出人地关系,联系有关国策,使学生熟悉乡情,了解国情,激发他们的报国之情。世界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劳动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都有重要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发展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的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综合、动态演化及多科学交叉等特点,决定了地理觉学科是培养创新素质人才的良好载体之一。地理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启发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创新意识,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地理素养而且具有创新学习的能力。地理教学中,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看地图,学会看地理图表,学会基本观察和观测,学会发现各种地理表象等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成有序而系统的地理知识的能力。即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全方位地考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健康地发展,从而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