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民办高校艺术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26 03:41:04

导语:在民办高校艺术教育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民办高校艺术教育研究

民办高校艺术教育研究:民办高校中艺术教育的推行方式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品质自然与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好多家长都愿意让子女学习一门艺术,以期提高修养,提升气质。由此萌发的许多艺术教育产业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文主要分析有关民办高校中的艺术教育的有关问题,结合问题谈谈其推行方式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教育;推行方式;发展前景

一、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上得不到监管

民办高校中的艺术教育发展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政策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监管。这样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很多民办高校不被上级主管列入管理范围,因此当上级组织活动的时候,民办高校不会接到通知,便失去了参与大型活动的机会,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需要舞台来锻炼,需要展示和沟通的平台。

(二)缺乏科学的设置和安排

民办艺术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有些教学课程的设置不是很合理,这样也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艺术教育的提高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要有合理的设置教学课程,有针对性地去强化专业教育,教师要尝试多元化教学,便于学生能够吸收教师所教学的知识。同时,学生社团的设置和安排也缺乏科学性,学生自行组织的活动对学生的艺术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科学地规划。

(三)缺乏资金扶持

缺乏资金支持也是阻碍着民办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民办院校的资金来源不同于公立高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民办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这对于其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非常有限,所以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受到了极大限制,许多项目因此不能实施,阻碍了民办高校的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推行方式的探究

(一)民办高校联盟

由于一般民办高校没有上级监管,得不到上级的重视,学生没有平台发展,因此失去了许多和外界沟通联系的机会。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各民办高校之间可以联盟,平时互相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比赛等,以便相互扶持,互利互惠,同时给彼此学习、进步提供了机会,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阔的平台。

(二)健全素质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在政策扶持上是没有优势的,但是民办高校在社会教育教学中所占据的地位却不容忽视。民办高校艺术教育水平要想不断提高、得到社会的认可,首先就要健全有关学生素质培养的方案。而且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素质培养方案,才有具体的教学方向,在教学中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少走弯路。学生在明确的素质培养计划中也能够看清自己的未来设定和规划,从而在正确的航向上努力前行。

(三)巧妙利用新媒体资源

现实的资源和资金是有限的,民办高校艺术教育没有办法经常举办重大活动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但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和提升。网络媒体资源中也有很多值得探索和学习的地方。巧妙利用新媒体网络资源,促进民办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同时为其教学发展节约了资金,解决了资金缺乏的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大学也开始接触并使用MOOCs,并且“慕课”也在不断普及。这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进步是很有帮助的。

三、发展前景

艺术教育在公办高校的推行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是民办高校的落实和实施却滞后很多。这并不代表民办高校的艺术教育水平低。在新媒体高度发展的现代,艺术的承载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助网络我们可以观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资讯,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多彩的艺术文化。民办高校艺术教育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获取更多美的感受,明确自身定位,加强与上级主管的沟通,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平台。成立民办高校联盟协会,增加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给学生们搭建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四、结语好的艺术文化修养对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艺术教育在我国现阶段的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比例,民办高校中的艺术教育又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性质的特殊性,其中产生的许多问题也是不同于公办学校的,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政策上的不受监管和不受重视,以及资金缺乏等问题,才能有效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才能为未来艺术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作者:黄振彬 单位:上海杉达学院

民办高校艺术教育研究:民办高校应该如何能更好的开展艺术教育

摘要:作为艺术教育相对薄弱的民办高校来讲,建立全方位的艺术教育工作体系,开展科学的艺术类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联通一体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网络、并夯实创新性艺术人才的成长基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艺术教育;普及;开展;途径;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实现和谐的发展。艺术教育即是感性学科,又是人文学科,它着眼于情,关乎着美,直抵人的五官感觉;它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在生动形象鲜明直观的艺术呈现中展现善良美好的情感。因而,它是真善美联结的纽带,也是真善美统一的桥梁。艺术教育与着眼于知、关乎着真的科学教育及着眼于意、关乎着善的伦理教育共同构成了以发展人的知情意实现人类真善美理想的教育的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不但有利于大脑的生理健康,而且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有关研究证明,信息的新奇相异比信息的繁多、相同更有益于促进人的思维,提高人的智力。艺术教育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是人文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能使人变得有才华、有修养、有风度,这就必然使其在与人交往中富于魅力和吸引力,使他人乐意与之交往。艺术教育还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健全学生的自我意识。

近年来,人们在不断积极推动艺术教育的进程,更多的人认识到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简单娴熟的协调能力、情商、复杂的意识、缓解压力、交往技巧等这些都能在艺术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起一个人文主义的促进作用。

艺术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美术、音乐、舞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艺术科学研究工作、学校艺术管理工作及社会艺术指导等工作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

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因而往往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视提高,忽视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艺术尖子人才,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而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等,这些都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专业艺术教育是一种选拔尖子人才的教育,它所面对的是极少数具有较高造诣和较高条件的学生,采取沙里淘金的淘汰方式进行培养,而非国民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即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

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此,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04〕1号)精神,来规范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根据文件精神,为更好地促进我省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学校艺术教育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卫艺厅z2006{3号)要求,河南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基本要求》。

作为素质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校,艺术教育的普及开展也影响着我院素质教育的成果。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和艺术的推广普及活动,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寻找开展艺术教育解决途径。

一、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建立全方位的艺术教育工作体系

成立学院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全院学生艺术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指导、协调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学院可以联合艺术系成立艺术教育中心,专门负责全院性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和艺术教育的推广普及工作。

在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部署下,制定符合本校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实施方案与政策,明确规定艺术教育的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基本途径、操作方法、主要措施和组织领导等,从制度上给予强有力的保证。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系都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全院上下一盘棋,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为具体落实艺术教育的各项措施,学校还应划拨艺术教育专项资金,支持艺术教育教材建设、专题讲座、硬件设施建设和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经费。

二、依托专业,举办特色课程,开展科学的艺术类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应对新的艺术教育形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规律,参照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实践经验,我院应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深入的研究论证,明确艺术类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不断加强艺术类学科建设,以专业教育引领艺术教育,依托专业教育辐射全院,通过开设艺术类特色课程,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为艺术类人才提供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

三、名家讲座、社团文化节,联通一体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网络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艺术教育的理念之外,学院还应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为学生的艺术素质的“养成”提供条件。例如,艺术系的特色活动―――艺术广场等。还应邀请名家大师来我校开展讲座,例如2011年6月邀请到的国际著名钢琴教育家史蒂芬・史密斯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BeethovenandHisMusic》(贝多芬和他的音乐)的学术报告,2010年11月邀请的河南省首家青年相声社“欢喜虫笑料团”在我院作了曲艺专场演出等。学生通过聆听大师的声音,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识。类似这些艺术教育讲座的开设,和课程学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民办高校艺术教育研究:艺术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艺术通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中对于大学生的智力的完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养成都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大学中,开设艺术通识教育有多方面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 民办高校 和谐校园

一、 艺术通识教育在民办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识教育,其内涵就是关于做人的教育。“就性质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学习来弥补专业学习的不足,纠正由于过分的专业训练导致的人的畸形发展,目标是培养情感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人,使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协调起来,使学生不仅学会“做事”,而且学会“做人”。

二、 民办高校加强艺术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的发展定位,造成其过度的专业化教育,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割裂与“片面发展”,把人作为“做事”的工具来培养,必然使其成为不“自由”的人,缺乏自主发展的潜力。基于这个原因,民办高校加强通识教育势在必行。

1、艺术通识教育可以有效扭转民办高校课程设置过度专业化的现状。民办高校要求生存,求发展,只能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导致民办高校课程设置往往专业性过强,专业设置过细、过窄,使学生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与人才素质来看,学生仅局限于专业课程的狭窄领域,将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能力的全面要求。而通识教育往往融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知识于一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人类知识体系,进而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相互交融与迁移,使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适应职业岗位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2、艺术通识教育可以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民办高校课程设置更偏重于工程技术类的课程,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削弱了教育的教化功能,迷失了教育的精神方向。在民办高校,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也往往倾向于传统的政治课,缺乏文学,艺术,音乐等面向人生与社会人文的课程,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关于人类与社会的整体观念,缺乏做人、做事的深厚功底。通识教育中的艺术部分是学生心灵最好的净化剂,通过通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使学生具有敏锐的心智触觉,能有效的净化学生的心灵,纯洁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怀。

3、艺术通识教育可以有效推动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建设。谈到办学特色,首先想到的是特色专业与学科。其实优良的教风与学风、独特的校园文化、良好的师生风貌、先进的管理方式与办学理念等都是特色。我国民办高校在特色建设方面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对优势专业与学科的投入力度,以期将其建设成为自己的特色专业。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可以把艺术通识教育作为自身特色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一方面,卓有成效的艺术通识教育本身就是特色;另一方面,艺术通识教育对优良的教风与学风、独特的校园文化及良好的师生风貌的形成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能充分展现一所学校学生专业教育之外的才能与风貌,使学校具有一种独特的氛围,从而形成学校独特的风格。

三、 艺术通识教育在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体现

1、 艺术通识教育有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及社会人文的教育,使学生在道德、智力、体质、情感等方面达到全面和谐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不谋而合。同时,通识教育以提升人自身为目的,这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完全一致的。可以说,通识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与实施。

在民办高校加强通识教育,但并不意味着把专业教育放到次要地位,民办高校应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有步骤地加强艺术通识教育,逐步把艺术通识教育提到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的地位,使它们相互促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从而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品位,推动民办高校往更高的办学层次发展。

2、艺术教育有助于情绪疏导,促进心理平衡,帮助大学生实现身心和谐发展。艺术教育何以具有如此功能? 这是因为:首先,艺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智力的全面平衡开发。艺术教育通过培养人对艺术形象的观察、欣赏、理解和创造,增强人的感受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和调动右脑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大脑两个半球平衡协调地发展。其次,艺术教育能够丰富和陶冶人的情感。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的永恒魅力来自于对人性及人类丰富情感的准确表达,它能更直接地深入人的情感世界,使人在情结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境界。同时,艺术教育能够促进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人性不仅具有理性的一面,同时还具有感性的一面,感性因素在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格的完善需要实现人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协调发展。艺术教育本质上是自由的、协调的教育,它依靠艺术的魅力吸引人在精神自由的状态中达到理性逻辑和感性审美的有机统一。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重视艺术教育对人的和谐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作用。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品行人格和行为养成逐渐由不成熟向基本成熟过渡的关键阶段,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完善健全的人格修养和适度得体的行为方式将大大促进大学生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 特别是在技术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艺术教育是一种与科技主义对人性的侵蚀相制衡的独特力量。高校艺术教育以其自由、超越的审美情趣使人的欲望受到规范和节制,从而成为大学生克服“心理暴力”,缓解精神压力的“润滑剂”和“减压阀”,有助于大学生性情和品格的陶冶和塑造,从而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3、艺术教育有助于增进人们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促进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艺术教育以交流、沟通、理解、协调与融合为基本特征,超越了民族、语言、阶级的隔绝,它可以通过情感的移植来穿透人际隔绝之墙,进入他人的内心深处,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理解。从而唤起人们的感情,激发人们的活力,陶冶人们的心灵,净化人们的灵魂。艺术教育具有强大的情感作用:“自古至今,艺术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与功能是人类彼此沟通、理解与相爱。”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希望,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但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稳定。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家庭、学习和就业问题,自身发展压力普遍加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相互关系, 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自信心不强,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调查表明:凡是艺术教育开展得比较深入、效果较好的高校类似情况就大为改善。一些高校通过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和谐美好的情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在人际关系上更加宽容、更加从容、更加和谐。

4、 艺术教育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实现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内在动力,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关键支撑点,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就失去基础和动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求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二者不可或缺,艺术教育正可以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堆集。只有理智与情感协调发展的人,才能以一种正确的姿态来协调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自身在社会中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人类要想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构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任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有赖于人们对自然之美的体验与感受,有赖于人们对将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的境界的体验与感受,也有赖于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与敬畏。而不管是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与敬畏还是体验与感受又恰恰是需要人具有一定的艺术素质和修养才能实现的。只有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自然所蕴涵的美与价值,才能在身处自然之时不断地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

民办高校艺术教育研究:论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摘 要: 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民办高等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有差距,本文试图分析探讨民办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公共艺术教育 发展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各高校贯彻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切实加强高校艺术教育,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促进了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但是各地区、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艺术教育的水平也有很大差异。本文将立足于客观、现实、创新的角度,结合民办高等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开展艺术教育的实践经验,着重阐述民办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方向,旨在有效地引导民办高校充分认识公共艺术教育,扎实组织实施艺术教育活动,不断促进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认真制定符合民办院校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规划是艺术教育的发展的“软件”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召开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制定推出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江苏省在2003年研究制定了《江苏省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了江苏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目标、责任和措施,为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部于2006年3月8日制定《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将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其目标与公办院校是一致的。但是民办院校的学生思维相对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我们必须从民办教育的实际出发,切实开展好艺术教育,就需要制定适合民办院校的艺术发展规划,将公共艺术教育的规划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而制定公共艺术教育的年度计划和活动方案,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的各项管理考核制度,必须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治宜、讲究实效,遵循普及与提高,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适当增加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与配套保障是艺术教育的发展“硬件”

(一)经费投入。

开展艺术教育是需要投入的,没有一定物质、设施、经费等保障,若想求得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则是困难的。对此,民办高校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促进艺术教育。

1.落实场地器材

江苏省高校拥有大学生艺术活动中心300多个,并配备了音像资料、艺术图书阅览室、音像资料视听室和名族器乐、电声器乐、管弦器乐等设施。南京仙林大学城内的10所高校均建有艺术教学大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承办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了现代化舞台剧场。省内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及艺术场馆,但在场地和器材方面的投入与公办高校还有很大差距。

各民办高校应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专用教室、排练室,配备艺术教育器材,如乐器、服装、道具、设备等。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艺术教学器材配备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每学年由艺术教研室根据要求制定配置方案,逐步落实,让列入教学计划的限定性艺术选修课与学生第二课堂艺术活动共享场地和器材资源,避免盲目重复投入。

2.列出专项预算。

公共艺术教育要争取专项费用,列入民办高校的年度预算之中,按照计划项目来执行。民办高校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内引外联,寻求社会方面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邀请社会机构、企业等单位以冠名或者捐赠的方式支持公共艺术教育,在校园内设立艺术教育专项基金,为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万人以上规模较大的民办高校应建立艺术教育中心,配备专(兼)职艺术教育管理干部和专(兼)职教科研人员,负责全校艺术教育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指导,及其他类教育或部门间协调等工作。规模较小的民办院校可以成立艺术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教学科研和指导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因为有了学校艺术教研室,就会改变原先艺术教育零敲碎打的局面,能够统一研究、规划、落实整个学校的艺术教学计划,确保各项艺术教育任务有计划、有组织、有监控地执行。

艺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以艺术教研室牵头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有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总务后勤、招生毕业生分配处及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各单位应认真履行所承担艺术教育的工作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其中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研室)、教务处主要负责第一堂课艺术教育;团委、学生工作部主要负责第二堂艺术教育。

2.选拔和合理配备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

教育部规定,艺术教育师资配备的参考比例以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为宜。民办院校可以从艺术类院校毕业生中挑选各类艺术师资。同时对所有的艺术类教师应当提供培训、观摩、进修、学习的机会,使其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艺术水平,逐步探索适合民办高校的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团委、学生工作部等部门负责学生第二课堂的老师可以担任公共艺术教育的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聘任部分校外兼职教师。

民办高校应重视、关心艺术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不能有歧视、忽视和倾向,应当尽力为从事艺术教育的师资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并且在职称职务评定、工资、住房、奖励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待遇一致。

3.完善公共艺术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

民办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公共艺术教育的合理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很少有与公共艺术教育相关的要求,因此健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估体系非常重要。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又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及学校的教学决策。将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与教师的教学和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逐步建立健全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

三、积极探索开展符合民办院校学生特点的艺术教育活动是艺术教育的“载体”

(一)构建公共艺术教育的大课堂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要求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规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如《中国音乐简史》、《外国美术简史》等;艺术批评类,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DV制作》等。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本身就是由多种艺术学科交叉、多种艺术门类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课程。可尝试性地将各类关联课程整合为凸显特色的课程群,建立新的教学系列模块,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相联的教学模块。

在课程的横向布局上,覆盖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等方面;在纵向结构上,应兼顾理论传授、精品教授和艺术实践等多个层次,以配合普及素质教育。开课形式可以考虑开设四种类型的课程教学模块:欣赏普及型课程模块,基础训练型课程模块、技能提高型课程模块,排练课程模块。

通过满足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模块教学,使学生艺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二)营造人文艺术校园的大环境

1.办好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

作为校园艺术教育的“盛典”,校园艺术节是校园重要文化艺术活动。民办高校必须重视艺术节的组织工作,努力把艺术节办成一个大舞台。艺术节不应是艺术专业人才的艺术展示活动,而应当是人人参与的活动,人人都是观众、演员和工作人员。即使没有艺术才能的人也可以通过艺术节的活动开始步入艺术的殿堂。每年的文化艺术节活动都可以确保经典活动延续,创新活动推出,给大学生创造更多接近艺术、体验艺术、享受艺术的机会。

2.把艺术教育与专业学习融合。

在校园艺术实践中,努力将专业知识学习和艺术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不断拓展高雅艺术活动载体,深化高雅艺术活动内容,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受众面”。通过艺术的“真、善、美”来培育专业的“精、实、新”,促进艺术教育由外到内,由虚到实,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

3.走出去、请进来,增进艺术交流。

民办高校不能轻视艺术交流。一方面,学生到校外艺术实践基地参观实习,如到音乐厅、美术馆、艺术馆等,增强对不同类艺术实践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邀请著名艺术团体来校演出,邀请著名艺术家、艺术名人开设专题讲座,提升学生对艺术品内涵的理性把握。

(三)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大品牌

1.继续推进高雅艺术活动进校园,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们对高雅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有利于培养高尚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2.打造精品大学生艺术社团。

江苏省教育厅在2009年通过院校申报,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选出了一批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其中多个社团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民办院校艺术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3个高校的社团跻身于“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

民办学校要把握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机遇,根据自身的条件与需求,因地制宜、灵活有效、务实创新地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真正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高民办院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

民办高校艺术教育研究:基于民办高校科技文化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摘 要】民办本科高校在抓紧教学渠道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严抓过程教育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高雅的艺术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能力的机会,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开展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审美、心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与训练为内容的系列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尤其开展融入“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的活动,展现了民办高校师生团结进取、和谐发展、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技;艺术教育

一、目标与思路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学生管理就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构建高校文化育人体系,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学生素质培养。在具体实施操作中,注意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院总体工作计划体系中统筹考虑,并紧密结合学院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在策划、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中,要围绕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为主题,深入落实“二转变、三强化、四阶段、五引导、二十个专题”全程教育工程,以发挥学生专长、展现学生风采、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活动,共同营造主题突出、健康和谐、积极向上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工作过程

(一)指导思想

文化艺术节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将学习、宣传、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整个校园学生社团文化节的始终,以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落实学院“二转变、三强化、四阶段、五引导、二十个专题”全程教育工程,以发挥学生专长、展现学生风采、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健康向上、丰富多采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面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感、责任意识和创造热情,充分展现我校师生团结进取、尊师爱友、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深入营造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 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培育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二)有效开展活动

“校园科技文化节”是全校上下极其关注,广大师生热情参与的校园品牌活动,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各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及各协会的全力配合,逐渐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之心。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成果颁奖晚会也是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中的亮点。

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期间,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时间充足。整体上突出了各个教学部门的特色,有代表性地体现了各教学部门的文化底蕴。活动不仅能锻炼活动组织者的策划组织能力,给各教学部门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也团结了广大师生,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开展活动目标

科技文化艺术活动要主题突出,时代特征鲜明。活动设计上注意紧跟时展,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特别是能紧紧抓住喜迎党的十八大、建团九十周年全面开展“三生教育”活动等重大契机,开展了主题鲜明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形式既有适应师生特点、内容健康向上、反映时代精神的歌舞、短剧、配乐诗歌朗、书法、篆刻、摄影、动漫、征文、歌手、棋艺、英语情景对话、街舞等形式的文体节目专场或综合文艺节目演出;也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比赛、竞赛等;参与面广,引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组织保障,为确保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地顺利开展,每届都都成立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制订活动实施方案;影响力要大,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的开展,浓郁了校园文化氛围,开拓了广大师生的视野,极大丰富了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风采、张扬个性、锻炼能力、拓展素质的舞台;使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院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发展。

三、活动开展效果

(一)充实了广大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改变了师生生活比较单调的局面。参加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师生越来越多,校园里师生同台精彩演绎的场景随处可见,展示着当代大学生团结奋进、上下一心的风采。各类社团茁壮成长,校园中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心情愉快,充满着朝气和旺盛的工作斗志,精神世界非常丰富。

(二)切实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实效

通过一系列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题教育活动,巧妙地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与加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形势政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青年学生每观看一次演出,每参加一次活动,都能受到一次教育、提高一次认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自觉性和凝聚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锻炼了在校大学生的能力,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

在校园文化中,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节目编排、节目主持、现场舞台协调、安全保卫等各个环节中,大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地锻炼,不少学生能力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在校大学生团结协作、争创先进、维护集体荣誉的强烈意识。学院党校的数据表明,校园文化活动的红色旋律提升了学生对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每年有4000余名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并积极参加党课学习。

四、活动开展经验

(一)党委高度重视,组织、投入保障有力

每年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作为集中展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得到了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针对每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党委专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成立了由党办、院办、学生处、宣传处、团委、各二级学院、学生保卫处及各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同时,学院党委把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作为每年的一项常规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划拨专项经费,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指导思想明确,宣传动员到位

历届文化艺术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开展活动。在宣传上,充分利用院广播电台、校园刊物、橱窗展示、校园网等宣传媒介,充分报道和展示文化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及成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各二级学院、班级和学生社团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极大提高了各项活动的知晓率与参与率。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校园文化艺术节经久不衰。为使不同时期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具有不同的特色,为此,我们从活动的策划上狠下功夫,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师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从活动理念、活动构架、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以期达到“有看头、有收获”的效果;其次,我们在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始终坚持广大师生是主体,坚持广大师生员工参与进来,保证活动的持续开展,发挥活动的教育功能。

五、结语

总之,文化艺术的内涵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爱校热情,增强了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进一步打造了新时期的特色校园文化。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文化道德素质,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卢乙贵(1982.09-),学士,郑州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