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7 02:58:32
导语:在订单农业组织模式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引言
订单农业从传统农业的落没中应运而生,以最初衍生的“公司+农户”为主不断发展,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订单农业模式进行了研究。何嗣江(2007)提出“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和升级后的“公司+中介+农户+金融机构”模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创新,并在模式中引进期货市场,使市场给予公司和中介组织市场信息,也可进行套期保值,同时强化了中介组织的作用。吕帆,涂炳坤(2011)对“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基地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组织农户生产,给予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代表农户与公司谈判,提高公司的违约成本,降低违约发生的可能性。徐健和汪旭晖(2009)通过对“龙头企业+农户”与有中介的订单农业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含中介的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龙头企业+农户”组织模式的不足。此外诸多学者构造了期货和期权机制管理订单农业金融化风险,何嗣江(2005,2007)提出,利用“农业订单+期货市场”组合交易模式中期货市场的四大基本功能校正“公司+农户”模式的缺陷;其次提出“农业模式+期权市场”组合交易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针对订单农业前期融资问题,马九杰,张永升,佘春来(2011)提出“农业银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服务创新模式及全价值链融资创新模式,通过价值链融资,使各个主体参与其中各司其职,有效缓解农户的贷款难问题,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户增收。王群(2014)认为基于订单农业发展农业价值链融资,应建立风险基金,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另外要促进更多产业链主体参与价值链融资,完善价值链内部融资。而苏洋,张雁南(2017)则分析了国外多国农业的融资方式,认为应加强政府主导地位、提高农业化产业水平及完善农户融资的担保平台。徐健,汪旭晖(2009)认为订单农业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订单违约率长期居高不下,传统的订单农业模式与实际社会经济环境不适应,他们提出要推动订单农业组织模式优化与创新,积极培育经纪人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规范和扶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建立信用系统的建议。苏艳芳,于胜涛(2011)提出泰国斯威夫特公司的“伙伴式”订单农业模式,通过企业和农户直接对接,企业确定订单后再分配等措施保证了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利益,此外还向农户提供能力建设服务并开发有效的供应链,实现了多赢,对当今的订单农业的发展仍有深远影响。胡文岭,张荣梅(2013)提出基于“农业产业一体化”和“会员制农业”,运用信息技术在农户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C2C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以顾客为向导实现农产品的供应。2016年“云南省农银企金融模式创新推介会”在晋宁举行,标志着省联社与云天化集团联合开发的“智能化肥微工厂”线上评单支付系统投入运营。它是以智能配肥设备为核心,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根据后台测土配方大数据为农户提供个性化配方肥的农资营销创新模式。综合诸多学者关于订单农业发展的研究,通过回顾订单农业模式的发展过程并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影响订单农业发展的因素并逐一改善以找到未来订单农业发展方向,并提出针对订单农业模式的优化创新建议。
二、订单农业模式
(一)基本运行模式———“龙头企业+农户”模式
“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是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为主的企业,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的形式。龙头企业作为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证产量、价格和质量),降低了交易成本;对于农户来说,减少了盲目生产的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市场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得到稳定的销售渠道,获得技术支持,提高生产效率。但该模式中企业与农户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各自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关系较分散。主要存在违约率高、利益分配不公、市场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二)订单农业模式发展
在“龙头企业+农户”之后发展的订单农业模式的共同特征是龙头企业不再与分散农户直接签订订单,而是与少数规模较大的经纪人或生产大户或者合作社签订订单,之后其再将生产任务分解到每个农户,至此出现了含各种中介的订单农业模式的繁荣。可以发现,增加中介能增强交易的稳定性,加强监督,减少违约行为的发生,降低交易成本,是订单农业组织模式上的优化创新。相较于“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有中介的组织模式的出现,是订单农业模式的发展上的一个飞跃。随着时代的发展,之后订单农业模式也层出不穷,互联网等技术使订单农业模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基于之前订单农业的发展,如今更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模式使供需双方更加匹配,农业生产变得有质有量,农民增收,农业产业优化。
三、订单农业组织模式的优化创新
(一)建立农村合作社
早期的订单农业模式多是“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分散的农户利益不能集中,生产过程和回收过程分离,不能对双方的违约行为进行约束。合作社的作用是可以减少已有模式的缺陷,合作社作为双方的一个中转点,其主要由经纪人运行,经纪人由农户方、企业和政府三方构成,企业方经纪人由龙头公司委派,而农户方经纪人作为农户方所有工作的主持者,可以由农户方集体采用雇员制雇佣相关专业人员。雇员机制体现在经纪人的业绩,可以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将经纪人的薪资与农户的收益挂钩,以此提高经纪人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双方经纪人主要有以下负责事务:首先,在生产种植前,双方经纪人负责对接融资问题。通过经纪人的参与,健全担保融资机制,企业可为农户担保贷款,也包括种子、农药、预付款的支持等。其次,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企业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农户能够按质按量完成订单任务,企业会委派技术人员对农户的生产种植进行指导培训,同时进行监督,企业方经纪人此时负责提供技术管理服务。此外,订单的规范化与农产品的直接回收也依赖于合作社的存在。两方直接对接,减少了传统农业产品多次转手造成的额外费用,同时也减少了物流运输中的破坏与浪费,在交货时将数量与质量面向交易双方,保证信息的公开与透明,这可以提高双方的信用程度。双方经纪人的存在也更利于双方对于订单的履约,保证双方的利益。
(二)引入相关机制
1.期货期权机制。在经纪人的指导下,农户可以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进行套期保值。为避免交货时契约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农户可以“先卖后种”(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往往差别不多):简单假设契约价格为A,在签订契约后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等量的同种农产品;在交货时,市场价格为B,若A小于B,此时把期货市场上的订单卖出,就会在期货市场上得到B-A乘以订单数量的一笔收益,这笔在期货市场上的收益正好可以弥补在现货市场由于签约订单而遭到的损失。此外,农户可以依据期权机制卖出自己订单履行的权利,以此来规避风险。2.利益分配机制。为避免价格波动引起利益分配不公,可以规定固定的利益百分点来进行分配。3.保证金制度。农户与企业缴纳一定的保证金给政府方经纪人,若出现违约不予退还。农户的保证金额度要少于企业,防止保证金成为农户进入订单农业主体的门槛。
(三)龙头企业发挥其作用
龙头企业应提前收集数据,在对市场进行调查后确定订单数再分配给农户进行生产,避免生产过多或过少造成过剩或不足,这也可以保证农产品的价格趋向稳定。其次,龙头企业应做好示范引导作用,肩负开拓市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重任,带动农户生产增收与农业结构趋好。
(四)订单规范化,法制健全化,发挥政府作用
订单的规范化可以提高契约的完成程度,改善在价格波动下,一方可能由于不愿承担价格风险而拒绝收购或被收购的问题。此情况下,政府应发挥其作用,前者提到的政府方经纪人即为此用,政府经纪人并非一个个体,而是以一个相关组织或协会的身份承担监督规范作用,建立统一的契约格式,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政策,保证利益应得者的利益不会被侵犯,这样才能激励各方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从而改善农业结构。
(五)建立信用平台
为避免契约双方的信任危机阻碍契约的签订,建立信用平台显得愈为重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订单农业机制参与者信用放入平台,利于约束违约行为及促进订单履约。违约者将受到惩罚甚至退出市场,例如农户将不会再得到融资,企业将没有签订单的渠道等,这可以净化市场参与主体,改善运营环境,农业结构将得到优化升级。
(六)延长产业链,外包瘦身,建立核心品牌
延长产业链可以增强风险转移能力。种植前期,企业可以开拓种子、化肥批量供给产业(可以与企业和农户融资关系相联系),统一购进与发放,不仅节约成本,而且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种植期间,可以发展农业机械买卖租赁产业,小型买卖,大型出租,同时机械化种植也会给农户带来很大的便利。后期,为与用户直接对接,需要扩展物流业,产品到达用户手中之前,需要进行加工增加附加值,这就需要拓展加工业。另外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本地特色文化产业,增加收益。产业链延长后,一些非竞争产业可以直接外包,例如企业的产业链上的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加工环节可以直接外包给农户,加工产业直接投放在农村,收割后立即投入加工,不仅减少物流囤积费用,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村人口的就业。通过外包达到瘦身效应,减少产品的囤积资金等非必要成本来发展核心产业,注重创新,重视品牌的建立,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
(七)订单线上化,认购式生产
订单农业不仅可以与农户订单化,也可以和市场用户订单化。以互联网技术建立平台,通过用户信息进行个性配单,给予客户更健康的优质生活。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升级,农户与用户直接连接,进行认购式生产,用户进行优质农产品选择,象征性地开拓一片土地作为自己的专属农场,农户帮忙打理,同时以视频全程监控生产过程,收成全部归用户所有,用户还可以实地进行种植体验,种出绿色,吃到绿色,让用户在网络上体验订单农业的“私人订制”服务。这时企业作为农户与用户之间平台的提供者,收取线上平台租金及广告投放费作为收益,同时,在平台上可以加入产业链的推广,如旅游业、文化产业等。
作者:郭亚楠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