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运用

时间:2022-09-20 05:04:34

导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运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运用

一、设计导语,渗透德育

初中语文学科蕴含着深刻、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许多课文包含爱国主义感情,从多个角度阐释了爱国主义丰富内蕴。基于此,在课堂授课环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应力求巧妙生动,激发学生的感情体验,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的情境中,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导语虽只有一两分钟或几句话,但如果教师设计的导语在简洁精练、充满激情的基础上,能够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思想教育。比如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历史讲起,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和他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有《黄河颂》《藤野先生》《邓稼先》等篇章,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题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堂中巧妙地设计新课导语,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走进一个个爱国主义教育的殿堂。

二、分析题旨,渗透德育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引导学生推敲课文题目,透过题目批文入情,以情悟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文以载道,道蕴文中,这是中国古典文论的精髓,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特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将课文中的“文”与“道”与标题紧密结合起来去分析。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另一方面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优美境界。例如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帮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题目的含义,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针对“生命”一词,教师问:“从字面意思来看,‘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它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白:“再塑生命”是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爱的阳光照在了“我”的身上,“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和快乐。教师进一步追问:“‘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感情?”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进而把握人物的本质和灵魂,使学生感悟文章的主旨。

三、探究关键词句,渗透德育

课文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意图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中。因此,我们抓住这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并深入剖析品味,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学生的感情火花就会自然地迸发出来。如教《秋天的怀念》可抓住“菊花”让学生体会淡雅高洁的菊花是伟大母爱的写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生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关键词把握文章脉络,体会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

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这是最佳的德育渗透。为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创设情境,并深入挖掘课文中潜藏的不同性质的德育素材,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创设情境,尤其是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师生朗诵时,选配一些合适的音乐背景,截取一些有关的视频、电视片段补充课文内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教学《背影》这课时,一开始提问:“回忆父母为你做了哪些事情?”学生表情淡漠,无动于衷。这时,我播放了一段钢琴曲,再配上一首歌颂父母的诗歌。随着音乐缓缓流放,学生慢慢陷入沉思,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相信他们此刻一定沉浸在与父母在一起的甜蜜幸福的时光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探索、积极地尝试,才能创设出逼真动人的课文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产生强烈的共鸣,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使德育渗透收到完美的效果。

总之,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渗透德育,就是在锻铸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懈努力,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优势,充分挖掘、善于利用语文课本中丰富的德育素材,在促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的基础上,坚持德育渗透,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塑造、健全学生完美人格,全面提高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肖进雄.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8(9).

[2]丁兆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探析[J].新课程(下),2017(6).

作者简介:朱健(1980.12—),男,汉族,甘肃庄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石婧枫(1983.12—),女,汉族,甘肃庄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