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财务管理研究3篇

时间:2022-12-20 15:54:29

导语:在高校财务管理研究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财务管理研究3篇

高校财务管理研究篇1

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发展时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互融合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已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聚焦点和国家治理创新的新动能。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向各个领域拓展,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将“互联网+”行动视为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时代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加全面精准的数据分析平台,但也给传统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应不断进行理念、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才能进一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因此,原有以账、税、钱为主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将面临重大挑战,而依靠信息软件、网络系统、数据分析、技术服务等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将逐渐取代传统模式[1]。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和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高校治理智能化、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是高校财务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策略选择,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1“互联网+”理念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1.1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不符合“互联网+”智能化的要求

高校财务管理理念的战略性和前瞻性较差,过度专注于基础的核算业务,尤其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流程中,物资采购、用印、招投标等专项业务审批和财务报销审批、原始票据的审查和复核,收付款业务、政策咨询等均需要进行线下的“面对面”签批、审核、沟通和反馈。全流程的稽核、剖析欠缺,财务数据的应用不足,往往造成信息滞后性严重,无法为财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这就要求高校财务部门积极转变思想,由“线下”管理模式转变为“线上”为主+适度“线下”的管理模式,加快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1.2传统的财务服务手段不符合

“互联网+”精准化的要求高校财务部门除了财务管理职能还兼具政策宣贯、业务咨询、项目预决算指导等财务服务职能,传统的财务服务手段以召开专题会议、举办宣传活动、进行业务培训等“线下”模式为主,这些方式受制于场地、设备、时间等条件的影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均不有所欠缺。这就要求高校财务部门拓展服务手段,推广“线上”服务,向轻应用移动化方向发展。

1.3传统的信息化平台不符合“互联网+”科学化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人事、教务、资产、科研等职能部门也逐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了相应的业务管理系统,但是受制于系统开发时间、管理要求、系统运作模式等因素,造成数据无法实现实时共享。特别是基于财务数据的安全性考虑,大部分高校将财务平台建立在校内局域网中,与其他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程度较低。“互联网+”技术推动数字经济、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深度线上化发展已成为新的共识。这就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集合核算、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端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2应对“互联网+”影响的高校财务管理优化原则

2.1统筹协调,加强部门联动,保证协同效应最大化

财务管理的优化和改革应树立全局观和系统观。首先应从全局性出发,以高校的发展规划为依据,统筹考虑相关部门的管理要求,结合高校财务部门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流程。其次要从系统性着手,建立完整的组织架构,全面梳理高校人事、教务、资产、科研等职能部门与财务部门业务流程的交互关联关系,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

2.2立足实际,进行可行性分析,保证成本效益最大化

受经济下行影响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部署“过紧日子”要求,高校应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贯彻落实厉行节约精神,把钱用在刀刃上。在此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优化和改革应综合考虑高校内、外部资源,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在保证合理可行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2.3与时偕行,引入长效评估修正机制,保证管理效能最大化

信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革,高校财务信息化也在不断进步。财务管理的优化和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实际工作要求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3]。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财务管理的优化和改革,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老师少跑腿”,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

2.4以人为本,提升人员专业能力,保证人员作用最大化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积极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4]。”这就要求高校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型。

3应对“互联网+”影响的高校财务管理优化方案

3.1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财务管理流程

首先要转变财务管理思路,以“互联网+财务”为指引,将高校财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弱化会计核算、收付等基础性业务,加强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绩效管理、风险控制等管理型业务,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重大决策中的作用,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5]。其次要重构财务管理流程,管理流程由“线下”管理向“线上”为主+适度“线下”管理转变。高校财务部门应及时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面对面”业务进行梳理和调整,将物资采购、用印、招投标等专项业务审批、财务报销审批、票据申领、退单处理、政策咨询等业务调整为以网上办、预约办为主,现场办为辅的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再次,试行学院和项目组财务助理制度,逐步推进财务专员对接服务制度。教职员工将原始单据电子凭证发送给财务专员,财务专员对原始单据预审后统一进行网上预约,能够提高报销质量,减少退单,解决师生“报销难”的问题。财务专员深入项目前期论证、中期执行、后期评审的全过程管理中,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项目使用的合规性,提升项目的使用绩效。

3.2创新工作思路,优化财务报销模式

财务部门作为重要的保障部门,有效保障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相关业务应能保证及时开展,因此必须对财务报销模式进行优化和升级。利用OCR程序、网上审批及电子签章技术等智能化手段,可以脱离固定场所的限制,审批业务可以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提高审批效率,增强业务处理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3.3强化服务意识,优化财务服务手段

在“互联网+”背景下,财务服务要从传统“线下”服务模式向数字型、实时型的“线上”服务模式转变,实现“信息化一小步,财务服务一大步”,拓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建立网上财务平台,构建“在线、实时、互换”的智能化财务服务体系,比如设置自助投递机,实现24小时接单、退单服务,为师生提高更便捷的服务;完善预约报销物流式管理系统,方便师生实时掌握报销进度及支付情况;完善网上缴费系统,增加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展缴费渠道;会计凭证影像化,实现从凭证到附件的联机查询,报销人员可以随时下载图像文件,便于项目审计和验收;通过网站、OA系统、网络直播等形式,增强财务政策宣传宣贯力度。建立移动财务平台,推行“微财务”管理模式,积极向轻应用移动化方向发展,比如开通财务微信公众号,增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拉近师生距离;推广智能手机用户专属“财务综合APP”,实现移动端查询、快速智能报销、移动审批、发票验证、信息推送、个人报表等功能,信息输入输出更方便、更及时。

3.4突出人才导向,优化财务人才结构

财务管理的优化和改革,财务人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高校财务部门的管理者,要提高政治站位,以学校发展为统领,及时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才培养,通过专项业务视频会议、微课堂、短视频平台等多种线上学习形式组织人员培训学习和继续教育。其次是基层财务工作人员,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增强财务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由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型。再次,高校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应从职称改革、职务晋升等方面引入财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5拓展数据共享,优化财务管理系统

“互联网+”场景推动了数字经济、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借助“智慧校园”平台,建立以财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预算管理、账务核算、财务分析功能,实现与学生收费、工资酬金、票据管理、档案管理等子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财务从预测、决策到执行、监督、考核等全业务周期的管理与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6]。通过开放、安全的统一身份认证和信息门户与数字化校园无缝对接,实现业务申请、信息查询、业务审批、信息反馈的线上化,增强业务处理的灵活性和方便性;通过共享接口与学校采购、资产、人事、科研、教务、学生、一卡通等管理系统交互对接,实现跨部门业务数据的实时共享,跨部门业务流程的融合和统一,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的高效传递;通过与商旅平台、财政电子票据系统、税控电子票据系统、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外部系统的对接,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实现智能读取差旅信息、智能读取票据信息、智能识别票据真伪、智能资金电子划转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资金监控更加安全精准(图1)。

4结论

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愈来愈向多样化、深度化发展,出现了新一轮信息开发与利用浪潮。前瞻性地评估“互联网+”对财务的影响,妥善处理信息技术与学校发展的关系,着手思考和布局财务管理改革的对策措施,无疑十分重要且迫切。高校财务部门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对财务管理流程、财务报销模式、财务服务手段、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革,提升师生服务体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作者:刘文宇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财务处

高校财务管理研究篇2

管理会计在民办高校的发展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虽然民办高校的组织性质与企业有所不同,但是基本原理类似,可以借助企业管理会计的工作方法,优化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工作模式。本文将分析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的现状以及管理会计在民办高校改革应用价值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的措施。

一、管理会计对民办高校改革应用价值

(一)改变会计信息的收集方式

现代民办高校仍以学科教育为基础,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倡导建立与教改匹配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财务管理改革体现民办高校的治理能力。管理会计可以通过更加专业、科学和智能化的方式统计会计信息,并且对会计信息展开分析,进而对各项教学活动起到规划、预测和控制的作用。管理会计能够将会计工作与管理理论相结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方式测评民办高校各项业务、财务数据信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为提高民办高校的全方位管理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把握正确的财务工作方向,发挥财务信息的预判评估作用。管理会计改变了高校财务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方式,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广泛共享性,发挥了财务信息的指导、说明和辅助作用,提高了财务服务效能。

(二)完善管理会计的控制功能

在民办高校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校企合作,建设优质的科学研究基地,完善学士、硕士和博士授予体系的背景下,引入管理会计可以有效应对复杂情况。例如,管理会计有利于进行战略环境分析,通过整合财务会计数据信息对办学经费进行SWOT分析,精确控制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测算校园封闭管理的各种防控物资、医学检测的经费支出,从而为日益增加的线上课堂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管理会计还可以结合国家有关民办高校办学政策,进行办学成功关键因素分析,从财务角度测算建设各学科实验室、申报科研项目,走国际化办学路线的成本与收益。如管理会计基于丰富的办学财务数据信息进行价值链分析,把握高校经济增加值,对优化民办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内部审计水平,实现成本费用的深度控制,把握量本利平衡点意义重大。

(三)优化管理会计的决策方式

随着管理会计工作具有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特征,管理会计可以改变民办高校财务信息收集方式,丰富会计信息内容,实现民办高校财务信息的多元化传递,从而有效获得与民办高校发展相关的各种有效信息,有利于民办高校传递办学方针和反馈各方面意见建议。管理会计在提高会计工作科学性与实效性的同时,还可以推动民办高校优化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构建适应现代办学模式的管理环境,使得民办高校管理机制向着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助力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务会计辅助决策建立在线性的经济变量关系假设上,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直接影响办学活动。管理会计可以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使高校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办学策略进行动态调整,不仅可以推动民办高校健康发展,而且保持了与市场的适应性。

(四)顺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求

建立健全高校管理会计机制,对于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夯实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打造科学的记账和账务分析模式有着重要意义。管理会计不仅可以反映民办高校的财务运行状况,而且有助于强化预算的执行,推动民办高校实现“业财融合”,加强管理会计建设打造更加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改进高校的合同管理、收入管理与基建管理等,从时间与空间上消除业务与财务壁垒,保持人、财、物等资源的深度融合。管理会计还能更有效地整合民办高校资源,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和体制变革,促进民办高校会计方式的转型升级,进而达到深度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例如,管理会计可以借助财务会计的工作进行量本利分析,提高民办高校日常运营的成本分析与预测水平,对民办高校优化办学决策,增强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创新应用的要点

(一)提高会计信息实时化处置水平

管理会计工作具有信息化的特征,需要借助实用性较强的软硬件信息技术,提高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置效能,及时判断财务运营情况,为民办高校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为此,民办高校应当重视财务管理软硬件系统的升级,加强相关设施设备的建设,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化供给,有效挖掘潜在的财务信息。民办高校管理会计人员还要与财务会计广泛合作,积极建立新的财务会计信息平台,实现与财务工作相关的信息进行及时汇总,这对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及时通过数据梳理挖掘潜在风险,保证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二)提高会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性

民办高校管理会计不仅要提升自身的财务信息处理能力,还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能够发挥大数据的积极作用,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提高财务分析效率。首先,提升管理会计网络风险意识,认识到网络中财务数据挖掘与使用可能存在的隐患,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证财务数据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流转。其次,重视提高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依托互联网智能技术设备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辨识,识别虚假财务信息,从而保持财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增强相关人员的财务数据安全意识,重视加强软硬件环境的评估,及时消除财务数据处理的安全漏洞,保证财务信息安全有序流转。

(三)保持管理会计创新的可持续性

新时代高校建设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采用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策略,积极总结国内外民办高校办学经验,采用科学方法提高民办高校的运营效率。为此,民办高校还要从会计角度准确识别影响高校发展运营的关键因素,提高财务管控水平,重视优化财务制度,明晰财务管理的主要责任,通过管理会计优化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把控好重大项目的财务支出,实现财务闭环管理。例如,加强主要指标分析,采用精细化管理办法,推动管理会计抓目标、措施、过程和落实,确保预算和战略目标落地。

(四)强化财务数据分析与控制能力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引入,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不仅可以了解各项业务的资金使用情况,而且可以突破传统会计记账方式的限制,通过多方面的信息兼容,来综合判断项目运转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资金使用效率,而且保持了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有助于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新时代的管理会计工作重点应当放在提高财务数据控制水平方面,包括对财务数据的加工分析能力,要求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不断优化相关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完善的业务指标、财务指标、预算指标等多维度评价体系,进行资源配置,提高会计管理效率,切实发挥管理会计作用,优化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目标。

三、管理会计实践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数字化的顶层设计

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尝试了管理会计建设,引进管理会计队伍,围绕管理会计工作修订了相关规章制度,但是未能构建完善的会计工作体系。例如,部分民办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滞后,各部门与管理会计的配合不足,影响了会计数据信息的有效交换,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孤岛现象”,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须加强会计工作顶层设计,完善会计信息的运转机制,提高部分民办高校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和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消除外部因素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影响,切实发挥会计管理的实用价值。

(二)会计模式变更中的问题

大多数民办高校仍面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不足问题,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配合不够,会计工作信息化的过程中还要提高两者匹配性,形成完善的会计工作机制。例如,财务会计主要依据会计准则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只是要求财务人员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缺乏对财务数据报表的分析,甚至存在“粉饰”财务数据或受外部利益影响等问题。管理会计更多是倾向于对未来的预测,向校委会提供全面的财务报告,未能充分关注财务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未能给予财务会计更多的帮助。目前,两项工作还缺乏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等新的工作理念的整合,未能从高校发展建设的现实出发,缺乏对财务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与应用。须推动会计管理模式的变革,提高会计管理数据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还要优化财务数据运转机制,转变会计工作理念,提高会计工作效能。

(三)配套设施更新慢

信息化与智能化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长期以来高校重视办学软硬件的升级,但是缺乏对财务管理软硬件的持续更新,致使财务信息的实时性、全面性与共享性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报表系统与数据分析共享平台,使财务数据信息的应用力度不够。民办高校财务数据收集比较落后,缺乏科学的财务数据收集与汇总机制,民办高校财务系统与高校教务系统的兼容性不高,各系统之间的共享性较低。而且,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相对低,一些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隐患大,网络安全控制难以匹配财务数据信息共享的需要。须加强财务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专门的财务数据中心,落实管理会计理念。

(四)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民办高校虽然进一步提高了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但是管理会计人才配置与储备有限,未能积极构建一支现代化的会计工作队伍。一方面,管理会计人才配置不足,管理会计人才短缺,通常在工作中对财务会计较为重视,缺乏对管理会计人才的持续引进,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未能科学理清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责,缺乏对财务人员开展会计核算、会计分析等明确要求,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不足。民办高校忽略了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未能积极普及管理会计知识,有的民办高校还缺乏必要的软硬件支持,一些管理会计在民办高校现有的财务环境下无用武之地。

四、推动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高校会计管理工作理念

新会计制度和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需要会计人员转变工作理念,提高财务管理的创新意识。首先,财务人员应当主动转换角色意识,能够将预算管理、财务咨询纳入到工作当中,重视依托复合型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软硬件技术创新,以新的思维挖掘开展会计工作。其次,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建立适合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内部业务指标、财务指标、预算指标的多维评价体系,从而保证管理会计能够发挥作用。新时代高校管理会计应当加强内外部数据信息的对比,依托统一的数据平台对财务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从而动态性把握财务运行的状况,依托管理会计的创新性工作提高财务运转效率,实现民办高校办学资源的优化使用,提高民办高校资金的运营水平。

(二)把握新政策会计制度的要求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公益化属性的增强和国家对民办高校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迫切需要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纳入政府会计制度当中。民办高校引进管理会计不仅要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还要从相关法规角度梳理民办高校财务运转的漏洞,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民办高校的财务制度要求。例如,认真梳理民办高校自筹科研经费与拨付科研经费的管理方法,依托新的政策会计制度进行内部审计控制,降低科研经费违规使用的风险。通过管理会计全面加强民办高校重大工程项目的管理,把握民办高校资金运转风险,实现对民办高校资金流转的有效监督。新时代民办高校的管理会计工作应当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能够积极把握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变化,推动民办高校领导积极响应新政策的要求,避免出现财务违规现象,为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支持。

(三)加快高校财务共享中心建设

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会计类型,其主要工作是对财务系统进行梳理与合理划分,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挖掘和使用财务信息。为了提高会计工作效能,发挥管理会计的实际价值,还要建立以财务信息共享为基础的民办高校财务中心,从而保障财务工作体系有效运行,制度科学有力,优化民办高校的财务秩序。首先,财务共享中心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及其他外部数据,完善财务数据交换机制。其次,构建生态型财务圈,广泛收集各方面有关财务管理的意见建议,围绕各部门财务数据信息使用需求进行财务数据供给,从而为提升核算水平,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有效控制民办高校的收益、成本、利润,提高民办高校的财务运营水平。再次,随着民办高校集团化建设,该共享平台应当采用集中运营模式,保持财务数据的透明性,通过数字财经体系保持民办高校资金科学流转。

(四)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管理会计队伍

会计工作主要依靠财会人员进行,需要提升其业务素养,重点解决会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首先,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力普及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将财务会计引向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促进其掌握财务核算的基本方法。其次,加强专业技能培养,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尤其重视提高会计人员业财融合背景下的工作能力,必要时可聘请业界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分享相关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再次,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多样化能力,尤其要掌握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决策、财务分析、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方面知识,强调会计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民办高校财务工作较为特殊,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主动培养自我约束力,从而为高效完成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提高财务工作的效能。

五、结语

新时代的管理会计工作有助于优化民办高校发展战略,提高民办高校的绩效评价水平,提高民办高校资金利用率,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尤其在内外部环境不稳定,民办高校面临更大竞争挑战的背景下,还需要民办高校提升宏观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微观管理,依托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财务工作体系,为建立一流民办高校提供支持。

作者:周玉波 韩彩红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高校财务管理研究篇3

长期以来,高校所构建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及所形成的财务管理模式,可能难以适应高校财务价值创造型管理模式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校现行的财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模式亟待革新。区块链技术自2008年诞生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区块链是由多个独立的区块形成的链状结构,每个独立的区块被视为区块链的节点,当其中任一节点发出通知或修改信息时,系统会以广播的方式自动通知其他节点。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链状结构数据管理技术,各节点都能够独立记录且可以监督其他节点的数据变化情况。因而,这种信息记录方式更真实可靠,数据很难被恶意篡改,安全性较高。区块链技术特点符合高校财务管理安全、透明、真实和完整的要求。在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帮助高校转向价值创造型的财务管理方式,并提高高校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与透明度。

一、区块链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保障高校财务数据完整、安全。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安全性强,区块链的各节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构建的一种完整链式结构。(1)区块链基于哈希函数对数据加密,安全性极高,且修改信息时能够通过记录时间戳追溯,有效保障了数据信息不被恶意篡改和伪造。(2)在区块链财务管理系统中,写入区块链模块的数据,只有匹配了智能合约中不同节点的全部条件,系统才会生成财务数据,这种智能化数据写入方式,可避免各节点人工操作可能导致的数据录入偏差,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区块链系统中明文、密文之间的转换必须使用私钥才能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二)确保高校财务数据真实、透明。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开放性,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财务管理系统是开源的,从每个节点都能够调取实时的财务信息,每个节点经过授权后也可以对财务信息进行修改和更新,且系统会自动通知给其他节点。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只要得到系统授权,高校各类财务信息均可以对系统用户开放,并可以从公共接口进入到系统,查询相关财务信息,因而极大地提高了高校财务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较高,每一笔账目的交易轨迹和交易时间都可追溯,并以固定格式被系统记录和存储,无法非法篡改,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

(三)促进高校财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区块链技术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可以匹配B/S、C/S等多种网络架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财务系统建设,不需要全盘推倒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需要做优化升级,因而可为高校节省大量成本。针对现行高校财务管理系统数据分散、共享率低、容易产生信息孤岛效应的不足,引入区块链技术,可大大提升系统响应速率和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化水平。同时,区块链技术通过架构补充协议,也可以与当下主流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相融合,因而可动态性地提升高校财务数据的共享化水平。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架构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高校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一般由用户层、应用层、业务层和数据层构成,其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

(一)用户层。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高校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的用户层主体包括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决策部门、科研部门、后勤部门和校外的与高校有业务往来的用户等。用户在经过系统授权后,可以从任何节点进入系统检索信息和提取数据,且能够在节点权限范围内发布信息或修改信息。不仅由管理员指定的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运营,开展财务数据管理工作,外部的审计单位、税务稽查等部门也可以通过外部端口进入系统,核查高校财务管理情况及数据的真实性。在智能化财务系统中,各项工作均可以远程在线完成,因此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应用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财务系统应用层终端可以是电脑、移动智能手机、平板和其他的用户端口。用户在经过授权后可以从不同端口登录到系统,而利用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机制可控制各个节点的操作合规性,有效保证检索数据、录入数据及修改数据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兼容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技术,因而有效解决了财务系统应用层可能存在的用户数据录入、数据共享和交互时格式不统一的问题。此外,通过区块链建立的数据对接机制和数据共享平台,用户在移动端使用App、微信小程序等工具也可进行数据录入、共享等操作,大大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

(三)业务层。业务层是系统的核心功能层,主要包括业务节点和基于智能合约机制的业务模式。(1)业务节点。高校财务系统的用户通过应用层与业务节点建立联系,节点数量可以根据系统用户人数、系统结构与业务拓扑结构的复杂程度确定,每个节点都应具有相同的权限和相同的信息收发功能。节点按类别划分可分为内部节点和外部节点两种,内部节点负责高校内部业务的核算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络;外部节点负责与其他单位进行信息沟通,区块链系统可以授权外部节点的一些权限和功能,以提高协同业务办理的效率。(2)业务模式。各业务节点通过智能合约机制与财务管理系统的预算模块、核算模块及收支模块建立联系,三大模块几乎覆盖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全部业务形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机制,业务系统可自动匹配执行代码,并完成财务数据的录入、检索、调取、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第一,在财务预算模块,智能合约机制以管理者的财务决策和以往年限的历史数据为触发条件,做出全面预算方案,再依据财务部门统计的真实数据修改和完善财务预算,使财务预算更具指导性。利用区块链技术,结合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辅助财务部门和高校的高层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第二,在财务核算模块,通过智能合约机制可生成财务核算报表。智能合约通过写入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的代码、程序和触发条件,具体包括记账过程、成本核算过程、资产清查过程和报表生成过程等,可根据约束条件自动生成财务核算报表。第三,在收支业务模块,通过智能合约机制可实现收支业务的自动记账与存储:根据收支业务记账明细设置账户、设置触发条件,如果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完成记账,且认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那么该笔收支业务即被宣告完成,与之对应的财务数据也将在系统中同步被储存。

(四)数据层。数据层由若干小数据块构成,数据块的数量可根据高校相关财务数据的规模确定,数据层可视为区块链技术下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具有两项基本功能,一是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存储方式,负责存储海量的财务数据;二是负责调用和执行财务数据处理程序。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采用的是去中心化的方式,不同的业务类型可选择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由于数据块的存储方式通常是不同的,因此数据块完成数据处理后,系统会自动加盖时间戳,只有当数据块中全部业务节点审核一致后,相关财务数据才会转换为哈希函数值封装到对应的数据块中。这一数据处理方式可确保高校财务数据的安全性。

三、区块链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升级区块链系统硬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虽然打破了原有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中心化记账模式,但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适应性,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仍可以继续使用,只需要在原有财务系统的结构上增加业务节点并延伸系统的拓扑结构,便可确保各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数据处理权限。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原财务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无需投入过多的资源,财务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便可得到巨大提升。当然,为保证升级后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稳定性,仍需要投入一部分资金对各节点的硬件设备进行升级,如提高CPU算力、加大内存性能、更换性能更强的区块链路由器等。如果财务管理系统的节点较多,还要增强中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和网关的性能,以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通过优化软件,提高财务系统安全性。尽管基于区块链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较好,但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智能化财务系统也将面临来自网络的攻击——由于区块链系统节点众多,受到网络攻击的风险仍然较大。因此,高校财务部门应通过优化软件,提高财务系统安全性。一方面要重视安全防御软件的优化,以增强系统主防火墙的防御功能,提升入侵检测系统灵敏度,当出现恶意程序攻击时及时定位和预警;另一方面要改善各种财务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通过不断地升级软件和提升软件兼容性来减少网络系统的漏洞,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软件防御性能。此外,还需要定期升级各节点的操作系统,确保整个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稳定运行。

(三)实施财务管理过程管控,降低财务风险。区块链技术被引入后需对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做出优化和调整,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实施管理和控制。区块链技术模式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失范风险依然存在,过程管控的理念是对每一条节点链路均实施控制,确保能够识别到风险点,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一方面要对高校财务系统的预算模块、核算模块和收支模块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优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的优势,实现财务信息的充分共享,降低系统性财务风险。在实践中,可先按照内部节点和外部节点分别设置不同的业务场景,再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设定与之对应的智能合约及触发条件。

(四)优化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区块链技术是新生事物,区块链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试点阶段。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数据核算方式,必须满足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且要受到相关法律条款的保护。从现行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来看,还没有针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相关法律条款,国家立法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款、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以优化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制定完善的法律规章与制度规范,既有助于保障高校的基本权益,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对高校财务工作实施监管。

(五)做好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实践,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而区块链技术的专业性较强,因而需要从外部引入或在高校内部培养区块链领域的专业人才,做好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要对高校财务部门人员、其他部门节点数据录入人员等进行专业化的区块链技术培训。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及区块链与高校财务工作的深入融合,高校需要大量既懂财务管理知识,又能掌握基本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以应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综上,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实践之中,是高校财务管理领域的一次变革。基于数据共享、时间戳和数据加密机制,将数据块写入区块链,对于确保高校财务数据准确、安全、完整与有效共享,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高校、政府及相关社会部门有必要加大软硬投入、加强财务管理全过程控制、优化法律与制度环境、做好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更好地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实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立卫,刘翠侠,袁庆禄.高校财务管理与监督的优化及改进———评《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的实施与监督》[J].财务与会计,2021(06).

[2]梁珊,王世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加密资产会计处理探讨[J].财会通讯,2020(11).

[3]程平,王立宇.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大会计应用动态研究[J].会计之友,2020(06).

[4]管亚梅,季春红,吴倩倩.区块链技术对会计方法的影响研究———以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为例[J].财会通讯,2019(25).

[5]徐恪,凌思通,李琦,等.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计算机学报,2021.44(01).

[6]姚玮.基于区块链技术3.0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9(01).

[7]杨润辉.区块链技术在财务共享领域的应用[J].财会月刊,2020(09).

作者:熊一心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