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0:07:41
导语:在医院后勤管理范文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引言
现代医院呈现出多院区、多职员、多病患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维系如此庞大系统的正常运行。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融合,应用在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上,建立涵盖后勤所有服务、辐射后勤所有数据、统筹三个院区后勤所有业务的后勤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有利于推进智慧后勤和绿色后勤建设[1]。同济医院打造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推动了后勤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科学管理工具分析应用数据,促进了后勤氛围向学习型和研究型转变;有效提升了服务效能。
二、医院后勤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2019年3月,国家卫健委首次明确界定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面向医务人员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二、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三、面向医院管理者的智慧管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2]。由此可见,推进医院信息化管理,是新时代的大势所趋。医院智慧管理作为“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服务效能和服务满意度、减员增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和精准化、强化外包服务质量监督以及保障安全生产与安全运维等五大方面[3]。医院后勤属于医院智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包含设备设施管理、运行保障管理、安全保卫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楼宇管控等后勤服务管理[4]。医院后勤信息化通过梳理后勤工作过程中完整的工作流,将各种独立的工作进行整合,以信息管理链的方式实现工作流程闭环控制,通过规范化重组最终达到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5]。利用现代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打造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全方位全范围管理和监控医院整体运行过程。这对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强化人员管理和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同济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同济医院目前有三个院区,分别为同济医院主院区、光谷院区和中法新城院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目前在职员工9800名,编制病床5613张,62个临床、医技科室。庞大的系统加上医院机构的特殊性,给后勤系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医院一直在探索新的后勤管理发展模式,积极推行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医院遵循“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建设后勤调度中心、数据中心和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后勤精细化管理。同济医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过程,投入大量包括人、财、软件和硬件设施等资源,则成相关部门进行全面需求调研,大力进行使用推广和持续优化,使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平台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设计四个应用层、服务层、网络层和设备层四个层级,包含七大模块20多个细分功能,七大模块分别是:后勤一站式报修服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机电设备运行监控、放射诊疗医疗设备管理、能耗监管模块、医用被服芯片管理、工程管理。系统共分为五期分步上线,受众主要面向医院内部员工,可同时在PC端和移动端使用,方便快捷。基于多院区模式的扁平化的一站式后勤服务支持电话、手机和网页等多渠道报修受理方式,业务涵盖了空调、配电、热力、供氧吸引、电梯维修等全部后勤报修场景。平台打造基于闭环管理理念的后勤一站式维修管理模式,在临床科室、后勤一站式服务中心和维修班组三者之间实现维修进度和反馈评价双向闭环。通过无纸化办公的方式实现报修全流程节点管控,确保维修服务的及时性,提高了维修服务的高效性。在成本控制方面,维修材料与维修诉求单自动关联,通过条形码实现出入库管理,防止流失滥用的现象;规范的后勤服务计价标准和维修款报账流程减轻了费用核算的工作量;话务数据和接线员KPI指标考核,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统计报表功能方便了后期复盘和人员考核。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设备维修、设备巡检、设备保养和机电运行监控等四大基本功能。设备维修数据库记录了维修记录、维修费用、维修质保期和维修台账等基本内容,做到有案可查。设备巡检管理制定了标准化的巡检线路、可衡量的巡检内容和即时化的巡检结果,利用PDA巡检保障设备运行稳定,降低了设备故障率。设备保养管理设置了周期性的设备保养计划,自动提醒和手机上传保养内容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机电运行监控平台涵盖了锅炉系统、液氧系统、空调系统、配电系统和电梯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搭建机电运行监控平台,改善运行模式,降低了运行维护的成本。建筑能耗监管平台覆盖全院25栋大楼,实时掌握各科室的水、电、气能耗和费用信息,实现医院各科室能源成本核算,并以此指导各种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平台通过该功能成功定位了医院漏水点,并且以实际数据指导调整供暖季送暖温度。耗材管理平台实现基于“淘宝模式”低值耗材闭环管理流程和建立高值耗材信息化全流程闭环管理流程,建立耗材信息化全流程闭环管理方案,引入耗材智能化管理,实现可视化数据分析与看板管理。平台通过安装物联网数据采集器,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实时识别CT类设备、MR类设备和ECT类设备状态和工作信息,并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融合多信息系统数据,实现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搭建的医疗设备智慧管理云平台,与HRP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信息同步更新,与后勤运维平台无缝对接,直观展示设备使用状态和绩效分析。医用织物采用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其芯片化管理。相比传统的人工清点,PDA清点可实现不拆包批量清点,手写单据到打印单据的替换只管准确。数据云端化帮助洗涤部门提前安排生产和同步配货,配货品种规格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此同时,芯片化可以实现织物流转信息全程追踪,明晰界定丢失责任,降低丢失率。医用织物定期盘点为优化织物管理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数据统计可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智能医废系统实现医疗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流程管理,杜绝流失。利用带标识码的扎带对医废垃圾袋进行封口,全程追溯。数据一键上传,过磅自动计重,监控及报警数据推送至手机APP。GPS监控路途重量改变,锁定时间、地点、重量等数据信息进行异常报警。确保了医疗废物安全转运处理。以上七大模块基本涵盖了同济医院后勤所有业务。运用互联网和管理科学的技术手段,通过信息关联、工作流程优化、关联业务整合等举措,将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抽丝剥茧,摒弃了传统业务处理方式低效沟通、信息传递慢、流程开环等缺点,去除了与业务本身无关的一些工作量,达到了降低业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明确责任界限、透明工作流程的目的。平台为同济医院平稳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后盾。
四、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特点和优势
同济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总结来看具有五大特点和优势。如图2所示为平台数据系统,利用强大的基础数据库,存储了房屋、设备、人员、话务、经费卡等基本信息,在业务上通过流程和制度的标准规范,实现了全院全员后勤业务统一规格标准,提高了组织运作的效率。图2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系统平台建设过程中,制定标准化的编码规则,确保数据格式的统一;通过人员信息关联原人事系统、经费卡信息关联原财务系统等方式,实现归口管理,达到数据来源一致;针对系统中使用到的现实名称(如1号楼(老住院部))进行统一,确保信息规整。涉及的业务流程根据后勤标准化工作指南中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为原型固化信息系统业务流,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持续优化的业务流和工作流反馈修编服务指南。利用自主产权的程控交换机打造统一的话务通信系统,多家运营商同时接入,目前已有5000门办公电话座机与10000个移动电话用户接入,使用短号免费互通互拨。与此同时,程式化的数据链提供的数据查询功能为查询业务进度和排查问题做到了有据可依,统计报表功能注重数据统计分析,提供的数据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合理决策。
五、同济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效
同济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自建成上线以来,成效显著,在业内和社会取得了一致好评,多次受邀进行建设经验分享,被《健康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多次取得各种奖项。平台利用信息化推动后勤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三院区同步实施维修工单无纸化,大大提高维修及时性与维修满意度;通过采集和分析能耗数据,实施节能举措,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实施芯片管理系统后效率大幅提升,配货、盘点准确率更高,医用织物丢失率得到有效控制;被服芯片管理大幅降低院感风险,织物微生物菌落检出率远低于行业标准。利用科学管理工具分析应用数据,学习型与研究型后勤氛围浓厚。注重论文撰写及课题研究,研究型后勤初见成效,成果在《中国医院》《中国卫生质量管理》《中国数字医学》《医学与社会》等各类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后勤质量管理的论文23篇;注重论文撰写及课题研究,研究型后勤初见成效。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平台助力医院减员增效,改变管理模式和服务意识,解决了后勤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老龄化的问题。患者就医体验、临床体验感得到大幅改善,满意度逐年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得到医院一致认可,后勤团队多次获得医院管理“杰出团队奖”。
六、结束语
同济医院通过完善后勤基础数据,优化工作流程,建成了基于环节质量管理的后勤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后勤精准化服务。该平台涵盖了后勤所有的服务,通过调度后勤各科室提供的服务,实现统筹安排、分派服务;辐射了后勤所有的业务数据,强大的数据库中心,对设备、人员、物资进行追踪管理;统筹三个院区,执行“后勤服务一号通”的模式,方便临床快速解决各类后勤服务问题。平台建设的成功给大型医疗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先进经验。
作者:陈思婷 吕秋璇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医院后勤管理篇2
医院后勤日常工作包括:建筑设施的维修、自来水供应、电力供应、供热、燃气供应、食堂运行、车辆管理、安全保卫、消防监控、院内绿化、保洁、灭害、被服洗涤、停车场管理、电梯维护、医疗垃圾管理、房屋产权登记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调配、使用和维修、消毒、缝纫、修补、办公用品和水暖耗材等物资的申请、采购、供应、保管、领发、报废等审批、污水、污物的处理、烟尘排放量和污水的处理、进修、实习、参观人员的生活接待、医院科研、教学所需动物的饲养、购买、供应、协助有关部门管理太平间、生活垃圾管理、危险品管理、节能降耗、确保通讯设备及闭路电视等设备、设施的正常作用与安全运转、防止漏电、漏气、漏水、中央空调、中心供氧的安装(部件)与维修、保证空调正常工作等。随着后勤工作的日常运行会产生众多的相关资料,其中有些资料具有保存价值需要建立档案。本文就医院后勤档案收集、管理以及利用工作谈些认识。
一、医院后勤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性
(一)医院后勤档案收集是医院后勤工作的基础
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的顺利开展都是与后勤保障工作的强有力支撑密不可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的发展变化是十分巨大的,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医院后勤实际工作中多数工作完成后未能及时形成文字材料存档,随着医院后勤人员工作岗位的变化、新老更替等原因,留存在记忆中的相关信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忘,导致医院后勤档案收集的不完整。如果医院后勤档案资料收集的不完整,就无法了解医院后勤工作的全过程,无法顺利开发利用医院后勤档案,无法发挥医院后勤档案的价值。医院后勤档案资料收集的是否完整,决定了医院后勤管理基础工作是否牢靠、准确。
(二)医院后勤档案收集和利用决定了档案利用水平的高低
医院后勤档案资料收集的是否完整,决定了医院后勤档案利用的基础是否牢靠,在此基础上档案利用思路决定了医院后勤档案利用水平的高低,档案利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医院后勤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医院后勤档案建立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档案利用,医院的建筑设施、各种保障设施等项目的维修需要参考相应的图纸,明确供电、供水、排污等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各项维修工作离不开医院后勤档案资料的辅助,离开医院后勤档案资料的辅助,维修工作会因相关资料的缺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工期也会相应延长。建筑设施的维修合同、高压变电所电力代维合同、电梯维护合同、绿化合同、保洁合同等各类后勤保障合同,都是在合同纠纷中维护医院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依据需要妥善保管。完善的水、电、气等方面的消耗档案是医院节能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节能指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落实节能工作,才能科学有效地节约能耗、减少浪费、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二、医院后勤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医院后勤档案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大多数负责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的领导,对后勤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领导不重视,致使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建立后勤档案的意识不强,管理后勤档案的意识淡薄,导致应该建立档案的项目没有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的档案没有及时移交档案专门管理部门,在工作中由于管理不善造成部分档案缺失不全的现象经常发生,无法充分发挥医院后勤档案的参考辅助作用。随着国家对医院的扶植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医院原有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为社会提供健康服务的需求,为满足为社会提供健康服务的需求,医院除了新增建筑设施外还会对原有建筑设施的局部甚至整体结构进行维修改造重新调整布局,可能致使建筑设施的原貌发生改变。如果原有建筑设施的建筑结构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以及供电、供水、排污等地下管线等相关数据档案资料没有建档或缺失不全,会使医院后勤档案资料利用价值大大降低。不仅会给建筑设施维修改造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医院后勤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多数医院后勤部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都不是专人负责,是由医院后勤人员兼职完成。而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往往只擅长本领域业务技能,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方面的工作知之甚少,容易导致应建档的资料未收集保存,或虽然建档保存,但收集的资料不完整。当医院后勤人员工作岗位变动时,由于其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档案管理方面知识的缺乏,以及档案工作交接的繁琐,导致虽然工作交接了,但档案移交时没有履行交接手续,还有时因保管档案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档案保管责任,容易使后勤档案资料存在丢失的风险。
(三)医院后勤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多数医院没有建立后勤档案管理制度,或者虽然有后勤档案管理制度但不是十分完善,在后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等方面也没有明确规定,满足不了医院对后勤档案利用的需求,从而制约了后勤管理水平。医院管理层也没有将后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等方面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没有制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的约束,后勤工作人员一般不会主动将后勤工作信息形成文字材料立卷保存,这就造成了后勤档案资料不完整。多数医院后勤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到医院档案室借阅档案资料,需要后勤主管院长、后勤部门负责人、院长办公室负责人、档案室负责人等相关领导签字手续繁琐,因为没有制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的约束,为了使用起来方便索性就将本部门所收集的档案资料存放在本部门,不及时上交医院档案室。而有时会因本部门保管档案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档案保管责任,容易使后勤档案资料存在丢失的风险。
(四)医院后勤档案信息化水平较差
虽然大多数医院信息化发展较快,在医疗信息管理、实验信息管理、电子病历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但是在医院内部信息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尤其是给后勤部门所配置的计算机大多都是其它部门淘汰下来的配置落后的设备,上网速度慢无法达到档案信息化的硬件要求,更无法实现档案信息化。在后勤档案管理方面仍处于手工操作,保存纸质档案的阶段。在信息化方面无论是硬件还是管理都远远落后于医院其它领域。
(五)医院后勤档案利用率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由于后勤档案资料收集的范围比较狭窄,除了建筑设施维修等少数资料收集的相对完整外,其它大部分都收集的不完整。因此还有相当多的资料被忽视,没有被收集起来建立档案,更不可能被充分开发利用。
三、提高医院后勤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措施
(一)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医院后勤档案重要性认识
采用邀请高校、档案馆专家举行有关后勤档案重要性等方面的讲座、播放宣传片、参观后勤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结合本医院或其他单位在合同纠纷中,因为出示相关后勤保障合同这个有效法律证据,为本医院打赢官司挽回不必要损失的具体案例;在维修改造过程中,由于相关图纸等资料的缺乏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以及工期延长等具体案例的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从而在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两方面提高医院领导和全体后勤工作人员对后勤档案重要性认识。
(二)加强档案业务培训,提高医院后勤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为提高医院后勤档案管理人员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应当由医院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或外请高校、档案馆专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医院后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使之能够胜任医院后勤档案管理工作,为医院后勤档案收集完整提供技术保障,为提高医院后勤档案利用奠定基础。
(三)改进绩效考核内容,完善医院后勤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管理后勤工作的领导,要重视后勤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定年度后勤管理工作计划时,要加入后勤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制定后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等制度,确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时间和保管期限等标准。将后勤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等方面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从制度上激发后勤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后勤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针对外包服务业务,在签订外包服务合同时增加相关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等方面内容以及相关的违约质保条款,用订立合同的方式解决外包业务的后勤档案的建档问题。
(四)加大投入,提高医院后勤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配备计算机、扫描仪等功能先进的设备,以适应后勤档案信息化要求。将高速扫描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信息化先进技术引入后勤档案管理中,利用扫描仪将纸质档案资料扫描成电子文件,形成纸质档案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保存后勤档案,杜绝了因纸质档案破损、丢失给后勤管理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医院内部局域网,可以将电子版后勤档案提供给几个需要部门同时利用实现共享,提高了后勤档案利用效率。
(五)加大医院后勤档案资料收集范围,开拓档案利用思路
医院后勤资料收集不能局限于建筑设施维修等少数领域,还应该扩大后勤资料收集范围,加大建立后勤档案力度,开拓后勤档案利用思路,充分发挥后勤档案作用。就拿简单的照明灯具来说,如果医院后勤部门为每一处照明地点进行编号建立档案,登记每次更换灯具的时间、灯具的型号及生产企业。电工更换灯具时通过查阅该照明地点的档案,根据历史资料可以得出该照明地点灯具的平均使用寿命,如果发现某种灯具使用寿命超过或达到平均使用寿命说明该种灯具质量优质或合格。但如果发现某种灯具使用寿命明显短于历史平均数据,就可以得出该厂家生产的该种型号的灯具质量不过关的结论。应将该信息反馈给采购人员,下次采购灯具时就可以将该灯具的生产厂商排除在招标入围供应商之外,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采购资金的浪费。如果下次采购人员仍然从该生产厂商购进该型号灯具,或更换新的生产厂商后灯具的质量仍然出现质量问题,则说明采购人员与灯具生产厂商有可能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应当向主管后勤领导和监察室汇报。由医院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如果发现存在经济问题,按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已经触犯法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由此可见,建立后勤档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采购资金浪费,一定程度上减少物资采购领域的腐败问题的发生。
(六)进行监督、检查,做好后勤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
为保证制度落实的效果,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由医院监察室、档案室等部门组成检查小组,对医院后勤档案工作完成情况和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责令后勤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工作中予以改进,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水平。做好医院后勤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为了更好地提高本医院后勤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水平,不仅需要在本医院内部及时总结经验,还应走出去向后勤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先进的单位学习。总之,医院后勤档案在医院管理中能够起到很大作用,开发利用的空间还很广阔。
作者:康金伟 单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医院后勤管理篇3
1研究背景
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目前,该疾病已经被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且对于该疾病的管理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1]。2021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反扑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西安交大一附院)积极应对,火速行动,科学统筹,按照国家、省、市疫情防控下发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工作部署,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原则,坚持做到疫情防控和救治普通患者工作两手共抓。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治的一线主战场,后勤保障无疑成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支撑部门。医院诊疗环境的感染控制是否到位、医用物资的供应是否及时、医务人员基础生活物资供应是否周全等多方面,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映出医院后勤保障应急管理的水平,而医院后勤保障应急管理的水平则直接影响医疗救治效能的发挥。因此,后勤保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以确保职工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院后勤保障管理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新冠疫情中医院后勤保障应急举措
2.1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西安疫情来袭,西安交大一附院组织近500名医务人员整建制接管西安市胸科医院8个病区,再次筑起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防线。同时派出24批次共计765人参与社会防疫和核酸检测工作。在院本部形成“双重架构、三层推动”的运行模式,由医院党委院长办公室、组织统战部、医务部、人力资源部、总务部及临床专家组等多部门组成的“两地四院”挂图作战防疫指挥中心共同决策部署,重启医院健苑楼作为隔离病房,将南院区作为闭环人员管理专区、肿瘤大楼手术室作为确诊病人专用手术室。自决策下达仅用10天时间完成整个健苑隔离病区的改造,于2021年12月27日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前新冠肺炎发热门诊收住的第一批患者开始陆续进驻病房。隔离病房改造期间,我院一方面抓紧完成病区改造,另一方面对医护人员积极进行院感防控培训。因疫情原因,我院多部门工作人员被封控在家,非战斗性减员情况十分严重,在人员配备极度紧缺情况下,由后勤保障部部长牵头,形成工作专班,保证改造工期按时交付。同时根据隔离病房所需设备及物资,多部门联动进行多方协调,采购相关物资,配足配齐急救、抢救、防护装备、消毒用品等储备,尤其是隔离病区、重型、危重型收治病房的医疗物资储备。
2.2规范防控流程,落实防护措施
2.2.1规范防控流程
为进一步确保医院人流量管控,疫情期间医院普通门诊采用低流量全预约模式正常开放,其中发热门诊、急诊科、儿科24h开放,打造“发热门诊、急诊、普通门诊”并行的三线就诊体系。划分隔离病房、普通病房不同收治区域,依据健康码,将患者分为红、绿、黄三级进行分级管理,在有效保障患者就医前提下杜绝院内交叉感染。一是严格实行入口处人员筛查。强化门禁管理,做好医院三大关口大门关、楼宇关、病房关的把控。针对医院院感防控与医疗流程的要求,保卫部提高门禁管理等级,对医院大门、门诊大楼以及病区分别给出不同管控要求。二是严格实行人员分流。医院共有三个大门和一个车辆出口。疫情期间,每个大门分流不同人群,设立员工专用通道及患者专用通道,尽可能减少就诊病患、医务人员和其他入院人员的交叉感染隐患。在每个入口处设立检查点,检查小组由执勤保安和执勤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对来院人员的分流、筛查和放行工作。疫情期间,除医院救护车、必须物资运输车辆外,其他车辆一概禁止入院。此外,门诊大楼地下车库与门诊大楼的连通全部断开,实现物理性隔离。三是严格执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验。凡进入医院的人员(含本院职工)必须接受体温检测。在医院各入口处设检查点,严格按照预约码、行程码与健康码进行分类管理。安排数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体温检测、查询健康码、预约码、工作证明、48h核酸证明等任务,对于佩戴口罩不合格者,健康码、行程码、工作证明、核酸检测报告等不符合入院标准者,不予入院,其中急危重症患者由医务人员评估后走应急通道进入。
2.2.2落实防范措施
医院除了在大门口设立筛查点之外,门诊大楼入口处严格落实二次体温测量及筛查工作。一是分层筛查、分层管理。医院对就诊患者实行分层筛查、分层管理措施,坚持对普通疾病患者的救治和新冠肺炎患者排查两条路线,切实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普通患者医疗就诊需求的同时,避免与新冠肺炎患者的交叉感染。二是实行一室一医一患。一室一医一患作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门诊诊室实施原则,进入诊室时医生对患者再次进行流调筛查,对于候诊患者要求在诊室外隔位就坐,候诊间距保持1米以上。门诊恢复低流量开诊后,后勤保障部门安排专人每天对物表和环境进行定时、定期消杀工作,并根据就诊患者就医需求,进行梯次开放、动态调整,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就诊需求。三是病区哨岗前移。所有病区将入院告知处前移至病区大门口,由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患者、陪同人员等所有进入病区人员的告知及登记筛查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普通病房三个杜绝、三个允许及一床一陪护管理制度,减少人员的交叉感染风险。
2.3严格闭环管理,防止医院感染
发热门诊是防控急性传染病期间专门用于排查疑似传染病患者、治疗发热患者所启动的预防预警机制[3]。只有将风险种类发生的概率和危险等级进行仔细甄别,并结合医院后勤管理自身特点,从事先、事中、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形成闭环管理[4],才能有效降低后勤管理风险。我院为尽量减小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对医院正常运行产生的影响,及时建立健苑隔离病房,将其与普通就诊患者诊疗区域进行地理隔离,从而实现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一站式闭环管理。为避免交叉感染,隔离病区拥有独立的污水系统、采血室、核酸取样室、观察留观区,让患者在健苑隔离病房区域内即可完成建档、缴费、治疗,观察等诊疗项目。在诊疗中发现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由专人引导并使用专用通道,全程跟踪消杀护送至感染性疾病科单间隔离病房,一经确诊,立即启用负压救护车将其送至确诊隔离指定医院进行治疗。保证完全断绝与其他患者及无关人员的接触,最大程度上避免交叉感染,降低其他患者到综台医院就诊的感染风险。
2.4强化培训管理,降低感染风险
后勤管理者的能力素质、管理组织模式、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程度、管理方法及后勤设施设备状况等主客观因素[5],都是医院后勤管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而后勤保障人员特别是保洁人员、陪诊人员的普遍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因此,加强对此类人员的防控意识及防控安全培训尤为重要。疫情暴发后,我院后勤管理部门迅速集结,组建应急小组,对全院后勤、安保、运送、保洁等人员提出明确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的宣传,增强后勤人员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的认知。分批、分级组织后勤人员学习全院感控方案及工作流程。不同区域设置不同防疫等级要求,最大程度上避免后勤工作人员感染。
2.5规范医废处理
医废是医疗管理活动中最易被忽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特殊时期,要对医废运输的工作人员提出更加严格的防护要求。一是加强个人防护,运送过程中必须佩戴口罩、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护脚套、防护服等全套防护设备,保证医废工作人员核酸每日一测。二是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路线和时间回收处理医废。三是将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医废进行分开回收、独立存放处置,并严格做好登记工作。
3新冠疫情中医院后勤应急管理成效
3.1完善了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机制
后勤部门高度重视应急管理,针对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风险点,制定后勤保障应急预案,通过严格的上岗资格管理、目标责任制管理、信息化辅助与痕迹管理等相关制度,降低后勤保障风险[6]。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紧急状态下,为实现有条不紊地迅速推进疫情防控应急管理工作,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后勤部门全员众志成城、不惧困难,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成为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后勤部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及时调工作整策略,以应对疫情不断变化、升级的防控要求,不仅提高了后勤队伍凝聚力,也使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3.2提高了后勤应急处置能力
依据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需求和医院总体的应急部署,后勤部门未雨绸缪,通过科学高效的安排,及时完成健苑隔离病房的基础设施改造工作,为后续疫情防控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奠定了基础。防护物资与医疗设备的及时供应、核心岗位的有效运行和维护、防疫工作者连续的应急值守,均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后勤保障服务。面对此次疫情防控中不断变化发展的新需求、新挑战,后勤保障部门毫不退缩,不断探索,科学调控,竭力为医院提供高效、专业的后勤保障服务,大幅度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使得后勤部门处理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4总结
西安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对医院应急体系的一次全面考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西安交大一附院后勤保障部门积极迎接挑战,及时迅速启动应急管理机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公立医院履行救治患者、承担抗击新冠疫情的社会职能与社会担当。随着西安社会面病例基本清零和疫情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后勤保障部门也应及时总结管理经验,预先思考疫情后恢复期的物资及人员安排。例如,改造后的隔离病房如何安全顺畅地恢复正常收治普通患者,面对可能的疫情反弹应当如何强化应急管理举措,常态化的疫情防控背景下怎样实现后勤保障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这些问题都应当成为后勤管理者开展战略性规划需要思考的议题。总之,加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满足医院在应急或高峰时期的不同临床需求,始终是后勤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院后勤管理保障永恒的研究主题之一,本文愿做引玉之砖。
作者:高强 施维思 宋冰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