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美术教学实践探讨

时间:2022-10-27 14:34:54

导语:在美术教学实践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美术教学实践探讨

美术教学实践探讨篇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变革与更新,人们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其中美术教育在教育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油画作为美术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我国现阶段的油画教育缺少完善的教学实践,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天赋潜力,还导致学生的成长发展出现不均衡、不全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和发展[1]。本文从课程构建、课程实践、生活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油画在中学美术中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不断学习与汲取知识的时期,油画广泛用于中学美术教育,可使学生更加开阔思维、眼界,为未来的良好发展做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创新型的课堂模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爱创新[2]。教师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扩充美术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这不仅使学生了解油画工具、油画色彩、油画技法等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可使学生熟练地把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绘画创作与实际生活中,不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把自己所想表达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油画知识进行创新,如在绘画、设计、手工艺等方面。油画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发展,还可以带领学生感受油画的魅力。

一、油画课程构建

(一)从实际出发,进行油画课程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教学思路清晰、框架严谨、层次清晰,同时课程内容适量、课程难易程度适宜。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美术课应具有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作用。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学重难点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重难点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与核心,更应引起重视。教师应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与个别的绘画水平,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教授学生相应的油画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如教师讲授色彩的对比色知识点时,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简单的色彩基础知识,如黄和蓝、紫和绿是对比色等,还可以扩展对比色在服装、建筑、家居、美术、广告等方面的应用;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配色对比,运用到设计与色彩搭配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使用适合学生且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油画的乐趣,如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如果学生都能自主地参加学习和交流,则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并更好地达成团体目标[3]。

(二)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旅途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孔子曾说过,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4]。教师应基于兴趣教学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简短而有趣的导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程的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讲授15世纪佛罗伦萨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油画作品《维纳斯的诞生》时,可以通过一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使学生先产生兴趣,再自发地学习;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小比赛,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比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幅作品,进行绘画比赛,教师规定题材方向,学生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这既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当然,教师也要把握好课堂的整体基调和节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应有的发挥。

(三)尊重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要更加重视对个性的培养。在油画创作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创作的油画作品可以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只给学生一个大致的绘画方向,使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通过绘画活动去展现自己的生活感悟。学生所处视角的不同,表达出的绘画效果也不同。如,让学生画一组描绘秋天的风景,学生可能会从人物、动物、植物等不同方面进行描绘。作为教师应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展示绘画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成为有良好艺术素养的人。在美术表现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构思、多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及时展现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个性,并使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此,既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又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绘画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打造高效课堂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在发生新的变革。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在课堂呈现的需要。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样化平台,它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整合起来,增加课堂的丰富性。美术是一门有着丰富的图片资料可供学习的学科,书本上的图片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则提供了新方法。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添加课程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来丰富教学。如在讲解油画艺术大师梵高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其生平与更多的绘画作品,也可与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家进行对比,教师讲解的知识越广泛,学生可看到的绘画作品也越为全面。多媒体技术注重动静结合、声色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可以直接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在思想境界,凸显美术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5]。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既能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精神境界,又能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美的艺术带来的快乐。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大的参与度,体会油画课程的乐趣。因此,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在教师引导下,灵活运用多媒体配合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艺术的伟大魅力,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有效落实优质教学[6]。油画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也要与时俱进,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打造现代高效的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中,将逐渐形成以师生为主、多媒体科技手段为辅的智能化美育课堂[7]。

二、油画课程实践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油画绘画需要使用多种工具,只有当学生对每个绘画工具都有充分的了解时,他们才能真正准确地使用它[8]。这样学习艺术知识的过程将不只是在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实现,而是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充分结合,即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行动相结合来实现。

(一)绘画工具

绘画中常用的油画工具有画笔、画布、松节油、调色板等。画笔:有各种型号和尺寸,分为动物和人造毛。其中,猪鬃笔画出的线条和色块有力,貂毛画笔铺色较为平整,可用于色块衔接。油画中也可以运用刮刀进行作画。刮刀有多种造型,也可用来调色、清理调色板等。画布:油画画布有很多种,如亚麻、纯棉、混纺、化纤的画布等。亚麻的画布是较为常用的油画布料,它有着较好的耐用性,便于携带、裁剪,收缩性小。纯棉油画布价格较为低廉,容易吸油。混纺油画布、化纤油画布的画面附着力差,易造成画面碎裂和脱落,不适宜作为油画画布。松节油:油画的稀释剂,可以用来涮笔,与颜料调和能快速挥发,干得较快,色彩也比较亮。调色板:用于调色,主要有长方形、椭圆形和调色纸。调色板应注意清洗,绘画之前要保证调色板是干净的。也可以使用调色纸进行绘画,更方便。通过工具的应用、整理,让学生的心理由躁动好奇、热情转化至平静、深沉、典雅。绘画,可通过器物感知开始,如同写书法先研磨一样,体现艺术的节奏性。

(二)油画色彩

色彩可以说是油画的语言,也是油画的灵魂。油画的色彩属于绘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代表着艺术家的精神和情感,也是传达美的一种方式。画家想在油画中表达的大部分图像和情感,也是通过色彩关系来表达的。古今中外的许多油画家需要对作品色彩光源进行构思,绘制绘画素描、色彩小稿。大多画家自身就拥有良好的素描功底,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素描解决绘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做好基础构画后,再进行艺术创作。在绘画中,画家利用素描奠定绘画的整体基础结构,把握绘画物体的形象动态。如达·芬奇在画《蒙娜丽莎》时也是经过了无数张素描稿、色彩稿的千锤百炼,最终形成伟大的艺术作品。从简单的素描稿中,画家能够基本看出绘画主体的各个方面,如明暗关系等,然后据此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画面效果。想要画好色彩,学生不仅要了解色彩,更要了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之间的关系。素描和色彩息息相关,学生只有把握好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因此,学会并把握好素描与油画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色彩则在油画的表达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就是以黄色为主,黄色象征着阳光、温暖,象征着爱,他认为其中的花枝代表自我,有时甚至把自己比作向日葵。《向日葵》不仅仅是一幅静物画,更是梵高情感的表达。这种丰富而充满活力的色彩语言也展示了艺术家的智慧和探索精神。油画的绘画语言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教师可通过油画风景写生,让学生用油画特有的色彩语言描绘心中的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应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色彩知识有目的地描绘自己想要表达的画面,掌握色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油画技法

油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绘画技法十分丰富。画家在绘画中合理运用综合技法可促进油画表现形式的创新,能更好地展现画面的张力、画家的艺术特点以及情感。在油画领域,油画技法所具备的艺术性特征比较突出,可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同时也能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运用正确的技法对于整个画面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油画创作中,油画技法有很多种,如可以采取直接着色法,即画家在画布上凭借物体样式与色彩感觉直接铺色,这种直接画法笔触清晰、色彩明显,更适用于中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学生也可以采用传统的绘画技法,如罩染的绘画技法。罩染是指在画布上先铺出底色,再在已经干透了的画布上用颜料在上面覆盖上一层,这一层如果画得薄一些则可以透出下面的底色,如果画得很厚,则会完全覆盖住底色。如在黄色上罩上绿色,则会产生冷中带暖的效果。这种绘画技法多用在皮肤的绘画上,显得肌肤细腻真实,更能体现其质感。运用综合材料的技法进行绘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就综合材料而言,在画布方面,学生可以尝试不同材质、不同肌理的画布,如光滑的木板上也可以作画。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笔触、不同的刮刀、不同的绘画方式去寻求不同的肌理效果;也可采用不同材质的材料进行加工再利用,再加上颜色进行塑造,从而表达一定的艺术观念,创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如在绘画山、破旧墙体等粗糙表面时,可采用沙子和胶水进行中和,涂抹在画布上,制作出不同的肌理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在学会基本的绘画技法的同时推陈出新,创造更多的绘画技法与绘画作品,使作品更加多样化与个性化。

三、油画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油画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在绘画方面,学生通过对油画知识的学习,可自行进行油画创作,以此用于装饰。在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为生活增添亮丽的色彩。在设计方面,油画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画面可细腻、可强对比,色彩丰富。油画也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新想法与新思路,尤其是艺术大师的油画作品,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与参考价值。如油画作品图案融合服装设计,提取出创作者所需要的元素,通过元素与物体的结合,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以把油画作品的意境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如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油画作品印在衣服上或对T恤进行设计。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对于油画的应用,不仅仅可以表现在绘画上,也可以和其他艺术进行融合。油画在艺术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色彩是油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将油画应用于茶具装饰设计中,将赋予清新淡雅的茶具亮丽的色彩,创新茶具装饰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推动茶艺的发展与创新;将油画与传统工艺进行融合,通过相互借鉴与创新,寻找油画发展的新思路。在创新油画思路的过程中,要多观察、多探究、多交流。通过师生不断地探索,进行大胆假设与研究,不断开发新领域,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开发,并把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加工、利用与创新。综上所述,油画美术教育能够推动学生在绘画领域的审美认知,并应用于实践创作中。因此,油画课程的构建尤为重要。教师应明确教学过程,了解相关的教学实践,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运用于生活创作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9],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创新与联想,发挥想象力,激发出更多优秀的想法与创意。

作者:陆方 田晖 单位:大连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教学实践探讨篇2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家长对于美术学科的重视性并不强,这不仅导致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较差,还严重影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因此,如何基于美术学科的实际效用,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美术学科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分析

在新时期,随着美术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基于实际进行分析,结合美术教学内容,探索美术学科教学的作用,总结有效的教学意义,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美术学科教学的作用分析

美术作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互联系的一种社会现场,其中蕴含着人类意识和思想的演化过程,学生在学习美术学科的过程中,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可以促进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这是一个无限再创造的过程。不仅如此,美术这一艺术形式,可以更加直观和生动准确地传达文化和价值观,并且其传达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美术学科教学的意义分析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一般主要以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两种手段为主进行教学,并且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教师要加强对于美术教学意义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在美术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受绘画意境和作画者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存在不理解绘画内涵的情况,这对于美术学科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影响极大。而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点,可以为学生的赏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例如历史学科中的历史背景,对于提高美术学科教学效率和质量极为关键。不仅如此,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给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也是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思路。

二、教学实践中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的实现思路分析

有效地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是必要的,教师要根据美术教学的内容,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实际,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全面探索更加高效的美术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构建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提高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效率,进一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具体的融合思路分析如下。

(一)美术学科教学与历史学科的有机融合分析

美术鉴赏作为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基于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鉴赏,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但是,在实际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受到美术鉴赏自身特点的影响,学生在实际鉴赏的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差异,很容易出现不理解作品内涵的情况,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对教学实践中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的实现思路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针对上述分析,通过利用历史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把自己带入到历史氛围之中,在有效提高美术学科中美术鉴赏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例如,在实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美术学科教学中的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难点,通过利用历史学科知识优势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以历史背景为参考,有效提高美术鉴赏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进行教学实践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教学的实际内容,对需要鉴赏的作品进行背景资料收集,包括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人资料、作品创作背景等内容,以这些历史资料为参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进而有效提高美术鉴赏的效率和质量。以苏少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画人物》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鉴赏时,可以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例如董希文先生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在让学生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介绍《开国大典》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带入到作品之中,感受绘画者在创作这一幅画作时的思想活动,从而为后续的鉴赏提供基础,有效提高美术鉴赏的效率和效果。不仅如此,在实际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利用视频的方式,寻找与《开国大典》相关的纪录片,在观看纪录片的基础上,引出需要赏析的作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情境带入的效果,在提高学生美术鉴赏效率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美术学科的教学提供基础和前提。

(二)美术学科教学与地理学科的有机融合分析

作画者绘画作品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并将其蕴含在作品之中,这也就导致美术作品具备一定的地域特色。因此,在实际对教学实践中的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的实现思路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特点,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入,在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美术教师在实际进行分析的过程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基于美术作品的地域特色,对地理学科进行合理地融入,在提高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间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以苏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空间与层次》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同种主题或描绘同一物品的中外作品,让学生进行赏析,在学生赏析后,通过问题教学的方式,例如“为什么在同样的主题和物品下,两幅作品却又不同呢?”教师在带动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地域特色入手进行分析,并在其中为学生融入地理学科知识,例如地理位置、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地理学科知识的融入。借助地理学科的优势,结合美术教学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要深入挖掘美术资源,深入结合地理学科内容,全面进行有效设计,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美术学科与地理学科有效融合水平。

(三)美术学科教学与生物学科的有机融合分析

在美术作品中,动植物主题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生物学科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植物的结构和特点,对于学生的绘画具有很好地帮助作用。因此,在对教学实践中的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的实现思路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基于上述分析,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融入生物学科知识,在给学生绘画提供帮助的同时,实现生物学科知识的融入。例如,在实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生物课本中的动植物结构知识,给学生的绘画提供参考,以苏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人类的朋友》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物课本进行绘画,在实际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物课本中寻找有关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动植物的结构与特点,这能够给学生的绘画提供便利,进而在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的同时,实现生物学科知识的融入。其次,美术教师在进行其他学科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生物课本中的内容,通过生物学家小故事的模式,引导学生形成保护动植物的良好理念,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美术学科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有机融合分析

从比较有名的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一大部分内容是来源于文学作品或者是以文学作品为主题的,所以说,文学作品和文字是美术作品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因此,在实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这一思路,通过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有机融合,在促进美术教学发展的同时,对语文学科知识进行有效地融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例如,在实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针对文学作品和文字这一重要灵感来源,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以文学作品和文字为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内容进行美术作品的创造,在实现语文学科知识融入的同时,促进美术学科教学的优化与发展。以苏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第四课《水墨交融写青山》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句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例如《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可以这一句为例,对山峰的特点进行阐述,在进行水墨青山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一句古诗为主题进行创作,这能够给学生的绘画提供思路,进而有效提高美术学科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对这一古诗进行充分理解,从而实现对语文学科知识的融入和融合,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五)美术学科教学与数学学科的有机融合分析

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其实数学学科知识的作用也是极为关键的,像是几何图形、位移、黄金分割线以及数学工具等内容,都可以给美术学科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在实际对教学实践中的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的实现思路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基于上述分析,通过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在给美术学科教学提供帮助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通过共赢的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例如,在实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以苏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日常器具》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例,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知识,给美术学科教学提供帮助。例如,在进行器具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几何图形中“三角形最牢固”这一知识点,提高器具设计的稳定性;在器具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器具的美观性和使用效果,教师可以利用“黄金分割线”这一知识点,从而有效提高器具设计的美观性;在设计绘画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作图的规整性,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包括直尺、三角尺、圆规、量角器等。综上所述,通过利用数学学科知识,在给美术学科教学提供帮助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三、结语

在对教学实践中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的实现思路进行分析时,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在给美术学科教学提供帮助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倪诗怡 单位:昆山开发区晨曦中学

美术教学实践探讨篇3

随着新时期推进高中美术教学,美术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相应地实践了一些特色教学方法,对于涵养高中生的精神品位,丰富他们的艺术心灵,陶冶他们的审美素养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新时期高中美术教学方向

当下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在教学理念方面,高中生良好的自主鉴赏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促使教师必须采用人性化、人本化的教学思想,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启迪,而不是灌输和说教。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美术教学示范和临摹的模式已经让高中生感到厌烦,束缚了高中生发展艺术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再加上文化课学习任务繁重,因此只有更丰富、多元的美术教学形式才能进一步激发高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此外,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我国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艺术氛围进一步提升为高中美术教学特色化发展创造了重要机会,学校和教师可以创建更逼真的美术教学场景,利用多种资源普及和推进高中美术教学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组合实现美术教学理想。

二、应用高中美术特色化教学模式的路径

(一)美化校园环境,烘托学校的文化艺术氛围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构图、色彩、主题、雕塑、油画、彩绘等都融入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仅仅依托课本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既违背了高中生的学习潜能,又限制了他们的美术视野。因此高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树立大美术教学观,在特色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高中学生艺术加工和改造学校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同时在学校内营造艺术氛围和美术气息,培育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校门、走廊、操场、围墙、讲台等在内的校园设施。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开设美术实践基地,组织有美术创造才能的学生结合学校的办学方针和特色目标用手里的画笔设计建筑和彩绘涂鸦等,彰显学校的精神文化,达到美化校园的目的。此外,校服、校徽等也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学校可以给高中生提供自主参与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设计和想象学校校服和校徽图标的样式,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以特色化美术教学促进学校实现特色化文化氛围。

(二)打造专业的教学场馆,提高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建设教学场馆也是美术特色化教学的一部分,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往往需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观社区或城镇的美术馆、展览馆等,既不方便也不自由,展览有什么学生才能看什么,学生扩展的美术视野较有限。基于这样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校内的空闲场所建设小型美术场馆,建造相关的配套设施,收集、装裱、展示师生优秀的美术作品,营造艺术氛围。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或节日的特色等设定展览主题,高中学生随时可以安排时间参观和学习,保证他们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要按照素描速写区、国画区、油画区、雕塑区等分隔美术馆,进一步提升场馆的科学性,保证美术门类齐全,促进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美术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打造专业的美术创作教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创作工具和安静的创作环境,鼓励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宽松、自由的条件展开自我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学校十分重视美术教育。每一个美术区域可以指定一名教师指导学生,提升区域美术教学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三)建设数字化美术资源场馆,加强美术的交流互动

数字化资源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依托,也是新时期引领高中美术特色化教学模式的方向。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建设数字化美术资源场馆,方便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找相关的美术课程,下载教师的微课课件和美术案例,同时能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多种展览信息和美术交流信息。教师可以在数字化美术资源场馆中开辟上传区和互动区,引导学生把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发送到网站上,说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色,并和美术教师展开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及时发现并自觉改进自己作品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实现有效成长。也可以创建虚拟竞拍区,引导学生标价出售自己满意的作品,同时收藏喜欢的同学的作品等,提升高中生的商业思维。此外,数字化美术资源场馆还可以提供一些国内、国际知名美术馆或者展览馆的网页链接,比如中国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方便高中学生可以接触更丰富的美术资源和艺术文化,获得学习美术的启发,发挥数字化资源场馆的公共服务职能。

(四)写生实训,促进高中生感悟艺术

写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往往很少开展写生活动,学生写生的时间有限,导致他们无法从大自然中吸收新鲜的创作养分。新时期打造特色化的高中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必须重视写生在提升学生观察能力、艺术感悟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创建高中生写生实训基地,通过带领高中生参与生态游活动让他们徜徉于优美的自然风光中,拜自然为师、拜山水为师,实现美术与自然的融合,夯实学生的素描、速写等美术功底,同时有效陶冶高中学生的精神品位,涵养学生的艺术气质。高中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地理位置多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对于美术特长生的美术教学实践来说,教师更应该提升写生的频次和效果,利用节假日等组织写生练习,参与指导学生的写生角度和方向。写生结束之后还要在高中生中间开展写生成果展览和交流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写生技能和本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和当地著名文化企业建立联谊和合作关系,借助企业的资金优势建立写生实训基地,促进高中特色美术教学实现长远发展。

(五)发挥乡土美术资源优势,开展地方特色化美术教育课程

乡土美术资源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教师都忽视了乡土美术资源,影响体现和发挥乡土美术资源的教育价值。事实上高中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占据着先天的自然资源优势,教师可以创设、引导高中生参与一些乡土美术课程,利用课余时间到麦地、田野、树林中收集相关资源,把树枝、麦秆、竹竿、苇秆、粽子叶、高粱秆等制作成手工美术作品,感受乡土美术资源的创作乐趣,如此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升他们学习美术的乐趣。教师也可以借助羽毛、树枝、卵石等乡土美术资源,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作画,感受乡土美术资源在丰富美术创作工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驾驭画笔的能力。学生可以成立课外美术实践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收集、整理、消毒、制作、装裱乡土美术资源作品,再通过和当地企业合作,借助淘宝或拼多多等平台推销美术作品,在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引导下提升高中生的创作激情和学习动力,同时培养新时期高中生的经商思维和创业梦想。

(六)利用美术教育活动拉近高中生和美术之间的距离

美术教育活动内容丰富,降低了严谨、抽象的美术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师作为特色化美术教学的重要引导者和构建者,要有开放的教学思维。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从社会上请一些在某个方面(书法、绘画、雕塑、剪纸等)具有深厚素养的专家或民间手工艺者到学校给高中生演示创作过程、讲解相关的创作问题,在现场观摩的过程中拉近高中生和美术之间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艺术品位。学生可以直接和专家在现场进行交流,专家耐心讲解、化解学生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条件,在美术课堂上通过网络直播或视频连线等方式让学生和画家进行对话,这也是一种契合当代高中生生活方式的特色教学模式,能促使美术教育活动借助多种形式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美术鉴赏活动,结合美术要素分析著名的美术作品,如“转战陕北”“开国大典”等的构图、色彩、主题、特点、创作背景等,提升高中生美术鉴赏素养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引领他们的价值取向。

(七)点面结合,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美术教学的对象不只是美术特长生,打造特色化的高中美术课堂必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设定培育美术特长生的规划,打造专业化的人才培训课程,帮助他们顺利走进高等美术院校进行深造,以便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涵盖普通学生,积极开展美术培训活动,从总体上提升大多数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特别是对于教学普通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注重提升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潜能。通过多种美术教学活动促使普通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动力,进而为高中美术教学特色化发展创造生源基础。高中学校可以通过美术竞赛的形式发掘隐藏在普通学生中间的美术人才,激发他们成长的动力,一方面可以满足普通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诉求和欲望;另一方面也能保证美术教育的公平性,在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促进美术教育实现良性发展。

(八)组织美术教育培训,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

建设师资队伍无疑是特色化高中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当前需要进一步提升高中美术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一方面,要夯实教师的美术教学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教学境界,确保他们的综合美术素养能适应高中美术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多实践,树立开放意识和创新思维,善于从学生长远发展以及长效推进美术教育等角度寻找教学突破口,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学校要在招聘时引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美术教师或美术教育工作者作为美术教研队伍的引领者,同时对本校的美术教师展开培训,通过讲座、网课、写生、实地参观等方式提升本校教师的美术技能,拓展教师的教育思维,引导他们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思考和实践美术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为打造特色化的美术教学提供保证。

(九)分层、分科、分班指导,提升美术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是统一授课的模式,全体学生学习、绘制、展示和评价几乎一样的内容,这很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提升美术教学效率,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指导和纠正每一位学生。新时期高中美术教学应该走分层指导的特色化之路,依据学生不同的色彩感受、空间处理、记忆和直觉能力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给他们安排不同的训练教室,指定某个方面有较强优势的教师重点培训学生。比如对于观察和空间感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培育学生的素描功底;对于色彩感知力较强或色彩表现力较敏感的学生,可以专注培养他们独特感受和品味色彩,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对于快速记录和捕捉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速写功底。通过分层、分科、分班的模式实践特色化教学,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促使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反思高中美术特色化教学模式

实践美术特色化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原则是要秉持人本思维,围绕学生学习美术的诉求以及未来发展的意愿构建教学体系,如此才能避免产生为了特色而特色的问题,进而节约资源、优化内容、提升效率。此外,部分高中学校在美术特色化道路上走得较偏,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导致美术基础和美术素养脱节,学生自身的美术功底无法适应多元化的美术学习环境,这也是较突出的问题。特色化美术教学实践需要从现实出发,切忌好高骛远,要踏踏实实,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另外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特色化美术教学之路也应该强化这一点,少给学生添加条条框框的束缚和制约,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新、多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各种各样美术风格的作品。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无论夸张还是朴实、奔放还是宁静、细腻还是粗犷,每一种风格都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教师要把握好临摹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多鼓励和激励学生发挥创作潜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特色化高中美术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在实践、反思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在创新过程中引领方向,实现同步推进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素养,让新时期高中生借助特色化以及丰富化的美术教学活动获得更多艺术感悟和人生品位,帮助他们走好人生路,促进新时期美术教学实现更好的发展。

作者:马万宏 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十五中学

美术教学实践探讨篇4

从古至今,劳动都是创造美的源泉,劳动教育与美育是不可分割且相互促进的,将二者融合起来,具有重要的价值。美术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理念,建构“以劳孕美、以美育劳、劳美共育”的课程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以及美术教材中的素材,开展创新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艰苦奋斗、尊重劳动成果的美好品质。

一、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渗透劳动教育的价值

从学生视角来看,将美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起来,教师会在美术教学和鉴赏活动中,引导学生品味其中蕴含的劳动元素,让他们形成“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美感”的正确价值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审美技巧,还能增强劳动意识和创新发展的意识。从教学视角来看,“以劳孕美”和“以美育劳”的美术教学模式,引入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生活教育元素,这增加了美术课堂的素材和资源,有利于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

二、劳动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渗透策略

(一)建设校本美术资源平台,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

当今社会,劳动教育显然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基于这一发展趋势,学校应结合本校和本地域的教育发展情况,联合美术教师一同建设校本化的美术资源平台,为教师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宽阔的场地,促进劳动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合和发展。

1.建设线下活动室

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依托于一定的场域进行,尤其是在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教育模式中,物理场域和人文场域对教学效果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便要求校本资源平台应以建设和拓展实地资源为基础,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以及实践探索的场地。基于此,学校可以联合劳动教育专家以及本校美术教师,针对如何建设线下平台等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着手建设线下活动室,保证该活动室既具有美术教学的功能,又具备劳动教育的作用[1]。同时,线下活动室中应陈列类型多样的美术作品,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所需材料,作为教师和学生后续的教学活动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展开自主鉴赏和实践操作的欲望明显增强,他们也能在环境的熏陶下,感受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劳动创造元素。在拥有线下活动室的基础上,教师也应掌握活动室的应用方法,通过创造开放式空间,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感悟和探索的时间,让他们与活动室中的美术作品和材料进行亲密接触,利用视觉、触觉等感官形式,感受作品和材料的“温度”。另外,在绘画、手工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布置活动室,以主题化的形式创造美术实践教学环境,从而达成“以美育劳”的教育效果。

2.建设线上储备库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建设校本美术资源平台,自然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和辅助,它能为教学和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和辽阔的教学场域。因此,建设校本化的资源平台,应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通过构建线上资源库,引入多样的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资源,形成以微课视频、美术作品图、虚拟美术馆、创作背景等知识为链条的资源平台,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自主欣赏提供素材支撑。在线上平台的辅助下,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他们也能在课堂教学和自主鉴赏的过程中,通过线上资源库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历史,这就能在无形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美”的概念和真理。除了上述用途,教师也可以在线上开设学生自主交流的论坛,让学生利用论坛交换美术资源,探讨美术作品中涵盖的劳动精神和美好品质,并借此明确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主旨。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线上资源库中的内容会更加充实,学生也能够获得自主鉴赏的时空环境,由此初中美术教育便能逐渐达成“美劳共育”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美术水平也能得到逐步提高。

(二)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

1.分析美术教材

一般情况下,美术教学活动以美术教材为切入点和延展点。基于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教师应改变被动式、灌输式的讲解方式,提高教材的利用效率,可以与学生一同分析美术教材,依据实际教学要求,引领学生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以此为根基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美术理论,了解教材中的拓展材料,鉴赏教材中的插图等。在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也就有了全面了解,不仅能够初步理解“劳动创造美”的理念,也为后续更为深入的劳动教育做好了铺垫。此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寻求与之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明确美术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作用,使得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资源的辅助下,延伸学习和探索范围[2]。再者,从深化劳动教育效果的需求入手,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某一个美术理论或者作品,创设劳动教育的情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和感人至深的情感引导,让初中生认识到教材中蕴藏的情感和主旨,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并借此完成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任务。

2.品鉴美术作品

美育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石,学生只有认识到艺术作品中包含的美感元素,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者别具匠心的创造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道德品质,从而对劳动者产生敬佩之情,并树立起尊重劳动产物、尊重劳动者的道德意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组织美术鉴赏活动,带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将美术作品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通过班级内的共享屏幕展现出来,让学生对作品的色彩搭配、艺术造型和线条过渡等元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解读,寻找其中体现出来的美感元素,由此,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还能在审美教育的启发下,主动探索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劳动元素,并能在自主绘画、创作手工艺品等练习活动中,通过劳动创作美术作品。另外,在品鉴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别具匠心的部分,让学生认识到作品内在和外在的双重美感,使学生进一步升华“劳动创造美”的思维意识。为了加强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交流共享会,促进不同个体间的共享和互通,引导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在多元交流的过程中,班级内的学生能够有效增强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双手创造美的欲望也能有所增强,这便契合了“以美育劳”的教育要求。

3.引进背景知识

美术是一种艺术与人文兼备的学科,其文化和历史元素较为深厚,根据这一特征,在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协同发展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进与美术名家、美术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美术作品的创作历程以及美术家付出的心血,让学生体会到创造者的艰辛和成就感,并生发出主动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和意愿,如此学生就能在美术课堂上完成习得美术知识、掌握美术创作技巧的任务。此外,呈现背景知识的方式也会对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美术教师可以从初中生所处的生活实际入手,利用现代化、智能化的技术和手段,以图文结合、影音结合的形式,将与美术作品和美术家生平经历相关的背景知识,紧密融合起来,借此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鉴赏意识,让他们从表层知识入手,探寻背景知识中深藏的人文元素,以此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而从学生自主感知的视角入手,美术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具体的美术作品,利用校本资源平台、互联网素材库等途径,查阅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旨深意,使学生在自主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感知美术作品中的劳动元素,从而体会到劳动者勇于创新、精心雕制的艺术家品质和工匠精神。

(三)创建校本美术社团组织,拓展劳动教育的范围

在部分初中学校,受中考制度、学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美术学科处于边缘地位,其教学范围被局限在课堂上,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授课时间内深入感受和鉴赏美术作品,自然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劳动教育的理念也难以融入美术教学中[3]。从这一实际状况出发,教师应创建校本化的美术社团组织,以培养学生美术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宗旨,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将美术社团组织作为学校内部的特色部门,为学生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引导他们对社团内部的人员结构、职责分工等进行优化,以此推动社团组织的顺利运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社团组织结合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在社团中进行实践探索和动手操作,利用社团内的材料和道具,以及成员搜集的生活化素材,开展沙画、水墨画、油画、手工艺品等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借助自己的双手亲自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这样学生既能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付出劳动,还能在不断雕琢作品的过程中形成匠心意识,这便拓展了劳动教育的范围,也促进了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开展主题美术教育活动,深化劳动教育的效果

1.开展主题技能活动

美术学科中包含理论知识、创作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只有熟练掌握知识和技巧,才能灵活运用技巧展开艺术创作,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契合。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开展主题化的技能活动,针对课内教学的理论知识、绘画技能、剪纸技能、雕刻技能等举办主题训练活动、竞赛活动和项目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检验自身的技巧和方法,夯实课内学习的基础。同时,在训练、竞赛等技能活动中,教师也要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全部才能,不断精进自身的技术和能力,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从而细心雕琢出具备审美元素的美术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树立起“劳动方能创造奇迹”的正确价值观念。另外,在技能活动中,教师也应设置关卡挑战、擂台赛等形式新颖、驱动性强的板块,以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自主进行劳动,将课堂和训练中学习到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展示出来,这样便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劳动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开展主题社会活动

“走出去”是时下教育中的一个主流趋势,这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有所不同,它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知识,感悟情感和思想,这一新颖的教学理念也同样适用于美术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据此,教师可以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美术社会活动,将教学场域由室内拓展到室外,由校内扩展到校外,让学生在熟悉的社会场景中鉴赏美术工艺品,分析典型建筑物、社区文化长廊、美术馆等场景中的美术作品,并在分析中感受建筑家、壁画家等劳动者和艺术创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认同和赞扬他们的创造精神,这样不仅拓展了劳动教育的范围,还能深化学生的感悟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让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寻求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品、房屋建筑、室内装修艺术品等,深度挖掘这些作品中包含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通过这种方式,劳动教育的效果便能逐渐得到加强,学生自然也能提高实践探索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4]。

三、在初中美术教育实践中渗透劳动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结合上述分析以及教学经验可知,在初中美术教育实践中渗透劳动教育,还需注意以下两点:其一,不能只关注眼前的教学效益,应树立长远的教育目标,建立长期的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融合体系,这样方能真切地体现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其二,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和感知,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劳动技能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总之,只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才能真正实现美育和劳动教育协同发展的目标。综上所述,在认识到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教师应秉承“劳美共育”的教育理念,将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创建特色化的校本教育品牌,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能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形成尊重劳动成果、劳动创造审美的正确理念,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极强的推动力。

作者:石文辉 单位:甘肃省民勤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