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0 10:02:55
导语:在银行资金管理论文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引言
在银行升级转型的过程当中,资金管理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重要主线,假如脱离主线,那么就会导致银行内部较为混乱,要想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非常困难。所以,现阶段,对银行资金管理有效进行加强,会对整个银行的经营及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是将金融作为核心的。而在金融市场当中,商业银行就是主体所在。在商业银行日常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将资金管理作为基础,是经济活动中的血液所在。所谓的资金管理一般情况下就是指,对银行资金结算、资金调度、资金流、资金运作所开展的综合性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资金管理得到最优化,对于银行日常运行和发展都会产生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三、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流动情况紧张。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银行在对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流动持续紧张的情况。比如,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在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多层次化、全面化流动管理体系。能够更好满足日常运行的需要。但在现阶段流动管理开展过程中也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比如,虽然流动持续紧张在当前已经有所缓解,但是在流动管理及操作方面却存在着不统一的情况,无法真正地实现权责利之间的统一。这样就会使资金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2.风险问题严重。在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风险较大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此过程当中主要来源几个方面,比如信贷业务存在一些道德风险、信贷业务相关管理程序中存在一定操作风险。假如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忽视了这些风险,那么就会使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这就需要在后续资金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对诸多风险问题有效地进行处理和规避。这样才能够使资金管理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最大化。3.运用方式单一。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之外,在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资金运用方式单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将对银行的整体和全面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部分银行在日常运行和发展过程中过于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资金运用渠道相对比较单调,主要就是以贷款作为主要渠道,虽然可以对一些新的内容、形式进行尝试,但最终达到的效果却是不甚理想。这样就会对银行的整体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需要在后续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改进和规避。
四、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优化流动管理,做到权责统一。在传统流动管理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银行的整体运行和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现阶段,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应该对流动管理进一步的优化和加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整个银行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日常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一定要追求流动管理的优化。第一、应该将核心客户相关存款作为资金流动过程中的保障。第二、在当前应该对市场利率化的情况充分进行把控。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应积极从原本的负债构成逐渐朝着主动负债以及负债成本控制进行转变。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统一承担以及负债期限降低等方式带动负债质量不断提高。第三、应该对债券投资理性进行规划,保障流动缓冲的适度性。第四、在日常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对批发资金过于依赖,应该最大化的对负债错配进行控制,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管控效果,让管理工作展现价值和作用。2.重视风险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在传统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对一些资产风险予以忽视,对整个银行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应该针对信贷等资金加强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避免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当中出现利益受损。例如,第一、对于信贷方面的资产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可以对风险防范相关关口进行迁移,对审贷分离这样的制度积极进行落实,并做好贷前调查以及贷款过程中的审查等环节,对诸多操作风险进行规避。比如,在银行内部,审批权力以及调查权利可以在不同的部门中进行落实,各自负责各自工作职能。这样可以保障对客户当前财务以及经营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分析,最大化避免银行利益受损。第二、应该对贷后管理工作积极进行开展,对风险防控预警体系积极构建。作为信贷人员,需要时刻对预警体系当中的信号和指标进行运用和掌握,积极对准入条件进行落实。第三、应该对资产监督机制进行利用,便于风险及时发现和化解。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对内审力度进行加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原本的风险得到有效规避。3.推动业务转型,优化资产管理。在传统资金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资金运用比较单一的情况。所以,在现阶段,为了使这样的情况得到良好规避,也应该更好地推动业务的升级转型。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与外部当前环境更加适应,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管理效果。例如,在当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放置在业务的升级和转型上。比如,应该加大当前整体外部环境分析。作为商业银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不断地谋求升级转型,回归到资产管理这样的本质上。也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推动销售转型、产品转型、管理投资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工作,可以在无形中对银行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达到理想中最佳的管理效果。4.构建交易银行,满足交易需求。在现阶段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可以对交易类银行积极进行打造。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所谓的交易银行就是指,在资本市场当中,对资本交易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一些金融机构,在日常业务交易方面展现出非常大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在现阶段,应该对交易银行进行打造,达到理想中最佳的资金管理效果。例如,面临当前的市场环境,在“一带一路”下,可以获得大量的交易机会。在国内各个商业银行中,一些交易银行也在不断发展和建设。所以,在现阶段,也可以对交易银行进行建设,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资金管理效果。比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构建交易系统,首先应该对客户营销以及市场研究工作进行强化,对交易银行的定位进行科学设定,明确客户、市场以及目标,不断推动产品管理水平以及创新工作的开展,使得交易流量得到增加,对盈利进行拓宽,在无形当中将交易银行作为契机,使得最终的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5.调整负债结构,节省负债成本。在现阶段,也应该对负债结构积极地进行调整,让资金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效果变得更好。例如,在现阶段,应该结合银行成本当前实际构成情况,期限结构、种类不同的负债之间做到合理搭配,保障银行流动的前提下最大化降低负债利息所花费成本。此外,应该对集约经营的方式进行运用,带动资金管理效率不断提高,使得银行在负债方面营业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在此过程中,可以对传统负债载体相关设计进行改善,使得负债朝着高质量不断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吸引人们的存款投入。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的金融环境,带动交易银行整体体制改革,使得负债可以朝着证券化方向不断发展,让资金在运用过程中流动性较强。这样就能够在日常资金管理工作当中更好地改变流动紧缺情况,使得最终的资金管理水平和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6.加大收益管理,保证银行获利。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在日常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加大追求收益管理,保障银行在运行和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获取到更高的经济收益。例如,在日常当中,对于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成本管理,保障盈利,才能够对银行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存款利率正在不断减少。这样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在运行和发展过程当中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所以,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追求负债成本的减少。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倒推法。这样就能够将成本有效控制在相应计划之内,将收益和成本贯穿于日常运营活动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更好地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做到综合性管理,使得资金成本价值得到充分利用,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资金管理水平和效果,使原本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得到积极的改善。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商业银行日常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管理有效地进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使传统管理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使得资金管理在开展过程中最大化降低风险。这其中,主要可以通过优化流动管理、重视风险管理、推动业务转型、构建交易银行、调整负债结构、加大收益管理、保障银行获利。使得最终的资金管理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在无形当中对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蔡翠宏 单位:广东雷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资金管理论文篇2
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之一。近年来,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规模化发展对资金集中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通过对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了解多样化金融产品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作为资金集中管理部门的管理功能发挥。
一、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剖析
(一)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概念
银行结构性存款,又称“收益增值产品”,是在传统存款业务中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具体而言,银行结构性存款是指银行面向投资者发行的、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远期产品、掉期产品、期权或期货产品等金融衍生工具,将投资者收益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信用、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变动挂钩的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产品。由此可见,银行结构性存款可视为“保本存款”与“金融衍生产品”的资产组合,既具有“报本存款”的固定收益的特点,也具有“金融衍生产品”投资的特点,既不完全是普通存款,也不同完全等同于银行理财产品。
(二)银行结构性存款内在结构的剖析
银行吸收结构性存款后,通常会分为两部分进行配置:其中较大比例部分和普通存款一样,用于发放贷款和配置债券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剩余部分为实现高收益则配置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衍生品。对投资者而言,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由存款利息与投资收益两个部分组成,存款利息部分基本有保障;投资收益部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银行结构性存款预期的高收益也主要来自金融衍生品的投资收益。在此仅以某商业银行黄金价格看涨91天结构性存款为例,该产品投资收益部分主要来自黄金价格看涨期权投资,根据到期日黄金价格与波动区间的情况,获得相应收益。具体分以下三档:第一种情景:到期日黄金价格向下突破波动区间,年化收益率为1.65%。第二种情景:到期日黄金价格在波动区间内,年化收益率为3%。第三种情景:到期日黄金价格向上突破波动区间,年化收益率为3.38%。由此可见,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投资收益部分属于风险投资,完全取决于衍生品市场走势和产品管理者的专业水平,预判准确则获取高收益,否则很可能低于普通定期存款的利息收益。
(三)目前银行结构性存款监管影响分析
2018年以来,受银行存款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资管新规”禁止发行保本理财产品等因素影响,我国银行结构性存款快速增长,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有误导销售、违规展业的情况等,甚至在2019年初出现利用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与票据贴现利率倒挂而进行空转套利的现象。2019年10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204号,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的下发旨在进一步规范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发展,明确与银行结构性存款相关的衍生品设计及交易,严控不规范的银行结构性存款发生,从政策和要求上不断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通知中相关要点及影响分析如下:(1)《通知》中第五条:“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往往不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的交易业务资质,这项规定将限制这部分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的,对这部分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将产生较大的收缩压力。(2)《通知》中第四条:“结构性存款纳入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应当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计提资本和拨备”。此项规定,是首次将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明确划归为“存款”,银行结构性存款作为“存款”业务,同其他存款一样,需缴纳准备金和保险金,增加了结构性存款的运行成本。(3)《通知》中第五条(一)“按照衍生产品业务管理,具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银行结构性存款应嵌入真实衍生品交易,“假结构”问题将不允许存在。此规定一方面对银行结构性存款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另一方面需要银行加强自身的产品设计能力、风险把控能力、投研能力。(4)《通知》中第五条(三)要求非套期保值衍生品形成的市场风险资本不得超过银行一级资本的3%。这代表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业务应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无限制扩张。(5)《通知》中除关注总量及增速、产品设计等,也关注资金来源的甄别,防止空转套利的现象出现,要求发行方切实规范宣传销售,确保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
(四)银行结构性存款行业现状
银行结构性存款自2017年起快速增长,增长的势头一直持续到2019年。2020年在降规模、压成本的强监管导向和市场变化情况下,银行结构性存款经历了“过山车”式变化。从规模上看,2020年1~4月份,银行结构性存款整体增长,4月份达到12.1万亿元的峰值后,5月份规模开始回落,直至年底降至6.4万亿的规模,其中中小型银行的规模变化尤为明显。从收益率上看,银行结构性存款2020年无论是预期最高收益水平还是到期收益率水平均大幅下滑。2020年12月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17%,创历史新低;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也从年初的5.11%跌至12月底的3.6%的水平。2021年银行结构性存款在年初出现短暂回升之后,自2月份就开始连续5个月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6.04万亿元,环比下降4.89%,同比下降44.21%,创下2017年6月以来的新低水平,相对于2020年4月顶峰时期共下降了50.24%。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持续下降,一方面与政策导向有关,另一方面也受收益率影响。由于银行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不断下降,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下滑,进而从需求端影响规模。
(五)银行结构性存款的风险
(1)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由于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浮动收益部分往往取决于衍生品的走势,衍生品的变动不具有稳定性,会出现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低于普通定期存款的利息收益的情况。(2)流动性风险。银行结构性存款和定期存款一样,都会和投资者约定一个投资期限,到期才能还本付息,在这期间,投资者无法自由退出。(3)政策风险。部分银行为实现吸收存款的目的,设计高息结构性存款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出售未嵌入真实衍生品交易的结构性存款。这些都属于政策不允许的范围,而作为购买者很难甄别,该类产品会存在被银保监会随时叫停的风险。
二、银行结构性存款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影响
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金融机构和资金集管理平台,合理有效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水平,有利于盘活集团内部资金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集团资金成本。银行结构性存款以其相对较高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在提高部分企业资金收益的同时,也给集团和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
(一)货币资金“不足”
原金融工具准则规定,满足条件的情形下,银行结构性存款可以拆分为银行存款和衍生工具分别核算或者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但在新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准则规定下,银行结构性存款满足主合同为金融资产的混合金融合同,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会计处理,不再拆分,通常情况下无法通过现金流测试,因而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而不应计入“货币资金”科目。为此,对于购买结构性存款的资金实现了“出池”,“货币资金”科目无法实际反映集团整体资金状况,对资金整体计划安排造成不利影响,使得资金集中度等管控指标发生偏离。
(二)资金集中受冲击
由于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率普遍高于普通存款利率上限,而财务公司不具备发行结构性存款和其他高息产品的业务资格。集团成员企业往往出于追求高收益的目的,热衷于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故而对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带来巨大冲击,使得财务公司实际归集资金规模大打折扣,影响了财务公司“四个平台”功能的发挥。
(三)风险管理压力加大
一是收益风险。银行结构性存款虽然本金安全性较高,但是实际收益水平主要取决于挂钩衍生品的价格波动,收益波动的不确定性较大,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本金亏损的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结构性存款不同于普通定期存款,在投资期内往往不能提前支取。三是信息不对称风险。银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相对于存款客户,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风险提示不足,使得企业投资缺乏理性。更有甚者,为了高息揽储发行假结构性存款,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四是信用风险。中小商业银行是发行银行结构性存款的主力,在吸储压力下,有的中小商业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较高,因其稳定性较低、自身信用较差,信用风险较大,存款投资者有可能因银行违约而蒙受损失。
三、管理和对策建议
(一)提升集团企业对银行结构性存款的风险认知
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产品,将投资收益部分的风险转嫁到企业,既稳定扩大了银行存款规模,又获得了投资收益分享;而企业在预期高收益的同时,相应承担了投资风险。所以集团和财务公司应当向企业说明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概念、特点和风险,以提升成员企业对银行结构性存款的风险认知,客观认识银行结构性存款,摒弃对银行结构性存款的盲目投资。对于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投资,尤其是要关注计息规则和具体挂钩衍生品的条款,加强分析研究,尽量选择熟悉的挂钩衍生品,降低“踏空”风险;还要通过交易背景真实性,判断该产品是否属于假结构性存款,降低监管合规风险。
(二)加强集团对银行结构性存款管控
银行结构性存款给集团和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带来的诸多挑战,需要从集团层面加强整体管控。一是实行限额管理。既然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投资收益部分属于非套期保值衍生品,建议将银行结构性存款纳入集团衍生品监管范围,实行总量控制或者比例限额管理。二是实行集中管理。可由集团划定合作银行范围,定制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规范嵌套的挂钩衍生品工具。三是实行可视化管理。通过事前申请或者事后备案报送等方式,及时全面掌握企业结构性存款的规模、期限和分布情况,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提高集团整体资金管理水平。
(三)增强财务公司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资金归集
提高财务公司资金归集度是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形式,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功能发挥的基础。面对银行结构性存款的竞争,财务公司要自足自身,勇于创新,通过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拉动资金归集。一是在产品、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进一步满足成员企业需求,减少成员企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提升成员企业资金归集的意愿。二是拓展思路,另辟蹊径,对于具备条件的集团和财务公司而言,通过集团结算中心或者财务公司委托投资等模式,对集团成员企业的银行结构性存款进行集中管理,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效益,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四)呼吁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银行结构性存款的监管
当前银行结构性存款市场总体发展向好,但是仍然存在假结构性存款等乱象。2021年7月16日银保监会正式对涉嫌假结构性存款的部分金融机构开出近3亿元罚单。财务公司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呼吁监管部门加强对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银行结构性存款合规经营的监督管理,引导商业银行完善结构性存款的产品设计,对假结构性存款予以重罚,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破除高息揽储旋涡,切实降低负债端成本,为有效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提供基础。
四、结语
目前银行结构性存款回归表内,已经处于宏观审慎评估等监管之下,未来将朝着更加合规稳健的方向发展。面对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市场竞争,作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的财务公司,要在集团需求驱动、监管政策引导、信息技术支撑下,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增强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提升资金归集能力,更好实现集团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作者:鲍志伟 佟俊仪 单位:国机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银行资金管理论文篇3
我国商业银行可在资金流动正常、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金运转收益的最大化。基于此,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本质是其筹集资金、配置资金、运转盈利的竞争。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水平及成效是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制约因素,也是商业银行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接受机遇挑战的有力措施。虽然现阶段的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已颇具成效,但是其在实际运转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资金管理中存在资金流动性紧张、资金流动性管理薄弱、清算体系垂直化、运转成本高等问题,仍需商业银行不断提升其自身对宏观金融市场形势的识别判断能力,持续性、先进性地完善优化其资金管理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经济大环境。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紧张
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中存在资金流动性紧张的问题。现阶段,随着银行利率市场持续性推进,各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竞争激烈,负债成本也日趋提高,但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速度却处于逐步下降的状态,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了资金流动性紧张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对其资产负债配置、资金筹集来源、资金运转业务等进行预测性、多元性的优化改进,以此缓解并改善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紧张状况。
2.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中存在资金流动性管理薄弱的问题。大多数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都是由司库负责。商业银行资金营运部门依据司库的指令进行资金筹集、资金运转、资金缺口填平等操作。但是,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的银行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司库对金融市场运转状态、波动情况的分析判断极易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及偏差性,出现资金筹集不及时、资金筹集不到位、管理操作不统一等现象,弱化了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的管理效用。
3.商业银行清算体系垂直化
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中存在商业银行清算体系垂直化问题。商业银行借助计算机设备及信息技术,构建形成独立管理、高效、方便的清算体系,以此集中性、专业性地处理银行资金头寸清算工作。但是,部分银行的总行通常会占用分行头寸,须由分行承担垫付资金的损失,因而常导致分行账户透支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对银行清算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4.商业银行运转成本高
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中存在运转成本高的现象。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部门偏多,导致银行资金管理执行的协调流程及工作量有较大增加,甚至商业银行部门间涉及资金管理业务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这就意味着银行运转协调成本较高。在信息时代银行金融环境下,需要商业银行资金管理进行高效率、凝聚性地运转提升,实质有效地对其管理架构进行效率化、质量化的革新,进而得以切实为其资金管理和营运效率提供助力效能输出。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优化路径
1.优化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
商业银行流动性资金过多意味着资金利用效率会降低,但是流动性资金紧张,又会限制资金营运及其管理的高效率实施,导致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时管理运转会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商业银行须根据金融市场波动及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方式,保持流动性资金与资金效率的动态平衡关系。商业银行核心客户存款具有稳定性、周期性、安全性的特点,即使在经济下行周期,其也具有较低的提前支取风险。对此,商业银行应秉持以核心客户存款为主渠道的资金筹集原则,确保以低成本核心负债为资金业务运转、资金流动安全提供最有力保障,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的原则性体现。部分商业银行由不同的组织部门分别执行其资金流动性管理及操作,导致其管理、运转执行的时效性、管理效用都受到阻力。针对此问题,商业银行可将资金流动性管理、操作都交由司库全权负责,实现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实效性调整、执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信息时代影响下,金融市场存在发展波动性较大的现象,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注重其市场动态研究的力量,增加对金融市场运转及发展形式的分析讨论、评估预测,提升其自身对宏观金融市场形势的识别判断能力,进而为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可靠性预测给予指导。
2.优化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结构
商业银行须持续性调整优化其非信贷资产结构,以此应对金融市场架构调整及金融经济波动的冲击。商业银行须从负债构成、负债来源、负债成本等方面入手调控,明确银行金融债务、同行存单等主动负债情况。商业银行应正视并充分利用金融债券期限长的金融特点,对商业银行运转发展资金进行补充,缓解其负债未定性、长期性不足的现状。同时,商业银行也应积极拓展清算、托管等同业资金业务,以此考虑借力其金融稳定性好、金融成本低等特性,拓展低成本负债来源占比。而商业银行大额、同业存单业务具有金额较大、金融期限稳定等特性,应根据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调整,灵活快速地对大额、同业存单业务进行弹性管理。商业银行可通过同业拆借业务对其资产结构进行调整,但在进行长期性资产结构调整时,须注意避免借助短期同业拆借业务进行长期限资产配置。商业银行贷款是商业银行高风险资产,也是商业银行重要资产,其高风险性主要表现在资金成本高、流动性差、资金收益率低等方面。而非信贷资产则具有资金流动性强、资本消耗低等金融特点,可有效缓解银行存贷比压力,利于实现商业银行核心客户关系维护、非利息收入提升等方面的理想化运转发展。基于此,商业银行可整合相关政策、银行运作实况、金融动态趋势等,有的放矢地调控非信贷资产的业务量、调整优化非信贷资产的组成结构,进而显著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成本、提升其运营效率及收益。
3.优化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规模
商业银行可借助债券投资的合理规划,为银行资金流动性提供适度管理及运转缓冲。在商业银行经营运转收益增速放缓的金融市场大背景下,诸多商业银行选择减持政府债券的方式,将更多的银行资金投入到更具收益率的风险资产项目。但是,政府债券是唯一在商业银行陷入资金危机时可流动的资产。基于此,商业银行须确保其资产结构中无风险债券的既定占比,以此保障其可切实发挥流动性缓冲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可通过调整股本、债券发行、同行负债等资产结构,保持非信贷业务资金的来源充足,以此为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规模的计划性、理想性增长提供支持。商业银行也可科学合理地缩小对债券投资的规模,灵活有效地实施资产负债错配期限调控策略,给予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紧张以缓解空间。
4.打造交易型商业银行
交易型商业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可在债务资本、场外资产、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市场中发挥中介作用的金融运转管理方式。在金融市场全球化联动效应下,金融市场交易类业务得到诸多银行机构的青睐,尤其是在金融经济“一带一路”发展思维引导下,为商业银行打造交易型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交易型建设已投入运转实施阶段,但是其交易收入、业务结构等都较为薄弱,主动性投资债券及交易性债券的占比较小,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业务也存在局限性,而到期账户投资占比较大,这就意味着现阶段的商业银行交易是以稳定收益、投资安全为主要运转策略,同样也是被动型交易管理方式。因此,商业银行须进一步了解交易型银行的运转发展方式及理念,汲取更多、更先进的交易型银行建设知识,进而稳步有序、科学有效地建设银行交易型运转系统。在该基础上,还应注重对金融交易市场运转发展进行动态分析,对业务客户进行交易心理及交易引导的研究,以此实现商业银行交易目标、市场人群的科学精准定位。同时,要不断提升银行交易业务、交易产品的创新管理水平,给予核心客户更多的选择及新引力,并要注重低资本消耗产品的研发及发行,以此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流量,提升商业银行的交易盈利。此外,银行还要注重对银行交易风险管控能力的持续性提升,借此最大限度地规避跨境、跨业和跨市场的银行交易风险,切实为商业银行资金管理水平及效率提供助力和条件。
三、总结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水平及成效是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制约因素,也是商业银行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接受机遇挑战的有力措施。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存在资金流动性紧张、资金流动性管理薄弱、清算体系垂直化、银行运转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实现银行整体利益最大化。因此,商业银行须对其资金管理进行高效率、凝聚性的运转提升,根据金融市场波动及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方式,提升其自身对宏观金融市场形势的识别判断能力,保持流动性资金与资金效率的动态平衡关系,实现商业银行核心客户关系维护、非利息收入提升等方面的理想化运转发展。同时,商业银行还须确保其资产结构中无风险债券的既定占比,以此保障其可切实发挥流动性缓冲的重要作用。此外,商业银行应把握金融市场发展机遇,接受交易型银行的运转发展方式及理念,稳步有序、科学有效地完善银行交易型运转系统和管理制度,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成本、提升其运营效率及收益。
参考文献
[1]钱崇秀,邓凤娟,许林.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缺口与流动性调整策略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20(8):66-76.
[2]李文喆.中国影子银行的经济学分析:定义、构成和规模测算[J].金融研究,2019(3):53-73.
[3]王应贵,沈子杰.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脆弱性及创新模式探讨[J].新金融,2019(1):32-38.
作者:黄永锋 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