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3 04:01:54
导语:在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必须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可采取分析法、朗诵法和表演法三种方法,以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语文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以达到育人目的的教学活动。
实行素质教育,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势在必行的趋势。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也就是把过去应试教育中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即将教学内容硬灌给学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从根本上改变过来,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合作精神才能有效释放出来,也才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教学方法的更新,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感,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等于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与此同时,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寓情于教,有助于强化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青少年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每人心中都有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为了不至于造成学生情绪低下,听课乏味的状态,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渗透情感教育。所以,我努力结合课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一、分析法
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的内容相当丰富,教学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的情感。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作者抒情的笔调热情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文中选取的三个典型事例,从三个不同侧面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通过具体分析,让学生理解到三个事例既有代表性又有内在联系。松骨峰战斗表现志愿军在对敌人的狠,马玉祥冒险抢救朝鲜小孩是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爱,第三个事例则提示了产生以上行为的思想基础――美好的心灵、崇高的境界。加上首尾呼应的议论抒情段,学生对志愿军的敬意油然面生。又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教学中抓住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逆境中父子离别时的忧伤的情形及感受,很容易使学生为之动情,产生共鸣。
二、朗诵法
朗诵能陶冶人的性情,增强艺术的美感,是语文情感教育中的一种好形式。特别是诗歌教学,通过朗诵可使学生捕捉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一种高层次的情感享受。朗诵时应注意了解诗人心声,把握诗歌内涵,借助丰富想象,加强艺术感受。如柯岩的抒情诗《,你在哪里?》就要注意朗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领会作者在逝世之际满怀深情地“寻找”总理的真情实感。虽然周总里逝世时举国悲痛的情形学生不熟悉,但诗中那饱含深情的诗句,那无限的绵绵的哀思,朗诵时往往会把学生带入那种“寻找”总理的境界中去,从而激发对总理的深深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三、表演法
表演法就是通过艺术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形象地再现出来。这种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进入角色,体味人物典型的语言、情感及性格。这无疑是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
学生要把课文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首先就要自读、质疑、研讨,把握课文主旨,找出关键词语,然后要对所要表演的情节进行构思,既动脑又动手。这样就能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时,我让学生表演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要注意从人物形象(个头不高,腆着“将军肚”)、脸部表情(挤眉开眼)、语言(巧言多变)、动作(穿大衣,脱大衣)等方面表演,把这个沙皇走狗趋炎附势、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借助表演这种形象化的形式,学生能更具体更鲜明地认清此警官的丑恶嘴脸,从而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中学语文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可行的;加强中学生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加强情感教育是改变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真正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科学地完成中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必然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有章可循”的,即已有的相关理论以及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才能使语文情感教育更加完善。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使之“豁人耳目”;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科学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世界 全面发展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极具思想内涵的特殊工具。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果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去感受、体验、品味,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汹涌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因此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灵魂。
一、语文情感教学的含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心理现象就是情绪和情感。简单地说,就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比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能使人轻松愉快;失去亲人会给人带来痛苦悲伤;面对别人的挑衅会引起激动或愤怒;美好的事物使人产生爱慕之情;丑恶的现象令人产生憎恶之感。所谓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去评判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语文情感教育,如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语文教学中用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领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应包括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要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要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作者的感情,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进”,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应将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情感教学的目标,而且应注重情感教学,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发展与提高,这和素质教育的总的原则是统一的。另外,情感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之外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而且还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学是否有强大生命力、是否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关键所在。
三、情感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学因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是一种更具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修养,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情感,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有积极、稳定、协调的情感,自我动情,移情体悟,调控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情感调控力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努力运用美文佳作中所饱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体现在适时适度地把握、调控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上;再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还体现在自制力上,优秀的教师时时注重情绪的稳定协调,保持心态平稳。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作用
第一,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不同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老师在课堂上的冷漠、埋怨、烦躁等情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遏制了学生认知和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第二,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这种吸引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第三,教师的情感在师生之间产生双向互动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依赖。随之,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秉承一定的教育目的,不违反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教学活动就是教育原则,而教学策略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对应的教学目的。基于此,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开始关注学生价值取向和时展共同出现的问题:资源的优化处理,良好情境的创造假设,教学过程师生交流和意见评价都成为语文情感教育过程的基本流程。
一、捕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文本的文字段落都是带有作者对待情感的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它体现在各种人、物、事、景中,之所以会有不同的途径和顺序,不仅仅是因为文本内容和问题特点的差异问题,还包括作者出发点有所不同,写作过程中包含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但是读者看到文本细细品味时,都会从不同的视角捕捉到有关真善美的东西。
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农村的艰苦生活和城市的冷漠以及中下阶级辛勤奋斗却贫困的现实,将这方面的情感挖掘出来,让学生们看到不同的一面。在抽象的社会制度比较中情感问题没有涉入其中,把“能够认知到留意手法的作用”、“把学生向往美好和谐的社会的本质找出来,让他们明白靠金钱而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不能长久并且应该排斥远离的”,这些在结合现实某一语言环境中设定为一堂课情感的导向。一句“父亲的弟弟”道出了若瑟夫内心的想法,这种父母不承认自己亲兄弟带来的不解、不满和在他幼小的心里藏着至亲至爱的感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我的亲叔叔”所说。
二、设置情境,促进情感的培养
文本将压缩了以后的思维及感情结合起来设置情境,把人的这种情感激发出来。学生之所以受到了影响,渐渐把情感融入其中,是因为设置的情境又将情感通过文字慢慢释放出来。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相关情境中,才能避免只是把教育和环境外加于学生,才能达到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目的。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感受不一样的意境,把学生内心需要与文章沟通交流的本质需求满足了,才能达到熏陶情操的目的。教师富有感情的描述了一幅“夏夜”:孩子们在夏天的夜晚是最活跃的,无论是在院子里大树下乘凉的还是和弟弟一起数星星,听奶奶讲故事,猜谜语或是一家子欢快的聊天,都是其乐融融,玩得乐呵呵。在这样的引导下,叫同学们写一篇文章:夏夜仰望天空时看到了怎么让人心怡的风景?面对满天星星在不停地眨眼睛时,又会联想到什么呢?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师生对话,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体验过程中、思考的过程中之所以会有缺失,归根结底是话语权的缺失,这也可以证实现实生活情境下认为学生缺乏交流意识和能力是错误的。抓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心理互动对话的本质,就知道尊重和宽容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语文老师需要在找到学生学习兴奋点的同时,准确无误的加紧着重点、疑难点,以及模式上的教学。注重师生与文本读者之间角色的互换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对话水平、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情感外延的重点。要使角色转换对话不限于一个平台,就必须把“预设性”的教学思维扔掉,保证让教师、学生、作者间的角色成功地对换。
四、情境评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情境,不但作为情感产生的环境,也是学生从不认知到留意学习内容认知的必要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情感教育评价的重要原则需要强调评价情境的原因。基于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教师对于学生现状的评价必须是客观公正的,对学生的认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勿将代表自己一个人的经验观点强加于学生身上。就像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中,如果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在选取材料、确定中心意义到文章的构架上都做出了修改的话,那就完全偏离了学生的初衷,活生生地变成了老师的作文,而不是学生的作文。语文情感教育问题需要综合性的评价才能确立,包括结合包罗万象的语文知识、技能学习、个人能力、学生情感上的态度、兴趣爱好、初衷以及智商的高低。
针对语文这门学科它自身该有的教学任务、内在的特点和规律,还有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造成了语文情感教育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发掘和评价方面的独特性,因此总结出,只有全方面地把理论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在语文情感教育上取得良好的成效,希望能够帮助语文情感教育者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教育作用。根据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创设作品情境,教师生动讲解,学生深情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启迪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产生生活和学习的动力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教育活动。通过分析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特点,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 情感教育 特点 策略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特点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教学,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认知因素,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情感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组织等作用,根据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创设作品情境,以教师生动讲解、学生深情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启迪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产生生活和学习的动力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教育活动。语文情感教育,是充分发挥调节情绪,组织和作用的力量,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从而达到使学生知情统一,形成健康的人格的目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情感化
在语文教学中用情感打动人心,通过美好的事物,激发人们的情绪,唤起情绪的反应,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使人达到精神的塑造和升华,达到音乐教育,音乐教学领域,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效果。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喜欢的课本,但更多的被教师情感投入的感染,然后将各种情感表达的情感体验,引起教师和学生对课文的各种情绪,情感,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生学习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教学充满了教学和学习的成果,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生动化
生动化是指在语文情感教育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来参与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特性,使之生动形象化。语文课堂教学中始终活跃着课文的形象,教师通过教法和描绘性的语言教学,唤起学生头脑中的相关形象,这些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不断生成,不断变化,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可使用的视觉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形象,比在想象、联想、重组或创建一个文本语言来形容的形象,更生动丰满、真实感人。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的课本的生动形象,体会出语文学习中的美感。
(三)审美化
语文情感教育包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其他学科无与伦比的审美功能,语文课程的审美目标给语文情感教育增加一种美妙的魅力。语文情感教育的美育目标:一是要培养对美的感知力。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感受到美。在教学中,学生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语言形式的经典名句和当代艺术作品。使学生充分体验色彩的美,美的形式,结构之美,美的力量,美的过程;二是培养对美的理解力。应与审美材料相结合,传授必要的审美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种自然美景,社会和艺术美;三是培养对美的创造力。制定美的创造力,是最高审美目标的水平。应鼓励美和创造美的追求。在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把他的想法和感受,看到和听到的,整理出来的想法和感受,形成自己的语言,对学生本身这是一种超越,一种创造。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以境启情,挖掘情境感染因素
触景生情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审美情感活动,也正是情感的情境性特征的体现。教师借助音乐,运用录像、课件等科技手段,创设某种情境,做到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情感。比如在《春望》一文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师可以放一段有关安史之乱时战士们浴血奋战和国家状况的影视片段,并对当时的情况做一些补充介绍,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作者的感情变化以及主旨句的理解,指导他们对良好的人生观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可以运用语言来描绘情境、用多媒体来展示情境、用体态来模拟情境等方法,启发、唤醒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的认知。
(二)以美传情,挖掘情操陶冶因素
美感是对事物的美的体验。它是在欣赏艺术作品、社会上的某些社会现象和自然景物时产生的,具有直觉性,即物体的颜色、形状、线条以及声音方面的特点在美感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感和道德感一样,也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教师教学时要联系各种各样的事物,所有这些都能引发学生的美感,正确陶冶学生的情感。比如可以进行慷慨激昂的诗歌朗诵,可以激起学生内心豪壮之情。教师在授课过程合理地运用语言的抑扬顿挫,可以带动学生在课堂上思绪的活跃和跳动,也能更好地融入到语言学习中。当学生通过吟咏、诵读,用心灵去领悟时,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情感,作品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渗透到了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中去了,进而获得了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
(三)以情激情,挖掘情调升华因素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言有时比形象更具有感染力,在语言的激发下,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将这种感情和表象进行扩展和升华,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地去感悟、领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久而久之,能够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摘 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本文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内涵,结合自身的实践探讨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历来是重视语文教学,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开始被人注视。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不足。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和语言学研究的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加强中学语文情感教育上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一、何谓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个复杂的定义,不同的学科对之有不同的定义。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由此可以看出情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甚至断言:“假如没有感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对于情感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我们学习、研究情感教育的基础。
在以往的教学中,情感培养和陶冶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但是情感教育作为一个明确教学目标被提出来是近来的事情,可以说“情感教育”是一个新概念。所以关于什么是情感教育,不同的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鱼霞在《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一书中认为,情感教育的目标包括三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最后都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就是从“情感出发”,发挥情感的作用,进而培养出学生健全的情感和人格,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
二、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情感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不仅如此,从语文教学本身而言,也需要通过情感教育促进语文教学的实施。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强调对学生个体精神世界自由发展的尊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教育学家肖川教授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又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对于人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熏陶、情感陶冶无疑也有这样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情感教育天生就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实施情感教育重要的途径和载体。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不论是新课改的需要还是现代教学的需要,把情感教育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来实施已经是势在必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
1.教材的选用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选择,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是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精华,每一篇都是我国文化的精粹,每一篇都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如《项脊轩志》《与妻书》《荷花淀》乃至《麦琪的礼物》,无不是饱含情感的名篇佳作。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掘这些文章的情感。高中语文教材除了必修教材还有选修教材,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选修教材的辅修作用,使必修和选修相互结合,充分发掘其内在情感。在教材的选用中,也可以采用带有浓厚感情教育色彩的实物作为教学材料。
2.方法的使用
情感教学是通过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情感的培养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以往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往往会激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这种模式更不利于学生的情感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采取新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疏导,使其自然而然地树立正确的情感。
3.树立情感教育的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潜移默化就能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考核,学生更是有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情感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改变这种观念。在实际教学中,要刻意地强调情感教学,将其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实施。同时也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核评价促进情感教学的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的过程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后,语文教学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形势。只要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树立情感教育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实施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相信我国的语文教学会取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