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03 03:55:54

导语: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摘 要】根据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发现高中生无论是在心理素质还是在生理发展方面都是存在客观差异的。正因此种差异的不可控制性,导致高中生在对数学知识的接收上也普遍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未经优生选拔的普通高中,这种高低差异显得尤其明显。因此,分层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本人就分层教学提出几点粗略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分层 作业分层 层层互助

高中笛г诟呖贾兴占比重极大,因此,高中数学对高中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高中数学因其特殊性,有的章节浅显易懂,而有的章节则艰深晦涩。有的学生对数学的接受和掌握能力较好,而有的学生则是无法接受知识点,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学生数学成绩的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依旧采取“一视同仁”的授课方法,那么只能是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这种两极分化不利于教师的教导,也不利于高中生的数学学习。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落实到每一位同学。分层教学,层层推进,此种教学方法若能恰当有条理的落实,高中生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惊人的改观。同样,分层教学也是需要有法可循的,以下,便是本人根据多年实践摸索经验对分层教学的一些粗浅研究。

一、分层前析

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前,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多次分析研究,先大致粗略的按照学生数学成绩做一个简单的分层。同时,还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把学生上课情况也做一个简单的归类。比如,哪些学生上课是比较积极,这些上课积极的学生很有可能是数学成绩好或者爱好数学的,而那些上课不积极兴致不高的学生,则有可能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或者对数学不感兴趣。由此可以分析出,哪些学生数学基础差,哪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哪些学生又是没有端正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根据这些综合因素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即A类学生对数学的掌握力最好,B类较好,C类较差。层次分出才能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这些准备都是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所必须要做的。

二、寻求学生意见

现在的高中生大都刚刚成年,但是毕竟年轻,经验不够,往往容易出现思想偏差。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对不同事物的不同见解,但终究不够成熟。如果教师在不跟他们商量的情况下擅自实施分层教学,这对他们来说一个不小心便会胡思乱想,他们会以为老师存在歧视心理,所以才对他们进行优劣生的划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打击,会使得他们存在自卑心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伤害,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征求他们的同意,在他们自愿的情况下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在上课时为了课程进度,一般不会为了照顾少数学生而放弃整体进程,很多教师都是直接赶进度,往往会忽略少数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完全理解,是否完全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不能只看到A类学生的思维迅速就一味地往前讲,这样只能把A,B,C三类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久而久之,跟不上教师思维和进度的学生就会出现一种懒惰心理,他们想着自己反正跟不上,再怎么认真听课结果都一样,那还不如不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更加仔细有耐心。教师在讲课时,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保证这三层学生在对基本知识都掌握了的情况下,再循序渐进,慢慢的往深层次的知识进攻,即使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听懂,但也不会使差距加大,这样不仅可以轻松补上,也不会耽误课程进度。

四、课后辅导分层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抓紧每分每秒,在课后,也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力度各不相同,教师只有利用课余时间,对C层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辅导,扎实他们的数学基础,才好对日后的学习有帮助。而B类学生,基础够了,课堂上高深的知识却似懂非懂,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跟他们一起研究数学,可以教给他们稍微难一点的数学题的做法。而A类学生掌握力较好,势必会觉得课堂上学的东西已经完全掌握,这些书本上基础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具备挑战性。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教给他们更深层次的知识。所以,课后分层辅导是很有必要的。

五、课后作业分层

教师在课堂授课后,通常都会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希望学生可以把课堂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会实际运用,能够举一反三。然而,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通常不会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布置的作业水平都是一样的。然而,这种一概而论会使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产生两个极端,那就是太难的作业成绩差的学生完成不了,太简单的对成绩好的学生又不够思考,思维得不到运转。由此可见,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给成绩差的学生多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以便牢固他们的基础知识,给成绩好的学生多布置一些有利于发散思维的作业。由此,各取所需,数学成绩肯定会有进步。

六、层层互助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跟周围的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一个班集体中,必定会有优生和差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还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教导他们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在空余时间,B类学生帮助C类学生,在一些C类学生不懂的问题上给予他们帮助,而B类学生如果想要在数学上更进一步便可以请教A类学生,如此一来,层层互助,学习数学的氛围将会更加浓厚。不仅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时间久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肯定会有变化。而我们的数学分层结果也并不是一直不变的,教师可以每过一段时间对学生分层进行改动,以便适应学生这一时间段的学习成果。

七、结束语

目前,这是一个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应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而分层教学的实施在很大情况下满足了不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要求,一方面改变了老旧的“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创新了教育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减轻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更有利于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再则,数学的分层教学很大程度上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间,你帮我助,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在这种教师与学生的密切互动下,分层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得到更好地落实,这对高中生数学教学朝着新课改的方向转变有着重大意义。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分层教学已经在全国范围普遍应用。

关键词:教育资源;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研究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做出辉煌的贡献后逐步显现出其先天的严重不足。教师在班级授课制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分层教学以往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

核心技能原理: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而分层教学就是利用这些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我国,分层递进教学改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率先提出实验的。近十几年来,分层递进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有: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2.分层走班模式。3.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4.个别化学习的模式。5.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6.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三、实验结果与反馈

1、强化了学生主体作用。分层教学的落脚点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只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分层教学中就能事半功倍,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结合四人学习小组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C层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具有针对性。在集体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各环节以照顾到班级中各层面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的“回报”,使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

3、在分层教学中,分层档案的动态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升降级制度,自律目标的制订都是激励学生的手段,这些手段在分层教学中必不可少。

4、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师生之间要努力建设融洽的双边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兴趣良好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都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耐心指导学生,要经常对他们讲“你行,你有进步包括在作业中、测试时的评价语要以激励为主,这一切都可能成为他们学好数学的动力。

5、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分层教学优点很多,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1)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2)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3)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4)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最大的贡献。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摘要:数学学科理论性非常强,高中数学难度已经非常大。学生经过长时间数学学习后的数学学习水平很不相同,各自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只用一个方法教学,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将不能得到发展,他们会对数学学习完全丧失兴趣。分层教学能照顾不同学生的差异,既能照顾优等生与中等生的发展,也能兼顾后进生的发展,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提高。教师在设计习题或讲解新知识时要有梯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差异客观存在,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的差异也很大。如果数学教学忽视学生水平与能力的不同,所有学生同一个方法授课,习题也一样,那么后进生的数学学习一定会止步不前。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水平的差异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收获,人人有进步。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例题的讲解与习题的设计都要分层次。尤其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分层教学的分寸,既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不同难度的问题,又要照顾学生的自尊心,不能让学生认为是歧视后进生,教师操作的难度与复杂度很大。

一、学生的数学水平与学习能力有很大差异,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设计。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问题设计的起点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起点就可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大一点,思维的跨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此外:

分层次教学与以往分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相应的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使学生适应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按照学生层次合理分组,开展小组合作,让小组成员互帮互助

教师要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把学生合理分组。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三、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课前预习,尤其是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四、课内外的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层次留不同的作业

课内外的作业要分层次,让学生经过思考会解答。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分层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习题的解答不能教师硬派,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何种层次的问题解答。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分层教学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学习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教学是教师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针对学习基础和数学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别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针对个体学生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带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2.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2.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

例1解不等式(见数学教材P23例3)。

例2解不等式(见教材P23例4)。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解答,我给A组的学生指出,对于指数不等式,我们首先要看能否将它们化为底数相同的不等式,然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指数间的关系。对于对数不等式,特别地给学生强调,对数的真数为正数这一条件,然后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转化。

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它们掌握例3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指数不等式问题。

例3解不等式。

我首先引导B组的同学分析例3中数字间的关系,9=32,4=22,6=2×3,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在讲例3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将其变形为,然后可以假定A=用换元法将解出,最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了例4,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4的解题思路及能力要求。

例4解不等式。

在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中,用到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还用到了数学方法中的换元法,更为重要的是,例4中含有参数a,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例4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课上睡觉现象。

2.5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两个班有一百多名学生,全靠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更何况我在学校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无很多。作为办公室主任,我在学校还担任了学校行政办公室的全部工作,此外我还担任了学校的会计工作。事情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给学生讲明了这样道理,学生都极为配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

2.6分层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的降到下一个小组。

3.收获与体会

我们学校是一个有近1500名学生,100多名教师,31个教学班的大校,我是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担任学校办公室的全部工作,同时担任高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此外还担任学校会计的工作。工作之多可想而知,自从我采用分层教学之后,我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在全年级的六个教学班中名列前茅。

通过以上的统计不难看出,尽管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是学生的进步是显著的,此外,在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我所教班级有一个学生获全年级唯一一个全国三等奖。我在学校担任的工作相当于三个人的工作量(并没有多拿一分钱的工资和奖金),有老师和我开玩笑说我是能者多劳,其实真正使我受益的是我对学生采用了分层教学,并且很多工作都由学生帮我完成了。

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实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责,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

(5)使用分层教学,在测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试卷,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测验成绩过低而抬不起头,不少同学都愿意选择上一个小组的试题以显示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由于分组的情况将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C组的同学不愿降到B、A组去,同时A、B组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C组来,这样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因而学习的提高也较快。

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笔者对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及实践仍在探索之中,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分层教学的实验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