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09:56:35
导语:在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研究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新能源汽车课堂存在的问题
1.1课堂开展难度过大
在课堂改革开展当中,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课堂的开展形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将其展开在下方,以供参考:
1.1.1受限于课堂开展形式首先,理工课堂的开展需要基础的形式作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其基础的能源供给形式、转化途径、结构设计等等方面都需要实物模型作为支撑。针对于新能源汽车课堂来讲,由于其出现时间较短且核心概念模型不够完整,所以其课堂开展很难把握住行业发展的方向,进而影响教学资源的分配。其次在实践教学上,新能源汽车课堂模式与传统汽车课堂有明显区别,所以也不能直接利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和相关资源。最后,由于课堂本身的开展具有较强的时限性,所以也使得课堂内容的筛选难度逐渐增加。
1.1.2课堂开展成本过高由于新能源汽车课堂本身涉及到汽车与教育,所以其实践理论成本都相对较高。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学校当中,还存在行业的整体发展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新能源汽车缺少对应的知识体系,这也使得大部分的理论知识结构都需要借助模型来获得最原始的学习资料。对于国家来讲,这个影响会不断放大,也需要更多的资本来推动行业的发展。但对于学校来讲,基本上没有多余的资源来支撑新能源课堂的开展,这也是当今新能源课堂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1]。
1.2缺少对应的师资力量
在师资力量建设上,由于新能源汽车概念出现时间较短,所以大多数的师资力量都源自于传统的汽车教学系统。但从本质上来看,不管是内部构造还是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有巨大差异[2]。虽然说某些理论概念相近,但实质上概念共通的部分并不是很多。另外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的教授都为跨专业学习,这也使得其研究领域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小的重合性。受到此原因的影响,大多数课堂都会或多或少偏离原先的教学目标,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1.3存在技术分歧点虽然说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已经出现了近10年之久,但在重要技术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分歧点,比如能源供应、结构设计、交互逻辑等等[3]。从涉及领域上来讲,新能源汽车属于一个全新领域,所以其基础知识结构体系需要重新构建,而不能沿用传统汽车制造内容。但由于存在技术分析点,这也使得知识体系构造存在较强的分歧性。而另一方面,单从能源技术上来讲,电池、能源转换等关键技术并未在近几年取得巨大突破,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体系无法取得快速突破。
2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
从整体上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可以用“多元中的单一”来形容,具体解释如下:
2.1行业的“多元”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在交互逻辑能源供应方向上都会呈现较强的多元性,这一点从现在的汽车设计上就可以看出。比如电力驱动、油气混合等类型汽车都有自身结构优势。而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中,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比如更加稳定的电力供应方式以及更加智能的驾驶交互逻辑[4]。
2.2产品的“单一”
科技的趋势并不包容复杂多功能性产品,其更加看好的是结构一体性与能源供应的单一稳定性。因此,未来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种类会有很多种,但在单一汽车结构上,大概率只会支持单一能源供应模式。而对应的结构设计上,也只会降低多元化的标准。
3课改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3.1优化课程开展模式
课程开展模式的优化中会主要涉及到课程结构以及人才培养,实际上这两部分也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3.1.1优化课程结构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上,需要地区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从高到低进行课程结构分级。这种分析模式可以有效体现出教育的目的性,并能够降低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比如可以将课堂尝试分为专业课堂、综合课堂以及管理课堂,从而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体资源分配。而再往下可以将专业课堂分为能源供给、逻辑交互、技术管理、结构设计等方面,通过发挥专业优势来增加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的优势性[5]。而在对应知识体系的交流上,也可以增强自身内不同专业的交流价值。另一方面,这些子专业还可以与其学科主专业进行有效交流,并不断学习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尖端高新科技,从而打破传统汽车制造行业的“闭门造车”模式。
3.1.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则需要根据课程结构来进行相应的人才引导,从而使课程结构与人才培养能够达到1+1>2的教育预期。而在人才管理上,这需要为其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通过相关政策来加强人才与汽车行业的行业粘性,以降低人才流失率。也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并直接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经验,一来能够控制课堂开展成本,二来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2加强与高新技术领域的联系
新能源汽车课堂开展与新能源行业本身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想要提高课堂开展效率,那么就要尝试加强与高新技术领域的联系,并将其最新成果引入到教学当中,从而达到学研合一的教学目的。不过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讲,其资金储备并不支持其学研合一的技术条件,所以需要政府颁布相关政策来缩短高新领域与教学课堂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更加稳固的行业发展关系。比如在以往的课程开展当中,计算机行业由于发展速度过快,使得尖端技术与课堂开展出现了较大距离,这也使得人才教育无法第一时间投入到行业当中,从而极大增加了人才培养成本。虽然说新能源汽车的课堂与行业落差并不是很大,但依旧不可忽视。
3.3促进教“材”改革
3.3.1形式改革在传统新能源汽车课堂的课程中,大多数学校都是通过教材来进行课堂开展,这也使得知识需要进行文字翻译,再将其呈现给学生。从内容准确度上来讲,经过两次形势转变的教材内容的理解成本巨大,从而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6]。因此,学校可以直接与汽车行业进行联合,并尝试增加实际演示教学的覆盖率。而在课堂开展形式上,则需要抛弃传统的“书”“技”“书”的形式,并将其转化为“技”“书”“技”的课堂开展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作用,并能够将书本概念教学的劣势降到最低。
3.3.2内容改革内容选择上,这是要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当中增加汽车发展史、社会行为学、新能源材料发展等资料,以便于从不同方面提升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在现阶段的知识体系当中,学校部分只会接触到汽车建筑行业的底层思维,这也使得学生无法利用学校的现存资源来提升自身技术认知。而毕业后的专业技术差距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积极积极性,且资源也将限制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内容选择当中,就应该分析当代社会的汽车发展趋势,并对其内容进行提炼整合,以未来发展趋势的形式来使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从而间接缩短学生的行业技术差距。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积极的讲社会第三方的产品展示、行业动态等活动纳入教学内容改革中,以便于从不同层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促进其未来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说,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并不会发生巨大的变动,所以行业体系也不会迅速产生。对于学校来讲,这是一个危机,也是一个改革的最好时机。努力加强地区的资源整合,并尝试将课堂开展风险分摊。不过整体看来,学校的资源背景有限,还是需要当地政府进行相关的政策支持,以便于促进学校新能源汽车课程的顺利开展。
作者:叶向荣 单位:福建经贸学校
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研究篇2
一、引言
全球性化石能源危机的加剧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促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的汽车仍将化石能源作为动力来源,能源危机和环保要求的提高致使汽车企业急需寻找替代动力源,新能源汽车恰能很好地满足能源与环境两面的要求,一经问世便受瞩目。同时我国为实现在汽车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优惠政策。作为与其相关的院校,纷纷设立或转设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培养相关维修和汽车制造等方面人才,服务于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随着行业的发展,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该重视人才培养的实际落实问题;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受制于办学条件等限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国务院有关加速发展新兴产业的决定》的颁布,新源汽车产业战略性产业的地位得到确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能源、智能与物联网等相关高端制造产业的提升。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拥有量逐步提升,占现有汽车很大比例。同时比亚迪、小鹏等一批汽车企业蓬勃发展;我国在产业规划时也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低碳化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后期的发展必然是成为集物联网、AI、数字化与云存储载体等新技术的移动平台。与此同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受制于公众的认识,接受度仍较低。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起点低,技术积累薄弱,主要集中在电池续航能力与充电时长方面。此外制造产业与技术研发受制于技术壁垒限制,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成本居高不下,在售价方面高于国外同级别车型,影响产业的提升。在使用方面,受益于政府对基础建设的大力投资,充电桩数量有所提升,但充电桩的分布与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时存在分布不均,仅顾及大城市、高端配置小区,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感。最后在新能源汽车装配、试制、测试、质检维修等方面相关专业人员缺乏,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受制于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条件的限制,相关院校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很有可能会影响新能源汽车购买者的使用体验感,进而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教学中面临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不够。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迭代较快,但是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会出现市场技术与学校教学之间的滞后性。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动态性,或在执行的过程中采用技术手段把最新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对维修人员的相关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技术的实时性,要在学校的学习中接触到市场上主流车型的技术特点。二是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需要转变,在课程设置上核心课程与相关教材的编写脱节。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结构、原理等方面区别较大。在技术上更多偏重于电化学、电气工程、智能网联等新兴专业知识。因此在传统汽车检测维修、服务营销等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会与新能源汽车课程有较大的不同,如偏重于传统汽车课程则无法体现新能源汽车专业的特色,反之则会限制学生的就业方向。同时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核心课程较少,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新能源汽车车载网络技术等课程。这类课程一方面教材编写不足,另一发面在讲解时学生也不易理解以及形成体系化。同时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丰富度较差,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仍采用教师课堂讲解,学生听讲记忆,教学辅助手段也仅仅是采用PPT等简单方式。但对于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来说大部分专业课程为电子类、网络类知识,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掌握相关的维修检测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影响课程质量,也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实训相关问题。首先由于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基本是整车设备的拆解或者部分组装,其单套成本较高;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人才的院校多为职业院校。受制于经费问题,其实训设备建设进展缓慢,投入力度较小。实训设备数量直接限制实训工位的数量,导致实训工位不足;直接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使老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实训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患,新能源汽车诸多部件均为高压部件,在实训课程中教师数量多为两名,但是学生较多;虽在实训课程之前会对学生进行高压电安全教学,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其主观对知识的探索会引起操作上的冒险,带来触电危险,威胁生命安全,也给责任教师带来上课压力;在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模块进行教学实训时有短路甚至爆炸危险,主要是由于在实训过程中会有动力电池的拆卸、安装与检测等相关操作可能会引起电池的碰撞与短路现象的出现,进而会引起爆炸等危险情况的出现;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起火概率较低,但是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在拆卸多次之后会存在起火隐患。最后由于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使用人员较多,并且实训设备多为实际车辆设备,并不需要多次拆卸,这一点与实训使用情况相悖,会造成实训设备较大损耗。
四、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能够有效联系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满足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虚拟仿真软件的更新与模块的增加能够及时地把市场主流车型的技术引入到平时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这样也能增强实训的真实性,便人才培养计划具有针对性;也能拓展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使其具备伸缩性。真实环境的搭建也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有更多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最终达到课堂教学与市场无缝连接的效果。有助于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鉴于现阶段核心课程的建设遇到的困境,采用仿真模拟软件能够有效解决课程设置中核心课程缺失问题。相关的仿真软件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气电控等课程中的原理讲解提供直观有效的展示,降低学习难度。仿真软件能够利用多种方式资源,解决核心课程资源匮乏的现象,能够提高相关课程的针对性;还可以利用多种客户端方式,提供多种可能的学习途径。如此一来,既能够展现新能源汽车的专业特色又能够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另一方面,仿真软件的运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技术支持,给教学方式的丰富带来可行性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可以加快实训室建设,降低实训过程中安全隐患,最大限度控制设备损耗。现行仿真软件对硬件要求较低,可以满足相关院校建立起完整的实训体系,强化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领域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培训的实践性与全面性。根据仿真软件的特性,可以通过增加用户的方式来满足在有限经费的条件下提供足够多的实训工位,解决实训工位不足情况,降低任课教师的工作强度。仿真软件能够使学生和实际设备做到不接触,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高压触电危险,同时对于操作中的错误之处也能做到有效提醒;对于电池模块实训中存在的短路与起火隐患能够完全杜绝。仿真软件的不限次使用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对于实训多次重复练习的需求。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会逐步提高,消费者也越来越钟情于新能源汽车,随之而来的相关制造、销售、检修等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市场和产业的需求,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为日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作者:王付凯 刘志超 董海涛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
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研究篇3
一、中职学校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意义
(一)有利于环境与人和谐发展
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隐性因素,而人类使用汽车所带来的尾气污染问题一直都在加剧环境的恶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改变人类出行的生活方式,减轻环境污染的问题,还给自然一片清新的空气,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中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学生可以尽早接触到新能源汽车技术之所以应运而生的价值意义,看到新能源汽车技术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将自己的能力转化成为实际操作的动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同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现状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更好地运用到生产投放中去,制造出更加环保的汽车产品。
(二)有利于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投入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服务的专业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而汽车保有量与维修需求量的比例关系为26.1∶1,根据这个数值就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量是极大的。中职学校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这门课程,可以极大范围地筛选出适合从事这个专业的人才,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推向迅速发展的高潮。
(三)有利于汽车行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环境保护政策的大力推行使得汽车行业在发展中不得不考虑零污染的、零排放的汽车生产投入。适应形势,享受政策使得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方面的探索之路变得没有那么困难,而企业在经济条件方面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和帮助。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一个正在兴起的事物,需要汽车行业看到它的发展前景与经济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
(四)有利于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
一辆汽车在驶入道路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消耗能量的旅程,而地球资源已经处于紧缺的状态,但是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无论采用怎样的能源控制策略都只有九牛一毛的效果。所以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才能真正缓解能源紧缺的问题。当新能源汽车完全处于传统汽车的地位,那么我国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索取就会大幅降低,自然就有利于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
二、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现状
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新能源汽车便利快捷的使用特点也会为消费群众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所以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的扶持政策是利国利民的,无论是企业相关技术人才还是正在学习新能源技术的在校学生都应该积极配合任课教师的工作,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的前景发展,积极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显示,在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汽车总销量的15%以上,按照这样的发展目标来看,2025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将会达到3500万辆以上,而中国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会达到500万辆以上。所以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课程,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情况。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涨,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作为技能型人才主要输出基地的全国各职业学校也在纷纷开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专业的建设。据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有119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而只有为数不多的中职学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进程依然处于初步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正处于实践探索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专业统一的教学标准,而且缺少专业性的教师甚至是专业课程教材,除此之外还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实训中心缺少实验设备。对于这些重点问题,学校不是建设几个实训室、开设几门相关课程就能解决的,只有从尖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真正地完成社会人才输出的培养目标。
三、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路线
中职学校在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根本,明确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开发并利用好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不断追求更好品质的实训设备,通过这些方面的改善,将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兴趣最大化地激发出来,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以一种求知的心态去对待问题的实质,主动为解决问题付出努力、付出行动。
四、中职学校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采用多媒体技术,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多媒体技术往往可以在视觉上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课堂教学体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新能源技术每一个环节细微之处的操作方法,系统地学习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流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方式看到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了解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理论基础,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方便自己理解记忆。图文式的黑板教学在当今这个时代是无法体现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上的细节特征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带给学生模糊的学习记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完善中职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带给学生最优质的教学体验,解决学生在视觉方面上的疑惑与问题,使学生能够精准地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相关专业性知识。对于中职生来说,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也是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在课堂上就是任课教师应该考虑的一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任课教师可以结合专家型讲座进行融合教学,采用更加便捷的方式授课。
(二)推行交互式的教学方式
技术型人才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要能够独当一面,镇定自若地解决好出现的问题,所以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只有立足于实践技能才能真正地成长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所以,这门课程的课堂应该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可以尽情地畅谈问题,即使遇到问题也能大胆地向任课教师提问,所以这一过程是十分和谐顺畅的,也是十分高效的。既然要推行交互式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之间的互助模式就要规范化,可以由任课教师指派一名学生担任学习合作小组的小组长,由小组长集中向任课教师反映群体之间讨论过后的问题。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清楚学生接受知识以及消化知识的个人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能转变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多考虑问题,更多地了解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也方便任课教师及时沟通、及时交流。
(三)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核心课程
“新能源汽车技术”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掌握,所以对于实验性的规范作业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才能达到培养高端型技能人才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了解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构造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逐步学会新能源汽车相关系统部件的技术状况检测并且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对常见故障进行修复解决。当然在此前提下,中职学生必须学会规范而且正确地使用修复工具以及检测设备,能够独立地查阅相关维修资料等进行规范作业。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学校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提供一切能力范围之内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一时的严格就是在为学生的未来做保障,只有打好知识基础与技术基础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与价值,让更多学生能重视这门课程,切实地认识到每一个理论依据的重要性、每一个操作环节的必要性。只有掌握更加扎实、更加牢固的知识体系与丰富的实践性经验,学生才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得更加长远,看待问题的眼光也会更加犀利,拥有一个开阔而明亮的未来。
(四)增加专业教师配置与转型培训
师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所以增加专业教师配置是学校应该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保证了师资力量的优越性,学生才能在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还有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优秀的专业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群体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激励学生在努力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以做出一番成绩,获得一些技能上以及心理上的成长与收获,用更加广阔的视角去看待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的发展过程,最终成长为专业型人才。新能源汽车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变,同样也为相关的专业知识带来了转化,汽车的动力系统由发动机转化为电动机,核心部件的替换使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加抽象化,不易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所以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内容转化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不断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的知识重点。任课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专业实践,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积极吸取最新知识,走在科技的前沿,做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只有首先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来说也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学校作为负责学生教育的载体,需要扮演一个发现者和守护者的角色,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解决学生感到困扰的问题,成为学生的避风港,不断地完善课程,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经验,利用最佳的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体验,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尽一份职责。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内容应紧跟科技前沿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凯,李正国,贺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培养模式探索——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41-46.
[2]成慧.《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C]//长沙理工大学.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1-3.
[3]赵瑞林,方沂,齐沛,等.中职新能源汽车维修类专业开设“高压安全技术运用”课程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4):54-55.
[4]唐德修,赵伟杰.构建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新体系的思考与尝试“快速构建知识框架,按需补砌知识细节”[C]//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川省第十四届汽车学术年会论文集,2020:17-22.
[5]周峰.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7(12):19-21.
[6]赵建军.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培训,2020(10):63-64.
[7]黄春芳.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消费导刊,2019(51):84.
[8]冯雪,关志伟,丁栋厚.中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07):122-124.
[9]黄丽.《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6):146-147.
作者:许淦 单位:福建省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