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5 09:20:05
导语:在地市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策划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视民生新闻的蓬勃兴起,被称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为了不错过这场盛宴,近年来,各地市电视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这些节目以鲜明的地方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收获了大量粉丝,在众多自办节目中成为收视率较高的王牌节目。这当中,一些经过精心策划的节目更是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彰显了电视媒体的魅力和力量。所以说,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观众的多重需求,深度开发本土民生新闻信息资源,同时为了在竞争中抢占先机,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策划指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策划,具体来说,是指电视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民生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民生题材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民生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选出最佳报道方案,并通过电视手段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策划,不是策划事实,而应该是也只能是对报道的策划,可以从选题、角度、切入点、形式、手段等方面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做到有的放矢。策划的重要性毋容置疑,因为无论是一档栏目,还是具体到每一条民生新闻,有没有科学合理的策划,做出来的节目效果会大相径庭。如果缺少这个重要的环节,可能会导致整期节目编排混乱、盲目性强,就像一盘大杂烩,让观众感到眼花缭乱。而具体到每一条新闻来说,如果策划不到位,很可能报道盲目,处理肤浅,浅尝辄止,如蜻蜓点水,不仅没有抓住要害,有时甚至还会偏离初衷,造成事与愿违的负面影响。凡事都要注意度的把握,策划也不例外,过犹不及。如果策划过度,以“策划”之名行谋私利之事,甚至进行炒作,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新闻规律,有了造假之嫌。地市级电视媒体很难遇到重大新闻题材,尤其是民生方面,更是难以做出有轰动效应的新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很多地市级电视媒体人认为只有把新闻炒热,吸引大家持续关注,才能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在这样错误想法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虚假新闻。所以说,对于地市级电视媒体来说,要想做好民生新闻策划,避免沦为炒作,应当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百姓的“代言人”,电视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要把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和群众利益统一起来,在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真正把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放在首位,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民生新闻。电视媒体决不能为了制造所谓的轰动效应,而放弃原则,放弃应当承担的责任。近年来,由于缺乏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有些地方电视媒体在做民生新闻时,片面追求收视率,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一味地迎合部分受众的心理,喜欢把镜头聚焦在灰色、丑陋、阴暗的一面,以偏概全,甚至添油加醋,貌似鞭挞假、恶、丑,实际上陷入了低俗甚至恶俗的怪圈。具体体现在用大量时间报道张家长李家短、家庭不和、亲人反目、鸡飞狗跳、鸡犬不宁等内容上,这样庸俗肤浅、近乎闹剧的民生报道除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外,起不到任何积极的引导作用,甚至由于人为地炒作,在某种程度上宣传、纵容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样的报道虽然短时间内达到了博眼球的目的,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对节目本身还是对受众而言,都是一种伤害。因此,地市级电视媒体在做民生报道策划时,一定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切实实把好关,把好度,坚决抵制媚俗之风。
二、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党的为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地市级电视媒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引领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坚持新闻立台,自觉担当起宣传阵地的责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当两者发生矛盾时,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打造强大的公信力,这样才能在公众面前树立起媒体良好的形象。不可否认,很多新闻炒作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一些商家为了达到某种商业目的,以小博大,以小投入撬动高回报,在事关百姓生活的民生报道上动起了脑筋。加上部分新闻从业者对自身要求放松,主动迎合这些“金主”,把本该对准百姓大众的话筒和镜头“巧妙”地进行了“嫁接”“移植”“换位”,造成节目内容变了味儿。还有的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置新闻职业道德于不顾,挖空心思,煞费苦心,肆无忌惮地进行炒作。殊不知,这么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披着民生外衣策划甚至炒作的新闻一旦被识破真面目,就会引发观众的不满,进而失去他们对媒体的信任。而失去观众信任的媒体,其社会影响力必然会减弱,这对受众相对固定的地市级电视媒体来说,真的是得不偿失。反过来,如果地市级电视媒体能摆正心态,勤练内功,通过精心策划,把精力放在提高节目质量上,打造出立足本地,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的民生新闻栏目,从而有了观众良好的口碑,这样的“梧桐树”一定能吸引来众多“金凤凰”,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加强自律
由于民生新闻的天然亲民性特质,此类节目在各地市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拥有众多铁杆粉丝,在当地百姓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从业者放松自律,为谋一己之私,以策划之名行炒作之事,很容易产生有偿新闻甚至虚假新闻。地市级电视媒体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和当地百姓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行使着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所以,在民生新闻报道策划方面,要严格遵守新闻工作的职业道德,不仅要对政府和公众负责,更需要对自己负责,加强自律,从源头上构筑起一道强有力的防线。尤其是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进行策划时,更应从维护公众信任、保障媒体从业人员安全以及防止滥用报道权利三个方面担负起自律的责任。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部分媒体自律性不强,为了一味满足电视观众求愉悦的心理需求,导致在民生新闻策划中存在着娱乐化倾向。早在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就了《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2009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又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些对广大从业者约束、规范自身行为提供了具体的依据。与此同时,媒体自身也在不断加强自律。近年来,众多地市级电视媒体面向公众了监督举报热线,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遏制新闻炒作、有偿新闻的发生。相信有了这些无形之手的约束,地市级电视媒体在民生新闻策划方面,可以在规范的平台之上充分施展自身魅力,大有作为,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因策划不当而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减少直至避免公众对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策划的种种诟病。
参考文献:
1.杨秀国.新闻报道策划[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马雅楠.电视民生新闻的责任担当[J].记者摇篮,2010(11).
作者:秦晓辉 单位:驻马店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