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艺术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31 09:49:49

导语:在高校艺术设计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艺术设计研究

高校艺术设计研究:浅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素描 创意 设计

[论文摘要]立足于高校美术教育对当代社会人才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独立思想、批判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在当代文化下的应变、反映能力的多方面培养要求,对高校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造型基础课程是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多年形成的传统思维模式,许多高校一直把素描作为造型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在当代开放多元的艺术语境下,艺术教育特别是艺术设计教育面对的是包括传统以及当代艺术在内的整个艺术史及多元化的艺术样式,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将区别于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是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扩展思维空间的过程,从而实现从基础教学到设计教学的桥梁学科。

一、教学目标的转变——从传统素描到创意素描

高校艺术教学造型基础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素描教学目标在教学观念和思维模式上有所区别。传统的素描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并培养其坚实的写实造型能力,提升其造型艺术的素养。不可否认,这种方式曾为我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与艺术教育工作者,为艺术文化的繁荣做出过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的面貌、样式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素描教学、课程设置已不再能满足艺术面貌的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形成。

创意素描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创意;扩展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设计表现方法、手段和设计语言,创意素描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延续了包豪斯“感知教育”的教学原则,试图建立一个与现代设计概念和方法相吻合的视知觉基础,同时以视觉思维训练的整体性和生态性为主线,发展了一套集成式的训练方法。

二、把创意素描作为造型基础课程教学重点的优势

1.创意素描是使学生的观察、感受和视觉化的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它意味着可以使用任何媒介在一个可以绘画的表面上做一些定形的视觉形象来表达内容。

2.从设计的观点出发,将素描训练引入其造型训练之中,结合设计教育的整体特征,利用其中原理部分,如视觉传达的原理与规律,形式法则等。

3.以视觉思维训练为目的,以视觉思维的整体性作为出发点,以现代艺术实践作为教学的源泉,打破了一般训练分门别类,以及先基础后综合,先简单后复杂、先技能后运用的单一教学方法,特别是为现代设计态度和方法相适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能性。

4.强调整体性、科学性、研究性的一面,又注意其表现性、生动性、完整性的一面,是设计创意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造型基础课程创意素描的教学方法

谈到创意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很多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都把灵感最为创意思维开发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把灵感作为创意开发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灵感因人的天赋特性不同而强弱不同,可遇而不可求,无法当做创意素描教学的主要方法。以下两种方法是我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摸索出的具体教学方法。

1.等价变换教学方法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思绪万千。设计者要善于将自己的构思及时地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思路,把这种记录构思的形式我们通常称之为画小稿,从若干小稿中进行选择、综合反复推敲、定稿、再绘制成效果图。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在画传统素描时画得头头是道,可谓“栩栩如生”,十分到位。而一到上专业设计课就暴露了问题,叫他画草图却动不了手;心里想得出却表达不出来;本来很简单的形体,弄了半天还是不对劲儿,要么比例失调,要么透视不准。究其原因,以前画的素描是“有口无心”依葫芦画瓢式地摹出来的,多归功于时间和橡皮功夫,只注意不厌其烦地刻划细部和“浮光掠影”地涂明暗调子,而不注意去理解、分析、研究对象的形体结构与透视关系;没有在大形的把握上和本质刻划上下功夫。所以,一旦离开了对象便束手无策。这是素描教学的失败。

等价变化法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一方或双方经过适当的思考,找出原来五官的两个事物的共同点,把两者的等价关系体系化。该法的创立者市川龟久指出:“创造性开发的生物模式存在于凤蝶的成长过程中。”他认为,在由幼虫变成蛹进而变成漂亮的蝴蝶的变态过程中,存在着创造性开发的最完美的基本模式,并以此作为等价变换理论提出来。即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初期的外形被舍弃了,但是内容却进入了高级阶段,走进了新秩序之中,终于选择了新形态。创意、创造过程也完全相同,此时“新阶段的外形”等价变换为“新的形态”。在创意素描教学中等价变换方法的运用是使学生养成先思考、先创意后动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为设计而素描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素描教学中,以环艺方向的造型基础课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单刀直入”重透视、重理解、重默写、重速写、重创意,以线为主的素描训练方法正是我们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训练应采取的方法;那种直接而快速、生动而活泼的素描才是未来设计工作者的“童子功”。

因此,在素描课程教学中,在教学中尽量避免长期作业,加强默写、速写的练习。让学生根据推测,想象表现出多种不同。同时,鼓励学生把创意和开发素描表现的无限可能性作为研究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表现出眼前所见的形象,还要能表现出眼前所见不到的形象角度的形体来,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强线描训练,培养学生快速表达对象,把握对象本质的能力。这样的训练将大大提高素描教学的效果,真正为专业学习与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构思草图和效果图表达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创意培养为主线,为设计而素描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我在实际的造型基础课教学中的一种体会,同时也是在开放多元语境下探索当代艺术教学的尝试。就像艺术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一样,面对当代艺术教育的现状,多元是语境,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和提醒。

高校艺术设计研究: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优化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优化对策,以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随着设计行业的发展,艺术设计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和新趋势,社会对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积极重视社会的人才需求,开展艺术设计教学,加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但是由于受传统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着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教育模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需要高校重视并解决。因此,各高校积极探索艺术设计教学的科学方法。研究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优化对策不仅能够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而且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一)全球化的背景要求。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主要特征。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很容易受到世界各国文化和艺术的冲击,创新和创意成为全球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源。而且,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艺术设计呈现出鲜明的大众化特点。经济市场中的创意产品日益增多。而且,很多学者都积极学习国外艺术设计,加快产品创新。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大量增加。我国高校教育十分重视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积极开展艺术设计教学以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二)创新教学的要求。随着创新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新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就业的新方向。创新创意产业涉及广告、手工艺品、电影、服装设计、表演艺术、软件、出版等各个行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较大。我国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创意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急需一批高水平的创意人才。以艺术设计为代表的创新教学能够实现创意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是创新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问题。一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分数线较低,很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成绩不高。而且,很多高校都认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仅仅需要学习艺术设计技能和知识即可,不需要学习文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为了进入好的高校而选择艺术学习,艺术生的文化素质偏低。并且,艺术生在中学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校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二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考试内容比较片面,招生考试主要以色彩默写、速写和素描为主,忽视了学生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的考察,学生缺乏艺术设计的素质。(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一是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主要包括艺术设计、广告包装设计、装潢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缺乏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钟表首饰设计、玩具设计、服饰设计等专业。并且,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专业设置存在着盲从的现象,很多高校都随着其他学校设置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美术设计等专业,缺乏对现实经济需求的考虑;二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大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都由平面构成、空间构成和色彩构成这三大块组成,缺乏对艺术设计的详细讲解,专业课程过于笼统。(三)师资力量不足。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校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设计教师缺乏艺术设计实践,对经济生活中的创意产业了解不够深入,难以指导学生在经济生活中的艺术设计实践。并且,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师的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完善的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导致艺术设计教学缺乏专业性。另外,还有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对待教学工作,存在着应付教学和应付学生的现象,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四)教育模式陈旧。受传统高校教学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缺乏对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具体来说,很多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仍采用理论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没有设置艺术设计实践课程和实训锻炼,导致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不高。并且,部分高校缺乏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先进教学模式的应用,仍采用板书式讲授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三、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优化对策

(一)改革招生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是优化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前提,这是因为,改革招生制度能够有效保证生源的科学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创造思维和专业能力。为此,高校应积极改革招生制度。一是高校应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将艺术设计专业招生与绘画专业招生相区别,设置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考试内容,重点考察学生的艺术设计基础和艺术设计意识。二是高校应改革文化考试内容,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提高生源质量。(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一是高校应制定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长远计划,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确保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符合教育规律;二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积极改革基础课程,加强学生在工艺、素描、色彩等方面的训练,完善学生的设计基础知识。另外,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开设创造技法和创造原理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三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积极创新专业课程,增强专业课程的时代性。为此,高校应加强重视制作软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保证学生的手工艺术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设计,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开展艺术设计的前提,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设计思想与设计能力进行高水平艺术设计。为此学校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一是学校应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文化内涵的认识,积极向学生宣传文化与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探索文化中的艺术设计创意,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意识;二是艺术设计教师应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增强艺术设计的人文内涵;三是艺术设计教学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会运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创新艺术设计。(四)更新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观念是提高艺术设计教学的思想保证。因此,高校应不断更新艺术设计教师的教学观念。一是学校应促进教师的角色转换,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让艺术设计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知识传授者、信息提供者、学生学习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艺术设计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艺术设计课堂还给学生,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二是高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积极引进科研工作,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验,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加强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积极运用微课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艺术设计教学效果。

作者:余润生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高校艺术设计研究:试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论文关键词] 艺术设计 特色课程 创新能力

[论文摘 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这就决定了它要在当前高校扩招、生源质量和数量面临急剧下降的严峻形势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和课程改革,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中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近几年艺术生源不断加大,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当前热门专业,大多高校都增设了这门专业。然而,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艺术设计专业本来是一个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大多高校盲目的扩招以及课程设计的混乱、盲目的模仿教学,无法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更谈不上特色课程了,使本来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跟社会严重脱节。其中,特色课程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并已成为制约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瓶颈。例如:传统图形是中国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理应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及设计师们着重进行的专业设计内容及研究侧重点。如果从我们的视线中日益消解,会产生多少遗憾、多大损失。有个性的设计往往是来自扎根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思想,民族性和独创性及个性同样是具有价值的,地域特点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及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之一。未来的设计师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每个民族的图形更多的体现在民族精神层面,民族和传统也将成为一种图式或者设计元素,作为设计师有必要认真看待民族传统和文化。而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界对传统图形的形式有一定研究和探讨,但对民办高校来说把传统图形的形式美和表现技法运用于艺术设计专业形成设计特色并把其作为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却还很少,而且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民办高校把传统图形的形式美和表现技法运用于艺术设计专业形成设计特色并把其作为特色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分析,并运用一些相关的传统艺术知识,探索以传统图形的形式美和表现技法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实践能力,思维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凸现把传统图形的形式美和表现技法运用于艺术设计专业形成设计特色并把其作为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从而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无疑,把高等院校中具有特殊性的民办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实践教学研究策略,对民办高校提高教学、科技水平,完善学校教学管理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实践能力,思维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拓宽素质教育路径,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特色建设,带动学校的整体优化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特色课程在民办高校的重要性

特色课程是高校发展的亮点。在现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民办高校要想壮大,必须创建民办高校的特色。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征。随着每年艺术生源的不断加大,艺术系的特色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更加重要。创办特色课程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全面发展、优化个性、各有特长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因此,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创办特色民办高校的重要任务。 这是摆在民办高等院校面前的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本研究以高等学校特色课程研究为基础,以凸现把传统图形的形式美和表现技法运用于艺术设计专业形成设计特色并把其作为民办高校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为切入点,在分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原因,进而针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研究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三、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创新视角

由于特色课程涉及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也涉及到艺术设计学科改革和未涉及到的其他学科,还涉及社会存在价值,从长远和从短期来看这一现象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研究的角度是关键的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从宏观上看,我国长期以来的就业制度及其学科建设的某些不合理性是阻碍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这已经对我国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妨碍了新技术的交流与引进,本土传统艺术形式和世界现代艺术设计观的相互作用等,所以从宏观上来看,应该鼓励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改革。但是从组织角度来看,我国许多教育院校、科研单位,尤其是民办高校己深深地为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改革的乱复制和盲目性现象所困扰,没有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本研究从民办高校的角度来论述,因此在立意上不主张盲目的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而是以自身高校实际情况,在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凸现把传统图形的形式美和表现技法运用于艺术设计专业形成设计特色并把其作为民办高校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为出发点,也就是以提高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为目的。

通过分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概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将其作为本项目研究的基础;综合分析相关资料和调研结果,归纳影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问题的对策。

高校艺术设计研究:论花山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 年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花山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运用——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tsjg201302摘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是艺术设计特色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章探寻的是广西的花山文化与区内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以及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以期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供可能。

关键词:花山文化;地方高校;艺术设计;融合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必须符合面向地方和区域的市场,这样才能为振兴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地方高校的应有之意。实现特色教学,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服务,就要求我们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必须要努力挖掘一种或几种能够与地方社会相融合的文化,缩小“学院派”艺术设计教学与地方大众生活和乡土特色设计、特色文化的距离。花山文化是左江流域壮族先民的文化产物,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奇葩。其悠久的历史、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粗犷的壁画、古朴的风格吸引这海内外的眼球,展示了壮族先民的聪明和指挥,体现了壮族先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情怀和精神。[1]花山文化宝贵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它对左江流域各县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位于桂西南部,东盟陆路通道的崇左市,这里就是花山文化的故乡。作为地方的民族类师范高校,承载着民族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社会责任。广西崇左市宁明花山旅游区自建设以来,兴旺发达的商业环境和迅速崛起的市场经济的沃土形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良好产业背景,花山文化资源为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设计素材,为我院艺术设计特色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花山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1.1学生艺术思维和设计理念提升客观要求

从北京奥运的5个“福娃”吉祥物的设计到上海世博会的“海宝”形象设计案例,从桂林的山水文化到北部湾海洋文化在到以红河水作为辐射、遍布广西的壮苗侗等少数民族乡土文化风情,无不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深入挖掘他们不光是文献史料学者、历史文人的专利,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艺术设计当代大学生更要从提高艺术思维和设计理念,设计想法的角度深入挖掘民族地方特色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借助广西日益腾飞的旅游业走向世界。然而,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艺术设计类学生优势往往在于具有十分出色的想象力,但文化课相对较差,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中更为恼人的是,学生考上了艺术设计专业,对于本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设计基础知识,闻所未闻,对设计制图工具更是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更谈不上熟练运用。学生对于设计的构成思维训练,标志设计元素提炼,图案设计的素材把握都普遍缺乏创新思维意识,大多拘泥于教材,图片的小修小改,设计思维受到束缚。花山文化以申请世界遗产的花山岩壁画为代表融合了以左江领域的自然山水景观、壮族的风土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传说等,为地处周边的广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实地户外写生、考察提供了大量原始鲜活的素材,对于学生汲取艺术营养,提高审美修养、艺术思维、设计灵感,创作出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大有裨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花山文化腹地,每年都会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各种在周边文化风景区参观、学习交流,学生们都会有相机和速写的形式提取创作素材。

1.2高校师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必须加强

地方高校就业要面向区域,服务地方为主。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自治区。在23万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居住着12个民族(另有分属于28个民族的人在广西工作落户),除汉族外,有壮、瑶、苗、侗、伍佬、毛难、回、京、彝、水和讫佬等n个少数民族。[2]广西区内少数民族人口在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到2010年11月1日,广西总人口数中的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957.56万人,占37.94%,其中壮族人口为1658.72万人,占32.15%。大招生理念下,全国各地以汉族为主的学生,久居学校的高墙校舍之内,对地方俚语,民族语言更是一窍不通,平时对接触地方文化以书刊报纸居多,机会十分有限。他们更加崇尚的是快速时尚的都市文化。艺术来源生活,且要高于生活

。尹定邦在其《设计概论》中明确指出了设计师的职责之一是必须要做文化传播者。一方面,要求我们学生在大学生活的4年要尽可能的学习和融入地方文化生活,即使就业不面向地方,也能在容和地方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环境设计和工业设计方向的教师大多来自东部发达地区,对于适合高校周边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和人才需市场调研和定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多的区域更要学习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地方就业形式的合格设计人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有不少教师是少数民族,在花山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中更容易将本民族的文化融合现代设计手法,提炼设计素材,在广告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图案设计、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图形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课业中加以运用,部分具有民族风情和花山文化特色的作品在全国广告设计大赛中获奖。

2花山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结合的方法

2.1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上下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大到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小到传统的地方建筑的色彩搭配。华夏56个民族中作为主流的汉族文化与以花山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原文明是主流,民族大融合、战乱迁徙、商业贸易往来等多种因素使得中原文明在全国各地得以传承,地方的特色文化也得以保留,“天人合一”是千百年来华夏文明中历代哲人,诗人,画家,艺人所遵循美学原则和向往的境界。对于大部分艺术设计学生来说,偏爱文学的几乎很少,对于传统的中华文化大多一知半解,对于传统的文化学习也是浅尝辄止。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办学从科研向实践技能型高校转变,以就业为导向,具有扎实的技能,一定的理论和科研能力,但空前高涨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对于提高设计文化内涵的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园林艺术赏析、中国建筑史等不容易立竿见影的课程很难重视起来。老师不重视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但笔者认为,从培养设计师的长远出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内涵很有必要。进而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用文化在设计中运用的成功案例来总结方式方法,提高审美修养和设计意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多媒体视听教学法讲解与艺术关联(书法,建筑礼制等)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以故事的形式传授吉祥图案,色彩,动物植物的传统文化来结合设计教学进行创作。三是在设计说明和设计方案的内涵上抓深度,让学生探寻传统文化渊源之后在设计。四是抓好专业考察课,不能流于形式。五是重视田野调查,探寻文化和设计作品的结合点。六是传统文化可进行专题来实施,毕业设计创作要体现文化气息。2.2其次要熟知花山文化和现代设计的方式方法  日本和韩国的工业产品设计一直引领亚洲,日本的丰田汽车,韩国的起亚汽车等都是完全的民族自主品牌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享誉世界的典范。而国内不少汽车制造商的照抄后改装别国设计,只能沦为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部件加工基地。中国的红旗汽车也历经震荡和起伏,现在部分核心部件依然依靠外国技术作为支撑。在设计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使得特色鲜明而又不失时尚潮流的产品更能被人接受。因此,设计的民族性特色越来越重要。由此可见,花山文化要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实现完美融合,必须充分了解和熟知花山文化,不能之其然而不之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设计出好的作品,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只有在恰当使用现代设计的方法上,融合本民族的文化的营养,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2.3不断完善的教学方法

现代设计教育的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体系,注重产、教、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符合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正是衡量大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艺术设计本科教学中,如何使得培养的学生既能掌握就业的技能,又能具备较为扎实的科研能力,是摆在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学生毕业后,经过社会实际设计经验的积累能否成为设计师而不是当下高职高专所培养的以技术操作为核心的“设计蓝领”。由此可见,一个问题在于文化修养的提高与设计教学的重要位置如何权衡的问题;另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是如何提高的学生的设计文化内涵的问题。作为设计教育的

授者我们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1)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是分组进行团队设计方案和文化创思,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二是教师给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概念设计说明,让学生草图及方案表述。三是让学生互相探讨,老师给予总结。2)以社会项目来完成教学。社会项目中必然为人服务,蕴含丰富的文化设计内容。从文化融合到具体设计,在到实际的横向社会课题项目实施是提高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把抽象的、看不见的文化转化为客观实在的项目的具体过程。对于学生认识和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花山文化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艺术设计课业的融合点是应是多角度的、多渠道的、多样化的,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招贴设计课,可以花山文化中的巫术文化来隐喻和讽刺“表现反对迷信海报设计”,要求学生选用“花山岩画”中的图案,来进行创意。要求学生开拓思路,教师要积极引导,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完成设计招贴制作。地方高校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办出特色就必须要有特色的文化土壤,对当地文化的吸收与诠释是艺术设计作品不断创新的根本。本文论述希望能对设计者重视传统文化渊源的对设计的重要作用。

高校艺术设计研究: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探析

[论文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 市场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设计行业逐渐形成市场化体制,社会对新型艺术设计人材的需求量和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教育水平与业务能力与国际接轨。然而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导致了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与社会实践能力严重脱节,这与社会对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因此,这就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必须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求适应新时代要求。论文试从三部分进行分析,归纳出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行业需求的特点,总结了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分析归纳出两者之间的差距。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类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艺术设计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势必会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改变,以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满足市场需求。

一、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参照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不断发展的艺术设计行业的特点,以及艺术设计行业人才构成特点,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培养模式。

1、艺术设计行业的特点

现在社会越发注重人才综合实力的培养,强调专业和领域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艺术设计行业在此趋势下被划分为几个对立统一的行业特点:①设计产业集团化、综合化——家庭工作室,艺术设计个人化;②设计产业国际合作化——设计乡土文化的发掘与保存;③朝向电子化,高科技化发展——回归手工创作,放弃高科技技术辅助;④朝向社会大众娱乐需求进行市场运作——朝向科研理论进行深度学术研究。

2、艺术设计行业的人才构成特点

艺术设计行业的人才构成可形象的概括为金字塔型。居于金字塔顶层的为控制把握设计行业运作人才,包括控制影响艺术设计商业策划,设计界重大研究课题的带头人和设计媒体动向等方面的人才,其综合专业性最强,控制了整个艺术设计行业的走势和发展。处于金字塔结构中层即拉动部分是行业辅助人才,包括中层设计人员、中层研究人员、中层设计院校领导人员以及中层宣传等人才,直接受核心人才指挥。屈居于金字塔型基础部分的是行业设计人才,包括服装设计、舞台设计、视觉传达、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游戏设计、网页设计等各艺术设计行业的设计师。

3、艺术设计行业的急需人才

艺术行业需要的是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练掌握高科技技术和传统工艺,吸收国外先进设计思想挖掘本土艺术根源,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经营等方面可以独当一面的创意型,学习型、交流型专门人才。现阶段市场对设计行业迫切需要的设计人才为: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大量的扩招,导致学校培养能力和规模与在校生需求之间形成了严重的平衡,加上培养模式的滞后和各种社会历史因素,造成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与市场的脱节。

1、扩招与艺术专业发展过快所面临的问题

高校扩招决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否则就失去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意义。我国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多、教师少、资料缺、实习场地空白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扩招后存在着艺术类专业的师生比严重失调,大大超过国际上通常的比例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比例。大部门专业艺术院校和刚刚起步的艺术类专业教师总量不足,存在着结构性短缺,教师教学投入不足。艺术类专业图书资料缺口严重带来教学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幅度的扩招没有考虑学生进校后仍存在着专业基本功较差、文化课偏低更需要读书的实际情况。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过去通过残酷金字塔层层选拔学生进大学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校扩招中一些地方出现的专业设置过滥,专业考试质量下降以及教学质量问题,主要在于学校存在不正确的办学思想和教学评价体系。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1、实效性上的差距

目标陈旧与时代脱节,授课内容陈旧落后,缺乏与实际结合的效果,学生知识老化和现实脱节;相对的问题是培养目标盲目跟从热点,培养体系不成熟。硬性的给学生填鸭了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却没有完全的知识系统架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或者,连教师也只是依照书本简单介绍,学生并不能理解运用了解,完全不能成为学生整个艺术设计知识体系的有机部分。

2、目标范围上的差距

培养目标过广泛铺开过大面面俱到,课程安排琐碎繁杂、文科史论、理工、各个艺术设计专业科目面面俱到,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却缺乏定位基础和掌握单门科目必须的时间和精力钻研,让学生的毕业后发现没有牢固掌握任何一门科目。

3、基础学科和设计课程分配力度的差距

用理工科文科学生的要求艺术设计学生进行理工、文科、英语、数学、政治、等等科目的学习程度和时间,大量压缩了专业设计的篇幅,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而却收效甚微,既没有学好基础学科课程,也荒废了艺术设计的相关课程;相对的问题是太过忽略基础学科课程,以及基础公共课程,学生缺乏高校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文学修养,外语水平、审美情趣和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同样不利于今后的职业道路发展。

4、电脑多媒体使用与手绘模型制作等徒手工艺的倾向差距

忽略本土文化,全盘使用电脑多媒体等等设计教学培养,教导出来的学生,可以熟练掌握电脑制图手段,却缺少动手能力和草稿交流能力,限制了学生即时速写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培养步骤完全依靠古旧的徒手方式,没有给学生介绍先进的设计软件设计表现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严重阻碍了学生直接进入市场就业,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毕业后的第二次培训。

5、科目安排弹性的差距

培养目标简单和应用软件的罗列,浅薄缺乏深度,简单的把高校艺术设计学生的培养等同与电脑技术学校或者短期的职业培训机构,学生的知识无法形成体系,没有能力单独处理负责的设计问题,无法进一步选择进修或者提升的空间;相对的问题是培养目标过于空泛缺乏实质内容,只注重理论学习,学生缺乏掌握电子技术的能力,与社会工作要求相距遥远。

6、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掌控差距

一种问题是忽略本土文化,全盘照搬西方设计教学培养,教导出来的学生,缺乏西方社会环境的熏陶,只是二流的国外设计大学学生的粗糙翻版,没有学习到西方设计的思想,全套西方的设计模式也会和毕业后面临的中国市场不相匹配;培养步骤完全依靠自己学校习惯的本土教育,没有给学生介绍先进的国际设计思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严重阻碍了学生向国际化设计师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文秘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