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26 03:42:59

导语: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研究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研究: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分析

1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现状

艺术设计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拥有多方面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高校在实施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以在保证正常的教学体制的情况下,确保学生能正常的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结合一些艺术课程或者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艺术设计能力。虽然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对学生的艺术设计教学,但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德智体美劳”是很多学生在启蒙教育时就被灌输的教育观念,但是在以前的教学中,“德智体美劳”可以说就是一个口号,随着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初中到高中,教师与家长越来越重视“智”,换句话说,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渐渐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即使有一些教师重视学生“美”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往往太过于重视形式,教学过于片面。培养学生艺术设计能力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一些高校在培养对象上还未能非常明确,培养目标一般是以后能够从事有关艺术设计方面工作的群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一味的按照教材大纲,没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阻滞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发展的一大问题。

1.2课程安排不合理

就一定程度上来说,艺术设计可以视为一个新兴起的专业,一般与艺术有关的专业指的是:声乐、美术、钢琴等,这些专业的教学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课程安排,但是艺术设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艺术设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法评价的,对很多高校来说,怎么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课堂上应该怎么进行教学,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艺术设计不单单是美术,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教学中,太过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忽视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面以及促进其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高校不能合理的安排艺术设计教学课程,教学效率就得不到保证。

1.3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不明显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来自国外的一个“外来”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时间并不长。许多学校都是盲目跟风而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而多年下来,对专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要保持的特色等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在这种认识背景下,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模式和方略的选择,均存在不切社会需求实际的现象。课程开设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得当,导致专业特色不明显,所培养的学生毕业之际往往难以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此外,艺术设计专业还存在招生多,教学班额大的问题。教学班额大,增加了学校的学费收入,但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麻烦。艺术设计教学按理说应做到个别辅导到位,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充分地指导。但由于班额过大,教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能确保对每一个学生都指导到位。这就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大班额学生所接受的艺术设计教育往往是粗糙的,缺乏精心打磨过程的,最终难以体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应有水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所学越来越浅,而老师却反而越来越疲累。这样的大班额教学,不但不会实现教学相长,反而是教学相克。

2优化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对策

2.1明确教学目标

要加强教学质量,首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是顺应目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从多方面培养其能力,重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是抽象的,学生一定要智商与情商双向发展。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具备非常专业的艺术能力,除了一些抽象概念,还应具备一些有关艺术的具体技能,培养艺术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当然,培养艺术设计人才还是为了让学生以后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应该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一些实际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积极运用现代高科技的辅助,帮助学生培养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2.2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之所以称之为学生,就是因为其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多不懂的内容,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其进行知识的传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一些工科、理科专业不同,其综合性非常强,传统的教材教学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求,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结合实践课程的设置促进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发展,科学设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课开拓自己的视野,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再结合理论课实现优质的艺术设计教学。

2.3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实现探究性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除了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一些相应的探究性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艺术设计除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外,设计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如果说艺术是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那么设计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借助一些有建设性的课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在教学可以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促进高校艺术设计学生能力培养的措施

3.1转变教学理念,做好管理工作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对艺术设计教育方面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文化成绩、就业前景、学生整体水平等都成为了限制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因素,而且在高中阶段,一般选择艺术生这条路的学生都是因为文化成绩不好,在高考面前被迫选择读艺术,真正喜欢艺术的人很少。在进入大学之后,很多高校并没有转变其教学理念,除了正常的理论教学外,其他时间都由学生自主去探索,以至于学生沉溺于游戏、电视剧等。为了促进艺术设计学生能力的培养,高校一定要转变其教学理念,做好艺术课程的设计,科学合理的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并且教师要合理地将这些课程进行贯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设计能力,加强对技术设计学生的管理工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丰富的专业知识,累计设计灵感,提高素养。

3.2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学平台

培养学生艺术设计能力,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变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固定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应该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学平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各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在工作、生活与教学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教师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灵活自主的教学发散自己的思维。艺术设计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有灵活的设计灵感,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新型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设计一个灵活开放的教学平台,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

3.3适应社会发展,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艺术设计其实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更高,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应用一些创新的教学理念,让艺术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教学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很多高校还是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让教学更加现代化,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的学习,掌握更多现代化的生存技能。多媒体网络的应用与强大,让很多学生喜欢在网上获取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教师可以运用这点,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健康、正确的使用网络,加强艺术设计信息化教学,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下,提高自身的能力。

3.4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在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高校一定要重视师资队伍的质量,首先,教师自身应该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除了拥有艺术感外,还应具备较好的设计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指明灯,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教师要能够非常明确的为学生解答难题。高校应该制定一些相关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积极组织教师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让教师经常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安排教师进行一些专业的培训工作,让教师可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以促进艺术设计学生能力的培养。

4结语

目前,我国对艺术设计方面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高职院校应努力克服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努力优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切合时展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从教学管理到教学实务,每个环节都认真抓好,确保办出有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章玥 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研究: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探讨

【摘要】美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教育方针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的主要途径,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功能作用,必须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给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功能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内容与质量也有了新的追求,其中对内含真善美的艺术的追求已经成为当下国人的时尚,艺术教育被广泛地开展起来,艺术类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普通高校也纷纷开设艺术专业(学院),不少俊男俏女竞相“考艺”。在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被高度重视,应该是从1996年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开始的。此后,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2014年教育部又《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普通高校要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可以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与党和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功能作用,认识不足,发挥不够。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与看法,以求引起人们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关注与重视,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科学把握美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一个政党或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为实现自己的根本目标而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就是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它是确定这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教育发展的总的行动纲领,其内容涵盖了教育的性质、目的、地位、根本目标和实现途径等。因此,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同的统治集团会有不同的教育方针;即使是相同的统治集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而使得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早在1949年9月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第一次明确了当时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总方向。同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共同纲领》制定的文教政策,提出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首次提出智、德、体、美全面发展,使教育方针的表述更加全面简明。1952年3月,教育部提出“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对于建国初期中国教育的改造与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又不断有不同的提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总的来说,虽然其内容和表述不尽相同,但在本质上都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都是紧紧围绕和回答教育“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三个最基本问题而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对“三大规律”认识和把握的不断深化,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教育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八大对我国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坚持了教育的目的性质(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即立德树人),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强调必须牢牢把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者不能偏废、缺一不可,“美育”占据着“四大支柱有其一”的重要地位。这一教育方针,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是符合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因为要实现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修养素质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与这四个基本素质相对应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应当有其独立的位置,不能相互替代。比如说,“德育”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所要解决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智育”是以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所要解决的是人的人文知识、人文修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问题。“体育”是以身体与心理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为主要内容、提高人的身体心理素质的,所要解决的是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问题。而“美育”则是以美学知识教育和审美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提高人的审美修养素质的,所要解决的是人的审美观及审美鉴赏力、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问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最主要的途径。我们作为高校的艺术教育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自觉。

二、正确看待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及其问题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的解释,“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主要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建筑、雕塑、文学、摄影、戏剧、电影、曲艺和新兴的电子游戏等。在现代社会中,一般来说,“艺术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艺术教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专业艺术教育”,是指为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艺术理论教育与艺术实践活动,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开设的艺术专业所进行的艺术教育。广义的艺术教育,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修养的教育。我们在这里所谈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就是从广义上讲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推进下,无论是中小学阶段还是大学阶段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中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又为大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教育部体卫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2016年4月曾透露,从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课程方案》起,每年对200余所普通高校一年级新生美育调查表明,近80%的被调查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了正规的艺术课堂教学,掌握了一定的艺术知识与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目前,我国已有449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增进了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了解及感情。就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来说,《课程方案》明确规定了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程两大类公共艺术课程,要求普通高校应把它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其中,设置有《艺术导论》、《美术鉴赏》、《书法鉴赏》、《音乐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等8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和4类8门任意性选修课程,要求教育部部属学校、“211工程”学校,以及省属重点学校应开足开齐限定性选修课程;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有条件的学校应将任意性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同时,明确规定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配备及其比例。从此以后,中国的高校艺术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有关报告显示,近十年来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增加数千所,很多学校开设了很有特色的艺术教育课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艺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课程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但在整个高校教育中,公共艺术教育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仍存在诸如艺术教育管理架构尚未理顺、考核评价机制欠缺,高素质的艺术师资短缺、教师所涉及的艺术领域也较狭窄,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课程设置取决于艺术教师的专业兴趣,学生艺术活动参与面小、选修课报不上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独特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作为高校的艺术教师,要主动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充分认识和发挥艺术教育应有的功能作用,努力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深刻认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所独具的功能作用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说中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是“启蒙”、是“基础”的话,那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则是“自觉”、是“升华”,是发挥这种潜移默化作用的主要阵地,是实现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的主要途径,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这种独具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通过艺术教育教学,能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树立审美观念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形象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形象性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的特征。艺术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艺术创作者经过理性选择与深邃加工,并融入其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基本态度以及对人生的理解的形象,而不是对客观生活图景的随意照搬。在艺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的鉴赏与评析,就能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御各种落后的、腐朽的艺术思潮的影响。第二,通过艺术教育教学,能有效地陶冶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主要来源于对“美”的感悟。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的元素,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艺术创作者所创作的艺术形象,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凝聚着他的爱憎褒贬与思想情感。在艺术教学中,经过学生审美认知及其复杂的思想活动,作品所体现生活中的美就能被发现、被感悟,从而获得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有效的熏陶。第三,通过艺术教育教学,能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深厚的民族情感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繁衍与发展的根本精神纽带。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把握的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比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干虬枝、凌寒傲霜,横斜逸出、迎春怒放,体现了一种老树新花、青春勃发的审美内涵;我国很多电影电视片和革命歌曲,都体现着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与品质。通过教学品味,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通过艺术教育教学,能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想象”和“创新”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全过程,所有艺术作品都是作者按照主体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蕴含着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比如说音乐,贝多芬曾经推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因为音乐是情感物化的形式和传递媒介,能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主体心灵,直接将艺术家的内在思想情感传达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通过教学鉴赏,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李焕焕 单位:茂名广播电视大学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研究: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高校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处于中心环节,通过艺术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课程知识,而且通过艺术科目的灵动活跃,能够改善学生多种学科的矛盾。高校艺术教学要从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入手,以艺术知识和艺术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将艺术教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实现途径,体现我国高校阶段教育教学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使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美学思维能力。在艺术教育上提高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模式创新,就是指艺术教学活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艺术修养运用方面、学习习惯和主动性方面有所提高,使艺术课成为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高等教育;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创新

0.引言

高等教育阶段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而高校艺术科目具有轻松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够通过轻松的学习环境给予自身更强的动力。高等教育的艺术科目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要正确分析艺术教学的特点之外,还要根据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采取必要的艺术教育措施,保证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满足艺术教学实际。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教学是具有承上启下重要作用,大学生处于接受知识能力很强的阶段,而艺术科目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高等教育艺术教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1高等教育艺术教学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

在艺术教育中,其重点内容就是全面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并实现文化素养和艺术素质的双重结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才在市场的适应能力和价值体现。高等院校在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调节杠杆,以人才的素质培养为基础节奏。艺术专业教学要体现出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在学生能力上注重基础知识、艺术修养、人文理念等多项能力培养。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我国艺术发展的体现,高等院校将艺术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就是清晰了学校教育的基本定位。在艺术专业教学中,需要突出基础理论、艺术修养、思想道德教育、审美鉴赏等内容。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多个领域的需要,例如艺术科目的专业教师,音乐类制作人员,美术教育工作者等。人才发展是经济运行的指导者,社会进步也是人才发展的大环境。高等院校在艺术专业教学上,需要掌握好与时展并行的重点内容,将艺术专业提升到新的层次,重视艺术人才培养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推动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

1.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学习在高等院校属于辅助性科目,每个高校在教学重点上都各有侧重,但是由于艺术专业的类别和内容都是相似的,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艺术教育教学只有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艺术教学内容,并做到活学活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艺术能力和艺术素质的目的。因此,高校在艺术教学中,应重视实践学科的教学。高等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等,但是,在专业知识的设计中,还需要分出层次。分层次分难度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当前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实际可以发现,高等教育艺术教学中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能够在特殊的事件中发挥优秀的作用。高等院校艺术教学的实践性是教育体制的升级和现实要求。

1.3根据艺术教学需要,积极进行艺术教学的相关改革

结合高校艺术教学需要,艺术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只有对艺术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才能提高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水平,如何使艺术教育的内容、模式和目标满足实际需要,成为了艺术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要想提高教学实效性,并做到根据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积极进行艺术教学的相关改革。改革是为了突出高等教育的特点。艺术专业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侧重于艺术知识教学和与艺术专业相关知识教育。珍惜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以知识的全面化、科学化开展艺术教学活动,是高校艺术教学能够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在整体教学效果上有所突破,同时,还要根据高校艺术教学的现实需求,对艺术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使高校艺术教学无论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都能有所创新,为高校艺术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利用教学改革的优势,更新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引进适应时展要求的教学模式。

2.创新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对策

2.1对艺术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有正确认识

在高校教学中,艺术教学多数时候都被认为是副科,尽管艺术教学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对艺术教学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结合当前高校教学实际,艺术教学不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要进行全面更新之外,还要认识到艺术教学对高校整体教学的影响,使高校艺术教学能够在教学地位上得到提升,从传统的副科教学上升到主科教学的位置,确保艺术教学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因此,对艺术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有正确的认识,是创新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达到的实际效果,既包括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教师素质的提升。创新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第一,知识的传授。也就是通过艺术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数量。第二,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实际就是学生学会了运用艺术思维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生从粗放的感情,到感受到世界万物的变化和结果。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本身就具有很强吸引学生的地方,但是,通过对艺术知识的传授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教育中的有趣原理,学生就会充满兴趣,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第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不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2.2改善高校艺术教学知识结构,完善教学体系

从目前高校艺术教学的开展来看,艺术教学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对艺术教学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基于高校艺术教学的现实需要,高校在艺术教学中应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确保高校艺术教学工作能够找准重点,提高高校艺术教学的实效性。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把知识分为几个重点部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其他学科的难度,用艺术知识作为调剂,创造出艺术课的优越性。例如美术教学对风景的描画,音乐教学中对旋律的感受,能够强化学生的艺术意识,使学生能够学会用艺术思维去理解艺术作品,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满足高校的艺术教学需要具有重要作用。教育中,积极引导,提升多种能力。艺术教学是教与学的连贯动作,教与学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再先进的教学手法,都需要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条件,因此,要掌握教与学的节奏,就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作用。同时,采用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发问,引导学生思考艺术科目的内在联系,艺术的魅力在于反映了自然界的形态和美感,而艺术教学就要从课堂返归到大自然,通过课堂与现实世界的对比,体现艺术知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艺术教学的优势是一旦学生认知到艺术的美感和体验,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艺术教学中,知识原理的讲解和渗透要更加直接,运用最为原始的解释方法,使学生的艺术知识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2.3全面加强高校艺术教学的教师水平和教学资源设置

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概念,并根据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完善的软件和硬件教学基础,是提高高校艺术教学效果的关键。基于这一需要,进一步提高艺术教师素质和完善教学配置是重要手段。同时,也更需要教师具有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就是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直接性的知识传授和艺术思想的传播。为了提高艺术教学质量,高校应积极结合现有的艺术教学资源,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上入手,通过强化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保证艺术教学能够在整体性和全面性上达到预期目标,保证艺术教学取得实效。在课堂上,拓宽教学活动开展的平台,给予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好的养成学生的艺术学习习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把握,既要倡导教师的积极作用,也要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发挥。

2.4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

教育改革的明显标志就是在教学观念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就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艺术教学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学生作文教学主体,是提高艺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艺术教学的重要侧重点。艺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艺术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很多,专业课程最为基础性的理论。因此,在高校的艺术教学过程中,更加偏重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实际上就是转变教学之间的关系,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更加有利于教师发挥作用,减少负担,鼓励学生的参与作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的心智都处于较为成熟的心理,那么,将学生与学习过程统一起来,就是教师作用发挥的重点。教师要树立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艺术学习的认知程度。

2.5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设计教学过程

艺术教育要实现创新性教学,需要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处于教学的对立面,教师教学是为了提高成绩,学生学习也是为了分数,教学效果用分数和成绩还衡量。在新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学活动已经转变了落后的思维,在教学方法上,要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基本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就要根据高等教育特点,明确艺术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创新方法。例如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努力感知艺术的存在形式。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要以艺术科目的基本性质为基础条件,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从艺术教学的基础层次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高等阶段艺术教学中,学生具有不同的艺术基础,每个人对艺术科目的理解和感知都是不同的,艺术教学要提高实效性,就要实现每个学生都处于较为均衡的水平。针对这样情况,教学活动就要区分对待,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几个类型,不同的类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基础条件,采用有针对性教学设计。例如对于基础条件差的学生,教师就要适当的补充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将老知识和新知识有效结合,将知识梳理成有效的延续类型,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艺术学习的道路上,感受不到障碍,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印象。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是体现教学个性化的表现,能够更好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协同作战,促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3.结语

艺术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设计中重要科目。艺术课程只有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并根据艺术教学的特点做好特色知识的教学,才能保证高校艺术教学在教学效果上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积极转变艺术教学理念,并结合艺术教学实际,制定特色化的艺术教学策略,对提升艺术教学水平和促进艺术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艺术教学变成高等教育阶段有活力的学科。在信息化时代,艺术科目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都更加具体化,细致培养学生的艺术运用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艺术教育真正得到广泛应用的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是实现艺术教学效果提升的必要途径,是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桃境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研究: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思路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高校艺术设计取得了跨越式进步,高校艺术设计逐渐走向规模化以及统一化。但是在高校艺术设计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其未来的发展形势而担忧。作者针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思路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希望为我国高校艺术设计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教学思路

近几年,我国高校艺术设计取得了跨越式进步,逐渐走向规模化、规范化以及统一化,学科覆盖种类越来越齐全,已经逐渐形成独特的设计教育体系。然而,在我们为其所取得教学成果欢呼之际,也不禁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式感到忧虑,这是因为我国很多以设计为主专的高校课程在内容设置方面相互借鉴抄袭,课程内容千遍一律,严重缺乏创新性,造成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混乱不清,并且科研能力不强及办学硬件水平低。特别是在高校快速发展的当今,不计后果的大规模扩招,对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不重视,导致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作者认为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思路的研究极其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1)艺术设计教育与美术教育划分不清晰。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制还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受传统美术教育影响,人们经常把艺术设计教育等同于美术教育,并且在我国多数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形式在艺术设计中,对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并没有明确的认识。(2)素质化教育程度有待提升。我国现现全面提倡素质化教育,其核心目标是依靠素质化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新课标对高校艺术设计素质化教育提出的任务中包括素质、审美意识、动手能力、交流、心理健康等综合教育。而目前我国高校设计教育历史不长,同国外艺术教育界相差甚远,尤其是在高校艺术发展形势较好的几年内,高校大量扩招艺术设计生,但是师资配备却远远跟不上,导致学校教育质量降低。(3)理论知识与艺术设计相互脱离。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三类,分别是造型设计、专业设计、基础知识,而这三类彼此独立、自成体系,各课程间无法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并且专业老师之间也很少进行专业知识交流。通常是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将所有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浅显的学习一遍以后,并没有专业的老师对各课程间进行串联,同学们就开始做毕业设计,至于毕业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学校并不在意。

二、提升高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建议

(1)健全艺术设计教学体制,向市场化趋势靠拢。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就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高校艺术设计要以市场对人才需要动向有策略性的进行教学体制改革,使得艺术设计教育模式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健全艺术设计教学体制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改革应以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为核心;第二,以市场需要做好艺术研发工作,创新艺术设计,培养独特的艺术灵感,创造出社会需要的艺术作品。第三,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要将课堂式教育向实践教育逐步过渡,这样有利于学生们更早的介入市场活动。(2)明确艺术设计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明确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人才目标是教育正确发展的前提,要将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作为总体发展目标,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应该将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艺术设计教育培养人才的渠道要不断拓宽,培养出的人才只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兼备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是社会进步选择人才的方向。(3)艺术设计教育理念要走向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袭来,我们在艺术设计教育理念要走向国际化,努力步入世界艺术设计的领先行列。若想实现这样伟大的目标,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应当不断强化设计的服务意识和人性化设计两方面:服务意识是指扩大服务范围,以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减少地球资源的浪费;人性化设计是指绿色设计,以服务意识为设计前提。

总之,在我国教育体制全面改革的推动下,艺术设计在高校中或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对艺术设计教育给予高度重视,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艺术设计教育,立足于目前设计教育教学,不断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思路,从而为高校艺术设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研究:高校艺术教育教学

1、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普及型教材与课程有待加强。大多数高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拥有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但教师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与中小学相比,高校艺术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教材差异较大,学校之间、学生个体之间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悬殊,艺术教育的质量评定没有基本底线,教学没有动力和压力。

(2)高校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很多高校注重科研,将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其中。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艺术教育关注较少,所投入的经费有限,造成教学设备的短缺和设备的落后。

(3)高校师生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目前高校师生在认识上,对艺术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把大学作为专业教育、就业教育机构,而没有认识到在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结果反而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就业机会上有所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抱有较大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娱活动,大多数艺术教师对工作抱有热情和责任心,热爱艺术和教育事业。由于艺术教育与就业关系不大,与获得毕业文凭没有必然的关系,以及艺术专业就业的局限性,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使得学生学习逐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高级形式,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好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让学生在集体主义、崇高理想的价值观指引下,在一定范围内自我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断地以高尚的情操修正自己的行为,完成各项工作和学习任务。在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上,要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2)构建人性化的艺术教学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是高等学校各项管理理念的基础,艺术教学管理首先要从构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出发。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艺术特点的氛围中,良好的管理应当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高校艺术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应与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要始终服务于教学活动,明确艺术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制度、政策、措施的出台都要符合这一目的。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和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做到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而不是“压人”“卡人”“整人”。要形成科学、严谨、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使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艺术教学管理者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在艺术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要时时体现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高校艺术教学管理创新。

(3)提高高校艺术师资水平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既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又区别于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受教育者是文化知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因此,从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也就是说,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是兼教学与指导艺术实践于一体的双面素材,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要提高高校艺术水平必须首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等形式,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普通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敬业精神、一定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普通高校要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活跃艺术教育,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尤其要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普通高校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各种艺术社团组织。例如,成立合唱队、乐队、书画社、摄影社、诗社、文学沙龙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有益的审美活动,如举办校园歌手大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展览、绘画展等活动,并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加的由学生自己开展的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作者:余 婉 单位:四川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