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1 16:08:32
导语:在农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乡村生态治理的观念,决定着具体行动和过程的价值取向,必须高度契合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发展的规律及趋势。乡村生态治理和现代化建设,是针对农村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战略之一,需有效服务于生态型农村建设,并能快速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而以农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整个过程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的优势和特点,设计具有高度可行性的农村生态治理模式和方案,以此增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和核心力量。乡村生态治理要具备鲜明的绿色发展导向性,向农村广大基层群众采集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和深层次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先进的生态治理模式和理念,继而保证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为农民创建优质且先进的生存与发展空间[1-2]。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工具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生态治理思想
我国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始终注重维护生态平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必须始终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生态治理思想,而大力扶持农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整个进程需全面聚焦于农村生态治理。早在建国时期,我国就已在农村生态治理方面形成了系列论断,但尚未形成和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在发展农村和治理农村生态问题层面,最初虽处于萌芽状态,但国家政府却对该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督促各地区积极植树造林,将其作为绿化祖国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获得了巨大成果,进一步认识到乡村生态治理的现实意义和根本价值。在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的过程中,必须对农村生态治理模式进行现代化转型,既要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作用,也要在制度和文化宣传层面加强创新。而在以农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下,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生态治理思想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将其科学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地方政府要有效应对资源浪费问题,利用技术和制度手段提高农村优质资源的利用率,确保所有产业都能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政府需出台具体的政策和制度,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将农村生态治理作为大事来抓。
1.2国外的生态现代化理论
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要做到适度地对外开放,在农村生态治理方面也要秉持开放的心态和理念。地方政府既要结合我国历史制定科学的治理举措,也要纵观整个国际社会在该项工作上提出的新理论和新概念。要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理论,对我国生态治理体系进行动态优化和完善。西方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可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的参考依据。其主要强调围绕社会制度和结构等方面,对治理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层次创新和改革。同时,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复杂关系,在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不能出现过度开发、使用优质资源的问题。治理主体要从经济技术维度思考农村生态治理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管理的双赢。总之,基于国际社会提出的生态现代化理论,需在我国特色的制度框架和治理模式下对理论工具进行科学优化与改进,确保其高度契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制度体系。农村生态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必须做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能以合理的手段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在借鉴与吸纳西方先进理论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适度原则,对资本主义色彩进行客观的批判与改进。始终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对生态现代化理论进行本土化应用,构建适合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治理模式[3]。
2农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
2.1人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生态回应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政府需科学推进农村生态治理工作,为人们创建安全和优质的居住环境,在各个层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美好生活不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还需在生态环境方面产生新的思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扎实落地农村生态治理以展现政府对人民各种追求与需求的回应。从这个层面来看,以农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质不仅是政府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与高品质生活追求的生态回应,更是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措施。
2.2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手段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实践,最终目标是保证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农业的转型与升级,依赖于优质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资料,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就无法可持续地供给优质资源。农村美是乡村振兴和农村生态治理的关键指标,需在农民居住环境优化和改善方面形成科学的战略规划。从这个维度来看,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治理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手段,更是实现农村美和农业强的必然选择。
3农村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
3.1农村生态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催化剂
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满足社会大众合理的个性化需求,在各个方面给予高品质的服务。始终以人为本,科学地推进农村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工作。地方政府需明确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新追求与需求,即人民对生活产生更高层次的向往后,地方政府要有效调和与应对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主要目的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保所有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地方政府必须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为基层大众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农村生态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催化剂,需将其作为破题的关键,并对社会大众的合理诉求与需求给予积极响应和回应。只有真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才能凸显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价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更加科学和规范地开发与利用农村各种优质资源,可持续地发展乡村经济,最终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3.2乡村振兴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战略保障
农民对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后,地方政府必须加强治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实际上就是对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响应与反馈。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之一,彰显了我国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扎实的战略保障。在既定的战略框架下,科学、规范地进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可以为农民创建优质的生活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支点,并开创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格局。乡村经济的发展,不再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而是始终秉承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成各项建设工作。要明确治理主体,优质和多元的生态环境是产业实现创新发展和高质量转型的条件,必须保证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
4农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4.1夯实乡村生态治理的主体责任
要以农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必须形成绿色GDP理念,进一步夯实乡村生态治理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督促社会企业和各组织规范经营和发展。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严格的环评质量把关,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农民等多元主体要在农村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方面形成强大合力。在地方政府的科学统筹下,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同时,行政部门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制度体系,在农村生态治理方面形成更加科学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与督促所有个体规范地作业和经营,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4-5]。行政部门要在农村生态治理上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能对各种违规行为及时地问责与惩戒,由此营造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农村生态治理氛围。地方政府需根据本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乡村治理的具体情况,将生态环境治理正式纳入各层级干部的绩效考核中,将这一工作成果与个人的经济收入及晋升挂钩。各级干部若不能完成预设的治理目标和任务,将面对科学和适度的惩罚,以此督促其自觉创新工作方法与模式。
4.2精准定位农民在乡村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位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以科学的乡村生态治理为支点。治理主体要明确环境就是民生,优质的居住环境是提高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前提。必须充分了解农民在生存与发展中的各种诉求和需求,进而从农民的视角出发,审视乡村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无论是各种治理模式的构建,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法的优化,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高质量服务区域内的基层大众。因此,以农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整个进程中,必须精准定位农民在乡村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位。乡村环境和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承载体,若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发展乡农村经济,将无法达到振兴乡村的目标和效果。农村资源和环境受到破坏后,当地农民将成为直接受害者。同时,实际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以农民为主力军进行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建设。农民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会出现违规乱建等行为,不利于持续维护与保护农村生态平衡。因此,农民应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力军,督促他们常态化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村耕地资源。农民作为农村的原住民,在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还具有无法撼动和替代的主体地位。地方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始终秉承激发乡村治理与经济发展内在动力的原则,制定环境治理的内容与方法,组织农民科学、规范地种植和生产,避免农民产生无意识污染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地方政府必须对农民进行科学的意识形态教育,持续增强他们在农村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意识和地位,由此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即在日常种植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就能很好地进行环境保护。同时,要通过常态化的教育培训与思想引领,确保农民积极践行绿色生产与生活理念,主动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真正常态化地进行农村生态治理,并将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工具。
4.3以网络为媒介全面传播先进理念与优秀文化
观念支配行为,会对工作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若想在农村生态治理方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就必须加强观念教育与生态文化培育。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快速和大面积流通,会对基层大众思想成长和价值观树立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农民成为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后,可能会因为负面和消极言论影响而产生错误的经营与生产观念。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应以网络为媒介,全面传播先进理念与优秀文化。坚持绿色发展观念,为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思路。地方政府应在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文化宣传与讲解,确保农民对乡村生态文化形成深刻的认识[6-8]。各级政府应开通专门的账号,利用大数据对区域内的用户进行精准画像,继而确保宣传内容精准触达对象。利用网络的力量,有效转变农民的价值理念,促使他们自觉地维护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真正地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4构建互联互动的合作治理长效机制
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是以农村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地方政府要对传统的行政管控形式进行科学创新,使其趋向平衡与互动。地方政府要科学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互联互动的合作治理长效机制,采用多元合作模式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内容。管理者要对乡村环境治理事务进行细化与科学分解,将其分别落实到个人和组织,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保证农村生态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科学划分各个部门和岗位职责,以多元主体的行动特征为依据进行权责的划分与监督[9-10]。各治理主体要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与义务,在乡村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方面精准发力,逐渐形成合作共治机制。地方政府、党政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农民等都要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做到各司其职,共同推动乡村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而多元合作共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需在农村生态治理方面形成强大合力,不再单一依赖于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所有生活与居住在乡村的人们,都要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献策献力。在实际推进乡村生态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依旧需作为核心力量介入各项工作中,对治理过程进行科学的质量把关和控制。政府和农民需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常态化监督,避免其出现排放废气和污水等违规行为。各方主体要协同构建生态型社会,为乡村振兴和生态问题的处理创建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地方政府需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科学的管理和治理平台,为大众意见和声音的反馈提供开放通道,并全面督促和管理企业的违规经营与生产,最终通过提高乡村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和高质量推进。
5结语
在全面推进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乡村生态治理,为广大基层群众创建良好和安全的生存与居住环境。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成为增强乡村振兴内在动力的重要力量,需在该项工作上形成正确的理念并采取合适的举措。既要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与改革,还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在多元要素和主体共同驱动下,全面提高乡村生态治理质量和治理水平,以此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陈健.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乡村生态治理新体系构建[J].现代经济探讨,2020(6):121-126.
[2]张菡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0.
[3]沈纲,龚志恺.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山地户外运动资源开发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3):15-20.
[4]叶小瑜.江苏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实践、问题与优化治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3):31-36.
[5]吕馨怡.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治理路径探析[J].热带农业工程,2021,45(6):116-118.
[6]黄振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29):12-14.
[7]王琼.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11):110-112.
[8]李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南方农机,2022,53(8):101-103.
[9]王文婕.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法治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2.
[10]何明珠.河北省乡村生态振兴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1.
作者:王琼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