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音乐教育探讨

时间:2022-07-26 03:35:20

导语:在中学音乐教育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音乐教育探讨

中学音乐教育探讨:中学音乐教育方向研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尊重;生活

【论文摘要】: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前延阵地,音乐教育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把尊重看成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人的素质和知识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基础教育是人生的通行证,不只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材的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改革的必要性;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尊重学生个性,及"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

近期以来,音乐教育既抛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又没有真正落实音乐艺术陶冶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功能,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割裂了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抛开了学生,没有针对"人的发展",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接下来就来谈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方向。

一、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念

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而另一目标则是"为了完善人的一切"。"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不会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人,也有个性有尊严,做为一名教师应是学生心灵的卫士,切不可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样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奋发学习,还会使他失去对音乐的兴趣,甚至厌恶、憎恨音乐课。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和成功感。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家铃木曾多次呼吁:"孩子的生命不是自己私有的,生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美好力量。应该说,生命是崇高的、伟大的力量,作为教师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大自然给予孩子们这一美好的生命,如果把他变成’废料’那就太遗憾了。做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应该一样地’尊重’。"

二、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音乐是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的,如果我们在孩子没有愿望的情况下强制他们去学习音乐,那将会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憎恶那些督促他们学习音乐的人。许多学生在一入学时,对于音乐课特别有热情,但是由于教学形式的陈旧老化,使他们渐渐的不喜欢音乐课,在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前,就拒绝和放弃了学习音乐。

"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学会自主性学习。关键是在教学中如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一)解放学生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改变教学形式,把课堂变为舞台每个学生都是一名演员,都是节目的的编导者。同一内容在学生中就可能会创造出多种表演形式。教师也共同参与这将会使学生彻底从被动变为主动。

(二)提倡"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学习者自己发现的才是最重要的和富于个人特色的知识。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弄懂的东西,要比老师教的印象深刻得多。在音乐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三)定位好教师的"位置"

音乐学习是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由于音乐的形象是模糊的、非语义的,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交流式教育,不仅是学生从老师那学到知识,老师也从学生那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一些在他们身上都不曾拥有的东西,当老师和学生离开教室时,他们都得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

(四)科学运用教材

音乐艺术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内容也并不一定能够适应学生的审美需求。作为音乐教师,要大胆改革与创新,不要被教材所束缚,寻找学生喜欢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收集、去探索,寻找到"心平气定"、"轻微淡远"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三、让音乐课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磁带,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一为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音乐既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音乐教育该有一种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教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溶入音乐教学,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教室,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音乐课堂,不拒绝社会,不脱离时代,设计出开放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音乐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

总之,音乐教育生活化,必然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让音乐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及"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在你的身上都是早已存在的,开放自己,慢慢去发现它、体验它。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探索精神乃至人的个性、人格的尊严为代价去实现某个确定的目标。

中学音乐教育探讨:中学音乐教育中研究性思考

摘要:音乐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研究性学习以其自身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过程性正适应了这种要求。文章对中学音乐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及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研究性学习;文献法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修定的“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以其自身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过程性正适应了这种要求。通过音乐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现实意义

(一)通过研究来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学生在一起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他们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还能不自觉的获取许多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如在了解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同时,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乐大致起源公元前古罗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间流动,遍及剧场和街市的“击”歌现象,在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及时联想到在文学中所说的我国古时候吟诗也如同唱歌,甚至有同学提出中国的最早的通俗音乐是否就是宋朝柳永的一些词——“凡有井水处,皆有柳郎词”。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了解,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共性和个性有所认识。

(二)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本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是构建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无疑也给学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促使他们减少对教师的信赖。作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终身喜好音乐。

(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潜能的开发

研究性课程给学生提供丁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时空,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在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研究全过程的实践与经历,学生获得了各种丰富的体验,获得了大量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内隐知识,这种体验的积累会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

二、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一)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音、视频等手段记录知识的一种载体。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归纳、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采用文献检查手段,让学生到图书馆、展览馆、新华书店等地方,对有关书籍、报刊、文献及因特网中收集有关资料等。例如在《了解爵士乐》的课题研究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进行展示与交流,透过一本本学习资料,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那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强烈感受。大开眼界之余,蕴藏在学生心中的音乐学习潜能也会得到挖掘和开发。

(二)问卷法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卷法是将所要了解的问题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让被调查者逐一填写回答,然后经过统计分析、了解问题的一般趋向。问卷的形式主要有自由叙述式和选择式两种。自由叙述式是编制若干开放性题目,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这种形式给被调查者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将问题了解得较深入。选择式问卷是对所要了解的问题编制成若干选择题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问卷的可信度有时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可采用无记名方式,否则被调查者可能产生顾虑。问题设计应尽量简短、明白。

(三)专家访谈法

所谓的“专家访谈法”是指向各种专家咨询问题,同专家讨论,不仅能获得该课题的背景知识、发展过程、最新进展、有待研究的问题以及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还可以解答疑难问题,便于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顺利完成专题研究。而且学生在采访的过程还锻炼了怎样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主动状态,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过去课堂上“你教我学”、“你导我演”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充分展示出“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学观。

(四)调查研究法

在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所谓的“调查研究法”是指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通过初步的交流,学生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三、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

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对有关信息进行关注,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具体到音乐课研究性学习而言,注重选题的趣味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时应该首先考虑并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哪个方面感性趣,然后在学生感性趣的方面来设计具体的课题。在我实施研究性课题“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的选题中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爱好流行音乐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如何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课题,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另一种是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己选择参加,两种都实现了师生互动。在进行课题实施中我将两种选题方法分别对学生进行尝试。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尝试,因为在学习前期,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从你一言我一语中得到启发,并且不断思考产生的新问题,所以学生才能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能够饶有兴趣地提出自己想研究的课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商讨,最终由学生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性学习实验我觉得采取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形式效果不够理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领域,对于学习的方法、方式、过程不是很熟悉,并且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对于未接触过的学生,最初课题的提出最好由教师设定,希望通过教师第一次问题的提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学会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会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发法,这也正是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三)研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与成果展示阶段

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交流、感受和体验。通过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来考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教师需要灵活掌握对学生的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等做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就这样,学生们在研究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探究兴趣越来越浓,超越了书本认知的层次。最后,在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组应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作为成果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可以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组织研究与实践体验阶段

在课题研究正式开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自由组织课题组成员,课题组人数一般以3~6人为宜,自由组合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间彼此特长和爱好的互补性,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如学生有善于写作的,有善于实验的,有知识较广博的,有对事物特别好奇的等等,应将多种爱好和特长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小组中选定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一名同学为组长,负责课题工作的分工和协调,写作能力较强的一名同学做课题的记录和各类报告。在课题确定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然后分组活动,分工到人,同时经常进行群体学习,共同探讨一个问题,让学生最终在群策群力研究中得出结果。例如在《走进京剧》的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学生分工明确他们共分为三大组:一组同学到图书馆在一些杂志、报纸上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二组同学到相关的网站去查找资料,学生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库中选择信息、利用信息、获取知识。第三组同学到社会中去了解相关资料。最后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相互交流归纳总结形成了一份完整、充实的总结学习报告。报告包括了京剧的起源、京剧的服装、京剧的脸谱、京剧的行当与功夫和现代京剧五个部分的详尽内容。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会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围绕课题进行分类,锻炼了信息加工能力。学生在采访的过程中,还锻炼了怎样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其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知道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共同分享了团结合作的乐趣,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经验积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人格养成、懂得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下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几年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深切体会到在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因此,希望广大的中学音乐教师们一起努力。

中学音乐教育探讨:中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 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音乐课往往是重视学生的音乐技能教育而轻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文章从选材、提高合唱能力、组织兴趣小组几个方面综述了音乐课对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教育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中学学生还处在13-17岁之间,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所以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完善人格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通过音乐教育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上好音乐课,搞好音乐教育,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孔子曰: 成于乐,他认为音乐可以使人成为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一再指出,音乐在净化人的心灵世界方面,能挤到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十七世纪教育改革家,马丁・路德,音乐一般是纪律,一般是教育大师。日本的音乐教育家铃木缜一指出:通过学习音乐,可以获得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不懈追求既定目标的热情。面对新生,上好第一节课,至关重要。教师要唤起她们对音乐学习的渴望,同时,让门建立对音乐的全新认识,音乐课不等于唱歌课,音乐课内容的范围包括:试唱练耳,乐理,声乐,器乐,音乐欣赏。给他们讲述学习音乐成才的故事。激励他们,使他们产生对音乐的无限向往之情,对以后的音乐教学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科学运用教材

音乐艺术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内容也并不一定能够适应学生的审美需求。作为音乐教师,要大胆改革与创新,不要被教材所束缚,寻找学生喜欢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收集、去探索,寻找到 "心平气定"、"轻微淡远"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现在中学生的音乐教材,给了教师的很大选择空间。课堂教学以学唱歌曲为主,把思想教育乐理知识,声乐知识,音乐欣赏等渗透进去。

音乐教育,主要是审美教育,用美妙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把握人生,积极面对人生,着就是音乐教育的目标。比如:我们在学唱《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着首歌时,联系自己的家乡的情感,及其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歌词的理解,而且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当他们唱到“如今踏进着回家的门,禁不住热泪激荡着心”时,就会声情并茂打动人心。

音乐是宣泄情感的,人又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音乐随之产生了某些伤感音乐,如《到底谁把谁的心伤透了》,《我踏浪而来》等,听了使人黯然升伤。中医理论告诉我们: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里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一切情绪都不要过,如果过于喜,过于悲,都是会伤身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握音乐的情感,不要让不良情绪,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合唱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音准 及演唱能力,也可锻炼学生的指挥能力。庞大的阵容,雄壮的歌声,激情的演唱,使学生不仅感到集体力量的强大,而且体验到个人融入 集体中的快乐。因此,用音乐课排练合唱,学生排练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

三、组织课余兴趣小组

通过课堂教学,有的学生喜欢上了电子琴,有的喜欢上了二胡,有的喜欢上唱歌,面对这些学生,我组织了课余兴趣小组,对这些学生专门指导。

由于是课余的,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自觉地学习,所以往往教育效果非常突出。采取的学习形式, 一对一, 一对二,不能太多,多了就和大的课堂一样了。

对于教师的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教师要十分热爱音乐,抛开个人的名利,不计报酬,默默奉献。

领导的重视。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从办好学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满足学生的需求出发, 对课余兴趣小组工作全力支持,常抓不懈。有评比,有检查,有成果展示。给老师和学生作出充分评价, 把此项工作当成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给每个学生登台展示才艺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望,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赞赏。同 时音乐不仅可以娱己,也可以娱人。我们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那时,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富有表演才能,多么富有创造精神。

我们学校每年一次元旦文艺汇演,各班学生 对汇演都非常重视,他们 把 这看做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为了能使自己的节目入选,他们从光盘电脑查找资料,学习专业演员演出的各类文艺节目。从舞蹈到相声,从小品到歌伴舞。从杂技到魔术,快板书,三句半等一些文艺表演形式,都深受学生的喜爱。从这些五花八门的文艺表演中,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在音乐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了才能,提高了音乐素质。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的一次演出,会使学生的艺术才能得到一次质的飞跃。我相信,在中学阶段,他们有了自己登台演出的成功体验,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人生的大舞台,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今天能在学校的舞台上精彩亮相,明天必将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辉煌人生。

中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提倡素质教育,提倡新课改的今天,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更为重要。我们应该发展音乐教育,用音乐的审美功能,净化陶冶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学生,都具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积极面对人生,迎接任何挑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弯腰,成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开拓型人才。

中学音乐教育探讨: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和谐人格培养

摘 要:中学音乐教育在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格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中学音乐;和谐人格;培养措施

一、以 “德”为径,打造和谐人格的基础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打造和谐人格基础的关键阶段,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基础和前提。中学音乐教育教会学生识别美丑善恶,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推进了和谐人格的建设。一方面,音乐教育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也需要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所以其能够无形中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一股向心力和凝聚力。比如,大合唱对发音的高低、节奏强弱、旋律的和谐性和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和和谐力不足,那么势必会影响合唱的效果和美感,在不顾虑和他人的合作、单纯地凭感觉任意发挥的情况下,大合唱的结果往往是一盘散沙、不欢而散。所以,音乐教学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具有相互带动、彼此凝聚、团结向上的特征。

此外,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上能够发挥有效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缩影,浓缩着社会的精华,是反映民族和文化的最强音,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都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比如,在学习京剧《沙家浜》选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胡全奎、阿庆嫂、刁德一的形象和语言,并在对比的过程中认清人的本质,感受作品创作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借此机会教育学生养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中学生有着他们自己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如果教师能够借着这股东风,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音乐教育之中,可谓一举两得。

二、以“智”为法,推动人格的和谐发展

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智力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音乐教育包含文学、历史、舞蹈等众多学科知识,学生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感受到音乐的感召力和魅力,不断提升音乐学习兴趣,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在音乐鉴赏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黄河怨》《黄水谣》等作品,让学生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音乐传递的情感和语言,增强对音乐传达情感的感受力,在重温历史的基础上感受国家的荣辱和生命的意义。

此外,音乐教育在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大有裨益。在分析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音乐理论、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无形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音乐教育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音乐教育促进了智力发展和技巧提升,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三、以“美”为主,实现人格审美的升华

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教学是美育的重要表现和重要手段,通过站在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带来提升美感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审美影响力要比其他学科更加平和、持久、深刻和纯洁,为学生提供了慰藉情感的重要寄托和选择。情感在人类的精神生命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人类进行音乐创作的重要寄托和力量。强烈的情感渗透力是音乐最大的魅力,也增加了其在和谐人格培养上的可控性和操作性。当中学生长期处于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之下时,就能在无形中提升自身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将流行音乐中的不良因素剔除出去,自觉排除低级、丑陋和浅薄的情绪宣泄倾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丰富、和谐、完美的精神世界。

中学音乐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净化学生心灵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音乐审美情趣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和灌输,使其在音乐欣赏和品味过程中形成。比如,在教学《蓝色多瑙河》这曲音乐时,学生可以一边聆听教师对音乐曲调、主题和调式的分析,一边通过多媒体课件感受到音乐所描绘的多瑙河的美景和风光,加深对优美旋律的理解。

中学音乐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格、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性为终极价值追求,这也直接导致了音乐教育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一直秉承和保持着自身特色。中学音乐教育通过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来实现这种价值诉求,在把握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音乐教育将学生的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和自理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

中学音乐教育探讨: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和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而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学校和个人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学各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致力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发展对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很多中学过度重视学生各考试科目成绩,在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改变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学生。

一、目前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1.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中国教育体制和应试制度的影响,目前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关注学生考试科目的成绩,认为非考试科目可有可无,认为这些课程学了也是没用,甚至在很多中学中,音乐课程都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占用,很多中学学校的音乐课程形同虚设,课时少得可怜,老师和家长对于音乐课程的这种轻视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因此,对于音乐教育很容易出现教师应付,学生满不在乎的局面,对音乐功能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目前中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大多数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有的学生甚至连音乐基本知识都不具备。

2.音乐教育方面的师资短缺。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虽然学校的音乐课程的教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音乐教育方面的师资短缺和教学设备依旧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音乐教师的水平和素质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制度的影响,很多教师觉得音乐老师得不到重视,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因此多数人在选择自己职业目标时不会选择音乐、美术等课程,这样就造成了音乐教师的短缺,高素养的音乐教师更加短缺的困窘,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是目前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3.固守传统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落后问题突出。目前很多音乐教师依旧采取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没有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还是习惯于利用粉笔和黑板,单一地陈述一些关于音乐的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起来感觉枯燥又无趣,这就导致虽然学生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音乐课等问题的产生,音乐教育本身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二、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音乐教育具有道德教化作用,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健康积极的音乐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包换许多具有时代因素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培养他们的民族责任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音乐可以促使学生发挥积极想象和创造的意识,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能够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创造性思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3.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健康人格,音乐教育通过节奏、旋律、音准等内容,帮助学生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发声器官和听觉器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音乐活动还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学校教育“美育”的功能。音乐教育同时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手段之一。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在中学设置音乐课程既是促使学生接受音乐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具备感受美、鉴赏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判断美、丑、善、恶的能力。

三、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1.学校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要充分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学校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加快培养音乐教育的相关师资力量。加强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是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国家要针对音乐教师短缺提出必要的鼓励措施,增加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消除对非考试科目教师的歧视,这样能够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丰厚的工资待遇吸引优秀的音乐教师,学校也要给音乐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聘请专家到学校给音乐教师做专题报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鼓励他们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跟随科技发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好地指导教学,加强对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估,促使教师不断学习、进步。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新课堂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形成交流式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过度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水平的发展,教师一味地讲授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这种情r制约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用最新的理念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教学与校外艺术活动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提高教W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科学运用教材,学会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和音响等,能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很多枯燥的问题变得有趣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感受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创造自我思考的情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各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音乐设备,音乐教学设施是影响音乐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学校要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专门的音乐教室和音乐教学设备,为音乐教学提供充足的条件。

5.让中学生切实了解音乐文化,正确认识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学生要从自身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对音乐课的重视,改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平等对待每一门科目,认识到在科技化的今天,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虽然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有了一些改观,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应加快改革步伐,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发现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想要的解决对策,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