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全民艺术教育普及工作思考

时间:2022-07-12 06:05:28

导语:在全民艺术教育普及工作思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全民艺术教育普及工作思考

一、艺术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及现状

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同时,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无疑对高校艺术教育普及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理解的工具,帮助学生去了解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本国或他国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它也是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使人愉悦,提高审美素养。艺术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会沟通、个人实现的过程,有助于培养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21世纪的国家发展、经济腾飞需要科技创新型人才,要求培养具有“科学思维+人文艺术素养+专业知识+工程能力”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而艺术教育正能帮助人们获得这种创新创造能力。具有艺术学科优势资源的高校开展艺术教育普及研究工作对国民综合素质提高、民族自信心提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优势资源下科普工作模式探索

高校应重视社会化科普服务工作,坚持依托学科优势,充分展示学科特色,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发挥高校科协的组织职能与科普实体相结合,启动科普基地建设。以艺术设计类高校为例,学校应依托艺术学科优势相关工艺室(实验室)、工程中心、展厅(博物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资源,完善功能区规划,为科普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与当地政府科协组织、社会科普主体、企业、艺术馆文化馆等的合作交流,扩大基地科普资源的影响力和受益面,深化资源与公众的对接、融合。规范艺术教育普及成员队伍,成立专兼职结合的基地管理与艺术普及团队,组建学生社团,完善科普激励制度。调研社会群众艺术普及需求,加强中华传统优秀艺术文化普及,探索科普教育模式及创新方法。高校艺术教育普及基地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够激发群众艺术兴趣,传播艺术知识与传统优秀文化,培养艺术人才,提高全民艺术审美素养及提升民族自信的科普场所;利用自身优越的科研资源、团队优势,以艺术研究带动科普,建设成为一个艺术普及教育研究机构;同时通过将艺术普及工作与艺术人才培养相结合,建设成为一个培养创意人才、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地。

三、高校艺术教育普及的实现途径与创新方法

高校传统的艺术普及模式途径主要为开展艺术公共选修课、展演、公益讲座等,在当前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普及模式一是不能满足不了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二是辐射范围窄,系统性程度及吸引力较低。因而高校应着力开展新形势下艺术普及机制创新研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对象、丰富规范科普内容、提升科普创新能力。

(一)打造多层次的艺术教育普及平台

高校平台与艺术研究资源丰富,为满足校内外不同程度的艺术普及对象需求,开展多层次的艺术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从艺术知识的普及、艺术欣赏的普及到艺术技能的普及、艺术活动的普及。应联合多方资源打造多层次平台,如建立校内艺术教育普及平台、校企合作艺术教育普及平台、社区艺术普及辐射平台。校内艺术教育普及平台依托高校展厅、博物馆、研究室、工艺室等资源建立,形成艺术教育公共知识的普及平台。通过公共课、选修课、讲座、展览、艺术手作等形式形成系统艺术知识认知教育,普及艺术常识,让人们了解艺术起源、特点、特征、规律,欣赏艺术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等,实施过程中重视科普教材的规范化。校企合作艺术教育普及平台依托产学研平台建立,实现艺术与产业、科技结合的教育普及模式。近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离不开艺术教育的推动作用。生活中的艺术往往不是一件件单独的艺术品,而是与生活用品、空间等相结合,如服装服饰、家居产品、文创产品、环境艺术等,这些除了艺术设计还与工艺、技术、技艺有关。校企合作艺术教育普及基地向对产业端有兴趣的科普对象提供参观学习服务,有利于激发科普对象的创新理念与实践能力。社区艺术普及辐射平台依托中小学、文化景区、文化馆、艺术馆等资源建立,由高校联合校外平台定期举办组织艺术活动,艺术展览、艺术演出、文化访谈等,面向全民开放,扩展了艺术教育普及辐射范围。

(二)重视项目体验式普及与文化传习

艺术教育普及在方法上具有很强的自由性,蕴含个性发展的特征,群众接受艺术普及不应为被迫接收,高校应创造主动获取的途径,大力鼓励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增加艺术技能的普及比例,提高艺术实践能力,激发创造能力。依托高校工艺室、手作室资源,建立多个艺术方向的实践科普体验区,面向师生、校内外艺术爱好者及从业者开放,打造互动共享平台,设置科普体验情境,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实践与思考。以艺术设计优势高校为例,结合特色学科,如建立纺织服装工艺科普互动区、印染刺绣编织工艺科普互动区、饰品制作科普互动区、绘画创作科普互动区、木艺陶艺科普互动区等,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手工技艺的普及传习,使科普对象在欣赏艺术作品,进行手作体验时,感慨传统艺术技艺的魅力,全面了解艺术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推广新媒介下的艺术教育普及模式

随着新媒介平台日趋多元化的发展,使线上教育和艺术文化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当下艺术教育普及应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文化传播模式,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艺术教育普及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实现网站数字资源服务、微信文化知识传播。新媒体的特性与艺术普及的多样性结合,形成与其他基础学科所不同的多媒体学习、传播、发展和推广形式,展示了网络的包容性和艺术的多样性。高校应利用智力资源,向校内专业师生、社团、艺术爱好者征集网络艺术普及素材,不断丰富科普内容,结合热点提高科普素材的关注度与趣味性。如结合《延禧攻略》剧集向公众进行缂丝、绒花、点翠、刺绣等非遗艺术的普及;结合室内流行风格向公众普及莫兰迪色系;结合《知否》向公众普及朝代服饰美学;结合话题、时尚热点、知名设计师、艺术家等向公众普及流行元素、艺术创作等。由高校艺术教育普及平台审核,提高艺术普及专业度。

(四)艺术教育普及与创新创业工作相结合

《高校美育意见》指出:促进高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当下,将艺术教育融入创新创新教育,将对学生、社会青年的人生规划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将艺术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使学生、社会创业者成为符合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些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必须落在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素质普及的过程中,将创新创业的过程审美化。这就要求高校建立以艺术教育普及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增强校园艺术普及与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大学生、创业者积极参加艺术普及实践活动,培养和提升其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翟恬(1989-),女,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

【参考文献】

[1]凌辉,周勇义,张媛,黄凯.北京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

[2]陶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融合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7).

[3]线晨.新媒介生态下人文艺术科普的传播现状分析[J].新闻传播,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