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03:19:27
导语:在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才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才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 培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那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
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一方面,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这些能力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了个人的综合能力,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人就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才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才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摘 要]:现代信息时代,要求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充分的信息素质,综合了解国际国内的时事及最新科学技术,促进自己能力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中学生 能力素质
当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着力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分析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现代中学生能力素质。
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性中学生的基本途径
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和发展,产生了高度的分化和综合集成效应。创新性的中学生是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当代中学生,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和中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创新思维是基础,创新意识是动力,只有在结合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较好的培养其综合能力素质。而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都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对于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也具有推动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中学生自身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重视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教授进行知识的获取,而是通过中学生自己一定的自身时间和利用计算机,从而自主的发展探索信息知识,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功能性和广泛性,进行探索式和发现式的教育方式。所以说,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能够较好的提升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其创新思维转变为创新能力,而现代的信息技术也成为中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二)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具学生的国际化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的距离越来越短,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国际化成为普遍性的发展状态,所以当前中学生的教育势必要在国际化的趋势下进行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国际化教育也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的实实在在的教育实践,对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突破性的推动。
国际化能力主要是指中学生具有世界的阳光,能够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凭借出色的技术技能和创新知识,获取突破性的发展,树立起成为具有国际化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目标。一般来说:国际化人才素质的要求是,要有国际化意识、胸怀,掌握国际一流的先进知识,通晓国际经济“游戏规则”,具备跨文化操作能力和世界眼光,在视野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国际化水准。而要达到这些素质的前提条件,必须具备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素质是中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必要素质。而信息素质主要是通过现代计算机教育进行培养,通过计算机教育,树立学生的全局观念和自己动手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育能够培养现代中学生的科研素质
信息技术教育本身建立在一个较高的科研基础上,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提高利用计算机搜集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将来中学生的科研综合素质奠定基础。“据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凯斯学院研究基金会以及日本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一个科研人员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用在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该研究课题时间的50.9%,而计划思考时间占7.7%,实践和研究时间占32.1%,编写研究报告的时间9.3%。由此可见,查找和阅读信息资料的重要性,若不搜集国内外研究进展资料,往往出现重复研究的现象,更谈不上科研效率了。”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是提高中学生科研素质的基础,是培养未来高技术人才的工具。
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现代中学生,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这是先进科学时代的基本需求,也是其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中学生要成为某个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需要及时听取教师的知识灌输还需要加强自身对只是的求索,利用计算机或者网络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加以利用,充实自己的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那么,在信息计算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来加强当代中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中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信息检索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通过培养学生独立制定的学校策略,并且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按部就班的完成既定任务,对当代重要的信息进行检索和分析。其中开展文献检索课程,加强中学生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当前信息技能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国家教委的文件精神规定。而且开始文献检索课程有利于使学生更方便的了解当前实际,了解各专业的发展情况,从而更好的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培养各种自我分析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常用的检索工具和参考方法,掌握必要的网络信息技术,获取一定的现代信息。利用中学生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培养其基本的信息意识,并传授其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强培养中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接受和利用能力。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二)充分发挥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数据库作用,进行专门性的信息指导和讲座
如何利用充分的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是每个学校都应当积极思索并采取相应措施的时代性课题。当然,在教育的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丰富的师资力量,以及发挥图书馆的信息积聚中心的作用。
首先,利用图书馆的信息集散中心作用,加强中学生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图书馆作为专门的信息集散地,具备搜集、存储、传播和利用信息的功能,也是现代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培养中心,利用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室以及强大的信息库,提高中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每年进行学生进行分批指导,树立学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思想理念,并且,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计算机,亲身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其次,加强计算机设备,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信息技术教育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主要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务必要在一定的动手操作之后,加强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感知。加大技术设备,不仅仅体现在计算机本身,同时还有现代信息库的建立,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建立必要的服务信箱,及时了解当前学生的需求,按需分配,加强信息的利用率。
最后,利用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行专门的讲座和培训。强大师资是当前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前提,也是保证其提升能力素质的根本保障。教师本身应当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较高的技能水平,并能通过一定的培训方式和讲座,使学生能够通过听觉和视觉同时加强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获取相应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是加强中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必经途径,也是培养其综合能力的根本保障,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当代中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努力建设成为具有时代需求性的新型人才。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我们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一定意义上讲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创新,教育教学的课堂是我们所必须努力坚守好的阵地。如何坚守这块阵地是我们所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作者所谈论的话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策略思考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所采用的是苏科版的信息技术教材,教材应当说是适应我们初中学生去学习的,教材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线。其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我们的课堂如何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的能力,应当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去进行认真的思考。笔者多年从事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和教学的工作,深感培养学生之创新创造能力必须做到这样几点。
一、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充分相信学生
“应当把创新教育理解为教育哲学意义上的教育转向,从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育到创新性教育的转向,从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相注重教育的文化革新功能的转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关注的是我们应当对我们的教学对象抱持着怎样的态度。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总不是那么太端正的,这里并不是我们教师对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中有着怎样的恶劣态度,而是我们对学生创新创作的能力上缺乏信任度,总以为我们初中学生没有创造能力可言,尤其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上,学生的创造能力则更会令人感到无从说起了。特别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多表现为对学生的极不信任,凡是涉猎到探究内容以及手段的地方多半由我们任课老师去一手包办。一是谨防教学活动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完成不了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二是谨防学生创新创造不出任何的成果,反而影响学生去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品质,偷鸡不成蚀把米。应当说这实际上是对我们学生的严重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也完全可以说是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一个无情的残杀。在当下高举创新大旗的热潮中,这种教育的思想是万万不可取的。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去发挥出创造的潜能,达到创造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努力引领学生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育需求我们教师去通过信息技术课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努力为学生提供更鲜活的信息资源、更多样的信息技能,进而开阔我们学生的信息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学生创新创作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创新创作的能力是不可能去教出来的,只有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去进行充分的实践中形成创新创造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实践活动中,笔者力求使得教学对象多去独立解决多元的问题,我们的教材所呈现的一般多是解决某一问题的一种技术,这就需要我们让学生多去运用多种方法去创造性的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在平时的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力求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我们可以充分地说: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同样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而学生之间信息素养的差异也同样制约着我们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培养的。再从我们教师自身的情形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还不尽就是十分的扎实,学科知识也不尽就是十分宽泛,这就需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去涉猎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的研究,以自己的行为去感动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还要力图适应我们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向学生去介绍一些信息技术在前沿科学技术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激发我们学生创新创造的欲望,应当说这也是引领学生去创新创造的必要途径。
三、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切实激励学生
确立关注我们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的观念,利于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只争朝夕地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对于我们初中学生而言,其创新与创造暂时还不会完全使人去刮目相看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去看到:只要我们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也不去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更不去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压力去放弃自己的主张,这些都说明我们学生不但有创新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初中学生的业已具备了一定意义上的创新与创造的非人胆识。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我们都要去给予充分的激励,因为在我们学生中诸多的学生其共同的特征是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得到成功的激励之处,而当我们学生在获取激励后他们往往会产生再创造的欲望和动机的。譬如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些喜人的现象,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学习教材中的所涉及的相关文字处理、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尤其在学习了这些内容后他们又十分地渴求获取诸多信息技术在诸多前沿科学中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他们也十分渴望了解诸多的网站中有怎样的网站能够顺利地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这样那样的困难,他们更十分地渴望知晓哪些工具软件能够让他们迅速的下载到他们所需要的视频等所需要的一切。应当说初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追求同样表现其已不再是鹦鹉学舌、亦步亦趋了。这样的精神和品质是很值得我们去激励的,如果我们注意较好的运用科学的评价和激励的手段及方法,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实践中创新创造性地探究出信息技术的无穷无尽的奥秘来,学生将很快会成为信息技术的行家里手。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马桥初中)
摘 要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文章论述了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几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颇有益处。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学习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课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又没有教法可参考。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就必须探讨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我几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总结出的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旨在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引导式教学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对学生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内容不乏枯燥的概念和原理。所以老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分析、研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认识计算机”的教学中,我先没有向学生讲大量的理论知识,比如什么硬件、软件等等,而是先和学生聊起了计算机的功能。学生们积极地讨论回答:“看电影、听歌、打字、上网等等。”随后我向学生展示了用计算机播放音乐、动画片、上网等种种功能后,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我引导学生说:“你们知不知道道计算机为什么有这么多功能?”学生们当然是不知道的,于是我解释到播放音乐、动画片等都需要播放器,播放器就是计算机的一种应用软件,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课程的内容――硬件涉软件。在后来对计算机系统组成的介绍中,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了解了一些生硬的概念。
二、兴趣式教学
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冥思苦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才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如在进行Windows98操作系统时,我设计了对学生感兴趣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计算机游戏,计算机又是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运行的?从而导出目录结构和系统软件的作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比喻、游戏法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性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极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时,我就把硬件和软件做人的躯体和灵魂,CPU比作是人的心脏或是大脑。诸如此类的比喻,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达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共性。尤其是电脑游戏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学生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最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在进行鼠标的操作一课时,我就是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一个打小偷的小游戏:在进行键盘练习的过程中我采用金山打电通中的键盘游戏:警察捉小偷、吃苹果、贪吃蛇等,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可熟练掌握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四、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门新课程或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在讲Word之前,我就布置了任务,即学完后每人制作一份小报,进行全校评比,并颁发奖项。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又把这一大的任务划分为小的任务。比如,学习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WORD小报《青少年心理健康报》,这幅作品图文并茂、版式精美,其中包括了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还有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然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们每人制作一页小报,进行评比。如我所愿,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把学习Word作为一种乐趣。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能既快又牢固地掌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又能在操作实践中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真正地做到了在愉快中学习。
五、协作教学
鼓励学生协作解决问题:协作已经成了现代社会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人的素质,没有协作能力,简直是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在鼓励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小组协作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据情况把班级分为若干小组,将班级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列为“小专家”,让小专家进行巡回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这种协作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在“小专家”们的“点”指导下,老师注意巡视这些同学“面”的情况,达到点、线、面结合,以点带线提高全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作为现代文化和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支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每个人提供了“通用智力工具”,掌握和运用这个智力工具,是充分发挥工作才能和创造才能的关键。
对中学生中说,如果在校期间能够掌握一些电脑知识和技能会一生受用。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怎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信息素养。
计算机基础教育应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发展的基本需求。让学生能够理解微型计算机的规则,保持对计算机的好奇及求知欲,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和探究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懂得运用计算机,并有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的意识。尝试将计算机与所学各科进行联系,逐步形成使用计算机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二)、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
计算机的课堂教学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与学习需求。有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应该利用计算机声、光、形、色、动和静相结合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不是单纯依赖记忆和背诵。
(三)、关心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注重与教学的联系。
要让学生从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关注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新思想,及时摒弃、删除过时知识,补充对生活、工作、社会有影响有着质的变化的新技术或新知识;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各科的相互关系,主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注重教学活动中参与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每单元或系统知识学习结果中所反映的效果或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以及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情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开展信息技术竞赛活动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竞赛,对于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课堂教学难以取代的作用l、它巩固和扩大了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宽解题思路,增强逻辑推理能力、解题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中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地衔接:4、发现和发展学生的特长,选拔和培养智力超常的青少年。在中学可以开展网页制作竞赛、电子报制作比赛等活动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呢?这是长期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通过初步的教学课改实践和不断的教学经验总结,我认为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要完成好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情感是前提和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从而使学生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问,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打破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教学模式,走向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现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发展神速,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可能很快就变成“昨日黄花”,因此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非常重要。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使学生记住教的内容。当然让学生自学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及中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精心设计出合理可行、重点突出的自学提纲供学生自学,同时授以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泛读与精读结合、读思结合、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三、培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动手相结合起来,让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反过来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习。许多初学计算机的学生对计算机有一种神秘感,面对计算机不知该如何下手。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动手操作,才能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让他们在完成每一次操作后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操作水平。
四、应用,并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学,让计算机帮助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使学习过程变得富于乐趣。当学生完全掌握了操作,能做到随心所欲时,就可以让计算机帮助其进行创造,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多、更新、更好的思维成果。
五、培养学生的上网能力
现在时代将是基于计算机网络之上的信息社会时代。计算机网络化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群体的资源优势,克服了人们所处的地域界限,是跨越信息社会时空限制的有效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上网能力十分重要。培养学生上网能力重在于培养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的能力。当然网络上也有糟粕,因此更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区分“鲜花与毒草”。所有的能力都只有在实践的操作中得到逐步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六、严格要求,注重思品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注意爱国主义教育,纪律法律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目前发现的计算机犯罪来看,犯罪分子大多是具有一定学历,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某地的计算机系统的,对业务上比较熟练的年轻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只是班主任的工作、政治老师的专利: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应在抓知识传授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注重思品教育。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使学生在增长知识面,掌握和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具有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计算机观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