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09:51:18
导语:在临床护理工作探讨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成为中医药综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之一[2]。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3]。为了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4〕159号》文件精神,经过严格审核,笔者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推荐,荣幸成为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之一,前往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圆满完成了2个月的轮转学习。学习了各家基地中医护理优势技术、管理理念及研究方法,解决我院实际存在问题及临床需求,促进了我院中医护理技术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1学习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笔者于2018年11月27日~2019年12月5日分别在浙江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共计6家基地参与培训,每个基地为期5天学习。
2培养、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开展中医基础知识讲座培养护士中医思维针对不同工作年限护士进行中医培训,对新入职护士重点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针对高年资护士重点讲述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辨证施护。培养护士的中医思维思考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解决问题。
2.2学会知常达变、整体观念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解决护理问题时要学会知常达变[4],主要在于知常,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比正常人怕冷是寒证,比正常人怕热是热证,比正常人状态差是虚证,比正常人亢奋是实证。整体观念认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在生理上互相联系、互相支持而又相互制约[5]。如小儿感冒发热、大便干结,中医思维思考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穴位贴敷肺腧、关元、气海等。可见,运用中医思维思考护理疑问是完成护理工作的捷径。
2.3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本人学习结束后,向全院开展学习汇报会,介绍中医护理技术在全国开展情况,增强护士信心。严格按照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在培训部指导下制定药物罐、耳穴埋豆、雷火灸的技术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并开展3项操作的全院护理骨干中医护理技术培训,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现45个临床科室开展药物罐治疗、31个科室开展雷火灸、16个科室开展耳穴埋豆。在医院不同科室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拓宽了护理工作者的思路及视野,熟练了中医技术操作,为临床护士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3学习内容应用于基层临床护理工作之中取得的效果
3.1药物罐的临床推广取得显著成绩中草药与竹罐相配合,通过热竹罐负压吸附作用及温热刺激,打开皮肤、穴道,促使药物蒸汽更好渗透到局部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逐寒祛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机制[6]。药物罐在过去操作过程中发生烫伤多,临床开展不多。药物罐技术结合蒸汽小葫芦在医院护理部支持下,改进药物罐传统操作方法后制定规范操作流程开展护理人员培训,药物罐在全院开展治疗,大大减少烫伤的发生,烫伤发生率由原来6%降低到0.5%,操作时间由8min降低到4min,时间缩短50%,在全院45个科室推广运用良好,培训护士80余人次,2020年服务患者10000余人次。
3.2雷火灸的临床推广取得显著成绩灸法历史悠久,《灵枢·官能》里提到“针所不及,灸之所宜”,传统操作方法护士专人操作,因临床护士工作繁忙,不能做到1对1的灸法治疗,通过在广东省中医院学习雷火灸,引进雷火灸材料,结合雷火灸使用灸盒的改良,大大节约护士操作时间,临床操作性强,在全院31个科室推广运用,2020年服务患者5000余人次。
3.3耳穴埋豆在临床科室的广泛应用耳穴压豆属于中医外治法,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运用药豆对耳穴进行慢刺激,经经络不断作用于全身,起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及扶正祛邪等功效[7]。护士经过耳穴压豆培训后,在全院16个科室开展,对缓解疼痛、促进睡眠、降血压、缓解术后恶心呕吐、治疗便秘、促进排尿等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3.4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推广中医护理技术连续2年在新疆范围内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学习班,规范化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运用,培养中医护理人才400余人次,大力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在基层的使用。
4结语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医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直观安全、易接受、疗效快等特点,能极大地满足患者的需求[8]。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明显使患者的痛苦减少了,体现了独特的护理优势,使全院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获得了提高,优质护理得到体现,继续为“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这一目标而贡献一份力量[9]。
作者:田亚君 张丽 王学红 王晶心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临床护理工作探讨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对照组男女为10∶9,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83±12.37)岁。试验组男女为8∶11,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27±12.15)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本次研究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排除患有恶性肿瘤、认知障碍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常规的护理。
1.2.2试验组给予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在患者入院第一天针对其实际情况制订护理方案,随后为患者提供入院指导,为患者提供整洁的病房环境,告知患者住院注意事项。在患者了解院内环境后需要引导其进行健康检查,评估患者健康状态,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程度。在入院2~3d后,结合患者目前病情制订针对性饮食方案和用药方案。患者需增加低盐、低脂食物的摄入,并正确分类药物。告知患者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定时检查患者是否服药。在患者入院1周后应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强化与患者的沟通。通过分析患者文化程度为其展开不同的健康宣教,保证宣教通俗易懂,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结合患者病情恢复进度为患者制订运动方案,保证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在患者出院前需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注意事项,按照既定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进行,按时用药,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效果显著为临床症状消失,心绞痛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改善为临床症状减轻,心绞痛减轻,心电图好转;无效为临床症状未改变,心绞痛未减轻甚至加重,心电图未改变[7-8]。②护理满意度: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20道题目,不满意评为1分,一般满意评为3分,非常满意评为5分,其中非常满意为总分80分以上,一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以下[9-10]。③生活质量评分:使用自制的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饮食、睡眠、社会功能等,各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1-12]。护理依从性:完全依从为完全遵医嘱进行治疗护理;部分依从为部分遵医嘱进行治疗护理;不依从为完全不遵医嘱进行治疗护理[13-14]。④比较心绞痛次数,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绞痛次数,VAS评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心绞痛次数(1.82±0.16)次、VAS评分(2.03±0.22)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试验组心理功能(82.42±6.08)分、生理功能(85.26±7.69)分、饮食(84.53±8.15)分、睡眠(83.11±7.84)分,社会功能(81.52±10.23)分,对照组心理功能(72.64±10.01)分、生理功能(74.26±9.84)分、饮食(74.23±9.03)分、睡眠(72.34±9.15)分,社会功能(70.26±10.27)分。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t=3.6399,3.8394,3.6909,3.8961,3.3859)。
2.3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非常满意8例(42.11%),一般满意9例(47.37%),不满意2例(10.53%),对照组的非常满意2例(10.53%),一般满意9例(47.37%),不满意8例(42.11%)。试验组护理满意度17例(89.47%)比对照组11例(57.89%)高(P<0.05,χ2=4.8857)。
2.4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效果显著7例(36.84%),改善9例(47.37%),无效3例(15.79%),对照组效果显著2例(10.53%),改善8例(42.11%),无效9例(47.37%)。试验组总护理效果16例(84.21%)比对照组10例(52.63%)高(P<0.05,χ2=4.3846)。
2.5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完全依从8例(42.11%),部分依从10例(52.63%),不依从1例(5.26%),对照组完全依从3例(15.79%),部分依从10例(52.63%),不依从6例(31.58%),试验组依从性18例(94.74%)比对照组13例(68.42%)高(P<0.05,χ2=4.3779)。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时间较长,病情容易反复,诱发因素较多[15-16]。患者在发病时较为痛苦,这种濒死感会直接影响患者后续治愈依从性,一些患者还会产生治疗抵触,影响治疗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7-20]。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标准规划和时间规划,需要按照不同时间节点对患者展开不同的护理。这种标准不但可以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具有规划性和预见性,有效降低了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1-22]。除去基本护理以外,临床路径护理还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展开针对性护理,若患者日常生活存在不良习惯,护理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改正,如吸烟、酗酒、饮食习惯等[23-24]。若患者心理状态波动较大,护理人员则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想法,并及时排解心里郁结,使患者可以保持积极的心态,鼓励患者。通过合理的运动量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避免复发[25]。本次研究,用临床护理路径,降低心绞痛次数(1.82±0.16)次,降低VAS评分(2.03±0.22)分,提高护理效果(84.21%),提高护理依从性(94.74%),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89.47%)。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绞痛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效果,改善心绞痛情况,降低心绞痛次数,提高护理依从性,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宁晓苏.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3):122.
[2]祝芳芳.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9):180-181.
[3]刘丹.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19,5(28):118-119.
[4]陈忠音.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0):193-195.
[5]郭续彩,鞠秀君.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10.
[6]李栋.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6):16-17.
[7]杨静,朱慧娟.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6):68-69.
作者:杨美娜 单位:本溪市明山区金山医院
临床护理工作探讨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随机化原则将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接收的8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5~85岁,平均(72.59±4.73)岁;病程3~13年,平均(5.12±2.49)年。试验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66~86岁,平均(72.62±4.46)岁;病程2~12年,平均(5.52±2.89)年。两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检查及胸部X线片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两组患者或(及)其家人对于此次研究知情同意,且其临床资料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纳入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③纳入自愿加入本研究的老年患者。排除标准:①患者属于精神疾病。②患者有严重肝、肾疾病。③患者有恶性肿瘤。④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⑤患者有严重的沟通障碍。⑥患者不知情、不同意或者依从性差。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严格遵照医嘱每日监测与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提供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日常生活指导;通过口头教育与讲座的方式向患者与家属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如下。①心理疏导:受病情反复、疾病带来的生理不适感与治疗费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产生烦闷、抑郁和自卑等情绪,甚至担心自己会给子女带来负担,进而抵触治疗或放弃治疗。对此,护理人员需尽快与患者建立沟通关系,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并建议家属多陪护患者,给予其充足的关爱,使患者意识到自身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依从性;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其情绪变化状态,以便于动态跟踪,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②加强生活护理:高糖高盐饮食、熬夜、喝酒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均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因此护理时要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饮食喜好等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对患者饮食内的糖与盐进行严格控制,日常饮食少食多餐,多摄入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与清淡的食物;鼓励家属参与监督患者戒烟戒酒的活动中,要求患者早睡早起,规律作息,以控制病情,增加生理舒适度。③康复训练:为了促进康复,在治疗期间采取对应的康复训练十分必要。在开展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与病情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训练计划,如治疗初期引导患者进行不同体位深呼吸、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气等训练,并指导患者开展慢走、打太极拳与上下楼梯等有氧运动;当病情处于缓解期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穿衣、洗澡和独立吃饭等日常活动。通过加强肢体与生活能力锻炼等方式增强患者的机体耐受力,进而提高肺功能,增强整体疗效。④健康教育:因患者对自身的病情缺乏了解,故在治疗期间易出现紧张和恐慌等情绪,会影响治疗与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病情有清晰且全面的了解,宣教方式包括举办专题讲座、办宣传栏和一对一宣教等,内容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理机制、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进而增强康复效果。⑤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使患者保持平卧或站立姿势,在上腹以及前胸部位放置双手,吸气时保持均匀慢速,同时使腹肌松弛,使膈肌下降,呼气时则将腹肌收缩,将膈肌上抬;缩唇呼吸是利用缩唇所造成的阻力使呼气的时间延长,患者进行小量的吸气后进行缩唇呼气。⑥排痰护理:帮助患者排痰,包括体位引流与有效咳嗽,前者是通过重力配合震颤与拍背等手法引流患者肺部的分泌物,后者则应该选择坐位姿势,同时嘱患者放松肩部,将其身体前倾,然后开始深呼吸,呼吸次数为3~5次,呼吸保持均匀慢速,吸气后保持5s屏气然后缩唇呼出气体。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峰值呼气流速(PEF)。参考生活质量调查简表[11]对两组日常生存质量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评分愈高,表示生存质量愈理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指标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存质量评分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的统称[12]。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咳痰、气促与咳嗽等,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气肿和支气管炎致使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状态。该疾病还是诱发肺心病重要因素之一,在全部诱因中占比较大。老年群体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老年人更容易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长期的接触病菌、抽烟、大气污染气管引发非特异性的炎症,长此以往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逐渐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对而言,年龄越大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率越高[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长期、持续、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还具有病程长、不易治愈、容易反复发作等特征,且病情进程不可逆,根治概率很低。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肺间质细胞变化,释放许多炎性因子,使得呼吸道狭窄正常呼吸受阻,使得呼吸功能降低,主要是短浅呼吸,呼吸肌高度紧绷而降低其功能所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过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因素主要是个体易感因素及环境因素,二者之间互相影响,而环境因素主要是吸烟及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14]。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机制。有学者研究发现,其发生和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与化学物质、遗传因素等有关[15]。目前临床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分稳定期与加重期治疗,稳定期除了要帮助患者戒烟及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外,还要给予祛痰药、支气管舒张药、糖皮质激素以及家庭氧疗;加重期则需结合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采取对症治疗,可采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行综合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受年龄、机体退化、疾病反复发作和生理不适感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除了需要采取对症治疗外,还应辅以系统化护理,以增强疗效,使患者早日康复[16]。临床护理干预能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表现出的不良情绪,给予及时规范的护理服务,加强沟通交流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患者的思想认知,进而改善其不良情绪,同时,心理疏导能使患者意识到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促进康复的作用;康复训练能增强患者的自护意识,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进而自觉参与临床护理,体会疾病转归的过程[17];健康教育能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并帮助其纠正不配合护理、不按时服药等行为表现。在本研究中,试验组护理后各项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加理想,表明试验组制订的护理方案更有效,在改善肺功能方面的作用更理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8]。通过对比两组生存质量进一步说明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之早日恢复到健康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降低患者的肺部功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心肺器官,若干预不及时,病情进展后,将使患者丧失生活与劳动能力,影响身心健康,并使其生命质量进一步降低。临床护理干预是一种系统化与规范性护理服务,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中,从患者的饮食、生活及行动等方面出发,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合理科学膳食及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的可行性高,能改善肺功能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庄玉.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1):2788,2790.
[2]王红显.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7):148.
[3]李彤.系统性评价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临床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5):102.
[4]蒋秋丽,孙素霞.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7):208-209.
[5]李茜,徐淑莹.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J].家有孕宝,2020,2(12):262.
[6]邵明香.雾化吸入对治疗慢阻肺患者护理干预临床疗效评价[J].饮食保健,2020,7(4):201-202.
[7]荆娟.雾化吸入对治疗慢阻肺患者护理干预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之友,2020(2):233-234.
作者:石红岩 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核工业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