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时间:2022-07-30 02:51:59

导语:在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共同关心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的重要途径,我校探索的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就是让孩子们吃得健康、住得温馨、学得快乐、活得幸福。

关键词:吃得健康 住得温馨 学得快乐 活得幸福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空巢现象,大量孩子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看管,留守儿童大量增加,教育凸显出许多问题。区教委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相当重视,将我校批准为全区第一批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为了使留守儿童在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关爱,学校探索出了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寄宿的十六字教育管理模式,即:吃得健康,住得温馨,学得快乐,活得幸福。

一、吃得健康

1、政府关心,为寄宿留守儿童提供免费食宿。政府每天为每个寄宿留守儿童提供免费一日三餐、牛奶、鸡蛋,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学校精心安排,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学校对留守儿童的食谱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和安排。一是食品的多样化,食物包括谷类、面粉、动物性食物(鸡、鸭、肉、蛋、牛奶)、大豆及大豆制品、蔬菜及水果。二是平衡均衡膳食,保证食物新鲜,品种、口味多样化,每餐之间合理搭配,晚间不宜吃得过饱,以免影响睡眠和引起发胖。三是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餐桌礼仪的培养,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二、住得温馨

1、精心设计、用心布置的学生公寓,安全,舒适,温馨。标准的学生床、衣柜、桌椅,规范的卫生间、盥洗间,统一的床上用品、生活用品,让孩子们感觉舒适、安全,让家长们开心、放心。

2、人性化的布置和安排,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

(1)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晨间、晚间生活,我们在每层住宿楼设立了“书吧”,提供充足的书籍,供孩子们阅读。

(2)“亲情吧”里安装了4部电话机、6台电脑,为想爸爸妈妈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诉说亲情的温磬的地方。

(3)每间寝室学生的安排,我们都采用“以大带小”的模式,即一个高年级的同学带一个低年级的同学,大同学教小同学生活自理本领,开导小同学,共同进步。

3、完备的人员配备,让孩子们感受父母般的温暖。我校寄宿留守儿童160名,配备了2名全职生活老师、1名保洁员,每天晚上还安排一名教师、一名行政值班。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工作职责。

三、学得快乐

1、组建专门的寄宿学生班级。学校将每个年级的留守寄宿学生安排到一个班,安排工作责任心强、家住在学校附近的老师担任寄宿班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们从早上七点半进学校,一直到晚上八点二十,都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老师们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就是在一起钻研探索适合教学的有效方法,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吸引孩子们参与课堂活动。这样便于管理,也便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关注每一个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寄宿班的学生不是留守儿童就是困难孩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心理状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老师们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对学习好的孩子,在学习上促进发展,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创造一些改掉坏习惯的机会,帮助他们改变坏习惯,获得习惯养成方面的快乐;对心理上存在偏差的孩子,老师们则通过了解家庭,走进孩子的内心,做知心朋友等等,改变孩子的性格;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老师们更没有放弃,俗话说“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科学家”,我们让这样的孩子在生活自理、劳动、兴趣活动等方面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四、活得幸福

1、课外生活丰富有趣。寄宿班的孩子一周五天都生活在学校,孩子们处于爱玩的年龄,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学校安排了丰富的兴趣活动、社团活动,组建了“合唱团”、“笋壳画制作小组”、“科技兴趣小组”、“篮球训练小组”等,每天下午放学后,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兴趣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培养了健康的人格,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感受了快乐。

2、“N”项体验活动,促进孩子们文明健康成长。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文明礼仪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设计了“留守儿童N项体验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对寄宿留守孩子进行了体验式教育培养。

3、“一号岗”,将社会的关爱送进每个孩子的心窝。自2010年12月1日成立“南岸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一号岗”以来,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们每周都到学校开展活动。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会”,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倍感温暖和幸福;科技馆、方特科幻公园、南山植物园都留下了留守孩子们在志愿者们带领下参观体验的身影;每当佳节来临,志愿者们就会来到孩子们身边,送来的不仅仅是学习用品,更多的是浓浓的情谊。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留守儿童一定会健康、文明、乐观、大方。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关于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及其国内外对比的探讨

[摘要] 小学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石和起步阶段,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性阶段。在新的教育发展时期,我国与国外的小学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只有看到这个差距,提高小学教师的精神和文化素养,对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增强家长与学校的信息沟通并改革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把我国的小学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关键词] 小学教育 管理模式 国内外差距

一、前言

学校教育,无论是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群体中的个人而言,都具有关键性作用。作为教育培养的最初始阶段――小学教育,担负着更大的责任,因为小学教育是培养一个人学习习惯,思维模式开始形成的阶段,所以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二、具体问题

1.提高小学教师的精神和文化素养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成败兴衰与否的关键。但在我国,小学教师的学历相对其他教育阶段较低。我国的小学教师多数依靠教师的权威树立自己的形象,要求严格,师尊至高无上,常以训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批评学生多,鼓励学生少。我国从小学教育开始,严重缺乏团队合作的训练,为集体的荣誉奋斗的观念淡薄,在今后的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该努力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使教师能够综合联系起多学科的知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传授给学生。

2.因材施教

我国的小学教育更像是批量化生产产品,以分数为标准,逐级淘汰,以此定好坏成败。殊不知,天地生万物,皆有自己的特点和用处,有的学生单科很有天赋,但因总成绩不佳,得到的全是批评,而没有鼓励;有的学生在天赋上面相对差一些,就觉得一无是处。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完全以批量化生产升学类人才而建立,没有团队之间,同伴之间的帮助,更容易产生嫉妒、自私、偏执等负面性格,没有因材施教,使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社会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不是应试教育下的复制品,可替代品和考试机器。

因材施教源于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教师精神素质的培养,教师经常表扬团队合作中出色的学生,某一方面出色的学生,就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集体和集体荣誉的重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个人在集体中充分发挥作用,组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而我国的小学教育缺乏多价值观的评价,只有一个分数作为衡量,抹杀了多方向发展的可能。在新时代新的要求下,我国的小学教育更应该因材施教,多有人文关怀,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管理教育方针,让学生自主创新,自己找“食”吃,自己学想学的知识,充分提高自信心和集体的荣誉感,这都要求老师能够因材施教,不要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努力型的天才”,多指导“天赋型天才”,让他们脚踏实地,向着自己的特色方向发展。

3.改革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

目前,我国的考试制度是分数制,只凭考试成绩就定了学生的能力,应该大力度的引进多指标的考核,例如,坚强、毅力、不怕苦、不放弃等,让学生知道这些品质是高尚的,是被老师、同学们认可的,是社会需要的,而不是只凭一个分数就断定一个人是优秀还是不优秀。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你努力了,你去做了,你关心别人了,大家都看得见,老师同学们也都会认可,要让学生有一种荣誉心,考核方式多种多样,那在运动会上坚持跑完全场的最后一名,他获得的掌声不应该比冠军要少,因为他有一种品质叫作不轻言放弃。在小学的教育发展阶段,人格上的培养、精神上的塑造更重要,这会贯彻一个人一生的始终,养成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品质,是我们国家日益需要的宝贵财富。而这一切的开始就在小学的教育管理阶段,意志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将会改变一个民族的状态,汇集成一种民族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只有形成我们才能做成事业,只有鼓励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向着各自的方向成才,才会使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人才济济,而学生要向各个方向发展。一个好的考核制度应多元化、多指标化,品质的考核,例如,毅力、坚强、爱心等;能力的考核,例如,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进行多方面、多指标的考核才能适应学生多方面培养的需要。一切性格的塑造,精神的培养都是在教育之始,小学开始,所以我们应该改革考试的方式和考核的制度,因为这是民族精神培养的开始,这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开始。

4.增强家长与学校间的信息沟通

建立实时的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随时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教师用心,家长用爱,建立家长和学校沟通的常驻部门。针对学生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帮助、及时沟通,让学校的管理和家里的潜意识教育连接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有很多人在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生活。

三、结语

一个丰功伟绩,往往开始于一个小小的步履;一个民族精神的培养,往往关键就在教育的第一步。抓好小学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龙头所在,也是我们民族傲然于世界之林的根本所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实践,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之后,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人本管理模式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的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管理势在必行。只有以人为本管理教师队伍,营建浓厚的教育教学文化氛围,构建人本教育管理模式,才能提高管理效能,推进我国新时期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大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人本主义教育观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根本要求是突出受教育者的地位,改变在以往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只能被动接受的状况,提倡尊重受教育者的权利,使教育过程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1]。在新的时代,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人本管理,改变旧有管理模式对教育的束缚,提高管理效能,是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传统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不利于管理者和学生的个性的培养。

一般认为,教师要以“传道、授业、解惑”和塑造、训练为己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丝不能偏离这一方向,否则就会被认为不合常规,而引来一片批评和责难。学生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标准为基础,以所用的教材为核心,以教师的教学要求为根本进行学习和生活,稍有离经叛道就会被制止。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和充分发挥,迫于管理者的种种管理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创新想法。

2.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使很多学校通过学生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成绩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做使得学校只注重语数外的教学,学生只注重语数外的学习。然而小学教育是学生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不能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抓好学生智育教育的同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德智体全方面发展。

3.不利于教育管理自身的全面发展。

招生规模的日益加大,一方面加剧了师资的短缺,另一方面使教学资源捉襟见肘,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越来越不足,只好用传统方法教“大众化”的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书匠,无形中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却越来越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今后走向成才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在小学教育中就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否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可想而知。

二、构建人本管理模式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确立是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倾注于精神文化,更多地关注人的自由、权利和自身个性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当代教育管理者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仍然带有挥之不去的体罚、威胁甚至暴力等非人性化的烙印。“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将更加关注人的自由、人的情感、存在和价值,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再次成为时代的呼唤”。[2]这种历史使命体现在教育中,要求管理者树立人本意识与人本教育管理理念,尊重人、培育人。

1.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更加注重人才的素质与特色,追求人的个性与创造力。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人类生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工作效率成倍地提高。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高新技术都是由人创造、使用并为人服务的,反过来又对人的知识、智慧、管理才能和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和未来的科技竞争战实质上是人才战,知识和人才特别是高、精、尖技术人才将大幅度升值,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的创造性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地位、价值也必然不断凸显,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对人的管理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便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而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的培育不仅需要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人性化教育管理手段,客观上更要求当代教育管理必须转变观念,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教育管理更多地关注人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2.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人性化的校园氛围是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当代社会,人对主体性的追求是空前的。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和选择。学校管理应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与培育,使教师在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中增强自己的亲和力,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培育自己的个性与创造性,促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人性化的管理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成为有凝聚力的集体,这是当代教育发展进步的关键。一所成功的学校,不仅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而且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增强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他们的集体协作精神,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学校的发展及其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和谐的管理氛围,它有利于增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理解和相互信任与支持,从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1.以人为本管理教师队伍。

(1)量化管理应体现对教职工的激励

目前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通过制定具体可测评的数量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和评定的。这些措施表面看来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是公平、公正、无可挑剔的,但在深层次上“伤害”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这些死的数据虽能最直观地说明教师所做工作数量的多少,但教师工作做得是好是坏是不能全面反馈的,简言之,量化管理考核中成绩不好的教师,他们的工作不一定不用心、不见成效。据《新闻晚报》调查,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全国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专家们分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首要原因是“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3]造成教师大量存在心理疾患的原因并不在于教师工作之苦,而是学校管理和评级机制带来的压力。在压力过大的情形下,又怎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教师的职业特点而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其工作质量很难用一个精确的标准进行量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损害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如若制度的制定以情感为基础、以民主为核心,则使制度变得合情合理,有情有义,并且在制度的制定中加入一些激励的因素,定期与教职工进行情感沟通,思想交流,缩短领导和群众的距离,在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上实行可操作性强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那么制度的遵守就会变为一种教师的主动行为。

(2)鼓励教职工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教职工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直接对象,教职工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具有主体性,学校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都需依靠教职工开展活动。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各种方式、渠道,促使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让教职工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学校管理者要大力培养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实行民主管理,教师才会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出谋献策,才会以主人翁精神与管理者共同管理好学校,也才能强化教职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提高教师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教育管理者要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加强培训。创造一切机会让教师走出去,了解外界的信息,开阔视野,丰富感性认识,增强教育后劲,提高专业素质。就像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一样,学校和教育管理者也要花大力气为教师进行教育投资,获得回报也将非常可观。需要注意的是,提高教师素质并不只是一些优秀教师的特权,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平等的学习和深造机会,都会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2.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构建人文教育文化。

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是把管理作为一个文化过程,用人文的方式和机制进行管理。管理者要放手让教师大胆探索教学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当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判断时,管理者不能以好坏论处,而应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出发点,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想说、能说、有机会说的环境。不轻易否定教师的想法,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和工作方式及情感态度,为共同追求的理想及目标担起责任。同样,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也应该“宽容”地对待孩子,以“宽容”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与众不同。学生的创造力是他们宝贵的财富,也是教师特别要珍惜和保护的。学校、教师要重视这种人本思想,并且带动家长,进而推向全社会,共同营造人文教育的文化氛围。

3.人本管理理念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学生是发展的个体,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认知水平能力尚未定型,各方面还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潜在的发展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特定的需要、态度与思想感情,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有与周围人之间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即个性。学生是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和创新教育的主体,教育管理者对学生全面认识,才能根据其身心特点,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学校管理者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个社会个体,通过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独特的天分,这种天分能否很好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发现并且挖掘它。

4.课堂教学管理要体现人本思想。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能力和发展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时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富于想象,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者,成为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等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讨论、答疑解难的激发者,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教学的教育者。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刍议

摘 要: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起步阶段。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给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主要分析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

教育观念是小学教育的指导思想,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是推进人本教育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呢?首先,要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教育管理观念,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与社会、家庭的沟通,从而为小学教育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教师的教学管理应该彰显人本化,注重人文关怀,关心学生的尊严、价值、情感及合理需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改进学校管理,强化柔性管理

首先,小学学校对教职工的管理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在制定决策的时候要凸显公平公正,在分配利益的时候要确保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长远发展。其次,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要真正关心教师生活。针对教师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校要积极了解,力所能及地解决,以促进教师充满精力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最后,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提高自身学历水平,积极进修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小学教育者要打破传统教学落后观念,要重视小学教师的培训机会,要完善进修学习机制,推动教师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三、实施民主管理,发挥主体作用

在小学学校教育管理中,要实施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体作用,促进学校的决策更加合理,教育管理对策更加科学、有效。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教师比决策管理者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心理特征等。教师对于学校教育管理对策对学生是否适用和有效也更加清楚,因此学校在进行管理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广泛听取和采纳教师的意见,形成民主化的决策。例如,小学学校可以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让广大教职工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会议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过程中来,这不仅保障了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也提高了教育管理效率。

总之,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和共同学习的地方,要想提高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学校管理者就要积极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不断改进学校管理方式方法,实施柔性化管理策略,还要积极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实施民主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学校健康有序发展。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基于教改的全面深入下,需要实现教学与管理理念的更新,尤其是在开展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该项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融入与有效运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小学教育管理 模式 对策 研究

在实际践行小学教育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融入,能够促使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始终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来落实,以通过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来促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尊重,进而才能够学会如何去尊重他人,并在师生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以助力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并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以人为本理念概述

基于现代心理学研究下提出了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理念,其核心是指一切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基于以人为本这一主题下,给予人的发展意愿以充分尊重与信任。而基于教育视角下,相应人本思想的内涵则是指要在充分肯定学生主观意愿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学生的能力并强调对学生特殊发展需求的重视程度,进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特点。而在践行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人本思想的落实需要建立在尊重师生的基础上,并在明确师生需求的基础上,借助师生主动发展意愿与合理措施的落实来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则以情感教育来取代强制、命令性教育,在尊重学生情感需求的同时,促使学生主动去遵守规矩,进而为实现自我管理模式的搭建奠定基础。

二、基于以人为本下搭建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以人本理念的融入来促使教育管理理念实现更新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需要以科学教育观念的树立为基础,进而才能够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提供生存的土壤。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则就需要树立全面发展观,要基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并强化对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从整体上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管理环境氛围。而对于教师而言,则就需要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实现对人本思想的融入与渗透,在积极更新育人观念的同时,凸显出人文关怀理念,促使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具备良好的心态与举止,在此基础上,要赋予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权利,进而才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满足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并将人本理念的作用与价值进行充分的外显。

(二)实现柔性化管理模式的搭建

在实际践行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呈现出以人为本融入于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价值与作用,则就需要针对小学师生来搭建柔性化管理模式。在教职工群体的管理上,需要始终坚持以公正性为原则,在各项决策的制定以及利益的分配上都需要将公平公正性置于首要原则位置,进而才能够促使教师人员能够在得到尊重、信任的同时,提升教职工人员的满意度,为确保学校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积极走进教师的生活中,以人文关怀的形式来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促使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在教师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基于现阶段身心发育的特点下,为了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确保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则就需要以情感教育为主,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或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注重沟通交流的语言语气,以良师益友的形象来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放下思想的包袱,并敞开心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充分彰显出人性化教育理念的作用与价值观,为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落实民主化管理

在实际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民主化管理的实施来充分带动教师参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在充分发挥出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能够为学生各项管理决策的制定献计献策,并确保实现科学决策的制定。因教师充当着学校与学生、知识与学生间的桥梁,所以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就使得其能够更加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进而来实现对学生各项教育管理决策是否具备科学合理性进行衡量,以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融入来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民主化决策的制定,则就需要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举办等为教职工群体积极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并落实相应的管理与监督工作,为提高该项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保障。

综上,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将人本思想进行融入,则能够在营造良好的校园发展氛围与环境的同时,为促进学生能够实现全面且健康成长,则就需要基于以人为本视角下,将其中分融入到教育管理模式之中,并实现柔性化管理模式的搭建,同时落实民主化管理来促使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