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研究

时间:2022-08-06 10:45:42

导语:在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研究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研究: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供应商管理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这一现象已经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供应商的管理风险控制重要性进行了相应的概述,并对如何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提出了有效措施。以有效的帮助制造企业对自身的供应商管理风险的控制进行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供应商管理质量,推动制造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有效措施

经笔者研究分析,现阶段,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是供应链风险管理,随着制造企业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想得到更好的经济利润,就需尽快的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就必须加强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管理控制,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工作,充分企业供应商队伍的稳定和可靠,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将从: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分析、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分析

经笔者研究,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还具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外部环境限制,我国制造企业对于供应商管理还未形成一定制度,各项体系的构建缺乏完善,最终限制供应链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其次是制造企业协同意识不足,未能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且对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共享平台,无法将供应链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整合在一起。综上,我们发现制造企业在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上明显力度不够,不能对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给予有效防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发展,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化道路造成不少障碍。

二、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了促进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构建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采用适当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等,为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构建供应商管

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实际上是对供应商管理工作予以规范,提高供应商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综合评价模型,还必须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奠定重要条件。要控制供应商管理风险,做好供应商评价选择工作是十分关键的,选择的好坏对采购物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能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给予充分重视,确保供应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总的来说,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与制造企业管理不当有直接联系,企业要想降低供应商管理风险的出现就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沟通交流,建立有效,合理的供应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以此促进供应商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充分降低管理风险,使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制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增添一臂之力。

(二)采用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综上,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供应商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链风险。据此,要想降低供应商供应链风险的出现,制造企业必须构建适应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制造企业经营特点及发展规划与其他企业不同,那么制造企业在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时必须对企业自身特点足够了解。在这里,笔者将以某大型超市为例,该超市实行的QR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是通过EDI等信息技术来实现订货补货等经营信息的交换,该超市利用该体系大大缩短了交货送货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超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只有对企业自身特点充分了解,才能构建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他们必须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核心企业供应链体系,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建立必要以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为核心,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建立一个范围相对较小的资源共享平台。实际上,核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不论是对于制造企业本身还是供应商本身,都具有一定益处。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核心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将欺诈等不良行为的出现。另外,对于供应商而言,供应链体系的建立能让制造企业与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其业务的拓展,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不过,核心供应链的建立对于企业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它必要以严谨的科学技术为主,以防共享的资源被违法利用。事实上,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上完全可以选择由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的ASP模式,该模式充分应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拓展供应链范围,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信息平台日常维护开销,同时也能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及时变更供应伙伴。

(三)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基础是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适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因此,如何加快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成为制造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部分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基础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些许进展,他们将信息技术引用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海尔集团,在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选择的mySAP供应链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了物料管理、制造计划、销售与订单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等多个信息模块,该系统实施后,海尔集团逐渐完成了信息同步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与准确性。海尔集团的成功为其他制造企业也带来了发展契机,部分制造企业开始复制海尔集团的成功之路,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进了供应链管理基础建设效率,也大大缩短了工作流程。上述,笔者提到制造企业可以通过ASP模式来开展供应链管理工作,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制造企业要想控制供应链管理风险,还要对自身企业准确定位,充分挖掘自身优点,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此同时,制造企业应注意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努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四)对供应链管理体制进行长远合理的规划

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离不开供应链管理体制的建立,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以龙岩卷烟厂为例,改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有效构建了供应链管理体制,并对其实施长远合理规划,从而达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目的。供应链管理风险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制造企业上下的共同参与,制造企业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对供应链风险加强管理,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大大减少采购成本,实现了制造企业的长效发展。此外,制造企业还必须大量吸纳人才,并对在职人员实施相关培训,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制造企业供应商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不少问题,为了改善管理现状,制造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握住发展机遇,充分提升制造企业自身竞争力,对供应链管理体制进行合理规划,为制造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制造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管理力度,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良好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创造基础。

作者:董磊 赵文澜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研究:制造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综述

有数据显示,企业生产的20%-25%的质量不合格产品原因来自于原材料外购件的不合格,导致生产的产品整体质量不过关,即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等产品质量会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无论何时,质量都是第一位的,没有质量,其他服务、成本、数量、交货期限都毫无意义。制作企业同样如此。笔者将结合自己所在的港口起重机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制造企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内涵概述

供应商是为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提供原材料、设备及其他资源的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流通且又,供应商质量管理是通过整合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的资源及竞争优势,共同开拓市场,建立长久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的管理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选择、评定供应商、开展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评定和实施动态管理。

二、制造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各阶段内容和管理策略

(一)选择分类、评定供应商

制造企业选择供应商需要采取一定的标准,从而获得供应商价值的升值支持,并得到竞争优势。在选择时要考虑是否与企业有较多的业务联系,是否对企业极其重要及供应商是否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地位。依据供应商是否重要作为横轴及供应商对本企业的价值增值程度作为纵轴,将供应商进行分类,如可以划分为A等、B等、C等、D等四类,其中,A等是对企业最重要且增值程度最高的;B等是对企业不太重要,但增值程度很高的;C等是对企业很重要但增值程度不太高的;D等则是不重要增值程度也不高的。以港口起重机制造为例,大功率电机、变频电机、PLC电控供应商则属于A类供应商,这类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少,如果要更换供应商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应协助供应商开展生产质量管理;特种钢材、高压柜、钢丝绳、高压电缆、吊具、抓斗、制动器等有色金属及电子仪表类的供应商则属于B类供应商,这类供应商尽管数量众多,但其产品有较高增值程度,通常处于行业垄断或关键地位,并且有一定的质量技术标准,需要制造企业重要对待;C类供应商如油漆、润滑系统、常规电缆、感应限位、维修行车、电动葫芦等这类采购比重较低的产品供应商,通常某方面有技术专长,替代程度低。D类供应商如各规格型号螺栓、灯管、波纹板等单一配件的产品供应商,这类供应商数量众多,提供的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更换供应商成本较低。针对以上各类别供应商,制作企业在选择时应该坚持少而精,考虑供应商是否有可供制造企业开发利用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考虑供应商和制造企业的合作出发点是否一致,是重视质量还是重视价格等,特别要将质量优劣作为首要合作地位,即使价格很低,但质量不过关的供应商切忌合作。在初步作出选择分类后,确定最终的供应商要采取一定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对于上述的增值程度不高的C类和D类供应商可以主要采用定性方法评定,如招标法,制造企业发出招标通告,邀请符合条件的供应商投标,制造企业综合比较分析投标商的质量、价格、交货期限、技术、生产和合作能力等,确定最适合供应商;或者收集供应商的产品样品、以往业绩、现场观察判断等进行主观判断,确定最终供应商。对于重要性和增值程度相对较高的A类和B类供应商,评定要较多采用定量法,如常用的线性权重定量法。

(二)开展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供应商的进厂物资开展质量检验、对供应商的工序质量和过程进行监控或现场管理等。首先,要对供应商的原材料或外购件开展质量控制,要在与供应商签订供应协议时经过洽谈明确规定相关的技术要求、规范、产品图样、质量标准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包括质量检验、设计质量控制、工序过程质量控制等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一要对进厂材料和外协件等进行检验监督,依据最经济的质量水平验收保存质量达到要求的零件,防止不合格材料的流入,采购部门要在质量检验员等的协助下完成检验监督职责,方法上可以采取全样本检验、抽样检验或免检三种,一般对于安全质量至关重要的零件如安全限位的功能检测等如果存在缺陷会影响人身安全,因此要进行全功能试车,关键质量件或精度要求较高件或产品昂贵检验费用低的件等要进行全样本检验;抽样检验主要适用于一些产品价值不高但检验费用较高、生产批量大且产品质量较为稳定的件的检验,在运用抽样检验时,要注意根据供应商所供部件的重要程度、加工方法和单位价值等在来料上标明允许水准(AQL),方便检验人员作出检验判断,或正常、或严格或放宽等;对于一些产品质量记录良好或提供通用标准件的供应商可以实行免检,但要注意动态,一段时期后还应采用抽样或全检,如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就,就要纳入正常检查,此过程要特别注重对供应商现场的质量监督,或者派驻专员现场监督或者索取生产质量控制图等。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在对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检验方案,如对于A、B类产品来料数量小于等于50时,进行全检,入库合格产品,退货不合格产品;C类产品可主要查看供应商产品是否有质量体系认证,企业信誉等,间隔对其进行抽样检验;对于通常为包装材料的D类产品可以通过主观判断法对其质量问题进行检验监督。

(三)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评定和实施动态管理

经过一段时期的合作,要对供应商业绩进行综合评定,以鼓励优秀供应商、淘汰落后不合格供应商,从而提高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并建立积极有效的供应商关系。在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可以考虑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期、价格、交付产品合格率、服务等,其中,对于质量的指标可以从供应商的产品使用寿命、投入使用质量、进货检验质量和实物质量水平等四方面进行考核,对于服务质量的指标可以从供应商的售后态度、售后能力、售后反应速度、售前沟通交流等进行综合评定,在评定方式上,可以采取层次分析法,为供应商设置不同的相应权重,也可以采取加权平均法,对供应商的质量、服务、价格等进行打分,并将历史分数进行加权平均,也可以采用比较成本法,在质量和交货服务都较好的情况下,比较成本。在业绩评价的基础上,将供应商划分不同的级别,对于A等和B等零件的供应商要求合作一段时间后,供应商业绩评定级别要达到优秀或良好,否则不能继续合作,对于业绩评定为合格供应商,要对其提出警告,督促其向优秀或良好供应商发展,而对于业绩评定为不合格的供应商,要选择终止或淘汰。同时,在评定过程中要注意对供应商管理的动态过程,切不可“一棒子打死”,因为优秀或良好供应商也有可能转换为质量管理不合格供应商,因此,要采取动态管理过程。

作者:褚寅斌 单位: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研究:制造企业中的供应商管理

摘 要:现代企业中的供应商管理有一个明显特征是将供应商视为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企业对供应商管理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制造企业产品中材料约占MLO 材料(Material)、人工(Labor)和日常管理费用(Overhead)的60%- 80%,占产品售价的50%-70%,供应商所供材料品质的好坏、货期的及时性,价格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生产企业的产品定位、售价及客户满意度。所以如何管理供应商是现代企业不断探究的课题。本文就笔者20多年在跨国企业中的经验着重阐述现代企业中的供应商管理,希望对企业中的管理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MLO(材料、人工和日常管理费用);供应商选择和评估;供应商质量管理;供应商策略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供应商管理。

一、供应商寻找和选择

首先是寻找供应商。一般可通过展览会、网站、行业相关渠道、现有供应商介绍等方式找到潜在供应商。

对潜在供应商的初步的筛选。建议使用统一的供应商概况表,来管理供应商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包括:供应商注册资金、主要股东结构、生产场地、体系、设备、人员、主要产品、主要客户、生产能力等。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初步评估其工艺能力、供应的稳定性、资源的可靠性,以及其综合竞争能力。在这些供应商中,剔除明显不适合的供应商就能得出一个需考察的供应商名录。

供应商的现场考察及评估至关重要,除采购部门或供应链管理部门外还需邀请质保部、技术、工艺等部门的工程师一起参与,他们不仅会带来专业的知识与经验,共同审核的经历也会有助于公司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同时应使用统一的评分卡进行评估,着重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包括商务、材料、技术和创新、质量、可持续发展等。审核时应检查供应商的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等文件以进一步佐证其质量管理体系水平。对以上各项的打分按照从不具备要求到完全符合要求,分为5个分数段(0分 - 100分区间),根据各分项要素计算平均得分。如

80分以上为体系合格供应商,60分以下为体系不合格供应商,审核小组视具体情况再讨论确定可开发的供应商。在可开发的供应商中,样品及小批产品验证合格及价格可接受的供应商进入公司的AVL(Approved Vendor List)合格供应商目录中。

二、供应商认可和评估

对供应商认可和评估一般采取日常业绩跟踪和阶段性评比的方法。即供货质量、价格、服务水平、技术及创新进行考核。根据供应商相关的表现跟踪记录,按照每月或季度对供应商的业绩表现进行考核。年度考核应对每个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评价。对于绩效差的供应商应淘汰或视情况给予改善机会,对于表现好的供应商应给予表彰,如颁发优秀供应商奖杯和证书等,或给予业务及业务量的优先考虑等实际优惠措施以激励优秀供应商更积极合作同时更是对其它供应商以示范作用。

三、供应商质量管理

质量在供应商管理中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及生产过程能力以支持其质量保证体系良好运行。

供应商一般都应取得ISO9000体系认证,部分供应商还会获得ISO14001、OHSAS18001或TS16949 (汽车行业普遍采用此标准评估其供应商)。跨国企业还要求供应商应用过程流程图、控制计划和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同时供应商还应建立投产应急预案,为产品确认合适的防差错方法、工装设备。

对于供应商制造质量,供应商应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指标PPM的跟踪,并达到预期目标。有程序确保所有文件和实施受控,根据控制计划编制了齐全的作业指导书。供应商能够了解和使用统计方法(SPC 统计过程控制),并且能够定义任何的关键/特殊的属性/过程。在其控制计划中有一套计量管理体系来管理测试设备和量具,这些测试设备和量具被使用于制造过程和对原材料及完成品的测试。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按计划开展了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并关注了发现的问题。供应商应有相宜的、有力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问题进行确认、分类并排出优先次序,对问题的类型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方法,选择了合适的问题解决工具。还应有及时、主动提前遏制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如是否有流程、程序保证在永久性纠正措施实施前,使客户免受已知问题影响,是否使用了各种统计方法来发现、遏制和解决各种问题,是否有质量改进计划,是否有解决售后质量问题的内部流程等等。

四、供应商商务管理

供应商商务不能理解为价格谈判。我们应将供应商视为合作伙伴,帮助供应商如何降低其成本,包括同供应商一起开展项目,如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报废率、提高及时交货水平、提高产品合格率等。只有供应商成本降低了,其才能真正愿意降低价格。没有供应商愿意做亏本买卖。供应商应对材料、劳动力及管理费用,采用持续改进(CI)流程,并对降成本目标及时跟踪执行。

商务谈判是供应商管理中必备的重要一环。分析供应商的报价是基本前提,报价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如材料成本、人工、管理费用,包装运输及利润等。比较不同供应商的报价,会对其合理性有初步的了解。在价格谈判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设定合理的目标价位。对小批量产品,其谈判的核心是交货期,要求其提供快速的反应能力;对连续生产的产品,核心是价格,但要保证供应商有合理的利润。同时,价格谈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供货一段时间后,其成本会持续下降。与表现优秀的供应商达成策略联盟,促进供应商提出改进方案,供应商利用其在该行业专业水平结合我们的产品应用参与设计,也可以有效帮助我们降低成本。

五、供应商物流管理

首先供应商应有ERP (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系统管理物料,比如,MAPICS,SAP,SCALA,Oracle,Kingdee等等ERP系统。供应商应理解和应用看板管理、订单发放管理系统。供应商应采用ERP系统对于订单进行评审同时有流程使用即时电子交互平台(EDI)来传递足够的预测数据给供应商。

物料管理:供应商应确保其相应的物料是100%可用的。应用流程识别所有的库存(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完成品)且利用系统来控制库存。对于交货期出现的问题应有跟踪并采取适当的纠正预防措施。

六、供应商技术、研发管理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供应商应对所有产品数据及控制文件进行了管理(如:图纸、CAD/工程数据、规格等),对于工具、零部件变更、库存管理、样件试制等若干方面的工程设计更改,能使用合适的电子化平台或工具进行管理。能理解和有权限应用一些工业标准(例如UL、HVAC、ASTM、ASM、DIN)及规范,并将此类信息纳入到产品中。

产品创新是引领市场而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或者有重大改良后的产品或服务适应或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供应商应有建立研发或者新产品开发流程,有专门的设备,设施和人员对应所有的研发或者新产品开发。 供应商需要有材料和产品测试能力以确保持续符合材料,法律和性能规格,同时要有产品开发和创新的流程、产品可靠性流程。供应商须有申请专利的知识和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七、供应商社会责任管理

供应商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需制定至少5年的销售和发展计划,其战略计划及运营计划能高效协作并确保其成功实施。同时供应商应制定积极的健康与安全计划,衡量并使用安全事故率指标, 建立对合规性进行审核的流程。明确各级人员及其核心能力的培训矩阵,建立有效的培训和发展系统。

为了可持续发展,供应商应有包括现场审查在内的合适的方法,以确保符合社会的、环境的和经济的系统。供应商须制定和遵循道德规范,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环境,健康和安全(EHS)的管理体系或符合ISO14001要求的管理体系。同时应有程序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和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还要有效地减少水的消耗和废物产生。为了留住或吸引人才,供应商还须加强对员工的关怀, 如提高待遇,改善及美化制造和办公环境,加强对员工的情感沟通切实了解并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

八、供应商策略

一般将供应商分为潜在供应商、批准供应商(Approved)、合格供应商 (Qualified)、首选供应商或策略供应商。对于潜在供应商,可将其概况表每年或每半年进行更新以保持对新业务拓展的需要。批准供应商主要是指已通过尽职调查和公司基本概况及现场考察结果符合要求但样品和商务待定的供应商。批准供应商应进行常规管理,其能力、业务范围在ERP系统应进行维护,主要用于比价且作为合格供应商的过渡或后备。对于合格供应商,应进行季度或年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与淘汰、保留业务、业务增长等评定。业务增长是给与首选供应商的。对于首选供应商应立足于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供应商协议。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在利益分配上可以采取灵活的协商方式,确保双方能够共赢。可利用订单激励,对于表现优秀的供应商,可通过加大订单量的方式进行激励或通过提供更有诱惑力的付款方式来激励优秀的供应商。对所供应物品长期保持优异质量的供应商, 可给予免检待遇或对表现优秀的供应商,给与奖牌或奖杯形式在年度供应商大会上予以表彰。

当然,优秀供应商同样会通过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更周全的服务项目、灵活的订单数量、允许更宽松的付款条件回报客户。供需双方还应建立共同的质量观念,供应链要保持有效的运作,必须建立在共同认可的质量观的基础上。同时应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尤其是具有情感效应的中高层人员的互访, 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互信机制的重要基础,公司间高层的理念一致是双方长期合作的重要保证。

供应商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公司采购、供应链、物流、技术、质量和持续改进(CI Continuous Improvement)等多个部门,从供应商寻找选择、认可评估到质量、商务、物流、技术、社会责任和供应商策略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关又相互影响,它组成供应商的全方位的架构,是评判供应商是否强健(Robust)的主要因素。现代企业管理在下内功(企业内部运营管理, 如Lean Manufacturing 精益制造)的同时必须重视供应商管理,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赢得市场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研究:我国制造企业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研究

摘要:供应链环境下,供应链上游企业的活动对决定供应链的柔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现状的改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管理 技术发展蓝图 早期供应商参与

一、供应商选择与管理综述

(一)供应商选择战略

1 供应商选择标准。对供应商选择研究最早、影响也最大的是Dickson G.W.(1966)。他通过分析170份对美国采购经理协会的采购人和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得到了23项供应商绩效评价标准。Dickson认为,质量、成本和历史配送水平是供应商选择最重要的3个标准。自Dicksor之后,大量的学者对供应商的选择准则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Weber,Current和Benton综述了74篇有关供应商选择的文献。他们发现,质量是最重要的一项准则,接下来依次是配送作业水平和成本(Weber and Current,1991)。

国内早期关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问题研究较少,而且多集中于评价标准的研究。马士华等人(2005)在参阅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给出了包括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质量系统以及企业环境等四项一级指标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体系。堪述勇、陈荣秋(1998)通过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2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调查,提出了对供应商的选择应依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价格、品种多样性等方面的水平,而不能仅仅依据价构进行评价。钱碧波(2000)等三人提出了适用于敏捷虚拟企业合作伙伴评价选择的指标体系,它共由10项指标所组成,即时间、质量、成本、服务、机遇实现能力、先进性、创新后勤、环境、管理与文化。

2 供应商选择方法。国外对供应商的评价及选择研究至今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及二者结合的方法。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国内学者在供应商选择方法方面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现有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归类为;线性加权法、基于成本的方法、实证/概念方法、数学规划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组合方法和其他方法等7种。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模糊理论优化方法和DEA方法等。

(二)供应商管理战略

供应商管理战略是由制造商采用的,旨在改善供应商作业水平和能力以满足制造商短期和(或)长期供应需要的战略。供应商管理主要致力于对能提供高性价比的原料或配件的供应商最优流程的组织。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的源头,在供应链中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创造和管理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性竞争起着决定性作用。供应商会对成本、产品质量、技术及新产品导入时间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行业中,供应商管理成本可以占生产成本的60%-80%(Asinus and Griffin,1993)。而Christopher和Martin(19971的研究表明,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可以减少供应链的成本。除此之外,通过实施供应商管理,制造商可以弥合供应商能力与自己预期之间的缺口,可以增加对采购业务的控制能力,而且通过长期的、有信任保证的定货合同保证了采购的要求,减少和消除了不必要的对购进产品的检查活动。

二、我国制造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现状

(一)供应商评价标准和选择方法缺乏科学性

由于多数国内企业与供应商仍处于传统的敌对关系。而这种关系模式主要是由价格驱动的,注重短期目标,因此制造商在选择供应商时多以价格、质量或服务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缺乏一个综合的评估体系。有的企业即使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但是由于各方案指标值的给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指标也形同虚设;另外许多评价指标不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基础上的,不适应在动态、合作、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难以对供应商的整体水平进行准确评价。

另一方面,由于缺少适合我国企业供应商、尤其是对战略合作型供应商进行选择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或者是理论的可操作性较差。国内企业在实行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时,往往不是根据特定产品及其所处供应链的特点来选择和设计适合的评价指标。而是简单模仿或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现成的方法。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评价的结果自然无法反映真实的情况。

(二)对供应商管理缺乏总体认识,尤其忽略关系管理

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仍是竞争关系。这种关系模式主要是由价格驱动的,注重短期目标,即使有的企业在合作之初希望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其行为往往是停留在短期的目标上,努力的方向也是提高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改善自己的工作,实现双赢。很多情况下。供应商只是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以保证每一笔交易的顺利进行;而制造商通常也不会有意识地与供应商加强交流以便参与到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中去。也不能就新产品开发向供应商征询意见。另外,制造商也很少考虑供应商的利益,常常出现拖延付款现象,从而导致供应商后续合作不利的局面。

三、我国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建议

(一)战略规划供应商选择标准

国内外关于供应商选择标准的研究很多,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标准,然而在实践中,让企业为难的往往不是标准的提出,而是标准体系选定的问题。对于一个制造企业而言,供应商的质量、价格、交货、服务、技术等都很重要,但其分量在企业不同部门眼中却大相径庭。生产部门看重质量和按时交货率。设计部门重视的是技术,而供应管理部门的目标则往往是价格。这就出现了部门之间在供应商选择和战略上的分歧。而此类分歧注定了各部门在选择供应商上意见的不一致。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组建一个代表各个部门的“跨职能小组”来制定供应商选择标准。该小组围绕对公司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和供应商)而设置,其核心成员来自设计、采购、生产、质量等部门,其核心任务是选择和开发供应商,并确定未来几年对供应商的技术、质量、价格等的战略目标。小组通过各种例会来跟踪、协调、总结供应商战略的执行情况。定期向高层领导汇报。

(二)向供应商明确绩效考核指标

供应商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向供应商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供应商绩效指标就是表达要求的绝佳方式。指标的价值在于规范和引导行为。供应商管理的指标体系不但引导供应商的行为,也是评价供应管理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宝马公司推出了一本供应商伙伴关系手册并为供应商举办研讨会,这本手册清楚地界定了供应商的责任及其宝马公司对他们的预期要求,并使双方在企业文化方面更好地进行融合。

(三)采用早期供应商参与

早期供应商参与是指在产品设计初期。选择建立了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小组。通过让供应商早期参与到新产品开发及持续改进中。供需双方都可以从中受

益。一方面,供应商可以很好地了解制造商的需求、企业文化及决策方式,这些都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达到制造商的预期需求。另一方面。制造商也可以比较清楚了解供应商的质量、技术发展蓝图,适宜的库存管理计划,从而更容易抵御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这些战略帮助企业彼此很好地进行沟通。实现知识共享。改善决策水平并提高双方的绩效水平。新产品设计中的早期供应商参与使得制造商可以开发多种解决方案并从中选出最合适的部件、材料和技术并从设计评估中接受帮助。

(四)注重供应商关系管理

供应链环境下。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已经由单纯的买卖关系转换为更为复杂的、更深层次的关系结构。制造商在进行供应商管理时要注重关系管理。可以考虑设立供应商日(supplier Day)和供应商关系经理(Supplier ReIation-ship Manager)。

供应商关系经理的角色是一个外交官,用来平衡公司与供应商的关系,即代表公司,让自己公司得到应得的或需要的;代表供应商。让供应商的正当利益得到保护。制造商需要明白。内外任何一方的正当利益得不到保护,采购方最终是要付出代价的。

制造商也可以定期安排供应商日,与主要供应商沟通。供应商日是让公司高层领导肯定供应商绩效的日子。通过对最佳供应商的褒奖。强化公司对供应商的奖惩标准。同时,在总结供应商上一年度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对来年的期望,与供应商有关的举措等。这些信息通过公司最高层领导传递,也给供应商以明确的信号。这些策略都有助于供需双方关系的培养。

(五)实行供应商优化和分类管理

供应商优化是指通过供应商管理保持适宜的供应商群。目前,多数企业的供应商优化都集中在缩小供应商群上,即减少供应商数量、集中采购额,实现规模效益,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目的。不过,并不是供应商越少越好。作为采购方。一定数量的供应商对维持竞争是必要的,只不过在大供应商群的情况下,要实行供应商分类管理。

供应商分类是对供应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供应商群不是一成不变的,设施分类管理有利于差别和优化管理。可以考虑将供应商可分为战略供应商、优先供应商、考察供应商和淘汰供应商。此外,制造商应该建立备选供应商库,逐渐补充和整合现有供应商群。

四、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时代,企业要想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将供应商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我国的制造企业应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着眼点,建立供应商选择与评价体系。并对供应商关系进行维系与管理。在未来,随着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制造企业在其价值增值活动上将会与供应商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的研究应着眼于解决供应商的评价方法,尤其是定量方法上,使其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些有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研究。

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研究: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分类管理

摘要:对制造企业来说,材料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大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为此,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来实现。文章结合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特殊性,通过对制造企业不同类型供应商的比较分析,给出了制造企业供应商的定量化分类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制造企业;供应商;分类管理

一、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分类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供应商和企业的关系显示出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外原材料市场供求形式的变化,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竞争性的短期目标型的交易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双赢性的长期目标型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强调在合作的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共同分享信息,并用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的行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提高效率、降低交易和管理成本。

在供应商和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形成中,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战略性合作伙伴型供应商的甄选和管理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供应商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其顺利运作及绩效的提升。但是,目前国内多数制造企业对供应商基本上还是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既大量占用了企业有限的资源,又因管理目标的不明确而难以对战略性供应商实施有效的重点管理,致使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无法形成真正的合作关系。

可见,在原材料及中间件日益标准化和模块化的今天,要在供应商和企业之间建立新型的双赢性的长期目标型的合作关系,就迫切需要加强对战略性合作伙伴型供应商的选择,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这种需求促使企业和学者必须加强对企业的供应商分类管理的重视和研究,从而可以在大量的供应商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供应商,满足制造企业和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需要。

(二)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

供应商作为制造企业原材料的来源,其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质量和价格,从而也决定了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力。可见,供应商在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制造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性。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它与供应商关系并不都是密切的。在众多的供应商中少数与制造企业关系密切的供应商属于战略性供应商,是企业与战略性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更多的则是与制造企业关系不密切的普通供应商。

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最大程度的降低产品的成本,制造企业必须加强对战略性供应商的稳定性管理以保证持续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和生产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必须对价值大的部件供应商进行必要的竞争管理以保证尽量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所需原材料。

如果企业不能准确地识别战略性供应商,不但会浪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还可能错失很多良机,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建立。为此,制造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选择合理数量的优秀供应商,并通过建立长期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共享的信息、资源,达到制造企业和供应商双赢的目的。

二、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分类管理策略

(一)供应商关系组合矩阵图对供应商进行分类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分类管理是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核心,也是保证制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但是,目前国内多数制造企业对供应商基本上还是采取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即便有的企业认识到供应商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在判断供应商类别时,往往只是依靠定性的判断和主观经验,因而不能清楚地识别出不同类型的供应商,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本文在借鉴Kraljic对供应商分类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从制造企业的角度看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组合,以制造企业的增值价值作为横轴、供应商的供货风险作为纵轴,提出一个矩阵图,如图1。

根据图1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组合矩阵图,可把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第(1)区域,该区域的供应商重要且数量少,供应商的增值价值高且供货风险高,为战略组合供应商。

第二类为第(2)区域,该区域的供应商提供的物料价格低,但风险极高,为问题供应商。

第三类为第(3)区域,该区域的供应商存在杠杆效应,提供的物料价格高,但风险极低,为重要供应商。

第四类为第(4)区域,该区域的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品种多、价格低,为普通供应商。

1、制造企业的增值价值的衡量指标为供应物料的价值。物料价值高低即变量X数据可以从ABC分类法采购物料分类中可获得,每一种物料可以取上年总采购金额,根据采购金额的大小把物料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物料价值高,BC类物料价值低。若供应商所供应物料的价值越高,则供应商的增值作用越大,增值价值越高。

2、供应商的供货风险的衡量指标为风险程度。风险程度=f(Y1,Y2,Y3,Y4)。其中:Y1为制造企业可利用的供应商数目;Y2为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可替代的难易程度;Y3为供应商供货的可靠性;Y4为制造企业自制、外购选择性的难易程度。风险程度中变量Y各项目权重取值如表1所示。各种风险程度即变量Y各项目具体取值如表2所示,Y轴取值范围是0-6,中值是3。制造企业可结合具体情况对供应商的供货风险程度(纵轴)Y轴和制造企业的增值价值(横轴)X轴进行取值,根据计算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对不同类别供应商实行不同管理。

(二)对各类别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根据上述对供应商的分类,制造企业可结合自己可利用的供应商的实际分别给予评分,根据Y轴和X轴的得分在矩阵中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类型,并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1、针对位于第一区域的战略组合供应商要采取重点管理策略。可帮助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或共同设计生产流程,制定模块化标准使其提供标准化程度更高的产品,以更好的适应制造企业工艺的需求。

2、针对位于第二区域的问题供应商要采取选择性管理策略。即首先确定对该区域中那些供应商经过改进可能会成为战略组合的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采取改进和扶持的对策。可与供应商一起设计、改进物流系统,尽可能提高供应商在供货方面的可靠性,降低供应商供货的风险。

3、针对位于第三区域的重要供应商采取维持管理策略,要与该类供应商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可及时将使用及需求信息反馈给供应商,与其共同就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及开发进行合作,提高其物料的新异性和柔性。

4、针对位于第四区域的普通供应商采取招标管理策略,要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占主导地位,让众多的供应商各自报价,有效竞争,选择价格低质量好的供应商。

三、结语

对于制造企业,供应商的管理是保证制造企业业绩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指出供应商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供应商物料价值的高低和供货风险的大小确定了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组合矩阵,并把供应商分为四类,通过评分可以定量化的确定制造企业供应商的类型。制造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上述不同类型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