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31 10:22:19

导语: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技巧论文

摘要:水是城市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河道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断努力提升水的质量和品味,这就是河道综合治理。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

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河道景观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发挥着防汛、排涝、航运等功能,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市民休闲、美化城市等功能。但往往在规划设计中只注重河道功能的设计要求,而对景观设计把握不够。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设计方法进行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使河道真正构成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我们当前重要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道景观,如何保存、修复这些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道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人造景物: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而软质景观却更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如何减少“硬质景观”,增加“软质景观”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3)人与文化:城市河道景观效果不仅仅是物质景观,还应当包含有人文景观,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的活动又是围绕着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来开展的。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人们的这些喜好。另外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将成为景观设计亮点,吸引众人的眼球。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2.1设计理念

(1)要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充分利用水文化特色,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要十分注重保留河道两岸的文物建筑和有形无形的水文化典故的挖掘,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又要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同时还要创造现代水文化特色,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在具体设计城市河道景观时要充分运用景观的植物群种结构,利用空间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树种应尽量利用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2)要坚持协调持续发展的理念。“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这话十分深刻。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在现代的河道景观设计中应当体现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上娱乐设施、大型喷泉、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等。因此除注重河道景观与绿化有机结合,体现水乡景观特色外,应将绿化与名人活动、历史事件、古代文化遗迹及古树名木结合好。首先要保存和恢复两岸遗留文化,重造历史风貌。其次是要谨防城市河道景观片面化,要注重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实现设计与自然有机的融合,恰如其分的“锦上添花”。

2.2设计原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自然生态作为植物设计的首要元素,并同周围的人文环境充分结合,打造成一幅诗情画意的河道景观画卷。在具体设计中应当坚持以下3项原则。

2.2.1多样性的原则

自然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表现之一就是植物种类的多姿,而多种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这种制约相对平衡,个体或群体植物才能协调共生,形成有序的体系。

2.2.2师法自然的原则

人工的模拟自然群落能够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同时好的生态环境又能够吸引各种生物到此栖息生长,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使景观更具自然特征和生命力。

作为河道景观,沿岸应该有统一的绿化背景贯穿全线,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形成“线”;同时结合硬质景观的主题进行不同的景点配置,在游人停留部位采用造型优美、色彩醒目的植物品种,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满足,达到触景生情的境界,形成“点”;选用几种较有特色的种植形式在全线呈块状分布形成“面”。如此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2.3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要结合河道空间的美学特点和游览者的视觉特性,充分考虑到现代条件下速度因素对景观形式、景观尺度等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河道景观成为优美、亲切、宜人且富有活力的休闲娱乐场所。在设计河道景观绿化时要注意把握以下3个方面:

2.3.1河道沿岸平纵面线形的把握

鉴于人们在游览河道时看到的往往是动态的风景而不是静止的画面。因此,在设计河道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已有的自然条件,顺着自然地形以避免由于修建景观而破坏沿岸的生态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曲线元素将外部景观引入河道环境、通过地形起伏条件布设富于变化的线形以区别于其他地区。

2.3.2环境色彩搭配的把握

恰当地把握河道景观与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的心理反映之间的搭配和协调至关重要。

当河道位于繁华街区时,根据两侧建筑不同的风格、可用立面设计、装饰手法,形成变化丰富的河道景观。这种变化往往会显得庞杂与凌乱,这时可以通过植物造景对道路赋予较为统一的色彩基调——绿色,在这些建筑之间起协调的作用。除此之外的河道景观色彩则不宜丰富,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对位于色彩相对单一的老城区附近的河路,由于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造成了人们休憩、绿化的空间日益缩小,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环境,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空间立体绿化,提高绿视率,弥补局部地区平面绿化的不足,为人们提供与水对话、宁静、趣味的场景。公务员之家

2.3.3环境小品设施内涵的把握

城市河道景观中的环境小品设施,主要包括花坛花钵、休憩亭廊、座椅、雕塑、景石等,体量不大,功能不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息、观赏、标识等功能性服务,而且其本身的造型、色彩也颇具艺术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往往因其小而精致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体验。设计独到的雕塑、小品。点缀在绿色植物之间,既塑造了地方文化特色,满足现代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反映了现代人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情趣。景观有了艺术的灵魂和价值,城市形象也将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通过景观建设、整治,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的水域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是城市河道绿化景观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的更高目标,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通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城市会变的更美丽,更青春,更有活力!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加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效果方法的探讨

摘 要: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了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最后讨论了加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河流与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靠着河流的城市,河道建设对居民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河道规划治理中人们对河岸的整治与美化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城市水环境能够得到改善。所以就要对城市河道不断进行改造,把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与其生态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改善城市面貌,而且还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河道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城市非常关键的组成要素。河道景观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下图1是河道的一般功能。除了这些,河道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市民休闲、美化城市等功能。不过在设计的时候通常只看重对其功能的考虑,而忽略了它的景观性特征。

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设计方法进行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使河道真正构成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相关单位以及广大群众应该积极分析探索的一个关键事项。

1 当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的河流景观设计常常只侧重于护岸、堤防、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除了这些硬质景观,不容忽视的还有了绿地林荫等景观的规划设计。大众所需要的环境是要充满生活气息的,而这些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相比更适合这种环境。如何适当增加软质景观,减少硬质景观的建造,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在改善城市水环境上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将城市河道改造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风景型河道,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观念确实推动了城市河道建设的发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比如不注重生态建设,只注重风景景观,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与错误性的建设。

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但是很多景观河道都在两岸的园林布设这个核心问题了上犯了一个同样的毛病,那就是在一味追求美的过程中,误以为美只是许多小品的堆叠。于是便把许多景观手段都集中到有限的河段中去,如盆景、雕塑、小桥、流水、喷泉等等,造成了景观的堆积,一般都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2 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协调性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处理好与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从属关系,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服从、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另一个是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关系,要保证水安全与水景观的协调统一。

2.2 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作为河道景观,沿岸应该选用几种较有特色的种植形式,在全线呈块状分布形成“面”;然后有统一的绿化背景贯穿全线,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形成“线”;同时与具体景观的主题相结合,进行不同的景点配置,形成“点”。这样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别具一格的绿化景观。

2.3 多样性的原则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就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多种植物之间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只有这种制约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个体或群体植物才能形成有序的体系。

2.4 保持生态平衡原则

进行自然景观的美化处理是河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但要在不破坏总体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沿河流两岸要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带并与郊野基质连通,从而保证河流作为生物过程的廊道功能。另外,应该使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尽量保留,适宜生物生息繁衍,使生物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恢复河流水中的小岛和湿地,重建原生态的河流生态链。创造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河道景观,实现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图2就是一个生态型景观河道。

因此,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减少对周边原有环境的破坏,特别是要重视对植被的保护。

2.5人性化原则

因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最终受益者是人们自己,所以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人性化原则来。从人类审美活动的基本特点出发,考虑观赏者的审美感觉,注重景观的层次感、错落感,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物,也可以运用传统的造景手法,并对设计形式和材料进行创新,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活动要求,形成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

同时,在考虑大部分感受的基础上,也要考虑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比如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士等,设置一些无障碍设施,进一步体现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3 加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效果的方法

3.1 总体规划与定位

在进行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之前,首先要先对河道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勘察,不仅要对河道的周边生态状况、河岸建筑物、水域概况等有所了解,还要对城市气候、居民生活状态进行调查,与不同的建设部门联合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总体规划方针。

3.2 融入地域文化特色

任何城市都有它的文化要素,融入地域文化内涵是评价一个景观规划设计重要因素,所以要合理的结合当地文化的相关内容开展河道设计工作,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对河道景观设计。在满足防汛、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功能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景观要与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入。与城市风格个性结合,与当地民俗、民族特色相结合,以雕塑、浮雕、文化长廊、音乐、灯光、喷泉等景观元素表现,使人们在享受旖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3.3 改善河道硬质化现象

随着河道硬质化程度的加深,很多城市的防洪压力越来越大。应对硬质化现象,可以从材料和工艺两方面入手解决。近年来,模袋、土工布、大石块等这些具有渗透性的防护材料在应用上越来越广泛,逐渐取代了浆砌石、混凝土等造成河床硬化的材料,这样不但起到了防护作用,又实现了再渗漏效果。

3.4 河道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河道道路景观艺术设计要始终坚持自然、淳朴的思想理念。由于河道景观区域的道路与其他道路是不同的,一般以群众休闲散步为主,所以我们在设计上要将城区运输道路与休闲道路区别开来。要将河道周围的道路与植物区、小公园等空间相融合较差,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区域,让人们有着美的享受。

3.5 合理的设置环境小品装置

城市河道景观中的雕塑、花坛花钵、座椅、休憩亭廊、景石等等,都是属于环境小品设施,虽然没有很大的规模,但是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供给人们一个休息的场地,而且它本身具备一定的观赏性特征,我们经常发现那些衬托在花草之间的雕塑,设计非常精妙,不仅把一个区域的文化内容体现出来,同时还可以体现出当代群体的审美思想。

3.6 结合周边环境设计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协调好景观和附近的物体、群众的心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可以有效地统一到一起。如果是处于市区的河道,可以通过立面设计的形式,结合其附近的建筑的样式,形成变化丰富的河道景观。如果河道处于人口数量较多的旧城区,往往没有足够的休息场所,而且绿化规模也较小,此时要想确保环境合理,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空间立体绿化,提高绿化率,弥补局部地区平面绿化的不足,为人们提供与水对话,宁静、趣味的场景。

4 结语

在城市化发展中,城市河道景观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城市河道景观工程时,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指导和规划,在利用自然的同时更要保护好自然,在建设生态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样建造的城市河道景观将更符合自然生态发展的规律,也能彰显出本地特色。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

【摘 要】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景观最活跃、生物最多、生态适应性最差的区域,它是人类与自然共同活动的地带。河流不仅有排洪、防洪作用,还能调节气候,为现代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的功能。在现代化发展中,建成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环境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品位与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城市河道治理,对生态景观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生态景观;设计

前言

长时间来,传统河道将工作重心放在航运、泄洪等方面,使用河道渠道化、局限化的模式治理,却忽略了生态功能。这类做法的缺点是隔断了生物活动,很容易影响河道生态环境。刚性护岸限制了河水流向,如果河水流量较大,势必会破坏周边环境。因此,在河道景观设计与规划中,不能只是停留在美学层次,而是设计出集交通、文化、排水、防洪、生态、绿化综合一体的河道景观环境,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成果。

一、城市河道治理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

河流环境一直活跃在历史传说与人类历史中,截至当下河流与河流所在的区域都成了河道治理的重点。同时,人类也将大量政治、经济、生态、科学投入河流管理与利用中。但是我们发现:过量的创新与投入是一种错误表现,甚至属于功利主义,为稳定水源、控制洪水、方便航行,人类将管理集中在河漫滩与河流改造中。因为河流都是相连的,所以在治理河流时,必须弄清管辖责权与责任关系,同时遵循治理原则,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自然安全

城市河道的首要职能是防洪,所以在治理城市河道时,必须考虑防洪能力,从根本上确保河道安全。然后是规划好河道附近的景观,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改造,这样才能保障城市河道环境、经济效益的改善。河道作为典型的自然景观,有很多深浅不一、曲折的姿态,这些都是自然的杰作。因此,在治理河道时,必须尊重河道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保障河道形态,最终设计出和谐、自然的河岸景观。

(二)生态观赏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必须注重美感,同时为其设计出具有美感的景观,尽最大努力为现代市民提供宜居、优美、生态的生活空间。除此之外,在河道设计中,还必须保障生存空间,这样才能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繁衍环境,确保生态平衡,促进现代化持续发展。

(三)亲水性与文化性

城市文化应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思想与内涵,同时这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体现。在治理城市时,必须渗透城市文化,让河道拥有良好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特性。而一个良好的城市河道必须是自然与人文的整合。亲水性则是人类发展的天性,所以必须在河道两边修筑亲水设备,这样才能为市民提高观赏、亲近水源的平台,为其构造出优美、舒适的空间。

二、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

(一)河道工程的整体布局

在河道治理中,应该将防洪工作放在第一位,结合河道主槽状况,借助中间墙将河道划分成两个领域,然后再把其中一侧堤防与中间墙设置成洪水槽,专门用来行洪;另一侧堤防与中隔墙作为景观规划地带,而景观专门用来蓄水。滨河生态景观区设置在河堤角偏高的滩地,在修建护滩工程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固堤防洪价值。这种方案不仅化解了蓄水、洪水与泥沙间的问题,同时还设置了蓄水景观与滨河生态园区,既有城市河道防洪的作用,又能用作泥沙型河流治理。

(二)城市河道平面设计

河道的首要功能是防洪,所以河道平面设计必须迎合河流走势,适量后退河道暗线,这样才能为岛屿、河滩、湿地留有足够的中间地带,水生、陆生生物才有足够的空间生存。城市河道与人工开挖都属于景观内容,水流较缓,所以在河道平面设计中必须避开笔直与较宽敞的河道,或者结合河道自然趋势,为其设置蜿蜒的水路、水塘,同时设计出多种河岸线,打造多变、灵活的河道模式。通过研究发现:一条曲折蜿蜒、宽窄不一致的河道具备更多的自然气息,它更加活泼、灵活,同时也更适合生物生长。

(三)河道断面设计

在城市河道断面设计中,应避免河道中的浅滩与深潭形态,不能让河床固定,结合多样的水面,让河流拥有良好的摆幅。对于河道纵断面,应形成交错的浅滩与深潭,这样才能避免直线横断面。在河道断面设计中,必须整合园林设计理念,为其建成景观式河道,这样才能着重突出河道的亲水性与绿化功能。传统驳岸属于一墙到底的结构,它隔离了水与人,既不经济也很生硬。现代复式断面和传统驳岸相比,它更注重人性化与经济。在一般水位上面种植低矮灌木、杨柳或者草皮植物;在常规水位搭建水平台,不仅经济而且美观;在常规水位之下使用挡墙与护坡。这种复式断面,不仅能节省投资,还很好的展现了自然、生态与绿色的理念,拥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选择材料和生态护岸

传统的河岸更多的是刚性护面,地面、河岸、护岸会形成三面光与两面光的形式。而现代城市河道在迎合水流冲刷的过程中,结合了河道水生物繁殖与生长状态,它是符合环保生态要求与自然规律的设计。最近几年,在科研力度加大的同时,工作人员也开发了很多新型护砌材料。具体如:江苏南京已经开始应用的随机多空绿化混凝土,它属于生态环保材料,不仅能改变河岸周边植物生长环境,还具有很好的防洪功能,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成果。

在生态护岸中,它使用的是卵石笼、山石与干砌石等通透的材质,既能在材料中覆盖土壤植物,还能避免流水冲刷影响。先在水位较低的区域铺设土工布,然后在上面放块石,需要注意的是块石堆放周边应自然弯曲,将种植土铺设在块石上,填满块石间隙。这样过水后,块石缝隙就会长出水生植物。使用木桩、植物梢、棍相整合的河道护岸属于自然、生态的模式,可以在坡面分层进行杨柳、灌木、草皮种植,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植物护坡形式。

另外,在植物造景中,还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空间、时间得到富有个性与艺术魅力的河道景观,着重景观层次、质感与季节变化,这样才能满足城市气候特性。

三、结束语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建设中变化最多、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它不仅能满足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渴望,还能回归自然。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防洪处理,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欣赏自然给予的美感,这样才能实现人文、水清、景美、岸绿的城市河道规划要求。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发展变化探索

摘要:以石川河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变化,以期有助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关键词:滨水景观;景观设计;城市河道

城市河道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大多数城市建设过程中广受重视的环节,特别是一些城市河道处在城区边缘,对于城市外围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甚至影响着城市形象。当前我国的城市河道设计理念在不断完善,如果能够遵循一定的原则,顺应时展,必然能够使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1城市河道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城市建设的破坏性开发,导致城市中的河流受到了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例如,有的河流被人为取直或裁弯,以迎合河道沿线部分建筑的景观。有的城市为了节约土地,在开发过程中侵占河道和河堤,但又不得不加高防洪墙以防止城市内涝,这导致原有的河流成为城市中的渠道,不但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还有的城市只重视经济指标,不考虑环境发展,对部分工厂向河流中排污的问题未能严加管理,致使部分河流污染严重,甚至成为排污河,失去生命力。

2城市河道建设应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

2.1行洪安全

现代城市中的河道大多穿越密集的人口聚集区,如果用于城市行洪,就必须考虑行洪安全问题。为保障汛期行洪安全,河道应确保充足的行洪断面。由于过去的城市开发大多是破坏性的,在开发过程中不断侵占河道,导致河道断面变窄,不得不加高堤防以保障行洪安全。地方和防洪墙的加高阻隔了人们与河道的亲密接触,因此,在河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并在此前提下,打造符合人们需求的城市河道。

2.2因地制宜

由于每座城市中的河道有不同的用地范围和发展规划,现场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河道景观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河道行洪安全,水文特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呈现出最别具一格的风采。

2.3质量控制

河道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更要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河道的质量问题。因此,除了美观以外,还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注意兴利避害,在布景的同时考虑主流摆动、河床稳定、护岸工程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滨水河道在安全的基础上给人美的感受。

2.4文化保护原则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不但要考虑自然景观,还要充分--重视人文景观的呈现,二者的融合才能呈现出最具美感的设计。因此,在设计城市河道滨水景观时,兼顾自然景观整治与人文景观保护,使+区域内的文化历史具有延续性,景观具有生动性,展现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并存的城市风貌。

3河道建设理念的发展趋势

3.1生态化趋势

河道设计的生态化趋势体现在生态化水体护岸、自然化河道形态和生态化水体更新等方面。

3.1.1生态化水体护岸。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水体护岸与以往大有不同,不再使用传统的水泥、石砌等方式,而是过渡到木桩再过渡到现在的生态化护岸,充分尊重水岸的自然特征,采用自然材料,建造生态河堤。

3.1.2自然化河道形态。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尽可能摈弃原有的破坏性开发,减少对河道的人为调整,不再过度配合市区建筑而裁弯取直,而是充分考虑河道横断面的泄洪需求进行设计,满足河道丰水期和枯水期的不同需求。

3.1.3生态化水体更新。“水景观绿化”法已成为当前水质生态化更新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兼顾了水体、水质更新与景观设计需求,同时能够改变以往盲目开发导致的湖泊蓄水能力降低以及蓄排水平衡被破坏等现象。

石川河在景观设计阶段设立了贯穿南北两岸滨水区的绿色生态区,以原生植物造景为主要思路,利用植物的自然特性营造出百树园和花灌木园等,辅以湿地形成滨河生态走廊。

3.2人本化趋势

人本化趋势体现在打造立体亲水空间、完善滨水景观设施以及合理规划滨水交通等几个方面。

3.2.1打造立体亲水空间。充分考虑到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人的审美需求与水体的相关性,不再用又高又厚的防洪堤和防洪墙将人们与河道隔离开,而是采用亲水设计,确保泄洪安全的情况下,打造水岸线的立体化设计,横向不再采用单一的结构模式,纵向则利用岸线高差丰富空间层次。

3.2.2完善滨水景观设施。主要是考虑到人们对水岸线活动场地的功能需要。通过设立残疾人坡道、盲道以及残疾人卫生间等设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而滨水娱乐设施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娱乐需求。

3.2.3合理规划滨水交通。一方面丰富步行交通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另一方面打造绿色车型通道,通过设立绿化设施达到美化环境和减少车辆尾气危害的目的。石川河景观设计通过设立文化主题区、康体运动区、娱乐休闲区等方式,使滨河景观设计更具亲和力。文化主题区位于河北岸公园中部,设立富平八景自然景观认知区,通过景观石上“石川河滨河公园”的题名,使人们有景观标识认知。通过设立不同的坡道和弧形踏步,实现高差的错落有致,以石刻小品和不同植物组块展示富平八景。康体运动区面向运动爱好者,沿河设立自行车道、步道以及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功能区,满足人们健身康体的需求。娱乐休闲区则以儿童设施为主,主要用于增加该区域的趣味性。

4结论

河道景观对一个城市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洪安全、美观、功能性应当兼顾,而不能顾此失彼。本文结合石川河景观设计,对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变化做了梳理,以助力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的发展。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

摘要:以生态设计原理为基础,从SWOT分析、环境评估及相应开发策略几方面阐述了如何营造现代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使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归流河兼具美学和社会效应。以求对河道的整治、规划和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生态设计 归流河 环境评估 开发策略

1 引言

城市河道,曾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命脉,也是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根本。然而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河道逐渐失去其防御、运输等功能,直至沦为藏污纳垢之所,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景观建设的热潮,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治理“母亲河”被列入各级市政府的奋斗目标。

乌兰浩特市归流河位于市区西侧,河道基本保持自然形态。河道两侧丛林丰富,植被多样,自然形态完善,是很好的自然景观。不过由于多年来未能纳入统一划管理,设施医乏,交通不便,建设无序。

2 生态设计原理

俞孔坚教授以Sim Van der Ryn 和Stusrt Cowan(1996)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结合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和城市设计的动态,系统地阐述了景观及城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2.1地方性

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一原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2.1.1 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当地人的经验,他们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就如本案例,乌兰浩特市是一座拥有厚重历史传承着中国革命红色文化的城市,它以“红色城市”闻名遐迩。它还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以蒙元文化为首)底蕴的城市。对于深入挖掘蒙元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也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在设计中必须尊重、认识这些文化,才能被当地人民认可,才是真正成功的设计。

2.1.2 当地材料

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乡土物种的消失以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2 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

第一、保护。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

第二、减量。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第三、再用。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第四、再生。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未相接的闭合环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

3 归流河概况及SWOT分析

3.1 归流河概况

归流系蒙古语,意为山杏。属嫩江水系,儿河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宝格达山,全长218公里,流域面积9706平方公里,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境内汇入挑儿河,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3立方米。

3.2 SWOT分析

3.2.1 Strengths(优势)

现状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系完整,水质良好;具有良好的湿地与林木景观,对于生态环境及气候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自然文化底蕴深厚,地区文化特征明显(蒙元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易于塑造特色人文景观;当地具有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优良的民俗风情。

3.2.2 Waknesses(劣势)

水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强,且存在旱涝历史;基地位于新区,周边地区拟定或正在开发难以依照现状发展统一整合景观;缺少完整河流旱涝等历史资料。

3.2.3 Opportunities(机会)

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良好定位,易于快速提升土地及景观价值品位;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的统一和谐规划;可作为引导性景观规划带动新区形象塑造,提升价值品味,并最终带动经济效益的创造。

3.2.4 Threats(威胁)

开发量及开发时序的控制;现状具体林地保护的程度及保护可控制限度;当地自然条件对生态景观可行性的影响和气候条件及河流水位的多变性。

4 归流河环境评估及相应开发策略

4.1 林业及野生动物现况

4.1.1 现状评估分析

乌兰浩特市林业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5.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1%。林区和山区多产木耳、蘑菇、猴头、南菜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山珍,有沙参、党参、桔梗、防风等多种中草药材。

4.1.2 相应开发策略

顺应生态可持续和对于生态本地系统的保护,对于现状林地完全予以保护。并适当扩大林区覆盖范围,实现生态主导原则。

4.2 湿地及自然岸线现况

4.2.1 现状评估分析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侯、补

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4.2.2 相应开发策略

保留原有部分湿地内植被,并对湿地环境进行整治和范围扩充,创造适宜的湿地生态岛。

4.3 自然岸线处理

4.3.1 现状评估分析

现状水流环境婉蜒曲折多变,缺少片面水域,难以满足整体景观水域的要求,且现状水流存在较多季节性断流。河道由几米至几十米宽大小不等。考虑到旱期的断流以及洪水汛期,防洪堤坝内有被淹没的可能。

4.3.2 相应开发策略

对于自然景观岸线的河断面设计采取分层次、分等级的设计手法,在1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多以种植植物为主,适当地设计一些亲水平台;在2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简单的构筑物景观,以不影响整体河流的生态性为前提;在5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可设有部分景观建筑;在10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则可以设计一些使用年限久远的景观构筑物或建筑。对于河道岸线保留地段,做亲水式处理,不变更河道断面形式;对于结合橡胶坝处理的水域处理方面,建议配合湿地典型断面形式,扩大水流面域,塑造片域河流景观。

5 总结及下一步建议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技术研究为专案提供大量所需的咨询。在过往的研究中提供了有关专案基地以及归流河流域的有限的咨询,但是下一步还需要搜集更多的新资料与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