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15:39:03
导语:在初中体育教学论文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政策的不断落实,初中体育课程的地位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就使得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并肩负起了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任。对此,体育教师要想更好的落实德育教育,就需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要深入挖掘出体育知识中的德育要素,同时,通过创建丰富的体育活动向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培养,进而提升他们的体育综合能力和体育道德修养,并借此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强健的体魄。
一、利用竞技类体育运动,锻炼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在初中体育课程中,体育运动的种类相较于小学来说会更加丰富,而且,其运动的强度和难度也会逐渐提升,而这不仅可以起到有效的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还能更好的提升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拥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并借此提高其面对失败的勇气,增强体育综合素养。初中体育教师要想使此类德育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就可以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创建竞技类体育比赛,让初中生在实战对抗的过程中形成坚毅的品格,与此同时,体育老师还需要在竞赛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引导,帮助他们减轻面对失败的挫败感,让他们能够正确看待体育比赛中的成功与失败,从而提升其心理抗压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1]。例如,在田径训练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初中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创建4*100米接力竞赛活动。体育老师先把班级学生按照综合运动水平分成多个竞赛小组,然后让每组学生自行安排成员的参赛顺序,之后再让他们根据竞赛要求进行接力比赛。在比赛结束之后,体育老师不仅要对获胜队伍提出表扬,还需要对失败队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要帮助他们调整赛后的心态,并使这部分学生不再害怕失败所带来的心理上和思想上的打击,同时,能够用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知道失败与成功都是成长道路上必然会经历的事情,进而提升其抗挫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借助多样化体育游戏,培养学生体育道德修养
初中生虽然已经逐渐进入到了较为成熟的自主性认知阶段,但是他们依然会对游戏类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对此,初中体育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并有效的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就可以将丰富的游戏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与此同时,利用各类游戏场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修养[2]。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活动时,初中体育老师为了锻炼班级学生互助协作的能力,培养他们友善合作的意识,提高其体育道德修养,就可以创建分组互动游戏活动。教师先把班级学生分成两个训练队伍,而每队学生再两两之间组合成一个互动小组,之后,教师再让两个队伍进行小组间的木条传球游戏,哪个小队传球的速度最快、最稳、用时最少,就成为获胜队伍,而失败队伍的学生则要参与表演惩罚。在运球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要想让篮球保持平衡,就需要两个人形成稳定的合力,要找准篮球在两根木条上的平衡点,如果哪一方倾斜了木条,另一方就需要配合调整木条的角度,以此来确保篮球能够平稳的放置在两根木条之上。体育老师通过创设此类体育游戏活动,不仅丰富了训练的内容,改变了初中生对体育课程的印象,激起了他们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还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使其掌握正确的合作方法,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并借此形成优秀的体育道德修养。
三、运用层次化运动内容,规范学生体育运动行为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并且,能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性的体育锻炼,对此,初中体育老师为了规范班级学生的运动行为,使其拥有较强的综合性体育能力和良好的体育素养,就需要根据不同初中生的不同实际运动水平创建层次化的运动训练项目,这样既可以满足学优生的锻炼需求,又能增强学困生的训练信心,从而提升班级整体的体育综合素养[3]。例如,在体操训练活动中,体育老师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柔韧性将其分成多个层级的训练小组,然后再给每组设置不同难度的体操训练活动,以此来满足班级所有学生的练习需求,并借此帮助他们实现有效的运动行为规范,提升他们的体育训练素养。比如,针对柔韧性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让他们进行简单的腕部、脚踝、腰部运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拉伸肌肉和韧带,并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提升运动自制力;对于柔韧性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活动,并让他们认识到过度运动的危害性,以此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面对自身的优势,并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
四、利用持久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想和行为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此,体育教师要想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就需要通过创设持久性的体育活动来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借此提升他们的体育道德素养,使其形成终身运动的意识。体育精神的培养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要素,初中生只有正确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才能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持久性的体育锻炼,才能更好的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从而保持身心健康的成长[4]。教师为了培养初中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简单的、持久性的体育任务,比如,每天利用闲暇时间慢跑十分钟、每天靠墙站立三分钟、利用纸巾进行肺活量训练等等,让同学们能够借助各类生活要素进行有效的体育综合能力锻炼,使他们在持久性的体育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要素,提高初中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就需要创新授课的方法,运用竞技类比赛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利用有趣的体育游戏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借助层次化体育运动和持久性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并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观念意识。
作者:龚一帆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篇2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德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还能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服从组织、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握其特征,遵循其规律,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
一、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
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是适应现代教学、促进体育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初中体育方式的科学合理改革,完善和丰富初中体育模式,也可以为当前初中体育课程提供充实的信息和资料,引导老师重视孩子身体心理和人格的养成,从而改善学生的品质。在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激发老师更加完善教学方法,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丰富,学生和老师更加注重体育课教学的科研合理组织、有序实施,从而加深学生和老师对体育课教学的深入理解与认知,促使在学生整体品质的养成上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体育教育和德育相互融通是实现"以体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也可以提高和训练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时代,学生会也踊跃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这就可以促使老师们不断地更新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身体特征与爱好兴趣,从而推动其运动意识、创新能力与素养的提高。特别是,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入音乐欣赏、趣味游戏、纪律教育等元素,可以进一步不断丰富德育内涵,进而调动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激情,从而培养其积极良性的竞技与进取精神、平等民主的运动意识、团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凝聚力。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1、贯彻终身教育思想中学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思维锻炼和身体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应贯彻到中学生的全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道德的提高,对学生的爱国、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更高的标准,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中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彻底改变传统学生被动听课、机械吸收的课堂状况,教师必须切实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学,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提高他们的人生观和荣辱观,并弘扬学校体育活动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精神。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各种学习需要,引导学生选用最符合自身的体育学习方式。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德育最主要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价值观念,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多教导学生重视一点事情,比如,团体内部的合作,团体合作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最基本需求之一,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导致一个人无法真正完成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所以一定要经过团体的整理与协调,才可以真正处理好相应的问题,因此合作力量也是现代人才培养中一定要掌握的基本力量。但有部分学校教师自视甚高,对于学生团体合作能力有所忽视,在这样的状况下,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必然会受负面影响。团体合作能力的培训能够使老师更加合理地指导学生开展团体对抗,比如在开展篮球赛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安排两个小组开展对抗赛,或者在进行接力赛跑的过程中,老师完全可以以团体的形式展开,最后根据团体的成果来判断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团体成员间需要彼此沟通,探索合作。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团体意识就会被激活,学生对团体也会有真正深入的理解,而在此基础上,老师们在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和与对方竞争意识同时也就可以达到相当好的效果。
2、体育教学德育效果的科学评价道德教育是体育课程必须发展和渗透的主要教学内容,而目前一些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虽已在体育课程中主动开展德育活动,但仍处于自发状态,缺乏对学生的组织和激励。在这种自发运动中发展道德教育活动,就会陷入自我发展的状态,从而不能在教学质量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体育教师很有可能失去德育教育的动力。因此,必须在体育课程中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体育课程中德育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促进其发展。然而,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则涉及到学生对教师德育渗透的心理、发现德育原因、渗透德育活动的能力、科学教育方法的运用、教师对学生活动产生实际影响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此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重点是评价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和人格发展,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与学习成绩相结合,综合评价其学习成绩。与此同时,运用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3、在合理的教育流程中德育教育按照内容、目标、教育对象、季节气候状况,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在室内课程中,可讲述中华民族的体育历史、体育成果以及为振兴中华民族体育项目教育事业而努力的运动员、教练们的历史事件等,对学生开展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一是中华民族有着漫长的体育历史,中国古代勤劳民众创造了辉煌的体育文明,构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的体育历史。要在课程中充分地利用上述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光荣感和爱国主义热忱。二是在旧社会中华国力的衰弱,遭受"东亚病夫"之耻,到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国富民强,政府积极提倡并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所有的竞技体育项目都在向世界高峰冲刺,使中华民族在全球的各种体育竞赛中,越来越表现出了东方巨人的崛起。
四、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优化,以培养高素质、多才多艺的学生。
作者:王彩虹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篇3
当前,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长时间过度学习,会导致大脑的功能出现衰退,对身体的机能能力和身体的发育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减负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的改善,还要把体育锻炼转化为日常教学过程,整合某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以便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身心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提升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初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使得体育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为了充分适应现代核心素养教育理论,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初中学校的重视。在教学中,体育教师按照体育教学标准的内容进行体育教学,初中体育教育标准明确表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是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将身体素质和体能训练与体育教学充分结合,不仅能达到体育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拥有强壮的体魄[1]。
二、初中生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体育训练的方式不够合理训练方法的不合理是导致初中生参加体育训练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训练模式下,初中体育教师处于训练的主导地位,即教师让学生怎么训练,学生就按照教师给出的模式进行训练,这样一来,这些学生在训练中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也就变得敷衍,训练积极性也逐渐降低。
(二)一些初中的体育训练基础条件较差很多初中都会把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但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比如,一些初中规模较小,室外运动场地非常有限,且很多室外运动设备都比较陈旧,维修管理也不到位,这些都对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兴趣产生了不利影响。在馆内训练方面,最大的问题在于场馆的面积、设施与日益增长的学生人数比例失调,一些初中的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和购置体育器材,导致场地紧张,教具有限,无法有效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体育课的开展和教学设施的完善一方面,学校领导需要意识到体育活动和体能训练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初中体育教学必须严格按照初中教育规章制度来进行。学校要合理安排教学课表,安排每周至少两个课时的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考试前,不要因为天气问题或专业课紧张而忽视了体育课的开展。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作用,让初中生拥有健康的体魄[2]。另一方面,我国教育部门必须加大对体育科目的经费支持,确保每所初中都有完善的体育和体能教学设备。我国古代就有“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和“未雨绸缪”的说法,和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完善的教学设施是初中体育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同时,面对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材,也能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新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将游戏元素融入到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活动和体能训练中,构建游戏化教学课堂,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的进步。学生通常对游戏和娱乐的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好奇心,但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游戏化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对推进初中体育教育的教学任务和培养体育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3]。例如在“田径”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田径项目来设计体育游戏,比如双人接力折返跑、两人三足游戏等,通过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游戏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受到体育教育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训练中,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化开展体能训练教学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在身体素质和体能发展理念的指引中,学生处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要想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就要展开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让学生能够自由的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程之前,应该首先收集学生的学习意向,根据差异作出正确的导向,让学生在意愿项目学习时,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例如:教师进行接力赛教学时,男生和女生之间的身体素质不同,就要进行不同的男子女子接力赛训练。比如在进行球类教学时,男生爱打篮球,女生一般就对篮球了解不多,因而要进行不同的教学。通过这样差异化个性化地教学,在尊重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基础上,学生的体育水平得到切实地提升,身体素质和体能也得到了发展。
四、结语
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改革中,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培养是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将身体素质训练当成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化教学、教学情境构建、身体素质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等途径来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终身体育训练的思想意识,最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作者:李尚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