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1 03:26:29
导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xxx”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新课引入无足轻重,也有的是没有掌握引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资料。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新课引入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其所采用的方法。
一、引入新课的作用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余一切。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引课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学》中指出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 科学 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4.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良好的新课引入可以起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引入新课的一般方法
1.直接引入法。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直接引入法最简单容易,但引入效果一般都不好。它不易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力,缺乏学习的心向。经常用此法引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问题引入法。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问题引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问题引入法一般用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对边、三对角对应相等吗?能不能少点条件使判断简单?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
3.复习引入法。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课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这种引课一般适用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如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第二节课时,运用复习引入法,把上节课讲到的理论重新复习一下,就能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感到生疏,利于新课的展开。
4.实验引入法。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操作而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力、思考力,使知识引入 自然 ,使抽象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的引入。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剪开成三部分,然后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问:这三个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由此引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5.资料引入法。即用各种资料(如 科学 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等),通过巧妙的编排、选择引入新课。这种引课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能从中有效地进行思想 教育 ,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进入该课的学习。
这种引课法由于可较详尽地介绍史料,故一般用于比较抽象的单元教学的开头,使学生通过史料对这个单元知识的产生、 发展 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因而从心理上和思路上降低了单元教学的难度。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可以讲“百牛大祭”的故事,告诉学生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勾股定理决非是受了神灵的启示,而是他勤奋学习之所得。
6.激趣引入法。即通过游戏、迷语、诗歌、对联等引入新课。这种引课方法可使学生对数学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例如讲垂直时,出“大漠孤烟直”的谜语;讲开方时,出“医生提笔”的谜语;讲“直线与圆相切”时出“长河落日圆”的谜语,等等。又如《有理数的乘方》可这样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 计算 纸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厚度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地增加。同时提出问题:继续折叠20次、30次,会有多厚?教师作出假设:如果一层楼按高3米计算,折叠20次有34层楼高,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一惊人的猜想使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
三、引入新课时需防止的问题
1.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
2.洋洋万言,喧宾夺主。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讲解。
3.离题万里,弄巧成拙。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不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在新课标的推行及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无疑是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对老师来讲,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课堂教学的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一、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是人类之间交流、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口头语言也是老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授课方式。口头语言相对其它语言来说最大的特点的是它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强,通过口头语言的,老师可以将知识和情感完整和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引导和开发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能力;缺点是时间的延续性差。所以,老师要充分掌握口头语言的特点,趋利避害,老师的口头语言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清晰,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任务化,枯燥的问题有趣化。这在于
⑴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口头语言和文字不同,时间延续性差,因此老师在讲课时最忌语言拖沓、冗长、繁琐复杂,否则学生就很难完整地记忆和理解。老师口头语言应该简短精练、富有层次,不拖泥带水、重复??隆M?保?谕酚镅缘牧榛钚郧浚??杂行├鲜Σ幻庥行┧姹悖????苣呀??诳蔚睦鲜λ?杂谢岸继?昙亲。?绻???蘸锰?胶图亲 八姹恪钡幕岸?┕??返哪谌荩?岣???睦斫庠斐珊艽蟮挠跋欤?鲜Φ目谕酚镅杂Ω们康餮厦茏既泛吐呒?浴@?纾?杂谕?嘞畹母拍钊缋鲜λ底帜赣氪问?嗤?南钍峭?嘞睿???突嵩斐伞?2b与ab2是同类项”的现象。对于学生回答中的语言不严密的地方,老师也应该及时的予以纠正和指出,默移潜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
⑵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和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对不断“重复”的40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气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如在上“口头语言有理数的分类”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请把下面的小朋友(数1,2,3,,0,-1,-2,1/2,22/7,-1/3,-5/8, 4.5,-1.5)分别带回各自的家(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接着,又提出问题"它们的家都在路边,现在由于公路改造,只能留两间房子,请你把长得像的小朋友安排在同一间房子里";最后,当“零”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屋外时,我有提出:怎么办,它站在外面会被大灰狼吃掉的”此时,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读书以来最爱的一节课. 由此可见,枯燥的书面语言,如果能用简明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还可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
⑶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在课堂中不单是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也是一个情感的传递过程。尤其在新课改中,这一点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课改的课程要求教师走下千百年以来”师道尊严”的神坛,与一个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做一做,练一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那么,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不少的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某位教师然后才喜欢上该门学科的。课堂上老师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使学生热爱你和你所教的学科,产生良好的效果。亲切和蔼的语言还可以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参与到教学中来,很难想象一位从来不苟言笑、语言生硬的老师能让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和回答。
二、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脚等活动来表现个人情感的身体动作。教学如果能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为老师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节奏,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间的情感交流。
⑴表情语言 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面对面进行交谈时,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对方交谈时的表情获得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应恰当利用表情来帮助教学,会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一个严肃的眼神使他迅速改正;学生回答对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学生在认真听课时,一般都会盯住老师的脸,如果一位教师总是一种表情,就会使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于缺乏变化而容易分神。老师的在讲课中随着知识讲述而起伏变化的表情,还可以还是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人性本质,避免知识的机械性。如讲述一位科学家的成就时,一个崇仰、神往的表情胜过任何的语言陈述。
⑵手势语言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凡是做老师这一行的人,说话时特别喜欢打手势,其实这是一个职业习惯。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都喜欢使用手势语言,因为手势动作和表情一样,都是老师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能使满堂生辉,增强教学效果。手势有时还可起到口头语言无法取代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实验语言
实验在验证数学知识的权威性、有效性方面是其它的语言无法比拟的。很多数学知识如果只是单纯从课本和老师的口中说出来,学生经常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信服,通过实验语言却可以无声胜有声。
⑴实验语言是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工具。按照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我们将不单要求学生机械的记住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使用实验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初中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特别喜欢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实验就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如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等知识,若能运用好实验语言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艰辛和快乐,使学生由感知兴趣提高到探究兴趣和创新兴趣。通过实验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完知识发现、形成、拓展(质疑、假设、验证、结论、运用)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科学方法。而且数学的实验和科学典故、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通过实验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经验的提炼,避免科学的给人哪种冷冰冰的感觉,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本身的人文性、以人为本特点,从而产生科学情感和科学思想。
⑵实验语言是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充分训练。要真正观察好一个实验,就要求学生充分集中精力,发挥动手、动脑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把握住观察的重点,训练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对注意中心调整和运用能力。
⑶实验语言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运用、创造知识能力的最好训练。新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又是以前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我们运用好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和设计实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最好方式;再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和寻找规律,更可使学生完成了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的更高层次。同时这种让学生自己在动手中所形成的知识要比课本和老师讲述要真实和牢固得多。
四、板书语言
板书不是讲授内容课本知识的重复,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是画龙点睛的启示。板书语言受空间限制较大,但时间延续性、对重点内容突出性强,老师的板书应做到计划性、启发性、规范性。
⑴板书的计划性 要求老师事先要吃透教材,将学生最容易忘记、混淆的内容找出来,然后有针对性进行板书设计,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的要点。板书的先后顺序还能使学生看到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看到思路和方法。而通过板书的位置设计还可以让学生看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不同,把握到知识的脉络框架。
⑵板书的启发性 板书的空间限制性强,老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所有的内容都进行板书,所以对板书一定要强调其的启发性,利用几个简短句子甚至一个大的问号或文字所加几个点,将学生的心中的疑问和好奇心吊起来、引出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探究,帮助学生去探究发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⑶板书的规范性 板书的时间的延续性强,不象口头语言过了就过了,它会留在黑板上,所以板书语言的规范性、严密性的要求都更高。统一风格的规范性板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把握知识的重点和记忆的规律,形成良好记忆和思维习惯。一个规范、完整的板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美,还体现出老师个人对艺术和美的理解和表现,坚持下来可以薰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使学生自觉地鉴别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五、媒体语言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优化组合多种电教媒体,不但可展示内容中的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宽活动的宽间,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把具体和抽象结合。例如,在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可以用多媒体电脑演示直线和圆的相对运动,从而揭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又如,在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研究中,利用电脑显示abc和a’b’c’及直线l,再通过动画演示其折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轴对称的定义,并指出对称点、对称轴、对称线段等概念,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多媒体的动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的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因此,能促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问题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容易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种语言也各有其优缺点,是相辅相成的,过度依重于一种语言,会使课堂变得呆板枯燥、缺乏变化,不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使教学效率变低。各种教学语言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阐述能力也各有长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吃深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自身和教学的规律,有针对性的设计、运用好教学语言,取长补短、趋利避害,让课堂摇曳生辉、新奇多变,紧紧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让课堂起伏松紧得度,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的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还会有更多的“语言”进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但只要我们把握住各种“语言”的自身特点,灵活的运用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指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学质量;高效
柳州市中小学“禁补”之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在与教师的谈论中,常常听到或谈到这样的话题:课堂上讲了几遍,学生还是听不懂;这道题做了几次,学生还是不会做。仔细琢磨,结合笔者的教学生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的心态没有调整好,教师自身固有的心理暗示,也是一种心理寄托。总认为讲了做了学生就能听懂、记住、会做,自己心理就平衡,否则就放心不下。考前拿到题目,看似熟悉的题目,认为学生一定会做,但考试结果还是一塌糊涂。基本的运算、等式的变形、定义、定理都错漏百生、含混不清,教师常常这样怒斥学生:这么简单的题目,你也不会做,课堂听到哪里去了?有的题目稍微改变形式,如数字的改变、图形位置的改变、描述方式的改变等,学生就无从下手。
2.教师课堂上想尽一切办法把更多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急功近利,满堂灌,题目一条一条地讲,课本内容一点一滴地传授,生怕知识结构不完整,还要把知识拓展延伸。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课堂时间不够,还要拖堂上课,生怕遗漏一个环节,但学生课堂上什么也没有记住。
3.题海战术。教师大量布置作业,试卷满天飞。教师不加选择地抛给学生做,学生做得天昏地暗,漫无目的地做,一题接一题地做。学生成为做题机器,思想麻木,甚至晚上要做到十二点,哪有时间归纳做题的方法、技巧。同类题的分析比较,教师认为题目做得多了,各种类型的题目见多了,方法总会练成的。题海茫茫,新题型层出不穷,能做得完吗?
二、课堂应走追求高效之路线
如何在40分钟内提高教学效果,产生最大的效益?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关键,追求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课堂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双基,夯实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避免不了心急气燥,好高骛远,拓展无度,课堂上话语好似“连珠炮”,没有给学生喘息的机会。学生应该深刻掌握的定义、定理等没有达到目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训练、发展。事实上,大量的解题都是回归定义概念、定理等,这些不变的东西掌握好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对基本知识了如指掌,如同探囊取物,深刻准确理解了,做题才是有效的。
对于定义、定理等应让学生理解、掌握成立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几何语言表达的形式等。如三角形的定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直线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不急于给出,而是通过原有的认识基础判断一些图形是否是三角形,还可通过实验观察任意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否是三角形。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然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成立的条件是什么:a.不在同一条直线上;b.三条线段;c.首尾顺次相接。这样学生就能牢牢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此外,对于基本定义、定理等还应掌握其逆向应用、建模分析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2.课堂上应注意知识体系的构建
课堂上教师惜时入金,尽可能多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各个知识点面面俱到,结果样样都想抓,样样都抓不牢。教师舍不得花时间在课堂上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解决能力如何、记忆如何、类同知识联系比较如何,光有布置没有检查等于没有落实。事实上,成功源于细节,只有把这些零碎的东西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否则学生什么都记不住,什么问题都是一知半解。一节高效率的课,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记住并且掌握这些定义定理。
这就要求教师每一节课要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让学生主动有意识地记忆掌握,并付诸实效的检查,不让归纳总结走过场。要清理本节的重要内容,知识脉络清楚。如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教师如果不加强引导强化记忆掌握的话,到了九年级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记忆为两腰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检查学生的基本定义、定理,知识结构,很少有学生说得清楚。凡是考察基本定义、定理的题目丢分十分严重,只有课堂上着重解决这些基础问题,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效益突出。
3.课堂上应少讲精讲,深化重点、化解难点,追踪热点,针对考点,有的放矢
对易错、类同题、易混淆不清的地方应针对性训练。强化训练,力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每题精讲,人人掌握,人人过关。不贪多,只求精,精益求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苦下工夫,有独到的眼光,平时应注意收集好题、典题。建立自己的题库,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大纲、考点,做一个智慧型研究者,通过精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规范书写,选题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要充分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错误的思维倾向。对同类题放在一起讲评,有利于总结、归纳、提炼,有利于学生区分,形成专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4.把课堂还给学生
现代的教育理论教师都懂,但操作起来,总避免不了“穿新鞋走老路”,回到习惯性的心智模式上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先读题,然后写出解题过程。含变形、计算、理解等,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在黑板上一手完成。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书写剥夺了学生的动手机会,但在考试中,读题、解题均是学生一人完成的。教师读完题,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学生当时是听懂了,但独立做起来还是不能完成。这样的讲解等于不讲。教师们何不通过观察学生独立审题、解题过程,让学生暴露不同的思维倾向,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学生从错误中反思自己、形成共识。这种课堂方式,学生们的认识是深刻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此外,课堂还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基本思想、解题的方法、书写的技巧等。
5.课堂应培养学生的紧迫感
数学中,很多学生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体现在作业不完成,等教师讲评抄进去。懒开动脑筋,懒动手,懒动口,依靠教师分析问题,自己机械记忆。课堂漫不经心,讲小话、开小差,没有钻研精神,更没有紧迫感。课堂上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功能性的有效手段就是限时审题、限时理解、限时解题、限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样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要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不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等种种不良情况的存在,今后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 ,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3、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摘 要: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上教师有效地与学生沟通,有效地实施教学调控,是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构建新课堂教学结构,走向动态生成,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课堂 沟通 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沟通过程,能否有效地进行沟通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不应该仅仅集中在教案和教学进度上,还要能及时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不断调节课堂教学程序,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使课堂教学设计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教师的情感吸引是课堂沟通的前提
1、教师情感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宏观上的心理需要,也是引起和保持学生上课注意力的一种“心理过滤剂”和“催化剂”,学生一旦体验到教师的爱,就会淡化各种消极情绪,产生一种教师讲什么他爱听,教师做什么他爱看的心理倾向。当然,与学生做朋友也不能建立在口头上,教师要充分融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爱,让学生认可你,接纳你,真正把你当作他们的朋友。
2、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是情感吸引的关键
培养正确的学生观,是新课程的重要标准之一。只要是自己的学生,无论是聪明的、听话的、还是顽皮的、认真的……都一样的是可爱的,他们各有所长,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让他们不断进步,成为有用的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既要能看到学生的向师性,又要能看到学生的独立性,能够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相反,如果看不到学生的独立性,从狭隘的教育观念出发,总看学生的不足之处,师生关系就很可能紧张,严重的就会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对该门学科反感,自然难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教育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教师教育教学艺术的起点,是吸引学生注意、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
二、教师的教学吸引是课堂沟通的保证
1、课堂提问是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输出信息并及时反馈信息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活动从形式延伸到思维,可以使学生涣散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可能性,巧妙地设置善意“陷阱”,自然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辩。比如: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1=0中有一个根是2,求a的值。如果三角形的边是方程x2—7x+10=0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设计提问清单,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训练,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发问,为师生课堂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年轻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由于提问不当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实在可惜。对课堂提问的把握如何,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要做到课堂提问的有的放矢,关键要抓备课这一环节,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多实践,多锻炼,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使之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为落实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案作为一个教学方案既是教案又是学案,从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应该侧重于学生活动的设计,在备教材、备教法、备课件的基础上,重点转向备学生,突出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设计,做到案中有人,由传统的“重教”向“重学”转变,把过去的“教案”改为“教与学方案”,并向突出传授知识转变为突出学生的活动和教师启发诱导的过程。比如在学习正负数时,可以问学生你有姓吗?所以正负数也有姓:一个姓“+”一个姓“—”。再比如:1+2=3,1+2+3=6,1+2+3+4=10……你能得出规律吗?有n支球队,每两支之间要赛一场,共赛几场?每两人之间握手一次呢?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要分别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处理,当学生思维受阻、思路中断时,要及时给予点拨、启发和诱导,或者从另外一
角度重新提出问题,让他走出困境;当学生思路与教师不一致时,应该给学生表达自己完整想法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当学生经过思考,沟通反馈得出有见解的答案,甚至有创新的解法时,更需要给予热情的肯定、赞赏和鼓励。
3、立足整体,调控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不应当也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重要的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为了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在教学中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是必然的。当然,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要从教学目的、教材要求、课型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
总之,科学地实施课堂师生沟通,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课堂组织能力、驾驭课堂能力的考验。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沟通时,热烈的课堂气氛,少数同学的“思维闪光”,偏离主题等偶然因素的出现,都对教师的组织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加强业务进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自如地组织好课堂沟通,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