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0:41:35
导语:在初中音乐教育研究3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在当下各国文化高速交流融合的背景下,音乐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面向世界各国已是大势所趋。初中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未来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人才支柱。初中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求知欲、探索欲。因此将民族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育,就像是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不仅拓展了学生专业的知识面,也很好的让民族音乐文化及民族精神在其心里生根发芽。
(一)助力文化传承,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当下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中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化,这些文化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我们单纯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学生更多的接触到欧美日韩等多种形式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以简洁旋律和大量重复的歌词为特点,快速地在中学生中流传开来,受到了中学生的喜爱以及追捧,正是这些因素阻碍了民族音乐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和发展。所以这时将民族音乐和初中音乐课堂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以课堂作为载体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还能有效的通过这种方式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拓宽学生眼界,丰富学生音乐知识民族音乐通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具有其专属的地方特色、较高的传唱度以及大众认可度,符合初中音乐教学要求。初中音乐课堂教育与民族音乐的有机融合,能让学生接触到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了解到各地民族特色,丰富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的了解。拓宽了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音乐背后所包含的文化思想内涵,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三)丰富音乐课堂教育内容,丰富教师教学手段民族音乐形式丰富,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也包括民间器乐以及说唱和戏曲等。其与教学的结合,也使得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更为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民族音乐,通过现代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融入时代性的元素,让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与现代民众产生了一系列的联系。让学生知道民族文化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进一步激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此外,音乐学科与其他理论教学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是教学中的首要目的。而不在局限于教师单一的示范演唱,也是可以通过民族音乐赏析、民族乐器体验以及民族舞蹈的欣赏体验等方式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也扩展了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不仅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也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逐步提升。
二、初中音乐课堂融入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育开始逐步改进,在课堂的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使得教学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当然在改进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但是教学整体呈上升趋势。所以,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到民族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学习民族音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民族音乐背后所包含的关于民族的人文精神以及时代特色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有非常高的文化素养。其初中音乐课堂融入民族音乐教学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对民族音乐背后文化的认识在目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依旧是通过曲谱的多次重复演唱来教授歌曲。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学生能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将一首歌曲较为完整地学会,而弊端则是学生并不理解歌曲乃至歌曲背后所包含的寓意。民族音乐中许多深刻的情感通常都饱含在简洁的歌词中,如汶上县的民歌《快号》,歌词中有这样几句:“自从共产党来了,天上的乌云被吹散。沿河人民见晴天,荒凉的土地变成了良田。”乍一看,歌词乌云、晴天就是描写的日常生活中天气的变化。但是我们结合上下文来看,两句歌词其实是为了感激党的带领下为人民群众带来的幸福生活。这些思想是无法通过重复演唱而领悟的,加之多数学生目前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要低于流行音乐,这种一次次重复演唱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和共鸣。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唱还需要通过其他的乐理知识和民族音乐文化来丰富课堂。
(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积极性不高当前的学生处于经济和科技都高速发展的现代,而民族音乐历史悠久,这也使得学生无法感同身受民族音乐中所传递的情感。正是因为有这样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的差距,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且作为青春期的初中生,正是对新潮和个性事物感兴趣的阶段,而民族音乐作为与当下时间和空间都跨度巨大的音乐文化,很容易被学生当做是“老土的东西”,进而对其学习的兴趣更加低迷。
(三)教师意识存在局限性当下,关于音乐课程的改革在逐步进行中,而以民族音乐的教学作为载体使更多的学生了解且认同民族音乐文化,已经变成初中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是目前还是有大部分的初中音乐教师对于如何将民族音乐有效的融入音乐课堂感到迷茫,且缺乏教学方式。多数教师除了生硬的教唱之外,就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赏析不同版本的演唱。并没用真正传递出民族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和精神内涵,也没有考虑到可以结合不同的民族乐器,民族舞蹈和拓展与之相关的其他音乐内容,甚至于外国音乐结合、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等。例如音乐作品《送别》作为我国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曲调选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李叔同填词。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同学聆听原版歌曲,并了解歌词然后和《送别》进行对比,探讨两首相同曲调的歌曲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正是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方式局限的认知,也导致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音乐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民族音乐和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普遍呈现教师呆板“教授”和学生“盲目”接受的情况。而这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在大多数情况下,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课本编排好的内容进行教授,内容较为固定在为音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教育变得“照本宣科”。而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只看到课本上的内容,无法有获得更多的扩展或者延伸的知识,从更加降低了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初中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范唱和领唱结合,逐字逐句将课本上的音乐教授给学生,最后搭配教具乐器进行伴奏带领学生进行大合唱。这种“机械式”的教唱很难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中所要传递的内容产生共鸣,民族音乐的教学往往需要情景和意境的结合才能理解,如著名的河北民歌《小白菜》以简洁冼练的艺术表现手段,在塑造天真受苦的幼女形象同时,控诉了旧社会中不合理的家庭组成关系对孩子的伤害。而这些情感单靠教师一遍一遍地重复教唱是无法领略的,同时这段素材也引入我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之一《白毛女》之中,作为凸显女主角喜儿人物和性格的主题音乐,这些都是音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拓展的内容。
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融入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
(一)开发运用民族音乐资源,丰富教学表现形式民族音乐大多来源于劳动人民对生活最直接的感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作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人民群众智慧的象征和结晶。与此同时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沉淀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族音乐系统,而这些也是音乐教育中珍贵的资源。初中生作为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想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音乐,不能只是局限于当前的流行音乐。应该以开放包容的眼光去对待不同种类的音乐,这样才能形成多元文化的艺术观念,在了解其他音乐文化的同时对本民族音乐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但是目前教师在音乐课堂教育中使用的频率却不高,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民族音乐资源,丰富教学表现形式和内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或各个地方的特色进行教学,从而充分展现出民族音乐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以民歌《绣荷包》的教学为例,《绣荷包》作为一首传统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到各地,从而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色彩和风格的《绣荷包》。其中包括云南地区《绣荷包》、陕西地区《绣荷包》、四川地区《绣荷包》和山西《绣荷包》。这些不同地域的《绣荷包》,可以在教唱结束之后作为学生的拓展内容,让学生进行赏析。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原本音乐的认识,还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各地民歌的独特魅力。
(二)根据作品特点,运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民族音乐作品大部分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时代创作背景、故事内容以及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上课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如音乐作品《梁祝》的学习,教师针对该音乐作品的学习可以将重心放在《梁祝》的背景和故事内容上,首先以故事的方式作为导入,让同学对《梁祝》这个作品有基本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梁祝》,如我国当代优秀小提琴家吕思清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们在音乐中充分的感受梁山伯和祝英台因为旧社会的包办婚姻而破碎的凄美的爱情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的加强了音乐和文化之前的关系,甚至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等观念的树立,从而通过作品的欣赏,达到学生主动参与民族音乐学习的目的。
(三)组织开展音乐艺术活动,提升音乐创造能力民族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音乐类还有舞蹈类,这些如果只是单靠教师通过课堂赏析的方式了解显得过于表面,而教师的教学也不应该止步于此,可以带领学生更为深层的进行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和对应的舞蹈相结合这也是保持民族音乐活力的关键。音乐和舞蹈作为音乐作品表现力的“左膀右臂”,在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与舞蹈元素相结合,如在学习撒尼族民歌(彝族的一个支系)《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时,音乐教师可以与舞蹈结合加入彝族特有的烟盒舞的元素,并且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通过音乐和肢体结合在加深对民族音乐了解的同时更好的展现出民族音乐的独特的色彩。当然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组织师生在课余期间开展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活动,如组织学生搜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歌,到实地采风,近距离采访民间艺人或音乐舞蹈类非遗传承人与他们沟通交流等。
(四)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展开教学如果只是通过重复演唱的方式要求学生去了解和认识民族音乐,这样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感兴趣的方向切入,从现代音乐元素对学生展开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例如音乐剧《蝶》,故事内容改编自梁祝,由我国著名音乐人三宝老师创作,是我国音乐剧世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三宝老师作为当代著名的音乐人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如《暗香》《不见不散》等,而音乐剧《蝶》借助广为人知的民间传说梁祝作为故事背景,利用现代西方的表现手法和现代的音乐元素进行重新编创,使得中国传统音乐以现代的方式回归到大众的视野。用这样的方式即加强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也加强了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初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之路也应该不断的进步完善。民族音乐作为学生了解世界民族多元音乐文化的窗口和途径,在初中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学生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习也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还需要广大音乐教师共同努力将民族音乐与初中音乐课堂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作者:占蓉潇
初中音乐教育研究篇2
众所周知,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初中生已经逐渐脱离了小学阶段的稚气,然而初中生仍然具有活泼、好动且爱玩的天性,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较为固化、乏味且枯燥。通常都是教师照本宣科地教学与示范,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与练习。显而易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无法得到充分激发,学习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教师创新性地应用音乐游戏教学法开展初中音乐教学则能有效解决上述教学窘境与问题。音乐游戏教学法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灵活性等优势,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创新力,并且能有效培养初中生出色的审美鉴赏能力与美学素养。当前阶段,如何将音乐游戏完美地渗透与融入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已然成为值得全体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与探究的一项重要教学课题。
1.解析音乐游戏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视域下,音乐教育工作已经在初中教学的整个体系中占据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成为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优质的音乐教学能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渗透和应用各种趣味十足、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和氛围,而且能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身心愉悦,主动积极地获取更多的音乐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
(2)能够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人格品德与合作意识客观而言,当前阶段教师在音乐课堂教育教学中开展各类音乐游戏活动时,以小组合作或者比赛竞赛形式为主。因此,学生能通过合作以及认真比赛获得更加优质的音乐学习效果和完美体验。并且充分感受到团队精神与合作力量的强大,进而创建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与合作意识,并且不断培养自身健康、良好、优秀的人格品德。与此同时,在音乐游戏活动和比赛的参与过程中,初中生也能充分体验与感受到音乐之美,获得各种“美”的感染与熏陶。由此可见,音乐游戏课堂完全能将初中音乐课堂变为一个兼顾德育的优秀地,全面培养初中生的良好品德与思想意识。
(3)能够充分彰显初中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新课改强调教育教学“以生为本”,教师作为课堂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将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因此,教师采用创新化、趣味化的音乐游戏教学法能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地位,成为音乐的创造者与驾驭者。进而确保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交流与沟通更加顺畅。初中生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的参与和体验,让自身音乐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得到全面激发,进而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这门充满“各种美”的艺术学科。
2.新课改视域下音乐游戏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策略与路径
(1)音乐游戏应与音乐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彰显教学主题在新课改视域下,要想音乐游戏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创新应用,必须确保音乐游戏应当和音乐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完美融合,彰显教学主题,绝不能顾此失彼,重视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本质与内涵。因此,在音乐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时需要做出良好的权衡与把握。举例说明,在湘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青春的旋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选歌曲进行尽情尽兴、无拘无束地演唱,完美诠释出“青春的旋律”。因此,为了契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青少年童年青春时光密切相关的音乐游戏,如“丢手绢”“马兰开花”等,让初中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知识的美感与无穷的魅力。例如,学生在丢手绢环节“被选中”,可以在全体同学和教师的鼓励下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为大家清唱一首“青春流行歌曲”,进而引发学生对青春的追忆。教师也可以引导全体学生为“演唱者”打节拍、和声等,进而提升音乐游戏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毫无疑问,在这种创意十足的音乐游戏氛围下,不仅使游戏与教材内容高度切合,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学习的无穷乐趣,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宗旨和目的,充分发挥出音乐游戏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作用。
(2)针对歌曲内容展开创意化的音乐游戏设计“激趣”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讲,兴趣无疑都是一位最认真、最负责、最贴心的“好老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教学环节极为关键且重要,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创新化、生动化的教学方式与策略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并且确保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欢快。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歌曲内容创意化地设计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与探究欲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为初中生创建一个优质的歌唱环境与氛围,教师要较为清晰化、细致化、全面化地了解音乐教材中各种类型的歌曲所能展示出的意境与情感,在这一基础上创设与安排适当的游戏,借助游戏活动的组织与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让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更多的音乐知识和素材,并且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实践水平。举例说明,在湘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歌剧探幽”的音乐游戏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与马可的“成名之路”。让学生聆听这些优秀音乐家的经典作品。与此同时,结合《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经典歌曲组织一个“接唱小游戏”。由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经典歌曲的一段内容,让学生及时进行“接唱”。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律动、节奏比较强的歌曲,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先让学生选择一首歌,认真聆听音乐,找出音乐中的韵律,练习以拍手或手鼓的方式为音乐打节奏。选定同一首歌的小组自动成为对手,比比看哪一组的节奏找得最准、节奏打得最齐,哪一组就获得胜利,可获得教师准备的奖励。显而易见,这种趣味化的游戏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歌曲演唱的综合能力以及提升临场表演应变能力,还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欢乐感与轻松感,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关注度与喜爱度必然会迅速提升。
(3)借助优质音乐游戏对学生展开美育渗透针对新课改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教育而言,音乐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美学素养。众所周知,音乐教学不仅是一种“听的艺术”,更是一种“唱的艺术”以及表达自我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因此,教师应当借助优质的音乐游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初中生进行美育渗透和渲染,进而让每名初中生都能听懂美、领悟美、歌唱美、展示美。举例说明,在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唱出心中的歌”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本单元的教学宗旨是让初中生大胆、主动、自信、代家庭教育积极地唱出自己“心中的歌”。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具备鲜明“中国风”特色,并且深受青少年喜爱与传唱的流行歌曲。例如《青花瓷》《东风破》《一剪梅》《涛声依旧》《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等,让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聆听、学习与演唱。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能够随机抽取关键词的软件,从中随机获取一个关键词,如“未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游戏,在20秒的时间内唱出与“未来”有关或带有“未来”一词的歌曲,规定时间内没有唱出的小组淘汰,最后获胜的小组获得奖励。这样的方式能够间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接触音乐,不仅要接触当下流行的音乐,还要接触以往经典歌曲,接触不同的音乐风格,让学生为了赢得比赛而抛去面向同学开口唱歌的羞涩和胆怯,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利用信息化教学与多媒体设备创设趣味游戏情境众所周知,音乐游戏教学法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所在就是“趣味性”。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初始阶段,对各类新鲜事物与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并且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等不同因素,选取趣味十足的音乐游戏教学方式与策略开展创新性的音乐课堂教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在我国不同教育领域全面普及与深入推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与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和空间,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的同时,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与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各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角色扮演的音乐小游戏,让学生通过京剧的初步学习,“带入性”地扮演“生旦净末丑”不同角色,进行京剧唱腔的模仿。近年来,“戏腔”成为国风音乐中的热点,有很多学习戏曲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用“生旦净末丑”的方式对音乐的表达,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有质量的歌曲片段引入课堂,隐去视频的画面仅播放音频部分,组织学生用耳朵去分辨演唱的人采用了怎样的戏曲唱腔,站老旦、青衣等不同阵营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播放音频对应的视频画面公布正确答案。答对的学生可获得积分,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获得胜利贡献力量,加深学生对京剧唱腔的理解。尽管学生的唱腔与唱功无法达到专业程度和标准程度,仅靠耳朵分辨唱腔也有一定的困难,但这种参与性极强的游戏模式必然会调动初中生对京剧艺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更加生动、鲜活,充满乐趣。
(5)创设多元化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我风采除了上述几大创新策略与有效路径之外,想要让音乐游戏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得以完美应用与深入延展,教师还需积极创设多元化的音乐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音乐水准与艺术风范。力争让音乐游戏视域下的音乐教育教学真正意义上“活”起来。比如,教师可以模仿当前极为流行的各种歌唱类比赛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游戏味十足、趣味性极佳且颇具竞争意味的“校园好声音”比赛。让各个班级中能唱会跳的“音乐达人”积极报名、积极参与,可以单人表演形式,也可以音乐团队组合表演的方式参与比赛。在班级“海选”的过程中,由教师作为主评委,班级全体学生作为“大众评委”,参赛者进行激烈的才艺比拼和PK,每个班级选出前三名优胜者参加年级选拔。在年级选拔过程中,由教师组成专业评审组打分,最终各个年级的前三名学生汇聚“校园好声音”决赛舞台进行最终决选,由全校学生投票选出“冠军、亚军、季军”。毋庸置疑,这种颇受青少年热衷与喜爱的音乐才艺大比拼不仅极具娱乐性、参与性和竞争性,而且能真正挖掘初中生的音乐天赋与激发学生的音乐创新力和表现力,进而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音乐实践能力和表演天赋,并且让音乐游戏活动赋予初中音乐教学一种更加深远、创新、灵动的教学实践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视域下,音乐游戏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师必须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为初中生创设优质的游戏教学环境和氛围,并且有效渗透德育与美育元素,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同时,让学生在各种优质游戏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感受音乐之“美”。力争让初中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在音乐游戏的辅助与推动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刘学群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
初中音乐教育研究篇3
爱国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对出生、成长的地方的深厚情愫;是流动在血液里的,是雕刻在DNA里的,是根植在灵魂里的。爱国也是新世纪激昂奋进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和强大力量。因此,爱国主义是民族心、民族魂。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所尊崇。新时代学生的爱国主义体现就是认真学习知识,这是在为未来建设祖国奠定文化基础。爱国是一种信仰,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拥有的能力,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音乐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爱国情愫的实践,会使其为我们的精神家园注入灿烂的阳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进入职场,为祖国的发展增加个人力量,做出贡献;步入老年,颐养天年,实现家庭的安定团结,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通过音乐教育教学促进农村初中实践爱国情愫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有必要且意义重大。音乐教师是学生音乐教育的启蒙者和奠基者,理应担当起教育学生童蒙养正、修德立业、纯善至爱、防邪存诚的责任,为促进社会和谐、兴国安邦尽责。
一、熟悉农村中学生的特点,把握好其情感因素,为爱国情愫的实践奠定基础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其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和美好的心境,并获得一种惬意的情感艺术享受。情感因素能影响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情绪以及学习动力,更对其情感需求有着极大的决定作用,因此,情感因素对于农村初中学生音乐学习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农村初中音乐教师,要熟知这个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好他们的情感因素,正确引导他们,并很好地应用到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
(一)专注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性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决定了音乐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以审美为核心。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则是我们理解音乐,感受和评判音乐美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应放在首位。比如,在欣赏《空中鸟语》《梁祝》这样优美的音乐时,让学生感受美,但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度的审美体验。挖掘音乐学科的美,才能传授美。
(二)师生平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为学生的音乐活动提供帮助与支持。
(三)情景交融,创造最有利的学习环境作为一名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需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情境教学、愉悦教育是不变的情感主题。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适当地进行情感暗示,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明确音乐作用,调节情绪,注入爱国情愫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可以舒缓人的心情,起到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气质的作用。用音乐的方式为学生调节情绪,并注入爱国情愫,为未来的爱国情感培养奠定情感基础。初中生学业紧张,课间休息仅10分钟,音乐课每周1课时,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时间相对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音乐调节学生的情绪并注入爱国情愫,教师要在合理利用时间节点和选曲上下功夫。课前两分钟播放精品音乐,通过音乐的功效,在学生心中注入爱国情愫,从七年级至九年级三年的时间里,教师要甄选中国各个时期的代表乐曲,给学生的爱国情愫培养营造氛围。
三、通过我国历史上重要时期的音乐作品体验爱国主义情感,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强化爱国主义情愫的培育,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近现代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1998年抗洪及2008年汶川地震等,音乐一直走在最前沿,音乐工作者用原创音乐作品为祖国助威,学习这些代表作,更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大量的音乐作品能对人民大众的思想、心理起到引领和疏导的作用。当人类遭遇灾难时,好的歌曲都是精神支柱。这些歌曲激励心灵,承载着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纵观历史,音乐教育激发下的爱国思想气贯山河。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开展“每课一歌·咏唱经典”爱国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开课5分钟学唱爱国歌曲,每节课学习一首,可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教育目的。
四、根据教材内容,拓展、升华爱国精神
(一)通过歌唱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课程类型。歌唱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进而达到感受美的目的。面对农村初中学生现状,教师要努力挖掘爱国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七年级第一单元主题为“我们是春天”,研究者在设计教学时,在教学目标中拓展渗入爱国情愫;在设计“春天又来临”教学时,让学生把对祖国的感恩之情进行歌词创编并演唱,升华歌曲教学。教学《樱花》时,设计身处日本的中国人和华人华侨捐助时的经典留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配乐朗诵,既学习了歌曲,又领悟了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更体会了《樱花》的当下意义,并正确辨识身处日本的华人远在他乡依旧爱国情愫满怀的情感,爱国不分环境、地位。在设计《外婆的澎湖湾》演唱教学时,着重体现台湾人民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和祖国维护统一的决心,让学生明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一定要明志,用自己的力量支持祖国统一。在教学中,融入“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使学生不仅喜欢演唱歌曲,更能通过声势、律动相结合的创新教学达到演唱、表演、体验、情感升华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方式的演唱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充分利用欣赏教学渗透爱国情感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在教学中,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产生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并在作品中渗透爱国情感,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对祖国、世界的热爱。“八音和鸣(二)”欣赏春秋战国时期的器乐作品,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渗入“家”“国”的原始概念,让学生懂得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欣赏《楚商》时,设计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和舍命救国,体会“编钟”“编磬”乐器的特殊使命。在欣赏《天路》时,重点介绍演唱者的相关事迹,让学生学习她不仅技艺精湛,更无私奉献、胸怀天下的爱国情怀。《红旗颂》完成计划内教学时,可加入方舱医院手持小红旗舞者的视频,再次感受和平年代病魔面前红旗赋予白衣战士生命的意义。在欣赏教学中,由浅入深,从不同层面给学生渗透爱国情感。
(三)合理利用器乐演奏培养爱国思想初中器乐教学教材中涉及的面广、种类多,形式丰富多样。设计七年级小提琴曲《思乡曲》一课时,可结合撤侨事例说明其不仅感染着国人,更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美。演奏《思乡曲》主题音乐,深刻感受祖国的伟大与欣欣向荣,一曲思乡全曲颂,表达深深的爱国之情。教学八年级“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时,教师示范,有演奏能力的学生可现场演奏,赋予《命运》新时代的生命力。
(四)在活动与练习教学中培植学生的爱国情愫试唱教学可设计以爱国歌曲代表作为主旋律,将爱国情愫潜移默化植入学生的心田,厚植家国情怀。
五、依托革命纪念日、传统节日及教师节开展班级音乐会和诵读活动,厚植爱国情怀
以独立教学班为单位,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设计配乐朗诵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利用传统节日及教师节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古诗词咏唱、革命歌曲合唱比赛),并面向全校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如可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才能,设计创编主题校园艺术节“阳光下成长·我唱山歌给党听”,共四个篇章十四个主题来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通过本次艺术节展演活动,进一步坚定中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其实干、担当精神,促使青少年学生把豪情壮志转化为新时代奋进的不竭动力,将爱党、爱国、爱校情怀转变为启航新征程的活动实践。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饱满的激情、崭新的姿态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奋发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胡洪刚.对建国以来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2]高洁.浅谈中学生音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把握[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2(1).
[3]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多纳德·霍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M].刘沛,任凯,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作者:郭翠芳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六中学