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红教师热现象探讨

时间:2022-01-15 09:00:05

导语:在网红教师热现象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红教师热现象探讨

“互联网+教育”近两年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众多“网红”教师在“互联网+教育”的风潮里如鱼得水,名利双收。专职教师或转型网络在线直播教学,或者游走在培训机构与教室之间,引发了人们对教师群体的身份认同的讨论。本文所论述的“网红”教师主要是依托教育培训机构和直播平台,从事网络在线直播互动教育的,具有一定的网络知名度,可以吸引流量的教师群体。现阶段不少“网红”教师都有传统学校教育的背景,但他们的工作重心完全转向了网络教育。能够成为“网红”教师,高收入也是重要指标之一,因为人气和流量直接与收入挂钩。教育由此成为可以被量化的商品,这也成为引发人们讨论的重要原因。

一、“网红”教师出现的契机

“网红”教师的井喷式爆发,究其原因,首先得益于“互联网+教育”风潮的兴盛和“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在线教育预示着教育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网络直播和教育的融合产生了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巨大的奇妙反应,在线教育带动全民教育。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的市场预估产值高达1500多亿。以知乎、沪江网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开始深挖知识付费运营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体验。其次是传统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局限性越发明显,“直播+教育”作为“互联网+学习”的新模式,具有即时交互性,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网红”教师将优质稀缺的教育资源广泛散播,促进教育公平,影响层级更为深远。它使得教学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网红老师’的出现,是教师开始结合互联网的前奏,是摆脱墨守成规的开始。而且教师更受欢迎,学生们更喜欢。”①再次就是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壮大,而且现阶段绝大部分的“网红”教师都挂职在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可以提供的教育服务项目品类繁多,学科补习班、国学班、艺术拓展、研学营地不一而足。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情商提升,语言学习还是应试应聘,都能在培训机构里各取所需。可以说,培训机构弥补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空缺,一跃成为知识焦虑和生存压力的反射性产物,备受追捧的“网红”教师则放大了这部分的社会心理需求。最后,“网红”教师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他们为吸引人气努力求新,不论是话题属性、娱乐属性还是社交属性,都契合了现在的传播热点,容易引发关注。同时,“网红”教师的高收入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进而影响更多有志于在线教育的教师。

二、“网红”教师的问题和困境

“网红”教师只是在线教育这面大旗帜下的一个小环节,甚至于只是在线教师群体的小部分。在线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如缺乏职前教育的支持②,教育观念落后,资金投入、技术支持、教育培训行业系统有效的研究都还比较匮乏。同时,平台和培训机构的快速扩张导致教育服务严重滞后,资本入局与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有冲突。而“网红”教师不论是独立与平台合作,还是通过培训机构与平台合作,都难免跟随资本市场的动向而变化。“网红”教师需要专业团队做支撑,需要大量成本推广,因此只有依附于有实力、有资金的机构平台。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红”教师也不完全等于优秀教师。尤其现阶段处于在线教育的野蛮生长时期,“网红”教师充分体现出网络时代的复杂性,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一)教师身份认同

2017年1月12日,《南方周末》发表评论文章《公办教师不能当网红教师?》,以苏州某公办学校的语文老师史金霞辞职为例,分析了在线教师的身份与社会期许的冲突。“相当部分在线授课教师就是公办学校老师。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中学生的在线教育培训,其授课主体就是很多兼职的公办学校老师。”③与史金霞老师类似的很多公办教师网络授课被举报,其中部分公办教师因为压力过大辞职专门做网络教学。矛盾的焦点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平衡网络授课与公办教学任务。在老师看来,他们只是调配闲暇时间做兼职,并不增加其他成本,反而能够扩大授课群体,增加收入,两全其美;但是部分学生家长质疑教师投入过多精力在网络授课当中,公办教学任务的质量难以保证;而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师兼职网课,不利于教学管理。教育部也曾发文明确反对中小学在职老师有偿补课,虽然核心是反对“线下家教式的传统培训模式”,却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网红”大于教师

教师成为“网红”,自然而然伴随着舆论和名利的冲击。处于“野蛮生长”时期的网红老师,极易出现“网红”大于教师的现象。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认为,只有极少数直播教师会成为网红。教育直播的火热符合教育行业发展趋势。“但是多数教师直播是虚火,优秀教师资源稀缺。”④

1.“眼球”经济

“网红”教师普遍具有较为诱人的高收入,在线辅导老师王羽时薪过万,让人们看到直播教学的“钱景”。“天价”课时费频频刷爆媒体平台,刷新着人们的认知,也刺激着传统教育者的神经。网红教师需要专业团队做支撑,需要大量成本推广。直播平台适时推出各种教育直播,其中斗鱼、YY直播得风气之先,阿里巴巴和腾讯等网络公司也纷纷入局,资本市场为“网红”教师打开方便之门。2016年7月,“中国第一名师英语对决之夜”在斗鱼平台直播,两位英语名师的讨论引来了超过10万人次的关注。2016年5月沪江网校推出了名为“HJC48”的首个班主任女团,引发收视和评论狂欢。订阅量和关注度是直播教育的基础,不少直播平台和网络公司布局教育板块,以“噱头”为敲门砖,助推“眼球经济”。以沪江网校的“班主任女团”为例,网校解释成立组合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学员更好地学习,然而网友们的讨论焦点并不在此。不少“网红”教师与直播平台和教育机构“配合默契”,助推了话题热度,其核心出发点仍在于“引流”。

2.言语不当

“网红”教师着力于“眼球”经济,“金句”和“段子”齐飞。考研名师张雪峰被称为“靠脏话出名的网红教师”⑤,他“用带满了脏话和吐槽的诙谐语言”对考研院校选择、考研流程,进行有个性的讲解,网友对他的教课模式很欢迎。用夹带脏话和吐槽来吸引观众确实可以在短期内聚集人气,然而最重要的仍然是分享课程中的“干货”,其营销模式有待考量。“网红”教师具有先天的宣传诱导力,是一把双刃剑。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的“不当言论”,极有可能影响学校声誉,给学生和家长灌输错误的思想。教师在青少年的知识结构、性格养成、价值观培育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旦教课内容缺乏有效的监管,面对学生时,如果“网红”教师一味投其所好或者哗众取宠,都是不足取的行为。3.知识体系的缺乏直播给教育带来了模式的革新,“网红”教师让“知识共享”成为可能,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直播课程,辐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红”教师的课程只追求情感互动,缺乏知识谱系,难以建立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碎片化”“娱乐化”“表面化”等现象较为明显。一般来说,“网红”教师有两重身份。一方面他们需要不断加持“网红”身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加他们的互动体验,制造吸引力的话题;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在讲授中传递知识,解惑答疑。学科分化导致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完备,或者说教师过于关注学生情感和交互体验,可能影响网课的教学质量。“网红”只能是外衣,不能成为“核心”。换言之,“网红”是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才是“课堂是否高效,学生是否有收获,成绩是否提升”等的答案。

三、“网红”教师如何走出困境

(一)完善政策法规和准入机制

公办教师与“网红教师”的身份冲突,究其根本在于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目前,教育管理部门还没出台政策来约束直播教育行业,其法律边界应该及时限定。有人呼吁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纳入国家教育公务员体制,严禁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包括直播教学)。部分地区根据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将直播教学视为有偿补课并予以禁止。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鼓励利用网络平台等多种媒介,推动精品教材和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授课教师按照市场机制取得报酬”。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兼职兼薪,中小学教师却被要求不能兼职兼薪,看起来并不合理。通过高校教师的实践,体制外的“网红”教师和传统教师未必不能相容。没有政策与法规的保护,在线教育的发展难以壮大;缺失必要的监管制度和准入机制,在线教育则会陷入“群魔乱舞”的局面。教育直播平台需要规范教育内容质量,毕竟教育直播与娱乐直播不同,其受众大部分需要学习。“网红”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一旦失控,将会对学习者造成不利影响。

(二)完善自我,转换角色

1.素质能力提升

“网红”教师的收益与观众流量有直接关系,不过能否快速实现盈利,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实力。“网红”教师由于其话题属性,获得比普通在线教授更高的关注度。同时,他们面对的情况比课堂教学更复杂,这也对其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较好吸引学生注意力。“网红”教师一方面需要提升学识素养,增加直播课堂的知识含量;另一方面则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分析研究直播教学和学生关注点,提升学生交互体验。

2.教师角色转向

在线教育尤其是直播教育,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必然要求教师角色随之转变:教师教学时间从线性转向非线性,教师教学空间从现实教室转向虚拟网络,教师互动客体从学生转向镜头或屏幕,教师角色功能从全局导演转向精准表演。教师在直播中就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演员”,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演好。⑥“网红”教师就是演得“好”的“演员”。演得“好”就不能单纯只为了吸引流量而花枝招展,哗众取宠,更不是露丑卖乖、吐槽谩骂、恶俗下作。“网红”教师要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满足在线学生的学习期待,建构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教师“魅力人格体”⑦。“网红”教师应该回归教育本质,坚守教育初心,以内容和服务为主。作为“魅力人格体”,他们要让学生在交互中得到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这样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也才能实现社会对教师个人的真正尊重和认同。

注释:

①③朱迅垚.公办教师不能当网红教师?[N].南方周末,2017-01-12.

②付安权.论在线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及其实施困境[J].外国教育研究,2009(03):55.

④彭琳.教育直播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N].南方日报,2016-08-08(A20).

⑤好未来教育.盘点2016火遍网络的五大网红教师!有他![EB/OL].

⑥⑦聂竹明,徐宏进.“互联网+教育”新浪潮下教师角色的转向[J].中国教师,2017(20):33-37.

作者:戴小晴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