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1-11 08:54:42

导语: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一、引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的有关文件精神,同时也为了适应高考制度与大类招生培养方面的改革,各高校应坚持大类招生、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原则,构建大类学科平台,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有效对接,逐步实现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模式转变[1]。与此同时,2018年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它明确了各专业类所有专业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也是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在国标颁布之际,山西财经大学在国标指导下进行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会计学院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特色与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对学院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修改与完善,确定了2018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不同,2018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加了通修课程的学分与课时,压缩了专业课程的学分与课时。《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院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进行了较大的压缩。在此背景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会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做出相应调整,其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要做出相应改变。本文就通识教育视域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期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发展能力。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辩证关系

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下,社会对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始终是在矛盾中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追根溯源,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崇尚的自由主义理念,其是通识教育的最初形态。长期以来,自由主义教育一直是贵族阶级的特权,属于精英教育,其主张培养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鉴别与审美能力,认为实用是不合于自由主义精神的[2]。也就是说,19世纪之前是排斥专业教育的。19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与政治革命的爆发,社会对于职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人们不再排斥谋生性的专业教育。人们认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类知识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发生了飞跃,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一切知识、通晓一切学问,只能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为了维护传统的自由主义教育观念,帕科德于1829年首次提出了通识教育,认为大学教育应该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但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专业教育的发展,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冲击着大学教育理念,职业培训在市场上流行,专业教育开始走向主流[3]。到20世纪中叶,专业教育已实现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过分强调专业教育的弊端日益突显。专业教育的功利性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全人塑造,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以及价值塑造,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于是,专业教育开始受到质疑,通识教育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2.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立。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全人塑造,注重的是知识的广度;专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技能培养,注重的是知识的深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理念方面存在显著不同:(1)就教育目标而言,通识教育脱胎于自由教育,其关注人的整体,包括人的理性与感性、道德与情感,其追求的是人的个性发展与价值观塑造,目的是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在各个领域具有辨识能力、健康人格的人。而专业教育是根据社会现实需要而发展的,其关注于学生技能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某一专门知识与技能,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4]。(2)就教育内容而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最大的争论焦点表现在“有用”与“无用”方面,具体体现在人文与科学方面的矛盾与冲突。由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研究对象不同,对于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一些人认为通识教育是“无用”的,认为通识教育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专业教育带给学生的是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专业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具备在社会上生存的技术与本领。为了迎合社会对于有用性的需要,现代大学教育在不断弱化通识教育,大学的教育体系充斥着功利主义思想[5]。(3)就教育理念而言,通识教育超越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是为了传授共同的价值观念,其倡导将通识教育理念渗入各项专业课程,甚至可以融入理工科专业课程中,成为理工科教育的一部分。而专业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其认为经济社会的需求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大学应按照职业与社会需求划分为不同专业与学科,彼此之间条块分割,这些是与通识教育的全局性相对立的[6]。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这并非是向学生灌输虚幻的理想,它同样需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人的角度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教育的两个方面,实质上不能完全分离。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不能离开职业化的教育,专业化程度越高,其竞争力越强,生存条件越好,社会地位越高。这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然而,要想成才必须先成人,之后才能获得融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人只有具有健康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广博的知识,才能在社会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可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成才与成人关系下统一的协调发展[7]。(2)从社会的角度看。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助力器,专业教育热衷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正是社会变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需要更多的技能,这些技能一直在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革服务。而专业技能强调的是经验性的知识,缺乏对于基础性理论方面的研究。事实上,大多数专业技能知识最初是以理论与假设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可以认为专业教育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通识教育对专业性基础知识也会进一步拓展与深化。第二,在以专业教育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学历水平越高,专业化程度越明显,对于专业化知识的学习理解越为深入,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却表现一般,容易造成视野狭隘。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更容易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他们通常精通、擅长某一领域,但并不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全盘认识,这不利于从整体出发考虑与处理公共事务。学生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广博”与“专门”的统一,只有既拥有广博的知识又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才,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复杂事务,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8]。

三、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通识教育对《中级财务会计》传统教学方式的“倒逼”。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理念逐渐偏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2018年山西财经大学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实施大类人才培养。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变化,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传统教学理念遵循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在特定环境中联结发生时学习就此形成。该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个体发生反应,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该理论比较适合于低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该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合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学习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整个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设计者与组织者,整个教学过程完整体现了教师重讲解轻引导、重理论轻素质教育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在该教学方式下,课堂讲授、进度安排、作业布置完全由教师掌控,答案预先设置,学生机械模仿,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9],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与探索意识,人才培养目标很难实现。

2.侧重于技能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与核心课程,其专业性与实务操作性较强,课程设置比较注重教师亲和力、学生信任度、教授时间、学生受众数量等方面,但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中级财务会计》授课教师理念存在偏差。《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院的核心课程,技能与操作性较强。尤其是在专业教育与职业导向下,更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无用的,使得学校与教师偏向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将精力与时间放在如何让学生顺利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方面。这一培养模式旨在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具备在社会上生存的技术与本领。为了迎合社会对于有用性的需要,现代大学教育表现为弱化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大学的教育体系充斥着功利主义思想。殊不知,这种职业技能导向从长远来说对学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渗透思政理念比例较低,从根本上来说,是思想认识的问题[10]。(2)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在《中级财务会计》绪论部分涉及。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渗透仅限于绪论部分。绪论部分被安排在课程的开始,这一部分教师会讲授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方面的问题,比如:财务会计的本质与特征、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财务会计的目标与社会环境、财务会计规范、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绪论部分的授课过程中可能会涉及道德伦理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方面的元素可能在这部分内容中有所体现,而在后面课程设计中一般很少涉及,从而形成“头重脚轻”的现象,效果自然不好[11]。

3.《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繁杂且陈旧过时。(1)《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繁杂,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是会计学院教师自编的教材,共二十一章内容,内容较多且繁杂。为了迎合大学生考学与就业的要求,教师授课多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使得课堂的大部分内容由于课时受限,无法按照教学日历完成教学任务。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压缩了1学分,这使得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如果按照以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更多内容将无法予以讲授,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不能形成完整的、合理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必须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2)《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陈旧过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变化。2018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指出,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的专门人才。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陈旧过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贯彻实施,企业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得到全方位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具体,局限于技能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将无法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不能向企业经营管理层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4.通识教育对《中级财务会计》传统教学空间与互动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遵循的是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理论,该理论是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形成的。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场所主要是学校,学习活动主要在课堂上完成,遵循刺激与反应的行为主义方式。而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学习的空间将不再拘泥于学校,学生的学习途径可能是多元化的,课堂上听讲将不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渠道。媒体提供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学生的视野,学生接受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加。打开手机、电脑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任何想要的信息,学生将不再是被动学习者,教师将不再是《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资源的垄断者。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主要发生在学生内部,是内化学习者活动。该理论认为学生生理活动对于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忽视了外部信息作用的发挥。在该理论指导下,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形式开展。虽然有时候教师也会让学生就某个专题进行讨论,但由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学生对于授课内容不了解,课堂讨论也流于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

四、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方案

通识教育视域下增加了通识课程的比重,大幅压缩了《中级财务会计》的总课时与总学分。这就需要在通识视域下转变教育理念、重构教学内容、与MOOCs课程建设相结合、改革教学形式,以此适应大类招生下人才培养的方案与目标。

1.通识教育视域下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与资产评估四个本科专业,2013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会计学专业有7个学分,计112个学时;在财务管理、审计与资产评估专业有6个学分,计96个学时。2018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中级财务会计》总学分与总课时做出了调整:会计学专业调整为6个学分,计96个学时;财务管理、审计与资产评估专业调整为5个学分,计80个学时。上述4个专业都压缩了1个学分,计16个课时。《中级财务会计》大幅压缩总学分与总课时,这意味着必须重构教学内容,改变授课方式,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通过课堂单纯传授技能性专业课程知识的方法变得不再可行。新的教学方式下,大部分教师将从台前转到幕后,成为学生的指导者、策划者与服务者,这种转变使得部分教师不适应,对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方案采取消极态度。此时,学校以及各教学部门应该积极宣传大类招生、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让教师主动转变教学理念,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教学改革带来的变化。学生应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课堂权威应该受到挑战。这种模式下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其成为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2.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要与MOOCs课程建设相结合。2018年山西财经大学实行了大类招生培养与通识教育教学改革。通识教育模式下增加了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与学时,压缩了专业课学时,如果按照原有大纲、教案进行知识点传授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质量,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鉴于此,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应该充分利用会计学专业课程特色与资源,创新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2013年8月,《中级财务会计》成为山西省本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被山西财经大学选为首次MOOCs课程建设的6门课程之一;通过1年建设,《中级财务会计Ⅰ》的MOOCs课程门户建设、教学基本资源、教学拓展资源、资料库建设已经全面完成;目前正在启动《中级财务会计Ⅱ》的MOOCs课程建设工作。可见,《中级财务会计》线下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完全跳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新塑造[12],发挥了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了教学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MOOCs教学+班级研讨+教学辅导”三个阶段,体现了课堂教学为主、MOOCs平台教学为辅的理念。教学中可将会计职业道德、职业判断等知识放在课堂上让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避免了MOOCs平台教育导致的道德情感缺失问题与知识点的遗漏问题,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1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间存在知识领悟差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通过MOOCs平台课程教学予以补充。

3.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专业课应融入思政元素。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专业课应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1)提高教师的思政理念与教育水平。《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是实施思政教育的核心环节与主要渠道,高校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策划者与服务者,是开展思政课程教育的主要力量。因此,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理念与教育水平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中级财务会计》课堂的着力点与切入点。(2)在专业课教授过程中挖掘思政的理论元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并不是专门安排某一时段进行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说教,而是明确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中尽量挖掘课程与思政相关的元素,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每门专业课程都有思政方面的素材,这就要求专任教师在备课与授课过程中细心观察与研究,深刻领悟专业知识背后隐藏的道德与价值观,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并建立考评机制。(3)邀请思政专业教师参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与素养比较低的教师,可以主动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进行沟通,让其参与到《中级财务会计》大纲、教案等的编写工作中;也可以邀请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通过沟通协作,共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4)加强《中级财务会计》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课题研究。加强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切实做到以科研为指引、以教学为载体、以课题为抓手。《中级财务会计》授课教师需加强思政课程的学习,关注深入融合研究,重视教学活动与科研成果的融合。同时,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形成的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经验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使之形成具有普遍指导价值的新理论与新观念,逐步步入“科教相融、教研相长”的深度融合教学发展道路。

4.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山西财经大学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总学分为180个,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变更为150个,压缩了30个学分,压缩的学分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上。《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院主干课程,也相应压缩了1学分,计16个课时。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特色方面对大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在此情况下,如果按照原有授课方案与教学形式授课,显然不可能讲授全部的教学内容。单纯专业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已经无法适应人才培养要求,这就需要重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以适应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的要求。另外,现代财务会计既沿用了传统会计模式特有的程序与方法,又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使得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与实务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应该体现财务会计的理论性、现实性与前瞻性,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因此,《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应该以财政部和有关立法机构最新颁布实施的一系列会计规范文件为基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与补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5.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式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认为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该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理论基础上的。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资源,实现了学习的革命,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由此产生。联通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伴随学生一生的,大学阶段只不过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堂。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在课堂教学课时受限的情况下,可以把学生的学习领域拓展到家庭、企业与社会等场所,而不再拘泥于学校。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可以采取交谈、调研、访问、查阅资料等各种方式开展,比如,课堂上侧重于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资产与负债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讲解,大部分工作由学生课下来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启发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主动到图书馆、互联网等地方查找资料,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去发现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上让学生们踊跃发言,可通过自由讨论、头脑风暴式等学习方式来完成;不再拘泥于单纯专业知识的讲解,而是拓展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外寻找答案,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来拓展学生知识面[14]。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山西财经大学2018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会计学院4个专业的总学分都从180个学分降至140个学分。在总学分压缩的情况下,通识课程学分基本没有变化,压缩的学分主要体现在会计专业课上,这体现出大学教育在向通识教育方向转变。通识教育背景下《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这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探讨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通识教育视域下《中级财务会计》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学生价值观塑造、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互动等方面存在的明显问题,由此提出转变教学理念、《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要与MOOCs课程建设相结合、专业课应融入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建议。当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平衡给两者之间的融合带来诸多困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同样面临着如何融入通识教育理念的问题。但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由于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很少有人能够掌握广博的通识性知识并且将其融入《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设计中。外在的求学、升学压力以及专业技术导向使得学校、教师、家长很难顾及学生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15]。由于受到传统理念以及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很少有精力并且自愿参与到教学改革浪潮中,未来《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还会面临很多问题,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祃海霞,周增慧.大类招生条件下本科专业分层培养教育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2):43~45.

[2]陆一.从“通识教育在中国”到“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兼论中国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多种可能的结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6(9):17~25.

[3]崔金贵.大学的卓越灵魂: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教授访谈录[J].高校教育管理,2014(4):1~6.

[4]哈瑞•刘易斯著.侯定凯等译.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00.

[5]王建昕,帅石金,王志.大学通识教育模式下本科生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探讨——提高“汽车发动机原理”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若干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5~57.

[6]郭均英.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1(8):56~58.

[7]谢应光,王方.通识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理念与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67~70.

[8]李有亮.通识教育视阈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校教育管理,2014(1):59~64.

[9]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15(2):190~194.

[10]洪岩,陈淑贤.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途径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7(2):86~88.

[11]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7(12):99~103.

作者:杨瑞平 吴秋生 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