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03:29:02
导语:在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 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前提下得以生存必须重视继续教育、创建学习型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其立于不败之地。现在各个企业已经把学习型企业的创建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对建立企业的继续教育长效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起到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当代,新时期的企业继续教育工作有如下的发展形势:第一,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在企业各方面工作开展中的地位,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现代化教育制度。企业领导人员将企业发展的策略与员工继续教育状况相结合。树立起继续教育的理念,同时加大继续教育方面的投资。第二,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任何事物唯有不断创新它的结构体系,才会真正具备一定的生命力。企业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工作有效结合,保证其科学统一性。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人员传播出高新技能的知识,进一步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和需求。第四,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效果评价管理机制。对领导责任、活动过程、学习效果等等进行实时评估和管理。在这样的基础形式上,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第五,积极建立起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是当代新形势下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体系。通过开展组织和学习,培养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理念,所有工作人员不但要接受继续教育,而且还需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而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知识与管理规则是重要的竞争力元素。对于企业来说,知识代表着给与服务者的服务质量,代表着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从核心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分析来看,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包括多个因素,其中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我国也以法律的形式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对于企业来说拥有绝对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有力竞争武器,对其生存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知识产权的获得靠的是拥有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企业团队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占据绝对的影响地位,因此想要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设学习型的企业,不断提高企业团队成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与高职院校合作建立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贴近企业实际的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既有贴近企业的研发人员,又有主动与企业合作的意识和愿望。因此,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会取得双赢的效果。
在具体合作方面,一是要成立组织机构,由校企双方高层任机构领导,由双方负责培训或人力资源部门根据职工需要和企业发展,结合人、财、物、时间等条件制定具体继续教育内容。二是制定相关制度,并得以实施,保障教育的进行和效果。要尝试探索培训与学分转换,职业资格与学历互通的渠道,通过继续教育不仅提升职工的技术技能,还能提升职工的学历层次,并且企业在兑现职工待遇时参考技术技能和学历层次,唯有此,才会更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继续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在校企合作完成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同时,给高校任课教师以各种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的机会,更多接触一线实际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知识能力不断与时俱进,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有效的保障教育效果。
三、创建以长效组织管理机制为保障的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的构建必须重视学习的组织结构,要围绕知识和信息来构建企业的学习体系,把传统企业多层次的系统格局打破,重视信息的传递以及知识的创新,减小企业的层次格局也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思考平台,让知识与信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除此之外,平等的工作平台可以让企业的团队之间加强交流,让员工进行一些系统的学习,这样就可以把全公司的智慧集合起来为公司的发展凝聚力量。所以,在学习型企业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为员工的学习提供支持:一是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员工的学习行为;二是建立一种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学习体系;三是对员工提出的创新建议给与物质奖励;四是为知识的传播提供渠道,加快知识信息的传递;五是把企业丰富的资源向学习型员工开放,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
在学习型企业创建的案例中,摩托罗拉公司无疑是众多成功企业中的一个。摩托罗拉公司在1980年的时候进入了发展的低谷,连续两年公司的营业利润都出现了下滑的现象,此时摩托罗拉的首席执行官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大胆的计划,那就是拿出公司一个月的销售额建立了员工的学习与培训中心,并且把员工的培训与学习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重视企业员工的学习与培训对于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来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创建以长效文化机制为支撑的学习型企业
对于企业发展来讲,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企业需要从各方面重视企业学习文化的塑造和发展,创造企业的学习气氛和培养企业的学习习惯。要展开经常性的学习会议,这样可以从各方面上提升企业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个学习型的企业来讲,支持并且鼓励创新和学习,提高员工积极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可以允许员工犯错误,并且能够将错误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关心员工的福利待遇,应该鼓励员工将对公司当前的发展模式提出质疑和改进的意见。
五、结语
总而言之,建立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需要从改善传统的组织管理、文化机制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进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只有勇于开创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学习能力,才能推进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1职工继续教育的特点
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在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与其他普通学校教育相比,职工继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岗性。职工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企业从业人员,职工学习需要源于岗位职责的现实要求,是围绕岗位需要实施和展开,通过继续教育不断获得与岗位相匹配的能力。二是全员性。在岗的职工从到企业就业开始到离退休为止这一较长时间段里,不分部门、行业、工种,都应该有且必须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三是短期性。在岗职工不可能长时间脱离工作岗位去学习、培训。因此继续教育多以短期为主,以满足在职人员岗位急需的知识技能为主。四是终身性。职工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多次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岗位需要的变化,即职工继续教育须始终贯穿其中。
2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不断得到强化,确立了一定的范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2.1对职工继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一是企业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主要表现为重普通教育轻继续教育,甚至对继续教育工作抱着敷衍了事或者不屑一顾的态度;缺乏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更没有配套激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的措施,加上缺少稳定的经费投入的制度保障。这些导致能够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偏低。二是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老职工的“铁饭碗”观念、有经验职工的自满思想、员工怠于学习的情绪、实际接受能力差等因素导致一些职工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加上企业对职工开展继续教育的鼓励措施不到位,这些都导致了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低落。当然,更有甚者,有职工把继续教育当成了应付晋升职称的敲门砖,积极性超高,这样有过之而不及,企业要纠正这种行为。三是接受继续教育的外部氛围尚未全面形成。政府管理部门、业主、用户对企业持证的要求和检查越来越严格,重点检查主要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有些企业为获得市场准入条件,存在着为应付资质审查而进行继续教育的现象。这样做只要数量不管质量,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甚至损害了职工受教育权,难以形成职工接受继续教育良好的外部氛围。
2.2继续教育形式僵化,不能适应企业现实的需要一是课程大纲和教材不符合企业实际。不分行业、专业和对象,使用同样的教材;不能提供市场急需的继续教育内容,更没有前瞻性的继续教育内容,导致部分继续教育和市场脱节;部分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一成不变,实践知识更新慢,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教、需的脱节。从事继续教育的专职教师、专家、权威授课重视理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习惯于以教材为本,对现场管理、生产技术等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脱离了企业及职工岗位技能实际的需要,无法满足职工对岗位技能的需求。三是工学矛盾大。企业职工特别是企业技术人员几乎工作在生产一线,时间紧、任务重、流程细、品种多、工作杂、压力大、品质要求高、技能要求熟、岗位要求各异,加上家庭生活负担重,精力有限,分身乏术,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开展。个别继续教育项目教学点太少且只采用集中讲授的培训方式,致使学习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去学习,且因离工作现场远,这样也增加了企业财政负担。
2.3继续教育质量亟待提高一是继续教育质量没有受到企业重视。继续教育是给予企业职工补充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企业只按照上级要求或者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被动地派出数量不等的职工参加企业内外部举办的继续教育活动,没有去重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质量不受重视。二是继续教育学习质量不高。现阶段,企业职工特别是专业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匮乏,只顾派员工参加继续教育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对继续教育学习过程缺少监督,甚至无法监督,导致学习过程失控,质量不高,流于形式,使投入和收获不成比例。一些组织继续教育的机构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只要课时完成了,内容讲到了,就算达到目的。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的管理措施。三是继续教育缺少针对性,学而不能致用。从表面上看,企业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其实是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效果并不理想。部分企业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后学历越来越高,但现场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越来越低。
3改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策略
3.1对职工继续教育工作要加以重视一是把职工继续教育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性层面。未来的实力竞争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企业要通过继续教育来储备人才,就应建立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从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看,继续教育的兴衰盛亡是与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分不开的,许多知名成功企业非常重视继续教育,企业把继续教育纳入中长期战略规划来加以重视。提供足够的经费,并专款专用,保障继续教育的发展。通过努力,逐步提高参加继续教育人数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二是企业应该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企业通过对职工岗位、性别、年龄、思想和心理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根源“,对症下药”,使职工尽快融入到企业,为实现价值而努力,主动自觉地参加继续教育。三是营造继续教育的外部氛围。政府管理部门、社会、中介组织与企业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注重长期利益,克服短视行为,追求一种良性互动的继续教育循环体系。
3.2继续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在改善实践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围绕提升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拓宽继续教育的知识结构,贯彻学以致用原则,增加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让参加继续教育的职工感到只要参加学习,就一定有收获。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发展迅速、更新频繁,企业一线职工由于业务关系对本行业和本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没法及时了解,应加强这些新内容的学习、推广与应用。二是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化。在按照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设置课程的基础上,可采用脱产、半脱产、函授、自学、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继续教育学习方式,也可采取“一事一培”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满足受教者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其中网络远程教育是一种相对节约、效率显著的继续教育途径。该种方式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授课,可快速普及到一线职工,取得扩大受训范围、提高学习效率的成效。三是处理好工学矛盾问题。加强对继续教育地点、时间的沟通,设计好合适的教学点、培训时间安排,以便于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少占用工作时间,合理规划使用有效时间和分配精力,达到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的目的。
3.3继续教育质量要提高一是抓继续教育的效果。严格控制继续教育学习过程。要提前做好制定学习计划,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对参与的职工和部门加强监督与考评,防走过场;选用有能力、有责任、有经验的教师施教,并根据讲师及学员的意见对授课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及时纠正偏差;开展学习效果调研,及时反馈其中的疏漏和不足,以利于持续改进。加强继续教育班级管理。二是抓教育对象的选择。增强继续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根据员工具体岗位、具体工作特点循序渐进、分类教育,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尤其应加大新进应届毕业生的培训、教育力度,为其成长提供学习的平台,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三是抓好学用结合。结合岗位和工种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措施,加强生产一线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和劳务用工培训。要把培训学习和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通过办班和现场实习,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继续教育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继续教育也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脚踏实地,认真做好继续教育学习过程的诸环节,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及时调整和修订继续教育规划,这样才能提升职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作者:张传东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职工继续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素质,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也是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在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完善、实效性不高等问题,应采取共建校政企合作的职工继续教育长效机制,构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立体化学习体系,加强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开发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项目与课程资源等多种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学历教育
2015年7月教育部、人社部联合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然而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依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意义
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广泛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了。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企业技术技能积累、服务职工职业生涯发展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而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培育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既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建设学习型企业。高职院校是全社会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而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职工是社会成员的生力军,是企业最根本的生产力,高职院校加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帮助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素质,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中亦有着重要的作用。(三)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为企业职工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产业发展从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向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转变;帮助企业提高技术、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活力,由此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优化升级,服务我国经济创新驱动战略。
二、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不完善,实效性不高。1.重学历继续教育,轻非学历继续教育目前,仍不少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层面,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高起专学历教育和专升本学历教育的教学服务。而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即便开展了短期培训,针对岗位技能的培训,素质提升的培训,尤其是面向前沿的高端研修培训明显缺乏。16卷总第64期JournalofAnhuiBusinessCollegeVol.16GeneralNo.642.重理论教学,轻实际操作从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情况来看,非学历教育普遍存在理论讲座多,实际操作少,短期培训活动理论培训多于技术技能培训,且在“训”字上明显欠缺;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也多讲求系统全面,甚至是全日制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简单压缩,没有按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去开发课程,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有些专业课程内容脱离企业实际需要,甚至落后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现象,企业职工不能学以致用,继续教育的效用性比较低。[1](二)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胜任力不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过程需要一支既具有较强理论教学能力、又熟悉实际操作流程细则,最好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师资队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是专业教师学历高,即便是“双师型”教师,也大多缺乏行业企业背景,学校虽有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时间有限。据《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天数平均是27.8天,因此,很难胜任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特别是技术技能的培训工作。[2](三)教学模式与手段未与时俱进,适应性不强。目前高职院校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主要是面授形式,一次面授少则半天,多则连续几天。而企业完成经营目标、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是天职,企业职工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何况他们还承担生活的重任,有许多的家事要处理,能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往往是零碎的,所能接受的总课时也不可能太多。而一旦有突发情况,往往选择放弃学习。可见,教学模式与手段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职工的实际情况,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有序开展和良性发展。[3](四)企业与政府的支持不够,保障性欠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企业。企业对这项工作较之过去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许多企业重视新进人员的学历和素质要求,忽视既有员工的继续教育,甚至对继续教育工作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二是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停留在岗位技能和专业知识层面,而员工对学历的渴求,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引起企业重视;三是在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严格的教学管理和配套的鼓励、激励措施,甚至认为继续教育是职工的私事,由此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能够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不高。各级政府对继续教育工作虽有所重视,但各地方政府对此的投入差别很大,就目前情况看,继续教育的外部氛围尚未全面形成,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办学经费投入较少,支持力不够。
三、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与同类院校、层次更高的本科院校以及专业培训机构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要使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应采取多种策略。(一)共建校政企合作的职工继续教育长效机制。高职院校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要稳步开展、持续发展一定要取得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为此应以共赢为基础,建立“校政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1.政府对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应有所作为。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人才作为企业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关键要素。为此,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门或人社部门、总工会等牵头,引导高职院校和企业牵手,共同打造贴近企业需求的继续教育基地,为职工搭建继续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继续教育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氛围,同时政府对企业举办继续教育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并纳入财政预算。例如由无锡市滨湖区总工会牵头,各街道分工会配合,联合区内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无锡市滨湖区职工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高端讲座、比赛展示等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4]又如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人社局联合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高校在园区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对高校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直接买单,这一工程的实施必将为园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职工个人素质的提升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2.企业应建立健全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体制与机制。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职工继续教育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明确构建企业继续教育体系的总体思路,科学预测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职工素质,储备人才;建立健全职工继续教育制度,特别是要完善职工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职工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将职工参加继续教育以及取得的成果与福利待遇、岗位聘用、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使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彰显,从而确保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全员性、持续性;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运行机制,通过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政府补贴、社会捐资等多渠道来源的资金设立企业继续教育基金;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保证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落实到位,并适时检查审核继续教育的质量状况。[5]3.高职院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加强合作。与政府和企业合作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形成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应在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立足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和高端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积极参与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同时,高职院校应增强自身继续教育的服务能力,要在构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立体化学习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打造能充分体现自身核心价值的继续教育品牌。(二)构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立体化学习体系。高职院校应直面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需要,努力构建集在职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知识技能竞赛、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立体化学习体系。1.构建起专科—本科学历继续教育的链条。目前大多数企业一线职工来自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农民工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有学历提升的渴求,高职院校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应将传统的学历教育工作做好,通过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学历提升途径,为企业职工队伍整体学历与素质的提升做好服务。2.要开发立足企业职工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项目。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以及企业的工作场所和情境,提供类型多样的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既立足企业的岗位需求,又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3.继续教育各种形式之间的互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互通,实施学历教育和培训活动的同类课程的学分互认;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与科研成果的互通,实施继续教育与相关的专利发明和技术革新项目的学分认定。4.参与学习型企业建设。高职院校除继续教育部门之外,还应鼓励相关院系与企业的部门、车间、班组等结对子,建立校企合作的学习团队,帮助企业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要让企业看到继续教育在增强企业凝聚力、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转型升级等方面真真切切的效果。(三)加强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是确保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实效性的关键。高职院校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是:1.加强继续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是结合学校实际,安排继续教育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研讨、观摩,提升其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实施能力和技巧。二是确保继续教育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并制度化,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水平的同时,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企业和职工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同时获取更多更新的课程资源。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面对的企业所属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岗位技能要求等各不相同,完全依靠自身的教师资源很难满足需要。应采取多元化的策略补充师资,可以从其他高校或培训机构聘请有经验的继续教育专家,可以从相关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为学校所用,从而开拓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广度。(四)开发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项目与课程资源。高职院校本身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面对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要最大限度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贴近企业和职工的需求,提高课程资源的吸引力,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并学以致用。一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特点,开发适应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需要的继续教育项目,力争形成突出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继续教育项目群。二是职工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非学历培训项目方案的制定,应与行业企业共谋共商,开发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助企业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开发校本教材,使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同时要适时更新,确保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性和新颖性。(五)选择适合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那些务实的企业职工,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对象,他们参加学习一般不脱离工作岗位,不减轻工作任务,更不想降低自己的实际收入。因此,高职院校在建立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应送教进企上门服务,同时教学形式要更加灵活,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教学形式上能够适应企业职工碎片化的求学时间,教学地点可以在工作场所、家庭。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快构建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提高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互联网平台,让企业职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减少时间和空间对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限制。使企业职工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形成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现场培训与视频观摩相结合、网上相互讨论和教师答疑相结,同时实行网上考试、实践考试、面试、设计方案、工作规划、工作总结等多种考试方式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评价职工继续教育效果的教学模式。
作者:翟建华 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本文分析了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汽车企业提升继续教育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汽车企业;继续教育
一、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内部的工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继续教育应该以岗位技能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主,目前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汽车企业对职工继续教育的认识不清晰。很多汽车企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误解,整个社会都存在着轻视继续教育的价值导向,没有将继续教育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虽然很多继续教育机构在形式上进行了相应的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从实践上来看,教育的质量很不理想。社会上很多的机构和部门都对提升学历的继续教育抱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却对提升技能的继续教育冷落对待,很多企业都对继续教育在提升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继续教育对于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一般仅仅是为了提升学历而接受继续教育,从而实现职称的评选和工资的提升。
其次,汽车企业管理体制不科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继续教育应该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本应该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中继续教育是由多个部门共同牵线和管理的,它们并不是专业进行教育工作的部门,在构建学科和设置课程的时候显得非常不成熟。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学大纲,导致了继续教育走上了自由式的教学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科学导致了继续教育的健康、科学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再次,继续教育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和时代脱节。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设置时继续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我国继续教育目前的课程系统非常不规范、不系统,课程设置内容也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想脱轨,这导致职工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时候显得很不积极、很被动。继续教育一般是学历后教育,是在职工工作一段时间后根据最新的理论、观点、思维和技术作为开展培训的切入点,继续教育的这些要求使其对对师资力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续教育需要那些对最新的可续知识和技能了若指掌并具有高瞻远瞩目光的教师来指导。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继续教育中这类师资是非常短缺的,它们为了应急往往会聘请一些难以满足学员学习需求的教师,学员对于继续教育的高期望和教师师资水平的低下使得继续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问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受到课程设置落手和师资力量短缺的严重限制。
最后,汽车企业继续教育投入严重不去。继续教育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是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硬件基础,它需要和普通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一样进行必要的资源投入,因为一定的产出需要一定的投入作为根基。虽然很多社会上的组织都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政府也会适当地加以补充,但是继续教育和非盈利性公益事业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唯有政府积极进行投入,才能给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在研究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还不能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差异性和整体性,难以细致地分析继续教育的整体层次,这导致了教育主管部门在开展继续教育时总是缺乏足够的理论自信心,使得继续教育的发展战略受到限制,继续教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教育的全面规划工作依然非常稚嫩。
二、汽车企业适应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人才教育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一次变革,社会一方面对继续教育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持续地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特殊需要。
第一,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和目标来指导继续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使得技术创新和无形资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决策成的知识化倾向日益严重、科技发展日益高新化,所以汽车企业继续教育必须以合作、生存、做事和认知作为核心开展,知识创新是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职工应该培养自身良好的整体素质并以此为依托,不断挖掘自身的才能,用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增长速度是几何式增长的,这也意味着知识的保鲜期是越来越短的,每一个职工都需要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更新,汽车企业需要运用最新的科技知识来进行生产,继续教育就成为必须,面对具体的问题要具体对待。
第二,用通才教育观念指导继续教育。当今时代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知识的综合和整体性,汽车企业,很多产品都是集各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探索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成为技术领域的重要指导,在当今时代汽车企业最需要的就是集科技、文学、经贸和外语知识于一体的通才,继续教育应该以通才教育观念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使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文理知识得到相互渗透,在知识经济时代,职工要将自身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并提升竞争力,只有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培养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
第三,用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来指引继续教育。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在当今世界人们更加注重社会主体的个性化和多样性,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创新动力。继续教育应该注重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使得他们能够得到和个性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得职工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的洗礼,引导他们走上个性发展的道路,使得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推动汽车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条件下,汽车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情况,这给企业职工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企业需要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将继续教育事业推向崭新的高度之上。
作者:邹瑞睿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1在职继续教育的基本意义
从人的社会化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在职继续教育是一个关系个人职业发展和前途的重要过程。从历史的角度讲,西藏长期以来实行的特殊教育政策,在理工类毕业生的培养方面不具备很大的竞争力,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一定不足,需要继续提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中国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社会中,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处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从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更加是自己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都需要个人实现终身学习。从接受继续教育者自身来讲,在职继续教育,是促进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的重要途径,学习作为一种贯穿人一生的过程,能够帮助从事专业技术类岗位工作的人员了解本行业、专业的前沿发展趋势,积累能力和才干,为个人职业前景奠定前提和基础。
2西藏气象部门在职继续教育基本状况
2.1西藏气象部门在职教育的基本情况
30多年来,针对西藏气象基础业务人员紧缺的突出问题,组织在内地培养了多批测报业务人员;针对气象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陆续培养一批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送培了多批人员在国内外攻读博士研究生。这些人员已经成为西藏气象工作的生力军、业务骨干,部分人员已经成为各业务岗位的带头人,在西藏科技界享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1993年以来,西藏区局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要求,结合西藏实际,把在职教育作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使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2.2西藏气象部门在职教育的基本经验
我们一直坚持从西藏实际出发,培养一支藏汉结合,民族比例适中的高原气象队伍,是西藏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事业发展为牵引,制定科学可行,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训教育计划,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坚持人才强局战略,面向世界气象科技发展前沿,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西藏气象部门人才培养坚持的原则;注重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作用,为气象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是保持西藏气象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
2.3西藏气象在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由于以前通讯技术的局限性和培训教育基础的薄弱,面向全区范围的知识更新和系统化的专业技术培训一直都举步维艰,特别是面向各层次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基本处于自学自足的状态,基层干部职工对在职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气象现代化步伐的不断推进,气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气象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要求不断增强,而管理人员和基础业务人员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更加系统、完善的教育培训迫在眉睫。对于教育,其本身并不能提供适应本地、本单位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但是可以通过教育,能够为受教育人员提供更加宽阔的思路和分析问题的视角,能够使管理者更加理解职工的需求、诉求,能够在工作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达成协调一致,更好地促进事业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体的业务培训,可以通过实践来对它们进行检验校正,能够为业务发展带来正的附加值。
3西藏气象部门在职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合对人才培养和在职教育现状的宏观分析,笔者认为,未来一段发展时期,西藏气象部门在职继续教育的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方式和途径实现:
3.1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系统专业知识轮训
以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对涉及气象社会管理、防灾减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结合气象基础知识、防雷工程技术、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自动站运行及维护技术和天气学原理等内容,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知识更新轮训。通过轮训,促进基层气象人员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促进其具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社会管理科学化的要求。
3.2对管理人员的系统远程培训
设计适合基层管理人员使用的管理专业课程,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学习、管理相关专题讲座,结合行业管理特点,为基层管理人员提供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通过对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能够为其提供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为实现行业目标管理目标,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路,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对内、对外、对上、对下的沟通能力等方面,都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3对新入职人员的职业规划培训
对新入职人员的培训,可以分为新进毕业生入职职业规划培训和新晋升职务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新进毕业生,因为刚刚离开学校,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基本处于茫然状态。这时给予他们工作方面及时的辅导,帮助他们转换角色,培养职业责任感、内化组织的价值观,能够帮助他们尽快对单位这个群体形成归属感。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讲,被培训人员的年龄与投资收益率之间成反比。也就是说,接受培训的人年龄越小,其培训的收益率越高。这与人的职业生命长短有关,也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有关。因此,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必要的入职培训,对个人和组织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晋升上一级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人员,给予必要的综合素质培训,旨在提高他们的责任、权力意识,符合上一级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专业能力要求,提升为组织决策、行为负责的使命感。通过培训,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有一个新的定位和认识,适应工作角色变化对个人的带来的新挑战,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新的岗位角色中。
3.4对行业发展关键技术的重点培训
结合气象部门的特点,中国气象局干部教育学院年度重点培训中,对预报员、观测员分别有新任岗位人员培训和地市级预报、观测人员轮训等基础专项业务培训。组织基础业务人员及时参加国家局各类重点培训,并使培训效果及时推广,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分享培训内容,能够使培训的效果达到最大化。结合西藏和部门特点,对参加各类新技术、新思路的学习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对本地本部门确有培训必要性的重点培训,加强与上级培训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通过远程视频或文字或PPT课件下发给此类专业技术人员,同步提高他们的岗位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新业务在本地的应用和传播,有助于提高本地本部门业务实力和业务竞争力。
3.5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训
作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点行业,气象部门要保持其公益性基本特点,保持事业单位的基本功能,其领导干部对待权力、责任的基本态度对改革成败至关重要。尽管我们要加强社会管理职能,但是气象行业的科研业务的基本功能不能丢,这些都是其他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提高预报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基础数据收集整理等工作,逐步实现气象现代化,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对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培训,能够促进其认清所处的位置,明白前进的动力所在、目标所在,能够达到统一思想和认识,更加结合实际,做好本职工作,带领广大气象干部职工众志成城,用对气象事业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执着,推动西藏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气象强国的梦想,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结束语
在职教育培训的发端在于各个单位,而内在动力在职工本人。气象部门在职继续教育,需要外加压力,内增动力,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训部门及时了解职工培训需求,在培训需求较强的领域能够有求必应,这样一来,培训部门与被培训人员之间方能得到良好互动,培训工作的基本目的才能够实现,培训活动结束后,通过合理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促进培训工作达到期望目标。作为各级管理部门,对待培训工作,要放眼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通过一个较长的培训周期,我们可以从业务、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看到在职教育培训带来的益处,西藏气象部门跨越式发展将从根本上得到体现,西藏气象部门的科研业务水平、社会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都将得到显著增强。
本文作者:拉卓工作单位:西藏自治区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