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徒制育人模式在教学管理的运用

时间:2022-10-08 16:12:40

导语:在学徒制育人模式在教学管理的运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徒制育人模式在教学管理的运用

新型学徒育人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并与中职教育目标相互融合的育人模式,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专业素养为目标,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中职院校需要在改革教育制度的过程中,着眼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充分应用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发挥该育人模式的积极作用,以此为支撑来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1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及其意义

1.1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

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是指通过院校参与、企业为主、政府引导而构建的职业教育模式,强调由师傅、教师联合传授知识、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为主要目标。《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1]中明确制定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2],从此新型学徒制开始试点,经过几年试点并于2019年全面铺展开来。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是中职院校、企业等之间通过合作而共同培养学徒的一种新型育人模式。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构建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的目标在于以职业教育为基础,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劳动就业体系、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拓宽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渠道,建设职业教育体系。

1.2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意义

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的应用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保证毕业生可以根据学徒期的经验很快地适应岗位工作,满足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3];有利于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合,让经过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的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能力,还可以获得相关的认证证书[4];有利于组建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让企业能够参与到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过程中来,根据企业的需求并结合教学师资为企业打造适合的教学团队,从而培养出适合企业的人才[5];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使学生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甚至可以在学生上学期间就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要求,确保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就业,企业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补充[6]。无论对于企业而言还是对于学校而言,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的应用都是有益的,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学校教学的顺利进行与人才输出,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其学习到的技能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能够获得就业认可。

2中职教学管理中应用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措施

2.1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为明确中职院校专业特色,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院校应坚持校企互助、互通、互学的原则,根据学校、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课程,制订符合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特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

2.1.1教学目标

中职院校学生可通过学习专业课程来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中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相结合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确保学校的教学目标与企业用工需求相吻合[7]。学生通过参与规范的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积累训练经验,可以在学习与应用专业课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参与实习培训期间提高创新、合作、遵守纪律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日后进入企业开展针对性学习。

2.1.2教学计划

A.人才培养目标。将各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人才,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不仅能够在管理、服务、生产等一线岗位独当一面,还能吃苦耐劳,不断要求自己提高综合水平。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来源途径,因为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最重要的是与教学者建立师徒关系,教师不再是简单地进行教学,还需要为学生成长负责[8]。B.人才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如英语、数学、语文、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相关知识、理论知识,这也是确保学生具有自我实践能力的基础;具备初步的计算机自学、操作、信息获取能力,掌握更多现代化企业所必备的相关技术要求[9]。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理论框架构建实践体系,不仅要保证学校具有长久发展的基础,还要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2.2制定日常管理制度

结合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特点,中职院校在制定日常管理制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在校期间以及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目标。

2.2.1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制度

针对在校的学生,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二者的合作形式与教学内容,将师傅评价、学生工作情况列入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中。在师傅与教师的双重努力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企业需求与用人标准设置课程,使核心专业课程、公共课程、教学项目的设置都要符合企业当前与未来的发展需求。无论在哪方面,都要在企业师傅与中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共同商讨下制订教学任务,因为企业师傅着重于日常管理,能够使学生优先适应企业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输出的同时符合企业需求[10]。

2.2.2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制度

对于已经到企业实习的学生,中职院校应全程关注学生的实训生活。企业与学校可共同设立奖学金,激发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证学生在充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企业可委派不同专业的技术师傅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并参与到班级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学校也可以开展学生兼职活动,让学生通过兼职提高对企业产品的生产认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收入,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11]。在实习期间,学生会接受来自企业、学校的双重管理,教师也会随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定点定时的指导,确保学生由学校到企业的全流程管控,保证输送的学生均符合企业要求。

2.3打造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需要以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为核心落实教学目标,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好创新改革。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承担起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系统化教学任务,而企业则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要求为基础来组织岗位技能训练活动。

2.3.1创新学制

中职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商讨后开始实施创新的学制教学周期,在一年级、二年级教学期间,可以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去企业开展见习,见习活动的安排可以按照企业的正常上班时间来设置,如早八晚六,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的企业管理中,通过企业的班长、线长等一线管理人员来让学生通过见习了解未来的上班过程,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为未来进入企业奠定基础[12]。学生在接触一线工作流程后,可以初步了解岗位要求、岗位标准与操作流程,对于产品的生产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不仅可以扩展视野,还能够对工作内容进行全面掌握,为更好更快地进入岗位角色奠定基础,实现身份从学校到企业的无障碍转变。

2.3.2设置满足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

中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保证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的用人需求相对接,课程与岗位相对接,专业与产业相对接,教材与技能相对接,并在此过程中深化改革教学内容,设置企业需要的教学项目,不拘泥于书本教学,通过全面的教学优化确保学生“用即学,学即用”。同时,中职院校需要建立由院校、企业、行业多方参与的课程建设机制,根据不同专业特色开展教学活动,针对行业要求进行相关资格证考核的教学,针对企业要求开展实践教学,针对理论要求开展文化课程教学,开发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以岗位工作内容为基础的教材,落实中职学校的校本教学,可以让每个专业、每个小组的教学内容存在差异化,确保学有所用才是中职学校教学的根本目的[13]。

2.4培育“双师型”育人教师队伍

部分中职院校侧重理论知识教授的教学模式,与现代企业要求人才具备较高水平技能的现实情况存在结构性差异。在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中,企业更强调培养人才的实践技能,需要通过培育“双师型”育人教师队伍来为企业提供人才保证。

2.4.1完善双导师管理制度

中职院校不断完善校企人员互聘管理制度,针对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制定了双导师管理制度,明确双导师的权益保障、职责等内容,引入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课堂,由教师讲解理论,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行实践,通过双导师的方式确保学生在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能够上手实践。同时,中职院校还建立了双导师评价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保证持续性进行双导师队伍建设,并针对导师队伍制订高标准,确保每次教学都是高质量输出,尤其是结合新技术,如人脸识别签到、实时监控等措施,确保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按要求完成教学活动,严格落实学校的管理制度。

2.4.2增强校企双导师互聘力度

通过制定校企双导师互聘制度来为中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教学管理活动提供机会,从而提高中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师必须不断进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学习,校企双导师互聘制度就刚好为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互相学习提供了良好契机,学校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实践学习,企业师傅则可以加强理论学习,使校企双导师互聘制度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中职院校可积极聘请企业导师到校进行实训指导,提高企业导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在增强校企双导师互聘力度的基础上保障学生能够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3结语

通过分析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目标,发现中职院校在有效实施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之后,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水平。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要求学生不仅要在中职院校学习专业知识、理论知识,还需要到企业接受来自师傅的专业培训,这样更有助于中职院校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还能够在企业见习期间提高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为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培训编辑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就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答记者问[J].中国培训,2015,(09):6-7.

[2]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

[3]姜永宝.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探析———以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业,2019,(26):27-28.

[4]胡鑫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现代学徒制实践应用问题研究———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19,2(08):335.

[5]王霞晖.基于SPOC平台的现代学徒制“订制”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3):25-28.

[6]任兴贵,刘学文,耿连福,等.企业与院校协同育人的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19,35(01):168-169.

[7]尹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年轻人,2019,10(10):153.

[8]王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肉食企业人才需求融合分析———评《“工商融和”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J].中国酿造,2020,39(09):32.

[9]张永飚,曹娟,张微微.基于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究———以如皋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培养为例[J].中国培训,2020,370(01):70-71.

[10]杨登奎.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探究———以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8,(22):74-76.

[11]韩志孝.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中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3):93-96.

[12]刘晓,段伟长,高丽娟.抗疫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现状调查———基于476家企业的调查分析[J].江苏高教,2020,(06):56-61.

[13]张蕾,王婧博,刘小春.“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1,57(05):217-219.

作者:朱晓琴 单位:核工业卫生学校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