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0 11:58:18
导语:在小学德育工作范文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小学里,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既有教书的职责,又有育人的责任。尤其是新一轮的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除了要强化对学生的教育,还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活态度、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社会需要和时代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征,进行改革,逐渐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1)知行分离。小学课程的目标是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实际中的教育中却存在知行分离、忽视实践锻炼的重要性、过分注重知识灌输、不能将德育教育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能有效地在生活和学习中落实德育教育。(2)过分重视文化教育,忽视道德教育。首先,班主任都普遍关注文化知识的传播,而对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道德教育学习的兴趣。其次,由于中高考的压力,迫使老师只能持续地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3)教学方式陈旧。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意,不能很好地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新教育媒介,加之一些教育工作者未能深入理解德育教育,致使教育流于形式,因而教学方式需要不断革新。(4)德育教育的目标不符合实际。德育教育的目标应立足于客观、科学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品德形成,从德育传统与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让它变得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实际上德育教育目标显然与现实脱节,杂论无序。
二、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1.营造正能量班风
为了使小学班主任道德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班级风气在班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影响一个集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班级风气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发展,不良的班级风气会使同学产生负面情绪,这种无形的影响力会在不经意之间左右着学生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要给同学们树立一个正面的班级风气,在营造班风时,就是注重“细节”,从小事开始,让同学们从小事开始做起,认真地去对待。比如,有学生在教室的课桌上看到了损坏的桌椅,就会主动进行维修,这种情况,班主任会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如果学生出现了什么问题,要及时纠正。班主任还制订了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比如考勤、值日等等,让同学们按照规定去做,把责任划分给每个人,这样大家才不在发现问题的时候相互推诿。在班主任为他们定制的行为准则中,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缺点并纠正自己的缺点,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形成一个好的学习行为。
2.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小学时期,班主任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导者,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为此,班主任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起到一个真正的模范作用。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要主动扮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深入到同学当中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有目的的道德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
3.开展德育实践性教学,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在实施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不能一味地“纸上谈兵”,要通过教学实践来促进其学法应用。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对课程的认识与运用,使道德教育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自身素质,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石。同时,要教会学生不仅要有感恩的心,更要把自己的行为付诸实际,比如:回家给父母洗脚、捶背、叠衣服等等,把道德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它既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又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正确人生观念。
4.注视学生差异,创设德育教育环境
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联系,充分认识每位同学的个性和兴趣,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为他们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在道德教育中,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尤其是那些有强烈的自尊心、学习成绩普通、性格叛逆的孩子,应多花时间、精力和耐心去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尊严,并进行科学的指导。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是提升道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班主任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班主任要从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班干部,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同时,要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长的需求,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加强德育信息化教学,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教学逐渐进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之中。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班主任要从教学内容入手,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建立起以班级为单位的德育网络交流和共享平台,如微信群、QQ群、设置德育意识较强的动漫、游戏等,以保证学生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下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从而提高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当前大部分学校已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方式的合作,使家长既能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又能体会学校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多元化教育,进一步推进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语
小学生就像是一棵幼小的树苗,需要教师的悉心照料,才能茁壮成长。小学班主任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主要人员,其工作的内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关键。为此,小学班主任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注重德育工作、主动探索德育工作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参与、主动联系、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赵梦洁
小学德育工作篇2
红色资源是在长时间红色革命基础上形成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学、红色遗址遗迹等资源,探索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小学德育的改进和创新,能进一步彰显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德育引导作用,使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思想性和深入性,有助于在教育实践中促进德育活动的科学发展。因此新时期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小学教师在对德育指导工作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探索红色资源的多元融合和系统应用,展现红色资源服务小学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效能,全面推动小学德育的科学组织规划。
一、红色资源与小学德育有机融合的原则
要想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就要在整合红色资源的过程中,遵循特定的原则制定合理化的资源开发体系,保障红色资源在德育教学指导中的应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夯实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基础。
(一)尊重小学生的成长需求
红色资源在小学德育指导中的应用是为学生群体服务,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应用的过程中,要将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发展规律作为前提和基础,在系统调研和深入分析小学生成长需要、德育引导需要的前提下,选择能与小学生成长发展状态相契合的红色资源开展教学指导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内容,借助红色文化的力量形成对学生的教育熏陶作用。
(二)契合学校德育教学要求
依托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创新小学德育引导体系,教师在实际开展德育指导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需求进行分析,系统解析当前学校德育文化的内容,然后探寻红色资源与学校德育文化的契合点,选择合适的关联项目开展教学活动,确保能实现红色资源与德育引导内容的有效连接,能形成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作用,从而借助红色资源的应用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增加学校德育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指导,构建常态化和长效化的学校德育育人体系,更好地推动小学德育指导工作的科学创新发展。
(三)筛选匹配的文化资源
红色资源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不同的红色资源适合不同阶段的德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创新学校德育指导体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教育指导的现实需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筛选和开发,有意识地针对红色资源实施系统的整合分析,选择与学生匹配的红色资源内容,支撑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并通过构建校本课程的方式,将红色资源导入学校教育系统中,对学生实施合理化的教育和指导,使红色资源在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彰显。
(四)理论和实践结合
在全面促进小学德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依托红色资源的有效应用,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做好红色资源的理论教育和德育指导,还要注意开发创新实践类型的德育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融合和发展,发挥理论指导的优势和实践训练的效能,促使学生能在学习红色资源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在未来成长过程中做出合理化的行为选择。这样就能展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价值和作用,构建完善的红色资源教育指导体系,确保能逐步实现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创新。
二、红色资源在小学德育中的融合应用措施
在小学德育改革活动中,积极探索红色资源的多元化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优势,对全面创新小学德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能有效带动德育指导工作的进步和优化。
(一)依托优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小学德育内容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构建分层次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尝试与社会其他文化部门相互配合和合作,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征以及活动目标分析和筛选红色资源内容,配合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依托优秀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为了丰富小学德育内容,需要将匹配的红色资源以多种形式融入进小学生的德育活动,吸引学生自主投入其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以优秀的文化内容和革命精神影响学生。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加透彻,感知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而且能够丰富德育的内容,以红色资源中的革命故事等强化德育的效果。可见,在德育活动中融入本土优秀的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必要性。为了达到此目标,教师必须准确了解和分类红色资源,始终把握德育活动的组织目标,构建特色专题教育体系,发挥优秀文化资源潜在的巨大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一次德育实践活动中,融入与小学阶段学生相匹配的“红色精神”的内容,活动开始时,以《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导入活动的主题,嘹亮的歌声、铿锵的节奏,以及红旗飘飘等画面的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注意力。之后,给学生讲述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以及通过视频观看红色遗迹。刘栋——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人,1949年9月参军入伍的他,跟随部队进驻新疆,参加过剿匪战斗、开荒造田、天山放牧,当过文化教员,创办过学校,担任过校长。他的一生红心向党、不断付出,是我们的榜样。这种勇往直前、一心为国的革命精神鼓励着我们,熏陶着我们,而且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正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在讲完故事后,我为学生播放了蕴含红色精神的动画片,学生的情绪高涨,在观看完动画片后,我向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说一说自己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想一想自己日后应该怎么做。”为了强化德育活动的效果,完成德育活动的目标,我要求学生回到家和家长一起了解有关红色文化的故事、遗迹以及电影等,并在下一节课中与同学分享,并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先辈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时代,好好学习!”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达到了不错的德育效果。
(二)运用红色文化精神思想,创设德育校园环境
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创新和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德育活动时,为了能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发挥对学生群体的积极指导和带动作用,可以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挖掘红色文化精神,从而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服务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不仅如此,运用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红色精神进行校园环境的创建,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学校德育指导的综合发展成效。例如:在自习或者课后阅读时间,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德育课程,增加红色精神的传承和感知环节,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发挥德育价值。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挖掘和发挥红色精神的教育价值,由教师讲解或者组织学生自主讲述红色故事、文化以及事迹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说一说自己在其中学到了什么,对自身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日后应该怎么做。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组织德育活动时安排学生参与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由学生自行选择承载红色精神文化的载体类型,分析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对自身道德素养与日常行为习惯产生的促进作用,比一比哪位学生说得不仅具体而且深入人心,充满情感,最后由学生和教师组成评委进行评分,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活动的举办,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人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创新学科教育活动,促进资源融合渗透
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挖掘和渗透,可以对学校德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效能的全面优化。因此新时期在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可以对学科教育活动进行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科教育活动,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对学生群体德育思想的形成和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保持积极的思想状态。例如:在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对红色文化资源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可以重点从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和艺术课程的角度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渗透。如教师在讲解“服务社区”这节内容时,可以穿插红色资源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奉献的价值,明白苦中作乐的深意,以此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如此就能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有效借助学科教学活动的力量,推动德育指导工作的全面创新,进而更好地展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为学生群体创造良好的条件,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教育指导体系,使学科教育活动呈现出创新组织和规划发展的状态。
(四)整理分析红色资源素材,构建德育校本课程
对小学德育的科学组织推进而言,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能凸显红色文化资源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能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高效化开展,全面提升德育指导的有效性。因此,新时期要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针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方向、要求等进行准确的定位,然后分析和筛选合适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先进人物故事等作为教学素材,丰富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性、系统性的德育指导模式,切实保障德育引导工作的科学系统。例如:在开展小学德育引导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重点针对红色文化资源、素材等进行筛选,然后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德育引导的要求,重新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编排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体系,有效促进校本课程的构建,确保能按照学生的年龄变化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德育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红色文化、理解红色精神,在有效教育指导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和德育引导效果,为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做出积极的引领,进一步促进小学德育指导工作的科学发展,使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五)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德育学习体验
在对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展开指导的过程中,适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德育引导过程中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使红色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全方位提高学校德育指导的科学性。因此,新时期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以德育引导作为核心创设研学旅行活动,将红色文化精神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核心,使学生在研学旅行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实现对德育思想的内化,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在实际活动中,可以开展游览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革命历史遗迹等类型的研学活动,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德育引导系统融合,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体验空间,进一步彰显学校德育指导的综合影响力,为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探究能力的优化奠定基础,有效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应用,能充分展现出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以红色文化教育和指导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锻炼。因此在德育指导过程中,可以针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应用进行分析,在资源整合和德育创新规划的基础上,全方位优化德育引导的有效性,使小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进而使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提升。
作者:周奋东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工作篇3
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关注对人才培育的质量,所以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在教学中也开始重视学生德育工作的落实。小学阶段做好德育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落实德育工作应该从班级的管理入手,因为在班级的管理中德育的效果更明显。德育的有效实施应该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引导为主,让学生的智力和品德都能得到提升,真正的实现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素质教育下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从思想层面上重视德育工作
当前的德育工作落实中受到了认知的阻碍,一些教师为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工作中就不能很好的落实。思想引领行动,所以想要让德育的效果更佳,首先应该做的是转变认知,让教师团队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保证后续的教学工作符合育人要求。教师先要意识到文化课的成绩和思想层面的引导一样的重要,认识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能与理论知识的教育相辅相成。那么教师在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后需要先提高自身的专业性,不断的学习和专研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时学校层面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把德育的教育效果融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上,从制度上引领教师的教学行动。比如在对学习的教学工作考核时增大德育效果的占比,考核上重视就会引导教师在教学工作时注重德育的效果。教师为了落实好德育工作,在备课时要做好教研工作,与广大同仁积极地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才能不断的革新教学的方法,保证育人效果。
(二)构建德育文化氛围
外部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比较大,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外部的引导,所以教师在落实德育工作的时候抓住这一特点,有意识的构建浓郁的德育文化氛围,让学生时刻的处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更容易建立起正确的三观,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可以搭建起德育浓厚的班级氛围,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时也有意识的建立起德育引领的校园文化,让学生被优良的文化包围,让课堂教学和外部环境相互配合实现全方位的思想引导。但是在搭建德育文化环境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特色、班级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学情进行综合的考量,营造更加契合学生认知的外部环境。比如一些学习在体育上表现优越,在营造文化环境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从体育的角度进行德育的剖析。又比如一些学校周边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构建德育环境时,就可以从红色文化入手,通过解读红色文化实现德育的教育功能,生硬的文化构建没有相得益彰的文化搭建效果好,外部文化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引领。
(三)开展班级德育集体活动,提升班级团队凝聚活力
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理念正在不断进行提升优化,其中小学的班级集体活动的组织开展成为了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集体活动的方式,提升整个班集体的团队凝聚力和活力。比如,当学校组织开展各项集体竞技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机会,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参加报名,并且教师可以与班级同学共同制定选拔规则,然后组织学生共同进行训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家的活力。另外,根据竞赛的项目不同,教师可以有效的开展不同竞赛准备过程,科学的设计德育实施方法,让同学们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指导每一位学生发挥其作用,为班级团队贡献自身的一份价值。同时,教师不要忽视自身的位置,作为班级的领导者也应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教师也是班级团队重要一员,对于未来教师在班级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了解学生的社交方式和习惯,帮助学生融入集体社交
小学整个德育工作的教育体系之中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社交方式和社交习惯,在社会通信科技发展尤为迅速的今天,学生的社交方式也变得多样化,甚至有的学生同时具备多种线上社交方式,在智能时代、科技时代、互联网时代的相互作用之下,教师应该积极的掌握当代小学学生的社交方式和习惯,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融入集体社交中。比如,很多学生以游戏过程社交为主,教师可以对学生经常访问的游戏内容进行体验和分析,了解对于学生的吸引点和直观感受等,通过各种渠道的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以“朋友”的视角给予学生一定的意见和帮助,将德育理念渗入其中,从根本上避免学生的叛逆心理和极端思想。教师帮助学生在高质量的社交平台进行沟通互动等,通过学生的性格和技能特点,为学生推荐不同的社交集体,比如,漫画联盟、琵琶爱好者、足球中学队等等,以此帮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交集体,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增添学生兴趣的养成,使得学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充满乐趣。
二、结语
简而言之,小学阶段注重德育工作是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人才的培养不是只有知识的学习,品德教育一样重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德育融合,德育不能是单纯的说理形式,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有趣的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的时候要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挖掘出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进到工作,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德育有效的进行,引导学生把理论内话心,外显于行。
参考文献:
[1]尹彦平.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对策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36):131-132.
[2]徐明琴.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21(70):19-21.
[3]张旭东.对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6):59-60.
作者:刘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