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探讨

时间:2022-08-06 10:33:13

导语: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探讨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探讨:地方文献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 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

地方文献,也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们对地方文献的认识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目前,对地方文献概念说法不一,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笔者赞成这样一种说法,即地方文献是文献的一种,而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也就是说地方文献是记录有地方知识的一切载体。所谓地方知识,包括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基于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这样一种看法,我们不难看出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应该承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文献工作已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各县市都在编史修志出书,这不仅使地方文献工作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1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有利条件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图书馆只有抓住社会急需大量信息的机遇,充分发挥自己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优势,将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加工,产出更多更新的信息,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才能探索出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图书馆的模式,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职能。可以说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而且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上,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有利条件很多。首先,图书馆有一定的地方文献资源,其次是图书馆存有先进的设备,如复印机、计算机等,另外还有广阔的需求市场,包括领导层的需求、民间的需求、投资经营方面的需求等。

以珲春市图书馆为例,作为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历来为我馆所重视,早在1985年,就向市政府提交了报告,并以政府文件印发了《关于地方文献实行呈缴本制度的通知》,规定全市各单位在出版各类刊物时必须呈缴2本送市图书馆收藏。特别是1992年3月19日,珲春被国家批准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后,受“珲春热”的影响,反映地理、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等的一些地方文献资源被挖掘出来,《话说珲春》、《东北亚明珠珲春》、《中国珲春投资指南》、《奔向二十一世纪——珲春》、地图等正式、内部出版物成了国内外客商了解珲春的窗口,被国内外客商争相购买。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利用率直线上升。面对形势,我们在经费、人力不足和诸多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从历史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和抓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提供工作。采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广泛接触社会有关人士,了解征集渠道,掌握征集线索,走访市属有关出版物单位,建立联系,如档案局、市志办、文献、党史办等。由于收集地方文献的指导思想比较明确,工作主动深入,文献的收集工作比较顺利,目前已收集地方文献4500册980种,并向读者提供经常性阅览和咨询。

1.2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图书馆包括我们珲春馆在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是有目共睹的,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一些图书馆,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还没有进入科学的轨道,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一是许多图书馆尚未充分认识到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认识不足,使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处在初级阶段,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对地方文献收集不够全面。一些图书馆只重视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献的收集,忽视了活资料、内部出版物的收集;只重视到出版社、档案及史志部门收集,忽视了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场经济部门去收集。三是在管理方式上仍沿袭着传统的做法。例如:一些图书馆因地方文献馆藏量较少,没有对地方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对本来就有限的地方文献资料重藏轻用,致使一些地方文献书刊的利用率很低。此外,由于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馆际之间,包括公共馆与科技馆、档案馆和学校图书馆之间没有协调组织,各自为政,缺乏联系,无法优质高速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2 地方文献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的崛起,图书馆工作和研究的新领域不断被开拓和创新,市场经济的迅速社会化,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图书馆的情报和信息;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图书馆事业重新定位提供了历史契机。那么作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地方文献资源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会给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谈到地方文献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许有些同志会认为,太牵强了些,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制约条件。而笔者认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一个阶段,因而也是图书馆向前发展的一个新的基础。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开放、改革、创新、信息、效率等新观念、新意识、新思维,正是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如何改革的问题。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文献工作必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必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2.1 地方文献价值在地方社会发展中的客观体现

图书馆作为文化设施是一种价值客体,它的客体属性是文献及设备等,而社会需要和人们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是实现价值的主体属性。图书馆文献资源(地方文献)的价值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其实,地方文献一经产生,其价值就已经成为客观存在,只是它的价值何时被社会所开发利用,如何被利用,需要一个过程。图书馆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其发展是受社会经济制约的,而作为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一部分,地方文献工作同样受地方社会发展的制约,因为地方文献工作是社会性的,社会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地方文献的社会性表现在它与社会的交换价值,把搜集来的地方文献通过整理、加工和提炼,将其潜在价值挖掘出来,并采用一定的手段“发散”到社会中去,使文献与社会能量实现转换,产生新价值,再把新产生的价值通过转换,形成文献资源,不断充实图书馆。当然这种文献与社会转换的过程是复杂的、多样的,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但通过转换而产生的价值是无疑的。

2.2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地方文献工作要适应社会的需要。首先,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是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纷纷参与市场竞争,为了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在商业中站稳脚跟,人们增加了对地方经济文献信息的需求。其次,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国际合作开发的需要。珲春地处三国交界,有国际陆路口岸(中俄、中朝)、铁路口岸(中俄)3个、国际中朝互市贸易市场1个,开发国际贸易前景十分广阔。

2.3地方文献工作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地方文献是地方社会及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地方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笔者曾在《基层图书馆学》中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所述潮州市图书馆是如何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正是由于近年来潮州经济的迅速发展,它的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工作才有了新的发展。作为边

境开放城市的珲春,1992年以来,受图们江下游开发的形势所迫,地方文献的出版应该说是相当快的,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利用也应该说是跳跃式的。诚然,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利用也有平稳发展和停滞的阶段。也就是说,地方文献工作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当地方经济形势好时,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都会有明显的进展,而地方社会经济萧条时,则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3 几点启示和思考

通过上述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地方文献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我们可获得如下启示:一是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文献需求的必然产物;二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必然对地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是在地方文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和经济又对地方文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地方文献收集、开发和利用,必然向正规化、高科技、高效率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在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新观念,明确指导思想;扩大地方文献输入内涵,延伸其输出外延;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探讨:地方文献社会经济发展

1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

地方文献,也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们对地方文献的认识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目前,对地方文献概念说法不一,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笔者赞成这样一种说法,即地方文献是文献的一种,而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也就是说地方文献是记录有地方知识的一切载体。所谓地方知识,包括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基于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这样一种看法,我们不难看出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应该承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文献工作已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各县市都在编史修志出书,这不仅使地方文献工作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1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有利条件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图书馆只有抓住社会急需大量信息的机遇,充分发挥自己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优势,将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加工,产出更多更新的信息,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才能探索出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图书馆的模式,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职能。可以说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而且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上,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有利条件很多。首先,图书馆有一定的地方文献资源,其次是图书馆存有先进的设备,如复印机、计算机等,另外还有广阔的需求市场,包括领导层的需求、民间的需求、投资经营方面的需求等。

以珲春市图书馆为例,作为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历来为我馆所重视,早在1985年,就向市政府提交了报告,并以政府文件印发了《关于地方文献实行呈缴本制度的通知》,规定全市各单位在出版各类刊物时必须呈缴2本送市图书馆收藏。特别是1992年3月19日,珲春被国家批准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后,受“珲春热”的影响,反映地理、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等的一些地方文献资源被挖掘出来,《话说珲春》、《东北亚明珠珲春》、《中国珲春投资指南》、《奔向二十一世纪——珲春》、地图等正式、内部出版物成了国内外客商了解珲春的窗口,被国内外客商争相购买。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利用率直线上升。面对形势,我们在经费、人力不足和诸多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从历史责任的高度来认识和抓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提供工作。采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广泛接触社会有关人士,了解征集渠道,掌握征集线索,走访市属有关出版物单位,建立联系,如档案局、市志办、文献、党史办等。由于收集地方文献的指导思想比较明确,工作主动深入,文献的收集工作比较顺利,目前已收集地方文献4500册980种,并向读者提供经常性阅览和咨询。

1.2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图书馆包括我们珲春馆在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是有目共睹的,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一些图书馆,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还没有进入科学的轨道,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一是许多图书馆尚未充分认识到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认识不足,使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处在初级阶段,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对地方文献收集不够全面。一些图书馆只重视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献的收集,忽视了活资料、内部出版物的收集;只重视到出版社、档案及史志部门收集,忽视了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场经济部门去收集。三是在管理方式上仍沿袭着传统的做法。例如:一些图书馆因地方文献馆藏量较少,没有对地方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对本来就有限的地方文献资料重藏轻用,致使一些地方文献书刊的利用率很低。此外,由于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馆际之间,包括公共馆与科技馆、档案馆和学校图书馆之间没有协调组织,各自为政,缺乏联系,无法优质高速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2地方文献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的崛起,图书馆工作和研究的新领域不断被开拓和创新,市场经济的迅速社会化,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图书馆的情报和信息;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图书馆事业重新定位提供了历史契机。那么作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地方文献资源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会给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谈到地方文献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许有些同志会认为,太牵强了些,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制约条件。而笔者认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一个阶段,因而也是图书馆向前发展的一个新的基础。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开放、改革、创新、信息、效率等新观念、新意识、新思维,正是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如何改革的问题。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文献工作必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必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2.1地方文献价值在地方社会发展中的客观体现

图书馆作为文化设施是一种价值客体,它的客体属性是文献及设备等,而社会需要和人们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是实现价值的主体属性。图书馆文献资源(地方文献)的价值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其实,地方文献一经产生,其价值就已经成为客观存在,只是它的价值何时被社会所开发利用,如何被利用,需要一个过程。图书馆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其发展是受社会经济制约的,而作为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一部分,地方文献工作同样受地方社会发展的制约,因为地方文献工作是社会性的,社会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地方文献的社会性表现在它与社会的交换价值,把搜集来的地方文献通过整理、加工和提炼,将其潜在价值挖掘出来,并采用一定的手段“发散”到社会中去,使文献与社会能量实现转换,产生新价值,再把新产生的价值通过转换,形成文献资源,不断充实图书馆。当然这种文献与社会转换的过程是复杂的、多样的,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但通过转换而产生的价值是无疑的。

2.2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地方文献工作要适应社会的需要。首先,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是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纷纷参与市场竞争,为了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在商业中站稳脚跟,人们增加了对地方经济文献信息的需求。其次,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国际合作开发的需要。珲春地处三国交界,有国际陆路口岸(中俄、中朝)、铁路口岸(中俄)3个、国际中朝互市贸易市场1个,开发国际贸易前景十分广阔。

2.3地方文献工作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地方文献是地方社会及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地方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笔者曾在《基层图书馆学》中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所述潮州市图书馆是如何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正是由于近年来潮州经济的迅速发展,它的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工作才有了新的发展。作为边境开放城市的珲春,1992年以来,受图们江下游开发的形势所迫,地方文献的出版应该说是相当快的,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利用也应该说是跳跃式的。诚然,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利用也有平稳发展和停滞的阶段。也就是说,地方文献工作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当地方经济形势好时,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都会有明显的进展,而地方社会经济萧条时,则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3几点启示和思考

通过上述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地方文献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我们可获得如下启示:一是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文献需求的必然产物;二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必然对地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是在地方文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和经济又对地方文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地方文献收集、开发和利用,必然向正规化、高科技、高效率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在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新观念,明确指导思想;扩大地方文献输入内涵,延伸其输出外延;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探讨:浅谈地方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比较集中,其不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还有完善的信息和资源管理系统。地方社会经济为了获得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地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而地方图书馆应该秉承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改善图书馆服务的模式,来更好地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使资源获得更好地整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图书馆服务模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地方的图书馆以往提供服务往往不是非常开放,存在着诸多的限制,但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处理等功能要求越来越强烈,为了更好地提供信息资源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就需要充分利用我国地方图书馆,其不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还有着自身的电子图书馆,在信息收集、处理、分析、整合等方面的功能都比较完善。为此,增强地方图书馆的外向型服务功能,转变其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了几种地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1.资源共享服务模式

以往地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以及信息服务形式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地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服务的作用范围都过于狭窄,为了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图书馆应该将自身的图书馆资源外向化,面向公众,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的作用。只有做到资源共享,才能充分挖掘图书馆资源以及服务的潜在价值。为此,克拉玛依图书馆应该自足与自身的资源,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等实现文献的数字化,并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全面的立足于社会的地方数字化图书馆服务体系,这样不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克拉玛依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的成果,不但可以提高地方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还能增强地方的文化内涵,对于地方的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除此,克拉玛依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身具备的人才优势来实行远程教育,这样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当地的学习氛围。远程教育的内涵既可以利用克拉玛依现有的知识管理成果,也可以联系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人文等相关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信息开发工作。

2.分项分类服务模式

地方图书馆对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因此,就需要对克拉玛依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分项分类,只有加以明确才能更好地提供相应地服务。其一,依托馆藏,建设地方特色经济建设资源。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色,有的地方工业发展具有优势,有的地方是旅游胜地,克拉玛依图书馆应该立足于克拉玛依的经济产业机构、资源配置状况、农业地理、出行交通、风俗文化等相关方面,来进行相关数据库的开发,这样才能为克拉玛依经济发展带来更加专业化的指导。其二,教育分类,开展不同的信息服务模式。一旦克拉玛依图书馆面向公众,其就可能面对各种人群,只有采取必要的分类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指导意义,才能更好地提高当地的社会教育、社会文化水平。具体来说,从纵向上应该以年龄作为分界线,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成年人提供各自的信息服务,并且根据不同人群的接受能力,对相关的信息服务划分等级,诸如技术类人员可能希望对高新技术进行了解,而科学爱好者则技术研究并不是那么深入,只希望能够浅显地了解即可。通过这样的纵向进行分类,就可以达到很好地服务效果。

3.人性化服务模式

当今社会提供的服务不仅是局限于现成的服务,而是基于人性化基础上的服务,只有对用户的 、习惯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提供其需要的服务。对于地方图书馆的服务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仅仅将眼光局限在片面的知识提供上面,而不去分析用户的个性化操作、信息需求等更深层次的服务内容的话,地方图书馆服务模式将很难得到相应地提升,这样也就很难促进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克拉玛依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人性化信息的导航服务。对于使用地方图书馆相关资源的人们的来说,往往都存在个性化的需求,为了了解某一个专项的相关内容。而如果图书馆并没有相关专业化服务的话,对用户的信息查找来说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同时很难全面手收集信息。诸如,科研工作者为了进行学术研究,需要重点的论文资源,如果建立专业的数据库的话,就能够更为全面为其提供相关的信息。其二,人性化的预测服务。人们在利用电子图书馆进行信息查询的时候,往往会有自己的偏好,如果克拉玛依图书馆能够提供相同或相类的查询信息的时候,就能对用户提供很大的方面,这样就能提高其查询信息的效率。这种根据用户提交的相关的关键词、文档、题目、作者等来为用户预测所需信息的服务能够更好地提高其信息的查询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克拉玛依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

4.总结

克拉玛依图书馆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先进的技术,而这些资源以及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服务技术等对于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几种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希望能够对克拉玛依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图书馆服务模式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简介:颜琪(1985年6月),女,汉族,山东省胶州市,大学本科,助理馆员。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探讨: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

[摘 要]企业与高校合作并回报社会,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拓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关键词]校企合作 服务社会 研究

高校主动融入地方,服务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地方高校与其他高校一样, 都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作为大连市惟一的地方高校,大连大学一直坚持“立足大连、面向辽宁、服务全国”的办学定位,2008年以来校党委提出创建“全国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地方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以贡献求支持,重点为大连地方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追求;明确提出“作为地方大学,大连大学必须坚持‘大学为地方服务,地方支持大学’的理念”,通过校企全方面合作的桥梁,寻求实现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校企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发展的共赢模式之一。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一、校企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成果

近年来,大连大学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优先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尤其是大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坚持重点建设学科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对接”。同时努力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加快发展新型学科,为支持大连市地方乃至省及国内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化学学科领域内,学校在生物医学功能材料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第一个“无聚合物涂层的国产紫杉醇药物支架”已经用于临床,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聚合物涂层药物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问题,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生物活性有机肥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已经在大连、阜新、抚顺、盘锦、铁岭、锦州等地全面推广。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大连冰山集团等企业合作,其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传统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了当前国产重要装备设计创新程度低、产品设计周期长和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为振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围绕优化理论与技术领域在物流优化问题、神经网络问题等方面进行积极研究,为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作为一所地方大学,大连大学日渐成为适应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的从事应用型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队伍和基地。

二、校企合作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连大学从真正意义成立至今只有20多年,对一所大学而言毕竟很短暂,大连大学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身投入大连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历练中,也冷静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1.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只有树立坚定不移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牢固意识,并为此提供必要的组织机构保障、人员配置保障和活动经费保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锻炼培育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更新人才评价机制,才能创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学校的办学路子,才能营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谋求自身独有的生存发展空间。

2.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科特色优势不明显。学校面临着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辽宁沿海地区“五点一线”开发以及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等多重战略机遇,但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学校虽然具有综合型的优势,但学科发展不均衡,制约了学校广泛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尤其某些薄弱学科的研究成果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甚至出现脱节,学科特色优势不明显,限制了我校承接对外社会服务中重大项目的能力,使得学科建设成果突破不了高水平的瓶颈,这就造成了我校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服务中出现局限性。

3.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跟不上社会、企业新技术的要求,专业结构相对稳定,与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不多,不合社会需要、就业困难的专业仍在招生,社会急需的专业却未能及时设置,部分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定位不够准确,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复合型专业建设机制不够完善。

4.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地方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成果,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还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实际问题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很难转化为地方现实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企业缺乏长远眼光,没有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缺少资金的投入重视眼前利益,缺乏长期参与的热情。教师、科研人员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缺少的政策支持。

三、解决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经济能力不足的机制分析

1.建立学校层面的主动适应和自我调节机制,学校作为校企合作教育的重要主体,为了适应企业的需求,其自身必须建立一种与地方经济社会完全接轨的主动适应和自我调节机制。要以科研作为校企合作的媒介,在服务中争取企业,尤其是技术性较强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从而达到“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的互动效果。

2.建立企业层面的内在需求机制,提高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激发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需求的内在要求, 形成长期的稳定运行的良好机制。一是人才培养要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加强与企业的“共建”;优秀毕业生由合作企业优先录用,实现优秀人力资源的“共享”;二是加强应用层面技术研究,从产品的生产、制造、经营的典型问题、典型项目、典型主题,善于为企业解决一些不常见的复杂问题;三是要跟踪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将学校研究活动同企业生产技改、研发工作结合起来,节能降耗,提高企业效益。

3.要建立起使高校与企业捆绑在一起的技术与市场互动的运行机制,促进专业化人才在企业和地方院校之间的流动,知识与技能结合,使科技人员最快捷地得到市场需求刺激,从而最高速地创造出新成果。

四、校企合作服务地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才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受自身独立研发能力的限制,提高地方经济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企业需要高校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高等院校人才资源密集,学术思路新颖,科研水平高,技术实力雄厚,实验手段先进,科研方面的诸多优势决定了其在地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只有实现校企合作才能推进服务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现:

1.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重点,构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开放式的人才资源交流共享机制。不论是服务于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服务于地方政治文明建设,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为此,地方高校应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制订培养方案。与此同时,还需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经济文化建设第一线的具有较强适应社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各类应用性合格人才。有了人才的支撑,才能推动地方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2.从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出发,构建和创新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与企业共建各类产学研合作机构。科研是教学与生产结合的桥梁,是高校进入生产领域开展社会服务的根本保证。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断促进生产,这就要靠科研来解决。生产是教学和科研得以发展与完善的条件。从专业教育角度讲,生产是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发展的源泉。企业出资金、出题目,学校出人力、出智慧,在合作中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同时实现自身的教学相长。

3.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构建高校的各类教育培训体系,与企业共建专业人才培养和实习基地。地方高校要较好地为地方提供教育服务,首先有必要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形成全日制本专科教育与成人教育以及各种培训教育相互联系的整体结构,以满足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其次是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层面上,实现向地方服务的倾斜。具体地说,全日制本专科类,在招生上应充分满足本地生源的需求,保证一定的当地生源的招生比例,其专业设置应更多地考虑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的需要。成人教育类在扩大生源、满足学员学历需求的同时,应多设置一些应用性强的专业。培训教育类则可拓宽培训范围,不仅校内举办各种培训班,而且很有必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培训班,构建高校的各类教育培训体系,还要与企业共建专业人才培养和实习基地。

4.以参与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与技术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使企业在合作中获利。调动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主动性,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突破理论研究的束缚,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选择科研课题,改变从前科研项目申报方式的闭门造车,不考虑社会需求的科研工作方式。同时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牵线搭桥的作用,主动与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联系,组织、协调学校有关学科的科研力量参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地方领导部门实现科学化的决策提供咨询;为企业生产部门和技术人员提供科技咨询;参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科技咨询;承包企业的科研项目,搞好协作攻关,使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获利。

5.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成才培养的需求出发,高校教师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来不断提高和充实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讲课水平,学生也只有在企业的生产实际中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学习和体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实践证明,地方高校与区域社会建立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是高校和区域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研究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国家各级组织的高度关注下,通过我们对企业深入调研,大力宣传高校的优势项目、整体教育资源,必将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之路以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动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双赢。

(作者简介:刘伟东(1991―) ,男, 辽宁大连人 ,本科生 , 主要从事会计学管理研究。通讯作者:杨广敏(1971―),男,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