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美学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7 04:16:44

导语:在美学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美学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美学色彩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浅谈美学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我国传统美学色彩观

从我国传统儒学思想的角度来说,正色,即青、黄、赤、白、黑,象征着权威和尊严;间色,即正色混合之后所得的颜色,象征着大众化甚至是卑微的身份和形象。在此色彩观的作用下,色彩与封建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相结合,表现出鲜明的秩序感、规范性、指示性作用。

其次是道家的美学色彩观。众所周知,道家强调“淡泊无为”“清心寡欲”的人生观和处世观,认为“有无相生”“知白守黑”,一切事物的兴盛衰落、发展变化都是在“有”与“无”之间交替演变的,这是世界万物发展规律的两个极端,因此,在色彩观上也认为世界可以分为“黑”“白”两色。与处于主流地位的五色观相比,“白”表示无色、无形,追求的是“无色,而五色成焉”的表现效果;“黑”则是世界色彩体系的另一主体,表示有色、有形。

最后,我国佛教文化具有不同的产生根源,在与中原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表现出迥异的用色特征,比如盛唐时期的佛教大量使用朱砂、青绿来强化冷暖色的对比,使整个绘画作品显得绚丽而辉煌。到了中唐时期,诸多佛教壁画开始使用土色、土红、赤石等色彩,使画面显得更加温和平静。佛教文化虽然在各个时期的色彩应用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色彩观上都明显地体现出“和”的观念,追求“无、空、化、和”的理想境界。唐朝著名画家李思训绘画时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便是受佛教色彩观的影响而形成的。

二、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设计性特征

设计性特征即符合设计性需求、满足设计标准的一系列特征。传统美学色彩是在中华民族区域环境中形成并成长起来的一种色彩认知与审美体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使其具有装饰性、主观性、象征性等特征,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深刻印象,这恰恰满足了包装设计的需求。具体来说,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设计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美学色彩的观念性与视认性

我国传统美学色彩是审美精神与文化观念的结合体,是意念造型的自由理想色。正如上面所说,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具有认识、审美色彩的冲动和本能,从而展示着人类定位色彩美学内涵可能性的所有方向。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宗教观念、艺术创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美学色彩观念和表达方式。比如红色在中国被普遍看做喜庆纳福之意,几乎在所有喜庆节日里,红色都会遍布于各个角落;而黄色在古代社会则是帝王御用之色,象征着皇权尊严,表示着高贵的身份地位。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色彩所代表的原始宗教、图腾崇拜以及不同学派思想观念的意义在逐渐淡化,甚至所具有的浓厚民俗色彩韵味也已经消退,但千百年来人们对特定色彩所形成的观念固化和视认习惯却无法改变。因此,这促使诸多美学色彩成为认知性极强的造型语言,其在平面设计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民族观念与视认特征要远远大于色彩本身的视觉吸引力,与平面造型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实现“以色达意”的良好设计效果。

(二)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与诱目性

我国传统美学色彩除了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性、视认性、文化性特征之外,还具有明显的装饰性与诱目性特征。比如中国先民在新石器时期制造出来的彩陶就已经具有了运用色彩装饰器物的观念。秦汉之后,不仅色彩日趋精美完善,应用范围和装饰技巧更加丰富多样,而且色彩装饰也明显地突破了五色的限制。至唐朝时,织锦色彩高雅富丽、唐三彩华贵斑斓,甚至是宫殿装饰也具有了重彩装饰的效果。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我国常采用色相对比、补色的方式来实现装饰性效果。比如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等采用对比色的方式实现了饱满并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在进行装饰的同时还常遵循“红配绿,明黄配暗紫”以及“人的色彩本质要求补齐原色”的规律。整个调子鲜明醒目,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效果,从而形成了我国传统美术、服饰设计、建筑装饰独具魅力的色彩装饰效果。事实上,强烈装饰性效果的“诱目性”特征,正是当前平面设计所追求的视觉效果,与其配色原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三)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与寓意性

色彩普遍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表面上看,远古民族做出自律性的色彩象征选择时,主要是取该民族特定环境内恒定的色彩信息影响,却没有一个民族的象征色彩离开人类原始色彩的本性。”②简而言之,色彩已经突破了装饰性、诱视性、文化性的内涵意义,而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性功能。中国作为世界上运用象征色彩最早的国家之一,其色彩的象征性与寓意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色彩象征着明显的阶级等级观,尤其是在服饰色彩设置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不同颜色代表着高低贵贱的等级思想,比如《唐书•车服制》中规定:“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深绯、浅绯,六品、七品服深绿、浅绿,八品、九品服深青、浅青。”除服饰之外,建筑用色也存在着明显的色彩等级规范。其次,色彩还象征着一定的吉凶观。民间生活中,人们常依据自身的愿望去理解和使用色彩,使其被赋予一层带有浓厚世界观的象征意义,比如黄色代表着权威、地位和尊严;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白色则代表着哀伤;黑色代表着沉重等。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师能充分理解色彩的象征意义,并结合产品的使用环境、使用对象,进行有效的设计融合,必能设计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张鹏辉单位:许昌学院美术学院

美学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平面设计中的色彩美学探究

一、平面设计中色彩的构成搭配

平面设计中,色彩的搭配在表达内容和主旨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不仅能增加作品的观赏性,也能对作品中的设计构图起到衬托作用。一般来说,平面设计中经常会见到以下三种基本色彩的搭配:

1.以色相为基础的色彩搭配法

在平面设计中,人们总是以平面构图为重点进行设计,但是色彩作为设计的重要部分,对平面构图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应先对作品有一些主题和内容的联想,通过明确主题的思想、设计的构思以及内容的范围来确定作品的色调。首先,决定主色调,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是黑白色调还是鲜艳色调;其次,再加以搭配合适的配色,使得主色调同配色可以按照统一色相补充协调。这个配色方式是按照不同设计作品区域加以不同搭配,以达到类似色相之间的配色。

2.以明亮度为基础的色彩搭配法

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有着其规律和特点,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程度的明亮度,明亮度可以改变色彩的表现形式,在平面设计上,可以利用色彩明暗程度的不同搭配来设计作品,使观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审美感受。

3.以纯度为基础的色彩搭配法

平面设计作品中,不同的纯度决定着整个平面画面感的吸引力。色彩的纯度越高,凸显出的色彩更为艳丽夺目,作品也就更鲜明活泼,给人以一种轻松活跃之感,而纯度越低的色彩,画面感越为质朴,给人一种稳定庄严的感觉。一般来说,平面设计用较高纯度的颜色来体现主题色彩,而用较低纯度的颜色作为搭配衬托主题。因此,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色彩的纯度以到达突出作品内涵的目的。

二、平面设计中色彩运用的美学研究

1.单色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美学感受

色彩具有极为丰富的美学意义和心理表达,它作为平面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制造气氛和增强版面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美感,能给人以特定的美学感受。在平面设计中,无论是产品表现还是构图结构,因其中都涉及到色彩的运用,因此必须对色彩的搭配重点思考,特别是最为基础的单色色彩,一般被运用在设计的主旨背景上,不仅要符合设计审美的需要,还要给人以视觉上的最大享受。而每一种单色色彩又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这就使得当人们看到某种特定颜色时,会产生感性上的认识,而这种视觉反应又是不同层面的。比如红色被人们认为是热烈和兴奋的颜色,人们看到红色便会产生感性和心理的认识,会感受到作品映射的设计思想是积极向上的;而蓝色代表忧郁和安静,看到蓝色会使观者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安宁感,这就预示着作品会以一种平和的状态出现。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会根据不同的设计主题对不同的单色色彩进行诠释,并利用单色色彩给人的不同感觉,唤起观者内心的审美感受,从而有效地达到设计的审美目的。

2.色彩组合在平面设计运用中的美学魅力

在当今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中,为了达到统一的效果会运用多种色彩来搭配,以一种颜色为主色,按照色彩组合的搭配方法选择色相、明度和纯度相协调的配色,从而使整个平面设计作品达成统一。首先,主色应根据作品的主旋律来选择,是活泼向上的还是低调迟缓的决定着设计给观者的主要感受。其次,在选择搭配颜色时要与主色调相统一,将这些存在共性的颜色进行组合搭配,不仅增加了单色色彩的调和感,还能使画面更为丰富生动,加深了观者对作品的色彩印象。主色彩与陪体色彩之间的调和与对比,使得画面主体与大背景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感,主体突显主体,陪体烘托主体,使整个设计充满了无限空间,增添了美的情趣。同时,设计中创意的色彩组合会使设计中的图形、文字相得益彰,显现出其创造性的特点。再次,平面设计中的色彩组合构成中,不同色彩之间存在着节奏和韵律,比如色彩的重复、强弱、交替等方式都会使画面产生难以预测的视觉冲击力和空间运动感。

3.色彩感情规律在平面设计运用中的审美体验

色彩除了本身具有的颜色魅力外,在感情规律上也与平面设计有着密切联系。色彩的温度感、味道感和美观感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平面设计的成败,也反映出了人们对平面作品的真实感受。很多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作者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停留在视觉的体现上,还把重点放在了人们对商品特征的满意度上。要用不同色彩表现商品的温度感,比如在对冰箱、空调广告设计的把握上,设计师往往利用冷色来体现产品的温度,使人产生凉爽的感觉;又如对某些食物、水果等商品的包装设计上,往往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给人以温暖好吃的感觉。这样通过不同颜色的设置刺激人们的感官,就达到了设计的最终目的。同时,色彩的感情规律还表现在对事物的潜在品质上,平面设计中色彩的合理利用可以提升作品或者商品的美观感和兴奋感,比如明度高的红色系,可以表现产品的华丽感,提升设计中产品的档次,一般用在化妆品、礼品的设计中,这种对比强烈的色彩能更好地吸引人们停留购买,使人眼前一亮。平面设计中红色、黄色等暖色系色彩可以使人感到兴奋,刺激观者的感官,让人印象深刻。

4.色彩内涵的联想在平面设计中的情感美学

人们在传播色彩的同时也赋予了色彩自身不同的理解含义,色彩逐渐成为表现人们生活态度和心理愿望的一种语言符号。将色彩合理地运用在平面设计中,使色彩内涵的联想发挥出最大的视觉功能,才可以使设计达到更高的标准。一般来说,对平面设计中色彩内涵的联想可以通过抽象和具象两种方式体现,由于观者的社会层次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其对色彩的表现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当人们看到红色就会联想起幸福、火焰、太阳等事物,这使得颜色在设计中的定位更为复杂和深邃,作品与人的情感联系更为深层次。这在包装设计上有很多体现,比如在喜帖的设计上,设计师大多运用大红色来表达对婚姻的祝福,人们在通过对红色进行联想,产生了火热、红火的感官共鸣,感受到了婚姻中的幸福美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平面设计中的色彩因素在当挥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色彩的合理搭配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向人们表达了设计所要隐藏的内涵,体现一种平面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因此,设计师必须了解色彩的构成搭配,通过对色彩的合理运用,体现出色彩在平面设计上的美学效应,以使设计作品被人们接受,达到平面设计的设计目的。

作者:石慧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美学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传统美学色彩在平面设计的应用

儒家的五色世界观经过长期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美学色彩观的基础。早在2000多年前,《尚书》就有关于“五色”的记载:“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与缯帛也。”另外,《周礼•考工记》中也提到“画溃之事杂五色。五色之变以章,谓之巧”。尤其是到了西周时期就已有了强烈的“正色”与“间色”之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早期社会的劳动人民用五色来概括世间万色,从而将纷繁复杂的色彩秩序化、符号化、图式化。这种传统的五色观念比西方社会的色彩观要早1000多年,与其注重哲学思辨的色彩观相比,我国的五色体系充分表达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既推动了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从我国传统儒学思想的角度来说,正色,即青、黄、赤、白、黑,象征着权威和尊严;间色,即正色混合之后所得的颜色,象征着大众化甚至是卑微的身份和形象。在此色彩观的作用下,色彩与封建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相结合,表现出鲜明的秩序感、规范性、指示性作用。

道家的美学色彩观。众所周知,道家强调“淡泊无为”“清心寡欲”的人生观和处世观,认为“有无相生”“知白守黑”,一切事物的兴盛衰落、发展变化都是在“有”与“无”之间交替演变的,这是世界万物发展规律的两个极端,因此,在色彩观上也认为世界可以分为“黑”“白”两色。与处于主流地位的五色观相比,“白”表示无色、无形,追求的是“无色,而五色成焉”的表现效果;“黑”则是世界色彩体系的另一主体,表示有色、有形。最后,我国佛教文化具有不同的产生根源,在与中原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表现出迥异的用色特征,比如盛唐时期的佛教大量使用朱砂、青绿来强化冷暖色的对比,使整个绘画作品显得绚丽而辉煌。到了中唐时期,诸多佛教壁画开始使用土色、土红、赤石等色彩,使画面显得更加温和平静。佛教文化虽然在各个时期的色彩应用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色彩观上都明显地体现出“和”的观念,追求“无、空、化、和”的理想境界。唐朝著名画家李思训绘画时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便是受佛教色彩观的影响而形成的。

一、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设计性特征

设计性特征即符合设计性需求、满足设计标准的一系列特征。传统美学色彩是在中华民族区域环境中形成并成长起来的一种色彩认知与审美体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使其具有装饰性、主观性、象征性等特征,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深刻印象,这恰恰满足了包装设计的需求。具体来说,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设计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美学色彩的观念性与视认性

我国传统美学色彩是审美精神与文化观念的结合体,是意念造型的自由理想色。正如上面所说,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具有认识、审美色彩的冲动和本能,从而展示着人类定位色彩美学内涵可能性的所有方向。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宗教观念、艺术创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美学色彩观念和表达方式。比如红色在中国被普遍看做喜庆纳福之意,几乎在所有喜庆节日里,红色都会遍布于各个角落;而黄色在古代社会则是帝王御用之色,象征着皇权尊严,表示着高贵的身份地位。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色彩所代表的原始宗教、图腾崇拜以及不同学派思想观念的意义在逐渐淡化,甚至所具有的浓厚民俗色彩韵味也已经消退,但千百年来人们对特定色彩所形成的观念固化和视认习惯却无法改变。因此,这促使诸多美学色彩成为认知性极强的造型语言,其在平面设计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民族观念与视认特征要远远大于色彩本身的视觉吸引力,与平面造型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实现“以色达意”的良好设计效果。

(二)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与诱目性

我国传统美学色彩除了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性、视认性、文化性特征之外,还具有明显的装饰性与诱目性特征。比如中国先民在新石器时期制造出来的彩陶就已经具有了运用色彩装饰器物的观念。秦汉之后,不仅色彩日趋精美完善,应用范围和装饰技巧更加丰富多样,而且色彩装饰也明显地突破了五色的限制。至唐朝时,织锦色彩高雅富丽、唐三彩华贵斑斓,甚至是宫殿装饰也具有了重彩装饰的效果。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我国常采用色相对比、补色的方式来实现装饰性效果。比如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等采用对比色的方式实现了饱满并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效果。除此之外,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在进行装饰的同时还常遵循“红配绿,明黄配暗紫”以及“人的色彩本质要求补齐原色”的规律。整个调子鲜明醒目,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效果,从而形成了我国传统美术、服饰设计、建筑装饰独具魅力的色彩装饰效果。事实上,强烈装饰性效果的“诱目性”特征,正是当前平面设计所追求的视觉效果,与其配色原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三)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与寓意性

《中西色彩比较》中曾明确提出:“色彩象征是古代东西方各民族运用色彩的主要精神内容和依据,象征色彩的形式特征主要是使用颜色单纯、色彩对比鲜明并且具有明显的自发精神的启示性。色彩普遍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表面上看,远古民族做出自律性的色彩象征选择时,主要是取该民族特定环境内恒定的色彩信息影响,却没有一个民族的象征色彩离开人类原始色彩的本性。”②简而言之,色彩已经突破了装饰性、诱视性、文化性的内涵意义,而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性功能。中国作为世界上运用象征色彩最早的国家之一,其色彩的象征性与寓意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色彩象征着明显的阶级等级观,尤其是在服饰色彩设置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不同颜色代表着高低贵贱的等级思想,比如《唐书•车服制》中规定:“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深绯、浅绯,六品、七品服深绿、浅绿,八品、九品服深青、浅青。”除服饰之外,建筑用色也存在着明显的色彩等级规范。其次,色彩还象征着一定的吉凶观。民间生活中,人们常依据自身的愿望去理解和使用色彩,使其被赋予一层带有浓厚世界观的象征意义,比如黄色代表着权威、地位和尊严;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白色则代表着哀伤;黑色代表着沉重等。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师能充分理解色彩的象征意义,并结合产品的使用环境、使用对象,进行有效的设计融合,必能设计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传统美学色彩在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应用

诸多传统美学色彩是对自然界事物的一种表象描述,因其特殊视觉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被赋予人类多样化的精神情感和象征意义,约定俗成地成为象征性的符号和图式。无论是古代的艺术创作,还是现代的平面设计,这种象征性意义都是相通的。比如上文所提到的色彩象征着人们的身份地位、品质、性格等,在平面设计中,如果设计师能根据作品欣赏者的信息需求、文化背景、性格特征、生活品位、欣赏水平等方面的信息,有效地选择与其身份地位、品质、性格相符的色彩作为平面作品的主体色,必然能大大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信息传播力度。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还需要对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内涵进行深入的文化分析,结合作品欣赏者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设计,从而实现传统美学色彩的现代化。

(二)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效果应用

传统美学色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规律化、秩序化、理想化、程式化的装饰规范或标准。体现在具体的美术作品中即是色彩关系要适宜、形式化,既符合设计主体或图形样式的形象特征,同时也符合社会大众的主观意念和审美喜好。因此,将传统色彩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既能在色彩上体现出装饰性的效果,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比如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设计的京剧表演海报,以孙悟空形象作为画面的造型原本,采用摄影的艺术感染力和直观形象性,再现孙悟空生动的造型特征,既激发了观众的视觉兴趣,同时又传达出京剧的表演范式和艺术魅力。从传统美学色彩应用的角度来说,京剧明亮的黄色服饰与黑色背景的搭配,对比强烈而醒目,使人联想到民间对联中的色彩应用方式,极大延伸了传统美学色彩的应用范围和表现力,突出宣传主题,同时在社会大众心里产生形象认同感和文化亲和力。

(三)传统美学色彩的程式化应用

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和审美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程式化、标准化的使用规范,它既表现为象征意义的程式化,同时也表现在搭配关系的程式化。因此,从传统色彩应用的角度来说,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对色彩应用规律、内在范式不断探索的过程。比如纯色之间的搭配,尤其是红与黑的搭配在我国传统社会由来已久,能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补色之间的搭配,比如红色与绿色之间的搭配象征着吉祥如意,正如民间常说的“要喜气,红兼绿”,二者也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师能有效地把握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程式化使用规范,必能够极大提升其作品的艺术水平,增强其视觉吸引力和信息传播效果。

作者:张鹏辉单位:许昌学院美术学院

美学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传统美学色彩平面设计论文

一、我国传统美学色彩观

(一)儒家五行色彩观

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五行色彩体系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里就有记载“黄、白、赤、青、黑,受之于儒家,起于儒家,后言施于缯帛也。”在五行色彩观中,“赤”对应火,代表了吉祥喜庆之意;“黄”对应土,代表了至高无上;“青”对应木,代表生机和活力;“黑”对应水,代表万事之源;“白”对应金,代表了执着与坚韧。阴阳五行说将五行同五色相配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维护儒家所倡导的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观念,五色是正色,而五色之外的其他色彩为间色,被贬称为卑贱之色。总之,由五行说转变而来的这种五行色彩观赋予了传统色彩特殊的情感和思想理念。

(二)道家黑白色彩观

不同于儒家,道家所追求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淡泊无为”和“清心寡欲”,其在色彩上也比较追求简约的“黑”“白”两色:“白”表示的是无色、无形;“黑”表现的是有有色、有形。“黑”与“白”是产生其他色的基础和源头,“黑”与“白”的结合也就是“有”与“无”的结合。道家的黑白色彩观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应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宣纸为白,墨色为黑,黑白相调,从而表现出一种简约平静的美学效果。总之,道家的黑白色彩观虽然简淡,但其在中国传统美学色彩观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佛教美术色彩观

相比于五行色彩观和黑白色彩观,佛教美术色彩观就变得复杂多了,其不再单单注重单色的使用,而是开始追求混色。佛教在不同的发展和大融合的进程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用色特征,如在盛唐时极力推崇朱砂红色、青绿色;中唐时期盛行土色、土红、赤石色;宋元时期的墨绿、砖红等。虽然各个时期的代表色彩不同,但是其都追求佛教中的“和”的理念,将不同的单色进行调色进而产生新的混色。佛教美术色彩观完善了我国传统美学色彩观,现代我们使用的好多色彩都是源于佛教美术色彩观的“和”的造色理念。总之,我国传统美学色彩观的形成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很大,每一种色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民族特色,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韵味。此外,中国传统的美学色彩也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理念,将这种丰富的传统美学观念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将会促使我国的平面设计产生质的飞跃。

二、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美学色彩已经成为了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本文就从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装饰性、程式化特征几方面出发对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剖析。

(一)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特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常被用来表现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某些事物,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受众带来了不同的心理体验,色彩也因此被人类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意义早在古代就被人们应用到了艺术创作中,发展到现在,这种象征性意义已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而不同的美学色彩象征着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地位身份、性格特征等,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时要根据目标群体的信息需求、文化背景和生活品味来选取与之相符的色彩作为平面设计的主题色彩,这样才能提升平面作品的吸引力,加深受众对该平面作品的印象。例如,“黑”“白”两色在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中象征着万物之源,象征着阴阳互补的哲学观。太极图的设计就是汲取了黑白两色的这种象征性意义,整个设计采用黑白两种色彩,用黑白这两种极色的对比来象征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和宇宙意识,是我国传统元素中典型的符号之一。其中的白色代表光的颜色,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本源;黑色代表光的隐灭,象征着全无,这种黑白两色的对比的形式共同象征着“阴阳互补”“有无相生”“对立统一”“物极必反”的哲学辩证观。

(二)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除了形成了观念性、文化性的特征之外,还具有鲜明的装饰性特征,体现在具体的平面设计作品中就是色彩要适宜,既要符合设计主体的形象特征和主观意图,又要符合受众的审美偏好,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从而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色彩对比鲜明、色彩纯度和明度较高、色彩较为简约等,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不仅可以充分表现出色彩的装饰性效果,还可以让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可以说,传统美学色彩的这种装饰性效果对现代平面设计的色彩运用具有很大的提示作用。以日本著名的设计大师杉浦康平设计的京剧海报为例,该海报大量采用黄色和黑色两种颜色,黄色的京剧服饰和黑色的背景相互搭配使用,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虽然这张海报用色单纯简练,但是这种极具装饰性效果的色彩拥有强烈的视觉表现力,不仅突出了该海报的宣传主题,还在社会大众心理产生了共鸣。此外,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效果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许多书籍正是借助封面的装饰性来吸引受众注意力、提高销售量的。

(三)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程式化特征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美学色彩的研究过程中,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程式化的色彩运用规律,也可称之为传统美学色彩的程式化特征,这种程式化主要体现在色彩的搭配使用上。在许多平面设计作品中,看似很随意的色彩搭配实际上却蕴含着一种约定成俗的色彩使用规范,看似很新奇的色彩的创新使用也是建立在色彩程式化的基础之上的。一般而言,符合色彩程式化的平面设计作品比较容易受到大众的追捧与喜爱,一旦将这种程式化的关系打破,受众在视觉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排斥该作品。所以说,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程式化特征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纯色之间的搭配,尤其是红与黑、黑与白的搭配一直是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主流的色彩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另外,还有红绿配、红黄配等,我国民间就流传有“要喜庆,红兼绿;红兼黄,喜煞娘;要求扬,一片黄”等配色口诀,这种带有主观性的程式化的色彩搭配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增强了视觉表现力和信息传播效果。将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既有利于改变我国平面设计对传统文化不重视的现状,又能赋予我国传统美学色彩新的艺术内涵,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

作者:徐峰

美学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美学色彩对国内平面设计的影响

佛教文化虽然在各个时期的色彩应用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色彩观上都明显地体现出“和”的观念,追求“无、空、化、和”的理想境界。唐朝著名画家李思训绘画时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便是受佛教色彩观的影响而形成的。总体来说,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一方面受传统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的影响比较大,每一种色彩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审美观念与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术家和普通民众的选择,从而也形成了浓厚的艺术内涵和民俗特色,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审美韵味和情感代表性。这正是我国现代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文化内涵

正如上文所说,五色的提出,尤其是正间色的划分,充分揭示出了现实世界中的色彩规律,从而奠定了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从艺术表现与审美特征的角度来说,黑色是我国古代单色崇拜时间最长的颜色,被称为是“众色之王”,象征着坚毅、刚直、无私、严正等。白色被列为正色,能够带来光明、纯洁、充盈的视觉感受。红色则是民间节庆的主色,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欢快等。黄色一直都被视为皇家专用颜色,由于具有中和色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象征着高贵、丰收、热烈等。青色是一种冷色调,给人带来平静、安宁的感觉,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由此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方面贵黄尚红,追求色彩的动感、绚丽、热烈、奔放的视觉效果,比如在宫殿装饰、服饰色彩、民间艺术创作等领域应用较广,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色彩;另一方面,我国劳动人民尤其是诸多艺术家也具有尚黑崇白的色彩观念,追求这两种色彩所带来的朴素、静态、简洁、浓淡互衬以及虚实变化的视觉效果,比如在水墨画创作、瓷器绘制等领域应用较广,甚至还形成了系统的应用技巧和理论学说,因此,黑与白是一种典型的艺术色。

总体来说,我国传统美学色彩作为大众色彩应用与艺术创作的重要视觉表现形式,在长期的历史选择、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浓缩成具有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意蕴的色彩认知,在形式、心理等方面都能获得人们的接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既是我国传统色彩的文化性、审美性与艺术性特征;同时也是其在当前平面设计中的得到广泛应用的价值所在。

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两方面特征。在其文字、图形、色彩三大组成元素之中,色彩是最具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的元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同时也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在设计作品中能够极大地增强人们的感知、记忆、联想等心理感受,强化平面作品的信息传播功能。而我国传统美学色彩是劳动人民长期审美活动与艺术创作的一种传承与积淀,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思想观念在色彩领域的体现,对社会大众具有天然亲和力。因此,对于传统美学色彩的使用成为平面设计增强实用性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来说,传统美学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特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诸多传统美学色彩是对自然界事物的一种表象描述,因其特殊的视觉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由此被赋予了人类多样化的精神情感和象征意义,约定俗成地成为象征性的符号和图式。无论是古代的艺术创作,还是现代的平面设计,这种象征性意义都是相通的。比如上文所提到的不同的色彩象征着人们的身份地位、品质、性格等,在平面设计中,如果设计师能够根据作品目标欣赏者的信息需求、文化背景、性格特征、生活品味、欣赏水平等方面的信息,有效地选择与其身份地位、品质、性格相符的色彩作为平面作品的主体色,这必然能够大大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信息传播力度。比如2011年春节期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平面广告作品,就是以中国传统的红色为背景,加上身着蓝色长衫的小胖男孩,透露出一股浓厚的喜庆、团圆、幸福、美满之感,正好迎合人们在春节时的心情。

除此之外,不同哲学观念影响下的色彩也形成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儒家文化认为“黑、白”两色是不祥的象征,在心理上给人以悲凉、肃穆的暗示。而道家和佛教则认为“黑、白”两色具有正面的象征效果甚至认为二者是“万色之源”等等。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我们还需要对传统美学色彩的象征性内涵进行深入的文化分析,结合作品欣赏者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传统美学色彩的现代化应用。这需要设计师对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设计作品的信息传播对象有一个系统而深入的了解,据此进行作品色彩的选择和应用,从而发挥其在作品中应有的功能价值。

2.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美学色彩在长期的使用经历中,形成了规律化、秩序化、理想化、程式化的装饰规范或者是装饰标准,体现在具体的美术作品中也即是色彩关系要适宜、形式化,既符合设计主体或者是图形样式的形象特征,同时也符合社会大众的主观意念和审美偏好。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装饰性主要表现在色彩鲜明、纯度较高;色彩丰富、对比统一;简练概括、以少胜多等等。因此,将传统色彩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既能在色彩上体现出装饰性的效果,又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比如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设计的京剧表演的海报,以孙悟空的形象作为画面的造型原本,采用摄影的艺术感染力和直观形象性,再现孙悟空生动的造型特征,既激发了观众的视觉兴趣,同时又传达出京剧的表演范式和艺术魅力。从传统美学色彩应用的角度来说,京剧明亮的黄色服饰与黑色背景的搭配,对比强烈而醒目,使人联想到民间对联中的色彩应用方式,极大地延伸了传统美学色彩的应用范围和表现力,突出宣传主题,同时在社会大众心里产生形象认同感和文化亲和力。

3.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程式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美学色彩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和审美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程式化、标准化的使用规范,它既表现为传统美学色彩所表现的象征意义的程式化,同时也表现在搭配关系的程式化。事实上,在很多传统的艺术作品中,看似随意的色彩选择与搭配,但却都蕴含着约定俗成的程式化关系。符合这种程式化的色彩使用规范,就能够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追求的艺术作品,如果打破这种规范,就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视觉上的或者是心理上的不适感。因此,从传统色彩应用的角度来说,艺术创作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对色彩应用规律、内在范式不断探索的过程。比如纯色之间的搭配,尤其是红与黑的搭配在我国传统社会由来已久,能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补色之间的搭配,比如红色与绿色之间的搭配象征着吉祥如意,正如民间常说的“要喜气,红兼绿”,二者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师能够有效地把握我国传统美学色彩的程式化使用规范,必然能够极大地提升其作品的艺术水平,增强其视觉吸引力和信息传播效果。

总体来说,传统美学色彩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既有助于改变当前设计师对于我国传统文化重视不够的现状,同时有助于设计师汲取我国传统美术赋色体系的精华,从而丰富作品的意义内涵,增强其情感表现力,提升整个作品的信息传播效果。然而,正如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艾托•索特萨斯所说的:“保护传统并非单纯地重复传统”,加强传统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范围、使用技巧、表现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融会贯通”“推陈出新”的设计思想,从而实现传统美学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者:赵宁单位:洛阳理工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