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3 17:27:21
导语:在高校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当下乘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东风,互联网金融产业突飞猛进。互联网消费因其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具有极强的便利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用户规模持续扩大。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1995年以后出生的“95后”群体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网购消费潜力最大,网购消费占比高于其他年龄段网购群体。互联网平台上金融与消费活动的渐趋合流,显著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对其价值观也具有一定的冲击效果。大学生消费需求较大与消费能力有限之间的冲突是消费信贷产品得以走进大学校园并迅速发展的根源[1],如果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很可能给大学生带来资金风险等各种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以邯郸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消费信贷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一、互联网时代在校大学生消费信贷现状调查
(一)调查形式与内容简述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的对象以邯郸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主,问卷调查主要采用问卷网平台发放问卷、随机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问卷收回959份,有效问卷为959份。性别方面,男生占68.93%,女生占31.07%。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支配资金的主要来源和消费金额、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的形式以及使用的金额区间、信贷后的还款时间、是否逾期还款、对大学生互联网信贷产品的理解和态度、是否了解国家颁布的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监督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等。
(二)调研数据分析
通过研究回收的959份调查问卷,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使用消费信贷产品的过程中,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可支配金额差距明显,资金来源有限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存在梯度,约有8.2%大学生的月均收入不足500元,41.31%月均收入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38.85%月均收入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6.56%的大学生月均收入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只有5.08%的大学生月均收入超过2000元。大学生可支配收入水平存在层次分明的差距,比例呈为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500元到2000元的中间收入比例超过八成,占据绝大多数,低于500和高于1500元的比例都在一成左右的较低水平。根据邯郸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情况,月均1000元左右基本可满足大学生正常消费需求,调查数据符合逻辑,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至于具体的资金来源,超过九成的大学生以父母给予的生活费为主要收入来源,一小部分大学生同时还有兼职、奖助学金等额外收入。
2.消费贷款额度小,原因多样,多数可如期还款
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借贷金额普遍低于500元。对于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消费贷款主要用于满足大学生小额、分散、实际的消费需求,临时弥补生活费的缺口。如图1所示,34.43%的学生由于购买电子产品或贵重物品后生活费超支而使用互联网贷款救急,33.28%的学生由于生活费不够而习惯性使用互联网贷款“寅吃卯粮”,28.03%的学生认可分期付款方便快捷、压力小的优点而使用互联网贷款。在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偿还期限上,78.69%的大学生能在一个月内到期偿还贷款本金,剩下21.31%的大学生选择分期偿还,这其中有约4.59%的大学生到期后无法按照约定金额偿还,甚至还有3.77%的大学生抱有好奇心理而故意逾期。
3.消费观念前卫,对网络贷款态度积极
调查发现,有接近50%的大学生对网络贷款持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互联网贷款方便、实用,可满足现实消费需求,能够买到心仪的商品,透支一部分额外费用完全可以承受;近20%的学生认为互联网贷款增加了许多非必要支出,容易超出实际收入水平,因过重的还款压力导致长期精神焦虑。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淘宝、京东等消费平台的宣传活动,明星代言的网上广告(微博、抖音等),被各种宣传促销信息裹挟,很难抵挡或明或暗的消费诱惑。同时,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及深度应用的形势下,原本兼具超前性与非理性消费意愿的年轻学生,会自发地形成更加前卫的消费观念[2]。
4.信贷安全意识不足
有44.75%的学生认为信贷平台是不安全的,对使用持有谨慎戒备的态度,23.11%的学生认为互联网贷款是一种提供消费贷款的有效途径,愿意去主动尝试,只有14.59%的学生考虑到不按时还款会影响个人征信。由此可看出,尽管一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信贷心存戒备,但由于资金压力和消费理念的影响,仍有不少大学生甘冒风险通过互联网信贷进行超前消费。
5.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使用以主流垄断平台为主
47.7%的大学生会选择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购物信贷服务,14.75%的大学生也使用其他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如分期乐、趣分期等,在线上平台中,蚂蚁花呗几乎做到了垄断覆盖,包括支付宝、淘宝、美团、饿了么等软件,即使在线下门店,“支持支付宝花呗付款”等宣传图案也随处可见。
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弊端及成因
(一)大学生超前的消费观念与习惯线上的消费模式
调查发现,基本上所有学生的收入都源自父母给的生活费,生活费金额相对固定,而学生进入高校后,个人消费金额与日俱增,攀比性消费、冲动性支出等行为并不罕见,超前消费现象突出。超前消费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宣传、促销信息不断吸引和诱导造成大学生的非理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大学生生活费有限,但消费欲望旺盛,宣传“先消费,后付款”的信贷产品正好提供了消费能力强大的错觉,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强。互联网线上消费模式的成熟,重新塑造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模式。相比于传统的实体购物体验,他们更倾向于网上购物的明码标价、品种丰富、支付方便、送货上门等优点。这种新型消费模式带来极大便利性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增加了超前消费的可能。被极大简化流程、降低门槛的各种信用卡开通服务,也增加了个别大学生的信贷风险,最终转嫁给父母为子女“买单”。
(二)大学生社会阅历少,容易被鼓动、诱导消费
大学生对市面上常见的互联网信贷平台的了解总体上较为浅显,信贷知识的了解渠道也主要是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或是身边人介绍。学生主要通过网页和视频广告、电话和短信、App推送、校园传单、同学朋友介绍等渠道来了解校园贷[3]。大学生普遍易受“双十一”“618”等促销活动诱导,同时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不失时机地配合发放临时额度。针对部分大学生盲目、过度追星的社会现象,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指出,明星代言人自身如果没有能力辨别所代言金融产品的资质,也不了解产品风险,可能产生宣传误导风险,出现过度宣传。再加上个别粉丝无底线地追星,甚至集资为明星打榜等,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集资乱象,有的甚至造成社会、家庭问题[4]。大学生群体因其自身特点,容易被诱导超前消费,在消费大潮下先被绑架为“商品奴隶”,最后沦为“韭菜”被收割,造成个人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大学生缺乏金融、征信知识及风险防范意识
大学生消费者对提前消费的风险性认识不够,对消费没有规划,缺乏计划性、自律性,消费与理财意识淡薄,易陷入提前消费陷阱。由于个人防范意识不足,多数大学生未形成使用信贷产品前了解产品性质和条款的习惯,未认真研读过合同,也不了解违约后果,对逾期行为对自身信用评级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监管政策更缺乏了解的兴趣。往往是信贷风险“爆雷”,自身财产乃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侵害,引发社会问题后,才引起重视,但造成的损失已难以挽回。
(四)国家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陆续出台多部法律法规,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政策监管。但目前互联网消费信贷安全隐患仍然无处不在,不良网贷夹杂其中,以低门槛为诱饵,行网络诈骗之实。很多大学生只图眼前的“优惠”与方便,难以区分平台良莠,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下,不良网络信贷挤占正规网络信贷空间,最终既造成了大量个人财产损失,也破坏了正常网络信贷环境,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五)大学生经济抗风险能力差
大学生收入有限,来源单一,一旦消费膨胀,还款压力就会增加。如果出现逾期,容易“被迫”选择以贷还贷、多头借贷,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债务陷阱难以自拔。而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不良贷款经常伴随暴力催收行为,以各种非正常手段侵害大学生的合法权利,大学生迫于互联网消费平台、催收机构的压力,担心学校和家长知晓,易出现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更甚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事件。
三、大思政视角下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对策研究
(一)学校家庭联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水涨船高。首先应从环境因素入手,社会上下集体营造节俭型社会,倡导理性、适度的消费。向大学生宣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根据家庭经济状况量入为出,合理规划个人支出。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入学开始,就要通过班会、座谈、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大学生被攀比奢侈等不良风气侵蚀而贪图享受,盲目跟风消费。其次高校应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种新媒体定期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理性消费教育,通过反面案例帮助大学生了解过度消费的危害,端正消费态度,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形成文明、优良的消费文化新风尚。
(二)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模式互补,对大学生传授必要的金融知识
学校可通过开设金融知识的网络小课堂或公共选修课,分门别类模块化地向在校大学生传授基本的金融常识与理财经验,可侧重了解主流金融信贷产品的运行机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盲目性。线下各团学组织可以开展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和信贷管理的系列讲座,以面授及各种形式灵活的活动,有效地对大学生强化信贷教育,例如,以网络信贷知识竞赛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金融知识的认识,设计网络信贷方面的海报,分析不良网贷案例等,通过校园宣传栏做好普法及宣传工作,从思想源头上入手帮助大学生充分完善自我,使其进入社会后学会守法懂礼、勤俭持家、量入为出。
(三)学校强化管理,建立“四级联动”信息网
学校要建立数据台账,动态掌握学生的消费情况。学院或者班级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如果突然出现明显超出其家庭合理消费能力的异常奢侈性消费,可通过宿舍—班级—学院—学校的预防信息网,落实到学生本人,向其询问核实是否已过度消费,是否承受逾期还款的压力。这样学校可以及时做出反应,找出合理解决的途径,将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控制在萌芽期。结语互联网消费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高度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网贷方式进行合理范围的提前消费,可以帮助大学生消费者解决资金上的燃眉之急,提供一定的消费便利。需要警惕和远离的是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非理性、过度性的超前消费。在校大学生面临消费欲望过剩和经济能力不足的矛盾,在缺乏理性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支撑的情况下,难以抵挡来自消费信贷产品的各种宣传诱惑,最终容易产生债务危机。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树人先立德,加强个人学习,俭以养德是根本,增强理性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年轻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社会上下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托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王泽霜,胡玲,潘雨欣,等.互联网时代在校大学生消费信贷现状调查[J].北方经贸,2021(12):95-99.
[2]朱琳.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互联网衍生及其规制逻辑[J].金融发展研究,2016(7):38-44.
[3]陈宏刚,雷娟.大学生校园贷问题研究:以甘肃省12所高校为样本[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1,34(4):36-38.
[4]记者,杜川,亓宁.明星代言金融产品、互联网贷款你身边的金融消费陷阱都有哪些[N].第一财经日报,2022-03-16(A3).
作者:常雪 只诚 郭伟鑫 张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