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04 02:57:40

导语:在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形势政策”课集时效性、针对性与综合性于一体,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1]。因此,我们要在总结“形势与政策”课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团队、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来实现“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深化学生对当前形势和政策的体悟与践行能力。

一、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时代呼唤与学生诉求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逻辑起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和学情的新变化,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高校在反思现实教学痛点过程中发现必须通过创新来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

(一)新的事、时、势的要求

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样化、改革全面化、高等教育创新化的趋势高歌猛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须紧扣新的时、势、事这一时代图景来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要积极将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发展大势,身边的热点、难点和学生的关注点转化为教学内容并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要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强化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现教学内容的政治主导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强化其民族自信,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强化其责任担当意识,实现能力塑造与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强化其务实笃行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躬行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面临的课程痛点的要求

从教师层面而言,大多数“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认识不足、手段单一、内容陈旧、深度不够等问题。对于课程定位认知严重不足,不了解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这种不当认知指导下的教学手段基本是“大水漫灌”;教学内容陈旧,无法及时反映发展变化的世情、党情、国情、民情,更不用谈满足学生了解“形势与政策”的基本需求;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纪律散、组织乱等问题,课堂掌控能力不高,教学秩序不理想。从学生层面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被动敷衍、到课率低、抬头率低等问题。很多学生将“形势与政策”课视为“形式”课,不了解课程对于自身成长成才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因此学习态度较差。从教材层面而言,教育部每年会在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印发“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由于不具备强制使用性,具体执行使用情况不理想。这种情况给“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带来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部分机构和高校开始组织编写不同类型的“形势与政策”课教材用书。然而,教材权威性、规范性、实用性大打折扣,加之价格不菲,很多高校不愿购买。很多高校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教材或者参考资料,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树立精准化教学理念

1精准研究供给对象

精准教学理念是“形势与政策”课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需要紧密结合新要求、新形势、新情况,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课程教学规律,使教学供给与大学生需求得以协调均衡、良性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学内容要精准研究大学生实际需求,“关注和研究受教育者的需要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维度”[2]289。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个性化、差异化成长需求,克服“大水漫灌”的现象,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2精准设计供给内容

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为教学设计的经纬线,为其量身定制供给内容:变“教案”为“学案”,变“讲堂”为“学堂”,变“个体听课”为“集体活动”,变“单一授课”为“多样活动”。立足学生视角,概括、提炼“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问题”,把这些“问题”通过申报科研项目的方式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共同研究、集体备课,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专题”。借助“问题—课题—专题”的形式实现教学供给与需求平衡。通过对供给对象的精准研究及供给内容的精准设计,为后期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立体化精准教学奠定前提和基础。

(二)构建“一体两翼”的个性化教学团队

为更好地解决“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数量匮乏、构成复杂、结构涣散等问题,需要构建“一体两翼”的个性化教学团队。“一体”是指专门从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的专职教师,充当教学团队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两翼”是指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兼职教师和专聘教师。兼职教师主要是从符合教学准入条件的党委、团委、学工部和辅导员中遴选,专聘教师主要是由专家学者、企业家、优秀毕业学子等组成。“一体两翼”教学团队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有所区别:“一体”主要负责承担经典性与适时性相统一的重点教学任务,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突发事件、热难点问题等;“两翼”主要负责承担可选择性与自主性相统一的灵活教学任务,包括针对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层次学生的专题形势报告以及建立在“形势与政策”课基础之上研发出来的素质选修课。“两翼”承担的教学内容主要属于辅助教学部分,是对“一体”所承担的“形势与政策”课重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旨在拓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三)采取“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手段

为破解“形势与政策”课课时有限与内容繁多之间的矛盾,在充分研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采取“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手段。1 课堂教学 大一、大二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主要是融合在每学期开展的思政课教学之中,针对不同日常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穿插融合进行不同主题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既可以较好地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又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改观对课程的认知,满足其“形势与政策”知识的需求。在每学期思政课教学活动结束后,继续往后顺延一周,由原有专职思政课教师集中开展专题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着重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3]。大三、大四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课主要是由“两翼”教师承担,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准实施教学。这些学生面临着毕业、继续深造等各种压力,给教学管理带来较大难度,针对其特殊情况,围绕毕业班学生关注的切实问题采取集中大班专题讲座式授课。借助贴近学生实际和契合其知识层次、心理需求、个性发展的专题讲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大三、大四学生视“形势课”为“形式课”的尴尬窘境,提升教学效果。为进一步细化、深化、固化形势与政策方面的教育,紧扣教学要点,围绕一些较为经典而成熟的教学专题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覆盖面广、推广性强的素质选修课,进一步扩大“形势与政策”课的影响和作用。2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网络教学以其平等交互性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关系;以其及时便捷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以其灵活多样性创新了教学方式;以其综合海量性助推了教学目的的实现。利用网络平台优质的MOOC、SPOC、网络公开课、精品视频课、微课等混合教学形式翻转传统课堂,积极尝试应用微信、QQ、微博等圈群以及“云班课”“课堂派”“雨课堂” 等包装“形势与政策”课程,革新课程的配方、工艺与包装,提高教学的时代感和针对性,提升课程的引导力、吸引力、感染力和整合力。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三位一体”教学手段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课程知识传递与能力塑造的最佳契合点。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活动”等各级各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开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相关资源,通过与学生座谈、研讨的形式,广泛开展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深化学生对当前形势和政策的体悟与践行能力。

(四)建立过程性动态化考核方式

“形势与政策”课考核要注重内容的开放性、实践性,创建过程性动态化考核方式,形成学生全程参与学习的倒逼机制。过程性动态化考核方式是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规律出发,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对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进行科学规范的系统考核。过程性动态化考核方式是相对于传统“形势与政策”课只注重静态考核、结果考核而言的,兼顾学习结果与学习历程,兼顾回溯性评价和前瞻性评价,兼顾认知潜能和学习迁移能力,兼顾教学与评价的整合,兼顾师生双向沟通与互动关系,兼顾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兼顾学习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兼顾学生成长记录和学习团队成绩档案建立。过程性动态化考核借助课堂演讲、社会实践报告、笔试、课题成果报告协同并进的形式,使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同度大为提高,对课程的期待有很大提升,而且对教师的评教分数也有较大幅度提升。

三、结语

新时代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为新一轮“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指好了道、领好了航,“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取得较大成绩,教学满意度亦有较大提升。然而,与课程目标定位、时展大势及学生成长需求相比,尚存在差距。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实现“形势与政策”课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仍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EB/OL].

[4].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OL].(2016-12-09)

作者:代长彬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