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1 11:42:31
导语:在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通过分析判断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归纳正在面临的问题,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生产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生产措施
在破坏性掠夺落后地区的资源和损害环境上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经济,虽然无可避免地走了一段资本主义社会的老路,但比其他任何发达国家都更早地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策。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赋予了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定义,即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经过中国的消化吸收,最终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国策。林业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常年受到过度的采伐,严重影响了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因此,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国策,促进我国林业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1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1可持续发展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成果始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后果的担忧。世人对其的定义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它并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根据世界经济发展造成的后果而提出的亡羊补牢式的政策[1]。森林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持环境适宜居住的重要自净装置。世界最大的森林亚马逊被称为“地球之肺”,正是由于森林特有的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功用,调节整个地球的气候,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保护环境的要求,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2可持续发展现状
在我国,林业经济距离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准的可持续发展还很遥远。虽然国家已经下了足够的力气、投入了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建设林业,但成效尚不明显。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民并没有足够高的思想觉悟。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对后世影响的人大多拥有相当高的学历,经过了系统的教育,见识和理解力都经过了系统的培养,但越是大面积的林业存在的地方就越接近于地广人稀的农村,拥有高学历的人不多,往往无法理解为何要将能够用于经济建设(商业、工业或住宅)的土地去发展林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拉长了利益链条,能见到投资的回馈效率太低,很多收入是无形的,令很多思想觉悟低的地方政府对此产生了抗拒感。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措施
2.1改变评价方式
常言道,对君子则以义诱之,对小人则以利诱之,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改变评价和考核地方政绩的方式。如果能够加重可持续发展一项所占据的比重,地方政府就会积极推动包括现代林业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2]。这样有利于推动林业相关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实现生态和经济2方面效益。
2.2优化产业结构
阻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理由在于林业发展的周期长,前期资金、人力和资源的投入多,收获成果和盈利方式基本上是农业的盈利方式,商品化之后的价值偏低,因此,重要的改变方式在于优化产业结构。这需要在地方发展林业之初严格规划种植树木的数量和种类,加强调整异龄林和同龄林的结构,尝试达到完全调整林的标准,进而保证实现林业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发展包括旅游、有氧运动等在内的服务业,提高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并将社会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
2.3发展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对资源的再生产、再开发和有效利用,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模式,提高林业建设中的科技含量,从而保证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依靠科技进行林业发展,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林业和林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增加经济收入,推动林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2.4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林业和森林资源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没有法律法规规范秩序的市场注定混乱,相关法律法规最接近通过保护和科学发展林业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是2000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在经过了相对漫长时间后,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变化极快,已有的法律存在很多执法程序甚至内容上的不足。有些条款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作者:李青青 单位: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严坪林场
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璄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非常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林区分布不均匀。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的重要性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时一致的。
(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
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3、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4、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5、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6、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②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公务员之家
③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森林法》的立法目的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其宗旨是: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在这一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运用法律体系保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摘 要:营林造林工作是林业发展的基础,营林造林的质量会直接的影响到林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做好营林造林工作非常重要,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位林业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对如何加强营林工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探讨。
关键词:营林造林;经营方式;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林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在提高森林的质量,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工作,完善森林的综合功能,实现以生态化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增加林区工人们的经济收入,加速森林的发展进程等方面做出了调整与完善。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工作经验对加强营林工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营林造林的重要意义
1.植树造林可以很好的保持水土。有多地方的植被覆盖率是相当低的,一遇到雨季河里就会冲入大量的泥沙,这样田地便遭到了破坏,将入海口堵住,河床被填高,所形成的危险性是很大的,不仅对生态平衡造成了影响,而且也会造成大量损失。要从根源上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就必须做好营林造林工作,将此项工作具体落实,树木的根系是非常庞大的,可以牢固的抓住土壤。这样土壤中的水分便得到了保护,不会快速的流失,并且树木可以吸收水分并加以储存。
2.植树造林可以防固风沙。在风沙袭来的过程中,将会有很多的田园遭到破坏,也埋葬了很多的地表面积,这样逐渐的发展下去城市将变为一堆废墟。而营林造林可以有效的将风沙的袭击力度降低。事实表明,通过防护林可以有效减弱70%以上的风沙。同时在树木间种植小草,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含沙量。
3.植树造林可以为人类提供有用的东西,还可以防止噪音污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药材、水果等有很多都属于林产品,还有我们使用的新炭、橡胶和茶叶都是来源于树木,所以树木具有非常广泛的用处。另外,植树造林还可以保护环境、减少噪音。这也为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力发展林业,营林造林是林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与林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为此,营林造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占据着突出重要地位,营林造林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非凡的重要意义。
二、营林存在的问题
1.由于建设类型单一的种子园、母树林的不及时更替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多方面因素,使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总体上落后。
2.育苗的生产形式以及苗圃管理难以跟上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步伐,种苗急迫需要以产品的角色进入市场。
3.苗木的投入量远大于设计作业量,更新造林中数量与质量存在失衡,苗木成本在造林总投入中的所占比例过于偏高;树种结构比例失调,适合本地区所种适树不到位;在良种与壮苗的选育、引种、推广以及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也存在误区。
4.丰产林、幼培丰产林集约经营及部分常规造林小班在经营管理措施上,体现为短期行为,集约化管理措施力度不大。
三、如何加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抓好种苗基础工作
种苗培育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对育林造林能否成功的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林业发展中最根本的保障就是种苗的质量,种苗质量直接影响着后期的树木孕育质量好坏。树苗培育工作要使用科技的方法培育高产量、抗病的优良种苗,提高种苗的培育速度。政府可对优质种苗实施政策扶持或资金帮助,使优质种苗的推广力度加快提升。需根据地区季节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有计划的对种苗培育工作进行划分,以保障育林造林的成活率。
2.完善营林造林经营方式
提高营林造林质量的重要手段就是科学集约经营方式。应将传统的粗放型营林造林经营方式彻底的改变,发展为现代的集约营林造林经营方式。首先,将传统的火种刀耕的耕作方法彻底改变,而应大力推广现代化的化学控草、机械整地和机械割草的耕作技术,将炼山造林改变为耕带整地造林。其次,从前的重造轻管方法应彻底改变,而要在营林造林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加入抚育间伐、配方施肥和修枝整形等方法,开展森林的定向培育,使营林造林单位面积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再次,鼓励开展复层林经营和林下利用,通过科学有效的改造和经营,逐渐形成功能完善、Y构稳定和树种多样的森林。另外,应加大对现有营林造林技术的推广,并组建相关的配套设施,可以在某一合适的地区内建立营林造林的示范区,在该地区发挥带头作用。应调动其各林业部门中的科研技术人员推广和参与的积极性,研发出实用的科技成果,使营林造林工作的整体经营水平得到提高。最后,在营林造林过程中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抚育管护、树木经营、作业施工等重要步骤的监督管理,使营造林的管理水平全面得以提高。
3.积极解决营林造林中的新问题
(1)随着林区制度改革工作第一阶段的产权主体工程的完成,各林区的营林造林积极性都非常的高,随着林区资源可持续发展新形势的到来,林业工作的各职能部门,必须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增强对营林造林工作的认识。林区改革之后,虽然有效的调动起百姓们主动积极造林的热情,但是由于林业自身的特殊性,不能将造林工作视为一种经济行为和商品生产来对待。所以,各地方林业的主管部门不能看着眼前的这种争抢造林的大好形式,对营林造林工作不管不顾,而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这样才能够将百姓们对营林造林的积极性发展好和维护好。
(2)营林造林工作效益和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营林造林服务。各地区的林业部门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服务和指导工作上,应由从前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可以建立定期的信息制度,为社会化造林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各森林防护、种苗、绿化等部门应根据自身的职责做好各自的工作,相互配合形成共同管理的工作局面。应将实用的信息到社会中,并按照森林培育目标和地区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树种,开展造林工作作业的设计,辅助生产单位和林农科学有效的造林,进而提高造林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益。应给技术骨干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更多下基层的机会,可以将技术带入基层,为林农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引导林能科学的营林造林。
(3)开展营林造林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建立一批技术水平和素质高的营林骨干团队,这样才能确保营林事业在健康的环境下可持续的发展下去。首先,应做好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各地区林业部门需加强林业队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林业骨干们的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其次,提高营林骨干队伍的行风建设,在营林项目和资金安排工作中,特别是重点项目资金的安排中,应防止出现不正之风,确保资金的被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在营林育林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提高科技育林的运用,提高育林的质量和水平,保证在育林过程中能按照相关规划执行育林。营林造林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能促进林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环境的改善做好保障。
摘要:指出了在沙尘暴、雾霾等恶劣天气频频出现的今天,积极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阐述了营林生产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优化种植产品、加大科技投入和健全法律法规等有效策略,为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营林生产;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有效策略
1引言
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进行林业管理中注意协调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关系,促使两者可持续发展,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其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JP3]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P]
2.1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经济方面是指资源、资金、人均收入、效益增长等方面持续发展;生态方面是指生态还原力、自我调节能力、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等方面的持续发展;社会方面是人口总数、生活方式、社会稳定性、体制建设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1]。
2.2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营林生产和林业生态的性质和特征来看,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是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营林生产做到位,并且与时俱进,才能使营林生产紧跟时代步伐,合理生产、科学经营,扩大森林规模,提高营林经济,促进林业生态持续发展,国家经济水平稳步上升;反之,营林生产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林业生态,未做到与时俱进,短期内营林生产的确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且不会给林业生态带来较大危害,但长此以往,林业生态被破坏,营林生产将无法持续进行,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会逐渐降低[2]。所以,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支撑着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维护着营林生态可持续发展。
[BT(1]3[ZK(]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ZK)][BT)]
基于以上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了解,可以确定两者协调发展是非常有益的。那么,如何促进两者可持续发展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3.1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我国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调整森林产业结构,即林业产品结构、林业经济结构适时调整和优化,如此可以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协调发展。
3.1.1优化种植产品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为了使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需要进行营林品种市场调研工作,选择适合的营林品种,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合理的进行苗木栽培,提高树苗成活率,促使树木良好成长,促进营林生产,维持林业生态。
3.1.2注重产品开发
营林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当前木材或板材市场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合理的开发和升级林木产品和精加工产品,并注意控制产品质量,提升林木产品价格。就以我国一次性筷子生产来说,其浪费大量林业资源,对其合理规划与调整,制造精致的、特色的、环保的筷子,不仅可以提高筷子价格,还可以节约林业资源。
3.1.3开发林业旅游
在旅游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的情况下,开发林业旅游,将林业与旅游结合在一起,营造自然环境、创设花圃园艺、搭建原木休闲区等,可以吸引人们进行林业旅游,同样会创造经济效益,促进林业生态持续发展[3]。
3.2加大科技投入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正确引入与运用,同样可以支持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加大林业科技理论的投入,促使科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营林生产进行调整与优化,可以使营林生产合理化展开,也能提升经济效益,促进林业生态持续发展。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林木种植和林木产品生产,可以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营林生产空间,使营林生产持续进行,林业生态持续发展。所以,结合林业实际情况,将科学技术正确地、合理地、有效地运用到营林生产中,优化营林生产的同时,注意协调营林生态,如此可以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持续发展。
3.3健全法律法规
造成我国当前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现状不佳的原因之一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营林生产无人管理,乱砍乱伐、肆意放牧等现象频频发生,造成林木破坏严重,既不能合理的进行林木产品生产,又阻碍了林业生态良好发展。所以,在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持续发展之际,应当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1)强化相关部门人员的林业保护意识。在我国大力提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今天,应当通过宣传林业保护及开展培训,强化林业相关部门人员的林业保护意识,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自身、社会、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积极投入到林业管理工作当中。
[JP3](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林业保护意识增强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应当正确审视营林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而从大局出发,分析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的弥补和完善林业相关法律法规,使其能够有效约束营林生产、林业管理等工作,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4]。[JP]
4结语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从我国林业管理实际情况来看,滥砍乱伐、肆意放牧等情况依然存在。为了解决类似问题,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持续发展,应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和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改善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促进两者协调、持续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的提升,林业发展越发受到关注。林业生态建设不仅关系到生态平衡,同时也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基于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了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
1 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1 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系统的主体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固土保水、缓解温室效应、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林业生态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的成果。
1.2 林业生产可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加剧,如何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从而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当下我国正在逐步的从林业生产中研发林业生物质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 科学的林业生产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森林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通过开展合理的林业生产可以满足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从而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于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1.4 林业是开展生态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生态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但是由于生态文化较为抽象,为此难以被大众接受。但是通过林业生产这一物质化的媒介,借助于林业的保护、开发以及利用过程就可以让人们了解到环境保护的意义及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
2 基于林业生态考虑的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策略
2.1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也指对环境、能源的保护,为此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此在开展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将其与科技进步有机结合,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来推动经济发展,从而有力地改善过去发展模式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减少粗放式发展给生态建设带来的破坏与压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不断地建立健全林业科技创新体制,通过科技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形成科技型林业生产及发展模式;深化对林业生态系统的研究,通过强化与完善监测管理工作,及时的掌控林业生态系统的各项指标,从而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及管理水平;进行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将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推动林业生产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对新技术进行推广,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例如,鼓励技术转让形式、技术承包、提供技术服务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引进优良树种来调整树种结构,同时借助于先进的栽培技术来提升树苗的培育水平。最后还要不断地革新木材的砍伐、加工及制造技术,从而完善木材工业发展,减少木材的消耗及浪费,有效地提升林业生产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2.2 林业生产中注重自然保护
实施自然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自然保护主要是保护稀有树种,从而保持林业资源的平稳。
2.3 林业生产中实行分类管理
在林业生产中进行分类管理就是基于林木在原料供给、改善生态、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不同功能,以自然特征为界限进行森林分区,从而达到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在开展林业分类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强化林业计划体系建设,从而完善其对于森林资源建设、开发及利用的指导及约束效能,保证林业供给、林业生态以及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
2.4 实行退耕还林
实行退耕还林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林业面积、防止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同时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此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发展策略。
2.5 实行合理采伐
为了尽量避免对林业生态的破坏,在进行林业生产中要坚持合理采伐这一重要原则。具体实施中可以将合理采伐分为3大层次:第一层次是要对森林的数目种类、数量、搭配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共生性、互补性;第二层次是要基于森林自然景观、风倒以及自然燃烧等现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森林树木的成长。例如,可以通过病虫害预防、清除林下植物等。第三层次是借助于风倒来构造适当的林隙与林窗,从而加速森林成长。
2.6 优化林业生产结构
实施林业生产结构优化不仅是满足社会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林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需求,为此要深入开展林业生产结构优化。开展林业生产结构优化的原则为“保优、促新、联动”,具体来讲就是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借助于发展新型产业、培育新品种、开展深加工等方式来提升附加值及竞争力。要加快林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要从不同产业角度来分析:从第三产业来看,要通过合理的种植花卉、开展旅游等产业来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从第二产业来看要不断地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及加工新技术的革新,从而将加工转向共层次的综合经济加工;从第一产业来看要加快速生林、防护林以及名贵特级经济林的种植,并重视短周期工业及其它原料林的建设。
3 结语
林业生产作为与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为此在进行林业生态背景下的林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满足社会需求、保持生态平衡以及满足建设需要3方面予以考虑,从而有效地促进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国家环境质量的提升。林业生产只有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提升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避免大面积毁林来追求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