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教育研究

时间:2022-12-04 03:03:32

导语:在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教育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教育研究

大学外语教学(在中国大多指英语教学)是基于跨文化视角下的两种以上语言和文化(本土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融合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应以“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1]由此可见,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当今大学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能否实现中国的教育和人才国际化,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能力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跨文化教育能力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大学外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理论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有意识的跨文化教学手段。本文将客观分析我国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想法和建议。

一、我国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的现状

(1)大学外语教师自身跨文化理论知识不足。胡文仲指出:“跨文化交际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它的理论和材料来之于众多学科,包括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和传播学。”[2]而在我国,跨文化教育的主力军——大学外语教师,大多毕业于语言院校或师范院校,往往侧重语言学习本身,很少有如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专业背景,而且大多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显然,我国大学外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无疑是比较片面、单一、狭隘的,自身的跨文化理论知识也相对匮乏。(2)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不高。张红玲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习者超越本族语和目的语及其相应的具体的文化的束缚,了解各种不同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开拓视野,培养灵活的、适合于多种社会文化环境的交际能力。”[3]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如今,由于大学外语教师短缺,教学任务重,大部分教师缺少参加跨文化培训的机会,更不用说走出国门,直接了解外国文化。种种限制因素使得大学外语教师无法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大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致使跨文化教学手段不当。一直以来,大学外语教师自身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较低,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具备跨文化视野,加之我国外语教学通常侧重于语言教学本身,例如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的分析等,导致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经常忽视语言所隐含的文化因素。而有效地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往往是可以弥补教师在某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的。通过上述分析,大学外语教师匮乏的跨文化理论知识、薄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不恰当的教学手段,致使我国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难以全面展开,我们不期待自身跨文化能力不足的教师能够教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因而,提高大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能力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工作至关重要,是当今大学外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的策略

提高大学外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教育能力是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先决条件。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的培养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充实一线大学外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理论知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大多集中在英美文学、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教学法等方面,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理论知识不多。因此,一线外语教师应首先接受系统的、规范的跨文化教育,参加培训班、出国进修、学习、旅游等都是能够充实自身跨文化理论知识的直接途径。此外,也可以在国内尽力打造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平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参与各种跨文化实践,比如可以多跟所在学校的外籍教师、国际留学生和海归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来了解真实的目的语文化;也可以通过参加所在城市举办的国际文化节、各种国际赛事(如国际马拉松)等外事活动来增加自身跨文化体验的经历。只有当教师自身理论知识扎实,能够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并将跨文化知识应用到各种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去,真正实现得体的跨文化交际,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2)着力提升大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意识薄弱就会导致能力不足,要实现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应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做法,即“教英语就是教语言、教考试”的陈旧观念。教师应通过了解外国文化知识来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尤其是价值观部分,并作出客观的评价,进而正确认识外语教学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同时,大学外语教学应在“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中有意识的导入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进行文化比较,以实现真正的跨文化教学。(3)改变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大学外语教师应有意识地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国际化视野教学,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报告、小组报告、角色扮演、实地调查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同时,多鼓励学生阅读外国文献,查阅国外网站,了解国际专业研究的最新动态,争取实现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和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的提升双赢的局面。

三、结语

大学外语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育能力,将跨文化教育意识贯穿于大学外语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手段,才能为我国的跨文化教育事业奠定基础,进而培养出大量既有扎实的语言素质和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又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新型国际化人才。因此,大学外语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教育应当被尽快提上日程,为跨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A].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申婷.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的局限性及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外语研究,2012(7).

[5]李智.大学教师跨文化教育能力提升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6]颜静兰.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口”与“补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7]林欣达.大学英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知识经济,2011(15).

[8]陈艳君,刘德军.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及其养成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2(4).

作者简介:李志娇,吉林化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