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02:51:26
导语:在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思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山以“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这种护理模式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医学院校培养的护理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娴熟的专业技能,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理工作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因此,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护理人才己成为提升护理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每位教师都应使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护理人才的人文素质。
1.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1.1护理生源的人文素质现状
1.1.1部分学生专业思想及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护理专业缺乏应有认识,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认识模糊,专业思想未能很好地建立。
1.1.2学生能力和意志力薄弱:虽然有些护生也明白学习与未来工作的关系,也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遭遇较大的困难和阻力。一是由于医学课程内容生涩、庞杂、抽象、枯燥,课时数相对少,要求相对高;二是学校教学设备的欠缺造成教学手段简单、陈旧、缺乏直观性等;三是相当一部分护生的文化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都较弱。多数护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导致厌学心理突出,学习信心丧失。意志力薄弱将成为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应对复杂工作及遭遇挫折和困难时的很大障碍。
1.l.3缺乏自强、自立精神:绝大多数护生非常仰慕大医院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但对如何通过付出来换取回报,争取到理想工作缺乏应有的思考,更缺乏行为上的努力。
1.1.4缺乏关爱情怀及人际交往能力:拥有关爱情怀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乐于奉献,工作勤勉的动力所在。目前,护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习惯于受到关爱、关注、自我意识很强,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和关爱他人意识,缺少起码的奉献精神。多数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不够,由于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双重困境得不到及时宣泄和疏导从而直接影响护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习效果。
1.2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我国护理教育普遍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突出知识积累,轻视能力培养。表现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的心理需要、人格尊严的了解、尊重不够,这与人文素质教育未能充分开展有很大关系。尽管近几年学校也增开了护理心理学、护士礼仪、人际沟通等人文学科课程,但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学时少、学生只学到一些浅显的人文科学知识,缺乏对人文精神的深层理解以及人文知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渗透和利用。
1.3教师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就目前而言,人文学科教师缺乏临床护理专业知识,而临床教师又普遍缺乏人文学科知识。教师的教育理念、人文素质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适应,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与护理教育的融合,削弱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2.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内在的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何做人,其中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强化人的意志力,保持终生学习的心态,人文素质是一种呈上升趋势的动力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避免个体的思想品德步入误区。要唤起人的良知,净化人的心灵,开拓宽厚的人道,人格力量使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只有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实现。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高尚,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卑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专业学习,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创新素质。护理专业必须加强重视并广泛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艺术观与审美观,引导学生更好地洞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所以高职教育应将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这样学校才能长足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
3.1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施以人格熏陶
俄国教育家乌申思基曾说:“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教学过程中亲切、和谐的教态,充满活力、激情洋溢的讲解,日常生活中高尚的人品都对学生的人格熏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造就一支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自生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治学态度,心理素质等,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还应是一个在生活情趣、胸怀气度、思想品质、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人,真正做到言传自教,为人师表。
3.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护理是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崇高事业。是人类健康的保护神。护士素质不仅与医护质量息息相关,而且工作的每个细节都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维系着人们的健康生存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每个投身于护理事业的人都应富于爱心、耐心、热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照顾人。学生有不妥行为时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大胆承认错误,有错就改,使学生认识到医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从而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3在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培养,陶冶学生职业情操
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培养人文科学专家,而是为了弥补护生在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因此,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单纯灌输人文知识,而是把临床护理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融合贯通,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渗透人文思想。护士情感的核心是“爱”,对生命的爱心和对事业的热爱而铸就的美好,细腻的情是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的良药,在讲某些疾病护理时,将枯燥的医学理论知识与美诗佳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祖国文学的魅力,深化审美情趣,套治情操。
3.4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要想更好地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法,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探索和创新的欲望:还可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临床实践中,每时每刻都存在医护合作、护护合作、护患合作等,医护工作者学会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和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宽容和沟通,进而不断提升人文素质。
总之,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单靠开设一些人文课程来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教学在护理教育中占有较大比例,其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如果在专业教学中恰当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医学的全面了解和对相应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且有助于护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形成,增进学生对医疗岗位的了解,培养护生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一、强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全新的转型,从过分注重专业技能职业人的培养到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代护理是围绕着“人”开展工作的,高素质的护士在关注患者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的基础上,必须树立尊重人,关爱人的理念,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
(二)当前护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专业技术训练和人文素质培养是护理工作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没有技术,护理就没有躯干;没有人文,护理就没有灵魂。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仅是提供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必须要让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时时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体验到专业的护理。因此优质护理需要人文精神与专业发展交汇并进。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突出护理、加强人文。塑造健康的社会人,提升完美职业人,把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文贯穿护理教育的全过程,为护理人导航。
(三)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需要
近年来,医患、护患之间关系紧张整体呈上升趋势,医疗纠纷事件明显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医生和护士素质低下、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患者应有的尊重和人文关怀,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迫切需要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四)相关政策制度的要求
《护士条例》中明确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关于护理教育方面也强调,要“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这些文件精神为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
为深入了解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采用自编“高职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从护理职业的认同度、人文精神的理解度、人文课程开设满意度、社会实践参与度等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内不同区域的三所高职学院校的36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问卷354份,有效问卷351份。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有33.2%,职业认同度不高;护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度较高,有67.3%的学生认为应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护生对学校人文课程开设的满意度普遍较低,仅有29.1%的学生表示满意,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学生占81%;护生对教师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满意度较低,仅有47.4%的学生对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能力很满意;有95%的同学愿意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护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参与度高。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针对高职护理人文素质的现状,课题组教师经过在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1345”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即一个目标、三大课堂、四项任务、五大平台。就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发挥好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课堂的作用,完成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职业人”“社会人”“文化人”和“生命人”四大任务,全力打造课程平台、师资平台、管理平台、基地平台、考核评价平台的建设。
(一)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高职护生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医疗服务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不断升级,不仅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护理人文关怀更加重视。为此,课程组通过对护理岗位第一线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确定我院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鲁南地区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有:临床护理岗位(群)、社区护理岗位(群)和康复保健护理岗位(群)。
(二)把握三大课堂,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
为了促进学生实现从“听”到“信”到“行”的转变,护理人文课题组在两年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即常规的课堂教学,帮助护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护理人文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除必要的理论讲授之外,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师生互动、情境模拟等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绎、领悟、贯通、实践。同时各课程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体系有机整合,有力扩充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过程不断形象化、生动化、完善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第二课堂即学生的人文实践课,实践活动覆盖面广,由校内到校外、从学习到工作,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震撼和行动上的改变。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第三课堂”。根据学生的这一实际需求,课题组以护理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联合课程网站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学习环境和网络互动空间,通过网络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整合优化,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护理专业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注重的是关爱和照顾,这是与其他专业所不同的。影响病人身体康复进程的,除了娴熟的护理技术,还有人文关怀。而当前的护理教学更多的重视技术的训练,忽略了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此,课程组深入到护理岗位第一线,认真调研了鲁南地区医疗服务单位对护理人员的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并与护理行业专家、骨干共同交流,多方面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等拓展学习领域的知识所占比例低,使得许多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时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优秀的护理工作者,课程组从护理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实践育人为切入点,打造“忠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融洽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气质形象、健康的心态表现==和谐护理职业人”的全新课程理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主体,以《护理心理》、《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为三翼,建立护理人文课程体系。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解决学生思想的总开关,通过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提供了支撑,为学生从护生过渡到职业护理人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
(四)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和人文两栖的师资队伍
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专业教师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培训,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并能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人文社科教师与辅导员的教育背景较复杂,包括历史、哲学、医学、生物等十几个专业。除部分人员接受过继续教育外,绝大多数缺乏医文渗透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得并不彻底,因此,学校应为这支队伍创造条件,投入专项经费,让他们学习相关的医学、人文社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五)主导联动,探索常态下人文素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课题组实施建设以来,建立了系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教务科、护理教研室、公共课教研室、系学生科为主导,院、系其他部门配合的管理模式,经过两年多的顺畅运行,说明这种主导联动式管理模式,是符合我院实际的,为我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构建了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
(六)构建“三元合作、四维贯通”实践基地平台
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构建“三元合作、四维贯通”实践基地平台,充分地依托了学校、医院和社会三个载体,把课堂实践、课外活动、医院实践、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学生科按照申请书-计划书-通知书-活动过程指导书-实践成果的报告书的流程,定期举办人文系列讲座,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更加高效,促进了学生服务底蕴、服务认知、服务道德、服务规范、服务水平和服务创新等职业素质提升。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影响,任重而道远,课题组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只是一个粗浅的探索,希望能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一点启示。
作者:杨光云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摘 要]:当今现代社会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健康的需求愈加强烈,同时也对从事护理职业人员人文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中职护理学校应根据中职护理教育的目标,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日常活动中去,以增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从而使他们成长为理想中的国家卫生建设所需要的实用性“白衣天使”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职护理 人文素质 培养
护理职业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心照顾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不但要求会理解人、尊重人更要心甘情愿地为人服务,这种以关爱、尊重、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本质,如果去除了人文精神这一信念,人文关怀这一行动,任何娴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都可能在实践中流于冰冷的形式和机械的程序[1]。一个具备人文素质的护士在与服务对象交谈时,能运用心理学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在服务不同层次的人群时表现出恰如其分的礼节和沟通技巧,能充分理解、尊重不同个体的意愿和需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培养和丰富护理人文内涵,促进提高人文素质,不仅是现代护理学和人文精神整合发展的需要,也是护理人才的素养、品德和人格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所必需。现针对促进护士人文素质有效提高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以达到提高护士人文素质,提升人文关怀护理服务质量之目的[2]。本文以个人观点就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浅谈几点想法,以期为推进中职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深刻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增强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并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全体教职员工认识时展对护理教育的内涵和素质的要求,使之树立新的护理专业教育观念;其次要整合人文师资力量,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经常性的师资培训,加强对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的观念,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要求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另外,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仪态风貌等都会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职业礼仪素质的培养
培养树立护理人员的形象意识,使他们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对自身工作充满着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觉地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去规范言行举止,展示出优美的仪表、端正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使患者在心理上得以平衡和稳定;以自身的形象换得公众的认可。护士礼仪是护理人员对患者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培养护士表现端庄的仪表和风度。因此,培养学生护理服务礼仪,对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塑造护士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如学生能在迎接病人入院时,表现出热情、主动、友好,面带微笑,有礼貌的介绍自己和病房环境,介绍有关住院规则、生活制度和探视制度等。在欢送病人出院时,主动向病人表示祝贺,帮助病人整理用品、办理出院手续,向病人交待出院后如何用药,让他愉快的离开病房,重新走向社会。学生的这些良好的护理职业礼仪行为受到医患好评,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校园文化活动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感染、暗示、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首先,在校园的规划、绿化,校园的建筑设计,以及人文景观建设上都力求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校园中设立南丁格尔的塑像,布置南丁格尔的名言等,能给护士生以美的熏陶,对学生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3]。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比如在学生中开展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生命关怀教育”“护士礼仪大赛”“护士形象设计”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更使学生的知识、人格、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再次,在“5.12”国际护士节,通过护士授帽宣誓仪式,以“烛光中的信念――重温南丁格尔誓词”为题,为特色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此外,我们邀请护理前辈主持特殊的火烛传递仪式,在前辈手中点燃的火烛在全体护理专业学生的手中依次传递下去,同时也将前辈的殷切期望传递了下去,更是将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传递了下去。
4.人文素质自身塑造的培养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增强,护理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各方面对人文护理的重视,以及人文护理在患者身心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促使护理职能发生了较大转变,护士角色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护士要以优秀女性的标准,全方位塑造自己,不但要有以医护人员行为规范为准则的外在气质,塑造好护士最直观的外在形象,还要具备思想先进、知识全面、形象良好、气质优雅,具有多元文化的职业女性,使自己成为美丽而幸福的护士、知识而优雅的护士、智慧而成功的护士。教育实践证明,人文教育和医学科学知识教育是护理教育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护理教育需要医学科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两种教育都具有合理的内核和现实价值[4]。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是塑造护士内在形象的重要保障。
通过开展对中职护理的人文素质教学活动,不仅能拓展护理人文教育的途径,同时也能巩固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以此提高护理专业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态,优美得体的言行,熟练的沟通艺术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理念,更为今后走向护理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代中职护理教育只有在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我国未来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如何做好在校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护理研究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回顾,分析高职护生人文关怀和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总结改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期待借此呼吁加强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护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仅仅是技能的娴熟,还应该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精神上的护理。因此,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生要具备人文关怀的能力,让患者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都得到最大的满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是培养高职护生的重要目标。“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人们通过后天对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不断积累使之内化为自身良好的气质、修养、人格品质、思想内涵。护理工作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扎实的实践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较好的身心状态、完整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素质。护理人文素质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品质、个人人格魅力、语言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等。现代人对护理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手段、服务领域、服务方式等都提出更具体要求。我国整体护士护理水平较低,医患矛盾紧张,现在的医疗纠纷统计数据分析显示,约80%的纠纷不是由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造成,而是仅仅因为医务人员的交流不当或冷漠引起。很多患者表示护士没办法设身处地为他们设想,无法了解他们身心需求,护士整体文化素质不够。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模式已为人们所接受,为了使医学教育界重新审视社会需求,培养出“通才”护理人才,本文立足于护生人文关怀和素质水平的提高,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进而提升整体护士护理水平。先对护生人文和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解并分析,进而总结出国内外学者对提高护生水平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希望能给未来高校护生教育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1、引言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它旨在促进、维持和恢复患者的健康并减轻他们的痛苦。护理专业学生是临床护士的储备力量,高校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任。护理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结合知识、直觉和对他人的同情和尊重。相对其他医疗活动而言,护理工作直接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服务,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服务性。
随着现代高科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也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单纯的强调技术的过硬和物质方面的满足,而缺乏对患者心理、精神、社会、自身价值体现的关怀,从此出现了护患关系不协调,患者的不满意度增加,医疗纠纷不断,严重损害护理人员的形象,也影响医院的声誉。因此,现代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校护生的人文素质是影响护士护理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只有加强在校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在倡导整体护理的今天,护士人文素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护理工作能够以人为本,并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不仅要对患者身体健康给予照顾,还能为患者提供社会、精神、心理和文化等全方面的护理。近年来,各专业高校都试图将医学伦理教育思想和护士专业价值观有效结合,进一步丰富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护生的专业价值观和职业素质,促进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社会化进程,从而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素质护理服务的需求。
面对护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高等医学护生教育必须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护理教育理念创新和护士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提高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护理工作的内涵要求,也是就业市场的形势要求。
2、护生人文关怀和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师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延续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在护生培养上过分强调护生的专业课学习,从而忽视了护生的思想道德等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界一直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至今仍有很多老师和学生没有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并不能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并不能为护生毕业生找工作增加筹码,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总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传授专业课教学,导致大多数护生在校期间全部用来学习护理学专业理论和技能,根本没有太多课时来系统学习人文关怀和素质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师们也未意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和素质教育学习对护生适应现代社会和工作所需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医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融会贯通,才能使医疗素质与人文素质结合成一体,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新一代护理良才。一切为了使学生成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彰显人文关怀。
护生对护理专业素质要求的认识不足,导致对思想品德、政治理论等课程不感兴趣,觉得这些课程枯燥无味,无法体会人文课程的内涵,因而影响护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塑造,无法体会做为“白衣天使”的职业使命感和光荣感,这些对护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职业职称规划都有深远影响。
2.2 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脱节问题严重 研究发现,大部分医学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护理教学上,重视科学素质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仍是大多数院校课程设置的标准,在课程设置上,以“学科为中心”。在高职教育中,由于课程紧张,所以课程一般以专科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为主,公共基础课程较少,除硬性规定的课程外,很少设计道德、心理、环境、素质、历史、美学、礼仪等内容。孟艳君等把人文素质课程定义为社会人文科学与护理学交叉而成的边缘性学科所组成的课程,因此,提出“美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人际沟通、伦理学和文学及音乐艺术鉴赏”等均可列为人文社科及相关类课程。李向青等在对不同层次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需求的调查中发现:护生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度及对学习人文知识的期望都较高,而对现今医学院校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的满意度较低,研究生、本科生较大专生及中专生更认为学校开设的人文课程远远不够。
人文素质学科一般属从属地位,学校和教师大部分提倡实用主义,学生也顺其自然地接受这种“专业性”教育,无法认识到人文社会学科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因此,大多数护生被局限在与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专业课程中,造成知识面狭窄,见识狭隘。这些都导致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除了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外,缺乏护理本身需求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郭世松等人提出改革传统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综合课程,是适应21世纪的需求,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然而现代医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现状非常普遍。经统计,医学院校的社会人文科学课程学时大致占总学时的8%,且人文课程多为意识形态教育类课程。宋长平等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护理专业开设的人文课程教少,专科学校所开设的人文课程平均占总课时的4.2%,护理本科教育中开设的人文课程约为12.7%。而国外的医学院校医学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三大类,美国,德国人文课程比重占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且有许多西方国家其他学科本科毕业后方能就读医学专业。
2.3 授课方式单一 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其它医学专业课和其他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专业课和哲学、历史、政治等知识都有专门的课程设计,人文素质教育要与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与心灵修养联系一起,因此,灌输式人文教育不能唤醒护生内心的需求,不能有效培养护生人文素质。通过调查发现,现在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一般停留在正常课堂教育、文化活动、专题讲座、一般会议等形式,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能脱离实际,应该根据护生教育的特点,不能死背人文理论知识。应该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掌握护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承担起社会、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游川等在常规评价时,与护理学生一起制定人文行为、人文知识、人文思想这三个层面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实施人文素质目标评价法,发现目标评价法在护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之中确实能起到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3.1 增强师生人文意识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是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目前,从我国护理师资队伍的总体情况分析看,其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需要不断的提升。姜淑琴提出,我国护生人文素质培养不被重视的主要原因是人文护理师资缺乏,同时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师数量较少、比例偏小,再有护理教师对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护理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并将人文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护理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文精神、思想情操来感染护生。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自我培养,自觉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尊重科学、尊重生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陈荣凤指出在人才引进方向,各医学院校可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和挖掘校内外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引进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形成人文学科的教师队伍。而在引进专业课程的新教师中,必须对新引进的高校教师进行人文素质考核,选拔专业过硬,且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而对于已经在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可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到人文社科院校深造,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美学、礼仪等途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可以通过在职研究生、在职博士等途径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各院校教师也可通过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护生已经逐渐的认识到了具备全面的护理人文素质对她们以后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在校期间开设人文课程才能满足护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张新颜对143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表明,有近50%的学生意识到提高文化修养丰富文化知识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且有50.3%的同学认为应增加选修课的学时比例,同时有39.4%的学生认为应适当压缩医学专科课的学时,增加人文课程的学时。通过研究表明,大多数护生认为应该加强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艺术类的人文课程,从宏观角度出发,整体优化护生人文课程体系,满足护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
3.2 加强人文课程建设,改善教学手段 加强人文素质课程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各院校人文课程所占的比重,通过宏观调控合理优化各类科学之间的比重,另一方面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人文素质,提高综合能力。
护理学是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人文素质更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要使护生具备丰富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和素质,课程设置就是其重要保证。在护生人文课程及相关课程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首先,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适当压缩与合并专业课,相应增加人文课课时。其次,可采用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原则,对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社会医学等课程可列为护生的必修课;护理科研基础、人口学、艺术类,逻辑与思维等列为选修课。再次,合理安排课时,一般人文课程总课时应占大学总学时的20%左右,可在300学时左右,其中必修课每门课约为30学时,占人文课程的40%-50%,选修课约占25学时,约占总学时的50%-60%。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培养护生的人文素质除了学习人文课程外,其它的如在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的教育过程中也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同时,上课的场所也是影响护生人文素养的因素之一。
在人文课程建设的时候必须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提高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挖掘新的看法。在现代护理教学中要改革教学手段,创建人文学科特色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从各个侧面为学生补充知识,培养护生专业思想,提高整体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护生人文素质开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高他们人文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3.3 营造人文气息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教育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都给予学生人文熏陶,培养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是学生潜在的课堂,也可以成为第二课堂,学生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校可以一方面通过改善学校环境营造人文关怀和素质教育的学习氛围,例如通过校风、校史、校训、学风等校园精神的建设,加以学校校园景观、图书馆、教学大楼、实验大楼等共同构建了校园人文环境,通过学校的物理环境在生活和学习中影响学生人文素质。二是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例如:举办各类型的专题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讨论、文学艺术欣赏等活动,通过使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中来感受文化的熏陶,久而久之,人文素质自然得到提高。三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通过校园网络建设,校园古代文化鉴赏等方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徐习等提出,要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人文素质,转变意识和观念是关键,如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以及在继续教育中将护理人文精神融入到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中,通过正确导向来引导护生认真学习、理解并实践。除临床实践外,应组织护生积极开展社区保健、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志愿者服务等社会活动,参与赴养老院帮助孤寡病残老人等关怀性活动,使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巩固和发展。
综上所述,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对护生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必须贯彻在所有护生的所有学习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但是人文素质教学的开展也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提高学生素质需要从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护生人文素质教育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人文教育,一方面必须计划好全面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要在专业课过程中渗透人文知识,从各方面培养护理人文教育意识。高校做为护士的摇篮,希望各护理高校能够培养出符医学伦理道德要求,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和国情需要的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坚持并不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提高护生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整体护理行业水平,更好为人民服务。
摘 要 当今现代社会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健康的需求愈加强烈,同时也对从事护理职业人员人文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中职护理学校应根据中职护理教育的目标,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日常活动中去,以增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从而使他们成长为理想中的国家卫生建设所需要的实用性“白衣天使”护理人才。
关键词 中职护理 人文素质 培养
护理职业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心照顾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不但要求会理解人、尊重人更要心甘情愿地为人服务,这种以关爱、尊重、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本质,如果去除了人文精神这一信念,人文关怀这一行动,任何娴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都可能在实践中流于冰冷的形式和机械的程序[1]。一个具备人文素质的护士在与服务对象交谈时,能运用心理学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在服务不同层次的人群时表现出恰如其分的礼节和沟通技巧,能充分理解、尊重不同个体的意愿和需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培养和丰富护理人文内涵,促进提高人文素质,不仅是现代护理学和人文精神整合发展的需要,也是护理人才的素养、品德和人格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所必需。现针对促进护士人文素质有效提高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以达到提高护士人文素质,提升人文关怀护理服务质量之目的。本文以个人观点就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浅谈几点想法,以期为推进中职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1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深刻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增强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并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全体教职员工认识时展对护理教育的内涵和素质的要求,使之树立新的护理专业教育观念;其次要整合人文师资力量,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经常性的师资培训,加强对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的观念,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要求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另外,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仪态风貌等都会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 职业礼仪素质的培养
培养树立护理人员的形象意识,使他们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对自身工作充满着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觉地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去规范言行举止,展示出优美的仪表、端正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使患者在心理上得以平衡和稳定;以自身的形象换得公众的认可。护士礼仪是护理人员对患者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培养护士表现端庄的仪表和风度。因此,培养学生护理服务礼仪,对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塑造护士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如学生能在迎接病人入院时,表现出热情、主动、友好,面带微笑,有礼貌的介绍自己和病房环境,介绍有关住院规则、生活制度和探视制度等。在欢送病人出院时,主动向病人表示祝贺,帮助病人整理用品、办理出院手续,向病人交待出院后如何用药,让他愉快的离开病房,重新走向社会。学生的这些良好的护理职业礼仪行为受到医患好评,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校园文化活动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感染、暗示、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首先,在校园的规划、绿化,校园的建筑设计,以及人文景观建设上都力求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校园中设立南丁格尔的塑像,布置南丁格尔的名言等,能给护士生以美的熏陶,对学生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3]。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比如在学生中开展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生命关怀教育”“护士礼仪大赛”“护士形象设计”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更使学生的知识、人格、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再次,在“5.12”国际护士节,通过护士授帽宣誓仪式,以“烛光中的信念——重温南丁格尔誓词”为题,为特色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此外,我们邀请护理前辈主持特殊的火烛传递仪式,在前辈手中点燃的火烛在全体护理专业学生的手中依次传递下去,同时也将前辈的殷切期望传递了下去,更是将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传递了下去。
4 人文素质自身塑造的培养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增强,护理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各方面对人文护理的重视,以及人文护理在患者身心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促使护理职能发生了较大转变,护士角色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护士要以优秀女性的标准,全方位塑造自己,不但要有以医护人员行为规范为准则的外在气质,塑造好护士最直观的外在形象,还要具备思想先进、知识全面、形象良好、气质优雅,具有多元文化的职业女性,使自己成为美丽而幸福的护士、知识而优雅的护士、智慧而成功的护士。教育实践证明,人文教育和医学科学知识教育是护理教育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护理教育需要医学科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两种教育都具有合理的内核和现实价值[4] 。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是塑造护士内在形象的重要保障。
通过开展对中职护理的人文素质教学活动,不仅能拓展护理人文教育的途径,同时也能巩固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以此提高护理专业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态,优美得体的言行,熟练的沟通艺术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理念,更为今后走向护理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代中职护理教育只有在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