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9 18:12:50
导语:在交口抽渭灌区节水灌溉管理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0引言
随着农业生产持续增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工程设施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尤为显著[1]。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偏少,但灌溉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0%以上,属于用水“大户”。我国灌区普遍水资源紧缺,个别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也很低。合理利用灌区水资源,节约用水是一项长期战略措施[2]。以陕西省直交口抽渭灌区为例,基于多年从事灌区灌溉管理工作的实践,对灌区灌溉工程设施建设状况、节水灌溉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措施,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同类问题提供几点参考。
1交口抽渭灌区灌溉工程设施概况
交口抽渭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是一个以渭河为水源,灌排结合的大型多级无坝电力抽水灌区,辖灌西安、渭南两市的六个县区21个街镇,受益人口80多万,设施灌溉面积1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2.96万亩,为陕西省五大省属灌区之一。
1.1灌排设施配套
灌区现有抽水泵站26座,总装机容量2.7万kw;排水泵站4座,总装机容量0.44万kw;干渠5条,总长93.5km,衬砌率100%;支渠34条,总长268.5km,衬砌率100%;斗农渠5445条,总长2948km,衬砌率达到75%以上;排水干沟4条,总长87km,支沟55条,总长323km。各级工程设施配套齐全,灌排通畅,运行状况良好。1.2量水设备灌区5条干渠共设置17处量水设施,其中:15处采用标准断面水位流量法计量,2处采用巴歇尔量水槽计量。34条支渠共设置47处量水设施,均采用巴歇尔量水槽、三角剖面堰、直壁式量水槽等专用量水设施计量,干支渠计量设施达到100%,全部实现了视频监控。末级渠系应设置斗渠计量设施537处,分渠监督标尺5679处。2016-2017期间,按照陕西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双标尺同计量,以斗口计量为准”的要求,灌区配套完善了灌区斗农渠计量设施,共计修复改造斗渠计量设施351座,设置农渠监督标尺4000多处,斗渠固定量水设施达到100%,分渠监督标尺达80%以上,末级渠系计量设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灌区节水灌溉发展状况
渭河是灌区唯一水源,受水源水质影响,灌区节水灌溉发展以明渠引水为主,节水灌溉面积68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0%。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8.7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7%。灌区建成以来,大搞土地平整和方田建设、积极推广“三改两全”灌水技术、衬砌硬化渠道等节水灌溉技术。先后利用世行贷款、灌区更新改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对灌区骨干工程进行了系统节水改造,共更新改造泵站15座、改造机组设备51台(套),衬砌干支渠362km、改造建筑物1918座,衬砌斗分渠1107km、改造建筑物13539座,工程抗旱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干支渠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1提高到现在的0.75,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9提高到现在的0.55,泵站机电设备完好率达98%以上,平均能源单耗由4.93度/千吨·米下降到4.69度/千吨·米。灌区主要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和葡萄为主。从渠首年均引水统计资料看,2017-2019年期间年均引水2.2亿m3,灌溉面积88万亩(次),亩均灌水定额为240m3/亩,亩均年节水30m3,亩均灌溉定额下降明显[3-4]。尤其自2018年灌区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水价杠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3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措施分析
近年来,灌区主要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坚持行政、工程、经济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管理措施,加快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既满足了灌区抗旱需求,又年均节水达2000万m3以上。
3.1建立健全节水规章制度
推进灌溉节水,必须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管控,切实把目标变为措施,把规划变为现实。具体实践中,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强化用水管理。先后修订完善了《水量调配管理办法》、《用水权申请制度》、《用水计量设施管理办法》《农业节水奖励办法》等十余项规章制度,使灌溉用水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以规管理。
3.2积极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灌区通过率先承担了部级“水利行业特色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化示范项目”课题试点工作,通过课题项目实践,编制形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汇编》、《支持性文件和记录文件目录汇编》等一系列管理体系文件,在灌区全面推行了标准化管理模式。从2019年以来,又对照水利部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和陕西省实施细则等新的标准化工作要求,制定了交口灌区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机构,出台了6个方面的配套制度,采取“以点带面,全面深入”的工作方式,推进了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3.3积极实施节水技术工程措施
灌区通过实施一系列节水技术工程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主要工程措施为:(1)大力推广渠道混凝土衬砌防渗技术。在渠道衬砌改造中,积极推广应用土工膜加混凝土衬砌、梯形断面改U型、弧底和弧脚梯形断面等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有效防治了冻胀引起的破坏,增强了渠道输水能力,减少了渠道淤积和渗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2)在泵站改造中,引进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减少了水量调配过程中水资源浪费,降低了机组能源单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3)努力作好田间工程,做到三改(改长畦为短畦,改宽畦为窄畦,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浅灌);“两全”(分渠、腰渠齐全,地头、路边田埂齐全),一般畦宽2~3m,畦长30~50m,最长不超过70m;采取“斗渠流量集中,田间流量分散”的配水方式,以适应小畦灌的要求。(4)因地制宜,在渠井双灌区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管灌、滴灌等现代高效节水技术,使管灌、滴灌面积达8万亩以上。
3.4大力开展节水教育宣传
节水教育宣传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增强灌区群众节水意识,推广现代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灌区采取多种形式节水宣传,向公众普及节水、爱水、亲水的意识,为推进节水灌溉营造良好的氛围。每年均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走村入户,通过悬挂横幅、播放视频宣传片、张贴宣传图片标语等方式,在全灌区广泛宣传了节水理念、节水效果和节水措施,使灌区广大群众节水认识不断得到提高。
3.5充分利用回归水和区间水源
灌区地处古三门湖沉积区,中、北部地下水矿化度高,不能直接用于灌溉,只能作为非常规补充水源,为缓解灌区供需矛盾,根据灌区试验站试验,指导群众科学利用地下水灌溉,在地下水矿化度1.7~3g/L区域,采取“井灌渠压”,冬、春季用渠水,夏灌期井、渠水轮灌;在地下水矿化度为3~10g/L区域,采取掺合灌溉。通过对劣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高了灌溉供水保证率,维护了灌区地下水位平衡。
4对策建议
节水灌溉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笔者多年从事灌区管理的实践经验看,灌区在节水灌溉工作方面实施了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相比较还有一些差距。未来应继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节水灌溉扎实推进。(1)继续教育引导灌区干部职工站在贯彻新时代治水思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落实国家节水行动的高度,正视陕西是一个缺水省份的现实,充分认识推行节水灌溉的重大意义及必要性,自觉地把节约用水作为灌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形成“节水就是责任、节水就是效益”的良好发展局面。(2)紧抓实施“十四五”机遇,加快推进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提升灌区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力打造“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3)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因地制宜,统筹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布局,切实解决灌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4)完善节水奖惩机制。加大基层单位执行用水计划和节水成效在日常管理工作考核的权重,与绩效考核挂钩,实行节奖超罚的用水制度,把节水灌溉工作向纵深推进。(5)加强与高校、水利科研院所的协作,建立灌区产、学、研基地,开展农作物节水灌溉制度试验与研究,不断地提高节水灌溉技术。
5结语
节约用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交口灌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节水灌溉之路。半个多世纪以来,历代交口人以服务灌区群众为己任,充分发挥大型灌区担当责任,坚守农业灌溉主业地位不动摇,在节水灌溉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取得良好成效。远期应继续采取与时俱进的节水灌溉管理措施,不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继续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全力打造“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
参考文献
[1]李锋.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经济与科技.2022.33(11):39-42.
[2]司顺军.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探析[J].南方农业.2022.16(10):217-219.
[3]姜红军.节水灌溉新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有效性探究[J].地下水.2022.44(02):113-114+259.
[4]任莉.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分析[J].甘肃农业.2021(12):108-110.
作者:郭红军单位: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