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青年教师教学论文3篇

时间:2022-12-22 10:13:26

导语:在青年教师教学论文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青年教师教学论文篇1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1.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经验高职院校扩招的同时教师配比也随之增加,吸引了大批高学历青年人才投入到高职教育中。这些青年教师第一学历至少是本科,还有些高职院校对应聘教师的学历起点要求是硕士,高门槛的学历设置虽可让师资力量得到保证,但任何事物均存在利和弊的两面性。高学历青年老师之前未接触过职业教育,以前长期生活于高校“象牙塔”般封闭的环境中,加之人脉圈相对单一,对职业教育了解不深,对高职生的思维方式及习惯、知识储备水平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迫切性感知迟缓,而且新入职教师,初为人师大多缺乏教学实践经验,难以将自身所拥有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技能,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种种因素叠加均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构成影响。

2.缺乏足够的教学创新动力青年教师进入高职院校后不仅要忙工作还面临解决个人问题这一终身大事,一旦成家立业后其身份及角色就发生了多重转变,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又要兼顾家庭,能够完成教学指标已属不易,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和多余精力来研究教学创新,也缺乏教学创新的动力。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的教学创新支持力度有限,也是难以吸引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创新的因素之一,以致于青年教师对高职现代化教育缺乏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3.双师型青年教师缺口大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理论教学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拥有双证书或双职称、具备双重能力的教师,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如“教师+工程师”[1]。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技术型专业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的特色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也让“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教育领域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刚需”[2]。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均同等看重。然而,从当前现状来看,“双师型”教师在高职教师队伍中的占比还很低,双师型青年教师的缺口更大,这对高职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构成了一定阻碍。青年老师缺少与企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研的主动意识及相关能力,不仅影响和制约其教学能力的提升,还难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1.严把教师准入关,重视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新入职教师进入高等教育的首要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岗前培训。应聘教师需参加系统而全面的岗前培训,通过考试考核合格后获取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只有通过考核并获得该证书者才可入职,学校应严把教师准入关。虽然新入职教师大多具有高学历,有的甚至是博士学位,有些一出大学校门就进入高职院校工作,但普遍缺乏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相比资深教师存在的差距很大,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在其入职首年,采取一对一结对子、老带新等多种形式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强的老教师给予其指导及帮扶,以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高职教育并吸取老教师的经验,迅速成长为一名能独挡一面、教学技能高强的高校教育工作者。

2.强化高职青年教师终身学习意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高职青年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因此要想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青年教师首先自身就要加强学习。学海无涯,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虚心向学校骨干教师请教,青年教师才能在长期不懈坚持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积累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逐步提升。同时,学校也应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使青年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事业对人才培养质量、对国家前途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更新教育理念,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表率,让教师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技能技术,树立理想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此外,为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高职院校还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评价考核相结合,以提高青年教师对自身师德师风的重视,提高其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青年老师与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距较小,不会形成明显的年龄上的代沟,双方的沟通和交流相对老教师更加顺畅,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年龄优势,与学生加强互动沟通,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良师益友般的关系,这对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具积极促进作用,还能在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吸引和影响学生积极进取,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3]。

3.加大教学创新支持力度,激发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动力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要想取得突破,一方面离不开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学校对教师教学创新的支持。因此,高职院校应完善教学创新的激励机制,对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创新并取得的成效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成绩突出的在教师职称晋升、职位升迁上给予一定倾斜,致力于教学创新的火热氛围,从而感染和带动青年教师,以激发其教学创新的动力,激励其心无旁贷的投入到教学创新改革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还需要其自身不断努力。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其所教学科及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学情来分析,归纳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状况,从中寻找规律,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热情、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

4.注重工学结合,锻炼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壮大奠定基础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青年教师作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仅仅拥有丰富而夯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实践指导。因此,青年教师应不断进取,树立向双师型教师追求和转化的目标,并带着这一梦想,利用寒暑假下沉到企业基层及生产一线中去学习、去服务、去实践,从而让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不断锻炼,并逐步得到提升[5]。同时为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也要与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校企、校所合作关系,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前提条件及锻炼的平台。通过工学结合式的实践锻炼,不仅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深化了对实践教学课程的认识,全方位了解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流程及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的要求,还有助于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从而将自身所学及实践成果转化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之中,推动教学质量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双重提升[6]。此外,高校还可聘请企业的工程师、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一同相互学习和取经,实现双方知识的互补,能力的提升,从而强化教师队伍力量,推动高职教育质的飞跃。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希望寄托在青年教师的身上,其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探索和研究高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对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对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均具深远影响。

作者:王鑫

青年教师教学论文篇2

在推动职业院校发展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发挥着重大作用。大批青年教师投入教育事业中去,并逐渐成为教师团队的骨干力量。但受自身能力、发展平台及学校制度等影响,教学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突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困境,要从青年教师的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学生层面去探究提升途径,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1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界定

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个部分组成。前者包括预测学生的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认知能力;后者包括教师教法的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等专门能力。教师的能力还包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组织力。国内外诸多学者从教师、学生、职业院校等多角度出发,探究教学能力的内涵所在。有学者指出[1],可将教学能力细分为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活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

2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困境

2.1青年教师难以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职称评审制度是青年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对任职条件的评定依据。大多数青年教师均处于中级职称,为满足高级职称评定的条件,青年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科研方面,以求获得更多的成果,却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提升[2]。部分青年教师以科研为重心,把教学当作一份机械式的工作,不讲创新、不搞研究、不做反思、不谈奉献,从而脱离了教学的本质,没有体现人民教师的价值所在,更没有实现教学和科研平衡发展。

2.2青年教师发展平台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均存在发展平台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多职业院校虽设有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和科研处等部门,但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门划分不明确,无法真正解决青年教师的诉求。比如: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轨迹是从学校学习至高校任教,这只是职业发展的初步阶段,而职业院校搭建的平台缺乏针对青年教师长远发展的指导。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方面,由于自身实力与经验不足,导致在青年教师教学效果、科研项目申请等都处于弱势。因此,部分青年教师的发展平台存在局限性。

2.3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匮乏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优质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多数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偏向保守,往往将不犯错误、顺利授课作为出发点,致使其教学能力的提升陷入困境[3]。优质的教学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的结构进行系统的梳理,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还要对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将课程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相结合。但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态度不端正,认为教学设计只是一种形式;部分青年教师完成第一次设计后,在教学实践中很少进行教学反思和设计修改,导致其教学设计能力越来越低下了。

2.4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施效果不佳

当前大多青年教师实施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自主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已实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但部分青年教师无法匹配最佳的方法实施到教学中去。首先,部分青年教师课前缺乏进行学情分析,不愿花大量精力投入教学中来;其次,部分青年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不愿主动去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最后,部分青年教师课下也不愿主动跟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从而导致师生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教学实施效果也越来越差。不灵活的教学演示、不系统的教学组织、不及时的教学反思等情况均暴露了青年教师的课前分析能力弱、课堂应变能力差、课下总结能力低等问题。

3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3.1青年教师能力参差不齐

在不少的“双一流”建设职业院校中,青年教师的任职要求是研究生学历以上即可,但部分青年教师并非师范院校毕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缺乏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能力。除了少数具有天赋的青年教师外,多数青年教师只能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模仿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能力。尽管职业院校会通过入职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讲座等渠道来帮助青年教师进步,但是一方面培训内容繁多,青年教师难以吸收和消化;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重视科研成果,导致部分青年教师为追求工作业绩,将精力大多都投入科研中来,忽视了教学能力提升。

3.2职业院校考核制度不完善

职业院校作为正式组织,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约束”是应该的,但应遵循适度原则。部分职业院校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较严格,强制要求其进行论文发表或课题研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最后无法拿出令学校满意的成果。教师总忙于完成各项考核却弱化对教学的投入,这就丧失了考核的意义。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的主要考核模式,但考核数据的真实性、考核指标的完备性、考核方案的合理性等仍有完善。例如,学生评价占比是否科学,部分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仅凭个人喜好评价老师,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忙于人际关系而漠视教学本身。

3.3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知不够

教学认知能力会直接影响青年教师对学科内容的分析,理论的组织以及资源的整合。青年教师的认知是随着成长阅历、职业发展等因素发生转变的。青年教师通过教学可以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工资收入、职称条件等,但部分青年教师选择安于现状。例如被动地接受学校组织的培训,被动地完成线上刷课,被动地机械式备课,被动的传统式授课,没有真正理解教学能力提升的意义。而教学能力是需要通过青年教师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因此,青年教师只有提升对教学能力的认知,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愿意去探索教学、潜心教学,用心教学。

3.4青年教师教学环节吸引力低下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建立在求知的基础上,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求知对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生转变。一方面,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基本上可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求知需求,对教师的需要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环节吸引力低,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判断能力较弱,缺乏社会认知和较强的防范意识。此外,还有少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一定问题。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青年教师教学环节吸引力低的叠加,促使学生更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4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4.1建立健全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管理制度

职业院校是培养和管理好教师的重要场所,各职业院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都经历了硕士、博士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4]。青年教师对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领域研究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领域具备的不同能力也各不相同。职业院校应根据青年教师的个人特点、学科性质来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下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职业院校发展等方面出发,积极探讨适合青年教师的管理制度。首先,选择课堂效果出彩的老教师,对从事本专业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真正体现“老带新”的价值。其次,青年教师是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但对新入职或教学能力弱的青年教师给予特殊的管理办法。比如减轻教学任务,树立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理念。最后,为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应区分科研岗和教学岗,由青年教师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从而发挥青年教师在职业院校中的差异化作用。

4.2优化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标准

青年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考核制度的约束与激励。当前大多院校的考评机制仍按照传统的“德”“能”“勤”“绩”等标准来进行,这已无法满足青年教师的发展。例如学校的考评人员多由校领导或院领导担任,受主观因素较大,影响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应该成立考核小组,邀请校内外专家和学院考核部门合作,通过学生打分、现场观摩授课、检查备课资料等方式,全面反馈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解决数据失真等问题[5]。在优化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标准时,职业院校应允许青年教师代表参与,使之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标准的优化要建立在多数人认同的基础上,以便在执行的过程中减少阻力。部分青年教师在参加工作初期,难免对工作有疏漏或抱怨,学校应积极鼓励每一位教师并给予指导,而不是依赖考核标准一味地批评与惩罚。

4.3增强职业院校青年教师重视教学能力的意识

青年教师作为职业院校的主要承担者,其自身的能力提升意识会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发展。从学校管理层面出发,学校应积极做出改变,鼓励青年教师把教学作为第一要务的意识;并加大投资建设资源库,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开发校企合作,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等带到教学中来。从教师能力层面出发,按照专业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并以此带动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的教学经费与教师教学能力意识培养密切相关。青年教师大多在三十岁左右,一方面身兼家庭、工作及社会的多重压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收入低下,经济上容易入不敷出。部分青年教师为减轻生活压力,选择在寒暑期做兼职,把赚钱当作目标,忽略对教学能力的重视。职业院校应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保障青年教师的生活条件,培养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的重视。

4.4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随着职业院校教学的不断改革,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传统的章节式内容难以进行优质的教学设计,教师应灵活地增删内容,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只获得了片面的知识和抽象的概念,无法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联系,因此,要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积极进行改变。青年教师在讲授新理论时,应把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置于更高的地位;在教学方式上,转变课堂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应围绕教学设计,贯通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提高“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6]。可见,教学设计能力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学生课堂参与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院校应重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总之,职业院校的发展正在面临不断改革,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应积极突破教学能力发展的困境,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院校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李欢欢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青年教师教学论文篇3

1研究背景

作为中职农业学校,应该要抓住这个契机,围绕现代农业、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专业和专业群,培养乡村振兴的产业带头人和高层次高素质的农民队伍。不论是基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还是基于中职学校学生毕业生就业质量、拓宽就业渠道,都亟须提高农业类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中职学校农业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问题也随之受到重视。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农业青年教师如何切实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和培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中职学校农业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探究提高中职学校农业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是促进中职学校农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提升中职学校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以及提升中职农业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2中职学校农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2.1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中职农业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农业类大学或者综合性大学农业专业,具有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通过招聘考试进入学校任教,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学术素养。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专业教学以及学生教育充满活力与自信,执行力与亲和力强,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学方法、教育技能,缺乏教学经验,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不恰当,教学语言组织能力较弱,口头语较多;对学生的心理了解不够,遇到紧急教学事件时,易紧张和急躁,缺乏处理事件的艺术;课堂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大多数青年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足,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仅仅在大学阶段参与过短暂实习,在指导学生实训时,仪器操作不熟练,甚至边学边教,进而影响实训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2.2对农业职业教育了解少,发展目标不明确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校、高职农业教育,它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高素质技能人才。中职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程方面存在偏科的现象,但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强,对农业专业课程接受程度高,兴趣浓厚。新时代的发展对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需要在角色转变、手段更新、观念强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入贯彻职业教育发展理念[1]。青年农业教师进校后首先考取教师资格证,还要考取花卉园艺师、大地测量员、花卉绿化工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职业学校新教师培训,了解职业教育特点、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掌握学生的学情、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根据青年教师一三五考核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计划,朝着省市县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方向努力,成长为成熟型教师。青年农业教师积极向名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虚心学习,多听课、听好课,参与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职业学校课程改革。

2.3工作压力大,事务繁杂

青年农业教师在进校后,除了承担理论课程和实训教学,还需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参与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实训室建设、参加课堂教学大赛、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工作对于新教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以技能大赛为例,中职农业类技能大赛包括蔬菜嫁接、手工制茶、家禽病理解剖赛项。青年班主任作为参赛教师,每天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管理工作后,还要见缝插针,抽出时间进行技能训练,临近比赛时,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年复一年的参赛压力和工作压力都让青年教师身心俱疲,参加新教师培训、下企业培训、职业教育教学培训等。因此,要体谅和关爱青年教师,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让青年教师沉下心来、安心教学,成为新一代职业教育的领头人,推动职教事业繁荣发展。

3中职学校农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结构

中职农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的发展,农业青年教师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能力的发展。通过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位发展,反映的是中职教育理念的不断迭代更新,通过查阅资料,优化并制定了中职农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见下图),规定了中职教师应具备基本素质、基本技能、教学能力、专业岗位能力4项能力模块及17个能力子模块构成。中职农业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型的专业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教学能力。(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和考评、评价体系,规范双师型青年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2)职业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培养中职青年教师自身的职业理想信念、一丝不苟、扎实学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把工匠精神内化,融入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当中。(3)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提升。加强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先进的专业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组织生产能力、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和素质。(4)通识知识的掌握。教师加强课堂基本功训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增加对课堂的把控能力。

4中职学校农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4.1课堂教学大赛和专业技能竞赛考核双师型农业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鼓励农业青年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积极参加市、省、全国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大赛。认真研究比赛方案,选好课题,研读中职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参透教材、打磨教案,以赛促教,提升青年教师团队教学能力。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林牧渔组类别,设置艺术插花、园艺、手工制茶、蔬菜嫁接、家禽病理解剖等教师技能大赛赛项,青年教师积极踊跃参赛,提升专业技能。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插花花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茶叶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林业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礼仪插花等项目,聘请行业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赛前指导和技术交流,通过竞赛不仅检验了双师型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还达到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4.2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中职农业青年教师发展

农业青年教师在新进入中职学校工作时,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一年、三年、五年规划,倾听教师的需要与情绪的发展,让教师自主设计专业发展的目标、内容、过程与方式,明确发展的责任,充分激发教师的潜能。农业青年教师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构建青年教师培养激励机制是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业务进修、学术交流、评优评先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在教学、竞赛和科研上取得成绩的“双师型”青年农业教师。今年江苏省教师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规定,申报高级讲师及以上任职资格的人员,获得省级教学大赛一等奖或以上的教师,可以直接进行职称评定,鼓励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在制定激励措施时,既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机制,又要使青年教师获得工作认同感、尊重感、归属感、安心教学。设立教师年度考核标准,参加全国、省、市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比赛获奖或者指导学生获奖,主持省、市、区教育教学课题、发表科研论文、编写教材,参与省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修改与制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都纳入考核中,对于考核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推动青年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

4.3建立中职农业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双导师制培养体系

实施校内校外双导师培养机制,选聘省、市农林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和学校资深教学名师为校内导师,负责青年教师入职前培训,入职后教学指导工作,通过听课、讲课、评课、讨论交流、实训指导[2],帮助青年教师尽早掌握中职教学特点,形成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互学互进的团队、打造凝心聚力的文化。拓宽校外导师选拔的范围,与省内外专家学者以及行业技术能手合作,建立校外导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定期为青年教师提供实训操作指导,指导青年教师了解农业行业前沿技术,充实课堂内容,吸纳优秀双师型青年教师加入工作室。鼓励符合要求的青年教师参加省、市、区名师工作室申报,早日成长为新一代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4.4由中职学校牵头,构建地方政府、高校、高职、行业企业“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卓越中职教师培养需要政府(Government)、高校(Uni-versity)、高职(College)、企业(Enterprise)和中职学校(School)之间的协同合作,即需要进行G—U—C—E—S协同培养[3]。学校牵线搭桥,利用区位优势,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设城乡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进行“3+2”“3+3”“3+4”学制深度合作,学校多次做有关农业类教师专业成长教改成果汇报,改革理念被其他学校认可。三年来,省外有辽宁省陈振锋双师型教学团队、安徽省周建平观光农业经营教学团队、陕西省赵良东现代农业教学团队、浙江省湖州农业学校教学团队、杭州市旅游学校教学团队等前来调研30余次。青年农业专业教师还赴辽宁凌源职教中心、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溧阳中等专业学校进行技能大赛和教学比赛交流学习。这些都为农业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核心、持久的动力,内外合力推动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我校中职农业青年教师加入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著名农业专业赵亚夫担任总顾问的“亚夫团队工作室”,这是江苏省第一个中外合作培养乡土人才的人才建设模式。亚夫科技服务团中的农业专家来自于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农科院、农技推广站、句容市中等专业学校等,涵盖了高校教师、职业院校教师、一线技术人员、通过线上交流、实地指导、技术帮扶等形式共同为农户开展精准化服务。亚夫科技团队不仅在农技服务上对农民进行“传、帮、带”,同时为中职青年农业教师提供了向行业专家学习的平台。

4.5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政策引导力度

实施平台促进机制,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根据青年教师专业及所授课程将其安排到相应岗位的企业进行实践。布置实践要求及作业,与企业共同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考核,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打造高质量产教融合平台,使校企融合能够实现“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培育产业、引领产业”,按照“专业与行业对接、技能与岗位对接、课程与产业对接”的思路,设置专业综合实训,引入企业课程,加强学生培养的针对性[4]。农业类企业与中职学校合作目前处于磨合阶段,正在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双方合作共赢长期有效的机制等。以园林专业为例,教师在进行园林测量以及园林植物栽培课程授课时,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理论和实操学习,在掌握知识点后,与校企合作企业联系,将教师和学生安排到真实工作场景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建立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既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发现了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成果。除了在实训方面,校企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举办“精工巧匠进校园”活动、与中职专业课教师共同制定实训手册、派驻企业师傅进行青年教师技能指导、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发专业实训课程,建立订单培养班、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工作室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紧扣社会经济和当地区域经济特色发展的脉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增强职业学校育人厚度与深度,培养德技兼修的职业技术人才。通过对中职院校青年教师能力、资格和技能,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自我提升、学习、激励,才能实现教学能力质的飞跃,才能真正促进中职学校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杰斌,谭鹏程,黄元香.基于校企双导师制的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9):52-54.

[2]苏辉,陈爱午.新时代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意义、现状与提升策略[J].职教通讯,2020(10):85-90.

[3]张翔.U-S共生性合作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4]乔丽芳,姚连芳,张毅川.基于AHP的中职园林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期望评价[J].现代园林,2008(12):61-63.

作者:赵越 蒋国敬 付明强 单位: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